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

第五章管理会计

第一节什么是管理会计

第二节成本管理

第三节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几种典型的短期生产经营决策

案例分析

第一节什么是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管理会计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并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提供企业经营状况和获利能力的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会计: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及有关信息进行改制加工处理,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体系(组织机构中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的需要积累数据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为制定决策、计划、指导公开的财务报表和其他

和控制组织机构的经营活动财务报告

和评估其竞争地位提供信息

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组织机构中各层次的经理股东、财务分析家、债权人、

消费者团体和政府部门

二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泰罗的科学管理在美国许多企业中得到广泛推行,会计为了配合泰罗制的推行,以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就将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专门方法引进到会计的方法体系中来,同时有少数学者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称之为(Management Accounting),如1922年奎因坦斯写的《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入门》,这是第一本关于管理会计的书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管理会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原因是:

1、管理上的客观需要。

2、企业控制、考核的需要。

在1972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分形成制度化。美国的全国会计人员联合会(NA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ountants)建立了单独的管理会计协会(IMA),英国也成立了国际成本和管理会计人员协会(ICMA),他们分别出版了专业性刊物《管理会计》月刊,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

同年在美国,由管理会计协会主持举行了第一次“执业管理会计师”资格的考试,从此

在西方国家,除了有“公证执业会计师”(CPA)以外,又出现了专门的“执业管理会计师”(CMA)。1980年4月,各国会计人员联合会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欧洲会议,代表来自欧洲国家及美国和澳大利亚,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如何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更为独立。

2、可能重新合并为一门学科。

第二节成本理论

成本及其按职能的分类

按成本习性分类

决策分析时需要的一些成本概念

曾为第三大收入的电影《Forrest Gump》的制作商在该片上映后报告说近一年的时间已亏损了6000万美元。尽管在票房收入方面该影片是非常成功的,派拉蒙电影制片厂指出来自国内和国外的票房收入总计有1.91亿美元,而费用却超过2.5亿美元。费用包括5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大约7400万美元的营销成本;另外还有6200万美元的分销费用;支付给汤姆.汉克思(男演员)和制片人将近6200万美元;利息是600万美元。结果是亏损超过6000万美元。因此根据净利润分成的影片参与人将一无所获。

例如,影片所依据的小说的作者自影片上映后的一年根本未得到报酬,因为它的报酬根据契约是和影片的利润相连的。然而一位电影制片厂的代理人说,派拉蒙最终会在该部电影上获得净利润。

案例启事:了解成本的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一成本及其按职能的分类

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间接材料(物料消耗)

制造费用间接人工(警卫)

其他制造费用(保险)

管理成本

销售成本

二按成本习性分类

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总数的依存关系。从成本习性来分析成本,目的是要揭示成本与产量、销量等业务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发生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制造费用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非制造费用中的销售佣金等。

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受业务量的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如折旧费、财产保险费、广告费等。

韩国、日本及美国公司中各成本类型所占的百分比

成本类型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韩日美韩日美

生产人工支出41 48 71 27 40 7

安装人工支出25 35 49 26 40 12

维护与修理支出29 8 23 26 58 24

工具支出22 28 24 32 38 25

能量支出40 38 21 15 25 23

监督支出10 3 3 52 75 58

折旧支出 6 1 66 80 78 这些百分比加总后的数值并不等于100%,是由于某些成本被归到不止一个成本类型中。

混和成本的分解

混合成本可用公式:

y=a+bx

y:混合成本总额a:固定成本部分

b:单位变动成本x:业务量

a和b的求解方法:

(一)高低点法:

是以过去一定时期内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之差,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然后据以计算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

例:某企业1998年1-6月份的设备维修费是混合成本,有关数据如下:

月份机器工作小时维修费

1 400 5500

2 420 5600

3 500 6500

4 410 5550

5 390 5400

6 410 5600

解:确定高低点:

项目最高点(3月份)最低点(5月份)

机器工作小时(x)500 390

维修费(y)6500 5400

计算b和a:

b=(6500-5400)÷(500-390)=10 (元)

a = y高-bx高=6500-10×500=1500(元)

或:

a=y低-bx低=5400-10×390=1500(元)

(二)最小二乘法

根据过去一定时期的业务量和成本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建立反映混合成本和业务量之间关系的回归直线方程,并据此分解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a=(∑yi-b∑xi)÷n

b=(n∑xiyi- ∑xi∑yi)÷[n∑xi2-(∑xi)2]

yi:第i期总成本

xi:第i期业务量

三决策分析时需要的一些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是企业在决策时,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被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是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付现成本:指由于某项决策而引起的需要在未来用本期现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流动资产的成本。

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支付过款项而发生的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制定决策相关的成本。

无关成本:是指与制定决策不相关的成本。

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或为企业设置的某个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

第三节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

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差量分析法

本量利法

边际贡献法

一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

短期决策:通常只涉及一年以内的一次性专门业务,并仅对该时期内的收支盈亏产生影响而进行的决策。(生产决策)

特点:时间短;投资小。

注:短期决策可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长期决策:指产生报酬的期间超过一年,并对较长时间的收支盈亏会产生影响而进行的决策。(投资决策)

特点:时间长;投资大。

注:长期决策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一)差量分析法

差量:不同备选方案之间的差别,称之为差量。

差量分析法:决策者根据不同备选方案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的差别,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叫做差量分析法。

例题:正大公司用同一台机器可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请决策生产哪种产品较有利?

