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颞叶癫痫的弥散张量成像

颞叶癫痫的弥散张量成像

颞叶癫痫的弥散张量成像

李丽萍(综述),郑金瓯(审校)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084(2009)18 2822 04

摘要:颞叶癫痫是癫痫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包含多种发作状况的一型,具有癫痫的发作性、

刻板性、短暂性的共同特性,是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之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 R I)技术随着硬件设备的改进及软件技术的开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颞叶癫痫的颞叶结构和颞叶外结构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可以发现常规M R I 检查不能显示的隐匿性病变,对临床的

定位和外科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颞叶癫痫;弥散张量成像;海马硬化D iffusion Tensor Im agi ng o f Te m poralLobeEpileps y L I L i ping,ZHENG J i n ou.(D e part m ent of Neu rology,the F irstAffili a te d H ospital of GuangxiM e d ic a l Un i v e rsit y,Nanning 530021,Ch i na )

Abstract :T e mporal lobe ep ilepsy (TLE )i s t he m ost co mm on on e of i ntractable ep il ep s y ,t he cli n ical m an ifestati on of t e m poral l obe ep il ep s y is comp lex ,d i verse ,and i ncl ud i ng a variet y of attack type s it uation ,it h as t h e co mm on characteri sti cs of ep il ep s y w it h t he onset ,stereot ypes and short ter m .In recent years ,as t he h ardw are and soft w are technol ogy devel opi ng ,m agn eti c resonan ce i m ag i ng tec hno l ogy h as been i m proved very qu ick l y .t h e study ofD iff us i on ten s or i m agi ng i n te mporal l ob e and ou t of te m poral lobe stru ctures wh ich have a great progress .It can be found t he occu lt les i on s wh ich conven tionalM RI can not s how,and provi d e a favor

ab l e basis f or allocati on i n cli n i c and surg i cal therapy .K ey words :Te m poral l ob e ep ileps y ;D iff us i on tensor i m ag i ng ;H ippoca m pal scleros i s 颞叶癫痫(te mporal lobe ep ilepsy ,TLE )是一种难治性局灶性癫痫,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复杂部分性发作类型。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海马硬化是最多见的病因,占病因的50%~83%,而海马硬化是引起TLE 患者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弥散张量成像(d iffusion tensor i m ag ing ,DTI)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项无创的可重复的磁共振成像(m ag netic resonance i m ag ing ,MR I)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脑实质内水扩散的各向异性及扩散程度,其不仅可以完整获得脑白质的显微结构的定量信息,并且能够描述出脑各个部位结构的功能联系。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DT I 的基本原理、TLE 的颞叶结构与颞叶外结构的DT I 改变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1 DTI 的基本特性DT I 的概念在1994年由Basser 等[1]首先提出,其原理是根据分子的布朗运动来描述每一个方向上水分子的移动及在这些方向上水分子移动的相关性。弥散是指组织内部自由水分子的不规则随机运动,即布朗运动。体外无限均匀流体中,分子的运动完全随机,即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概率几乎相等,称为弥散的各向同性。张量的本质是一幅三维空间的方向矢量图,因此DT I 能够显示每个方向上的水分子移动,从而可以弥补弥散加权成像的不足,能发现弥散加权成像尚不能识别的细微病变,具有显示组织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的优点。DT I 可以在活体提供白质纤维方向和完整的信息,在脑白质,大部分纤维方向的垂直弥散受细胞膜和

髓鞘的妨碍比通过大部分主轴弥散的障碍更大而导致了各向异性。DT I 对MR I 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一个可迅速变化的高强度磁场[不低于30mT /(m s)],而且需要至少从6个方向采集数据[2]。DT I 数据分析的主要参数有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 if fusi o n coefficien,t ADC )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 iso tropy ,FA )。ADC 值反映分子整体的弥散水平和弥散阻力情况,在活体脑组织中,水总是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外间隙,其运动受到细胞膜、核膜、轴突、纤维鞘膜以及水分子与蛋白质等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限制,其运动自由度小于自由水分子。当水分子沿着轴突方向传播时,扩散速度快,即有较大的表征扩散系数;当水分子垂直于轴突方向扩散时,受到膜细胞的限制,扩散速度慢,即具有较小的表征扩散系数,ADC 值越大,表明组织内所含自由水分子越多。FA 值指水分子各向异性成分占整个弥散张量的比例,FA 值为0~1,0代表最大各向同性的弥散,1代表假想下最大各向异性的弥散,在脑白质中FA 值与髓鞘的完整性、纤维的致密性及平行性成正相关。通过DTI 检测,F A 值大的区

域,说明纤维束走向较为一致,髓磷鞘发育完好;F A

值较正常值降低表明纤维的细微结构存在某种形式的损害。近年来,随着MR I 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MRI 技术在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均有普遍的临床应用。癫痫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常规MRI 应用广泛,功能MR I 和DT I 都逐渐应用于癫痫的研究,功能MR I 技术可以用于癫痫患者脑功能区的定位及癫痫手术前定位,包括:语言区、记忆功能及定位研

究[3,4]。DT I 技术为致痫灶解剖定位和范围提供了

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有助于癫痫患者手术前脑组织切除范围的确定及术中电极放置部位的选 2822 医学综述2009年9月第15卷第18期 M ed icalR ecapitulate ,Sep 2009,V o.l 15,No .18

2001,124(Pt 3):627 636.

[13] Aboukhaled KJ ,M oha m ed F ,Cari ne E ,et a l .D i ffusi on te n s or m i ag i n g

i n te mporal l obe ep il eps y[J].Ep il eps i a ,2002,43(Suppl 7):91.

[14] A ss af BA,M oha m ed FB,bou Kha l ed KJ ,et al .D iff u si on tensor i m

agi ng of the h i p poca m pal f or m ati on i n te m poral lobe ep ileps y[J].

A J NR Am J Neu rorad i o,l 2003,24(9):1857 1862.

