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课堂学生的能力培养

化学课堂学生的能力培养

化学课堂学生的能力培养

化学课堂学生的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18-05-02T16:59:43.4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9期作者:秦国荣[导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值得各位教师去探讨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社头中学213200

摘要: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初中生的学习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压力不断上升,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成绩的快速提高,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值得各位教师去探讨研究。

关键词: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多媒体技术

一、导致学生动手差的主要原因

1.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意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存在实验动手能力差的这一现象。即使在初中教学中对化学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因为在中考里所占的分数比例不高,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由于许多初中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本应该要求开设的实验也没有进行。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靠背实验拿分数的,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一次实验都没有做过。

2.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陷入于忙乱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的目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和指导计划。

实验中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做好实验,却得不到安排,无事可做;有问题的学生又得不到帮助,这就浪费了宝贵的实验时间。

3.对于化学课的实验课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应付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有些学生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参与实验操作,在其中滥竽充数。

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不敢放手去做。学生像是老师手中的玩偶,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学生就成了化学课堂的旁观者,使实验训练达不到效果。

二、初中化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

1.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能够让化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突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性,是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最有魅力的部分。老师的讲解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疑惑,也不能彻底促进学生完全地理解化学知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亲手多做实验,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究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已研究出的化学结果,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得出结果。可以先告诉学生某一化学实验的过程是如何操作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最终得出什么样的化学现象,由学生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通过实验实践,部分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尽相同的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反复操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方法和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来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其有正确的观察态度,充分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系统而又全面的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只有观察仔细了,动起手来做实验才能胸有成竹,少走弯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化学讲解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度。例如,在讲解水的电解这一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将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分离过程、氧原子和氢原子又结合为水分子的结合过程。通过动态的视频形式投射在屏幕上,学生直观的了解了水的电解。

4.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众所周知,在化学实验进行之前需要准备各种材料、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协助教师准备实验的一些指示剂、待测溶液、标准溶液等,准备好器材,参与一些仪器的调试。这样不仅仅减少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实验的步骤、实验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5.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即在实验前,向学生详细的介绍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然后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写一份简要的实验计划和主要的实验步骤;之后教师进行检查和提问,目的是为了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中教师要扮演好控制者的角色,避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包办实验。最后,教师还要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留下他们的操作过程,并做好记录,对学生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做好总结,对实验操作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嘉奖,对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教师后天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教师应当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的创新,并且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科技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c12143477.html, 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作者:明正球周泽宇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9年第02期 摘 ; 要: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为例,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即创设学习情境,通过问题导向、实验探究等形式,传递学科价值,引发思维碰撞,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二氧化硫;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中圖分类号:G63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5-0061-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经发布,即刻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要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重要课程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紧跟课标要求,通过教学活动,努力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课堂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为例,进行了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录 (一)情境引入 播放“问题银耳”新闻。 师:结合刚才的新闻,你能获取哪些关于SO2的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并从新闻中提炼信息,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生:从该新闻中可以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并且有毒。 亮点:学生认为这还能说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因为用二氧化硫处理过的银耳始终含有二氧化硫,可能是二氧化硫溶进了银耳所含的水中。

