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环境科学系2009级一班刘湘益20096380

【摘要】:人类活动不断地影响自然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生产活动方式比较简单、规模比较小时,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不大。产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和破坏了人类环境,特别是生态系统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石油、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和工矿区不断出现,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药等有机合成物质、放射性物质和噪声等严重污染环境而形成公害。

【关键词】:人类活动大气圈二氧化碳大气污染然大气层悬浮颗粒物质人为排

1.概念描述

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圈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人类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熄灭煤炭、石油和自然气,这些燃料熄灭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形成的[1]。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用。它在大气中增加的结果是构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外表变热起来。因而,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

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2]。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求人们尽量节约用电(由于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好森林和海洋,比方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遭到污染以维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能够经过植树造林,减少运用一次性便当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蹂躏草坪等行动来维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协助减缓温室效应[3]。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外表、大气自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一切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外表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空中- - 对流层

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程度激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普通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普通产生于均匀温度在-19℃的高度,并经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均衡,从而使地球外表的温度能坚持在均匀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招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才能的加强,从而惹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形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均衡只能经过空中- -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加强的温室效应”。

2.世界性问题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日本东部海岸伊势湾的一角有个四日市,原有人口25万人,主要是纺织工人。由于四日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大门,因此,日本垄断资本看中了四日市,认为此地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5]。

人类活动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传播,当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大气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有五种: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及碳氢化合物,我国目前环境监测部门主要对PM10、SO2、NO23个污染因子进行日常监测,并以空气污染指数的形式划分环境空气质量等级、评估空气质量的优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清洁的大气,保护大气环境,刻不容缓[6]。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仍未清楚的认识到大气污

染的严重性而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身体将面临不可估量的灾难。为此,了解大气的污染和防治有其重要的意义[7]。

通过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建立反映人类活动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和理论,计算出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正、负面影响度及总影响度,再通过自然划分法,把福建省67个县市分成5种影响度类型。最后,将人类影响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8]。

宜昌市位于长江中上游交界点,地处西陵峡口、长江白西向东流经市区。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多雨。这里是我国新型的交通及发电枢纽,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除了由于历史原因新造成的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化不合理外,山间盆地的地形条件和复杂的气象因素,也是引起大气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9]。来源即使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大气中也会产生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在气相中有硫化氢或二氧化硫,在颗粒物中可能有硫酸盐[10]。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可能是从火山喷射出来的,后者也可能是由土壤、坑道、潮汐低地的厌气性细菌产生的(Grey等人,1972)[11]。

3.污染环境带来的的后果以及资源紧缺

人类每年向大气排入的污染物超过6.5亿吨。

人类每年制造垃圾17.85亿吨,这数字正以年均8.37%的速度递增。

光化学烟雾、核污染、澡声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农药污染、热岛效应、混浊岛效应、地面沉降、城市塌陷、铺天盖地的酸雨[12]。

还有……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升高,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到时南北两极的冰山将大幅融化,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没海洋之中,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13]。”

2050年,欢迎到上海看美丽的外滩,欢迎到悉尼歌剧院倾听天籁之音……

还有……

大气中的氧气比重已由原来的30%下降到21%,耗损了将近三分之一。从1860

到1980年的120年间,大气中的氧气净耗损5000亿吨。随着人口和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森林面积的减少,矿物燃烧量的不断递增,一位俄罗斯科学家估计,今后160年间,大气的氧气含量将再减少25%-30%……[14]。