正大公司产品决策(差量法)

解:

1 计算差量收入

制造乙产品与制造

甲产品的差量收入=(26.8*50)-(11.5*100)=190

2 计算差量成本

制造乙产品与制造

甲产品的差量成本= (22.6*50)-(8.25*100)=310

3 计算差量损益

制造乙产品而非

甲产品的差量损失=190-310=-120

结论:生产甲产品比生产乙产品,可多获利120元

(二)本量利分析法

利用成本习性,即业务量与成本、利润之间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使用这一方法需作一些限制性假定:

在分析范围内,成本和收入呈线性变化;

可以把费用明确划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

销售产品组合不变;

适用范围内员工生产力及效率不变;

假定产销平衡。

如满足上述假设,产量、成本、利润的关系可表示为:

E=R-C=P*Q-(F+Cv*Q)

E---利润,

R---销售收入,C---总成本,

P---产品单价,

Q---产量(或销售量),

F---固定成本,

Cv—单位变动成本

这样在盈亏平衡时,E=0

Q0=F/(P-Cv)

R0=Q0 ×P=F/(1-Cv/P)

若E>0 R>C; 则盈利Q> Q0 R> R0

若E<0 R

几个引深模型

目标利润模型:Q=(F+E)/(P-Cv)或

R=(F+E)/(1-Cv/P)

式中:Q—实现目标利润的产量

R---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

E---目标利润额

注:目标利润率模型主要解决给定目标利润

的方案选择问题;

经营安全率模型:r=(Q-Q0)/Q=(R-R0)/R

式中:r---经营安全率(0

Q---计划或实现产量(销量)

Q0—盈亏平衡时产量(销量)

R---计划或实现的销售收入

R0---盈亏平衡时的销售收入

注:经营安全率是反映企业短期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营安全率越接近1,企业经营越安全,亏损风险越小;反之,经营安全率越接近0,说明亏损的风险越大。

例:某企业全年固定成本为50000元,产品单价为5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0元,试求:(1)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及销售额?

(2)设企业拟定的目标利润为20000元,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为多少?

(3)在实现目标利润的状态下,企业的经营安全状态如何?

解:

(1)盈亏平衡时的产量Q及销售收入R为:

Q=F/(P-CV)=50000/(500-300)=250

R=F/(1- CV/P)=50000/(1-300/500)=125000

(2)实现20000元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为:

Q=(F+E)/(P- CV)

=(50000+20000)/(500-300)=350

(3)企业的经营安全状态可由经营安全率判断:

r=(Q-Q0)/Q=(350-250)/350=0.29

故:该企业经营状况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三)边际贡献法

边际贡献是指一种产品或一个部门的收入在抵偿其变动成本之后所提供的贡献,边际贡献首先是回收固定成本,然后才是税前利润。公式为:

M=P*Q-CvQ

式中:M----边际贡献率

单位边际贡献为:

Mi=P-Cv

式中:Mi---单位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为:

Mr=(P-Cv)/P=1-Cv/P

式中:Mr----边际贡献率

注:边际贡献模型主要解决企业的底线问题。

例:某企业全年固定成本为50000元,产品单价为6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已接受订货1000单位,尚有剩余生产能力为1000单位。若另有一项国外订货800单位,只以单价40元认购,企业对于此项国外订货能否接受?

第四节几种典型的短期生产经营决策案例分析

亏损产品应否停产的决策分析

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亏损产品应否转产的决策分析

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或出售的决策分析

不同工艺方案进行加工的决策分析

联产品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

一亏损产品应否停产的决策分析

工业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往往某些产品由于款式陈旧等原因发生亏损。那么这些亏损产品应不应该停产呢?对于这方面的决策分析,我们采用边际贡献法来解决。

例题:假定英华公司本年度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损益情况如下:

又假定三种产品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及成本资料如下表:

甲产品净利5000元

乙产品净亏2000元

丙产品净利1000元

解: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边际贡献及净利计算表如下:返回

由于固定成本总额18000元不论乙产品停产与否,总是要发生的,属沉没成本,如乙产品决定停产,则其原来负担的9000元应由甲、丙两种产品分别负担,结果如下:

二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追加订货方面的决策,只要客户的开价略高于产品的变动成本,并能补偿专署的固定成本(假定有),即可接受。前面例题

三亏损产品是否转产的决策分析

采用边际贡献法,只要转产产品利用亏损产品停产后的生产能力(不占用其它生产能力),并且转产后的边际贡献总额大于原亏损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则可行。

在前例中,假定英华公司在乙产品停产后,准备转产丁产品,若其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通过市场预测,若丁产品一年内可销售600件。要求作出停产乙,转产丁方案是否可行?

