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cwts-specs-008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cwts-specs-008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cwts-specs-008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cwts-specs-008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

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层2技术规范: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Layer 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

目次

前言...................................................................................................................................................................... IV

1 范围 (2)

2 引用标准 (2)

3 定义和缩略语 (2)

3.1 定义 (2)

3.2 缩略语 (2)

4 物理层的接口 (4)

4.1 与MAC层的接口 (4)

4.2 与RRC层的接口 (4)

5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与功能 (5)

5.1 概要 (5)

5.2 L1功能概述 (5)

5.3 L1与L2 重发功能的交互 (5)

6 UE侧的物理层模型 (5)

6.1 上行链路模型 (5)

6.2 下行链路模型 (7)

7 L1层数据传送的格式及配置 (9)

7.1 传输信道的一些基本概念 (9)

7.1.1 传输块(Transport Block) (9)

7.1.2 传输块集(Transport Block Set) (9)

7.1.3 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 (9)

7.1.4 传输块集大小(Transport Block Set Size) (9)

7.1.5 传输时间间隔TTI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9)

7.1.6 传输格式(Transport Format) (10)

7.1.7 传输格式集合(Transport Format Set) (10)

7.1.8 传输格式组合(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11)

7.1.9 传输格式组合集(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Set) (11)

7.1.10 传输格式标识符TFI (Transport Foramt Indicator) (12)

7.1.11 传输格式组合标识符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12)

7.1.12 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 (12)

7.2 传输信道类型 (12)

7.3 压缩模式 (14)

8 同一时刻UE侧物理信道组合 (14)

8.1 FDD 上行链路 (15)

8.2 FDD 下行链路 (15)

9 物理层提供的测量 (16)

9.1 物理层测量模型 (17)

9.2 UE 的测量 (18)

9.2.1 CFN-SFN观测时间差 (18)

9.2.2 GSM小区的观测时间差 (18)

9.2.3 CPICH E c/N0 (18)

9.2.4 CPICH SIR (18)

9.2.5 CPICH RSCP (18)

9.2.6 CPICH ISCP (18)

9.2.7 SIR (19)

9.2.8 UTRA载波的RSSI (19)

9.2.9 GSM载波的RSSI (19)

9.2.10 传输信道BLER (19)

9.2.11 UE的传输功率 (19)

9.2.12 UE接收-发送的时间差 (20)

9.2.13 SFN-SFN观测时间差 (20)

9.2.14 用于LCS的小区帧的UE GPS定时 (20)

9.3 UTRAN 的测量 (20)

9.3.1 RSSI (20)

9.3.2 发射载波功率 (20)

9.3.3 发射码功率 (21)

9.3.4 传输信道的BLER (21)

9.3.5 物理信道的BER (21)

9.3.6 传输信道的BER (21)

9.3.7 回返时间 (21)

9.3.8 频率偏移 (21)

9.3.9 证实PRACH前缀 (22)

9.3.10 检测PCPCH接入前缀 (22)

9.3.11 证实PCPCH接入前缀 (22)

9.3.12 SIR (22)

9.3.13 传播时延 (22)

9.3.14 用于LCS地小区帧的UTRAN GPS定时 (22)

10 物理层原语 (23)

10.1 L1与L2间原语的通用名 (23)

10.1.1 PHY-Access-REQ (23)

10.1.2 PHY-Access-CNF (24)

10.1.3 PHY-Data-REQ (24)

10.1.4 PHY- Data-IND (24)

10.1.5 PHY-CPCH_Status-REQ (24)

10.1.6 PHY-CPCH_Status-CNF (24)

10.1.7 PHY-Status-IND (25)

10.2 L1与L3间原语的通用名 (25)

10.2.1 状态原语 (25)

10.2.2 控制原语 (26)

10.3 参数定义 (29)

10.3.1 错误码 (29)

10.3.2 事件值 (29)

10.3.3 接入信息 (29)

10.3.4 传输格式子集 (29)

10.3.5 物理信道描述 (30)

11 传输块发送 (32)

前言

本通信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定义了IMT-2000 DS系统FDD模式(WCDMA)的Uu空中接口中物理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的内容,它基于 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S 25.302 V3.6.0。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归口。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卓天真、吴伟、徐京皓、徐菲

张建林、季利军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2001年1月首次发布。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委托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负责解释。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

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层2技术规范: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

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Layer 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1 范围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规定了Uu空中接口物理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部分,它基于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S 25.302 V3.6.0。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 3G TS 23.110: "UMTS Access Stratum; Services and Functions".

[2] 3G TS 25.301: "Radio Interface Protocol Architecture".

[3] 3G TS 25.21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FDD)".

[4] 3G TS 25.22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TDD)".

[5] 3G TS 25.224: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TDD)".

[6] 3G TS 25.215: "Physical Layer – Measurements (FDD)".

[7] 3G TS 25.213: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 (FDD)".

[8] 3G TS 25.214: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DD)".

[9] 3G TS 25.123: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TDD)".

[10] 3G TS 25.133: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DD)".

3 定义和缩略语

3.1 定义

本文所用术语与定义参见标准[3]。

3.2 缩略语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自动重发请求

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

BCH Broadcast Channel 广播信道

C- Control- 控制-

CC Call Control 呼叫控制

CCC CPCH Control Command CPCH控制命令

CCCH Common Control Channel 公共控制信道

CCH Control Channel 控制信道

CCTrCH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编码组合的传送信道

CN Core Network 核心网络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

DC Dedicated Control (SAP) 专用控制(业务接入点)

DCA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动态信道分配

DCCH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专用控制信道

DCH Dedicated Channel 专用信道

DL Downlink 下行链路

DRNC Drift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漂移无线网络控制器DSCH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下行共享信道

DTCH 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 专用业务信道

FACH Forward Link Access Channel 前向链路接入信道FAUSCH Fast Uplink Signaling Channel 快速上行链路信令信道FCS Fame Check Sequence 帧校验序列

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频分双工

GC General Control (SAP) 通用控制(业务接入点) HO Handover 切换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

kbps kilo-bits per second 千比特每秒

L1 Layer 1 (physical layer) 层1(物理层)

L2 Layer 2 (data link layer) 层2(数据链路层)

L3 Layer 3 (network layer) 层3(网络层)

LAC Link Access Control 链路接入控制

LAI Location Area Identity 位置区标识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质接入控制

MM Mobility Management 移动性管理

Nt Notification (SAP) 通知(业务接入点) PCCH Paging Control Channel 寻呼控制信道

PCH Paging Channel 寻呼信道

PDU 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

PHY 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PhyCH Physical Channels 物理信道

RACH Random Access Channel 随机接入信道

RLC Radio Link Control 无线链路控制

RNC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无线网络控制器

RNS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无线网络子系统

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无线网络临时识别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无线资源控制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业务接入点

SDU Service Data Unit 业务数据单元

SRNC Serv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SRNS Serving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服务无线网络子系统TCH Traffic Channel 业务信道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时分双工

TFCI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传送格式组合指示

TFI Transport Format Indicator 传送格式指示

TMSI 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临时移动台用户识别

TP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发射功率控制

U- User- 用户-

UE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UE R User Equipment with ODMA relay operation enabled 带有ODMA中断操作使能的用户设备UL Uplink 上行链路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通用无线通信系统

