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口语交际——接待》教学设计名师资料汇编

最新《口语交际——接待》教学设计名师资料汇编

最新《口语交际——接待》教学设计名师资料汇编
最新《口语交际——接待》教学设计名师资料汇编

口语交际·接待

训练目标:

1、在具体的交集情境中,学会接待的基本技巧。

2、掌握接待客人的礼貌用语,做到态度热情、大方、得体。

3、提高沟通、表达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教学时间:2

训练指导:

一、接待的概念

接待,即招待,是指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予应有的服务。

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涉及的礼仪活动和迎接招待来访者的一种口语交际形式。

二、接待的种类接待可分为当面接待、电话接待。

三、当面接待

当面接待一般包括迎客、交谈和送客三个环节。

迎客时作为主人,首先应对来访者做礼貌、热情的应答,并表示欢迎。必要时还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如果自己有事暂不能接待来访者,要安排家人或相关人员接待客人,不能冷落了来访者。交谈中要根据来访者的谈话目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对能够马上答复的或立即可办理的事,应当场答复,迅速办理,不要让来访者等待,或再次来访。对来访者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不要轻率表态,应思考后再作答;对一时不能作答的,要约定一个时间后再联系。对有的来访者的无理要求或错误意见,应有礼貌地拒绝,而不要刺激来访者,使其尴尬。

送客时的用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是朋友的一般拜访接待,可说:“今后多多走动,欢迎再次光临”等;如果朋友是来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则

可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今后常常能得到您的指导!”等;如果是业务上的往来接待,可说:“今后,请多多关照”等。

四、电话接待

电话接待中,对来电要及时接听,并主动自报家门。如果电话振铃多次才接,接听时应立即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接听电话的过程中要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如果需要转告他人接听电话,而受话人不在时,应向对方作充分的解释。如果对方打错了电话,应当用和善的口气及时告知对方。结束谈话要以“再见”为结束语。

五、经典案例

(一)电话接待

一天,南京某四级饭店前厅部预订员小夏接到一位美国客人霍曼从上海打来的长途电话,想预订每天收费180美元左右的标准双人客房两间,住店时间6天,3天以后来饭店住。

小夏马上翻阅预订记录,回答客人说3天以后饭店要接待一个大型会议的几百名代表,标准间已全部预订完,小夏讲到这里用商量的口吻继续说道:“霍曼先生,您是是否可以推迟3天来店?”霍曼先生回答说:“我们日已安排好,南京是我们在中国的最后一个日程安排,还是请你给想想办法”。

小夏想了想书:“霍曼先生,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很乐意为您效劳,我想,您可否先住3天我们饭店的豪华套房,套房是外景房,在房间可眺望紫金山的优美景色,紫金山是南京名胜古迹集中之地,室内有我门中国传统雕刻的红木家具和古玩瓷器摆饰;套房每天收费也不过280美元,我想您和您的朋友住了一定会满意”。

小夏讲到这里,等待霍曼先生回答,对方似乎犹豫不决,小夏又说:“霍曼先生,我想您不会单纯计较房价的高低,而是在考虑豪华套房是否物有所值吧。请告诉我您和您的朋友乘哪次航班来南京,我们将派车来机场接您们,到店后,我一定先陪您们参观套房,到时您再作决定和吗?我们还可以免费为您

提供美式早餐,我们的服务也是上乘的。”霍曼先生听小夏这样讲,倒觉得还不错,想了想欣然同意先预订3天豪华套房。

(二)来宾接待(参考课本第44页示例1)

李静系某公司办公室的行政助理,这天一上班,公司总经理顾民交待她,港商罗先生马上来公司洽谈IJ项目合作事宜,“我先去会客室,现在那里准备准备,你去一楼接她,他来了就要他直接过来。”李静去了一楼。罗先生她认识,来公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去年夏天在深圳王子餐厅罗先生请顾总吃饭,当时他一身绿色的行头,让顾总乐了好长一段时间。罗达下了车,今天的穿着也很鲜艳,是橘色系列的装扮。小李迎了上去,却紧张得找不到合适的词,一着急,把顾总的原话搬了出来:“顾总现在在会客室,他要你直接过去。”要我过去?罗达看着李静,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那要他来我住的宾馆谈吧!”李静听出来了,罗总的“要”字咬得特别重。

1、如果是你,最初你会怎么说?