浅谈小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江西省上饶市河北小学王俊 主动参与教育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措施,在其引导下,注重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发潜能,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唯物辩证法中,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外部条件,但是同时也必须通过自身的主动实践过程才能求得发展。因此,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在大体相同的教育条件下,学生发展水平往往出现不同,其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课堂上还学生主动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广大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中来,彻底抛弃满堂灌的做法,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思考、实践、总结。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创设优美的外部环境和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础。优美的外部环境和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融洽的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乐于主动交流并参与合作学习。 3、激发兴趣是主动参与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实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发展硬操作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即:要广泛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超越最近发展区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水平。 4、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更乐于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也可以培养老师小帮手,发挥其榜样作用。以点带面,使大家乐于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来,人人争当小主人翁。可以让小帮手们轮流带读、领读、检查卫生和作业等,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继而提高其能力。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家长应摒弃“促进学生学习是学校的责任”这一传统观念,而教师也应摒弃“重教轻学” 的观念。要知道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发展。 1、家长给予正确的期望和要求。每个儿童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家长对 儿童的期望和要求要与之相符合。过高的话,儿童会在一次次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下,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怀疑。过低的话,儿童会骄傲自大,同时也会缺乏学习的动力。 2、家长应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习内容,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一般的家长只会采取说教的形式教育孩子,对于这些老调重弹,孩子会习以为常。所以家长可以利用一些联系生活的学习内容,提高孩子的兴趣,也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扫卫生、洗碗等,并给予鼓励下的语言,让孩子得到精神奖励,儿童的认同感上升,同时积极性、主动性也能有所提高。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 教学设计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摘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从教学思想中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教学策略中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堂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教案,力求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工艺流程;重点知识;关键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核心素养”也成了网络热搜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流程如表1: 工艺流程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考题型,考查的核心知识有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和实验基础等,能力考查侧重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可见,从高考题的考查角度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该案例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设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教学思想要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分别是: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全部体现,但教学设计应有所体现。比如本案例中的5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1-05T16:07:18.6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1期作者:李翠珍[导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贯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主导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卖火柴小女孩》为例,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以《卖火柴小女孩》教学为例 李翠珍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六小学校03600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贯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主导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卖火柴小女孩》为例,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的特征,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旺盛学习热情的原动力。我先让学生观看小女孩五次幻想的录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然后以四人为小组讨论,自由朗读,体会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了什么幻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想,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谈自己对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见解。努力创设成功奖励的情境,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潜在智慧和力量。板书如下:现实的生活:寒冷饥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没有幸福美好的幻想:大火炉食物圣诞树奶奶飞走了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的自主性表现的是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那么要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重视授人以渔,传授学习方法、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教学难度大的外国文学作品,我在讲授前已让同学们知道这一课的写作体裁是童话故事,这样,同学们心目中早已明确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富于想象,文中的故事情节都是想象的。这表明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并对小女孩表示深切的同情。学生也就可以运用学习童话的方法来学习,学习童话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抓住词句,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进步。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幻想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童话的特点,想象“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同学们想象到:小女孩也会像他们一样穿着漂亮的衣服,梳着美丽的头发,背着书包,在父母的护送下高高兴兴地上学。 为了加强同学们的友爱之心,培养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女孩的命运这样悲惨,生活这样痛苦,作为同龄人的你们,有什么对小女孩说吗?又一次让同学们自由互相讨论,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小女孩请到我家里来吧!我一定把最好吃的、最好玩的让给你,让你和我们一起共享欢乐!”有的说:“请快来到我们中国吧!你再也不用挨饿、挨冻、遭受别人的欺负了,因为我们国家是文明的国度,一人有难众人帮助,请相信我吧!”有的说:“小女孩,欢迎你和我们一同上学,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尽力帮助你。到了六一儿童节,你也能与我们一道欢乐地庆祝自己的节日,那多么幸福啊。”同学们的发言滔滔不绝,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觉得学习再也不是一种负担了。 四、发展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素质教育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所以我注意做到: 1.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同学们在发表见解时各抒己见,气氛浓厚,谁想说就站起来说。下面就是学生在发表见解时争辩的片段。A:老师,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幻想烤鹅走路,烤鹅是熟的,怎么能走路?B:因为小女孩太饥饿了,想快点得到食物,并且还有刀和叉,让她早点吃到东西。C:我还有疑问,既然想快点吃到东西,这只鹅走来了,直接写拿起来吃不就可以了吗?D:这样不卫生,因为小女孩卖了一整天火柴,手一定很脏。E: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文章的前面写到小女孩很美丽,我想,她不但美丽,而且还很卫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学生的争论很热烈,发散思维得到了发展。 2.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在讲述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节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喜欢谁就和谁学习,喜欢哪一次擦燃火柴的情节就读哪一次的,边读边划边批注,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都让学生做上记号。 3.交给学生思考、质疑问难的机会。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质疑就是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学生发现了疑问,才能吸取知识营养、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在教学中,学生提到的问题很多,如:A:她死了,为什么手里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而不是拿着火柴梗?B:为什么作者把小女孩的死安排在大年夜?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学习、放飞想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达到优化课堂的最佳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引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11-08-19T12:25:48.5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4期作者:胡学亮 [导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江苏省泗阳县育才双语学校胡学亮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浓硫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用稀硝酸?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选择稀盐酸而不能选择稀硫酸?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没有类比和模拟法,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 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甚至需要几十年、几个世纪。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把握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 (3)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如在讲到导体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盐酸的化学性质推出硫酸的化学性质。在化学教学中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生立体思维训练 立体思维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智慧为轴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空间。 (1)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思维的广阔性、高度性和整体性。站得高,看得远,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把握全局的能力。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跟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其他自然科学、哲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广泛联系实际,这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 (2)动态思维。就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制备原理,分析反应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个令人惊奇的新天地。 (4)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收敛性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辩证地统一起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发散性若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瞎想。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收敛。

