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未来十年国内银行业竞争白热化

未来十年国内银行业竞争白热化

【深度报告】未来十年国内银行业竞争白热化

2013-11-08零售银行月刊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成员:詹向阳、樊志刚、胡婕、金昱、杨飞、王雅娟

未来十年,经济增速下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实现及直接融资的加速发展,将促使国内银行同业竞争更趋激烈;且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的深入参与,将使竞争更为复杂。

未来十年是奠定商业银行长久竞争地位的关键时期。谁能准确把握趋势,先行一步,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抢得先机,获得核心的、长远的竞争优势。

科技进步和创新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大数据技术、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最关键和迫切的战略抉择。

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将取得长足进展。一批由民营企业发起的区域性、全国性商业银行可能相继建立,成为银行业市场中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

未来十年经营环境巨变银行业竞争更复杂

1.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阶段性放缓,对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银行业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其经营状况与经济增长休戚相关。2003~2012年,中国GDP以年均10.5%的速度快速增长,良好的经济环境为银行业扩大经营规模、改善资产质量和提高盈利水平提供了重要基础。

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133.6万亿元,是2003年末的4.8倍,年均增幅高达19.1%;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达1.51万亿元,是2007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6%。充裕的业务机会使各竞争主体都相对容易地实现了迅速发展,整个银行业均充分享受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红利。中国商业银行的全球影响力也显著提升,2012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中,工行按照一级资本排名位列榜首,这是该榜单出炉近100年来亚洲银行首次登顶,其他三大行均位列前十。

但这样理想的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根据本所对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的测算,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由过去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入平均6%~8%的中速增长。与此同时,相较同期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中国目前182%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已经很高,未来留给国内银

行业的信贷增长空间有限。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带来对银行信贷需求和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增长的逐步下降,从而使国内银行这些年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同时,商业银行在顺境中掩盖的资产质量、管理等问题也将逐步显露。更多竞争主体将以更高成本争夺更为稀缺的优质业务资源,导致国内银行同业竞争必然进一步加剧,对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也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2.利率市场化全面实现,对银行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带来全新考验

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实现初期商业银行将经历利差收窄、传统存贷业务收入下降等痛苦过程。未来十年,我国将分阶段、分步骤地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这在提升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加剧银行业的市场竞争。

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推高存款成本,同时在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和集团资金运作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大型企业客户对银行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将成为这些企业选择主办行的主要依据。存款付息率的提高和贷款收益率的下降将压缩银行的存贷利差空间,进而挤压利润空间。

利率市场化将深刻改变银行业的竞争格局。部分定价能力、风控能力、创新能力强的银行将在竞争中逐步胜出,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大型银行也具有一定优势。但中小型金融机构尤其是小型金融机构,由于其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利率市场化将使其经营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甚至可能遭遇生存性危机。

在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的过程中,建立银行同业定价协调机制将有利于经济金融的稳健发展,保证各成员银行的话语权和自主权和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但其完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期间可能会有银行根据自己资金状况、破坏价格联盟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流动性紧张的特殊时期。

3.“大金融”环境下更多竞争主体进入银行领域,融资脱媒、资产管理脱媒、支付脱媒加速形成

目前我行对同业竞争的关注重点仍主要停留在四大行层面。从未来竞争格局看,更多竞争主体将进入银行业务领域。

一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将推动资金向证券、保险业分流和加速融资脱媒,争夺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份额;二是非银行大型企业等将加快综合化经营步伐,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三是非金融支付机构将对银行业务领域形成强烈冲击,使银行继借贷脱媒后又面临支付脱媒的挑战;四是民间金融进一步“阳光化”,形成对部分银行客户的争夺。

4.“新金融”将颠覆客户金融消费模式和银行服务方式,挑战银行业传统竞争优势

近年来,以网络金融、移动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发展势头迅猛,包括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平台和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各类机构,不断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满足银行标准化服务难以覆盖的客户需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迅速崛起、颇具潜力、不容忽视的一股新势力。

互联网企业利用所掌握的海量用户数据,开始逐步将服务由支付渗透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等领域。这些都是银行的核心业务领域或转型重点领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金融的迅猛发展,将给商业银行带来竞争手段更灵活、市场反应更灵敏、创新能力更强的新对手。更值得关注的是,新金融将使客户的金融消费模式,进而使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发生巨大变革。能否准确把握新金融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决定着商业银行未来的竞争地位,甚至生死存亡。

未来十年各主要竞争主体发展趋势

1.大型银行:战略定位日渐清晰,市场竞争势均力敌

经过股改上市后的改革发展,大型银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长。同时,各行战略定位日渐明朗,并呈现出较强的同质化特征。大型银行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以综合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大型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势均力敌,力量对比将更趋平衡,一家银行的竞争优势将不再绝对和明显。