URA UTRAN Registration Area UTRAN注册区

UTRA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UMTS陆地无线接入

UTRAN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4 物理层的接口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L1)处于最底层,它提供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物理层与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及无线资源控制层(RRC)的接口如图1所示。

图1: 物理层接口

4.1 与MAC层的接口

物理层与MAC层实体相连,相互之间的通信是由物理层PHY原语来完成的,而这些原语的实现并未严格限制。

注意:本文中,L1与物理层相互通用,不加区别。

PHY原语用于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间的信息交换,提供以下功能:

- 在无线接口上传送传输数据块;

- 向L2报告L1的状态;

4.2 与RRC层的接口

在UE侧与网络侧都有L1与RRC层的接口,相互间的通信是用原语CPHY原语,这些原语如何实现同样没有限制。物理层与网络层间通过CPHY原语交换信息,提供以下功能:

- 控制物理层的配置

通过此接口的信息交换对UE或网络只有本地意义。

5 物理层提供的服务与功能

5.1 概要

物理层向上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这些服务都是通过MAC子层的传输信道实现的。传输格式(或格式集)定义了传输信道的特征,它同时也指明了物理层对这些传输信道的处理过程,如信道卷积编码与交织,以及服务所需的速率匹配。

物理层的操作严格按照L1无线帧的定时进行,传输块定义为能被物理层jointly编码的数据,于是transmission块的定时就与L1无线帧严格对应,也就是说每10ms或10ms的整数倍产生一个传输transmission块。

一个UE可同时建立多个传输信道,每个传输信道都有其特征(如提供不同的纠错能力)。每个传输信道都可为一个无线承载提供信息比特流的传输,也可用于L2和高层的信令消息传输。L1实现传输信道到相同或不同物理信道的复用。另外,在当前无线帧中,传送格式组合指示(TFCI)字段用于唯一标识编码复合传送信道中每个传输信道的传输格式。

5.2 L1功能概述

物理层完成以下主要功能:

?传输信道的FEC编/解码

?向上层提供测量及指示(如FER,SIR,干扰功率,发送功率等)

?宏分集分布/组合及软切换执行

?传输信道的错误检测

?传输信道的复用,编码复合传送信道的解复用

?速率匹配

?编码复合传送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物理信道的调制/扩频与解调/解扩

?频率和时间(码片,比特,时隙,帧)的同步

?闭环功率控制

?物理信道的功率加权与组合

?射频处理

?

5.3 L1与L2 重发功能的交互

假如RLC PDU一一映射到传输数据块上,L1会向L2提供错误指示功能。为此,L1 CRC可用作每个RLC PDU的单个错误指示。同时,L1 CRC也将用作:

?上行链路的宏分集选择组合的错误指示(L1)

?透明模式和非确认模式下RLC中每个错误传输块的指示

?质量指示

?确认模式下RLC中每个错误传输块的指示

无论CRC校验结果如何,所有的传输块与相应错误指示都被递交给L2。

6 UE侧的物理层模型

6.1 上行链路模型

图2表示了FDD模式下,上行链路UE侧的物理层模型:DCH模型、RACH模型、FAUSCH模型及CPCH模型。同时使用不同类型传输信道会有些限制,这些限制将在“UE侧物理信道组合”中探讨。更详细的讨论参见标准[3] 和[4]。

DCH model

RACH model FAUSCH model (note 1)

Physical Channel Data Streams

Phy CH Phy CH

USCH model Physical Channel Data Streams

TFCI Phy CH Phy CH CPCH model

注1: 只有CPCH 的数据部分能够被映射成多个物理信道 (多码PCPCH 场合). 注 2: FAUSCH 与 CPCH 用于 FDD 模式

图2: UE 侧物理层模型 – 上行链路

DCH 模型表明一个或多个DCH 信道可在同一编码复用单元中处理与复用,编码复用单元的定义详见标准[3] 和 [4],此单元输出一个数据流,并被定义为编码复合传送信道CCTrCH 。 一个CCTrCH 上的数据比特流可映射到同样的物理信道,且有同样的C/I 需求。

在下行链路上,一个UE 可同时使用多个CCTrCH 。在FDD 模式下,这些不同的CCTrCH 只需要一个快速功控环,但不同的CCTrCH 可能要求有不同的C/I ,以保证这些被映射的传输信道能提供不同的QoS 。 在上行链路且FDD 模式下,同时只能有一个CCTrCH 可以使用。

当一个UE 使用多个CCTrCH 时,可使用一个或多个TFCI ,但每个CCTrCH 对应的TFCI 不多于

一个。在FDD模式下,这些不同的TFCI是映射到同一个DPCCH。

CCTrCH的数据流经过解复用/分割单元后,被分割成一个或几个物理信道数据流。

对每一个10ms无线帧来说,当前编码复用单元的配置信息可以是通过信令通知给网络,也可以是被网络盲检测出来的(可选方式)。如果配置信息是通知给网络的,将使用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TFCI比特来指示的。注意TFCI只是在已配置好的传输格式组合集内指明当前的传输格式组合。在上行链路中,只需用一个TFCI来指示CCTrCH中所有DCH的传输格式。在FDD模式下,携带TFCI的物理信道数据流映射到具有功控比特与导频比特的物理信道上。

对于FAUSCH,不需要编码,因为FAUSCH仅用于发送一个保留请求,此保留请求是在指定的时间偏移通过发送上行链路信令码(USC)来实现的,而此时间偏移是在10ms无线帧内分配给指定UE的。由于这种固定的时间偏移被分配给指定的UE,所以FAUSCH是专用控制信道。

RACH模型表明在上行链路中它是一个公共类型的传输信道,RACH总是一一映射到物理信道上,没有物理层的RACH复用。业务的复用由MAC层来完成。

CPCH作为另一种公共类型传输信道,它的物理层模型如图二。CPCH传输信道总是单独映射到PCPCH物理信道上,这意味着CPCH TFI与PCPCH上的TFCI之间是一一对应的。解复用/分割功能单元用于多码PCPCH物理信道。一个CPCH传输信道属于一个CPCH传输信道集,而此CPCH传输信道集是由其特定的扰码(接入报头扰码、碰撞检测扰码) 和多个PCPCH物理信道来标识的。一个PCPCH将使用和CPCH 传输格式集相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的一个子集。当业务被配置为CPCH传输时,一个UE可以请求接入一个CPCH传输信道集中的多个CPCH传输信道。

6.2 下行链路模型

图3为FDD模式中下行链路UE侧的物理层模型,每种传输信道有不同的模型。

→TPC stream 1, TFCI →TPC stream 2, TFCI →TPC stream 3, TFCI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CCTrCH)Physical Channel Data Streams

MUX

DCH Decoding and demultiplexing

Cell 1Phy CH Phy CH Cell 2Phy CH Phy CH Cell 3Phy CH Phy CH DCH DCH Phy CH

FACH

Phy CH

PCH

FACH & PCH model

BCH model DCH model Decoding and demultiplexing

←TFCI ← PI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CCTrCH)

FACH

DSCH

DSCH model DCH associated with DSCH

→TPC stream 2, TFCI1→TPC stream 3, TFCI1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CCTrCH)Physical Channel Data Streams