初级中学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1、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 发展。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如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学科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守恒的 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科基本方法如用归纳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辨 析等)。 3、化学思维素养(包括化学逻辑思维素养,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 方式”,如“从辩证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以及化学批判性思维 能力等)。 4、化学信息素养(如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程序等信息的处理等)。 5、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贾维兵 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化学核心素养?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2014年12月8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率先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杨梓生在《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16)一文中,对化学核心素养从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认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凸显化学本质特征、反映化学基本问题、揭示化学学科思维、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等内涵特点。 那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会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一样吗?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相同点,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具体课程目标不相同,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而高中化学则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如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而高中化学有,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但由于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因此“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就不能也直接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那么,什么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首先就要弄清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成尚荣在《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2015)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与把握,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三个重要的基于:(1)基于学科特质。(2)基于学科核心任务。(3)基于学科的实施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了初中化学的性质和教育目标,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变化守恒”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所以“宏微结合”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的特有语言,所以会认识化

化学课堂学生的能力培养

化学课堂学生的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18-05-02T16:59:43.4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9期作者:秦国荣[导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值得各位教师去探讨研究。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社头中学213200 摘要: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初中生的学习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压力不断上升,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成绩的快速提高,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值得各位教师去探讨研究。 关键词: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多媒体技术 一、导致学生动手差的主要原因 1.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意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存在实验动手能力差的这一现象。即使在初中教学中对化学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因为在中考里所占的分数比例不高,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再由于许多初中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本应该要求开设的实验也没有进行。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靠背实验拿分数的,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一次实验都没有做过。 2.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陷入于忙乱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的目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和指导计划。 实验中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做好实验,却得不到安排,无事可做;有问题的学生又得不到帮助,这就浪费了宝贵的实验时间。 3.对于化学课的实验课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应付性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有些学生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参与实验操作,在其中滥竽充数。 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不敢放手去做。学生像是老师手中的玩偶,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学生就成了化学课堂的旁观者,使实验训练达不到效果。 二、初中化学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 1.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能够让化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突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性,是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最有魅力的部分。老师的讲解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疑惑,也不能彻底促进学生完全地理解化学知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亲手多做实验,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究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已研究出的化学结果,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得出结果。可以先告诉学生某一化学实验的过程是如何操作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最终得出什么样的化学现象,由学生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通过实验实践,部分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尽相同的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通过反复操作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方法和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来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其有正确的观察态度,充分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系统而又全面的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只有观察仔细了,动起手来做实验才能胸有成竹,少走弯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化学讲解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度。例如,在讲解水的电解这一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将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分离过程、氧原子和氢原子又结合为水分子的结合过程。通过动态的视频形式投射在屏幕上,学生直观的了解了水的电解。 4.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众所周知,在化学实验进行之前需要准备各种材料、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协助教师准备实验的一些指示剂、待测溶液、标准溶液等,准备好器材,参与一些仪器的调试。这样不仅仅减少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实验的步骤、实验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5.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实验。即在实验前,向学生详细的介绍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然后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写一份简要的实验计划和主要的实验步骤;之后教师进行检查和提问,目的是为了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中教师要扮演好控制者的角色,避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包办实验。最后,教师还要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留下他们的操作过程,并做好记录,对学生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做好总结,对实验操作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嘉奖,对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教师后天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教师应当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的创新,并且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科技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就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伊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诱发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和探索,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讲故事形式把数学内容展现出来。在复习旧知识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教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主干的直径是多少。”经老师这么一说,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氛围。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对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和喜欢,是学好数学的源泉,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主动参与,才能更深入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操作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我便在课前指导学生参与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在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连续三次倒满圆柱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其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梯形和一些特殊梯形(如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直观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在“做”数学,而非被动地“听”或“看”数学。这种有效的操作,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进了推理能力的提高。(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附图:) b (1) (2) a×h÷2+ b×h÷2