2、现在xx已经说了,她该如何补救?

明确:1、如果是我,我会这样说:罗总,一路辛苦了,欢迎您到我们公司,顾总有些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一时走不开,他要我向您表示歉意,我现在带您去会客室,您这边请!

2、罗总,刚才是我口误,请您原谅。顾总的意思是,他现在有些紧急的事情要赶着处理,无法来接您,如果怠慢及不妥之处,请您务必谅解,我在这向您道歉,早就耳闻你的商业经历,对您我是无比的敬佩,相信您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丧失两公司的合作机会。

六、口语实践

1、一位与你父亲有着商务往来的客人,在与你父母未预先联系的情况下,到你家拜访你的父母,恰逢你的父母不在家。现在你作为主人,该如何接待?请设计接待过程中的对话和接待过程中应表现的礼仪行为动作。

安全教育最后一课教案

2018年春季学期校长安全教育最后一课 讲话稿 时间:2018年6月29日 地点:铁石乡安乐小学操场 主讲人:刘波 教育目的: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做到居危思安、防患于未然,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春节和寒假。 教育重点: 使学生清楚假期中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以往在春节和寒假期间发生的不安全事例。 2、师生拟定假期安全注意要点。 课时:2课时。 教育过程: 一、讲明安全守法的重要性,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谈话引入:同学们,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快要结束了,同学们盼望的寒假即将到来,在假期中你们不仅有了更多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来放松一下,而且还要过欢乐喜庆的春节,你们可以走亲访友,可以穿新衣……总之,这一段时间是你们一年中最轻松、最愉快的日子。但是这期间最容易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讲

一下曾经在这一期间发生的一些不安全事例。 2、介绍在以往寒假和春节期间发生过的不安全事例。 案例一:一名少年在游戏厅玩时,因游戏厅失火无路可逃而丧生。 案例二:一名少年在燃放鞭炮时,一男孩被炸伤眼睛。 案例三:一名少年在河上滑冰,一个小孩不幸溺水。 案例四:一个小孩横穿马路,被车撞伤。双腿断了,终身残疾。 案例五:一个小朋友在家中看电视,自己插电源不幸触电。结果当场身亡。 3、小结:从以上几件事例中,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寒假和春节期间如果放松警惕,如果不懂得自我保护,就会酿成大祸,令自己和家长悔恨终生。因此,同学们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都要做到不安全的事不做,不安全的地方不去。 二、具体的安全措施。 (一)在家中 1、不要接近和随便触摸带电物件,以防触电。 2、不要动燃气灶、热水器等,以防烫伤或引起火灾。 3、不能沉迷上网和玩游戏。 4、不许参与迷信赌博及不利身心健康的活动。 5、不看黄色书刊、影视片和不健康网页。 6、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防止食物中毒。 7、不准玩火,不燃放烟花、鞭炮、爆竹等。 8、保持室内通风,不把蜂窝火放在卧室里,以防煤气中毒。 9、不走高爬险,不到山塘、水池、河边、深坑、山洞等危险地

最新精选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3篇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最聪明、最勇敢、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 我听好多老师都夸咱们班的小朋友聪明,那你认为咱们班谁最聪明?现在,我想请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帮个忙,就在刚才蓝猫和淘气在飞船上吵了起来,我想你们劝劝他们,你们愿意吗?(放课件:蓝猫和淘气吵架) 在这么多小朋友的劝说下,我们看看他们怎么做?(课件:蓝猫和淘气和好了) 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现在,蓝猫和淘气和好了,紧紧的挨在一起,笑得多开心啊!有个韵母就发挨在一起的挨这个音。我们现在就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朋友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和i) 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两个韵母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移动i紧挨着a的右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aieiui。(板书) 二、互动学习 (一)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范读ai。教发音方法。(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 2、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发ai的音?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ai娃娃特别高兴,就请来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拼音娃娃dtnl) 4、ai和他的好朋友见面,会怎样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同桌试拼音节指名拼读齐拼音节男女对口令) (二)学习复韵母ei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气非常大,他经常帮助别人,你们有谁愿意当一当大力水手?那好,咱们举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赛,谁赢了,谁就是大力水手!你们想参加吗?(扳手腕比赛) 2、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复韵母ei的音。(出示ei) 3、练习发ei的音。(指名读师正音齐读)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 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 段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 段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

