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3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3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我区是xx市少数民族村最多的区县,管辖的29个少数民族村,分布在xx乡、长哨营乡、xx镇,以及平原地区的北房镇、杨宋镇。其中,xx乡和长哨营乡是全市目前仅有的两个整建制满族乡,xx镇有5个少数民族村。我区共有26个少数民族村位处北部深山区,受地貌环境、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均较为薄弱等因素制约,少数民族工作任务艰巨。

为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内司委自2月份开始对我区的少数民族工作开展情况采取座谈、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区少数民族工作开展现状

我区有39个少数民族在区内定居,少数民族人口31561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5%,其中满族人口2730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6.5%。我区的少数民族村总数占全区行政村的10.2%,占全市少数民族村的24.4%。我区的少数民族工作呈现如下特点。

(一)制度建设完备。我区先后成立了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区民族宗教侨务工作服务中心,以及由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区农委、区财政局等2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民族乡村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意见》、《xx区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民族乡村经济发展。

(二)特色经济产业发展显著。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造沟域经济特色产业。“xx”以来,我区共争取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73个少数民族特色经济项目发展。“十二五”期间,区政府每年设立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扶持民族乡村发展。我区民族乡村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融合民族文化特色,建设起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现已发展起xx满族乡大甸子村民俗文化旅游、长哨营满族乡古洞沟村食用菌种植大棚、xx镇xx村刺五加日光大棚等多个现代特色种养和民俗旅游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xx满族乡xx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257万元,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0余万元;长哨营满族乡xx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500万元,接待游客1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余万元。目前,全区29个民族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来源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格局。二是克服地理条件制约,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区将发展民族乡村经济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建立挂账销账制度,力争每年新增5个民族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xx年,xx乡、长哨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555元、12485元,比xx年分别增长12.1%、12.8%,全区有12个民族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三是形成部门联动合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区农委帮助帽山、四道穴等6个民族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实现五项基础设施全面覆盖,由区农委牵头制定的“xx大营”产业发展规划将有效促进

111国道沿线民族村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市交通委、市路政局等单位投资1419.97万元,修建民族乡村道路66.68公里,有效地改善民族乡村群众出行环境。区林业局、区水务局等单位在民族乡村开展生态林抚育、中小河道防洪治理、涉水环境改造等工作,改善民族乡村人居环境。

(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我区现有民族幼儿园2所,民族小学3所,民族中学2所。xx满族乡中心小学先后2次荣获“xx市民族团结示范校”的称号。xx中学自xx年至今共开办8个内地xx高中班,办学效果和社会反响逐步扩大,xx 年有75名内高班学生参加高考,其中73人升入本科,升本率为97.3%,学生考入国内多所知名高校。二是文化事业成绩显著。民族乡村投资建设文体中心和民俗博物馆,成功申报二魁摔跤、xx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xx川满族文化节和满族体育运动会;开发脸谱、剪纸等特色民俗纪念品;发展苗营、孙栅子市级民俗村,打造出具有全市影响力的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有效地培育和带动了特色民俗旅游业的发展。“xx”期间,市民委和市文委投入150万元促进了我区10个民族示范村文化室建设。三是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目前,全区29个民族村均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xx乡、长哨营乡参加新农合农民人数分别为6028人、8466人,参合率达到98.93%、97.52%。“十二五”时期,区卫生局将加快推进xx第二医院建设,使其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将极大提高北部山区的医疗救助水平。四是政治权利依法保障。我区在历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都依法安排

了适当比例的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为少数民族参政议政创造了条件。区第四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13人,占代表总数的7.14%;区第四届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21人,占委员总数的12.07%。全区所有的民族乡村以及相关的单位均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全区处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达到67人,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在落实少数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效果,但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制约等因素影响,民族乡村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应引起重视,我委建议尽快解决。

(一)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有待进一步发展。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化程度低。民族乡村积极发展特色项目,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还未普遍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和商品品牌,缺乏二、三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项目的经济收入受自然环境和外部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巧娘工作室的手工艺产品和满族乡文艺团队表演等文化发展项目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但结构单一、规模小、影响力不足,难以发展形成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参观购物为一体的优势产业,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二是人均纯收入较低,发展资金不足。一些低收入民族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纯收入水平较低,未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同时缺乏附加值高的发展项目,农民致富渠道窄,使民族村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平原地区的3个民族村享受优惠政策相对较少,扶持力度不够均衡。三是基础设施

相对薄弱,农技推广有限。我区部分民族村的社会发育水平较低,群众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靠电视以及村民间的口口相传,开展的农技咨询培训、农业政策宣讲等科普活动不够充足,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村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成为制约民族乡村发展的因素。

(二)民族村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民族村部分干部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封闭、观念守旧的问题,自主发展意识不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由于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就业,民族村缺乏年轻有为、富于创新、文化水平高的优秀创业和管理人才。