[15] Th ivard L ,L eh ricy S,K rai n i k A,e t al .D i ff us i on t en s or i m agi ng in

m ed ial te m poral lobe ep il ep s y w it h h i ppoca m pal scl erosis[J].N eu

roI mage ,2005,28(3):682 690.

[16] Ahm ad iM E,H agler DJ Jr ,M cDonal d CR ,e t al .S idem atters :diffu

si on tensor i m ag i ng tract ography i n l eft and ri ght te mporal l ob e ep i

lepsy[J].AJ NR Am J N eurorad io,l 2009,9:1 8.

[17] A rf an ak i s K ,H er m ann BP ,Rogers BP ,et al .D iffus i on tensor M R I

i n te mporal lobe ep ilepsy[J].M agn R eson I m agi ng ,2002,20(7):

511 519.

[18] Con cha L,Beau li eu C,G ross D W,et a l .B il atera l li m b i c d iff u si on

abnor m aliti es i n un ilateral te m poral lobe ep ilepsy[J].Ann Neu ro,l

2005,57(2):188 196.[19] G ross D W,C oncha L ,B eau lieu C,et a l .Extrate m poralW h iteM at t er Abnor m ali ti es i n M esialT e mporal Lob e E pilepsy De m onstrated w it h D i ff us i on T ensor I m agi ng [J ].E p il ep si a ,2006,47(8):1360 1363.[20] Focke NK,Yogarajah M,Bonelli SB ,et al .Voxel based d iff us i on t en s or i m agi ng i n pati en t s w it h m es i al t e m poral lobe ep ileps y and h i ppoca m pal sclerosis[J].NeuroI m age ,2008,40(2):728 773.[21] Rod ri go S,Oppenhei m C,Chass oux F ,et a l .Un cinat e fascic u l u s fi ber tracking i n m esi a l t e m poral lobe ep il ep s y [J ].Eu r Radio,l 2007,17(7):1663 1668.[22] D iehl B,Busch R M,Duncan JS ,et a l .Abnor m ali ti es i n d i ff us i on t en s or i m ag i ng of t he un cinat e fasciculus relate t o reduced m e m ory i n te m poral l obe ep ileps y[J].Ep ileps i a ,2008,49(8):1409 18.[23] Schoene Bake J C ,Faber J ,Trautner P ,et a l .W i des p read affecti on s of l arge fi ber tracts i n postoperati ve te m poral l ob e ep il ep s y [J ].Neu roi m age ,2009,46(3):569 76.收稿日期:2009 03 20 修回日期:2009 07 23

女性不孕症诊治中影像学方法的应用

赵志宏

(安徽省立医院超声科,合肥230001)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084(2009)18 2825 04

摘要: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孕的发病率增高。影像学方法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尤为重要。本文以不同发病原因为出发点,分析了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的优缺点。目的是为女性不孕症选择合适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从而对不孕症的治疗有所帮助。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和各种探针的合成,分子影像学将来会在女性不孕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不孕症;影像学;分子影像学

Appli ca ti on of I m agi ng i n the D iagnosis and Treatm ent of F e ma l e Infertility Z HAO Zhi hong.(De part m e n t of Ultra sound,Anhui P rov i n ci a lH ospital ,H e fei 230001,Ch i 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vari et y of reas ons l ed to i n creas ed i nci den ce of i n fertilit y .I m aging is very i m port an t i n its d i agnosis .Based on the d i ff eren t pathogenes i s ,t h is article analyzes a vari ety of d i agnosti c i m agi ng m et hod i n t he d iagnosis of fe m al e i n fertilit y ab out their advan tages and d is advan t ages .Theref ore ,it w illb e hel p f u l t o s elect the appropriate i m aging m ethod ,s o as t o h el p t he treat m ent of i nfertility .W it h the devel op m en t ofm ol ecu l ar i m ag i ng and a vari ety of p robes s ynthesis ,m olecu l ar i m ag i ng w illp l ay an i m portant role f or the d i agnos i s and treat m en t of infertilit y i n w o m en.

K ey words :In fertili ty ;M ed ical i m ag i ng ;M olecu l ar i m agi ng 由于性传播疾病、性生活提前、生育期延后等

因素的增加,不孕症(i n fertility)的发病率有上升趋

势[1],并导致了不孕夫妇的心理负担和社会问题。

英国一份不孕症的原因调查报告显示:卵巢因素约

占21%,输卵管因素占14%,男方因素占21%,不

明原因约占28%[2]。具有正常活动度的一定数量

精子;精子到达卵母细胞及受精卵到达子宫所需要

的正常通道;卵母细胞的及时释放;子宫内膜胚胎

种植的容受性等任何环节存在问题都将导致不孕。

随着生殖医学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方法在

女性不孕症的诊治中越来越重要[3]。合理应用影

像学方法客观全面了解女性不孕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对不孕症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影像解剖学路径,就女性不孕症的有关原因及诊治中的影像学方法的应用进行综述。1 阴道、宫颈因素阴道的先天性畸形如阴道部分或完全性纵隔、阴道横隔等;手术或创伤引起的外阴或阴道的狭窄、阴道痉挛等,都可以妨碍精液射入阴道内。宫颈肌瘤或息肉、宫颈的畸形等因宫颈的狭窄变形或炎症而阻碍精子进入宫腔。通过常规体检及超声或利用磁共振成像(m agnetic resonance i m ag i n g ,MRI)可对以上器质性病变作出正确诊断[4,5]。宫颈黏液功能及免疫学功能异常影响精子通过宫颈也可造成不孕。性交后试验和宫颈黏液、精液相合试验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该试验均要求在排卵期进行,靠测量基础体温的办法预测排卵期可导致结果不可靠。超声显像具有直观性好、重复性强和便于连续观察等特点,可以从形态学监测卵泡发育,估计排卵时间。一般在经期第10天左右开始观察。此时在一侧卵巢内(或双侧)可探及直径1c m 以上, 2825 医学综述2009年9月第15卷第18期 M ed icalR ecapitulate ,Sep 2009,V o.l 15,No .18