MUX

DCH Decoding and demultiplexing

Cell 1Phy CH Phy CH Cell 2Phy CH Phy CH Cell 3

Phy CH

Phy CH DCH DCH DCH model TPC stream 1, TFCI2

Note (1) – TFCI1 indicates the DCH specific TFC and TFCI2 indicates the DSCH specific TFC and also the PDSCH channelisation code(s)

Decoding and demultiplexing

DSCH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CCTrCH)Physical Channel Data Streams

MUX

Phy CH

Phy CH

Cell 1

TPC stream 1, TFCI1

图 3: UE 侧物理模型 – 下行链路FDD 模式

对于DCH 而言,它与物理层数据流间映射的方式同上行链路一样。而要注意的是DCH 的数量,编码/复用功能单元在上下行链路可能是有区别的。

在FDD 模式下,区别主要体现在软切换和更软切换。其一,导频,功控比特,TFCI 等同DCH 一起复用到同一物理信道上;其二,物理层数据流的定义与上行链路稍微有些区别。

在小区的激活集内,从逻辑上说存在一个相同的物理数据流,而从物理上说每个小区都有一个数据流。在每一个小区内处理与复用的操作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在小区实际所用到的码,这些码对应相同的扩频因子。

在UE侧,除了导频和某些情况下的TPC比特,携带着相同物理信道数据流的物理信道将被组合在一起。如果UTRAN通知UE这些传输信道上的TPC相同,那么物理信道上收到的TPC比特也将被合并。

一个PCH可以和一个或几个FACH经过编码复用形成CCTrCH。就象在DCH模型中,每个CCTrCH 只有一个TFCI用来标识PCH及每个FACH的传输格式。PCH同一种携带PI的独立物理信道相关,PI用于触发UE对承载PCH的物理信道的接收。FACH或PCH可单独映射到不同的物理信道,BCH则总是映射到一个物理信道而不和其它传输信道复用。

7 L1层数据传送的格式及配置

7.1 传输信道的一些基本概念

L2负责通过L1/L2接口向L1映射数据,此接口即传输信道。为了描述映射是如何实现和如何控制的,一些定义和词汇将在下面给出。这些定义对所有的传输信道类型通用,而不是专指DCH信道。

所有的传输信道都被定义为单向的(即上行、下行、接续链路),这表明UE在上/下行链路可同时拥有一个或多个传输信道(依赖于业务及UE状态)。

7.1.1 传输块(Transport Block)

定义为L1与MAC间的基本交换单元。

L1为每个传输块添加一个CRC。

7.1.2 传输块集(Transport Block Set)

定义为多个传输块的集合,这些传输块是在L1与MAC间的同一传输信道上同时交换。

7.1.3 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

定义为一个传输块内的比特数。在一个给定的传输块集合内,传输块大小总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传输块集合内所有的传输块大小一致。

7.1.4 传输块集大小(Transport Block Set Size)

定义为一个传输块集合的比特数。

7.1.5 传输时间间隔TTI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定义为一个传输块集合到达的时间间隔,等于在无线接口上物理层传送一个传输块集所需的时间。它总是最小交织周期(10ms,无线帧长度)的倍数。在每一个TTI内,MAC传送一个传输块集到物理层。

图6例子表示在某个时间,传输块集通过三个并行传输信道,在L1与MAC间交换数据。每个传输块集包含一定数量的传输块。同时,图中也列出了传输时间间隔TTI,即在L1和MAC间连续两次传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DCH3

DCH2

DCH1

Transport Block Transport Block

Transport Transport Block

Transport Block Transport Block Transport Block

图 6: MAC 与 L1之间的数据交换

7.1.6 传输格式 (Transport Format )

定义为在一个TTI 内,一个传输信道上传送传输块集的格式,这些格式是由L1提供给MAC 层(或MAC 提供给L1)的。传输格式由两部分组成:动态部分和准静态部分。

动态部分属性有:

? 传输块大小 ? 传输块集大小 ? 传输时间间隔TTI 准静态部分属性有:

? 传输时间间隔TTI (FDD 模式必选) ? 采用的错误保护机制

? 错误保护类型、TURBO 码、卷积码、或无信道编码 ? 码速率

? 静态速率匹配参数

? 上行链路的打孔限制(只用于FDD 上行链路) ? CRC 的尺寸(大小)

在下例中,传输时间间隔TTI 被看成是准静态部分。 例如:

? 动态部分:{320比特,640比特},准静态部分:{10ms,卷积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1} 7.1.7 传输格式集合 (Transport Format Set)

定义为一个传输信道上传输格式的集合。在同一传输格式集合内传输格式准静态部分是相同的。动态

部分的前两个属性决定了传输信道的瞬时比特率。传输信道的可变比特率依赖于映射到传输信道上的服务类型,其实现是通过在每个TTI内改变:

?传输块集大小

?传输块大小和传输块集大小

例1:

?动态部分:{20bits,20bits};{40bits,40bits};{80bits,80bits};{160bits,160bits}

?准静态部分:{10ms, 卷积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1}

例2:

?动态部分:{320bits,320bits};{320bits,640bits};{320bits,1280bits}

?准静态部分:{10ms, 卷积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2}

例1对应于承载话音业务的传输信道,要求数据块的传输是固定时延,例2则表示传输信道承载非实时业务的情况,每一个TTI中传送的数据块数量是按传输格式集内的不同传输格式而变化。如图6,DCH1和DCH2上传输块大小不同,也就是说在分配给DCH1的传输格式集中,其动态部分具有可变的传输块大小。而在DCH3上,传输块大小不变,只是传输块集大小在变化,即相应传输格式集的动态部分具有可变的传输块集大小。

7.1.8 传输格式组合(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一个或多个传输信道复用到L1,对于每一个传输信道,都有一系列传输格式(传输格式集)可使用。然而,对于给定的时间点,不是所有的组合都可应用于L1,而只是它的一个子集,这就是传输格式组合。它定义为当前有效传输格式的指定组合,这些传输格式能够被同时提供给层1,用于UE侧编码复用传送信道(CCTrCH)的传输,即每一个传输信道包含一个传输格式。

例如:

DCH1:动态部分:{20bits,20bits},准静态部分:{10ms, 卷积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2}

DCH2:动态部分:{320bits,1280bits},准静态部分:{10ms, 卷积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3}

DCH3:动态部分:{320bits,320bits},准静态部分:{40ms, TURBO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2}

7.1.9 传输格式组合集(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Set)

定义为编码复用传送信道(CCTrCH)上传输格式组合的集合。例如:

动态部分:

组合1:DCH1:{20bits,20bits},DCH2:{320bits,1280bits},DCH3:{320bits,320bits}

组合2:DCH1:{40bits,40bits},DCH2:{320bits,1280bits},DCH3:{320bits,320bits}

组合3:DCH1:{160bits,160bits},DCH2:{320bits,320bits},DCH3:{320bits,320bits}

准静态部分:

DCH1:{10ms, 卷积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1}

DCH2:{10ms, 卷积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1}

DCH3:{40ms, TURBO码,静态速率匹配参数=2}

传输格式组合集用于MAC的控制,而其值设置则由层3完成。当向L1映射数据时,MAC在给定的传输格式组合集中选择合适的传输格式组合。传输格式组合只有动态部分不一致,事实上MAC也只是控制动态部分。准静态部分与L1闭环功控的目标值一起,对应于下面服务属性:

?质量(如BER)