还有……

南极臭氧空洞已经有四个澳大利亚那么大了……

还有……

橙剂后遗症、水俣病、四日市哮喘病、骨痛病、斑牙病、白血病、埃博拉病、炭疽病……

癌症、艾滋病、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SARS、猪链球菌病、脑髓炎……

这些病都是人类自己的功德,有的可以治好,有的无法治好,但可以断定,不出半年,它们的家族中就会再添上一两个新品种。

还有……

谁不向往美国式的生活呢?科技发达,丰衣足食,有牛肉,有面包,有廉价汽车和大房子。

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一样生活,科技发达,丰衣足食,有牛肉,有面包,有廉价汽车和大房子,那么,20年之内森林就将消失,7年之内石油耗尽,4年之内铅铝耗尽,半年之内就没有锌了。某种程度上讲,地球好比是人类的母亲,她的温度不高也不低,正适合人类的生存,就好比是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正适合胎儿的生长一样。在地球上,生长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就好比是母亲的乳汁为婴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一样[15]。地球母亲经历了几十亿年的生物演化最终孕育了人类,这个时间和母亲怀胎十月相比

实在是太长太长了。生命与自然环境在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的适应,地球的各种自然条件是如此地适合人类的生存,使我们觉得我们对她的丝毫改变都是一种罪过。但是,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特别是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等各种能源物质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16]。自然的能量代替了人类的手工劳动,在资本家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的引导下,为了追求高额的商业利润,他们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广泛而大规模的破坏环境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价值观念发生了倒置[17]。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空气、水、土壤是一文不值的,

虽然它们对于人类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我们片刻都不能离开它们。相反,对于生命极其有害的毒品、香烟、酒类以及一些有害的食品添加剂等各种对生命有害的东西,却因为公众的需要而变得昂贵[18]。牺牲便宜的东西,而生产昂贵的东西,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法宝”。也就是说,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资本家不惜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为代价,来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商品,无论这种商品是否对人有利,是否对人是必需的,只要能够满足人类奢侈的需要,哪怕是危及生命的商品都会有广阔的市场[19]。在长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人

类的奢侈欲望越来越被满足。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其生活的豪华和奢侈,完全可以和古代的帝王相媲美。在人类永无休止的私欲面前,我们得到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却失去了许多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的东西,空气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人从哇哇坠地开始,空气就和我们紧密相伴,使我们觉得它仿佛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使我们一

刻都不能离开它。但是,现代的工业生产为了满足人类某些奢侈的私欲,而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却遭到了破坏,空气的严重污染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20]。

4.人类为了利益

为了凉快,人类发明了冷气机,冷气机使这世界一天比一天热。

为了高产,人类发明了农药,农药使所有的粮食都蕴含剧毒。为了快捷,人类发明了汽车,越来越多的汽车已经使这世界寸步难行。

为了安全,人类发明了原子弹,原子弹使这世界更加危险。

有人说过,人类是最自私和最愚蠢的动物。他们毫无节制地攫取,疯狂而血腥地杀戮,只是为了自己无耻的虚荣。

哪怕只剩最后一朵花,他们也会把它折下来插在自家瓶里,还说:这就是美。

他们吃,他们吃,他们吃……

会飞的,会跑的,无一幸免。

为了一碗燕窝,他们可以杀死所有会筑巢的燕子,他们可以。

他们穿,他们穿,他们穿……

有皮的,有毛的,难逃非命。

为了一条围脖,他们可以杀死所有的狐狸,他们可以。

他们用,他们用,他们用……

发光的,发亮的,一网打尽。

为了一双筷子,他们可以杀死所有的大象,他们可以。

5.总结

总之,人为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这些影响的效果又互相不同,有的增暖,有的冷却,有的增湿,有的变干。而这些影响又是叠加在自然原因之上一起对气候产生影响,且各个因子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更加复杂化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目前还不能了解人为影响所可能产生的净效果。故为了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进行气候预测,弄清人为因子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车安宁. “温室效应”——也许是个“天大”的误区[J]. 飞碟探索, 2011, (03)

[2] 张强, 张凯. “环境蠕变”概念之我见[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9)。

[3] 陈明绍. 温室灾害要认真对待[J]. 民主与科学, 1990, (06)。

[4]耿炜;穆岩;靳睿杰;董钰;曹立强;;环境监测在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中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J]. 绿色视野, 2005, (11)。