颞叶癫痫应如何用药治疗

颞叶癫痫应如何用药治疗 颞叶癫痫为部分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混合发作,可发生记忆缺损。在代谢的成像研究上(例如PET),经常观察到低区域代谢,在EEG上经常呈现单侧或双侧颞叶棘波。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常有高热惊厥史,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1.选择用药原则 (1)先选用速效AEDS静脉给药,首次用药必须足量。 (2)发作控制不良时应毫不迟疑地重复给药。 (3)顽固性病例应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4)控制发作后应给予足够的维持量,患者清醒后改用口服抗痫药,并进一步查明病因。 2.常用药物 (1)地西泮 是成人或儿童各型癫痫状态的首选药,成人剂量10~20m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儿童0.3~0.5mg/kg,以3~5mg /min速度静脉推注,幼儿可直肠给药,剂量为0.5mg/kg;如15min后复发可重复给药,或用地西泮100~200mg 溶于5%葡萄糖盐水中,在 12h内缓慢静脉滴注,总量不超过120mg/d为宜。本药起效快,迅速进入脑部使血药浓度达到峰值,一般2~3min生效,但本品代谢快,半衰期短,20min后脑及血药浓度迅速下降,偶可出现呼吸抑制,应停药。 (2)10%水合氯醛 成人25~30ml,小儿0.5~0.8ml/kg,加等量植物油保留灌肠。 (3)氯硝西泮 药效是安定的5倍,半衰期22~32h,成人首次剂量3mg静脉注射,注射后数分钟奏效,对各型癫痫状态均有效,以后5~10mg/d,静脉滴注或过渡至口服药。需注意对呼吸及心脏抑制较强。劳拉西泮(氯羟安定):作用较安定强5倍,半衰期12~16h,可用0.1mg/kg以1~2mg /min速度静脉注射,首次剂量不超过5mg为宜。一般注射3min后可控制发作,如未控制5min后可重复同样剂量,亦应注意呼吸抑制。 (4)异戊巴比妥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脊髓损伤的临床 应用价值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陈蕾,刘国利,王大维,陈延杰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对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和54例脊髓型颈椎病作为病例组进行颈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TI,分别测量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部分各项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并显示其弥散张量纤维束(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 DTT)。结果:对照组的平均ADC值为(830.34±215.86)×106 mm2/s,平均FA值为(536.03±40.00)×103。脊髓慢性损伤患者平均ADC值为(1107.60±47.55)×106 mm2/s,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FA值为(425.91±59.48)×103,较对照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TI较常规MRI成像能更早显示脊髓的损伤,ADC值、FA值及DTT 图是检测早期脊髓损伤微观结构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脊髓损伤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for spinal cord injury diagnosisCHEN Lei1, LIU Guo li2, WANG Da wei2, CHEN Yan jie2(1.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Department,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6;2.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hangchun Communicable Disease Hospital, Changchun 13012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for spinal cord injury diagnosis. Methods: Conventional cervic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canning and 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ere performed on 54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42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as a healthy control group.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and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were measured, 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 (DTT) was showed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average ADC value is(830.34±215.86)×106 mm2/s, the average FA value is (536.03±40.00) ×103 in control group; in contrast the average ADC value is(1 107.60±47.55)×106 mm2/s,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and the average FA value is (425.91 ±59.48)×103 ,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Conclusion: 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an show the injury in the spinal cord at earlier stage. ADC value, FA

癫痫类型及常用药物

癫痫只能控制,目前还不能治愈.而且临床上有很多类型. 部分性发作(局部开始的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相当于局灶性癫痫) 1.运动性发作 2.感觉性发作 3.植物神经性发作 4.精神性发作 复杂部分性发作(相当于颞叶癫痫) 1.意识障碍起病者(精神运动性发作) 2.继发于单纯部分性发作的意识障碍者 全身性发作(非局部开始的发作) 1.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 2.小发作(失神发作) 3.不典型小发作 4.强直发作 5.阵挛发作 6.无张力发作 未能分型的发作 1.新生儿错乱性发作 2.婴儿痉挛 3.偏侧性发作 4.良性中央区癫痫 5.间脑癫痫 苯妥英钠 阻滞使用-依赖性Na+通道和T型Ca2+通道,增强GABA能抑制效应。

除失神小发作以外的所有各型癫痫,尤其用于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中枢性疼痛综合征。心律失常。 胃肠道反应,牙龈增生,粒细胞缺乏,再障,致畸。 卡马西平 与苯妥英钠相似。 同上。对中枢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苯妥英钠。 头昏,共济失调,剥脱性皮炎,再障,多动。 苯巴比妥 与苯妥英钠相似。 除失神小发作以外的所有各型癫痫。 中枢抑制,眩晕,共济失调,造血障碍。 扑米酮 乙琥胺 机制未明 小发作常用药。对其他类型发作无效。 眩晕,嗜睡,胃肠道反应,粒细胞缺乏,再障。 丙戊酸钠 阻滞Na+通道,抑制GABA代谢酶 各型癫痫 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共济失调,致畸。 苯二氮ZUO类 地西泮 增强GABA能抑制作用,使神经元超极化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 静脉注射偶可致呼吸抑制。 硝西泮 肌阵挛性癫痫,不典型小发作,婴儿痉挛。 嗜睡,头昏,共济失调。 氯硝西泮 氯巴占 各型癫痫,尤其用于不典型小发作,失神小发作,肌阵挛发作。 啫睡,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行为障碍。

脑病科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痫病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昏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两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具有典型颞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脑电图显示颞部导联癫痫样放电。 (1)内侧颞叶癫痫: ①具有典型颞叶内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如上腹部感觉异常、恐惧等先兆,口咽及运动自动症等; ②脑电图显示前或前中颞癫痫样放电; ③MRI显示颞叶内侧病灶、海马硬化或正常。 (2)外侧颞叶癫痫: ①具有典型颞叶外侧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如听觉、前庭或复杂视幻觉等先兆; ②脑电图显示后或中后颞癫痫样放电; ③MRI显示颞叶外侧病灶或正常。 (二)证候诊断 1.痰气郁滞证:发时神情呆滞,目瞪如愚,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闻,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甚者继而昏仆,目晴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搐搦,喉中痰鸣或口吐涎沫,移时苏醒,头昏如蒙。平素情志抑郁,静而少言,或神情呆钝,