解:丁产品销售总收入=50×600=30000

丁产品变动成本总额=30×600=18000

丁产品边际贡献总额=30000-18000

四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注意:自制方案的预期相关成本在无需增加固定设备的情况下,不考虑固定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就行;但若需增加专用设备,则应考虑新增加的固定成本。此问题采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

例p196

需甲零件240个,外购14元/个;自制直接材料费5元/个,直接人工费3元/个,变动制造费2元/个。有剩余生产能力生产。自制or外购?

解:自制相关成本=(5+3+2)×240=2400

外购相关成本=14×240=3360

自制而非外购的差量损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

=0-(2400-3360)

=960元

采用自制节约成本960元。

五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或出售的决策分析

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工后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进一步加工后追加的成本。若前者大于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方案为优;反之,则以出售半成品方案为优。

六不同工艺方案进行加工的决策分析

关键是确定成本分界点。

例:p199

解:设x为普通铣床与万能铣床成本分界点。

30+0.80x=60+0.40x

得:x=75件

设y为万能铣床与数控铣床成本分界点。

60+0.40y=120+0.20y

得:y=300件

设z为普通铣床与数控铣床成本分界点。

30+0.80z=120+0.20z

得:z=150件

数控铣床成本线

七联产品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

联产品:在同一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出若干种经济价值较大的产品。

联合成本:分离前的成本。

可分成本:分离后继续加工的追加变动成本和专署固定成本。

问题关键在于分析研究继续加工后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可分成本。若前者大于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的方案较优;反之,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较优。

例:p202

半成品D1000吨,200元/吨;半成品E500吨,400元/吨;成品F2000吨,50元/吨。进一步加工后,成品D450元/吨,增加成本200000元;成品E500元/吨,增加成本60000元。作出D和E两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故:半成品D继续加工,半成品E立即出售

管理会计之——信息化管理(1)

管理会计之——信息化管理 主讲人:续慧泓 本部分内容背景: 技术背景: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IT技术兴起; 政策背景:财政部发布的系列措施和规范,包括: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4.12),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2010.10.19),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9.9),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2011.12.9),《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2013年12月)等。 提纲: 1.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 2.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解读与应用 3.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 4.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 一、正确理解信息化 信息化目前并无严格的定义,1963年,日本学者在 《论信息产业》文章中首次提及“信息化”的含义。 信息化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开发工具技术、集成技术等方式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展。 信息化是一个集成的概念,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从总体上看,信息化可以划分为社会、国民经济信息化;行业、领域信息化;以及组织、企业信息化三个层次。

需要摒弃对信息化的两种错误认识: 工具论:认为信息化只是计算工具的替代 万能论:认为信息化无所不能,片面夸大信息化的作用 信息化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2)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3)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养成。 二、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 企业信息化层次结构 层次功能发展技术支持(例) 决策层经营管理决策支持BI,KM,Data warehouse

财务管理中心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中心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有效地完善公司财务管理,满足公司整体目标的要求,维护国家、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完整利益,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 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 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的适用范围是企业集团的各级财务管理部门,包括企业集团总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财务人员应在不违反国家各项财经法规及本制度的情况下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 第四条会计核算期间年度为公历元月1日至12月31日,月度为1日至最后一日。各成员单位的会计结账日期为 当月最后一天,如有特殊情况报请公司财务管理中心 备案。 第五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元为单位,有关的凭证、账薄、报表、报告、分析资料价值部分的记录都以人民币元为 单位;会计记录的文字使用中文。 第六条会计报表应分期按月定期编报,公司的会计报表应分期按月定期合并。 第七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

表》、《利润分配表》以及其他内部分析表等。 第八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会计核算应按时进行,不得提前和延后。 第九条会计核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当报请集团财务管理中心批准,并将变更的累计影响 数及不能确定累计影响数据的理由在报表附注中加 以说明。 第十条各项收入、成本、费用应当设置不同的明细科目分开核算以便分析。 第十一条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应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二条企业集团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十三条财务人员及公司的其他人员对因工作关系知悉的公司财务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 用、债权债务账目的记录工作。 第十五条有条件的成员单位可以使用经财政部许可的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但各岗位人员应该有各岗位人 员的权限和进入口令。 第十六条年度报表编制前,应对全年账务进行检查,包括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并将清查、核实结果报董事

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 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主讲:冯扬目录 一、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三、案例——SS科技公司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一、管理会计信息 (一)管理会计信息的范围 (二)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三)管理会计信息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信息的范围 管理会计信息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元素,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二)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 ? ?

