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摘要

互联网作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它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的篇章,现代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今互联网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它更是一种变革社会的力量。至2015年7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共新增网民1894万人;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使用手机上网人数达5.9亿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网民所产生出的政治影响力将随着网民的规模化逐渐强大,并伴随着政府对网络信息基础化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对网络民意高度重视而愈加明显。针对上述状况,政府把握网络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网络化背景下有关政府治理问题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为找出解决互联网时代下背景下我国政府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治理的对策,使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政府对网络危机的回应速度和回应质量,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方式;变革

Research Internet era of governance reform

Abstract

Interne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modern era, profoundly change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lifestyles and ways of thinking of society, it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human life, modern people's liv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has penetrated into social life aspects. Today the Internet has not only as a tool exists, it is a force for social change. Until the end of July 2015,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released a statistic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Internet Development of the 36th, the report shows the first half of a total of 1894 million new Internet users; As of June 2015, the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of 48.8 %, the total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reached 668 million people, the number of mobile Internet use 5.9 million people. Chinese Internet users age arising out of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scale as users began to grow, along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attention and more obvious. In response to these conditions, the government network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governance reform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way the Internet era background, this paper concerning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the purpose is to find a solution for the Internet age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network management network platform of our government under the context that the government's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improve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and quality of response to the network crisis, establish the integrity of the government's image.

Keywords: the Internet age;the government;governance;change

一、目前政府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动态

(一)政府“网络主权”意识逐步提高

“网络主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式不断重申网络主权的重要性。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佈了第一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其中首次做出了对“网络主权”原则的权威表述。2015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指出“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网络主权原则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参与网络国际治理与合作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此,草案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作为立法宗旨”。在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再次强调“网络空间主权”原则。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九)》对若干网络犯罪行为增加了新的条款,如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出席大会并提出以“尊重网络主权”为原则,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以上政府的行为表明,“网络主权”是中国一贯持有的原则立场和根本立场,自2013年以来,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依法治网、依法管网”自然成为中国互联网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指导准则。

(二)“互联网+政务”概念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大关注。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互联网+”具有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六大特征,互联网可以融合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同样互联网也可以融合政务,“互联网+政务”将会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首先需要政府治理现代化。关于未来政府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内涵,从政府的角度看,首先是法治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价值体系这五大体系的现代化。从能力的角度看,政府的

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维护公共安全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行政能力等等都需要实现现代化。而目前这些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都离不开信息化,因此,我国需要建设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体系,通过网络流程再造,在网上进行跨部门协同,最后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进而实现现代化政府的目标,即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

(三)网络政治的飞速发展

当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超过了6.5亿,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又是重要的社会力量。网民数量的增加促进了网络政治的发展,网络参政、网络民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政府逐渐意识到加强网络政府建设的必要性。据有关部门统计,至2015年11月各地区、各部门共开设政府网站84094个。至2015年底,新浪微博认证平台政府微博152390个,比2014年增加22287个,其中政务官方微博达114706个,公务人员微博37684个。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2015中国政府网站年的评估结果显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可用性、更新性、回应情况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运维保障水平提升显著。监测期间,部委、省、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可用性情况良好,站点可用性均超过了95%;与去年相比,首页链接、二级页面链接、附件下载和在线系统的链接可用性均大幅提升。经过大力的清理整顿,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长期不更新栏目、空白栏目数量显著减少。部、省、地市门户的长期不更新栏目、空白栏目的平均数量减少为3.2个和1.7个。抽查范围内的区县网站,整合、关闭空白栏目、长期不更新的栏目多达1700余个,网站的更新及时性水平进一步提升。对部委、省、地市、区县的随机400家网站抽样发现,回复的平均时间由年初的37天减少至当前的14天,网站回应速度大大提升。

二、互联网为政治治理变革带来的机遇

(一)互联网能够促使政府变为“民意政府”

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使信息网络化时代出现了一番崭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们可以在网上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网络时代的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与地缘政治的界限,也打破了执政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的界限。传统的政府信息传播平台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途径进行政府治理政策宣传,因此执政者缺乏进一步了解社会的平台,普通民众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政府交流,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渠道。国家的发展需要交流与互动,需要讨论与碰撞,但是传统的信息交流平台远远满足不了这些需求。而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为政府治理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新的渠道与空间。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世界性的信息平台,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各种各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资料。各种党报、理论学刊通过与网络相结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多样化的政府政策表达形式使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了解政府的意图,从而使民众的态度由从被动变主动,内容从枯燥变活泼,形成了与网民良性互动的局面。在互联网上,网民参与政治参与热情在逐步提高,接收民意、表达民意已经成为政府治理方式发展趋势。当前,政府与网民的交流、国家领导人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互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网民也通过自己的社会认知,发表着对于社会、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看法与意见,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充实国家政策的内容。

(二)互联网扩展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与反馈

信息时代公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的热情日益高涨。尤其在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网民通过网络、微博揭露腐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互联网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监督方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互联网以其高效灵活的方式搭建起的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在政府行为的监督与反馈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互联网在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的舆论表达途径,对社会公共事务、国家政策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与观点,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的发展起到监督、反馈的功能,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反对官员贪污腐败的一个利器。例如,在网民舆论重压下,“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被撤职、调查;重庆北培区委书记雷政富、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黑龙江双城市人大代表孙德江等纷纷被曝光后受到法律严惩。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时刻关注社会公众动向了解民意,政府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势及时对其工作进行调整,以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起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互联网时代政府工作者更要倾听社会公众的声音,打破传统工作中主体与客体交流反馈不畅的局面,创造一个沟通通畅、反馈及时网络沟通交流平台,为社会稳定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以互联网的发展提高网民的政治意识

互联网的革命性发展就是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出版发行人。过去人们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往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过滤,严重阻碍了发言人思想和意识的表达。而互联网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使得网民进行信息发布时,不再受到传统把关层面的控制。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民以

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这些年轻的网民思想活跃,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网络实事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极大的提高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直接提高了网民的政治意识。在各大新闻门户网站中,社会新闻不仅是最受关注的板块,也是广大网民热议的焦点,而门户网站所特有的新闻跟帖功能更是强化了网民对社会热点新闻的关注程度。如自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全面二胎”政策,引起了网民的巨大反响,国家政策时时被网友关注,引起社会公众的反馈,有利于政策的宣传和实施。近几年发生在中国网络中的“虐猫事件”、“华南虎事件”、“青岛大虾”等,都是在现实事件的激发下形成的网络文化事件。这些事件充分地调动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度,通过网民对这些事件的评价与参与,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网民的政治意识随着参与度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四)网络传播机制有利于政府引导社会舆论

