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立足福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创新问题及其方案研究 康毕砚

立足福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创新问题及其方案研究 康毕砚

立足福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创新问题及其方案研究  康毕砚
立足福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创新问题及其方案研究  康毕砚

立足福建,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创新问题及其方案研究

康毕砚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 2013级

摘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是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海洋文化产

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是集群的协同创新。论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促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因素,发现了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在组织网络构建、协同创新成果分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集群开放程度、政府协调引导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加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水平,加快促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产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据初步核算,在海洋强国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双重背景的影响下,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5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9.6%。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9397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0690亿元。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2012年,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全年年均增长值为5046.2亿元,保持年均增长率8.8%,数据表明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大,海洋文化产业面临着重要机遇,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存在着发展模式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的巨大的考验!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解决了单一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增大的问题。集群内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带来技术、知识和信息的外溢效应,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夯实集群内企业整体的知识基础,为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提供知识积累。把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海洋文化产业,对海洋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进展

“海洋文化产业”这概念最早出现在《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中,我国学者参照文化产业的概念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海洋文化产业进行定义,张开城教授(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述论)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其本质是海洋文化的产业化。苏勇军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物质需求,以海洋文化资源为原料,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业的产业,具体包括滨海旅游业、涉海休闲渔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会展业、涉海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业、涉海工艺品业、涉海新闻出版业、涉海艺术业、涉海影视业等。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协同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对此我国学者从区域经济、产权制度、社会关系、承诺与信任关系等方面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协同创新在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发展,如杨耀武和张仁开构建了产业、技术和区域三位整合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框架模型;张哲对产业集群创新要素进行了分类与综合分析,构建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系统,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二、促进海洋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因素

当然,与一般产业相比,海洋文化产业受到海洋文化资源的约束更为明显,政府、人才和用户需求等多方面对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拥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一)关于海洋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产业的产品是在对海洋文化资源的深人挖掘的基础上创造和生产的,海洋文化资源是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的基础,首先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根植性,如富有特色的滨海旅游业、休闲渔业和休闲体育业、涉海庆典和涉海影视产业等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旅游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等海洋文化资源。其次,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通常是以某种海洋文化资源为主题,把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价值的海洋文化符号,打造海洋文化品牌,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在海洋文化资源丰富的区域才有能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二)政府的引导和协调

纵观国内外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可知,政府引导、协调是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重要推手,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特定的产业环境,产业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如明确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高效规范的监督体系等;另外,政府的引导和协调减少了集群内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是集群持续创新的催化剂。政府机构从宏观层次统筹全局,把握集群内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海洋文化创意人才

毋庸置疑,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海洋文化人才,大力培养和扶植文化创意人才是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关键。文化创意要转换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文化产品,需要文化创新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在对顾客的需求的理解的基础上,把抽象的海洋文化符号,转化成顾客满意的文化产品,同时海洋文化产品的市场运作和生产流动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文化资本运营人才。

(四)海洋文化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顾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海洋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柔性组织,应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海洋文化产品。顾客需求得到满足会带来顾客对产品种类数量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会使产业链中更多的企业聚集,促进了海洋文化产业集群规模的壮大,也为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指明方向。

三、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问题

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在2012年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大,全年实现增加值6972亿元,比上年增长9.5%。从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角度来

看,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比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尚未建成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上下游产业的整合,我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间合作较少,网络联盟尚未建成,企业家协会和小企业网络组织初显端倪,网络化运行的全球公司的出现还有很大的差距。2010年9月,国家海洋局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北京大学等17所高校的海洋特色学科,由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并未很好的利用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技术和人才,影响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作用的发挥。另外,政策法规不协调使得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规划不足,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形成缺乏制度保障。

(二)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严重

在集群协同创新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防止合作中竞争优势的丧失,会对隐性知识进行隐瞒或者扭曲,存在明显的机会主义行为,不仅增加了协同创新的成本,而且影响了交易的效率,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创新过程中企业为了尽快的收回投资成本采取了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是监督、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机制的不完善,使集群内的机会主义者不仅没有收到应有的惩罚,反而会得到奖励,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在集群中越来越常见。