[6] 王东霞, 李健, 高崇, 马利军.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J]. 北方环境, 2010, (05)。

[7]大气污染及其防治[J]. 环境科学文摘, 2010, (05)。

[8] 陈菁. 人类活动对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6)

[9] 张祥玉.宜昌市大气二氧化硫浓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1992, (04)。

[10] 史黎薇. 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10,

[11] 费里斯, 刘建一. 硫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J]. 世界环境, 1985, (01)。

[12] 关注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年01期

[13] “气候变化”的定义[J];制冷技术;2010年04期

[14]宣勇气候变化下的国际博弈[J];中国减灾;2010年03期

[15] 陈明绍. 温室灾害要认真对待[J]. 民主与科学, 1990, (06)

[16]中国阐明应对气候变化原则[J];环境工程;2010年01期。

[17] 张大任. 生态环境与洪旱灾害[J]. 四川环境, 1993, (03)

[18]刘书越;;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10年。

[19] 蔡海生,张学玲,周丙娟. 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水土保持, 2009, (02)

[20]苗昆气候变化VS商业机会[J];环境经济;2010年11期。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提示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知识框架 考点解析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地形 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 水源 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气候 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 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 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

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 <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 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 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 利) 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 巴 低地湿热,高原凉爽 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 条件制约 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①气候影响城市区位 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②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日照与街道方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当地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由于大气环流条件不同,风向不同,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污染大气的企业的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其原则是:第一,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第二,、在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将其布局在与对吹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第三,在无主导风向的地区,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对城市的影响 ①影响城市分布 原因: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分布: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和大河河口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和湖岸地区。 ②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①依托矿产资源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 世界: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德国埃森和杜伊斯堡等。 中国:依托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内蒙古的包头、四川的攀枝花、安徽的马鞍山等;煤炭工业城市如山西的大同、黑龙江的鹤岗等;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新疆的克拉玛依、黑龙江的大庆、山东的东营等。 ②城市的规模: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 ③城市发展:“资源型城市”随资源的枯竭需考虑城市的转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个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当然地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很不容易。因为一方面必须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了解和掌握各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本身是一项艰巨的、需要长时间实行探索的重大科学问题;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势头,包括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变动、活动的范围、消费的方式都是难以控制的。