网络传播速度快,加上网民数量逐渐增大,由此形成的网络舆论影响力巨大。网络舆论虽然不能代表所有社会群体的意见,但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思想走向,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参照,使人们依此来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行为。由于网络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和互通性,网络事实与讨论的辐射范围一般比较迅速,影响面也比较广泛。在网络讨论的氛围中,网民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意见的总体走向。在这其中可能会出现对事实的歪曲或者修饰,如将事实中的某些事件放大,某些环节缩小,进而误导舆论的走向。同时针对事件的讨论网民也会由于不同的利益要求与价值取向分为不同的阵营,意见之间的交锋是常态。交锋的结果往往是优势意见得以继续传播,劣势意见逐步退出或者淡化。经过激烈的讨论,网络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能够反映社会的多数人利益的共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在应对网络舆论事件发生时,政府发挥主流作用就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及时地发布正确的积极的信息,化解公众对于事件的非理性情绪与认知,淹没、压制负面声音的传播,起到整合社会公众意见与舆论走向的作用。同时,网络空间中人们常常处于群体氛围中,当政府掌握了主动权之后,群体的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整合与梳理社会舆论的作用。

三、网络化背景下政府治理的难题

(一)西方国家垄断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西方国家经济技术发达,尤其信息技术目前处于垄断地位,计算机技术是西

方国家最先发明的,现在众多网站的建设、软件的开发、系统的编程都需要使用英语。目前,全球网上信息资源的 80%是英文,中文信息资源不足 0.4%。“70%左右的互联网网址出于美国,80%左右的网上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在国际互联网的信息流量中,超过 2/3 来自美国。美国控制了世界 75%的电视节目和 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在宽带网内容上,家庭数字电影、数字音乐、游戏、数字电视、电脑及数字电话打印机、宽带上网等技术领域都以美国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主。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语言、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互联网时代推动网络发展进程的主导力量仍是西方的强势国家,在信息的话语权的争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国家占有绝对的优势。西方强势国家凭借其在网络技术与管理上的优势在全球信息体系的传播与建构中掌握着话语霸权。西方国家凭借对网络话语权的操控,不是传播人类优秀的思想,反而是通过网络钳制了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与思想。他们通过诋毁我国的各种政治与社会政策,向世界其他国家传递着错误的信息,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不利于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其他国家人民对我国的误解。

(二)网络负面信息泛滥影响政府形象

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网站总数为335万个,年增长4.6%;“.CN”下网站数为158万个,构成了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海洋。“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容易造成传受失衡和信息疾病。网络信息容量的猛增也导致了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由于负面信息具有天生的吸纳力,各大门户网站为吸引大量的点击率与关注率,源源不断爆出数量巨大的负面新闻,负面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贪污腐化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群体性事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环境污染事件等成为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类版面必不可少的模块。社会公众打开网站浏览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官德丧失、政府与公众的利益冲突的事件。这由此给网民形成的印象政府在多方面的不作为,在公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因此而下降。加之,网络舆论环境的宽松化,一些对现实境遇不满的网络参与者往往带着负面情绪来解读社会事件,发表一些负面舆论信息来表达自己对政府和社会的不满,一旦负面消息的舆论场形成,就会对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秩序产生一定不良影响。负面消息的泛滥占据网络舆论场的范围越大,肯定性意见、正面舆论的活动空间就会被大幅度挤压,使政府所宣传的正面信息更加变得没有说服力。网络负面消息所建构起来的不安全与不稳定的网络舆论环境,深刻影响着公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降低了网民对政府行为的认同度,增加了执政者治理社会的难度。

(三)我国网络立法不够完善增加了政府治理的难度

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立法缺少基本法,高位阶的立法也非常少,一些重要领域规范缺乏,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首先,2000 年 12 月 28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虽然属于仅有我国目前法律层次的网络立法,是我国互联网管理体系中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文件,但是也并不具备基本法性质,调整范围主要局限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而国内目前网络安全、网络侵权、以及网络隐私等问题急需解决。网络法的专门法及专项法基础薄弱,需要国家和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做出进一步完善。其次,相关法律缺位现象严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当立法时的状况,致使许多传统网络犯罪变异和升级,却无法得到有关网络法律的有效规制,使各种网络犯罪现象滋生。就我国网络立法的内容而言,立法空白现象也十分严重,现行网络法律中,更多的只是行政管制方面的规定,其中过分强调对网络的管制而忽视网络主体权利的保护。而在网络空间中的民商法方面,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存在立法空白、网络广告的行为规范、网上拍卖、网上证券交易的许可证管理、网上交易的税收等方面也鲜有规定并造成事实上的法律真空。最后,我国网络法律、法规的层次复杂,构成了各个层级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容易造成多头执法的现象,网络立法大多为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没有网络核心法律的支持导致法律的效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

(四)政府信息传递模式阻碍了政府治理的时效性

过去在政府治理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模式是金字塔型的,从下到上一层一层汇报、层层传递,这样的过程一是结构比较冗余,二是信息传递较慢。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的大语境下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最初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由于相关单位处置速度过慢、信息披露速度过慢,甚至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掩盖了事实,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源的交叉碰撞下,引发成新的危机。信息时代的信息传递突破了这种结构限制,新问题一经出现就可能传遍世界,这就要求政府对突发事件做出迅速的反应。顶层要掌握对信息的收集和掌控能力、对问题的发现和分析能力,基层要提高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尽可能地掌握信息、就地处理信息,避免发酵成新的事件。这就对治理结构中的基层建设和基层应对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现在很多问题,在以前可能并不起眼,但在现在的传媒语境下可能会迅速扩张,处理不好就会引起一场风波。比如一个小的公共安全事件,过去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被遮盖,但现在发生的同时就有很多网友用自媒体迅速地传播出去,甚至于领先官方报道,这直接把政府的处置方式、处置效率和处置能力暴露在媒体和民众面前。