(三)协同创新组织发展缓慢

科研机构作为集群产业链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效率。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统计,我国海洋科研机构总数为18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7888人,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拥有83个海洋科研机构,占总数的44%。我国海洋科研机构数量少,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海洋科研机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本市场发育不足,研发投资水平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我国的海洋科研机构的投资主体多为政府,行使一部分政府行政职能,市场机制下的科研机构尚未建成。

(四)创新型海洋人才储备匮乏

在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中,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共有43所航海类院校,大多以商船专业和轮机专业为主,开设海洋文化研究专业的学校不足50%,教育现状导致了我国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相关人才储备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应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采用多种发展策略,做好产业引导、人才引荐和组织完善等工作,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联合多方力量。完善集群组织协同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完善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组织保障。创新活动的成功,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离不开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集群组织协同创新网络体现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促进知识的跨组织流动与共享。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周围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如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为协同创新奠定科技支撑。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内企业间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应通过创新项目的实施,建立起更紧密的正式和非正式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协作创新网络,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学习和交流,促进创新项目的成功实施。

(二)建设开放式集群体系,减少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机会主义

如何去建设这个体系?建议积极支持和鼓励集群内企业通过吸引外资、鼓励出口等方式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联系,努力扩大集群的开放程度,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鼓励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通过完善监督、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机制,建设开放式集群体系,推进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和国际支撑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加强政府的产业引导,促进协同创新组织的发展

第一,政府应该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出台新形势下的海洋政策,加大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政策的开发,完善集群利益分配制度,努力减少协同创新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和知识产权争端;其次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提出明确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最后政府应组织协调多部门大力宣传和共同推进产业集群创新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集群内协同创新组织的发展。

(四)加强人才储备,促进海洋文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海洋文化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创新,以人为本就应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用好三大环节。一方面要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建设好懂经营、善管理、有成就的企业家队伍,适应并引领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利用好开放性实验室与研发中心,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人才流动机制,降低人才流动壁垒,排除由于户口、福利、保险等因素造成的人才流动障碍,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和科技人员的流动。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OL].中国海洋信息网.2013—2—2412013—2—24].

[2]张开城.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述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2,(016):3—4.

[3]苏勇军.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1.7

[4]杨耀武,张仁开.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2):136—139.

[5]张哲.基于技术扩散的产业集群创新动力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2):111-1 13.

[6]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基于演化博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30(2):70—73-

[7]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8] 曾国屏.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产业哲学[J].哲学研究, 2006(8).

[9] 武剑.外国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2.(4).

[10] 万长松.产业哲学引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6:1.

[11] 史宪容林莉张大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速文化产业发展[J].辽宁工院2003(6).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

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进行创作生产,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要注重提升文化创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符合广大受众心理的情感抒发来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

关于发展福建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福建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江泽民同志把“创新”提高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美国前总统在国家战略中也明确提出了“创意美国”计划; 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上任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成立“创意产业 小组”,在英国创意产业也早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随之,日本内阁提出了“创意日本”计划,并喊出了“创意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政府也设立了“文化产业局”,并打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国家战略标语”;新加坡更是和中国香港争作“亚洲创意中心”的地位。 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是一种在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强调依靠人的创造力、技巧及天赋,来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形式。创意产业最初在英国被提出,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英国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2001年,在其所选定的13个创意产业中,就有高达1,125亿英镑的产值,并创造了132万的就业人口。 除了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他们各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但都适应了新的发展格局,把握了新的核心要素,建构了新的产业结构的通道。从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 2001年全球创意经济的总产值为212万亿美元, 2005年达到219万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411万亿美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国内,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 海峡东岸的台湾在2002年,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列入《挑战2008:台 湾发展重点计划》中,以加速打造台湾迈向绿色硅岛之路,建设台湾成为华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导者角色。他们计划在5年内辅导成立50个创意生活产业项目,希望创造出3000亿元新台币的产值,带来十万个就业机会,并带动22. 5 亿元新台币的新投资,使创意产业成为继高科技产业之后另一个迅速发展的核心产业。 上海是我国大陆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7. 5%。上海已经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充满无穷潜力 的新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福建德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瓷都模式”