(三)管理会计信息在实践中的应用? ? ? ? 二、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义(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原则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模块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步骤 (五)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1.以财务和业务数据为基础; 2.借助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对管理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整理、分析和报告等操作处理; 4.为企业有效开展管理会计活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原则 1.系统集成原则 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应与财务及业务系统功能模块紧密集成,通过事先定义的规则,完成财务和业务数据到管理会计数据的自动生成过程,同时实现对财务和业务数据的预警或控制 2.数据共享原则 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时,一方面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应借助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全程共享。 3.规则可配置原则 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应提供规则配置功能,实现其他功能模块与管理会计模块相关内容的映射和自定义配置。 4.灵活扩展性原则 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应具备灵活扩展性,及时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同时对环境、业务、产品、组织和流程的变化做出响应。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模块 1.成本管理模块 实现成本管理的各项主要功能,一般包括对成本要素、成本中心、成本对象等参数的设置,以及成本核算方法的配置。 2.预算管理模块 实现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对企业预算参数设置、预算管理模型搭建、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和评价等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3.绩效管理模块 实现业绩评价和激励管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功能,一般包括业绩计划和激励计划的制定、业绩计划和激励计划的执行控制、业绩评价与激励实施管理等,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支持。 4.投资管理模块 实现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系统支持过程,一般包括投资计划的制定和对每个投资项目进行的及时管控等。 5.管理会计报告模块 实现基于信息系统中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自动生成相对固化的管理会计报告,支持企业有效实现各项管理会计活动。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步骤 1.项目准备阶段 企业主要应完成系统建设前的基础工作,一般包括确定实施目标、实施组织范围和业务范围,制定项目计划、资源安排和项目管理标准,开展项目动员及初始培训等。 2.系统设计阶段 企业主要应对组织现有的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管理会计工作现状和信息化需求进行调查,梳理并优化管理会计应用模型和应用流程,据此设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3.系统实现阶段 企业主要应完成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的系统配置、功能和接口开发、单元测试以及数据整理等工作。 4.测试和上线阶段 企业主要应实现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的整体测试、权限设置、系统部署、数据导入、最终用户培训和上线切换过程。必要时,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上线演练。 (五)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需要关注的问题 1.管理层需要统一意见,高度重视,创造良好氛围; 2.从实际出发,逐步完善信息技术硬环境; 3.强化会计人员的管理决策意识,逐步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软环境; 4.规范严密的工作流程及制度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5.发动全员,加快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 ? 三、案例——SS科技公司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一)公司背景 (二)前期准备 (三)设计实施 (四)短期成果 (一)公司背景

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测试题一

财务管理中心测试题(试卷一) 姓名:岗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不属于记账凭证审核内容的是( )。 A、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 B、会计科目使用是否正确 C、凭证的金额与所附原始凭证的金额是否一致 D、凭证的内容与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一致 2. 下列不影响“营业利润”计算的项目是( )。 A、其他业务收入 B、财务费用 C、管理费用 D、营业外支出 3. 下列项目不属于收入要素的是( )。 A、商品销售收入 B、劳务收入 C、租金收入 D、代收款项 4. 对于职工公出借款的凭据,下列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借款凭据附在记账凭证之后 B、收回借款时,退还原借款凭据 C、收回借款时,另开收据 D、收回借款时,退还款副本 5. 外单位存放在本企业的保证金应在()科目核算。 A、应付票据 B、预收帐款 C、应付帐款 D、其他应付款 6. 某企业2007年度利润总额为8万元,年末结账后资产总额22万元,负债总额8万元,资本公积2万元,盈余公积1万元,未分配利润1万元,则实收资本为( )万元。 A、8 B、10 C、12 D、42 7.某企业“应付账款”账户下设A公司和B公司两个明细帐户(期初余额均为零),总帐帐户月末贷款余额为800元,A公司明细账户的本月货方发生额为零,借方发生额为5000元,则B公司明细账户月末为()。 A、贷方余额800元 B、贷方余额5800元 C、借方余额5800元 D、借方余额800元

8. 某企业转让一台旧设备,取得价款56万元,发生清理费用2万元。该设备原值为60万元,已提折旧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出售该设备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为()万元。 A、4 B、6 C、54 D、56 9. 某商品进货单价为3000元,销售价格为3500元,该商品毛利率为()。 A、85.71% B、16.67% C、14.29% D、83.33% 10.某公司2015年12月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总额为3254元,损益总额为515万元(其中实收资本为2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1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A、85.71% B、13.66% C、15.83% D、86.34%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漏选或多选不得分) 1. 下列各项中,影响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金额的有()。 A.当期应交所得税 B.递延所得税收益 C.递延所得税费用 D.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有()。 A.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B. 清偿应付账款支付的现金 C. 偿还债券利息支付的现金 D. 清偿长期借款支付的现金 3.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定义的有()。 A.委托加工物资 B.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C.受托代销商品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4. 下列各项中,应列入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的有()。 A.销售材料成本 B.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管理会计_理论_工具与方法

管理会计 第一部分:理论 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的构成众说纷纭,下面对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种,来自宋献中于1995年发表在《会计研究》中的题为《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2、管理会计的本质;3、管理会计目标;4、管理会计对象;5、管理会计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等;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种,来自劳汉于1995年发表在《财会审论坛》中的题为《论管理会计》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原则理论;2、基础理论层次;3、管理会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4、管理会计事物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管理会计具体实践。 第三种,来自今池于1999年编著的《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一书中的观点:1、目标;2、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3、原则;4、技术 第四种,来自王隶华的《试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中的观点:1、本质,即概念;2、对象;3、职能;4、目标;5、任务;6、环境; 7、假设;8、原则;9、道德;10、哲学;11、文化;12、程序;13、方法;14、行为 第五种,来自茂竹在其《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中的