正常成人大脑内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一新的具有无创伤性优点的磁共振成像方法,不仅能够定量分析大脑的微细结构,还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弥散特征,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而且可以利用DTI所获的数据,进行大脑白质纤维的成像。内囊是大脑组织的重要结构,其内主要含有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的上行和下行的投射纤维。在活体显示大脑内囊的形状和结构,我们利用 DTI技术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0例正常志愿者,男5例,女5例。年龄25~65岁,平均40.9岁。志愿者均无任何脑部疾病、外伤和手术史。1.2 机器和扫描参数:采用GE公司SignaVH/i3TMR扫描 仪。应用标准头部正交线圈,让志愿者头部固定,耳内塞一适当大小的棉球,以减少噪音对志愿者的影响。志愿者首先进行常规的T1WI、T2WI、FLAIR扫描。常规MRI扫描大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后,进行DTI成像扫描,DT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SE EPI序列,扫描参数为TR/TE9999/89.2ms,矩阵128×128,FOV240mm×240mm,1次采集,b=1000s/mm2 ,弥散敏感梯度方向 数13个,层厚5mm、层间距0mm。 1.3图像后处理:将10名志愿者扫描所得DTI的数据输入个 人计算机,应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所研制的软件:Volume-one1.56和diffusionTENSOR Visualizer1.5(dTV)进行后处理,在z-轴方向进行插值计算,使 每个体素呈立方形(大小约0.9mm×0.9mm×0.9mm)。通过运算可以获得各向异性分数图(fractionalanisotropyFA)和彩色 FA图,在彩色FA图中红色代表左右走行的纤维束,绿色代表 前后走行的纤维束,蓝色则代表上下走行的纤维束。 首先在FA图和彩色FA图像上观察内囊的结构和形态,然后在FA图和彩色FA图像的基础上,根据蒋文华等[1]神经解剖学关于大脑白质纤维束的解剖描述,用 “种子点(seed)”标记所要显示的内囊结构,计算机自动追踪纤维束,获得内囊的白质纤维束图像。 2结果 10例志愿者均成功进行了DTI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大脑 内囊的结构。内囊是投射纤维在大脑的集中部分,在内囊平面以上,纤维呈四向放射与皮质相联,称为辐射冠,辐射冠呈扇形联结内囊和皮层下结构。通过内囊的纤维束很多,走行方向不一致,在FA图(见图1),为内囊的FA图,可见内囊呈高信号,呈“<”状。内囊前后肢之间差别不大,前肢显示较短,但彩色FA图(见图2)则明显不同,则显示内囊前后肢颜色不同,前肢显示为绿色,后肢则为蓝色。弥散张量纤维束图的矢状面,更直观的显示内囊的白质纤维束形态(见图3)。 3讨论 磁共振弥散成像的概念最早于80年代中期提出[2],其方法 为应用双极磁场梯度脉冲(bipolarmagneticfieldgradientpuls-es),将编码的分子弥散效应增加到磁共振信号上。 随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被应用,该技术在3个不同的方向x、y、z轴施加弥散梯度,可以获得水分子空 【摘要】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成人大脑内囊的形状和结构。方法:分别对10例正常志愿者(男5例,女5例。年龄24~65岁,平均40.9岁)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将所得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所研制的软件:Volume-one1.56和diffusionTENSORVisualizer1.5(dTV)进行大脑内囊成像。结果:本研究成功的在活体进行了大脑内囊的弥散张量成像,在FA、 彩色FA图和弥散张量纤维束图上分别显示了内囊的形状和结构。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显示正常人大脑内囊的结构,为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一新的广阔领域。 【关键词】内囊;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文章编号:1009-5519(2006)08-1113-03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Studyofnormaladultcerebralinternalcapsulebydiffusiontensorimaging HEGuang-wu,XIANGHua,HEJiang-bo,etal. (DepartmentofRadiology,BaoshanBranchofShanghaiFirstPeople’sHospital,Shanghai20094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shape,fiberstructureofnormaladultcerebralinternalcapsuleinlivinghumansbydiffusion tensorimaging.Methods:10healthyadultvolunteers(5men,5women,aged24~ 65years,meanage40.9years)wereexaminedbyMRdiffu-siontensorimaging.AlldataweretransferredtoapersonalcomputerandwereprocessedwithdTV(TokyoUniversityJapan).Results:Theinternalcapsuleofallvolunteerswasobserved.Theshapeandstructureofinternalcapsulewereshowedonthefractionalanisotropymap,colorfractionalanisotropymapanddiffusiontensortrackingmap.Conclusion:Diffusiontensorimagingisusefulforshowingthenormaladultcerebralinternalcapsuleandopensanewfieldforresearchingcerebralwhitematterfiberinvivo. 【Keywords】Internalcapsule;Diffusiontensorimaging;Diffusiontensortracking正常成人大脑内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何光武1,项 华1,何江波1,成中意1,徐建荪1,汪守中1,沈天真2,陈星荣2 (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放射科,上海200940;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200040) 作者简介:何光武(1965—),男,山东省莱芜市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MR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82(Supp l):59. [17] G oldste i n DS.P las m a catecho la m i nes and essenti a l hyper tension:A n ana lytica l review[J].H ypertension,1983,5:86. [18] Si ngh J P,La rson MG,T sujiH,et a.l R educed heart rate va riab ilit y and ne w-onset hypertens i on:i nsi ghts i nto pathog enesis o f hypertension[J].H ypertension,1998,32:293. [19] 白 梅,郭春凤,王红宇,等.心率变异指数在预测高血压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3): 207 [20] 任建英,徐尚志,黄伟明,等.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观察[J].高血压杂志,1996,4:212 [21] Cow an M J,K ogan H,Burr R,et a.l Pow er spectra l ana l y sis o fHRV after b i o feedback tra i ning[J].J E l ec trocardio,l1990, 23:85. [22] Y us u f S,Pe t o R,L e w i s J,e t a.l Beta blockade during and afte r myocardia l i n farc ti on[J].Prog Ca rdiovasc D is,1985, 27:335. [23] 张国伟.心率变异在老年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6,9:1049 [24] 胡桃红.心率变异性[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5,4 (1):23 [收稿日期:2008-03-10 编校:李晓飞 郑英善] MR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赵庆雪 综述,谷艳英 审校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M R弥散张量成像;临床应用 M R弥散张量成像(d iffusi on tenso r i m ag i ng,DT I)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M R新的检查技术,可从微观的领域评价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是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应用于脑各方向白质纤维和白质纤维束的评价,且逐渐扩展到人体的其他部位,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将对DT I成像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1 DTI基本原理 DT I是在D W I(D iff usi on w e i ghted i m ag ing)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定时定量地分析组织内水分子弥散特性。活体组织中结构的不同从而影响水分子自由弥散的方向和速率,这种差异是DT I 成像的基础,并为其所检测并转为图像和各参数值。DT I为三维信息的采集,因此至少要在6个方向施加弥散敏感梯度[1]。 1.1 弥散的概念:弥散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分子的弥散运动表现为随机平移运动,即布朗运动(Bro w nian m oti on)。弥散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在完全均质的溶液中,分子的运动由于没有障碍,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距离是相等的,此种弥散方式称为各向同性(iso trop i c)弥散,例如在纯水溶液、脑脊液及大脑灰质中,水分子的弥散呈现为各向同性,各向同性用扩散张量的踪迹(trace of diff usion tensor)来描述,与各个方向平均A DC(A pparent d iffusi on co efficient)值成正比。另一种弥散具有方向依赖性,如在其障碍物是具有高度按方向排列的组织中,分子向各个方向弥散的距离不相等,则称为各向异性(an isotropic)弥散[2],在神经纤维组织,水分子因受髓鞘、轴索排列方式等影响,表现为沿纤维走行方向的扩散比与其垂直的方向更容易。在脑内不同结构的神经纤维其各向异性不同,如胼胝体、锥体束、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的各向异性依次降低[3]。弥散的各向异性与脑白质内神经纤维的直径、密度、神经胶质细胞的密度和磷脂化程度有关,主要与神经纤维的方向和结构有关[4]。 1.2 弥散张量: 张量(tenso r)一词来源于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5],它是利用一组3D矢量来描述固体物质内的张力。由于组织弥散的各向异性,弥散不能用单一参数表述,需要用弥散张量D来表述。D可以完全反映分子沿各个方向的弥散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弥散张量可用以下公式来表达[6]: D= D xx Dxy Dx z D yx D yy Dy z D zx D zy D zz Dxx、D yy、D zz代表X、Y、Z三个方向分子弥散运动,非对角量Dxy、Dx z、Dy z表示某一方向的弥散与垂直方向分子位移的关系。由于Dxy=Dyx,Dx z=D zx,Dy z=D zy,所以在定量测量时,只要得到其中6个不同成分就可以计算出弥散数值[2]。 2 DT I分析的常用参数 2.1 部分各向异性(fracti on an i so tropy,FA):是指水分子各向异性成分占整个弥散张量的比例,表现为各向异性的扩散系数的一小部分。为定量分析各向异性的最常用参数。FA 的值为0~1,0代表最大各向同性的弥散,1代表假想下最大各向异性的弥散。在脑白质中FA值与髓鞘的完整性、纤维的致密性及平行性呈正相关。 2.2 相对各向异性(relati ve an isot ropy,RA):为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成分的比例。 2.3 各向异性指数(an i so t ropy i ndex,A I):等于1-VR,因此随各向异性的增加而增加。 2.4 最大特征值:代表平行于纤维束走行方向上的扩散率,它随b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着b值的增加灰白质间最大特征值的差别缩小。 2.5 FA图:DT I最常用图,以FA值为图像信号强度可以拟合出FA图,直接反映各向异性的比例(程度),间接反映组织水扩散的快慢。故扩散速率快,FA值越大,FA图信号越强,灰度高。在FA图中,脑白质各向异性最高为高信号,而脑脊