福建德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瓷都模式” 海峡文创网(李理)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这块蛋糕越来越引人注目,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如何挖掘不同城市在文化产业中的特色,给每个城市在文化产业市场的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模式成为当今重大问题。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出现文化产业规划和文化产业园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福建德化县以陶瓷文化为特色,进行了一场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突围”,确立了德化县文化产业的“瓷都发展模式”。 继承传统,挖掘特色文化 要发展城市的文化产业,就要挖掘不同城市在文化产业中的特色,把文化产业发展和该城市的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抓住传统文化资源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予以重点扶持,进行重点宣传。一个城市如果有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凸显了不随大流的文化品位和个性化的文化氛围就有了灵魂、内在蕴含和精神依托,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标志以及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上的优势。 德化县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窑是“民窑”的代表,德化陶瓷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产品漂洋过海,扬名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更是乘势而上,把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荣誉称号,成为中国最大的外销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德化陶瓷拥有深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从陶瓷产业衍生出的陶瓷文化便是德化县所拥有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 然而,当时德化的整个陶瓷产业还是以加工、模仿为主,整个产区还是“加工区”、“生产区”而不是“文化区”。近些年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音乐剧产业的现状分析

音乐剧产业的现状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程论文 标题:中国音乐剧产业的现状分析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班级:B1201 成员:雷xx 曹xx 胡xx 刘xx 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及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 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妈妈咪呀!》中文版总票房达亿元,而原创音乐剧《三个橘子》、《钢的琴》、《大红灯笼》以及《碟》等都凭借完整的剧情故事,完美的制作团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足以证明中国音乐剧的巨大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中国音乐剧市场是一块可以预见的“大蛋糕”,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制作音乐剧,但中国音乐剧的起步太晚,又企图腾飞得快些,难免有些误区,若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目前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并非想象中那般顺利,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国音乐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原版引进,然后是改编中文版,最后是做原创音乐剧”,3个阶段的核心落脚点在于如何本土化,因为音乐剧是西方舶来品。例如,中文版《猫》的场景是垃圾山,所以不同版本的《猫》中,垃圾山会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做“本地化处理”,这次中文版《猫》在北京演出时,垃圾山里就出现了“鸟笼”等

京味元素;《我,堂吉诃德》走的是另一种路径,这部经典音乐剧在得到授权后,由曾为美国百老汇戏剧导演的约瑟夫·格雷夫斯带领一群中国演员排演完成,剧中不论是台词还是唱段,所有演员都用英文完成,在演出形式、舞美、道具甚至是音乐上,导演都有相对较大的改编权限,他可以根据剧场、观众、时间等各种客观环境的不同,而对剧目呈现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或修改。虽然这几部改编的音乐剧反响不错,票房收入较高,但有专家指出,国内大部分音乐剧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它们首轮演出依靠一系列大张旗鼓的宣传,尚有不错的反响。到了第二轮,情况便会明显弱于前一轮,到了第三轮情况显然不容乐观。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1.缺乏资金投入。“除了百老汇音乐剧,国产音乐剧是做文化市场的人最怕碰到的课题,能回避也就尽量回避了,因为基本没有一个赚钱的,能不赔就不错了。”一位从事了多年文化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这些话直接反映了中国音乐剧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资金。在很多中国舞台演出的制作方看来,音乐剧就应该有恢弘的场面、精美的道具、人多势众的舞台,这些外在条件甚至比音乐剧情节本身都来得重要,可出得起这个钱的投资者并不多,就算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以及文化重镇,其间的音乐制作人也轻易不敢碰音乐剧这个话题。例如,在上海,本土音乐剧《狂雪》投资了900万,却只演了5场就不了了之,而有关锦鹏坐镇的《长河》,7场演出也耗去了900万投资。另外,国家对音乐剧这一产业重视程度不高,相关的音乐剧创作扶持政策和引导性政策不完善。 2.演出专有剧场的稀少。毋庸讳言,我们在音乐剧作曲、作词、编剧和编舞等极其重要的具有音乐剧特色的专业方面创作力量薄弱,而缺乏能够展现他们才华,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表演技能的舞台也是重要方面,缺乏相对稳定,具有长远规划的创作、生产实体,缺乏剧目生产和演出的持续性,就意味着缺乏主创人员锻炼的机会。另