?传输时延

这些服务属性是由L1提供,但由L3来保证L1服务的完成,因为它控制着L1的配置,即传输格式准静态部分的设置。而且,L3通过外环功控还控制着L1闭环功控的目标,这种功率控制实质上是一种质量控制。

传输格式组合集并不需要包含由相应传输信道的传输格式集所形成的所有可能组合,它只包含被允许

的组合。因而编码复合传送信道(CCTrCH)中所有传输信道的最大比特率能够被合理设置,而不必将传输格式组合中的传输格式同时对应较高速率。传输格式组合的选择问题可以看成是无线资源控制的快速处理部分,这种快速处理的功能对于MAC(靠近L1层)来说,是利用了L1提供的灵活可变速率机制。这部分的无线资源控制应该同那些由L3控制的慢速部分区别开来,因而比特率的改变可快速完成而不需要L3信令的参与。

7.1.10 传输格式标识符TFI (Transport Foramt Indicator)

TFI是传输格式集合内特定传输格式的标签。当每次L1和MAC在一个传输信道上交换一个传输块集时,它用于这两层间的通信。当DSCH与一个DCH相关时,TFI将标识DSCH映射的物理信道(即信道码),且UE必须监听此DSCH。

7.1.11 传输格式组合标识符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它是当前传输格式组合的一种表示。

TFCI的值和传输格式组合间是一一对应的,TFCI用于通知接收侧当前有效的传输格式组合,即如何解码,解复用以及在适当的传输信道上递交接收到的数据。

在传输信道上每一次传递传输块集时,MAC都要向L1指示TFI。L1将UE所有并行传输信道上的TFI 组合成TFCI、对传输块进行适当的处理、将TFCI加到物理控制信令中。接收侧利用对TFCI的检测来识别传输格式组合。FDD模式下,在限定传输格式组合集时,TFCI信令可忽略,并代之为盲检测。无论如何,通过赋予的传输格式组合,接收侧有了足够的信息进行解码并通过相应的传输信道将信息传送到MAC 层。

复用和速率匹配模式遵循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并可在发送侧和接收侧被推知(给定传输格式组合),而不需要在无线接口上传送TFCI。当TFCI字段需要重配置时,根据重配置的等级,两个过程可使用:?TFCI的完全重配置:在此过程中,所有的TFCI值都要重新初始化和定义值。当重配置有效时完全重配置需要UE与UTRAN间显式的同步。

?TFCI的增量重配置:在此过程中,部分TFCI值在重配置前后保持不变(注意至少要有一个携带此TFCI值的信令连接)。此过程支持TFCI的增加,删除和重定义。此过程不需要显式的执行时间。此过程还可能意味着某些用户平面数据的丢失。

7.1.12 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

在无线接口上,存在两个等级的速率匹配:

?传输信道的静态速率匹配,静态速率匹配是传输信道准静态特性的一部分。

?CCTrCH的动态速率匹配,动态速率匹配是RRC层调整物理层数据净荷的长度。

静态速率匹配和动态速率匹配的使用是由RRC层向L1层通知的。

FDD模式下,RRC对L1的配置是根据:

?盲速率检测还是TFCI

?下行链路上是否使用动态速率匹配

7.2 传输信道类型

通常传输信道可分成两类:

- 公共信道

- 专用信道(UE可被物理信道利用码和频率明确区分)

公共传输信道类型有:

1. 随机接入信道(RACH),其特征有:

?只存在于上行链路

?数据域受限

?有碰撞的可能

?开环功控

?

2.前向接入信道(FACH):

?只存在于下行链路

?可使用波束形成

?可使用慢速功控

?可使传输速率快速改变(每一10ms)

?无快速功率控制

3.广播信道(BCH)

?只存在于下行链路

?固定低速率

?需要在整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广播

4.寻呼信道(PCH),其特征有:

?只存在于下行链路

?与物理层信号寻呼指示有关,寻呼指示(PI)用于支持有效的休眠模式过程?需要在整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广播

5.下行共享信道(DSCH),其特征有:

?只存在于下行链路

?可使用波束形成

?可使用慢速功控

?当同专用信道相关时,可使用快速功控

?可在整个小区广播

?总和另一个信道相关(如DCH或)

6.公共分组信道(CPCH),其特征有:

?只存在于FDD模式

?只存在于上行链路

?消息部分使用快速功控

?可使用波束形成

?可使用快速速率改变

?碰撞检测

?前缀功率的开环功率估计

专用传输信道类型:

1.专用信道(DCH),其特征有:

?存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

?可使用波束形成

?可使用快速速率改变(每一10ms)

?快速功控

?

?可使用上行链路的同步

2. 快速上行信令信道(FAUSCH),其分配与FACH相关,特征有:

?只存在于上行链路

?通过唯一的时间偏移而继承UE的地址,此时间偏移和10ms无线帧起始时刻相关,并通知UE 何时传送上行链路信令码USC。

?允许UE送出(利用USC)一个需要DCH的请求,其配置信息则通过FACH传送。

对于每一个传输信道(FAUSCH除外,它只完成保留请求),都有一个相应的传输格式(对应于传输信道的固定或慢速改变速率)或一个相应的传输格式集合(对应于传输信道的快速速率改变)。

7.3 压缩模式

压缩模式定义为一种机制,即在无线帧中产生某种空闲间隔,使得UE能够利用它进行测量(详见标准[3])。压缩模式是通过L2使用L1提供的传输信道来获得的,如下:

?压缩模式被RRC层控制,用于配置L2和物理层

?RRC控制着压缩帧的数目,也可被RRC信令修改

?为了不因为压缩模式而使数据丢失,如果是必须而且可能的,由L2负责L2-PDU(如RLC上的NRT业务)缓冲,或者对数据流进行速率自适应(类似于GSM)。这依赖于业务,并由RRC层控制。

为了便于压缩模式下的测量,定义了传输间隙模式组(TGPS)。一个传输间隙模式组(TGPS)包括两个可选的传输间隙模式,模式1和模式2,每种模式轮流包含1到2个传输间隙。传输间隙模式组的结构、位置和重复次数被定义为物理信道参数(见标准[3])。另外,UTRAN通过下列参数配置传输间隙模式组:-TGMP:传输间隙模式组的测量目的。此参数定义了传输间隙模式组的目的,其值主要有:“FDD 测量”,“GSM 测量”,“其他”;

- ‘FDD 测量’,一个压缩模式式样序列可被配置,

- ‘GSM 测量’,三个同时的压缩模式式样序列可被配置,

- ‘其它’,一个压缩模式式样序列可被配置,

- TGPSI:参数间隙模式组的指示符。它用于选择被参数设置的传输间隙模式组,其范围从1到TGPS的最大值

UE应该支持同时的压缩模式式样序列的一个总数,它由UE能力决定,支持由TGMP分类的每个测量类型。例如,一个支持FDD和GSM的UE将支持3个同时的压缩模式式样序列。

使用同时式样序列时,NW负责保证压缩模式间隙不重叠并且再相同帧上不安排重叠。超过最大间隙长度的间隙不被UE处理并翻译成一个错误消息。如果UE检测到重叠间隙,它将处理来自具有最低TGPSI 的式样序列的间隙。