观点:1、假设;2、对象;3、目标;4、信息质量特征;5、职责;6、重要活动 第六种,来自孟焰的于2004年发表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中的观点:图示如下 基本理论概念结构应用理论行为主体理论 目的目标技术规理论职业教育 本质假设 职能原则 对象要素实务操作理论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方法 一、成本计算方法: (一)成本形态的计量 1、工程分析法:根据成本应该是什么而非成本现在是什么来计量成本性态,它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原料、物料、劳动力、支持服务和设备有一个系统的分析。 2、账户分析法:选择一个合理的成本动因,并将与该成本动因相关的各账户分类为变动或固定成本。 (二)成本的计量 1、传统作业成本法(ABC):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指导思想,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围,是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为准确真实。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BC):对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改进,考虑了闲置的产能,运用“时间方程式”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出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更贴近复杂的现实运营,避开对员工

管理会计信息质特征具体内容

二、管理会计信息质特征具体内容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计划、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发挥会计信息的管理职能。管理会计信息的加工和输出,只服从管理人员的需要,不受法定会计规范和固有会计程序的束缚,它主要通过预测、计划、计算、评估、比较等程序加工信息。但管理会计信息对管理当局的有用性取决于其所提供信息的质量特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化,而管理会计目标则是决定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直到目前,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尚未引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更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根据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和侧重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这一基本目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备以下质量特征: 1.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与管理者当局的管理需要相关,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例如,在运用差量分析法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时,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收益就是对预期结果有用的信息。按美国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的说明,管理会计要为各级管理人员选择并提供下列有用信息:计划、评价和控制经营活动;维护组织的资产安全;与企业外部各利益集团沟通。简言之,管理会计的目标决定了其所提供的信息应与企业决策、控制等管理活动的需要密切相关。 管理会计相关信息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通过预测获得未来信息。历史信息通常作为预测未来的基础信息,而不作为决策的直接依据;二是包含可供选择方案之间能用货币计量的差额“相关信息”意味着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与所决策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且还要能帮助管理者发现差别,从差别中做出选择和判断。 2.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管理会计必须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最为及时的、迅速的信息。 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助于管理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反之,过时的信息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必须明确及时性与精确性的关系。在需要信息时.速度往往高于精确。信息获得速度越快,则经理人员越能迅速解决问题。经理人员往往宁愿以牺牲部分精确性换取信息的立即可用。因此,在管理会计上,估计值或近似值可能比精确的信息更为有用。及时性本身不能增加相关性,但不及时的相关信息将使相关性完全消失。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提供计划性信息。例如,每日的现金收支报告,将有助管理当局有效地管理安排日常现金使用。 而每周的产品成本报告,则有助于管理当局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另一些情况下,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则要求管理会计师以不定期为基础或只在需要时编制管理会计报告,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信息。 3.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会计信息在有效使用范围内必须是正确的。信息总是越精确越好,但要考虑到及时性及获取高精度信息所需要的处理成本,因而在管理会计中,信息的准确性以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为标准。决策的问题不同,对信息的准确程度的要求也不同。由于企业管理中决策问题千差万别,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准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运用现在的科技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海尔公司突出典范:海尔实行“人单合一”这一支撑体系就是信息化:“人单合一”的原理是运用人与销货单签约量考核为要点,带动每位员工主动去开发市场。“人单合一”全部采用执行流程的模式“人单合一”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从“寻找订单”、“签订订单”、“完成订单”的全流程。“人单合一”创造了“中国的海尔是世界的海尔”。只有推进“人单合一”的运营模式,才能实现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争取用户创造辉煌、实行即买即销、即销即收战绩。真正实现本、量、利全面优化管理。海尔企业实现SBU(战略业务单元)明确自己想什么,供什么、干什么、为什么的关系成果,充分发挥管理建设的重要作用,解除传统管理的束缚与瓶颈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既要讲速度又要讲效益这就是做得稳。海尔在生产化、信息化优先这就是做得优。“人单合一信息化日结清单”作为每位员工按单元进行日考核、日总结、汇报日、日结算制度,使其每发生数据变动及时做出处理,确保达到预算目标。海尔在

企业内部施行信息监控平台,建立管理层对异常信息汇报检测制度。海尔公司内部环境优良,企业文化氛围浓郁,每一位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并在工作中保持良好工作热情,促进各业务单元之间协调一致,使企业蓬勃发展。海尔公司使用国际软件公司研发的ERP系统。这一系统涵盖产、供、销、人、才、物、人工智能、设备维修、客服服务、执行控制的等领域。实施这套管理系统后,从每位客户的档案建立、客户消费趋向、客户订单跟踪,极速的缩短了传统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工作时间,增加了客户的单位成本与员工的利润贡献率影响企业的价值分析提升。订购-出厂-物流-回购等全部自动化过程。避免免员工发生舞弊,减少财务人员重复劳动、环节出错等弊端。使财务管理得到有效提高,真正做到制作与分析、财务与监督有机结合,拓宽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纵观我国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优秀案例,重点关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管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没能实现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只有少数大型对管理认识度较高的企业或集团采用了管理会计信息组建及运用。而中小型

