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让学生将来都拥有美好的人生

俗话说:“好习惯受益一生,坏习惯贻害终生”。习惯是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是行为的一种动力倾向,是人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征倾向。这种行为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把人的意志努力和注意程度降至最低度。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就是这样的。而日常行为习惯又是一切习惯中的基础,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也就成为培养学生习惯这项巨大工程中的重点奠基工程。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到底应该怎样来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呢?

一、让学生明确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从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一生。日常行为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好的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的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要从一年级就抓起,要让学生们知道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好是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的前提条件,而当一个人习惯好了,他的学习、身体、思想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他就已经是综合素质较好的候选人了。继续发展下去,也就大有希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逐步培养,从常规习惯做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要求小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一年级做起,具体落实到点点滴滴中。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和站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要让学生从一年级起

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的习惯。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站时,两手贴大腿两侧,腰板挺直,目视讲台。正所谓“坐如钟、站如松”,这样看起来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2、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有一句话叫做“成功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一个人的准备工作大到一项工程、一次竞选,小到一次作文、一次上课,为了让学生们都能做为成功而准备的人,那么让学生养成课前有准备的好习惯就非常有必要了。(1)下课后让学生在课间记着喝水,并及时上厕所,以避免上课口渴或想上厕所的现象出现。

(2)让学生在课间就将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提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值日生站在讲台前面,检查全班同学是否都已经静息好。当教师走进教室,值日生喊“起立”时,全班学生精神饱满地站起来,眼睛里闪耀着渴求知识的火花,面带笑容地向老师问好。

3、要培养学生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亲善、礼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友好和尊重的桥梁,是人们对亲人、熟人或生人表达情感和尊重的行为方式。是否懂得礼貌能显示出个人的知识和教养,反映出个人的道德品质。俗话说“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人”就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对小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也要从一年级就抓起。让一年级小学生知道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并加以巩固,班主任可在班上开展一些活动,如:学生没有铅笔向同学借,要对同学说声“谢谢”;不小心碰到

别人要学会说声“对不起”;见了老师会说“老师好”。这样一来,一年级小学生便从日常行为中懂得并初步养成对人有礼貌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卫生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一定要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讲卫生的习惯,要让一年级小学生从最简单的做起,不乱扔垃圾,将上课用的废纸用一个塑料袋装起来,下课后丢入垃圾桶。看到地上有垃圾会主动捡起并制止别人乱扔垃圾,同学之间做好互相监督。让他们开始学会扫地和拖地,体会到要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这种环境、就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必须讲卫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三、实践督促,养成习惯

习惯培养离不开实践,解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后,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行动指导。就如我们一年级来说:读写姿势要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和“一拳”。同样,在其他习惯上我也是如此指导,如:做操,要求学生的动作整齐规范,显示出学生强烈的整体意识和蓬勃的朝气;集队、集会要做到三个字“快、静、齐”;走路学会靠右行;课堂上专心听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并通过检查、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衣梳头,这些自己能做的事我都让学生学会自己做。这样的指导,给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对于缺乏生活常识和经验的学生,我就手把手地从每个细小动作上给予具体指导,个别学生没做到,就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逐步在实践中培养出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做作业时,我总忘不了对学生说声“注意三个一”。平时,在集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四、调动积极性

一年级新生要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此,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如:为了使学生养成专心倾听的好习惯,我在一次课堂中对一位学生的精彩回答提出:“咦,你刚才说什么?教师没听清,谁能告诉老师啊?”这时就会有其他的学生纷纷举手说:“老师,我告诉你!”“老师,我告诉你!”我请了他(她)起来复述,并大大地表扬了他(她)专心倾听的优点。甚至还运用小组比赛评分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我班专心倾听的好习惯也就慢慢开始养成。

五、做好表率,及时表扬

1、老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因为在那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心里,教师的形象是无比神圣的,他们在心底里崇拜着教师,在行为上模仿着教师。因此,一年级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都非常强,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教师是他们衡量万物的一把标尺。因此,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老师便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

2、老师及时表扬学生

表扬是对学生好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它能促进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行为越来越好。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仿佛是清晨的甘露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田,又像是冬日里的阳光,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之语,尤其是“对行为习惯很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改造的契机,及时加以表扬,把缺点转变成优点”。

3、做好适当的物质奖励

一年级孩子有很强的荣誉感,他们非常渴望能得到老师的物质奖励,如:一朵小红花、一个纸心苹果、一面小红旗等,都可以使他们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并激励他们做得更好。

六、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日常行为习惯本来就是很繁杂的,从小学生的一坐一站到洒水扫地,从课前静息到排队放学,每一个动作都是细小繁杂的。而且,一年级小学生中年龄最小,注意时间最短,平均只有15分钟,所以这就决定了对一年级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最小,可塑性也最强。他们刚入学时的行为习惯就像一棵幼苗未经过修剪,枝枝杈杈全长在上面,而现在要对他们进行训练,也就是一个逐步修剪的过程,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三年、五年以至更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融三尺,变非一日之暖”。“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逐步变成他们有意识的行动,在反复的操练中完善和巩固,真正将其内化到他们身上。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中途停顿,懈怠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以前养成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也就会化为乌有。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随时提醒鼓励他们,为让他们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我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持之以恒做事的例子来激励他们。如:“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整整60年。”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坚定自己,坚持训练日常行为习惯及持之以恒的决心。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们教育者有爱心、耐心和恒心,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能掌握这其中的教育艺术。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正所谓是好习惯就会有好人生,坏习惯就会贻害一生。作为一年级班主任的我深感到任务的艰巨,但为了学生们都有一个好人生,我们做老师的辛苦一点又何妨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