四、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的改革

(一)加强政府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的监督和管制

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信息发布与思想表达之前,传播主体对内容的选择与筛查,对于一些与传播主体思想不相符合或者与社会规范禁止的信息往往在初始阶段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信息发布者表达的思想是首先经过自身思维“过滤”进而公之于众的。第二阶段是信息需要经过政府相关部门与一些网络机构的审查。对于一些包含敏感性词汇、黄色词汇、反社会的舆论,网络监管部门都会进行技术上的监管与审查。政府通过不断丰富的“政策工具”扩展着网络的监管空间。因此,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来说,要建设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舆论环境,就需要从政府与社会两方面入手。在加强政府治理的同时,促进与鼓励社会个体与网络机构的自律。网民“自律”、网络机构的“自我审查”,可以大大降低了政府监管互联网的成本,同时也更易被公众所接受。推出了大量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与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对网络上的违法行为进行划分与界定,在打击各类非法网站的同时,也保障了公民的合理合法权益不受部分政府机构的粗暴干涉。再次,通过网络实名制与各种加密技术,在部分涉及国家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阻止西方国家网络技术窃取我国的机要文件与公民信息。最后,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是政府在治理理念上的变革,由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积极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以一种更坦诚、更透明的姿态来面对网民。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堵住了谣言与错误思想的发源地,也获得了社会公众的支持,使公众更加认可为主流意识形态环境的净化创造了更好的群众基础。

(二)政府坚持道德建设改善网络环境

政府应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以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化法律宣传教育,提倡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公平竞争、合法经营、规范执法,减少或杜绝网络诈骗、网络不良信息、网络推手等现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的重要行为规范,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加之网络社会法制的不健全,使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去辅以承认和保障,大量的网络违法事件或不良信息的存在直接危及政府建设的效力。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夯实其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需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既抓网络法制建设,又抓道德建设。网络道德问题必然有其现实社会的根源,必须从根源做起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政府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主动占领道德教育的网络阵地,增加在网上发布网络道德宣传的频率,使文明上网深入每一位网民的心中。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网下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道德践行中提高道德素养,也让社会公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升华,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的效果得以凝聚放大。发挥高校在道德建设的领先作用,开辟学生网络道德实践的网络平台,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道德教育局面。

(三)加快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政府要加快制定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基本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开展网络社会自觉守法意识宣传与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发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在全面深化改革与信息化发展中的引领、推动、规范与保障作用。加强国内安全立法,规范网络安全工作,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准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社会与信息化本身客观规律,提高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着力构建多元的信息化推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法治与竞争机制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实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制定信息化基本法律。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对网络的管理也同样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智慧。我们看到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只有采取恰当的政府行为,制定符合网络社会发展的各种制度法规才能对互联网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治理,尽可能地创造一个洁净的网络环境。法律与法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必须得到重视。在政府的强制行政治理与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我们要尽量采取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网络社会的监督必须依靠科学的决策,依法治理。一方面我们通过网络立法来要防止西方国家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反动的政治宣传活动,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我们进行颠覆性的敌对活动,防止国内部分民族分裂分子把网络作为传播途径搞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分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立法也可以调节和约束人们的各种失范行为,制约社会价值观的不良发展倾向,引导与防止各类危害国家与社会的行为发生。

(四)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

加强政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应用质量和水平,树立信息化和互联网思维至关重要。组织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实施信息化建设,明确分管领导及信息化职能科室,打破传统政府金字塔模式的组织界限形成一种完全开放的、矩阵式的、高效协同的高效率政府,其重点和关键是资源整合,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协调统一,避免各自为政。网络设施的不断完善意味着公务员的信息化水平也要不断提高,这点也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注重向公务员特别

是各级领导宣传电子政务知识,提高其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使其对电子政务足够重视。电子政务所具有的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全面性、公开性、规范性,肯定会减少部门信息寻租的机会,从而影响部门或个人的原有利益,为此信息化建设需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有一套精干高效、管理有力的行政执行机构。政府治理正面临一场革命性变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电子政务将被用于解决政府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问题。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体制条件。表面上,我们做了很多简政放权方面的工作,但实际上都是被动接受改革。所以国家治理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但其前提是通过立法推动数据开放。

结论

互联网时代发展以迅猛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治理变革的问题值得我国深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目标和伟大使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必将更加重视执政能力和治理效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一步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视野中的“治理”问题,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政府治理问题应该如何破题?现实约束条件有哪些?科学治理原则如何树立?如何探索和构建高效的治理路径?这些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治理研宄无法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与之同时,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的复杂关系、网络舆论与网络民意的异同、网络舆论与治理的内在关系和对接等还是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深入研宄的。若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加突出,观点会更有说服力,建议会更有可操作性。此外,由于时间仓促、篇幅限制、水平局限、网络舆论治理实践的有限性,论文研究中还存在瑕瓶和有待探索的地方,笔者将虚心接受各位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注释:

[1] 谢耘耕编.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 高建华.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南京:南开学,2012.

[3] 王树亮.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4] 石敦良.关于网络监管的制度建设的思考[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 汪玉凯.“互联网+政务”政府治理的历史性变革[J].国家治理, 2015,(27).

[6] 艾明江.当前地方政府的互联网治理策略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13,(01)

[7] 李致群.基于互联网思维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D].领导科

学,2014,(34).

[8] 董惠敏.政府治理如何对接“互联网+”——专访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

授刘澄[J].国家治理,2015年,(28).

[9] 汪旻艳.网络舆论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治理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0]龙双喜.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基于县级政府网络平台的现实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11] 段婉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研究[D].辽宁:辽宁工业学,2014.

[12] 吕欣.以互联网深化应用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5,(02).

[13] 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0.

[14] 王树亮.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15] 夏梦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立法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3.

[16] 王慧芳.中日互联网治理比较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

[17] 埃莉诺·奥斯特诺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18] 邓正来.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9]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孙柏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0]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21] 陈陆辉,黄信豪.社会化媒介、在学经验与台湾大学生的政治功效意识和政治参与[J].东亚研究,2007,(1).

[22] 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任孟山,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基于互联网的政府管理创新

基于互联网的政府管理创新 作者:郑龙时间:2010-04-23 浏览次数:1800 次 一、技术变革视角下的网络技术及其发展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处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新的发展境界。回顾历次技术变革,其概况如表1所示。 目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信息技术革命与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促使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网上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互联网实现政务活动的国际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已成为各国政务发展一大趋势。综合来看,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是经济周期中少数几次具有深远的、全方位影响力的、能够产生持续增长动力的技术创新浪潮。熊彼特认为,广义的技术创新包括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组织等五大方面特征,是一个不断地“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创造性毁灭过程”。但是,并不是每一项技术创新都产生这种强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那些具有根本性变革的力量才能推动这个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是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力量,它正在改变着人类文明的演进方式,也促使人类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是由Intel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发明的。该定律预言,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微处理器(CPU)的运算能力每隔约18个月可增加一倍。也就是说,同等性能计算机的价格将以相当的速度下降一半。“摩尔定律”被奉为信息工业发展的金科玉律。信息革命是在强大的工业革命之上产生的,工业革命体现