财务管理中心(部门设置及职责)

一、财务中心下设部门预案 二、财务中心二级部门职责 (一)财务中心部门职责: 1、财务预算 (1)负责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组织公司各部门编制公司年度预算。 (2)负责对各部门的财务预算情况进行监督。 2、财务分析 财务管理中心 财务管理部 会计核算部 业务计划部 IT 管理部 预算及成本管理 资产管理 资金收付 投融资管理 会计核算 会计稽核 应收应付管理 涉税处理 商品计划管理 商品价格管理 系统监管 硬件维护 软件维护 财务分析 助理

(1)负责编制公司月度、季度和年度财务报告,保证其及时、准确、完整。 (2)负责从财务角度对公司经营活动的成果进行分析。 (3)负责对公司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4)负责财务成本与费用的分析。 (5)负责为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分析信息。 3、成本管理 (1)实施成本检查、内部审核、成本分析和持续改进。 (2)逐步建立和实施各种定额、标准成本、制度、流程等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4、财务核算与财务报表 (1)组织进行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核算。 (2)编制各项会计报表,并按规定报送内外相关部门。 5、资金管理 (1)资金计划 a) 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b) 跟催货款及时回笼。 c) 根据资金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平衡。 (2)资金筹集 a) 拟定公司融资计划及方案,保证其合理、经济、可行。 b) 根据融资计划进行融资,保证生产经营的资金供应和资金的良性循环。 c) 根据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等方面的需要,建立融资渠道。 (3)资金运用 a) 现金流量平衡管理。 b) 审核各类资金款项的支出。 (4)资本运作 a) 公司上市。 b) 增资扩股、收购、兼并、分立。 c) 设立分支机构、利润再投资。 6、信用管理 (1)负责拟订客户信用管理方案并进行信用分析与风险评估。 (2)提供账龄分析。 (3)督促业务人员按时回收货款。 7、税务管理 (1)税赋筹划,确保遵守国家财政税务法规,防范税务风险。 (2)结合公司实际用好用活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务支出。 (3)议定内部转移定价原则。 (4)纳税申报纳税预算与纳税资金安排。 (5)及时申报、缴纳税款。 8、组织工资结算与发放 9、审计稽核 (1)配合公司财务预算、财务收支、经营效益的审计工作。 (2)配合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工作。

《管理会计》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贡献边际 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2、 贡献边际率 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3、 变动成本率 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4、 保本分析 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5、 保本点 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6、 安全边际 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7、 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8、 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 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 和销售额的总称。 9、 保净利点 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 二、单项选择题: 1生产单一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 =( ) A. 保本销售量X 单位利润 B. 固定成本总额十贡献边际率 C. 固定成本总额+(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 ?固定成本总额十综合贡献边际率 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 2、 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 A. 单位贡献边际 B. C. 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 3、 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一产品分析,( A. 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高 B. 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C. 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D. 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低 4、 利润=(实际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X ( ) A. 贡献边际率 B. 单位利润 C.单位售价 D. 单位贡献边际 5、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 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边际为( )元 A. 650 =固定成本总额+( ) 贡献边际率 综合贡献边际率 ) B.750 D.950 6、 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 ( A.销售量上升 C.固定成本下降 7、 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 为( ) A.33.33% C.50% B. D. B.25% D.20%