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 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 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 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 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 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 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 小节) 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1902 ~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 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 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 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教育和报刊编辑等工作。1941 年8 月赴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1946 年在延安病逝。一生创作歌曲50 余首,大多自己作词。并作有配合革命斗争的秧歌剧。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精品版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通过动手操作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园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的思想。 3.能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表格。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纸片、直径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四个圆形纸片(硬纸)、绳子、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了解北京 的天坛吗?(农村学生多 数不了解,出示课件并解 说)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 区,在永定门大街路东。 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 天上帝的场所,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天坛是中国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天坛主要由圜丘和祈谷(祈年殿)两坛组成。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共有三层。上层直径30米,中层50米,下层70米。祈年殿殿顶周长是100米,看到这个数学信息,你能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米? (2)祭天台中层的周长是多少米? (3)祭天台下层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祭天台上、中、下层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哪么求它们的周长也就是求什么的周长?(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从现实问题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我要学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充分感知,动手测量。

群文阅读:感受作家笔下的动物的形象教学设计

感受动物的形象 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 议题:感受动物的形象 【教学内容】 《柱子上的母鸡》《大青牦》《麻雀》 【教学目标】 1.学会快速浏览文章,具体了解和感受作者笔下动物的形象。 2.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章,并受到不同情感的感染与熏陶,深化对动物的认识。【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动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情引趣,抓住动物特点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 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脑袋像猫不是猫,白天睡觉夜里叫,看到田鼠就吃掉。() 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钍,满地窜。运送果子针上穿,遇到危险缩一团。()你能说一说这几种动物的特点吗? 2.猜一猜,我们今天群文阅读的议题是什么? 板书课题:感受动物的形象 二、主题回顾 出示第四单元有关动物的图片,说说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师:孩子们,我们刚刚在四单元学过了一组有关动物的文章,还记得吗?老师将给你们出示这些课文中的动物图片,相信你们一定能快速准确的说出它们的题目。(出示图片,学生说题目)那你还能用一些文中的词语或者自己积累的词语来告诉我们这些动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学生说词语)孩子们的记忆力真好,你们刚刚说的这些词语不仅有动物的形象特点还有你对它们的情感表达。老师将出示这些词语的相关句子,(学生读)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基本上都是我们课文中的词,我们用抓关键词语的方式感受了这些动物的不同形象特点,获取了第一个我们想要的信息,真是个好方法。 那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今天的三篇文章,(出示课题,学生读)。 三、阅读文章,感受动物形象 1. 出示群文阅读的课题。阅读课题。 2. 浏览材料中《柱子上的母鸡》,你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师:请孩子们浏览阅读材料的第一篇文章,也用抓关键词的方式获取你的第一信息。说说这只母鸡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自读,用词语归纳出母鸡的特点或留给他们的印象) 3. 赏析《柱子上的母鸡》,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完成读书卡第一题。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浏览的方式阅读文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只母鸡的特点,还有你对他们的情感认识等等。那现在我们来再次欣赏这篇文章,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用你喜欢的勾画圈点的方式在旁边作上批注,也就是完成读书卡的第一题。 4. 阅读材料中《大青牦》《麻雀》,小组交流并完成读书卡第二题。 师:孩子们真会学习,刚才我们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来浏览和欣赏文章,让我对母鸡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了它伟大的母爱形象。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后两篇文章,先自学,再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收获,并完成读书卡的第二题。 5.全班汇报,赏析《大青牦》《麻雀》。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使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水平目标:通过对圆的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水平。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感觉学习数学的价值,并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铁丝圈、光碟 学生:圆片、直尺、绳子、表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圆的周长 师:前面我们初步理解了圆,了解了圆的一些特征,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 1、(课件出示)小雪和小光每天坚持晨练,小雪沿正方形路线跑一周,小光沿圆形路线跑一周。他们谁跑的路程长呢? 2、他们各自所跑的路程分别指的是什么? 3、提示圆的周长的意义。(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亲历探索过程,发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测量圆的周长 (1)师:(出示铁丝圈和直尺)这个圆的周长用直尺测量方便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化曲为直的方法,然后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2)师:(出示一块光碟)要把这个圆的周长展开就麻烦,我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把它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结合实物测量圆的周长,总结方法。