借力发展文化产业倾力打造休闲乐园

借力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倾力服务三门湾次经济圈——关于加快推进三门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硬指标,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加快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三门作为环三门湾区域的一个欠发达地区,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依托区域优势,率先在三门湾次经济圈中崛起,就顺应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新态势、提高文化软实力而言,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好“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进程的东风,致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全力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培育成三门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推动三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优势和障碍 (一)三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文化资源优势。虽然三门作为台州区域的一县,由于历史设县、并县、分县的多次反复,其县历史十分有限,但作为三门湾的地域位置而形成的三门湾文化区,却有悠久的历史,并以自己强盛的生命力构造了自己独特的濒海特色文化。先辈们围涂造田、海洋捕捞、开山种地、捕猎耕种等实践中,形成了以勤劳、淳朴求实的民风民俗为代表的

“农渔文化”。迁徙到本地中原人氏的文化交融和濒临东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展现了以开放、兼容的文化心理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民多聚族而居,宗族鼓励读书”的社会传统与以罗适、张和孙、叶兑、张苍水、章梫、包定等为代表的历代诸多先贤名人的共同影响下,构成了以崇尚爱国、忧民、勤学的情操和忠耿、廉洁、壮烈的气节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还有,通过对亭旁板龙、高枧古亭抬阁、海游六兽等众多民间艺术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展示了以凝聚中国文化艺术魅力、体现沿海地区民俗追求为代表的独特“民俗文化”,等等。这些在不断吸取中外文化的洗礼和冲击中获得升华,培育和构建了三门自己独特的濒海特色文化,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文化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产业布局优势。从宏观的产业布局看。当前,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处在相对欠发达阶段,产业结构转变仍然滞后,工业经济未经过规模扩张,农业比重仍然过大,但第三产业却稳步发展,尤其是处在第三产业核心层的产业基础,包括消费人口、消费水平、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相对不足的情况,必须借力发展,优先选择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知识含量高、吸附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的相关产业发展,这为引进并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和难得机遇。从文化产业的门类布局看。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化体制改革,促进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化产业园区和进驻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化艺术中介、旅游化服务、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

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化企业:

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闽委办发〔2009〕3号)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 闽委办发…2009?3号 各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文化强省步伐,促进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以产业形态、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强、发展潜力大、较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产业形态,其高科技、高收益、低耗能等特性,使之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我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提高文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纲要》(闽委发…2006?17号)提出要推动我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十位,成为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省”。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已经充分具备。要抓住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我国当代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我国当代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休闲产业与休闲文化发展迅速,休闲经济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休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本文结合实践,对当代中国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休闲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有资料表明,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也超乎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一、我国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中有许多关于休闲的精辟论述,传统文化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可以看做是休闲文化,休闲已渗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最早关注我国休闲问题的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曾表示:“人喜欢有更多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不带任何勉强,不把它视作谋生所必要,因而这种活动虽不属于休闲的范围,但从本人来说会有更多的兴趣……休闲活动比上述活动更为轻松,它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带有一种享受的味道。”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1]过去人们把休闲当做工作之后排除疲劳、缓解压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现在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工作是手段,休闲是目的。林语堂先生也曾指出:“享受悠闲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他必须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对于生财之道不放在心上。”[2]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离“休闲时代”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但休闲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政府有关文化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以及公民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2004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休闲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3] 二、当代休闲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当代休闲文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休闲产业化程度低下使得当代休闲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当代休闲文化存在的问题