即使为了在一定水平上维持现有人口的生存,也还需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产生相当不小的影响,这些问题在现有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下还很难躲开。所以在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人们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要贯彻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首先当然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再不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搞发展。这就要适度限制发展的行为,选好发展的领域,改变发展的方式,充实发展的科技含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来取得最大的效益。实际上,要充分做到这个点是很难的事,但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我们只能知难而进,不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再出难题了。实际上,如果按当前很多不可持续的方式搞发展,连当代人的生存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各级主持发展工作的决策者实在应该在作出决策之前为此而三思。 展是硬道理,很多问题只能在发展中求得解决。要发展而不动用一点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没有一点影响,或只有正面影响没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在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求得和谐发展。要发展城镇化,使相当一部分农民逐渐转化为城镇居民,还要发展交通运输而修路筑桥,不占一点儿耕地是不可能的。如何少占耕地,占得合理,占后有所补偿,这是和谐发展的必走之路。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应该严格保护,但相当数量已经开垦为耕地,特别是水稻田——人工湿地( 如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在当前要大面积退耕还湿地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合理布局和水利建设上面做好文章,使发展水稻田与改善现有湿地的状况相协调。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应该严格保护的。但森林同时又是以木材为主的一系列林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些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能够也应该合理经营利用的,而且应该通过科学的培育措施,越用越好。除了少数需严格保存的自然保护区之外,合理的采伐利用,仍是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要把森林的保护和经营利用更好地协调起来。在一些江河上(特别是西南地区)修建水电站,这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C02排放,但水电站的建设也必然带来一些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这类矛盾必须分清轻重主次,趋利避害,适当妥协,使建设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起来。有些问题的处理,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能够以发达国家先走一步中得到的教训为鉴,但也不必完全跟着“洋人”的调子走。其实“洋人们”的看法也不是完全一致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带有普遍性。我们要学会实事求是全面看问题,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问题。 了解自然,尊重科学,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经过努力,力争取得高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力的培养,反而会助长“猜答案”等马虎应付的风气.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选择题是最易草草应付的题型.第三,选择题都有几个“不入选”的错项,但常有这种情况,学生之所以不选某个选项是因为他心目中另有一个也许错得更离谱的解释(俗话说,真理只有一条,歪理却有种种),老师的一个“ ”号使他认为自己的离谱解释可能是对的,因此遗患无穷.我曾要求学生做必修课本第一册后的选择题时写出判断依据,结果之离奇,令人瞠目结舌.第四,选择题方便老师批阅,因此有可能布置更多的题目,但这一来,或者学生负担太重(如果老老实实认真去推理答案的话),或者学生只好草草应付.因此我以为,如果说选择题这种题型作为高考题尚有一二可取之处的话(也是以牺牲区分度为代价换来的),作为平日作业则绝对是弊多利少. 与选择题泛滥相伴生的就是“思考题失踪”(因为高考不考).我认为这也是十分可惜的.思考题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它题型所无法取代的.我至今清晰记得进修学习时所用的如李椿等编的《热学》、赵凯华先生等编的《电磁学》、《光学》中大量的思考题,给我的学习帮了多大的忙啊!我从中受益匪浅,并将永生难忘! 高考题每题一问(至多两问),但平日作业题却可以就某一问题多方位发问,或改变条件发问,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高考题对解题所用规律从不暗示,但平日作业有一些却可以指定方法.例如,学过动能、动量后,可以要求学生对“牛顿定律”一章中的习题用新法重解(大学教材中,这种方法比比皆是,想必大家记忆犹新.)也可以要求对一个题目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法,例如用隔离法和整体法、逐段法和全过程法……等.只要认识到做作业是学习过程的一环,就不必害怕提示方法有“泄露天机”之嫌. 四、难度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高一、高二新课的题目难度不宜过高,这几年,新题迭出,题海几成“汪洋”.其中当然不乏闪光的珠贝,但也充斥着混珠的鱼目,甚至是泛起的泥沙.偏爱“新题”者也许忘了,每年的学生都是新的,被你已“嚼得无味”了的“陈题”,对这些新生可是“初次见面”.那些看似“老套”的基本训练题是永不会过时的!此外,即使是那些令人拍案叫好的“精品”题,也不是都可以马上拿来给新生做,或者硬做却不见得会有什么好结果.正如同初生的婴儿经不起“人参鹿茸”之类的“大补”一样,新生更需要一些“乳汁”般的营养,即适合于初学者的系列化、程序化的基本题、典型题. 总之,我们应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平日作业不能过于强调“跟高考接轨”(即高考有什么题型,平日作业也就只有什么题型),不能把每次作业都等价于一次小型的“模拟考试”.