2.中型银行:战略转型持续深化,差异化发展特色日渐清晰,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面对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金融脱媒化愈加明显等市场环境变化,中型银行将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加快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战略转型,加大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形成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个性化的发展特色及多元化的收入增长点。中型银行客户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将长期对本行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份额构成挑战。

3.区域性金融机构:依靠地缘人缘优势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不断提升业务辐射力和竞争力

城商行在成功化解不良资产、改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的基础上,将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面对制度约束和转型压力,城商行的区域扩张将继续由“走出去”向“沉下来”转变,通过紧抓城镇化机遇,在既定经营区域内苦练内功、深耕细作,增强支行网点的布设密度和辐射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实现业务的纵深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同时,凭借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以及灵活的经营机制与市场拓展手段,城商行将在服务地方政府和企业上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本行在大中城市的主要竞争对手。

农商行、农信社将立足于体制机制改革的后发优势,更加强调资产的质量和回报,经营的利润导向也将愈发明显。农商行、农信社将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加大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的投放力度,基本实现网点在乡镇的全覆盖,并逐步将服务延伸到村。农商行、农信社将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并在这一领域将保持特有优势。

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客户认可度有望稳步增长,基于“小、快、灵”的优势,其在改善金融竞争生态、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补充。

4.外资银行:着力稳步渗透和差异化经营,竞争潜力不容小觑

尽管在华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份额尚不足2%,但在全球聚焦亚洲、聚焦中国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中国区的业绩表现,将长期视中国为重要的战略市场,并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与竞争。

未来,外资银行仍不会盲目追求资产份额的扩张,而将着力于稳步渗透和差异化经营,积极布设物理网点,搭建全能化金融服务平台,提高本土化程度,为目标客户提供有特色的金融服务。

外资银行将在大宗商品贸易、资产管理、信用卡、跨境人民币业务、全球现金管理、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外资银行可能将通过与中资机构合作的方式,加速对中国广大新农村市场的渗透力度。

5.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金融带来深远影响,重塑银行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共分六批发放了223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在信用担保机制、银行支付网关接口整合、行业支付深度解决方案等创新,较好满足了客户的资金支付需求,在提供支付便利和增值服务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活跃的、颇具发展潜力的组成部分。

第三方支付机构具备了商业银行存贷汇的基本职能,其虚拟账户的储值、支付、结算等已与银行账户功能十分接近,这使得客户的整个支付行为可以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导致商业银行作为借贷中介脱媒之后又面临支付脱媒的挑战。

未来,在国家多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伴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网络应用的全面普及,我国电子商务将步入大规模发展和应用阶段,金融业也将进入网络金融时代。网络金融将颠覆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成为满足和创造未来金融需求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一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快捷支付”、“余额宝”等基于用户需求的持续创新和规模日趋庞大的客户资源,在与银行的竞争中将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和博弈筹码,并对银行的结算、银行卡、电子银行、理财和贷款业务以及客户规模、客户结构等产生强烈冲击。

二是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向金融领域渗透的加深,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将成为网络金融发展的四条主线。

三是银行为保持核心竞争力或重塑竞争优势,将融入网络金融和大数据时代,积极参与网络金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满足客户对便捷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

四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关系将经历由完全合作、到竞争与合作并存、最终交叉融合共生共荣的发展路径。

6.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对中小银行的股权和控制权将明

显提升

2010-2012年,国务院和银监会先后发文支持民间资本与其他资本按同等条件进入银行业,并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由原来的不低于20%降低到15%。

随着准入门槛的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中小银行、村镇银行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高。2012年末,民间资本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总股本中的占比分别为45%和54%。民间资本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的占比超过90%,在村镇银行股本中的占比达73.3%。

同时,民间资本控股非银行金融机构33家,包括10家信托公司、19家财务公司、3

家金融租赁公司和1家汽车金融公司。

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

着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进入到启动实施阶段,对银行业组织架构、股权结构和竞争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我国民间资本对进入金融业热情高涨,在相关政策鼓励下,预计一批由民营企业发起的区域性、全国性商业银行可能相继建立,成为银行业市场中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

二是更多的民间资本将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和重组改造,在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改进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民间资本对中小银行的股权和控制权将进一步提升,控股银行数量有望不断增加,而地方政府对区域性银行的控制将有所弱化。

三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将基本实现民间资本控股和主导。未来更多的民营企业将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将参与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或参与农商行增资扩股,农民、农村小企业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将发起设立或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增资扩股。

7.信托、保险、基金、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资管”特征不断强化,挑战银行

理财市场份额

近年来,信托、保险、基金、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领域不断开疆辟土,对银行理财市场形成了较大挑战。

从产品种类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品十分丰富,私募股权、私募债权、公募基金、专项和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基础类与不动产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信托计划、财富管理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产品满足客户不同的理财需求。