201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二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三篇: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四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第五篇: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 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 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 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 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 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 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 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

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商业能力又精通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精通全媒体和全产业链经营的人才将存在较大的缺口,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将成为文化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第10个趋势,随着生活审美化和应用美学的需求,商业模式将替代创意或者产品。一方面将出现设计产业的大商机,特别是结合提升制造业的需求,设计产业和时尚产业的结合将对各地文化产业带动本地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技术+文化+品牌+时尚潮流,以及由此

音乐文化创意产业讲解

音乐文化创意产业 传统流行音乐产业的价值链 1、传统流行音乐产业的分工 传统流行音乐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制造、分销和零售三个环节。 (1)音乐产品的制造 主要为唱片公司,他们是主要的产品内容提供商,也是该产业最重要的环节,具有绝对的地位。他们进行音乐产品的概念策划,募集资金、艺人,收集音乐、艺人、流行文化与唱片市场的情报,寻找合适的音乐制作人和乐手,确立唱片概念和发片计划,制作demo小样。然后进行录音和唱片及艺人宣传策划。 其次是唱片的生产厂商,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唱片的大量复制,如光盘厂商、卡带厂商。 (2)音乐产品的分销 分销商是流行音乐产品进入市场的关键环节,他们建立了较大的发行网络,并与终端 销售环节建立关系,通过自己的网络将唱片发送到零售商手中。 (3)音乐产品的零售 零售商主要包括唱片连锁店、私人商店、音响卖场、超市等,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 售终端。 2.传统流行音乐产业的价值链

传统流行音乐产品经过制作、生产、销售等环节,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其价值增值 过程可以分解如下:1、新的流行音乐产业分工 (1)上游 由唱昌片公司垄断音乐产品的提供,改变为音乐制作室、原创个人、音乐网站等均可成为内容提供商。音乐产品也不再仅仅是唱片形式,而变成以数字单曲形式提供。 (2)中游 由版权服务商、增值服务提供商(SP)和服务平台提供商组成。其中国内主要的SP服务商有TOM、腾讯、A8、华友世纪、金鹏等,服务平台提供商有中国移动、联通、互联星空等。 (3)下游 即终端用户,用户通过互联网收听及下载到播放设备上收听音乐,或者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接受数字音乐服务,包括手机铃声、彩铃、手机音乐点拨、音乐下载和在线收听等。 2、新的流行音乐产业价值链 自有唱片问世以来,流行音乐产业链上的盈利环节主要是唱片制作方唱片公司以及销售方、发行商,产品的形式也单一体现为唱片;而在数字音乐时代,传统唱片将不再是核心产品,单曲和围绕单曲制作的一系列产品(例如彩铃)可能成为主角;从流程上看,做单曲做增值产品(适应于各种平台的产品形式)卖产品(渠道)成为新的产业模式,

休闲文化业经济意义及现状分析

休闲文化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及现状分析 摘要:休闲文化业是各种休闲活动市场化的表现形式,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文化休闲业领域,旅游消费呈现出旺盛的需求,体育市场也显示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潜力,从而使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建设成为近年来社会生活的热点。 休闲文化业与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完善 在休闲文化活动中,人们在直接得到恢复性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的满足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形成了一个与休闲相关的庞大的产业链,从广义上讲,所谓休闲文化产业,其实质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以体育、旅游、娱乐等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涉及到体育、生态园区、博物馆、影视、出版、交通、餐饮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转型。而休闲文化产业追求的是以智力开发为前提,地域文化价值发掘为内容的、人本需求满足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休闲文化产业是城市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服务业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浪潮所引发的产业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导致社会产业结构的非物质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休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使社会各产业之间的划分进一步趋于模糊化,各产业交叉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使开始于技术密集型经济的产业结构软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使最终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明显上升,而中间需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下降 休闲文化业与促进就业 在休闲文化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个以休闲文化为灵魂和基础的庞大产业集群,而这个产业群是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体,众所周知,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有着庞大的需求,可容纳较多劳动力,比之其它行业,能提供更多劳动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据统计,2008年该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3.2%,不难看出,文化休闲业的发展与壮大,对于促进就业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休闲文化业与经济发展 休闲文化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略。文化休闲支出占总收入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休闲消费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其主要通过以休闲文化为灵魂的休闲文化产业作用于国民经济。休闲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休闲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转型起推动作用。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调整三大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从而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传统服务产业中产生出新的行业,增加第三产业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休闲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对于传统的服务业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对于传统的服务业的改革升级具有推动作用,促使其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增加新的服务内容。二是,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城市消费市场有很强的拉动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的收入处于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由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很大,使得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之,“当工资的提高是人们富足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消费,进而形成持续不断的消费热点。三是,休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来源:中央政府网发布时间:2012-2-7 9:18:5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 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一)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把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2006年,中办、国办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系统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扶持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发展文化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2010年3月,中办、国办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要在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2010年7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专题进行了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家“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2015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合规性自查意见表