8 同一时刻UE侧物理信道组合

本节描述了UE在多个传输信道上接收和发送的必要条件,这些传输信道根据业务能力和需求被同时映射到不同物理信道上。本节描述了和UE能力相关的对多业务支持(如话音和短消息控制块)的影响。

8.1 FDD 上行链路

下表描述了FDD模式下UE在上行链路上支持的物理信道的可能组合。

表1: FDD 上行链路

8.2 FDD 下行链路

下表描述了FDD模式下UE在下行链路上支持的物理信道的可能组合。

表2: FDD 下行链路

9 物理层提供的测量

对各种量的测量是物理层提供的一个主要服务,这些测量被用于去触发和完成许多功能。UE和UTRAN都需要执行各种测量,本标准并不指明实现这些测量的方法,也不能保证下面列出的测量都必须完成。某些测量对于网络的功能很关键,对于基本功能的实现是必须的(如切换测量,功控测量等),而有些则只是为了方便网络运营者优化网络(如无线环境)。

测量可周期性进行并向上层报告或由事件触发(例如:主CCPCH变得比先前最好的主CCPCH还好)。另一种报告策略是事件触发和周期行为的组合(如链路的质量下降到门限则启动周期报告)。这些测量与服务原语紧密联系一起,即一些测量结果可作为原语的参数。

本节说明了物理层向上层报告测量的内容和频度。对测量更精确的要求参见TS25.103。测量的详细定义及其范围和映射包含在TS25.215、TS 25.225中。

物理层对测量质量的计算遵循如下原理:

-对于切换测量,为相邻监控小区的BCCH逻辑信道参数的解码,通常不需要计算测量结果。如果需要用PCCPCH上广播的参数来调整测量结果,这些参数应由UTRAN的带内测量控制消息提供,当然这也有例外。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

1-24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 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1-25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答:电视,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工农业产品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1-26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 的含义。 答: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 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所谓的ip over everything) 第二章物理层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 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 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 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区别?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物业管理服务内容 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

小区保安全服务内容、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 为将小区建设成为具有标志性的超一流的文明住宅小区,我保安公司将依照《全国优秀示范物业小区》标准实施保安管理。具体服务承诺及质量保证措施如下: 一、基本服务: 1、签订保安服务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关系; 2、承接项目对住宅区所有区域、共用设施认真检查,做到验收手续齐全; 3、管理人员和专业保安操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持证上岗; 4、建立完善的保安管理方案,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 5、管理保安人员统一着装,佩戴标志,行为规范,服务主动热情; 6、建立客户服务档案,公示24小时服务电话。报警5分钟内到达现场,其他服务按照约定时间到达现场; 7、根据业主需求,提供保安服务合同之外的特约服务和代办服务。 8、每月公布保安人员违规违纪付款人员名单或者保安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 9、9、每月至少一次征询业主对保安服务的意见,满意率90%以上。 10、二、公共服务 11、(一)安全管理 12、1、小区主入口24小时执勤; 13、2、监控室实行24小时监控; 14、3、宿舍区设立专职保安员; 15、4、小区内每小时保安巡查一次; 16、5、对小区内的人员及车辆进行管理,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停放; 17、6、对进出小区的装修等劳务人员实行登记管理; 18、7、对火灾、治安、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有应急预案,事发时及时报告业主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并协助采取相应措施。 (二)房屋管理 1、每日巡查4—6次小区房屋单元门、楼道通道以及其他公共部位的门窗、玻璃等,消防实施设备进行巡检; 2、按照住宅装修管理规定和业主公约要求,建立装修管理制度。通知业主装修事项。至少四次巡查装修施工现场,发现违反规定现象,及时劝阻,并通知有关部门; 3、各组团、栋、单元门、户有明显标志。 4、小区道路平整,主要通道及停车场交通标志齐全规范;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①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 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位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压高低、阻抗匹配情况、传输率和距离的限制等。早期的电气特性标准定义物理连接边界点上的电气特性,而较新的电气特性标准定义的都是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同时还给出了互连电缆的有关规定。比较起来,较新的标准更利于发送和接收线路的集成化工作。最常见有关电气特性的技术标准是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的V.10标准(新的非平衡型)、V.11标准(新的平衡型)和V.28标准(非平衡型)。图3-4分别画出这3种型式的电器特性。 非平衡型的信号发送器和接收器均采用非平衡型方式工作,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传输,所有信号公用一根地线。信号的电平是用+5V~+15V表示二进制“0”,用-15V~-5V表示二进制“1”。信号传输率限于20Kb/s以内,电线长度限于15m以内。由于信号线是单线,因此线间干扰大,传输过程中的外界干扰也很大。 在新的非平衡型标准中,发送器采用非平衡方式工作,接收器采用平衡方式工作(即差分接收器)。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传输。共有两根地线,方向相同的信号使用同一根地线,也就是说每个方向一根地线。信号的电平是用+4V~+6V表示二进制“0”,用-6V~-4V表示二进制“1”。当传输距离达到1000m时,信号传输率在3Kb/s以下,随着传输率的提高,传输距离将缩短。在10m以内的近距离情况下,传输率可达300Kb/s。由于接收器采用差分方式接收,且每个方向独立使用信号地,因此减少了线间干扰和外界干扰。 新的平衡型标准规定,发送器和接收器均以差分方式工作,每个信号用两根导线传输,整个接口无需公用信号就可以正常工作,信号的电平由两根导线上信号的差值表示。相对于其中某一根导线来说,差值在+4V~+6V表示二进制“0”,差值在-6V~-4V表示二进制“1”。当传输距离达到 1000m时,信号传输率在100Kb/s以下;当在10m以内的近距离传输时,传输率可达10Mb/s。由于每个信号均用双线传输,因此线间干扰和外界干扰大大削弱,具有较高的抗共模干扰能力。

医院物业服务标准

医院物业服务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物业服务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物业服务活动中的房屋、设备及设施运行与维护服务,环境管理服务的内容与质量要求。 物业服务实践中,应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执行,不局限于本规范规定的内容。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医院物业管理 医院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医院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医院相关区域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及医院特有的延伸管理与服务活动。 2.2 医院物业服务企业 依法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依法取得物业服务资质的从事医院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企业。 3 房屋维护服务 3.1 房屋本体维护服务 3.1.1 医院房屋本体维护服务内容 医院房屋本体维护服务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维护房屋的屋面、墙体、柱、梁、基础,处理渗漏、开裂、损坏等现象; b)对建筑装饰材料进行巡查,处理松脱、损坏、变形等现象;

c)对房屋主体的关键附属部件进行巡查并维护; d)对建筑改装、装饰装修等活动进行现场跟踪,防止破坏房屋本体和承重部件事件发生。 3.1.2 医院房屋本体维护服务质量要求 医院房屋本体维护服务应不低于以下质量要求: a)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 b)房屋完好的要求; c)对装饰装修的质量控制要求。 3.1.3 排污系统管理 3.1.3.1 排污系统管理服务内容 排污系统管理应按GB 18466-2005执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定期对污水系统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每月对医院建筑各类雨水排污沟、井进行检查、疏通; ——每周检查各污水井,并做好安全防护; ——每天检查污水站的电动格栅、泥水分离机、二级生化装置、消毒装置; b)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分门别类对各类污水、废水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处理: ——雨水采用内落水排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生活区废水排入生活污水处理中心,经处理达标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第八章物理层习题