颞叶癫痫

颞叶癫痫:发作起始位置? 摘要 精确定位癫痫发作的起始位置对我们理解颞叶癫痫的病理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亦如疾病的手术治疗。切除内侧颞叶的边缘区已经导致了一种高速率的控制癫痫,但是相对大量的患者来说是不能完全控制的,手术治愈率也很低,表明病灶超出了一般的手术切除的范围。重新对病理程度的评估,以及从动物模型的新数据均表明,癫痫病灶的扩展,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在海马和杏仁体之外,通常是在手术时切除。在此综述中,我们检测和内侧颞叶癫痫综合症相关的病理和生理学的当前信息,特别强调的是分布的变化和癫痫发作的模式。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假设,癫痫病灶发作的本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其最终目标是提高手术治愈率和发展非手术疗法,可以提高控制癫痫。 1.介绍 颞叶癫痫发作的开始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当我们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时,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直接的回答是,当然,颞叶癫痫,对于一些人而言,海马区。这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基于经验基础的,切除颞叶,特别是内侧颞叶结构,阻止癫痫发作和有病理变化产生的海马(海马硬化)和这种综合症是紧密相关的。移除与控制癫痫相关联的某一特定的脑结构和区域是否暗含因果关系?通常认为如此,而且有较好的数据支持这一假设。但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假定未必完全正确。在此综述中,我们研究和颞叶或边缘癫痫有关的回路的本质,以及癫痫发作的可能模型。因此,我们通常听到内侧颞叶癫痫作为边缘癫痫强调的可能性,癫痫发作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边缘系统。理解怎样发作以及哪里是发作的开始对手术病灶是至关重要的,定义癫痫改变的可能区域,设计更有效的方法,其目标是对适当区域进行药物方法治疗。 2.功能解剖学的癫痫 功能解剖学这一术语我们用于物理和生理基质在癫痫发作和传播。这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复杂的网络参与癫痫的发作,以及表明,不同的脑区在癫痫发作的演化中具有特定作用。虽然我们说,癫痫病灶是癫痫开始的区域并作为手术干预的靶点。很有可能,针对癫痫发作的功能解剖学,很多的部位在癫痫发作的初始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癫痫病灶总是存在,但并非一直可以捕捉。基于这个原因,因此,需要考虑那些能够控制或诱使癫痫病灶产生发作的神经调节输入。这些属于癫痫回路的神经调节对于癫痫发作进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它们并不直接参与癫 痫放电活动。目前,对这些神经调节的研究并不透彻,而且很难去清晰的界定。 病灶定位于大脑皮质(包括这一概念,从纯粹主义者的角度看有点不合理,海马和杏仁核)的癫痫发作的活动可以首先被识别。如下面描述的癫痫回路,病灶很可能在皮层下联接,对猝发放电过程极其重要,并没有潜在的全局癫痫的发作,但是不会超过癫痫发作的阈值。这些皮层下结构,比如丘脑,也受到神经调节物质控制此区域支配癫痫发作活动的影响。这些生物皮质下区域在很大程度基本上是推测的,但可以研究,以使我们朝向一个更好的理解功能解剖学上的癫痫发作