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篇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第一章总论 【本章结构图】 【学习目标】 ●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掌握管理会计定义。 ●掌握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 ●理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掌握管理会计的特点。 ●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重点难点提示】 ●管理会计的职能和内容。 ●管理会计的特点。 【案例引导】 朱俊为是德国大众合资汽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面对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日系轿车的竞争,他一直在思考如何确保并稳定大众汽车在国内原有的市场地位。为此,他组织企业的管理层就大众汽车的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生产系列、成本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会议纪要表明,与日系汽车相比,大众汽车的生产成本、内部设计以及市场定价等处于竞争劣势地位。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大众汽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问世以来,同其他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及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一、管理会计的形成 管理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的有机结合,它将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应用于会计学科,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大分支,其产生时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产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和自由竞争日益激烈,原来那种单凭经验和主观臆断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罗提出一套科学学说。他把秒表带进车间,研究车间工人的操作,通过对动作与时间的研究,他认为可以在动作和时间方面求得高度的标准化,以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企业利润。他把每一个动作尽可能分解为许多基本动作,然后通过观察最熟练工人的操作,从中找出最快与最好的操作方法,再加上一些额外时间(必要的休息和耽搁),作为额定时间,在此基础上定出一天的额定工作量,并根据每天完成的好坏,给予高低不同的工资,这种做法被称为“高工资低人工成本”,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降低了人工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与此同时,与泰罗同时代的埃默森,改革了劳动工资制度,在会计业务中增加了“标准人工成本”和“成本差异”,从而出现了标准人工成本法。后来,另一位管理学家甘特把标准人工成本法引进到材料和制造费用的成本管理中去,形成了“标准材料成本、标准制造费用成本”等标准成本体系。最后由哈特菲尔德等将标准成本计算与期间损益计算结合起来,并运用账簿进行核算,形成标准成本制度。1919年,随着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的成立,标准成本制度得以迅速推广。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为管理会计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标准成本制度产生的同时,美国一些企业和政府机关开始对各项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制度。预算控制与标准成本制度一样,是把科学管理原理引进到了会计工作中。1907年,卡彭特最先系统地阐述了预算控制思想。预算控制起先只限于单向预算,如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后来才逐步发展为多项预算及企业的全面预算,即预算控制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行,标志着管理会计雏形的形成。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基础,被公认为是管理会计的两大支柱。 正是由于众多学者的努力,从1920年以后,管理会计才开始慢慢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崭新的学科。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管理会计习题集及答案(修改后)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概念相对立而存在的是()。 A. 现代会计 B. 企业会计 C. 管理会计 D. 管理会计学 2.下列会计子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职能的是()。 A. 预测决策会计 B. 规划控制会计 C. 对外报告会计 D. 责任会计 3.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是()。 A. 责任会计 B. 预测决策会计 C. 科学管理理论 D.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A. 19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5.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上半叶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 20世纪70年代 6.西方最早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成立于()。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7.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 A. “管理的会计” B. “管理会计” C. “传统管理会计” D. “现代管理会计” 8.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 A. 管理会计萌芽阶段 B. 管理会计过渡阶段 C. 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D. 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9.在西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部门属于()。 A. 服务部门 B. 生产部门 C. 领导部门 D. 非会计部门 10.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 A. 管理会计假设 B. 管理会计原则 C. 管理会计术语 D. 管理会计概念 11.下列项目中,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 A. 多层主体假设 B. 理性行为假设 C. 合理预期假设 D. 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12.下列项目中,属于“为满足管理会计面向未来决策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地确定其工作的时间范围或进行会计分期,不必严格地受财务会计上的会计年度、季度或月份的约束;在时态上可以跨越过去和现在,一直延伸到未来”的假设是()。

管理会计之管理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之——管理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从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看,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 A、内部管理者 B、外部投资者 C、内部所有人 D、外部债权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从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看,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 2、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A、增加管理人财富 B、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股东财富 D、提高竞争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3、()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 A、相关性 B、准确性 C、一贯性 D、客观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 4、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这一观点属于()。 A、资金总运动论 B、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C、价值差量论 D、现金流动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持资金总运动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主要理由是:(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并列的分支,两者同属于会计这一范畴之下,因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共同的对象——资金运动。在这一资金运动系统中,管理会计的对象涵盖了所有时空的资金运动,而财务会计仅以过去的资金运动为对象。(2)把资金总运动作为管理会计的对象,与管理会计的实践及历史发展相吻合。 5、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所用的基本方法属于()。 A、统计性方法 B、研究性方法

财务结算中心会计岗位职责

财务结算中心会计岗位职责 1、主管会计 财务日常工作管理,为岗位2、3、4、5的总协调,管理和监督各岗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 负责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规程及人员的基本培训工作。 负责组织各实体经费预算、决算的编制、执行、监控,做好结算(季度分成)、分析、上缴工作。 负责协调各中心主任,组织各项基金的划拨工作。 负责建立后勤财务结算中心的会计帐务、报表工作。 负责组织各类财务分析、统计报表工作的实施。 负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学校、后勤管理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出纳员(岗位2) 现金、有价证券的收付(包括:提取、送缴、保管等)。 负责支票的签发和管理。 负责现金日记帐和银行日记帐,并负责核对工作。 POS机的划款工作。 负责银行有关业务的联系。 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审核员(岗位3)

日常报销(各种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审核。 负责收入、支出、往来凭证手续完整工作。 计划外学生宿费(微机)管理。 POS机的结算、分类工作。 各实体(学校代发)人员费的结算工作。 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4、帐务管理员(岗位4) 负责收据、有价票证管理工作。 负责凭单复核工作。 各实体分户辅助帐、指标帐登记、管理工作。 负责各实体经费运行财务报表(月、季、年)的编报及财务分析工作。 负责各实体校内工资的审核、复核工作。 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5、帐务管理员(岗位5) 负责收入、支出往来凭、帐(总帐、明细帐)的录入。 负责财务软件维护工作。 校内工资录入、报盘及职工收入分析工作。 各类对财务处报表(月、季、年)的编制及财务分析工作。 负责职工工资晋级、房积、社会保障核对工作。 整理、装订凭单、总帐和明细帐。 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方案