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合格性自查意见表 项目单位:泉州广播电视台项目名称:申建首批泉州市公共场所LED宣传视屏项目 一、条件审查 序 审查内容审查意见 号 1 项目是否符合本通知确定的扶持方向和申报重点是。符合“申报重点”第(二)项第2款 2 项目生产经营成果属于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通知》(国统字〔2012〕63号明确的范围是。 3 项目或其主要建设实施内容是否获得2013年以来本专项资金资助否。 4 项目实施所在地是否在福建省行政区划内(境外招商展销项目除外)是。 5 项目单位是否为福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名录库在册法人是。组织机构代码:06876755-8 6 项目单位是否登记注册时间满2个财务年度是。 7. 项目单位是否3年内无违法违规违纪纪录是。 8 项目单位是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是否连续2年无亏损否。 9 项目单位是否资产负债率低于60% 是。 10 申请金额是否低于项目单位2014年度利润总额的50% 否。 11 申报单位有无2012年以来无使用本专项资金未整改事项否。 申报单位负责人签名:

(二)材料审查 序 号 审查内容审查意见 1 共性材料《项目申请报告》或《项目可行性报告》有。 2 法人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有。 3 2012、2013经审会计报告和2014年上半年公司内部会计报告有。 4 影像资料、数据光盘有。 5 个性材料建设项目立项批文、用地合同、开工许可缺“用地合同”、“开工许可”件。此项目不需“用地合同”、“开 工许可”。 6 涉及文保单位或遗址地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部门批文、文物部门批复意见缺“文保单位或遗址地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部门批文件、文物部门批 复意见件。此项目不需此类批文。 7 影视剧、演艺剧目、动漫剧制播和演出许可、剧本著作权使用合同、导演聘用合同缺电视剧、演艺剧目和演出许可、剧本著作权使用合同、导演聘用合 同件。此项目无需此类文件。 8 资金拼盘涉及政府配套的相关财政部门说明文件无。此项目无政府配套资金。 9 申请贷款贴息项目的贷款合同、利息支付凭证;申请直接融资成本补助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缺申请贷款贴息项目的贷款合同、利息支付凭证;申请直接融资成本 补助提供的有关证明文件。此项目无申请贷款。 10 技术创新类项目专利证件(网络游戏项目上线许可)无。此项目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整合发展项目,无需此类文件。 11 申请并购重组相关税收补助的完税证明无。此项目不涉及并购重组。 12 申请奖励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增加值或纳税增幅的有关证明无。此项目不属于文化产业园区项目。 13 新剥离设立工业设计企业的工商登记文件和股权结构证明缺新剥离设立工业设计企业的工商登记文件和股权结构证明件。此项 目非工业设计企业 14 文化出口企业贸易收入凭证,商务部门增幅证明缺文化出口企业贸易收入凭证,商务部门增幅证明件。此项目不是文 化出口企业贸易。 15 其他证明材料(本通知其他申请类型,请依据申报重点中要求的材料确定本栏目内容并进行审查 申报单位负责人签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