癫痫的诊断方法和分类

癫痫的诊断方法和分类 历史回顾 癫痫是一种反复的发作状态,也是最常见的神经病学状态之一。大约2400年前希波克拉底提出癫痫发作是大脑功能异常的结果,他认为这种所谓的“圣病”是大脑一致性异常的结果,同时拒绝接受是众神引起癫痫发作的思想。公元175年,Galen 描述癫痫是一种自发的或者症状性的状态。直到19世纪中叶,内科医生还在提倡使用大量的无效方法,去消除癫痫发作的公认原因。19世纪后叶的中期和后期,Calmeil,Delasiauve和Hughlings Jackson 对全身性发作癫痫和部分性发作癫痫进行了重要的区分。Jackson开始将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定位于相应的脑区。 癫痫治疗的第一次明显进步是1857年Locock对溴化物在妇女经期癫痫发作治疗有效性上的观察。1912年,Hauptman发现了苯巴比妥在抗癫治疗中的有效性,同时苯巴比妥也成为世界范围内癫痫治疗的最常用药。1938年,Merritt和Putnam发现了苯妥英纳,这是第一个通过对实验室癫痫动物实验性治疗进行系统性筛选发现的抗癫药物。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应用这种方法已经发现了多达36种抗癫剂。 1929年,Berger发明了脑电图(EEG),这是第一次用于癫痫发作诊断和定性描述的诊断性试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诊断技术上进一步的发展,包括能够将临床癫痫发作现象和发作性脑电变化联系起来的合成视听脑电图,习惯的神经精神病学的测试组和一些复杂的神经影像学技术。高清晰度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分光镜检法,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等一些影像学工具被用来定位和发现引起癫痫发作的解剖学物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加深了对癫痫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 在现代抗癫药物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癫痫学家逐步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准确区分癫痫发作的类型和癫痫综合症。描述癫痫发作现象的公共术语是临床医师交流的基础,同时也为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制定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内科和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主要基于对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的具体治疗模式的理解。对在治疗癫痫中使用公共术语第一个作出正式反应的是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表了癫痫发作的分类。这一方案在1981年修订后继续发行,它将癫痫发作分为部分性的和全身性的,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类。ILAE的癫痫发作类型的分类既没有强调原因也没强调癫痫的解剖学起源,而在1985年和1989年ILAE试图克服这些缺点,产生了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新的方案既保持了基本的局灶性和全身性癫痫的二分法,又进一步将其分为症状性的,隐发性的,特发性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的进一步精炼可能要有待于对癫痫神经生物学的进一步理解。 癫痫发作和癫痫的定义 癫痫发作是不同原因造成的大量神经元的过渡,同步,异常放电的临床表现。“癫痫”一词源自希腊语“epilamvanein”(“被逮住”,“被抓住”,“被攻击”)。癫痫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组范围较广的神经病学状态,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无缘无故的癫痫发作。癫痫的原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的神经病学缺失,人格和精神的变化,认知能力,癫痫发作的类型,猝发的部位,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均差别较大,已至于不同癫痫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伤残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