单选题 1以下关于物理层服务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 B物理层服务的功能主要是: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比特流的传输 C设置物理层就是要屏蔽传输介质、设备与通信技术的差异 D物理层比特流传输的可靠性主要是靠物理层自身来解决 2以下关于信息、数据与信号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信息,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字、语言、图形或图像 B计算机将字母、数字、语音、图形或图像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C在网络中传输的是表示二进制代码的电信号的过程 D ASCII码是一个信息交换编码的国家标准,不包括用于数据通信的控制字符 3以下关于信号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物理层需要根据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与传输设备来确定数据的传输方式 B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电信号的表示形式 C 电平幅度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成为模拟信号 D 电平幅度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不能够用于传输二进制比特序列 4以下关于同步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 同步是指要求通信的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 B 数据通信的同步包括:位同步、字符同步 C 外筒不发是在发送端发送一路数据信号的同时,另外发送一路控制字符SOH D 内同步法是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的方法 5 以下关于传输介质的类型和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B 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与非屏蔽双绞线 C 光纤分为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D 在设计中采用的典型的卫星通信延迟时间值为270ms 6 以下关于模拟数据编码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 具备调制与解调功能的设备成为调制解调器 B 移频键控方法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角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0 C 用相位的绝对值表示数字信号1、0,称为相对解调 D 将发送的数据每3个比特组成一个码元组,共有8种组合,成为八相调制 7 以下关于数字数据编码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基带传输基本不改变数字信号频带直接传输数字的方法 B 非归零码必须用另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同步信号 C 曼彻斯特编码属于自含时钟编码方法 D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时钟信号频率等于发送频率 8 以下关于信道速率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奈奎斯特准则描述了无噪声状态下的“带宽”与“速率”的关系 B 奈奎斯特准则表示出最大传输速率在数值上信道带宽的2倍 C 香农定理描述了在有随机热噪声状态下的“带宽”与“速率”的关系 D S/N=30db表示信道上的信号功率是噪声功率的30倍 9 以关于多路复用基本概念额描述中,错误的是(C) A 时分多路复用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达到多路复用的目的 B 频分多路复用通过设置多个频率互不重叠的信道来达到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答案(第五版) 谢希仁 第二章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 2-01 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曾的协议与服务。 ②.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③.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①.由于在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锁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心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 杂。 2-02 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在数据通信的早期,对通信所使用的各种规则都称为“规程”(procedure),后来具有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开始使用“协议”(protocol)这一名词,以前的“规程”其实就是“协议”,但由于习惯,对以前制定好的规程有时仍常用旧的名称“规程”。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源系统(或发送端)、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例如正文输入到PC 机,产生输出的数字比特流。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例如,调制解调器将PC 机输出的数字比特流转换成能够在用户的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例如,调制解调器接收来自传输线路上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比特流。计算机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计算机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数字比特流 正文正文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终点输入信息输入数据发送的信号接收的信号输出数据输出信息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公用电话网?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 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2-0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答:(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意。 (4)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06 数据在信道中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农公式在数据通信中的意义是什么?“比特/秒”和“码元/秒”有何区别? 答: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以下两个:(1)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元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2)由于噪声会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产生错误(1 判决为0 或0 判决为1)。所以信噪比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香农公式可知,信息传输速率由上限。信噪比越大,量化性能越好;均匀量化的输出信噪比随量化电平数的增加而提高;非均匀量化的信号量噪比,例如PCM 随编码位数N 指数规律增长,DPCM 与频率有关等。但实际信噪比不能任意提高,都有一定限制。例如增加电平数会导致接收机的成本提高,制作工艺 复杂等。香农公式的意义在于: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 1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标准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 l、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签订规范的物业服务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包含(业主部分和商业部分) 2、管理服务人员佩戴标志,行为规范,服务主动热情。 3、设有24小时服务电话,有完整的投诉、报修、维修记录。 4、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公示物业服务费用或物业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 5、容易危及人身安全的设施设备有明显警示标志和防范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设备故障有紧急方案。 6、根据业主需求,提供物业服务合同之外的特约服务和代办服务的,公示服务项目与收费价目。 二、物业共用部位的维修、养护和管理 l、对房屋共用部化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检修记录和保养记录齐全:

2、根据房屋实际使用年限,适时检查房屋共用部位的使用状况,需要维修,届于小修范围的,及时组织修复;属于大中修范围的,及时编制维修计划和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计划,报建委批复。 3、每3日巡查1次小区房屋单元门、楼梯通道以及其他共用部位的门窗、玻璃等,做好巡查记录,并及时维修养护。 4、维修工24小时值班,随叫随到。 三、物业共用设施设备的运行、维修、养护和管理 l、建立共用设施设备档案(设备台帐),设施设备的运行、检查、维修、保养等记录齐全; 2、载人电梯24小时正常运行;小修由物业完成,大修超过8000元的由本楼业主共同分担。 3、保持消防通道无杂物,畅通; 4、路灯、楼道灯完好率100%;报修后1小时完成。 5、小区内的供暖,供暖管道由供暖部门负责维修,与物业无关。 6、自来水小区内的二次加压供水问题,包括维修(自来水管道)和电费的归属,都与物业无关。因我方接收之前欠下的电费原因,给小区加压泵停电,都与后期接手物业无关。

2计算机网络物理层试题

(一)通信基础 1.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公式 3.信源与信宿 4.编码与调制 (二)传输介质 1.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介质2.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三)物理层设备 1.中继器:又称转发器,作用是将信号放大并整形再转发出去,以消除信号由于经过一长段电缆而造成的失真和衰减,使信号的波形和强度达到所需要的要求。工作在物理层,所以不能连接2个具有不同链路层协议的局域网。现在中继器的功能已经被组合到集线器和交换机等设备中。2.集线器hub: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得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工作在物理层,相当于一个多口的中继器。

重难点: 1.波特和比特/秒的关系 2.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公式 3.调制技术、编码方式和PCM 4.中继器和集线器的功能和特点 练习:一个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计算该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信噪比(dB)=10 log10(S/N)=30 dB S/N=1000 根据香农公式求出结果 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 1.常用的通信有线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 C )。 A)微波 B)红外线 C)光纤 D)激光2.当数字信号在模拟传输系统中传输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需要( A ) A)调制器和解调器 B)解调器和调制器C)编码器和解码器 D)解码器和编码器3.调制解调器(Modem)的功能是实现( D )。 A)数字信号的编码 B)数字信号的整形C)模拟信号的放大 D)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的转换 4.在计算机通信中,传输的是信号,把直接由计算机产生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的方式为( A )传输。 A)基带传输B)宽带传输 C)调制 D)解调 5在网络中,将语音与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文字、图形与图像同时传输,将语音信号数字化的技术是( B ) A.差分Manchester编码B.PCM技术C.Manchester编码D.FSK方法 6 下面关于卫星通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卫星通信通信距离大,覆盖的范围广B.使用卫星通信易于实现广播通信和多址通信 C.卫星通信的好处在于不受气候的影响,误码率很低 D.通信费用高,延时较大是卫星通信的不足之处 7 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联时要求( A ) A. 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层协议相同 B. 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层协议可不同