正如尽管足球比赛胜负只看进球,但运动员不能每天只踢热身赛、模拟赛,不能只练射门,还要进行传接球、带球跑等基本训练,还要进行耐力跑等素质训练.当然,在高三复习阶段,是应该而且也必须有一些模拟高考的训练,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即使在高一、高二阶段,也完全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熟悉考试形式的题目;我的意思只是想说,在新课阶段,不可以只做那种针对、模仿考试形式的题,只做那些要求很高、很繁难的题目,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题,冷落了那种一题多问(多角度发问)、一题多变(变化条件)的程序题,失踪了问答题、作图题等对培养各种能力有用的多种题型.学生平日也有许多不同于考试的基本任务要完成. 上面从几个方面谈了作业题与考试题的不同.找出不同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该怎么做.勿庸讳言,经过十多年的“造题”运动,现在题海已十分浩瀚,其中就难度来论,很多是难于或大大繁于高考的.如果要求学生一方面认真地做好基本题,同时仍然要对付这些繁难题,则减轻负担断无可能.因此,教师必须选出哪些适合作业、哪些适合考试,在给学生教学中区别使用.这样对各类题目加以甄别考察,一定会对“减轻负担、提高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科技文摘● 中外科学家汇集漠河共同呼吁: 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由中科院组织的太阳与人类环境国际科学讨论会在中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城举行.与会科学家们一致呼吁:进一步加强对太阳活动及对人类环境影响的观测与研究,密切关注地球变化,揭示与太阳活动的相关规律,为人类的长远生存与发展造福. 何泽彗、王大珩、叶叔华等中科院院士和国内几十名科学家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出席了讨论会. 30多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宣读了论文,内容包括“太阳活动与人类安危”、“太阳活动,γ射线暴和地球气候变化”、“日食的射电观测与研究”、“太阳质子耀斑爆发与长江下游洪涝灾害预报”、“空间太阳天文研究”等课题.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振韬在论文中指出,太阳活动与世界粮食生产、水资源、能源密切相关.以水资源为例,太阳活动对地球降水量的调节量达40%以上,由于日益严重缺水,到2000年人类饮用水中将有25%是再生水,到2010年,现有的地面河水将被用完.为此,人类必须及早找出对策. 摘自《科技日报》97.3.10 文/叶彩星 刘传书 · 4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人类加以开垦、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福祉。 人类活动常可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使环境的脆弱性变得显著,自我调整能力转趋薄弱,一方面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许多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自然灾害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增长当然成为意料中事。 各地长期开发下,森林饱受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乾季则缺少基流补注,以致无论旱涝均与时俱增。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世界所有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样也包括构造出生命的重要基石――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使生命在地球这个行星上的生存变得可能。没有生物多样性,你几乎不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生存下来,你也不可能喜欢这个灰暗的、无生气的、光秃秃的、无聊的世界。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不会感受到树林带给你的绿意、海洋带给你的蓝色,也不会有你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疑难解析[转载] 【疑难解析】 1.太阳活动的含义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 2.太阳大气及其分层 太阳大气自内向外可以分为光球 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如右图)。 光球层即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太阳表 面,厚度500Km,地球上接受的太阳 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层发出;光球层 外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就是色球层,这一层厚达几千千米,但是发出的可见光却不及光球层的千分之一,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肉眼才能观测到;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厚度也是三者之中最大的,但亮度最小,即使在日全食时肉眼也看不到,只有借助日冕仪才可以观测。 注意:这里所说的太阳大气结构不包括太阳内部结构,只是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及活动情况。 3.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但是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 黑子其实并不“黑”,只是黑子发生的区域比其他区域温度低,所以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就比其他区域要暗一些。 国际上统一规定用黑子的相对数表示太阳活动水平,太阳黑子出现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极大年(或称太阳活动峰年),反之为太阳活动极小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教材图1.9即反映了太阳黑子数量的多少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②在离地面80~500千米高度范围的地球大气中有若干层大气分子全部或部分的处于电离状态,我们称之为电离层,地面无线电短波就是在地