论述癫痫综合征及其分类

论述癫痫综合征及其分类 明确了一次发作性临床事件是癫痫发作以后,非癫痫病学的专家往往关注并局限于排除大脑结构性病变或者造成癫痫发作的其他疾病。但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诊断“癫痫”或者“癫痫发作”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提供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治疗时间长短的信息,以及不能给予遗传学检查和咨询等方面的重要指导,而这些对于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教育和职业的选择都有明显的影响。由于癫痫综合征类型能够提供对于治疗和预后最关键的指导,因此,对于癫痫类型的诊断应该是必需的。 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有助于对所需要治疗时间的判断,并且能对科学地研究癫痫的自然史、遗传方式、治疗效果和癫痫的预后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癫痫痢综合征的诊断比仅仅发作和症状的诊断或者诸如“癫痫”的笼统诊断更有价值。 不精确的癫痫综合征诊断有可能导致本可以避免的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发生”。 对癫痫综合征和癫痫疾病的认识是癫痫病学发展的最重要里程碑。绝大多数癫痢综合征有明确的特征和诊断标准,并易于诊断。关于癫痫是特定综合征的概念已经陈旧(如既往将癫痫小发作等同于儿酸失神癫痫),国际上第一次尝试进行的癫痫综合征分类的方案报道于1970年。目前应用的国际分类来自于1983年7月在法国马赛会议上的讨论,并且在《epilepticsyndromes in infanc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中详细介绍,目前此书正在出版第三版。 ILAE的分类和名词委员会在1985年采用了这次会议提出的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和有关定义,在1989年做了修订,但没有大的改动。 医疗的诊断是指“通过对病史、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识别具体的疾病,从而对个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积极的帮助。 同样地,在癫痫领域,也需要细致的研究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才能准确认识大量症状和体征。 一个综合征的重要临床特征包括发作的类型、频率、定位、事件的后果、周期性分布、诱发因素、对于治疗的反应性、发病的年龄、遗传的模式以及心理和精神的症状和体征。 尽管某些症状非常突出,能够提示潜在的疾病.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症状和体征是具有对特定的疾病具有严格特异性。鉴别诊断的过程是而对一系列可疑的诊断时,仔细评价临床资料,最终获得准确的诊断。应该认识到有的癫痫类型易于诊断,而有的则诊断非常困难。最近几年,遗传学在识别癫痫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颞叶癫痫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颞叶癫痫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颞叶前内基底部痫灶为主引起的钩回发作称之为颞叶癫痫,是局限性癫痫的代表。颞叶癫痫的特点是简单部分发作,通常为部分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这些发作的混合,常见有发热发作病史和家族史,可能发生记忆缺损。在代谢的成像研究上(例如PET),经常观察到低区域代谢,在EEG上经常呈现单侧或双侧颞叶棘波。 一、颞叶癫痫的病因 1.围生期因素和分娩因素: 最近把围生期的诸多因素和分娩时疾病看成是引起颞叶癫痫的高危因素。特别是新生儿与胎盘分离进入新环境的代谢变化,经产道时可能发生的脑损伤。 2.致痫性惊厥: 小儿的致痫性惊厥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原因。人的颞叶病变多是局限性的和单侧性的,而小儿热病性惊厥和产伤所致的颞叶损害多为广泛性和两侧性。 3.脑外伤引起的瘢痕和感染: 脑外伤时所引起的脑膜脑瘢痕,颅内感染,缺氧性,变性疾病所致脑萎缩等均可成为其病因。 4.肿瘤: 脑瘤和其他占位性病变。 二、颞叶癫痫发病机制 在颞叶的钩回,海马回,海马和杏仁核等都有硬化性改变,过去曾有人认为颞叶癫痫的痫灶在海马,现经大量颞叶痫灶切除的病理证明,海马只是颞叶受累的一部分,除发现海马硬化外尚发现颞叶的小血管病变,微小脓肿或肿瘤,局部萎缩,瘢痕及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变性等。 小儿的致痫性惊厥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原因,最近把围生期的诸多因素和分娩时疾病看成是引起颞叶癫痫的高危因素,特别是新生儿与胎盘分离进入新环境的

代谢变化,经产道时可能发生的脑损伤。有研究发现10%~14%的颞叶癫痫与围生期并发症有关。 一般认为成人的颞叶病变多是局限性的和单侧性的,而小儿热病性惊厥和产伤所致的颞叶损害多为广泛性和两侧性。另外,脑外伤时所引起的脑膜脑瘢痕、颅内感染、缺氧性、变性疾病所致脑萎缩等均可成为其病因。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对近50年所做手术的1100例颞叶癫痫的病因学分析如下:产伤24%,炎症和瘢痕15%,脑瘤和其他占位性病变15%,出生后头部外伤 12%,其他原因12%,原因不明者22%。 原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1714004308.html,/dxb/2014/1120/204973.html

颞叶癫痫发病特征及临床症状有哪些

颞叶癫痫发病特征及临床症状有哪些 颞叶癫痫为部分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混合发作,可发生记忆缺损。在代谢的成像研究上(例如PET),经常观察到低区域代谢,在EEG上经常呈现单侧或双侧颞叶棘波。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常有高热惊厥史,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一、颞叶癫痫的特征 1.表现自主神经或精神症状,嗅觉、听觉性症状的单纯部分性发作,最常见为上腹部胃气上升感。 2.以运动停止开始,特征性消化性自动症的复杂性部分发作。也可为其他形式自动症。典型发作持续时间长于1分钟,常有发作后朦胧,事后不能会议,逐渐恢复。根据发作起源分为海马、杏仁性和外侧颞叶性发作。某些临床症状,特别是先兆可有提示意义。可有记忆功能损害。 3.发作类型颞叶癫痫的发作类型描述如下,但多数额区可能迅速受累,而特殊的发作类型不可能被识别。 颞叶癫痫为部分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混合发作,可发生记忆缺损。在代谢的成像研究上,经常观察到低区域代谢,在EEG上经常呈现单侧或双侧颞叶棘波。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常有高热惊厥史,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二、颞叶癫痫的临床症状 1.辅助运动区发作 在辅助运动区的发作,其形式为姿势性的局灶性强直伴有发声、言语暂停以及击剑姿势。患者的头部和眼球转向癫痫起源的对侧,致痫灶对侧的上肢外展,肩部外旋,肘部屈曲,其外观好似患者正在注视自己的手。同侧的上下肢强直性外展,上肢远端的动作比下肢远端更明显。这种同侧上肢向癫痫起源侧伸展的临床表现被描述为“击剑姿势”。 2.扣带回发作 发作形式以复杂部分性伴有发病时复杂的运动手势自动症,常见自主神经征,如心境和情感的改变。 3.前额极区发作