初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阿城区平山中学唐春颖通过这几年升学考试的化学试卷分析,发现课程改革以来的试题越来越灵活,覆盖的知识面广且学科之间有交叉,更多地是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方面的关系,更多的关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所以当务之急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那么,如何培养思维能力呢?我想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 (一)、运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有关CO2 性质的学习中,教师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CO2,浑浊消失。再稍加热又出现浑浊,同学都觉得很惊奇,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整个变化过程: Ca(OH)2+CO2===CaCO3 +H2O CaCO3+ CO2+ H2O===Ca(HCO3)2 Ca(HCO3)2==CaCO3 +H2O+CO2

等同学们明白原理后,我又用录像展示了我们国家富饶美丽的山河,自然界中壮观的溶洞奇景,争奇斗艳的钟乳石及石笋等,这一切犹如迷洞仙镜,使人流连忘返。看完后,我让学生思考:1、这美妙景色出自哪位能工巧匠的手;2、怎样雕琢而成。同学们受刚才所学知识的启发,展开了讨论:联系到空气中有CO2和H2O,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经过反应,石灰岩逐渐变成Ca(HCO3)2而溶解掉形成溶洞。而Ca(HCO3)2不断分解生成CaCO3沉淀逐渐沉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家通过分析、思考、讨论从而解决了问题。这样经学生主动质疑、互疑,最后顺利释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运用典型的习题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利用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即思维的灵活性,它与呆板、僵化、教条相反,它要求人民思路开阔,从一个起点引发多条思维途径,也就是善于进行联想思维和发散思维,用一题多解,一物多问等练习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通过这种练习,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可得到提高,使厚书读薄,薄书能读厚,再加上适当的协调训练,使学生能左右逢源,思维收发自如。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应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特别是核心素养,将极大的提升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力,并为将来在化学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 1、化学的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包括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规律的宏观把握,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与掌握,无机知识体系、有机知识体系、物质结构知识体系等。 2、化学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例如守恒思想、平衡思想等。 3、化学实验能力。包括基本操作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检验或验证某一猜想是否成立的能力等。 4、规范表述某一现象、某一性质的表达能力。 5、利用数学学科构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1、重视新课教学中的“第一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从来都不是简单、从容的,也不能指望做成半生不熟后再回炉。唯有在学生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时,通过形象化的辅助手段、一定难度的思考与辨析,才能让学生对它们的第一印象是对的、清晰的,所以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是高三能否提高学科素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前提。 2、从化学学科特点看,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以下几个核心思想,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建设有化学味的课堂的目的: (1)“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无论是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还是有机化学不同类别物质的认识,应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客观世界物质缤彩纷呈,特别是有机物价键、官能团等的差异搭配,不可能让我们把所有物质都认识一遍、学习一遍,掌握了结构相似性与性质相似性的关系、掌握了有机化学学习就是官能团性质的学习,就能让学生初步具备预测物质性质、模拟书写反应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强调结构的分析,如原子结构、周期表的位置,官能团的类别,以及相似性质的相似结构分析等等;复习有机化学,更可以改变教材编排体系,以烷烃—卤代烃—醇类—醛类—羧酸类—酯类的主线去编写导学案。 (2)守恒的核心思想。物理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质量守恒,化学学科中同样存在着守恒,如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元素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具备守恒的思想,能帮助我们更方便的认识和处理化学问题。守恒思想的形成,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来逐步开发,高一新课教学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形成“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同时为高二电化学中的得失电子守恒奠定基础;高二新课学习电解质溶液时,重点形成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思想,“质子守恒”留待高三复习时视班型考虑是否拓展。平常在习题讲评中,遇到守恒法可用可不用情况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优先考虑守恒法,并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3)把握反应规律的核心思想。化学反应很多,既有普遍的反应通式,也有特殊的反应,学生要准备把握,难度较大。如果走“背化学”的路子,效率低下且不科学。教师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普遍规律和特殊性,认清出现规律的原因和反常的原因。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八字”规律,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电化学中离子放点顺序所体现的氧化性、还原性规律,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性质学习与基团对官能团的影响的规律等等。教学中,不能把学习变为“背书”,贪图教学简单而不去总结规律,总结规律而不去分析原因。 (4)分类与对比的核心思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把书由厚读薄、把要记忆的内容由繁杂变得简单,需要化学教师和学生在分类对比中寻找突破。例如有机化学官能团相似、性质相似的分类记忆,无机化学同族性质相似的记忆,基本概念中的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物质分类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对比理解,将极大减轻学生在记忆中的痛感。 3、重视实验,坚信“所做有所得”。化学的有机、无机物质多,性质多,现象描述类的考察多。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基本操作、基本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依然是题设的得分点。这些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动动手、“开开眼”,再通过记忆辨析,相信效果会比教师说实验、学生看视频要好的多。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验应试能力,只有从起始年级开始接触实验,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在实验方面的全局思考能力,不能到了高三再去思考如何让学生掌握高一就应该掌握的基本操作。 化学学科还有很多学科思想,比如量变引起质变、平衡等思想。教学中只有着眼于学生长远能力的提升,用“上台阶”式的教学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得到加强。 -可编辑修改-