在物质生产领域,主要是组织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以及延长迂回生产过程(从设备更新到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实现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市场是联结生产者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如果说工业革命延伸了人的体力,那么,信息革命无疑是延伸了人的脑力。信息革命是建立在已实现了的工业革命已有的成果基础上的,它能够全面地提高包括政府管理在内的相关领域的发展。 二、互联网发展对政府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纵观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政府治理方式的革命,信息化对于当今时代的重要影响绝不亚于英国工业革命在当时的影响。工业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技术使得政府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政府需要创新管理,重塑自身形象,以适应速度、便利、效率、选择多样性、弹性、参与和人性化的新时代特征。 (一)机遇 1、政府管理的电子化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Toffler)在其《预测与前提》中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所有信息是和权力并进而和政治息息相关的。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政治的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①]。这里,其实就存在一个网络行政和网络政治的问题。就广义而言,网络政治是在互联网上涉及国家权力和特定利益关系的政治现象;就狭义而言,特指在互联网上客观存在的、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关于政治权力、政治意识、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管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内容的政治现象。在电子政务状态下,由于信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与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与变革》 ?课程时间:1天 ?课程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课程大纲 一、互联网时代呼唤新管理模式——不创新,则死亡 1.为何说源自工业时代的管理已然过时? 2.思考:工业时代的管理付出了哪些惨重代价? 3.新管理模式4个基本特征; 4.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有新的管理模式? 5.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的对比分析; 6.新管理模式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唯一的选择。 二、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管理创新——大思维、大进步 1.打破惯性思维,挑战先例——突破传统管理; 2.抛弃旧的观念,吸收创意——接纳新的规则; 3.开启管理3.0,引领变革——重组管理基因。 4.案例:谷歌如何能在互联网领域战胜微软? 三、正确认识领导变革 1.互联网给传统企业的4个预警: 1)过去的成功——案例:柯达之死 2)路径的依赖——案例:诺基亚之困境 3)增长的放缓——案例: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4)结构的变化——案例:福特、通用、丰田和大众成功路径 2.企业的核心成长力在于变革 3.企业持续增长取决于强大的变革领导力 4.变革领导的核心阐释 1)有人认为,变革管理就是变革领导; 2)有人认为,变革的领导力与平时的领导力要求是一样的 3)有人认为,只要平时证明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就可以领导变革

5.变革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1)审视度势的先见力 2)快速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的先决力 3)推动内部外部合作者密切合作的整合力 4)领导者和追随者面对风险挑战的心理承受力 5)站在全球角度的融合力和搏击力 6)科学的创新力 7)科学有效的学习力 四、互联网变革领导的7大心法 1.心法1: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好”事情 2.心法2:是变革而不是进步才是企业突破成长的前提 3.心法3:视变革为机会而不是风险 4.心法4:坚持核心团队 5.心法5:从错误中学习 6.心法6:坚持最后一里路的细节 7.心法7:驾驭人类的需求 五、互联网变革时代的管理进化 1.源自工业时代的管理已然过时,并付出惨重代价; 案例:海尔张瑞敏为何在30年后再次抡起“大锤”? 2.互联网时代与工业时代管理对比分析; 3.互联网时代管理模式4个基本特征。 4.互联网思维下领导者的6个挑战; 5.赢取挑战的4个核心思想; 巅覆权威\人人是专家\最接近答案的在一线\高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 6.卓越领导者4个基本行为; 7.互联网思维下领导者的5个特质。 赢取粉丝\创造三感\忧患意识\公开透明\谨言慎行

第六章 政府改革与治理案例

第六章政府改革与治理案例 一、教学目标与用途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政府治理的理论背景、政府改革与治理创新的难点、中国政府改革的突破口、政府治理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在进行案例研读之后,能够深入体会到民主、灵活、高效和廉洁的政府,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经济环境,有效地履行其职能,政府自身也总是处于不断的改革与变化之中。 二、涉及知识点 (一)合作网络视角下的治理 1.全球治理 2.民族国家的治理 3.社区治理 (二)转型期我国的政府改革 1. 我国政府改革存在的问题 2. 政府改革的方向 (1)机构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的关系 (2)实质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关系 (3)中央政府改革与地方政府改革 三、案例教学课堂安排 (一)案例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能够理解我国政府在社会转型中面临的挑战,能够正确分析政府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可以理性地提出政府为公众提供更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路径。 (二)课堂安排 课时安排:3课时(120分钟)/案例 案例阅读:30分钟 小组讨论及发言:1小时

要点分析:20分钟 随机提问及回答:10分钟 案例1 “网格连心、服务为先”的“仙林模式” 【引言】大量的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务中,能有效弥补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治理”的结构,推动传统政府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我国现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社会组织作为沟通社会与政府的桥梁,是社会矛盾的“减震器”、政府治理的“减肥剂”、社会公平的“代名词”,对社会的平稳和谐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破解社会组织发展处于长期宏观鼓励与近期微观约束、现实空间广阔与制度空间狭小的尴尬局面,促进社会组织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案例】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摸索出了“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路子。不久前,由南京大学、南京市有关部门和栖霞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的一次高层论坛上,仙林街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被誉为“仙林模式”,受到与会者的极大关注。所谓“网格连心”,就是指强调以群众为关注焦点,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使社会管理服务覆盖到街道每一个区域、覆盖到各类人群、覆盖到所有社会组织,同时在社会管理中减少中间环节,缩短管理过程,实施“贴心、安心、暖心、知心、凝心”等“五心计划”,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所谓“服务为先”,就是坚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通过街道干部制度化、常态化地下沉到底、深入群众、前移关口,更加准确地把握群众意愿、需求,及时发现社会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强化风险应对、过程控制,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所谓“多元联动”,就是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优化街道内部干部岗责体系,打破机关干部与社区干部的条块分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可用资源,建立街道、社区、网格、驻街单位、社会组织、社会成员之间的联动机制,促进干部之间联动、干部与群众联动、政府与社会组织联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所谓“协同发展”,就是牢牢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将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平安法治、民生保障、科教人才、精神文明、区域党建等工作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促进街道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及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仙林模式”创建并实施以后,街道从过去传统、被动、分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主动、系统的管理模式,街道社会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大局日趋稳定,不仅实现了到省市区“零上访”,甚至到街道上访的都很少;