作前额极区发作形式包括强迫性思维或起始性接触丧失以及头和眼的转向运动,可能伴有演变,包括反向运动和轴性阵挛性抽动和跌倒以及自主神经征。 4.眶额区发作 .眶额区发作的形式是一种复杂部分发作伴有起始的运动和手势性自动症,嗅幻觉和错觉以及自主神经征。 5.背外侧部发作 发作形式可能是强直性的或者较少见的阵挛,伴有眼和头的转动以及言语停止。 6.岛盖发作 岛盖发作的特点包括咀嚼、流涎、吞咽、喉的症状、言语停止、上腹部先兆、恐惧以及自主神经征现象。单纯部分发作特别是部分阵挛性面肌发作是很常见的,而且可能是单侧的。如果发生继发性感觉改变,则麻木可能是一个症状,特别是在手上。味幻觉在此区特别常见。 7.运动皮质发作 运动皮质癫痫主要的特点是单纯部分性发作,其定位是依据受累在那一侧以及受累区的局部解剖,在较低的前Rolando区受累可能有言语停止、发声或言语障碍,对侧面部强直-阵挛运动或吞咽运动、全身性发作经常发生。在外侧裂区,部分运动发作不伴有进行性或Jacksonian发作出现;特别是在对侧上肢开始。旁中央小叶受累时发作呈同侧足部出现强直性运动,有时对侧腿部也出现强直性运动,发作后Todd瘫痪常见。癫痫发作精确地起源于运动皮质区,此区的癫痫发生阈值较低并可向更广的致痫区域播散增强。 原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1714004308.html,/dxb/2014/1120/204974.html

癫痫指南

癫痫指南 【概述】 癫痫发作(epileptic seizure )是大脑神经元反复的、自限性、过度的和(或)超同步化电发放,导致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癫痫疾病(epileptic disorder)是指某一种以反复性癫痫发作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综合征。 我国患病率为4.4‰ (1993),年发病率为35/10万(1986)。据WHO报告就年龄而言有两个高峰,即10岁以前和60岁以后。癫痫发作是多种病因引的。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应用抗癫痫发作药控制发作。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80%的患者可以完全缓解,其余20 %在适应证明确、癫痫灶定位确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外科治疗。但癫痫患者能被正确诊断和接受正规治疗者只有50%左右。 【临床表现】 (一)癫痫发作的类型 1.强直阵孪发作特征为突然丧失意识,伴以躯干和四肢的肌肉伸直性强直性收缩(强直期),呼吸肌受累可出现“癫痫哭声”以及呼吸停止和青紫,其他相关肌肉受累可出现咬伤舌和尿失禁,此期患者血压增高、心律加快和流涎。肌肉强直性收缩持续短时间后出现短暂的肌肉松弛,随后变为短暂的肌肉强直性收缩和松弛交替发生(阵挛期),肌肉松弛期逐渐延长,最后肌肉强直性收缩停止,发作共持续数分钟。发作后(发作后期)患者可有短暂的意识不清和昏睡,此后可主诉头痛和肌肉酸痛,其他恢复如初。少数患者于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有性质不清的先驱症状,如焦虑、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和腹部不适感等。症状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多由局限性发作或有定位价值的先兆发展而来,于发作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偏瘫(Todd麻痹)、黑蒙或失语。 2 .部分性发作首发起源于一侧半球的局限范围内神经元放电。临床上有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为局限性,此时意识清楚;而复杂部分性发作在发作时为双侧性发放,至少在双侧额、颞叶,此时意识状态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3.局限性运动症状发作最常见于一侧口角及上肢,因其在运动皮质代表区最大,发作可严格限于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开始,最常见于一侧口角或手指,在发作过程中逐渐扩展至整个半身,称 Jackson发作,但不应扩展至全身。如扩展至全身应称为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 4.躯体感觉或特殊感觉发作临床上较少见,嗅幻觉较多见,视、听感觉发作可以是单纯的闪光、亮点、音调等,也可以是结构性幻觉,如成形的幻视和成为曲调的音乐,后者更为罕见。 5.自动症在轻度意识障碍或无知觉的情况下出现重复性固定的简单动作,如咀嚼、吞咽、咂嘴、搓手;也可以是原有动作的继续;少见时情况下出现一些似有目的的行为,如似在做家务事。也可以表现为语言自动症。

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

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 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痫,是癫痫手术治疗的主要对象。本文基于国内外颞叶癫痫外科发展的现状,综合评述了颞叶癫痫的诊断、临床特征、手术指征、术前定位手段及常用手术方法,分析了目前癫痫外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勢进行展望。 Abstract:Patients with temporal lobe epilepsy (TLE) are refractory to antiepileptic drugs in most cases. Surgical treatment has been shown to be bene?cial for the selected TLE patients.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 surgery at home and abroa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s given on the diagnosis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 clinical features, surgical indications,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methods and the commonly used surgical methods, analyzing of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pilepsy surgery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 Key words:Temporal lobe epilepsy;Surgical treatment 中国约有癫痫患者600多万,其中25%左右的患者经合理用药仍不能终止其发作,为难治性癫痫或称耐药性癫痫[1]。起源于颞叶的简单部分性发作或复杂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发作特征的癫痫称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难治性复杂部分性癫痫,该类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往往能获得较好的预后[2]。但对于隐源性内侧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差仍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现将颞叶癫痫的临床特征、手术指征、术前定位手段以及常用手术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概述。 1临床特征 1.1一般特点单纯部分性发作的特点是具有自主神经的和(或)精神的症状以及某些感觉(如嗅觉和听觉)现象(包括错觉在内),最常见的是上腹部(多数是上升)的感觉;复杂部分性发作往往以运动停止开始,随后典型地出现口-消化道自动症,也经常随之发生其他自动症,典型的时程>1 min,经常发生发作后意识混乱,发作后有遗忘症,恢复是逐渐的。 1.2脑电图特点颞叶癫痫发作间期头皮EEG可呈如下表现:无异常;背景活动轻度或显著的不对称;颞叶棘波、尖波和(或)慢波,单侧或双侧同步的,但也可不同步的,这些异常并不总限于颞区。 1.3颞叶癫痫的发作特征内侧颞叶发作又称杏仁核-海马发作,发作的特点为上升性上腹部不适感、恶心、明显的自主神经症及嗅、味幻觉。外侧颞叶发作:单纯发作的特点为听幻觉或言语主侧半球有病灶时出现言语障碍,如果放电扩延到内侧颞叶或颞叶以外的结构,则这种单纯发作可发展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头皮EEG呈现单侧或双侧中颞后区棘波,这种棘波在外侧面导出最为显著[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