方法一:用绳子绕一周,然后测量出绕一周的绳子的长度(绕绳法)。 方法二:沿着直尺的边沿向右滚动一周,测量出它的长度(课件演示滚动法)。拿出圆片,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并把相关的数据填在对应的表格中,然后交流成果。 (3)师:(指着黑板上事先画好的圆)你会测量它的周长吗?(学生尝试测量,交流感受)用以上两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都存有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 2、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猜测圆的圆长的计算可能与谁相关。(学生猜测) 课件出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大) (2)同桌合作,探究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同桌合作,拿出刚才测量出周长的圆片和表格纸,一人负责测量出该圆片的直径,一人负责记录,并计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最后一栏数据,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这句话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个表示3倍多一些的数,它实际上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通常用字母“π”表示,π=3.1415926535……因些∏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小数,我们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π≈3.14 课件出示圆周率和祖冲之的故事,学生阅读资料。 师:我们的前辈取得了这么显著的成绩,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祖国。从我们的探究中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文言文中的智童妙答——五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材料 徐孺子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②月下戏,人语③之曰:“若令④月中无物⑤,当⑥极明邪⑦?”徐曰:“不然⑧。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⑨,无此⑩,必不明。” 【注释】 ①徐孺子: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终生爱好劳作,不喜做官。 ②尝:曾经。③语:对……说。 ④若令:如果。⑤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⑥当:应当,会。 ⑦明邪(yé):明亮。邪,语气词,表示疑问。 ⑧不然:不是这样。⑨瞳子:瞳仁。 ⑩此:这个。 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⑤,公欣然⑥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⑦?”兄子胡儿⑧曰:“撒盐空中差⑨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 ①内集:家里人聚会。 ②儿女: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③文义:文章的内容。④俄而:一会儿。 ⑤骤(zhòu):又大又急。 ⑥欣然:兴味盎然。⑦何所似:像什么。 ⑧兄子: 侄子。

⑨差(chā):大致,差不多。本句是说,大致可以用往天上撒满盐来一比。⑩未若:比不上。 钟家兄弟 钟毓、钟会少①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③,语其父④钟繇⑤曰:“可令⑥二子来!”于是敕⑦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⑧面何以汗?”毓对曰:“。”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 【注释】 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 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少(shào):小时候。 ②令誉:美好的声誉。③闻之:听到,指听到这个消息。 ④语:对某人说。⑤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⑥令:叫,让。⑦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⑧卿:古时对你的尊称。

小学音乐教案(最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 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圆的周长教案(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水平。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到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引出圆周长的概念。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演示),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1、绕线法 2、滚动法 (1)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相关。那么,你猜猜看,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相关呢? (2)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相关。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有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用一根红线绕圆面一周剪下,拉直和直径比较,发现这段长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学生自己验证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2)课件出示,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在学生汇报"看书后知道了些什么"时,板书:π=3,1415926……≈3.14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l)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C =πd 建议学生从第110页表格中任意挑一个圆片的直径,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 C=2πr 提问: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3)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三、初步使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113页第1题的(1)(3)两小题。

最后一课公开课教案

最后一课 明月 [整体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投影出示:国、亡国奴的解释 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