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当今社会独有的一种新型能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规模化、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性是大数据的突出特征,如果说数据库时代的数据管理是“池塘捕鱼”,大数据时代就是“大海捕鱼”,大数据正在变革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政府必须从理念和行动上做出积极的回应,以适应大数据驱动的治理变革。 一、推动治理结构变革: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合作 现代意义的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主体管理公共事务诸方式的总和,治理主张打破传统以政府或公共机构为唯一权威主体的模式,提倡公共机构与社会力量相互合作,形成一种多中心、开放型的治理网络。多中心治理越来越涉及这样的社会情景:公共政治的结构不再是仅仅围绕着利益或问题而组织起来,而是围绕着事件和密集的信息流而组织起来。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革命使得传统公共机构不再是主导数据的唯一机构,这才是治理变革的真正动力。 从部门数据到公共数据,打造合作治理的大平台。数据是事物属性和事物间相互关系的再现和抽象,良好的治理需要开放数据的支撑和支持。当前我国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尚未走出部门化、碎片化和管控导向的局限,难以适应现代公共治理的需要。需建立合作治理的数据平台,以打破政府数据的部门壁垒,减少数据重复建设,推动数据标准化,建立融合、共享、服务导向的公共数据。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参与国家公共数据的建设,提升数据开发利用的效率,鼓励和引导第三方数据免费共享和再利用,加快公共数据的流动和价值发掘。与此同时,也可以鼓励大数据行业精英和大型机构参与大数据秩序和行业规范的构建,以确立大数据公共使用的基本规则。 从强大政府到强大网络,打造合作治理的伙伴群。强大的现代治理能力来自于强大的治理网络。数据流日益引导问题流、资源流和智慧流的汇聚,政府需将数据流的变革潜能转为治理改革的驱动力,通过对政府和社会的再梳理,建构强大的治理伙伴网络,整合政府资源,激活社会资源。 从权力导向到责任导向,打造合作治理的新规则。在治理变革中,不可避免地涉及权力和利益的流动和再分配,良好的治理是从权力再分配转向责任的再分配。行动者不仅要清楚可以得到什么,更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促进公共利益行动,从权力驱动转向责任驱动。可视化是大数据的特征,合作治理就是通过大数据将模糊责任转为可视化责任。在法定

互联网时代政府公文管理创新(上)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公文管理创新(上) 胡仙芝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各位学员下午好,我是国家行政学院的胡仙芝。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互联网时代政府公文管理创新这个话题。 在这里,今天下午我想讲讲现在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案例,然后从这些案例中,探讨一下互联网它是怎么改变我们,管理的组织形态和管理的生态。在政府管理中,政府公文作为政府管理系统的血液,它面临这个挑战,也就是说政府公文和电子公文,它们之间的一个变迁的关系。然后我们看一看他山之石,美国、英国,它们在电子公文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然后我们一起探讨关于面对新的挑战,实现电子公文管理创新这个话题。 我想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就是我们现在的这种形态下,从历史发展到今天,一共有多少种文件的传输形式呢?我们可能从历史以来的一些通过物理传输的方式,像飞燕传书、公文捷报、快马加鞭,传递的这种方式有电报、公文、信件,还有些个光盘载体等等,包括机要交换各种系统。那么它实际上都可以归类为是物理传输的一种方式。但是实际上,我们目前在各级政府传输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已经出现,那就是电子信息的技术方式,我们发一些文件,可能寄信的比例已经很少,往往是通过电子邮箱、E-mail发过去,那么好多事情都往返的商量。还有我们通过QQ,通过飞信,通过微信,去传输文件,那么我们像一个办公室编辑部和一个图片制作社加工之间,当然,可能他们会有更便捷的一个专网传输形式。还有现在可能都不需要再,再传输了,我们可以有一些虚拟空间,给予共享,像百度的空间,公共空间阿里云等等,这些就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一些新的挑战和方式。这种新技术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我们新的疑问,那么在虚拟条件下,传输的这些电子文件,跟我们的政府意义管理中的一些公文,它是有法律效力的,有公共效力的。 那传输的电子文件能不能具备这方面的属性呢?怎么样才能够具备这方面的属性呢?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讲一个案例。目前就是网易公司它们在电子邮箱的过程中,推出了一个特殊的邮件,叫公证邮。公证邮目前可能主要是对企业用户进行申请,但是它这个企业用户,其实也包括政府机构,他们在使用邮箱的时候,也成为了他们的企业客户。那么他们设置公证邮的一个初衷是什么呢?它主要是解决三大问题,那么比如说在邮件中,定好了合同,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因为邮件传输很多它是固定的格式签名,它可能没有个性化的笔迹,也没有公章,当然也有电子盖章,等等还应该说不是个性化的一些东西。那么

“互联网”时代的变化特征

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尤其会给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正在成为一种大趋势。商业形态的变化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变化,又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的进化和转型。在很多领域,凡是没有在移动端布局的企业以后基本上会死掉。只有尽早发现变化、拥抱变化,尽早启动“互联网+”,才能先发制人,免遭社会淘汰。 一、互联网发展概述 自1969年互联网发明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以门户为特征的yahoo!和google时代,整合全球的信息,消费者在这个阶段扮演的是信息接收者的角色,是单向的人找信息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始于2011年)是以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动)为特征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在开启。 二、“互联网+”时代消费形态的变化特征 移动浪潮来袭,当每台设备都能连接网络,人和设备之间,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全部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合力将最终改变商业、工业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在移动互联的新时代,消费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在线化。从使用时间的长短来看,现在的人除了睡觉,几乎16个小时跟移动端在一起,比pc端多出数倍的使用时间。据edison research调研数据显示,87.1%的18~24岁年轻人手机从未离开他们身边,八成的年轻人每天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有六成年轻人认为接下来的5年里,任何事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见图2)。 高频率的在线加快了消费者得到各种信息的速度,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在线化对传统企业产生天翻地覆的影ⅱ向,包括工作的在线化、传统的层级信息传递转化为网络状;营销的在线化,冲击了实体销售渠道,社会化营销成为重要的营销方式;技术开发的在线化,众筹、众包等新兴技术开发方式取代实验室开发方式…… 个性化。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不仅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会召集一批朋友一起影响到企业的需求决策。移动互联网推动所谓的“长尾经济”出现,即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也会占据相当高的市场份额,甚至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抗衡。由于个性化产品的出现,精准管理和柔性生产显得特别重要。由于个性化的需求,针对细分群体开展的创客实验、社群共同研发等也得到蓬勃发展。有了“互联网+”,企业能从线上获得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能快速探索、研究、发现消费者的改变,能与消费者互动并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研发。