物业安全服务质量标准

一、服务标准 1、着装 (1)保安员上岗必须着统一制服,佩戴工作证(牌),服装干净整齐。 (2)着保安制服时,要按规定佩带保安标志。 (3)保安制服不准与便服混穿,不同季节的保安制服不准混穿。 (4)不准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戴歪帽、穿拖鞋或赤脚等。 (5)爱护和妥善保管保安制服及安全标志;严禁将保安制服和保安标志变卖、赠送或转借他人。 2、仪容仪表 (1)当值期间仪表端正、精神饱满、大方得体。 (2)男性不准留长发、大鬓角和胡子,女性不准留小辫,头发不得长过肩。 (3)男、女均不得染发、染指甲,不得化浓妆、戴首饰等。 3、礼貌礼节 (1)在下列场所中行举手礼:当值中遇领导时;站岗、值勤、交接班时;纠正顾客违章、违规时;受到领导接见、慰问时;遇领导视察、检查工作时;统一制服参加公司重大庆典活动时;上主席台领奖、发言(开始和结束)时。 (2)参加集会、大型活动奏国歌、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 (3)工作中天天接触的上级领导可以不敬礼,但见面后要面带微笑主动含宣问好。 4、举止 (1)精神饱满,姿态端正,动作规范,举止文明。 (2)保安员着装外出工作、值勤和出入公共场所时,不准袖手或将手插入衣袋。不准搭肩、挽臂、边走边吸烟、吃东西、嘻戏打闹,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 (3)保安员不得着安全制服在公共场所饮酒,严禁安全员酗酒、闹事。 (4)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不准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5)当值期间不准抓头、搔痒、挖鼻孔、掏耳朵,不准敲桌椅或玩弄其它物品。 5、语言 (1)在工作中使用语言要简洁准确,文明规范,接触工业区人员时,说话要和气,使用“你好、请、您、对不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要注意称谓的使用,在与少数民族、宗教人士、港澳同胞、外籍人士交谈时,不准使用对方禁忌的语言。 (2)保安员值勤中应讲文明用语,说话语气要适中,不可大呼小叫。 6、岗位纪律 (1)严格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安全服务工作,不准超越法定的安全服务内容。 (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不准做与安全服务无关的事情。 (3)不准有意刁难工业区人员。 (4)不准脱岗、空岗、睡岗,不准迟到、早退,不准酒后上班。 (5)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公司机密事项,不得随意打听、询问、记 录、传播。

最新第二章物理层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物理层复习题 一、单选 1、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 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 D、数据共享 2、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3、 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协议可不 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协议相同 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可不同 4、下面关于集线器的缺点描述的是. A 集线器不能延伸网络可操作的距离 B 集线器不能过滤网络流量 C 集线器不能在网络上发送变弱的信号 D 集线器不能放大变弱的信号 5、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上述三种均不是 6、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典型编码是 A.归零码 B.不归零码 C.定比码 D.曼彻斯特编码 7、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同步方式B.异步方式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8、有关光缆陈述正确的是 A.光缆的光纤通常是偶数,一进一出 B.光缆不安全 C.光缆传输慢 D.光缆较电缆传输距离近 9、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做 A. ASK B. FSK C. PSK D. ATM 10、同轴电缆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A、弱 B、一样 C、强 D、不能确定 11、ATM采用的线路复用方式为。 A、频分多路复用 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D、独占信道 12、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 A.比特数 B.字符数 C.桢数 D.分组数 13、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频分多路复用 B.时分多路复用 C.空分多路复用 D.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14.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范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 ICS 03.080.99 A 12 备案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523—2005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 2005-02-05 发布 2005-04-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为提高我省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保障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规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服务行为,为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提供参考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省建设厅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英、王晓瑜、胡冰、恒志、宣文、王西涛、蔡志刚、小华、蓝颉、闫晓燕。 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业管理服务的定义、分类及服务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省行政区域的物业管理服务。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第379号) 《住宅室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10号令)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房屋修缮围和标准(试行)》(城住字[84]第677号)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物业 已建成并交付使用的房屋以及相配套的设备、设施

3.2 物业管理 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物业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3.3 业主 物业的所有权人。 3.4 非业主使用人 物业的承租人和其他实际使用物业的非所有权人。 3.5 物业管理企业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依法取得物业管理资质的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组织。 3.6 一级物业管理服务 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高标准物业管理服务。 3.7 二级物业管理服务 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普通物业管理服务。 3.8 三级物业管理服务 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基本物业管理服务。 3.9 大修工程 凡需牵动或拆换部分主体构件,但不需全部拆除的工程。 3.10 中修工程 凡需牵动或拆换少量主体构件,但保持原房的规模和结构的工程。 3.11 小修工程 凡以及时修复小损小坏,保持房屋原来完损等级为目的的日常养护工程。 4 分类 依据物业管理服务容中的基本要求、房屋管理、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协助维护公共秩序、保洁服务、绿化养护管理的不同,将物业管理服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5 服务质量要求 5.1 一级 5.1.1 基本要求 5.1.1.1 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签订规的物业服务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5.1.1.2 承接项目时,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认真查验,验收手续齐全;移交物业管理所需资料。 5.1.1.3 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取得职业书、专业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涉外物业管理的管理人员具备外语会话能力。 5.1.1.4 制定完备的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建有完善的物业管理档案(物业竣工验

物理层

OSI物理层 制作人:邓荣嘉

目录 物理层 (1) 主要功能 (2)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组成部分 (2) 重要内容 (3) 重要标准 (4) 通信硬件 (5) 编程方法 (6) 常见的物理层设备 (6) 物理层在无线传感器中的应用 (6)

物理层 物理层(或称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层。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局域网与广域网皆属第1、2层。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如果您想要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这个第一层,那就是“信号和介质”。 OSI采纳了各种现成的协议,其中有RS-232、RS-449、X.21、V.35、ISDN、以及FDDI、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的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关注在一条通道上传输原始比特。设计问题必须确保当一方发送了比特1时,另一方收到的也是比特1,而不是比特0。这里的典型问题包括用什么电子信号来表示1和0、一个比特持续多少秒、传输是否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初始连接如何建立、当双方结束后如何撤销连接、网络连接器有多少针对以及每一针的用途是什么等。这些设计问题主要涉及机械、电子和时序接口,以及物理层之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 该层定义了了比特作为信号在通道上发送时相关的电气、时序和其他接口。物理层是构建网路的基础。物理信道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其传输性能的不同(比如,吞吐量、延迟和误码率),所以物理层是我们展开网络旅行的始发地。 物理层一般有三种传输介质:有线(铜线和光纤)、无线(陆地无线电)和卫星。 这里要说的是信号在物理层存在的两种方式,数字信号(电脑可以识别的0和1即比特),模拟信号是铜线和光纤等可以传输的电信号或者无线信号,在悠闲中模拟信号的存在方式诸如连续变化的电压,而在无线传输中类似光照强度或者声音强度。