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投影出示作者及写背景。 2、投影出示: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投影出示生字词 四、深入探讨 阅读课文,投影出示阅读要求。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可从气氛、学生、老师等角度归纳) 其一,过去开始上课的时侯,总是“一阵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其二,平时严厉的老师,今天却“很温和”。其三,老师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的礼服。其四,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特别是郝叟老头还翻开了一本初级读本。教室里有一种严肃的气氛。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马丽娟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利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的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具、学具】 课件、软尺、直尺、绳子、圆形。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请同学们唱一首歌。 (设计意图:为了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前准备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国王要与阿凡提比赛谁的小毛驴跑得快,通过观看比赛图,国王的小花驴跑的是圆形轨迹,阿凡提的小灰驴则跑的是方形的轨迹,结果国王的小花驴先到达终点,阿凡提觉得比赛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比赛不公平的原因是比赛的路程不同,它们比赛的路程刚好就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要相比较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宰出示圆形纸片,边比划边启发学生说出圆的周长的含义。那么这个圆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呢?今天就来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性概念,因此应已学知识为基础。即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个一般性概念之后,再去理解圆的周长这个特殊概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圆拿出来,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设 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朗茨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哈默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哈默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家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板书:标题《最后一课》)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止当地教授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生于没落 的丝绸商人家庭,很早开始独立生活。一生创 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 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出名,以长 篇小说《小东西》获得成功,赢得了声誉。普 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名著。战后完成12部长篇,以《达拉斯贡的戴达伦》最为突出。中学语文选入了他的名篇《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品“乡愁”》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品“乡愁”》案例(教案+教学实录+选文) 优秀阅读教学设计组199篇文章: 产品“思乡” 适用年级:五年级第一本书题目:通过事物表达思乡 文本分析:家是心灵的港湾,是人们梦最多的地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全部是流浪儿童想家的作品。在“单元整合和小组阅读”策略的指导下,我选择了“思乡”主题来组织小组教学的教材这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由某种原因引起的乡愁余光中《思乡》的选择是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升华。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在掌握借书抒情方式的同时热爱和珍惜家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使用各种阅读方法阅读小组作文 2。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们意识到,虽然乡愁的方式和对象因人而异,但乡愁的感觉是一样的。 3,通过阅读,学会借用事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认识到,虽然乡愁的方式和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但乡愁的感觉是一样的。 2,在阅读、交流、展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课表:一个班的教学理念: ,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实现教学目标首先,用歌曲来揭示主题,

把学生带入思乡的情境。其次,给出阅读方法、阅读材料和整体感受。然后,老师和学生从浅入深地交流了他们对这三篇文章的阅读体验。 1 逐步理解了这个话题——用事物表达思乡之情最后,小组合作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这是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升华,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无论是诗歌还是文本,虽然乡愁的方式和寄托的对象因人而异,但乡愁的感觉是一样的。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揭示主题,介绍情况2,阅读材料(3篇论文),交流和分享 1,呈现阅读任务,教授阅读方法,学生独立阅读完成“自主阅读记录卡”2.交流和分享阅读感受 3,整理和比较,总结和改进(浏览三篇文章,寻找它们的相似之处(3)阅读材料4 合作学习,完成《小组报告大纲》1、根据大纲,小组合作学习2.学生小组分享阅读成绩(3)用音乐阅读乡愁;(4)类别、扩展和扩展中的摘要;(1)摘要2.推荐好书教学记录: 第一部分:唤起介绍,揭示主题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老师: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盛:(主要是摇头)我不知道老师:你认为歌手应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出生:想家 部门:你从哪里听到的?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段

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歌词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小节)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 (1902~1946) 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

圆的周长 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圆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至101页例4、例5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知道圆周率的近似值。 3.了解人类研究圆周率的有关史料,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教学准备: 作业纸、多媒体、圆形硬纸片、绳子、小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出示车轮图,判断哪个车轮滚动一周的路程长。 师:根据你的经验,想一想,这三个车轮各滚动一周,几号车轮滚动的路程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2.想办法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揭示:围成圆一周的曲线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提问:(指最大的车轮)这个车轮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3.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猜想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启发: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4”,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周长总是长与宽的和的2倍。我们已经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圆的周长是否等于直径的倍数呢?谁来猜一猜? 4.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获取经验 1.提出实验要求。 (1)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及时记录数据,组长最后汇总。