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吴昊 摘要:从激励的角度看,政府行为与政府职能取决于政府的治理结构。我国“多任务委托—代理”型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成了地方政府普遍的经济增长至上的行为倾向。这种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行为倾向既发挥了促进经济成长的积极效应,也造成了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功能薄弱、基层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许多公共管理政策有效性降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和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对地方政府治理结构进行必要的改革。 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即需要政府逐步由生产活动的组织者转变为公共产品提供者。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意义以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职能的范围进行了大量讨论,然而,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程度和进度与人们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距离。这就有必要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迟滞的原因展开深入的分析,从而探寻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本文将按照制度决定行为的分析思路,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的有关问题展开初步性的分析。 一、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及其行为倾向 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治理结构的最大区别就是多级政府之间确立了较为稳定的财政分权体制。财政分权体制的确立,使我国地方政府形成了“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型的治理结构,并促成了地方政府向上政绩显示与经济增长至上的行为倾向。 1.上下政府间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曾经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进行过多次集权与分权的调整,但总体说来,当时各级地方政府都不具有自己独立的财政地位和控制权力,因此在调整和改善行政管理以促进当地企业发展方面,各级地方政府既不具有自由裁量的权力空间,也没有自身的积极性。为克服财政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和形成能够激发地方活力的财力分配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我国一直在探索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的有效形式,并基本上形成了以财政包干为核心的初步性财政分权体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则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确立了相对规范和稳定的财政分权体制,各级地方政府也确立了相应的财政分权体制。 财政分权体制的形成,使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从以往的行政与财政统一纵向集权控制,转变为在基本行政规范与地方政府主要官员任免方面继续实行纵向集权控制,而在财政收入与支出管理方面则实行逐级分权管理。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典型的“财政联邦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财政联邦主义”的本质是行政与财政双重分权,而我国在保持行政纵向集权体制下实行财政分权,其实质是一种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治理变革的研究 摘要 互联网作为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它开辟了人类生活的新的篇章,现代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今互联网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它更是一种变革社会的力量。至2015年7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共新增网民1894万人;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使用手机上网人数达5.9亿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网民所产生出的政治影响力将随着网民的规模化逐渐强大,并伴随着政府对网络信息基础化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对网络民意高度重视而愈加明显。针对上述状况,政府把握网络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动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网络化背景下有关政府治理问题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为找出解决互联网时代下背景下我国政府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治理的对策,使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政府对网络危机的回应速度和回应质量,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方式;变革

Research Internet era of governance reform Abstract Interne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modern era, profoundly change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lifestyles and ways of thinking of society, it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human life, modern people's liv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has penetrated into social life aspects. Today the Internet has not only as a tool exists, it is a force for social change. Until the end of July 2015,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released a statistic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Internet Development of the 36th, the report shows the first half of a total of 1894 million new Internet users; As of June 2015, the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of 48.8 %, the total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in China reached 668 million people, the number of mobile Internet use 5.9 million people. Chinese Internet users age arising out of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scale as users began to grow, along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attention and more obvious. In response to these conditions, the government network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governance reform is urgently needed in the way the Internet era background, this paper concerning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the purpose is to find a solution for the Internet age constru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network management network platform of our government under the context that the government's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improve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and quality of response to the network crisis, establish the integrity of the government's image. Keywords: the Internet age;the government;governance;change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创新与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创新与变革 一、课程背景 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思维,也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或工具,但互联网带来的是一个新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都或多或少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也同样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如何理解趋势、顺势而为,另一方面如何掌握规律,用变革实现超越,是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创新和变革的课题。 本课程通过讲师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员练习等授课方式,洞察互联网时代变迁趋势,从理论到各模块的实践,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从而全面提升公司在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课程特点 授课形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案例实战+互动答疑 突出理论特点,注重知识理解、案例分析与实战体验,其中理论讲解50%,案例分析25%,实战体验20%,互动答疑5%。 三、课程收益 1.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未来趋势 2.从传统的人才管理思维转变为互联网的人才管理思维 3.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时代组织管理思想和实践 4.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时代招聘管理思想和实践 5.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时代培训管理思想和实践 6.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思想和实践 7.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时代激励管理思想和实践 8.理解和掌握互联网时代文化管理思想和实践 四、课程模式 1.中文教学、面授 2.分组互动

3.实战体验 4.课堂练习、互动式答疑 五、受众对象 1.企业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2.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3.各部门主管 4.希望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对人力资源感兴趣的人员 六、时间安排 系统学习2天(12小时) 七、课程内容

互联网+时代下的产业变革

互联网+趋势下的行业变革 一、开篇 为什么要提出互联网+的概念?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组数据。 根据中国最权威的互联网调研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为95.1%,手机网民达6.95亿,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攀升。 网民年龄 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截至2016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2%、23.2%,较2015年底略有下降。与2015年底相比,10岁以下低龄群体和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的占比均有所提升,互联网继续向这两部分人群渗透。 学历结构 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截至2016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3%、26.2%,其中,高中/中专/技校学

历网民占比较2015年底下降3.0个百分点。与2015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了2.2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收入结构 月收入在中等水平的网民群体占比最高。截至2016年12月,月收入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分别为17.7%和23.2%。2016年,我国网民规模向低收入群体扩散,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群体占比较2015年底增长1.2个百分点。 上网设备 使用手机、电视上网网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台式电脑、笔记本的上网比例则继续呈下降态势。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5.1%;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0.1%、36.8%。智能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上网设备,上网比例继续攀升,截至2016年底,网民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25.0%。 上网时间 2016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4小时。 网络新闻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14亿,网民使用比例达到84.0%。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71亿,占手机网民的82.2%。 网络购物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占网民比例为63.8%,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1亿,占手机网民的63.4%。 网上外卖

互联网时代人才养

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 一、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如果说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元年,那么2009年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元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网易等中国互联网巨头或诞生于1999年,或在当年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这些公司在以后的10年中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的繁荣与辉煌,使得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57亿,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3G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截止2011年4月,中国手机用户达到8.89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3亿人。今后10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中国IT界乃至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之一,而拥有足够多的合格人才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于民办职业院校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把握得好,可以乘势建立创新竞争优势,摆脱生源恶性竞争的困境,实现20-30年的长治久安。 在PC互联网时代,Microsoft和Intel始终是最大赢家。绝大部分人都在Intel CPU上通过与Windows捆绑的IE浏览器徜徉于互联网。Bill Gates实现了“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每台电脑都在运行Microsoft 软件”的梦想,Intel Inside到互联网的每个机房和终端。但是,当移动互联网的号角吹响时,Microsoft和Intel的优势以同样的摩尔定律