面和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才得以传播。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得经电离层反射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造成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③地球外围有地磁场,指南针等就是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工作的。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形成“磁暴”现象。 【典型例题】 我国古书曾记载有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1~3题。 1.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黑气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气区域比周围高 C.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偏黑色的气体 D.黑气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3.这种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表现有()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的影响 环境科学系2009级一班刘湘益20096380 【摘要】:人类活动不断地影响自然环境,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生产活动方式比较简单、规模比较小时,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不大。产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和破坏了人类环境,特别是生态系统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石油、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和工矿区不断出现,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药等有机合成物质、放射性物质和噪声等严重污染环境而形成公害。 【关键词】:人类活动大气圈二氧化碳大气污染然大气层悬浮颗粒物质人为排 放 1.概念描述 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圈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人类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熄灭煤炭、石油和自然气,这些燃料熄灭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形成的[1]。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用。它在大气中增加的结果是构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外表变热起来。因而,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 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2]。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求人们尽量节约用电(由于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好森林和海洋,比方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遭到污染以维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能够经过植树造林,减少运用一次性便当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蹂躏草坪等行动来维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协助减缓温室效应[3]。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外表、大气自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一切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外表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空中- - 对流层

太阳黑子的活动和人类健康有关。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4题。(11分) ①1978年12月,英国赫赫有名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资料,它揭示了这样一条乍看起来令人觉得荒唐的规律:地球上流行性感冒的大流行年,大都是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事实是:自从有完整的太阳黑子活动记录的1700年开始,近300年间,人类一共遭受过12次遍及全世界的流行性感冒大蔓延,而在这12次大瘟疫中,除了1889年的1次以外,其余11次无不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②流行性感冒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就以1918年席卷世界的那场“西班牙流感”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死亡人数多达4000万。当时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是流感病毒也参与了对人类的屠杀。据美国公布,死于流感的美军总数,大约相当于该国参加战争阵亡人数的4/5。 ③不久前,又有科学家们注意到了太阳黑子杀人的另一条线索。前一时期已经发现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有一条周期性的变化曲线。而现在发现这条曲线的变化周期正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合拍的,并且皮肤癌发病率的高峰往往是出现在黑子高峰以后的第二年。皮肤癌是癌症中比较常发的一种,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是很厉害的。 ④为什么太阳黑子的活动和地球上人类的流行性感冒、皮肤癌会有这样紧密的关联呢? ⑤通过长期的科学观察,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每当太阳中出现黑子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一定会有耀斑。耀斑是比太阳原来的表面还要更亮的斑点,随着它的出现,太阳就会发出强大的紫外线、X射线和其他的粒子流。这些电磁射线8分钟就到达了地球。 ⑥证明这种高能射线到达地球的证据很多,最明显的有两个:一是在地球南北极的上空霎时出现的蔚为壮观的极光;二是地球上所有无线电通讯发生了暂时的干扰、削弱,甚至中断。但是,对我们影响更大、而谁也察觉不到的,则是阳光中高能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骤然增加。 ⑦于是,不久前有人作出这样的解释: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的变异,发生突变性遗传,从而产生一种感染力极强而人体对它没有免疫力的亚型流感病毒。这种亚型病毒发生以后,如通过动物、人等媒介体会更迅速地蔓延,以致酿成来势凶猛的流行性感冒。 ⑧高能紫外线还是诱发人类皮肤癌的重要因素。据报告,阳光中每增加20%的紫外线强度,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50%。据最近的研究报道,这种诱发性皮肤癌有2年的潜伏期。 ⑩太阳黑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注意。 11.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第②段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简要分析“流行性感冒”形成的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太阳黑子的活动和人类健康有关。12.不能去掉,因为大约只是表估计,如果去掉就变为确切的了,这样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提示:此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理由,把理由说充分。解题思路是假设删去这个词语,看表

高中地理期末复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期末复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太阳活动简介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 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影响:太阳活动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人类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关系。因此也形成了太阳活动预报这门学问。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

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温度比光球层表面的温度低1000℃到2000℃,所以看起来比较“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 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规律的研究,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的资料,仅供参考。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分析。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第三,宇宙空间可能还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上,生存着高智慧的生命——外星人。当然,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许有像地球一样的宇宙环境。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 综上所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成为学习地球宇宙环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并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为宇宙太大,地理课程没有必要关注与地球环境无关的宇宙部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以案例学习的思路,要求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个天体。 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3.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念 本模块内容设计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从整个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内容看,还是从本模块的内容看,学生学习首先需要明确地理学上所说的自然环境所包括的空间范围及其组成。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下至岩石软流层。为此,课程标准中安排了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