(2)测量时数据要准确,要实事求是。 2.学生测量并计算,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三、合作学习交流经验 1.”,还有疑问的地方标上“?”。小组长收集本组中自主学习有疑问的地方。 2.全班交流,在展台上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对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解决。 四、教师指导完善经验 1.介绍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 2.揭示圆周长的公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C = πd 或C = 2πr 五、实践应用深化经验 1.分组计算三个车轮的周长。 2. 摩天轮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 过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在这个长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圆,圆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大组交流。 六、反思构建内化经验 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单,看我们刚才自主学习的内容,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标注出来,把新的收获、新的感想和启发在上面写一写,然后把你学习到的和小组内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师来导学我来学 资料文献: 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 一:基础常识积累: 1、字词(除课后读写机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 2、关于作者 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 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 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 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 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 五、预习小结。 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分钟 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

【课堂研讨,合作展示】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阅读资料链接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点拨讲解: 1、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总结,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奇妙的中心句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奇妙的中心句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议题:奇妙的中心句 选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海南明珠》 学习目标: 1、以人教课标版三上第2 2、24课为例,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比较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3、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2、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中心句 1、孩子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话,在欣赏这段话的同时我请

一个朗读最好听的孩子来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注意听,找出一个能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来。 2、学生朗读课件出示的片段。相机指导。 3、抽生回答:哪个句子能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 4、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句子) 像这样能够表示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叫——中心句(板书)。其实,我们小学生阅读的很多文章中都有中心句,在我们初步阅读过的第六组课文中也有这样的中心句。 二、学习课文,寻找中心句 A、寻找全文中心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2 2、24课课文,分别找找全文的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2、交流《富饶的西沙群岛》 (1)《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中心句藏在哪儿呢?睁大我们的眼睛,你找到了吗?为什么你认为是这句话呢?(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让我们感受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出示句子,齐读)作者把全文的中心句放在了哪个位置? 3.交流《香港,璀璨的明珠》: 交流全文的中心句,出示,齐读。 中心句出现在哪个位置? 4、交流《美丽的小兴安岭》: 交流全文的中心句,说说为什么你认为是这句话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案(讲课)

教学设计 的周长 康宁小学邓天凤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正方形的周长。 ①复习周长的意义。什么叫周长?(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周长的意义)。 ②复习正方形周长的意义。(课件演示小花狗围着正方形跑一圈正方形的周长闪动红色)要求小花狗所跑路程,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

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课件演示小白狗围绕圆形跑一圈圆形的周长闪动黄色)要求这只小白狗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又是求这个圆的什么?(圆的周长,揭示课题)你能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教师完成板书,学生读书)(2)同位用自己带来的圆形实物互相口述圆的周长。 二、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问: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 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①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测量工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你手中圆的周长并做好填表记录,(边量边交流测量方法)让我看哪个小组做得最棒。(教师巡视操作过程) ②请四人小组上台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说方法。 2、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课件演示填表) (1)请同学们看屏幕的表格,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 (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示范文本) 第7课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

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展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脉脉亲情》

群文阅读 脉脉亲情 ——把握文章的线索 四川省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李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把握文章的主旨,初步了解线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寻找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难点:线索对主题、人物、结构的作用。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方法】 导读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文本】 《老海棠树》、《娘的手》、《后母的三巴掌》 【教学思路】 将《新群文读本》七年级上册中第二个议题“脉脉亲情——把握文章的线索”做为议题。以“一篇带多篇”的文本组织方式,通过引领学习、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到练笔,明确寻找线索的方法,初步了解线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堆珍珠如何成为一串项链?几颗山楂如何成为一串糖葫芦? 《文学词典》对线索的解释是:“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二、引领学习 阅读《老海棠树》,请用3分钟时间,小声的快速阅读此文,并结合黑板上

出示的问题,勾画、圈点相关语句,完成下面的问题。 导读提问: 1、文中写了奶奶哪几件事,我对奶奶所做事情的态度? (圈点、勾画) 在段,写了奶奶事,“我”的态度 2、文章的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将它串联起来的呢? 明确:老海棠树(找到描写海棠树的相关语句,读一读) 明确:①关键词和句子。 ②文题。 3、全文都在塑造“奶奶”这一形象,为什么作者却以“老海棠树”为题?(小组讨论) 三、自主学习 阅读《娘的手》、《后母的三巴掌》分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一个小组汇报一个问题) 写了“娘/后母”事,表达情感。 四、总结归纳 1、用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成篇有什么好处呢? 2、三篇文章的线索有何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