从收益水平看,由于投资组合更为灵活自由,监管及舆论环境也更为宽松,大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收益率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抢占了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实力较强的中高端客户群体。

未来,随着金融体系多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一系列放松资产管理行业管制政策效应的显现,将使资产管理行业壁垒被彻底打破,资产管理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大资管”特征将不断强化。信托、保险、基金、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在业务种类、资金投向、产品设计和客户来源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银行理财形成新的竞合格局,并可能进一步分流部分中高端客户。

8.大型央企:产融结合打破既有竞争格局,全牌照自我满足金融需求

近年来,大型央企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产业背景,通过收购等方式不断加快“产融结合”步伐。未来,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国资委将继续鼓励具备条件的央企拓展产融结合。

一方面,央企拥有了自己的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后,大部分金融需求都将通过集团内部的“自循环”得到满足,导致其对银行的融资需求和存款意愿不断降低,议价能力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央企的入股使不少中小金融机构迅速成长,既获得了国资背景,又赢得了市场机会,壮大了业务规模。这些金融机构将依托央企良好的品牌信誉,立足于集团内部及上下游企业,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打破既有的竞争格局。

9.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市场化转型持续深入,对特定业务、特定客户群竞争力较强

未来,随着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为客户提供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投资、基金、期货等全牌照一揽子金融服务,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也将显著提升。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市场的主要影响在于:一方面,在资产处置领域的丰富经验提高了其涉足证券、信托、投行等领域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等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依托专业优势、牌照优势和资源优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形成的“专业化资产管理+综合化金融服务”业务模式将对特定客户群产生较强吸引力。

银行业出现竞争新格局

1.竞争主体:银行业内部力量对比相互制衡、各具优势,“外来者”进一步加剧竞争、抢占份额

未来十年,经济增速的下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实现以及直接融资的加速发展,将成为银行同业竞争复杂、升级的原因。

一是大型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势均力敌,力量对比将更趋平衡,任何一家银行的竞争优势将不再绝对和明显。

二是中型银行将凭借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个性化的发展特色及多元化的收入增长,提升市场竞争地位,争夺业务份额和客户资源。

三是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将依托地缘人缘优势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不断提升业务辐射力和区域竞争力。

四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依靠基于用户需求的持续创新,对银行的业务领域形成强烈冲击,在与银行的竞争中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成为商业银行最具潜力和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五是大型央企将凭借集团的强大背景和产融结合的特有优势,大举抢占金融牌照,瓜分金融业务资源。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25年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总资产份额)将降至35%左右,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将升至20%以上,城商行和农商行也将分别升至10%左右。

2.发展模式:能否走出一条更有质量、更有内涵和更具可持续性的转型发展之路,将决定银行的长远竞争地位

未来十年是奠定商业银行长久竞争地位的关键时期。谁能准确把握趋势,认清方向,先行一步,以大气力去探索出一条更有质量、更有内涵和更具可持续性的转型发展之路,谁能走出一条统筹平衡资产与资本、规模与效率、速度与质量、收益与风险、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集约化发展路径,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抢得先机,获得核心的、长远的竞争优势。

3.信息技术:全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将成为网络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十年,我国将全面进入网络金融时代。科技进步和创新将从支撑业务发展向引领业务发展转变,并被更多地应用于银行的客户挖掘、产品开发、业务拓展、决策支持和运营管理,并从根本上变革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银行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最关键、最迫切的一项战略抉择。

从这个角度看,商业银行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并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现代科技行业。商业银行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将取得胜利。

4.民间资本:进军金融业将获突破性进展,深刻变革银行业组织结构和竞争格局

未来十年,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将取得长足进展,对银行业的组织架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竞争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一批由民营企业发起的区域性、全国性商业银行可能相继建立,成为银行业市场中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

二是更多的民间资本将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和重组改造,民间资本对中小银行的股权和控制权将进一步提升,控股银行数量有望不断增加。

三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将基本实现民间资本控股和主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将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

5.业务重心:同业竞争的焦点将集中于跨市场和跨境服务能力的锻造

未来十年,银行同业竞争的重心将集中于综合化经营和国际化发展,跨市场、跨境服务能力的高低将成为银行争夺客户资源的重要筹码。

在综合化经营方面,商业银行将积极介入资产管理、投行等新兴业务领域,强化母行与基金、金融租赁、保险、信托等多元化平台的联动和协同发展,以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能力满足“大资管”时代下的客户需求。

综合化经营的成效、新盈利支柱的成型将对未来商业银行竞争地位的确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商业银行将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围绕全球化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锻造竞争优势,并将在全球范围内接受国际先进金融机构发起的猛烈冲击。

《零售银行》杂志是领航财富管理公司旗下核心期刊。获取更多信息,可致电详询:07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