物业服务质量标准细则

物业服务标准细则 1.基础管理工作 1.1人员管理 (一)标准 1.1.1员工熟悉各自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及言行具体规范 1.1.2员工精神饱满、微笑服务,着装规范、礼貌待人,工作认真、按时到岗 1.1.3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及计划、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并完善员工培训记录 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标准 1.2.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1.2.2建立健全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及操作规程 1.2.3建立健全本小区的绿化信息档案:绿地面积、绿篱长度、主要树种的分布位置 1.2.4建立健全绿化植物综合养护及病虫害防效工作制度 1.2.5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消防应急处理制度 1.2.6建立健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电梯、健身器材、路灯等公共设施的巡查制度 1.2.7建立健全居民装修管理规定,告知居民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 1.2.8建立健全业主公约、业主手册、便民维修服务承诺等管理制度 1.2.9建立健全业主投诉制度,填写业主投诉记录 1.2.10建立健全居民信息档案,房屋及其配套设施权属清册,查阅方便 1.2.11建立健全其他日常管理与服务制度 2.保洁工作 2.1外围保洁 (一)标准 2.1.1全天候保洁,保持地面干净无积水、无果皮纸屑、无烟头、无枯枝落叶、无杂物、无粪便等垃圾 2.1.2采取措施及时清理小区内主干道行道树的落叶、枯枝,全天候保洁保证无大面积落叶积存 2.1.3全天候保洁广场,保持无积水、无果皮纸屑、无烟头、无枯枝落叶、无粪便等垃圾 2.1.4冬季雪天:小雪一天内清扫干净,大雪时三天内清扫干净;必要时,铺设防滑草垫 2.1.5全天候保洁花坛、树池,保持无果皮纸屑、无烟头、无粪便、无蜘蛛网等垃圾 2.1.6全天候保洁草坪和绿篱,保持无果皮纸屑、无塑料袋、无烟头、无粪便、无蜘蛛网等垃圾 2.1.7排水沟干净无杂草杂物,排水畅通无堵塞、无积水。 2.1.8窨井无污物溢出,井盖无污渍,一年至少清理两次窨井,发现窨井污物较多时应随时清理 2.2楼道保洁 (一)标准 2.2.1全天候保洁楼道地面、墙面,保持无果皮纸屑、无污渍、无烟头、无灰网,无杂物,无明显灰尘 2.2.2新小区的楼道地面每周至少拖拭一次,留有拖拭楼道记录 2.2.3全天候保洁窗户、开关面板、扶手、单元门、报箱、公告栏等公共设施保持无灰尘、无污迹、无水渍2.2.4一周内清理易清理的小广告,一季度集中清理顽固小广告 2.2.5全天候保洁单元雨搭无杂物、无漂浮物、无烟头、无果皮纸屑

什么是物理层

什么是物理层 物理层定义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 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如果您想要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这个 第一层,那就是“信号和介质”。 OSI采纳了各种现成的协议,其中有RS-232、RS-449、X.21、 V.35、ISDN、以及FDDI、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的 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主要功能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 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 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 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 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通路、传输数据。 1.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 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 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2.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

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 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3.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物理层接口协议 电话网络modems-V。92 IRDA物理层 USB物理层 EIARS-232,EIA-422,EIA-423,RS-449,RS-485 EthernetphysicallayerIncluding10BASE-T,10BASE2,10BASE5,100BASE-TX,100BASE-FX。100BASE-T,1000BASE-T,1000BASE-SX 还有其他类型 Varietiesof802。11Wi-Fi物理层 DSL ISDN T1andotherT-carrierlinks,andE1andotherE-carrierlinks SONET/SDH OpticalTransportNetwork(OTN) GSMUmairinterface物理层 Bluetooth物理层 ITURecommendations:seeITU-T IEEE1394interface TransferJet物理层 Etherloop

物业安全服务质量标准

物业安全服务质量标准

一、服务标准 1、着装 (1)保安员上岗必须着统一制服,佩戴工作证(牌),服装干净整齐。 (2)着保安制服时,要按规定佩带保安标志。 (3)保安制服不准与便服混穿,不同季节的保安制服不准混穿。 (4 )不准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戴歪帽、穿拖鞋或赤脚等。 (5)爱护和妥善保管保安制服及安全标志;严禁将保安制服和保安标志变卖、赠送或转借他人。 2、仪容仪表 (1)当值期间仪表端正、精神饱满、大方得体。 (2 )男性不准留长发、大鬓角和胡子,女性不准留小辫,头发不得长过肩。 (3 )男、女均不得染发、染指甲,不得化浓妆、戴首饰等。 3、礼貌礼节 (1 )在下列场所中行举手礼:当值中遇领

导时;站岗、值勤、交接班时;纠正顾客违 章、违规时;受到领导接见、慰问时;遇领导 视察、检查工作时;统一制服参加公司重大庆 典活动时;上主席台领奖、发言(开始和结 束)时。 (2 )参加集会、大型活动奏国歌、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 (3 )工作中天天接触的上级领导可以不敬礼,但见面后要面带微笑主动含宣问好。 4、举止 (1 )精神饱满,姿态端正,动作规范,举 止文明。 (2)保安员着装外出工作、值勤和出入公共场所时,不准袖手或将手插入衣袋。不准搭肩、挽臂、边走边吸烟、吃东西、嘻戏打闹,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 (3 )保安员不得着安全制服在公共场所饮酒,严禁安全员酗酒、闹事。 (4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不准 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5)当值期间不准抓头、搔痒、挖鼻孑掏耳朵,不准敲桌椅或玩弄其它物品。

语言

(1 )在工作中使用语言要简洁准确,文明规范,接触工业区人员时,说话要和气,使用你好、请、您、对不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要注意称谓的使用,在与少数民族、宗教人士、港澳同胞、外籍人士交谈时,不准使用对方禁忌的语言。 (2)保安员值勤中应讲文明用语,说话语气要适中,不可大呼小叫。 6、岗位纪律 (1)严格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安全服务工作,不准超越法定的安全服务内容。 (2 )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不准做与安全服务无关的事情。 (3)不准有意刁难工业区人员。 (4 )不准脱岗、空岗、睡岗,不准迟到、早退,不准酒后上班。 (5 )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公司机密事项,不得随意打听、询问、记 录、传播。 (6 )未经允许不准收受业主物品或礼金。 (7 )爱护公物、节约用材,认真填写岗位

复习题1

复习题 1.在OSI/RM参考模型中,完成路径选择功能的是() (A) 物理层(B)网络层 (C) 传输层(D) 应用层 2.下列哪项不是UDP协议的特性?() (A)提供可靠服务( B)提供无连接服务 (C)提供端到端服务(D)提供全双工服务 4、第一个分组交换网是()。 A. 以太网 B. ARPAnet网 C. Internet网 D. DDN网 5.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的正确的传输。 (A) 比特流(B)帧 (C) 分组(D) 报文 6. 共有四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 (-1+1-3+1-1-3+1+1),请问下列哪个站发送的数据是0?()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7、网卡是完成()的功能。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D.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8. 以下不属于网络协议三要素的是( )。 (A)语法(B) 语义 (C ) 同步(D) 时序 9. 下列对TCP协议的主要特点的描述不符合的是哪一项() (A)TCP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B)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 (C) 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D)TCP提供全双工、半双工通信 10、下面给出的协议中,()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 A. DNS和SMTP B. TCP和FTP C. R ARP和DNS D. IP和UDP 11. 以下对MAC地址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B)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 (C) 由48位十六进制数组成(D) 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 12. TCP使用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实际上是对()的控制。 ( A)发送方数据流量(B)接收方数据流量 (C)发送、接收双方数据流量(D)链路上任意两结点间的数据流量 13、100BASE-T标准规定网络节点到集线器Hub的最大距离是()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