(三)民族村建设用地指标与实际发展需求矛盾有待缓解。

为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山区土地整理复垦增加的用地指标主要用于城市建设,民族乡村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发展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型生产性项目的用地指标不能得到满足。如部分位于水源保护地和林业保护区的民族村,发展特色养殖、捕猎场等产业的建设用地不足,以及山区民俗旅游业仍停留在低、小、简、陋、散状态,缺少成规模、上档次的旅游接待场所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民族乡村经济发展。

三、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区少数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促使少数民族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注重政策引导,促进民族乡村快速发展。

一是深入制定发展规划,保障民族乡村稳步发展。应为民族乡村发展提供规划性支撑,注重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结合区情、乡情、村情,确定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针对民族乡村产业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应科学充分地研究制定少数民族产业发展用地规划,加强违章建筑违法建设管控,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少数民族产业在金融财税和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有关部门在安排扶贫开发等项目计划时要注意向民族乡村倾斜,对建设特色设施农业基地、林果业产业园区、禽畜养殖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项目等要优先安排,要支持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开发和宣传,采取项目包装、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细化资金使用办法,注重发挥投资效能。应科学使用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各项投资,尽快研究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重点扶持一批体现区域资源特色、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经济发展项目。三是继续深化对口支援,有效促进协调发展。在开展联乡包村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民族乡村优先给予照顾和支持,并选择帮扶能力强的企业,对口扶持一个民族村,构建一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个企业联手帮扶一个民族村的“2对1”模式,同时加强对平原地区3个民族村的扶持。四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民族乡村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和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民族乡村干部群众要强化科技兴农意识,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致富的观念,不断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民族村人力资源素质。

应研究和落实民族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民族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和推动民族教育,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制定惠才政策,切实改善民族乡村人居环境,培养和吸引具有营销管理经验、专业技术实力、文化学术专长的优秀人才参与科学管理和创业经营,为民族乡村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三)不断深化认识,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各级各部门应充分认识我区民族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民族工作认识,不断提高民族工作成效。要继续加强民族工作干部的教育培养,积极探索执法协调机制,提高民族工作干部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共识,共同助推民族工作发展。

(四)充分发挥职能,加强民族工作的监督检查。

各相关的民族工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创新方法、健全机制,率先执行各项民族政策,并及时对贯彻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对民族工作的督促检查,对不履行职责、违反规定的,要及时责令整改。要进一步加大人大执法监督检查、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审计和监察部门专项监督检查的力度,督促和推进民族工作的开展。

少数民族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建议继续加强领导,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有效监督保障机制,推动各项制度的进一步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少数民族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省民委:

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少数民族关系状况,深入了解我市民族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研判xx 年民族关系走向,更好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根据省民委工作安排,我们对全市民族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1、人口及分布情况

我市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市之一,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市。目前,全市共有回、藏、满、蒙、壮、苗、土家、朝鲜族等35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2638人,占全市总人口498.5万的0.25%。回族是少数民族的主要成份,总人口838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主要居住在xxxxxxxxxxxxxxxxxx。来我市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6563人。xx民族大学位于我市xx区,其中有xx教职员工和学生5000人。我市有四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别为xx县xx 镇xx村,xx县xx社区永久村,xx县城xx区xx村和xx镇xx村。

2、从业及收入情况

我市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在家从事农业、果业生产以及果品运输、销售、出外打工等,主要是我市的xx县xx镇永久村、xx县的xx镇xx村和xx县的xx镇xx村。城市少数民族群众主要从事餐饮业、电子商务、私营企业等,主要是我市的xx区、xx区、xx县城xx区、

xx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少数民族人员较少。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的速度加快,从外地到我市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逐步增多,我市到外地市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也有所增多,呈现人口流动日趋活跃的状况。经过近3年的精准脱贫,截止目前,我市4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户共9户28人。

3、婚姻及文化教育状况

在婚姻方面,回族绝大部分群众以族内结婚为主,极少与其他民族通婚。其他少数民族普遍与汉族互通婚姻,家庭成员结构合理,健康状况良好。文化教育方面,少数民族人口中,小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大多是年龄较大的。高中、职业教育文化程度及以上程度的占少部分。目前,全市少数民族初中以下基础教育适龄学生全部入学,升学率达100%。

4、社会保障情况

全市各少数民族群众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0岁以上老人每月享受社会养老保障100元左右,7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月享受50--300元老龄补贴。个别低收入的特困家庭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二、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xx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民族工作、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新

途径、新思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努力维护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抓好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政策学习贯彻宣传工作,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专门召集统战、民族、宣传、金融、工商、税务、计生、人社、食安等相关部门,就《xx省民族工作条例》、《xx省xx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条例》等贯彻实施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要求各级党政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以“促进民族团结、切实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为总原则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调动了广大民族工作干部和群众执行政策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了民族经济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向前发展,为全市经济建设和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实施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改善少数民族群众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各种主题,坚决响应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20年全部实现小康的号召,把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列入“十三五”总体规划之中,在中、省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争取投入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700多万元,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了一批道路交通、民族广场、农网改造、水利设施、种养殖等基础设施项目,使少数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