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
初三语文期中测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四语文阶段性测试题

一.书写与卷面(5分)

1.书写。(3分)

2.卷面。(2分)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3.默写。(8分)

⑴,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⑵俱怀逸兴壮思飞,。(《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⑶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⑷,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⑸见人善,,纵去远,。(《弟子规》)

⑹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

,”。

4.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各题。(5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⑴给加点字注音。(2分)

弥.()漫顷.()刻

⑵请你描写一下夏天狂风暴雨的景色,用上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3

分)

5.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很多作品,其中《风筝》出自于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下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是我已经老得成了“文盲”

还是他们写的是“天书”

C.“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此句的主干是:苏州园林着眼在画意。

D.“现代社会信息量与时俱进,上网已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路边嘴边的炙手可热

....的话题。”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够恰当。

6.请说出下面选段出自哪部名著。(4分)

⑴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作品:《》

⑵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

作品:《》

⑶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次……最后可纪念的8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尼摩船长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

作品:《》

⑷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作品:《》

7.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按要求答题。(4分)

近年来,北京市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2012年2月,在北京市政府专题会议中,《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获得原则通过,方案提出将重点控制污染。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出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成果和思路。

1998年2011年

二氧化硫12027

二氧化氮7456

可吸入颗粒物(PM10)188114

(数据来源:《京华时报》2011年12月18日)【材料二】据市环保局统计,2011年北京达标天数即蓝天数(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86天,占全年天数%,与1998年相比,提高了51%。其中1月是北京2011年空气质量最好的月份,空气质量天天达标,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第一次。在达标天中,一级天比例大幅增加。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北京市致力于污染减排。例如,对高排放车辆采取限制行驶措施,严格定期检测汽车排放,促进达标。另外,

为进一步净化空气,北京市计划用5年时间,增加平原林地100万亩,到2015年林木绿化率达到57%。到2020年再增加林地100万亩,平原森林覆盖率达到35%,明显增加环境自净能力。

(1)成果:①②

(2)思路: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3分)

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行。11月29日,山东省筹委会正式启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宣传口号、宣传画征集。宣传口号和宣传画的应征作品要体现“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体现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要体现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和山东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

(1)请在文段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a. b.

(2)文段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改正后写在下面。(2分)

三.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9.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5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 (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 )

(3)或异二者之为.( )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 )

(5)佳木秀.而繁阴 ( )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1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主人日再食.归而形诸.梦

A.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投诸.渤海之尾

以.衾拥覆烨然.若神人

C.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非独书为然.

12.翻译下面句子。(2分)

(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3. 【乙】文以黄生借书为话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的观点,运用和的论证方法。(3分)

14.甲文作者借到书后“手自笔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归而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Ⅰ(10分)

追随春天的脚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②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比如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二十四节气中却有“小雪”“大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③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时就是夏天了。

④每年2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前后到达长沙,3月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3月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前后,就抵达北京了。从华南到北京,春天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⑤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前后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⑥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春天从没有在那里驻足,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空气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度。一般在对流层(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⑦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

....。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15.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春天的秘密。(1分)

16.文章引用朱自清散文《春》中的语句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17.请说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8.阅读第⑦段,分析加点词语“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2分)

19.阅读⑥⑦段,选出对这两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2分)()A.春天从来不到高山驻足,春天到达海边的时间较晚,这是高山和海滨成为避暑胜地的根本原因。

B.热空气上升,高空高太阳又近,所以气温应该随地势升高而增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C.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而是先把地面烤热,所以空气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地面的高度。

D.春天迟到海边的原因是有两个:一是海水温度变化较慢;二是海风吹来吹去,影响气温。

(二)现代文阅读Ⅱ( 11 分)

给春天让条道

①风大,却是吹面不寒,抬眼,有几只芽茎也似的风筝探向空中,顿觉,春已至。

②虽说心悦,却不免埋怨起来:这里是你们放风筝的地方么

③这是郊外的一片山坡地,开阔,路宽,行人少,因其地处偏僻,市里在路边树了一块“驾驶基地”的牌子,有几家驾校的学员在这里试驾,学车。车大多很慢,但有的“霸道”得很,也有的作蛇游状,好在路上极少有人,并无大碍。就是有行人了或是有其他的车了,也大多会让着我们的,人们知道我们都是初学者。车一律是黄牌照,教练车,内行人一看,知道是在警示你:离我远点。

④这样的时刻有两个孩子在路上放风筝是很危险的事情。

⑤加档,减档,踩离合,教练训斥声仍在耳边,一时让我们放松地停下来当然乐意得很。循着教练的目光,摇下车窗,看到天上有一只风筝!一时很静,细听,风筝还发出了“呜呜”的响声。这是一只装了竹哨的风筝。

⑥跟在后面的车都停了下来,静静地,举目向上,是风筝给枯燥的学驾生活带来了新奇,抑或是春天的突然造访让人们有了好心情

⑦两个孩子原本是在路边的坡地上放风筝的,风大,孩子拉它不住,依着风,走着走着便走到路上来了。孩子显然在努力着,可风好像有意跟孩子作对,

顺着路的方向跑。孩子左手相牵,其中的一个孩子牵着风筝的线,脸却并不朝天空看,不时地侧耳,是在听。听什么呢另一个孩子则向他说着什么,一边用手向我们比划,笑。

⑧两个孩子仍旧努力地在牵那只不听话的风筝,路上停下的车显然对孩子们造成了心理压力。

⑨孩子已近,细看,我大惊,牵风筝的孩子是个盲童。哦,他侧耳是试图在听风筝上的哨声。

⑩看到两个孩子“上路”了,且一时没有拽过来那只不听话的风筝,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大人,大人身后又跟着几个孩子。原来,他们这一群人都在山上的坡地处放风筝。再远看,天空有好几只这样的风筝,发出“呜呜”的哨声。

?这是市里聋哑学校的孩子,老师领着他们来放风筝春游来了。放风筝的盲童和哑童是搭配来的,他们两人一组。不想,他们选择的这块能“放纵”自己的地方却“侵占了我们的领地”。领头的教师满脸含笑,点头,用双手向我们比划,做着跟那个放风筝孩子一样的动作,接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起向我们比划。老师和孩子们在“说”:谢谢你们!这是手语。

?教练点头致意,出人意料的是教练将手放在胸前,点头,比画:我爱你们。

?教练也会手语

?老师鼓掌。孩子们鼓掌。

?“我爱你们”,这是我学会的唯一一句手语。教练告诉我们,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放风筝,有好些年了。驾校的教练都会教学员们这句手语,春天的时候,要想着告诉学员,给上了路的孩子让条道,给春天,让条道。

(选自《读者》)20.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填空:(3分)

22.文章第⑨自然段才点明放风筝的孩子是残疾儿童,其实前文中已有多处暗示,请找出两个暗示的句子。(2分)

2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给春天让条道”的理解。

三.写作(50分)

生活中真正感动我们的常常不是名山大川、奇花异草,而是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幅素描、一处美景……那些细节,我们常常为之沉醉、动情、流连……生活就是这般的多彩,时时吸引着我们,感动着我们。请以“我为你驻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言之有理,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