速度锐减。互联网江湖群雄并起,Google、Facebook、Groupon、腾讯这些由年轻人创办的年轻公司在那些老牌IT巨头还没回过神的时候已然成为一方霸主。2011年,凤凰涅磐般的Apple仅仅凭借iPhone 和iPad两款移动互联网产品,使其市值5年内增长 5.3倍,达到Microsoft的1.6倍,一举成为全球最值钱的科技公司;1998年成立的Google市值已经接近Microsoft;而成立仅7年的Facebook估价则已超过Microsoft的25%。 2000年:微软市值2,500亿,诺基亚2,100亿,苹果61亿,Google腾讯在打酱油,扎克伯格刚上哈佛。2005年:微软 2,100亿,诺基亚850亿,苹果450亿,Google1,000亿,腾 讯不到10亿,Facebook刚断脐带。2011年:微软2,300 亿,诺基亚350亿,苹果3,300亿,Google1,970亿,腾讯 400亿,Facebook 600亿。(摘自新浪微博) 顾名思义,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的信息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关键领域是:网络、终端、服务平台和应用。 1.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基础,主要由电信运营商提供。尽管移动数据服务早就以短信、彩信等方式存在,但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最重要的移动网络接入是指3G/4G和WLAN。

互联网时代培训教育变革的四个趋向

互联网时代培训教育变革的四个趋向今年教育领域确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整一年过去了,在教育领域中大部分的情况,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雷声是现象,雨点就是真正的“做”。移动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也改变了中国的教育模式。在教育产业和移动互联网相连接以前,曾经所有的投资人都蜂拥而至的另外一个产业——团购。后来大部分的团购网都没了,但我们知道像大众点评、美团等这样的团购网健康地成长起来了。所以根据这个推断,我们可以推断出,现在大量的教育公司一定会遇到困难、遇到困境,一定会有一些公司会胜出来,变成在中国有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这两天在网上传得比较多的是中国30家互联网教育公司死亡名单,我觉得30家肯定太少了。其实没有关系,因为我知道教育领域跟团购网不一样。团购网要么是生要么是死,可是在教育领域中不是生死问题,而是做得好与不好的问题,所以它生存的机会要大很多,理由很简单,因为面对中国任何一个家庭来说,教育都是刚需。 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时代,我们有一些东西要坚持,有些东西是要变革的。教育领域中最应该坚持的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给人家提供的东西好不好,才能选择用什么方式去提供。不管你有多大的宣传力量,不管你动用了多少互联网的传播手段,当你传播出去的东西本身不是好东西,不是高质量的东西,不是我们的客户即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想要的东西,那么你的兴旺一定是一时的。其实在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家知道近两年中国北京政府和地方政府处理最棘手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一些培训机构把钱花完以后关门跑路的事件,让地方政府感到非常地头痛,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来找我说这个事情怎么办?没有办法,因为这在几年前大量的资本在新东方上市以后,涌入了教育领域,教育领域不管有没有师资储备、教学质量储备、服务产品储备的前提下,蜂拥而至到处开点,有一家机构说开了1000家点的时候我非常地震惊,因为老师的质量要提升的话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而是很长久的,大家都传这样的机构不只是一个,一下子变成了3、5个亿的收入,甚至有10亿的收入。今年这样的机构不少已经倒闭了,很多是在生存死亡线上挣扎的。理由非常简单,家长是愿意交钱的,但交完了钱以后是不是拿到了应该得到的服务和产品?不是的。家长是有嘴巴的和腿的,可以用嘴巴告诉你这个地方不要去,他也可以选择跑路,你把钱退给我,因为有一些机构死活不退钱,因为退完了以后他更没有钱了。地面机构除了教学质量比较好的机构,新东方算是其中之一,

《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读书笔记

第一章互联网时代的雇佣关系——通过联盟重建信任与忠诚 1、联盟 (1)理想的雇佣关系框架应鼓励员工发展个人人脉,勇于开拓实干,而不是成为唯利是图的跳槽专业户。(使雇主与员工之间从商业交易转变为互惠关系的框架) (2)在联盟中,雇主和员工建立的关系基于他们为对方增加价值的能力。 雇主需要告诉员工:只要你让我们的公司更有价值,我们就会让你更有价值(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更抢手) 员工需要告诉雇主:如果公司帮助我的事业发展壮大,我就会帮助公司发展壮大。 2、我们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家庭 在真正的家庭中,父母不能开除自己的子女。团队有明确的目标,成员们为了这个目标聚到一起,但团队成员的构成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更像是一个团队而非家庭。 3、从开创型人才中获得价值 开创型员工指的是拥有创始人思维的员工。 —————————————————————————————————————— 第二章任期制——设计渐进性承诺 1、任期制:制定一个任务目标,让双方都能长期受益。 (1)在招募顶尖人才时,提供【有具体收益和成果的明确任期】优于“你将获得宝贵经验”这样模糊的承诺。 (2)任期制的方法是:提出一项具体任务、提高实际技能、建立新关系等等。 2、通过诚实对话建立信任 (1)“我的员工可能在某个时间离开公司”,承认这一事实,创造开诚布公的氛围,与员工谈论未来的工作。 (2)你应该雇佣你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才,然后,创造环境让优秀人才决定留下并专心投入工作。 3、三类任期 (1)轮转期:不是根据员工情况定制,往往是高度可换的。 第一类轮转期:有期限的标准化培训,通常针对入门级员工。如新员工培训 第二类轮转期:高度标准化且基本上程序化的。适用于所有职业阶段的员工。多数蓝领工作。 (2)转变期 转变期是个性化的,其核心承诺是“员工将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所效力的公司”。 ①一般来说,转变期持续2-5年。任期第一年让你获得该职位的重要背景知识,第二年是在转变过程中烙下你的鲜明印记,第三年至第五年是取得成功并再接再厉——或者当情况发展不符合你的预期时及时转变方向。 【2年进行学习,2年完成工作,1年安排过渡】 ②另一种转变期计划是为员工提供有意义的内部流动的方式,帮助员工培养既有助于他们又有助于公司的不同技能。