人类活动对地表情况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影响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人类通过垦殖和养殖活动把大量天然生态系统改变为农业生态系统,把可食用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满足了迅速增加的人口增长的需要;在长期的耕作中培育了性状和肥力都优于天然土壤的农业土壤;人类对地表和近地表物质的机械搬运使地貌发生了变化,水利建设等人为工程改变了地表水的时空分布,影响河流的水文过程和侵蚀沉积过程。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农业开发必然破坏森林和草原;猎捕、采集动物与人为改变其生活环境加速了物种灭绝,破坏原有地貌通常将导致地表稳定性减弱和侵蚀强度增加;不合理灌溉与耕作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改变土壤孔隙度和渗透能力、加剧土壤侵蚀和土地荒漠化;破坏水源涵养林引起突发性洪流、盲目抽取地下水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过度抽取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开采地下矿床、可溶盐类物质,破坏多年冻土,不当的灌溉与排水等,都可能造成地基沉陷,河流上游超量用水导致下游断流等;采矿抽水常常在灰岩地区形成严重和特殊的崩塌沉陷。人类对大气圈和与气候的影响备受关注,燃烧化学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剧增加,造成氧平衡失调并可能波及地表环境中的生命过程;人为增加大气固体微粒含量改变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量导致气温变化。从陆地到水体,从大气到土壤和生物的污染,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是单方面、单因素而是综合性的、参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如森林被砍伐,不仅是景观发生了变化,而且丧失了森林的地理环境功能,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汇流加快、地面返照率增高,昼夜温差增大、辐射纯收入减少、冷空气下沉和抑制降水等。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诞生几百万年以来,一直和自然界相安无事。因为人类的活动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地小气候的改变。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 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 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无形中闯下了弥天大祸。这些弥天大祸看起来似乎是天灾,实际上却不折不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祸。这也就是地球大气对人类进行的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决不会因为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的。 1992年6月,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云集巴西里约热内卢,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上签字。为什么气候变化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科学问题,会变得如此令人关注? 原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如果按目前CO2浓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气中CO2含量将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一倍。科学家们预测,那时全球 平均气温将会上升 1.0℃-3.5℃,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淹没大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另外还会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事关重大。因此世界各国领导人才坐到一起,共同商讨削减CO2的排放量问题。 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气候对人的健康和情绪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知道气候 对某些疾病是有影响的,如关节炎、心脏病。气候也会使人心情烦躁。因此,人们应该掌握这些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心情烦躁时注意 克制,有病的人要注意防护。 (2)湿度对人的影响:下雨天会使人情绪低落,当然,这种不 好的情绪有些是因为社会因素。但研究表明,在湿气重的日子里,有