管理会计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管理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财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也是工商管理等有关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总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在财务会计专业中,本课的先行课程为《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等。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一)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符合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一章总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产主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一般了解管理会计原则和管理会计机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含义 1.管理会计的定义 2.管理会计的职能 3.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 2.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3.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 第三节管理会计假设与原则 1.基本假设,管理会计主体,理性行为,合理预期,充分信息 2.基本原则,经济求利,最优化,相关性,重要性 第四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国内外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应用已非常广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力推崇。据美国劳动部2006年调查显示:90%以上美国的财务人士从事着管理会计职位,他们70%以上的时间用于决策性工作。比如会计师、成本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经理以及首席财务官(CFO) 等。而国内企业超过85%的财务人士担任财务会计(核算会计)职位,他们80%以上的时间用于记录与核算,充当着“账房先生”的角色。 随着目前对高质量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强调,管理会计师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重要。据统计,中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达300万,财务会计从业者面临着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巨大挑战。 近二十年来,企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势在必行。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

管理会计信息化十个工具 管理会计信息化十个工具包括:成本中心会计、利润中心会计、产品成本核算、标准成本管理、成本计划、实时成本、作业成本、成本估算、项目成本会计、获利分析。 成本中心会计:支持灵活的间接费用分摊方式,支持间接费用在部门之间,部门向产品、项目的分摊,支持灵活的费用统计和各类成本动因数据的统计,支持图形化的费用跟踪等统计报表分析。 利润中心会计: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视角处理经济活动,支持按产品、按区域、按事业部建立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进行成本要素、费用要素和收入要素的定义,实现费用、收入的分摊以及内部结算处理,形成利润中心分析报告。 产品成本核算:支持多种成本核算方式,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用于计算某个成本期间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其他成本。 标准成本管理:根据战略目标,内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来制订同未来竞争战略相匹配各产品价值链上的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成本计划不断挖掘产品成本的潜力,帮助企业打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工作细则

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工作细则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更好地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全面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和财政局《县乡财县管改革实施细则》的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乡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切实加强乡镇机关单位以及各村的财务管理和社会监督,规范各单位财务收支行为,管好用好各类财政资金,促进一方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乡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集中管理,统一开户(乡镇公务费专户、村级资金专户、专项资金专户),分户核算的原则; 2、合理安排支出,有效调剂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 3、精简人员、规范管理、简化程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 4、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原则。 二、乡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动作方式 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监督和管理各单位纳入财政预算内、预算外范围的

各类资金,要消除村级对财务进入“中心”的顾虑。根据有关精神,明确“六个不变”,即:村级集体经济所有权不变;村级集体资产的使用权不变;村级财务审批权不变;以村为独立核算单位的地位不变;业务指导和管理体制不变;监督机制不变,仍由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审计和乡机构审计。 (一)、乡会计集中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会计核算与单位分离,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原单位一律取消会计岗位,撤销银行帐户,其现金、转帐、汇兑等资金结算和行政经费、事业经费、专款的拨入、支出、往来款项的收支以及日常会计核算、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和承担,各单位设立专职(或兼职)报帐员具体办理报帐结算业务。 (二)、乡会计集中核算设置 1、会计核算中心采取向外敞开办公,地点设在乡财政所。中心设主任一名(陆朝辉),总会计一名(汪德进),统管会计三名(其中:部门会计为汪圣善,村级会计为陈建阳,乡政府会计为汪德进),资金会计一名(程林旺); 2、会计核算中心暂时实行手工记帐,以后逐步过渡到计算机记帐,并全面实行会计业务电算化; 3、现金、转帐、汇兑业务统一由信用社承担办理。 三、乡会计集中核算的业务流程

管理会计方法运用

治理会计方法使用 一、治理会计经历的四阶段 治理会计的产生和进展都是为组织内部的治理者和雇员提供信息。这 些信息能够协助治理者实行计划、操纵和决策,以达到组织业绩最大 化的基本目标。它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成本确认,主要注重成本核算的真实和精确;第二阶段强调成本相关性,主要注 重不同目的的不同成本信息要求;第三阶段强调成本决策分析功能, 主要强调成本治理的战略价值;第四阶段强调成本的行为面,主要强 调多人决策情形下各行为层面的激励和考评。 二、治理会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 (一)治理人员使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协助治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制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 效地适合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 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 内及外的“价值链”,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实行成本治理, 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 三个方面特别值得注重:一是未来预测信息。二是非财务信息。三是 社会责任信息。 (三)辅助和审核治理决策。即使这是治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 体现企业战略进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 新理解。 三、治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有的问题 治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三十多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 甚理想。总的看来,治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有着以下几个主要 问题:

(一)治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治理会计的进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 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 起治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治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 法相对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当前治理会计的研究来说,主要集 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治理会计的研究与进展 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治理会计的研究与进展理应立足 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二)治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使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因为传统治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 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很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使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务界缺乏对治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当前治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大型企业,而西部、中小型企业应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治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没有引 起充足的重视!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治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 济效益没有清楚理解。 四、影响治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对治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治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当前我国已建立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会计人员仍然是领导者的 附庸,对企业的决策不是建立在治理会计的方法基础上来制定,而是 几乎全凭领导者的指令来决定,难以尽到治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责, 导致了治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 (二)企业内部环境对治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