互联网时代银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互联网时代银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就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传统银行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银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针对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标签:金融业;科技人才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银行影响深远,涉及到银行的战略方针、经营定位以及组织架构,对传统银行的金融产品、营销策略、服务流程等方面均造成较大的冲击。金融科技人才的管理如果不顺势变化调整,将势必影响到银行科技条线人力资本的开发,进而影响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浪潮中的快速发展。拥有一支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真正以用为本,以人为本,是传统银行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作为社会上金融服务企业的一个成员,自身金融科技人才的实力将决定其未来发展能走多远、是否能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的先决条件。所以,做好金融科技人才方面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1互联网金融时代带来的挑战 1.1青年员工的互联网化 随着90、00后步入社会,社会群体和生活群体也在逐步的互联网化,年轻群体在整体银行工作人员中比重的也在不断加大。这些年轻人富有激情、自我独立,甚至有点张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步不能完全适应新兴人才的思维模式。如何充分发挥出青年员工自身创造性和员工自身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变被动为积极,是互联网时代银行业所要思考的。 1.2人员素质的快速更新 互联网经济对于速度的要求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新的机会稍纵即逝,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在规模的较量,而逐步变成产品研发推出、营销销售速度、风险控制能力的比拼。这对掌握和运用这些技术的人才的知识、素质的更新要求都持续推高,各类跨界知识的掌握边界都在不断扩大,人才的培养的速度要紧跟互联网的脚步。 2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2.1尊重人才个人培养,组织制度配套推动 个性化显现,去中心化管理。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冲击了大多数传统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也不例外,怎样发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和个人价值是现代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逐渐淡化,中心化的边界逐渐模糊。关注、培养每个员工,而不是仅仅将重点放在少数几名骨干身上。企业中每个员

第二章政府改革和治理

政府改革和治理 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1 政府管理途径(最小国家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 2 公民社会途径 3 合作网络途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合作 治理:合作网络治理,网络治理,实现增进公共利益政府与非政府合作依赖的环境中分享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管理与统治的异同 1管理主体(政府垄断多主题合作) 2管理客体(对象多,范围广) 3管理机制(等级权威和控制互动非强制性权力) 4管理手段(强制新工具) 5管理重点(阶级统治的要求满足公民需求) 网络治理的新特征1多中心的行动体系 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 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 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 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1 全球治理(全球合作网络的管理,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 A,治理的主体是全球范围的行动者 B 治理的客体是影响全人类的跨国问题(环境军事生活经济) C 治理机制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共同化原则规范协议程序) 2 民族国家治理(民族国家范围内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的管理) A政府合作网络i 政府协商会议 ii特区 iii地方政府在特定领域的合作 B政府项目执行(合同外包) C公司合伙网络 i财政补助(对教育医疗的补助) ii特许经营权 iii公私合营企业 3 社区治理 A志愿者服务(社区发动,无偿献血认领树苗) B盈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私营机构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 C消费者控制(俱乐部产品供应) 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

1可治理问题 A 合作与竞争的矛盾 B 开放与封闭的矛盾 C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 2合法性问题 A 公众认为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责任 B转移公众对政府的认可,减少对政府的认可程度 3有效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 A明确网络能力的限度 B开发新管理工具 C培养网络的管理者i应对不确定环境的能力 ii营造合作氛围的能力 iii制定和调整网络管理条例的能力 iv培育网络共同价值和信念的能力4责任性问题(合作---责任难以界定相互推诿转嫁责任)完善责任机制A加强行政伦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 B完善公共责任制度,明确公民权利额实现) C在合作网络中,政府也有着特殊的责任定位(保持社会的凝聚力) 第二节当代西方政府改革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 1西方政府改革的概况和特点1英国发源地之一注重引入工商管理技术1979 雷纳) 2美国私人部门的成功方法引入公共部门重塑政府运动) 3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迅速全面激进系统 4欧洲大陆各国非连续性渐进性零碎性 2西方各国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1经济政治因素将改革提上日程 2经济全球化---推动力 3新技术革命 4传统官僚体制的失败和商业管理猫式的示范作用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 政府职能的优化a 建立全面系统的经济立法体系 b通过计划,财政金融噶与等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 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a政府业务合同出租 b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 c公共服务社会化

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倒逼”政府治理改革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大数据应用快速发展的时代,政府数据通过开放、交换、融合与共享,将原来各部门的“条数据”逐步整合成“块数据”,深入实施大数据政务应用,数据价值才会产生成百倍的裂变效应。 作者:联通西安研究院殷明杨颖席晓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以这些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政府各信息化系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规模应用,大数据不断被应用到政府日常管理和各种惠民、便民服务中。 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不仅能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是,可以预测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帮助政府更科学、准确以及快速地制定相应决策,这也成为推动政府政务公开、完善服务、依法行政的重要工具。但与此同时,政府各业务系统之间条块分割、数据孤立,“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成为现阶段大数据在政府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掣肘,而由此引发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大量浪费,也让政府工作效率乃至公信力大打折扣。因此,现阶段如何有效实现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迫在眉睫。 在大数据应用快速发展的时代,政府数据通过开放、交换、融合与共享,将原来各部门的“条数据”逐步整合成“块数据”,深入实施大数据政务应用,数据价值才会产生成百倍的裂变效应,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才会被深入挖掘,“倒逼”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改革,形成政府层面的创新示范,有助于政府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和经济社会改革,加快向透明、高效、廉洁的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转变。 政府各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存在问题

首先,政府各信息化系统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无统一的建设标准。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大部分是以前由各部门根据本部门的业务实际需求,逐步分散建立的,各信息化系统没有建立在统一规划的云计算平台之上,如:需要邮件系统就买几台服务器,装上相应的邮件系统软件,能实现日常基本的收发邮件就完事;以后如果需要建立网站,就再买几台服务器,部署上网站系统,能实现部门信息发布、用户能利用网站办理相关业务就竣工;后来再需要什么就添加什么系统,甚至各部门有各自不同版本的办公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混乱。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分散建设、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各部门的系统相互独立,之间存在物理壁垒,没有很好地形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不能很好地实现信息数据等共享交换。 其次,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体系保障数据共享交换的安全。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挑战。如果留意今年“两会”消息,“大数据”尤其是政府数据公开共享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现阶段大数据在政府的应用过程中,还没有相关有力的法律来规范政府数据共享交换的行为、保障相关数据共享交换的安全。在大数据时代,想完全屏蔽外部数据商“挖掘”政府相关数据信息非常困难。目前,电子邮件、微信、微博、视频发布、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已成为人们日常数据交流发布的平台,通过交流平台数据中大量的个人信息,可以关联分析和挖掘出公民个人身份、账户、位置、轨迹等敏感或隐私信息,使得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很容易侵犯个人信息和隐私,恶意利用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 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因部署在分布式的云化计算平台上,系统在上传、下载、交换的同时,也极易成为黑客与病毒攻击的对象,平台一旦被入侵并产生泄密,则会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信誉、研发、销售、服务和品牌等多方面带来严重冲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还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