地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从容说课 承接上节太阳系内容的教学,本节包括“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两部分内容。“为地球提供能量”中给出四幅直观图片,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因为每个学生对太阳的影响都有亲身体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是导致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学会三维图表分析和地理比较。“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教学中,可以用具体的某地某时太阳活动影响短波通讯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投影展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再带领学生认识黑子和耀斑这些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并强调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最后再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相关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学会分析表达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参与探究活动,利用图表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维空间分布图的判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 书本插图、太阳能量来源录像、课件、投影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请大家看投影,填写有关内容 (投影)天体系统的级别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港口101 ,徐雪鸿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一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当然地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很不容易。因为一方面必须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了解和掌握各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本身是一项艰巨的、需要长时间进行探索的重大科学问题;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势头,包括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变动、活动的范围、消费的方式都是难以控制的。即使为了在一定水平上维持现有人口的生存,也还需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产生相当不小的影响,这些问题在现有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下还很难躲开。因此在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人们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要贯彻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首先当然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再不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搞发展。这就要适度限制发展的行为,选好发展的领域,改变发展的方式,充实发展的科技含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来取得最大的效益。实际上,要充分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事,但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我们只能知难而进,不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再出难题了。实际上,如果按目前许多不可持续的方式搞发展,连当代人的生存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各级主持发展工作的决策者实在应该在作出决策之前为此而三思。 但另一方面,人民要生存,要过更好的生活,这是我们以人为本求发展的主要目的。发展是硬道理,许多问题只能在发展中求得解决。要发展而不动用一点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没有一点影响,或只有正面影响没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在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求得和谐发展。要发展城镇化,使相当一部分农民逐渐转化为城镇居民,还要发展交通运输而修路筑桥,不占一点儿耕地是不可能的。如何少占耕地,占得合理,占后有所补偿,这是和谐发展的必走之路。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应该严格保护,但相当数量已经开垦为耕地,特别是水稻田——人工湿地( 如在黑龙江三江平原 ),在当前要大面积退耕还湿地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合理布局和水利建设上面做好文章,使发展水稻田与改善现有湿地的状况相协调。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应该严格保护的。但森林同时又是以木材为主的一系列林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些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可以也应该合理经营利用的,而且应该通过科学的培育措施,越用越好。除了少数需严格保存的自然保护区之外,合理的采伐利用,仍是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要把森林的保护和经营利用更好地协调起来。在一些江河上(特别是西南地区)修建水电站,这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 C02排放,但水电站的建设也必然带来一些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这类矛盾必须分清轻重主次,趋利避害,适当妥协,使建设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起来。有些问题的处理,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可以以发达国家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知识讲解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 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2)动力来源: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黑子,B 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1~2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解析本题组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宇宙中生命存在的条件。“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不会是太阳系成员,应位于银河系中;从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来判断,温度太高主要原因是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答案 1.C 2.D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 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研究发现,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磁场,产生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四、教具准备 书本插图和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们做个实验: [1].同学们闭上眼,能看到东西吗? [2].似想:睁开眼蒙上黑布,又能看到什么?为什么? [3].光从何来? 可见太阳的重要性,那么他的重要性对我们地球体现在哪些方面了?对地球又有何影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简介: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 3.太阳对地球影响:似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会怎样?既然太阳与地球休憩相关,那么太阳对我们地球有什么影响? [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西安市鹿原中学靳羽嘉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学习完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后,由本章作为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结尾,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对事例、图片等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去思考,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节内容倾向于介绍人类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意识到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已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为学生学习讨论本节课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学习,可引导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教师课堂上作适当补充和引申。对于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事例的分析,也需要学生课前准备资料,课上全面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能力方面 1、通过资料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取得的重要成就。 2、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资料分析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 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原则 能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全面地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珠江三解洲”产业转移为例,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双重性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思考题: 小山坡因政府投资大学和商人对学校外服务的建设,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上,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和美化,将不毛之地变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人文环境上,由长期无人问津到文化教育、科技、商业活动繁荣,人口稠密。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区域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作用。 例:东部季风区主要进行种植业生产,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进行畜牧业生产,这本身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是反过来,由于这种影响,东部季风区的人类活动(种植业)使很多自然景观变成了农田景观,而西部则为牧场等。 2、? 人地关系中,人类起主导作用。(学生解释其原因,或举例说明) 原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主动自觉的改造,使之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活动也可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在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人处于中间的管理调控地位。)例: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就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3、?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双重性:(学生举例说明) 草原放牧,一方面获得了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4、?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某个要素放加影响,会影响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举例) 例:黄土高原只是破坏植被。 二、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中,要不断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实际上是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改造了自然,造福了社会,另一方面,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也会对本地区甚至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就包括两方面: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1、阅读P25,矿产资源的开采:问答问题: 问题:山西省的煤炭开采有何有利影响?四小条 问题:开采煤又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哪此负而影响?另:依靠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城市还有一个问题(资源开发的后期城市转型问题) 思考: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全并非我国经济强省,最近,山西提出加快经济调的发展战略,根据山西煤开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您认为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山西变为强济强省? 战略:发挥煤优势,但进行深加工(煤化工,西电东输等)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