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6-12-09T11:01:18.84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1期(上)作者:赵辉[导读]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 (四川省武胜县中心镇小学武胜 638404)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 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国家考试中心化学科命题委员会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摆在首位的是要求他们“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能融汇贯通,把知识横向和纵向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的贮存……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 1、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 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2、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准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为了使思维的精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3、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 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二、分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突破化学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舍弃杂多的枝蔓,留下知识的主干,学生才会获得更深刻、更具实质性的理解;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尽量“简约化”、“单纯化”,纳入知识系统的整体中去,学生才容易作抽象的“逻辑记忆”,使其保持长久;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有序存放,构成了具有“生长力”的知识体系,学生用时才能取之快捷,易于迁移和再创造。 因此,分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理清初中化学知识体系,是课堂教学突破难点的关键。 初中化学难点具有“深”、“杂”、“混”的特征。所谓“深”,是指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因而学生不易把握它的内涵、实质;所谓“杂”,是指化学问题头绪繁杂、难懂,因而学生理不清线索,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谓“混”,是指对若干化学问题的区分点把握不准,分辨不清,因而学生往往将似是而非的问题搞混淆。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突破知识难点的能力呢?我的做法是:围绕难点设计环环紧扣、层层深化的“思考阶梯”激发学生探究,通过“阶梯式”思考题把难点知识的难度降下来,以求化深为“浅”,化杂为“单”,化混为“清”。我就是这样通过系列“阶梯式”思考题,创造出让学生讨论、探索的情景,激发他们运用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沿着一个个的“思考阶梯”攀登,达到突破难点,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知识关联编织图表,提高学生凝练化学规律的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较成功的一种作法是指导学生编织关系表,探索知识规律,达到解决、凝聚化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系列探究问题,启发学生对繁杂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类比、筛选、归纳和抽象等思维加工,学会用精炼的字、词、句,编织成揭示化学规律内涵的简明图解或归类表格,使具体问题抽象化;进而指导学生迁移、运用,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提高创造能力。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与化学直观教学所具有的鲜明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及其使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作用,是其它手段所不具备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配合及平衡,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中还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与化学直观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