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历史学案 第 11 周第 1课时

九年级历史学案 第 11 周第 1课时

九年级历史学案第11 周第1课时

第周第课时

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带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带答案) 九上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复习学案 @@@ 【能及要求】 单元知识内容目标要求 识记理解运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灯、电报、电话的发明者√ 卡尔.本次发明内燃机和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及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萨拉热窝事件√ 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 【理清时序,知识整合】 第二次工业三国同盟、萨拉热一战开始一战结束 革命开始三国协约建立窝事件 卡尔.本次莱特兄弟凡尔登战役美国对德国投降

发明汽车发明飞机德宣战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新能源:石油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 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考点梳理,随点巩固】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标志是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国尤为突出 .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______、英、法、日、_____等相继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器有发明的,发明的,另外还有。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次世界大战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1

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的一课,上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下承苏联的解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别是霸权主义不断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因而本课有重要地位和教育意义。 【知识梳理】 一、冷战政策 1、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⑴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企图称霸世界 ⑵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发展壮大,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⑶二战的破坏性使双方都不想再次卷入战争,因此,冷战政策是东西方争夺的结果,也是美苏对立的产物 3、冷战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或反对社会主义,推行全球霸权政策) 4、冷战政策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约组织(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备注:(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二、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⑴成立:1955年 ⑵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美苏争霸 1、50年代开始争霸: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与美国争霸(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例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达到高潮:1979年苏军占领阿富汗(霸权主义的体现)

3、80年代有所缓和:美苏双方经济实力下降 4、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结束 5、美苏争霸的影响:①造成了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地区冲突不断 ②美苏为首的两极实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四、美苏争霸的启示 1、美苏争霸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不利影响,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遏制霸权主义最有利的措施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中国在美苏推行霸权主义过程中多次发挥过作用,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特别是重大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知识链接: 1.美国的冷战政策: (1)背景: 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表现: 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开始和结束标志: ①“冷战”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冷战”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解体。 (5)影响: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形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学案设计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知道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概况。 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3.了解幕府统治的建立、发展过程,知道武士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2.从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3.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 4.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5.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关系和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6.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称号,设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7.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 1.结合史料,说说1-2世纪日本岛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2.阅读教材P52内容,列举大和国统治的关键词。 活动二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只有主动开放,善于吸收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至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1.回忆中国古代史,中日之间频繁交流于什么时期?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历史故事?双方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自学目标】 1.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区主权收复的史实。 2.通过讲述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理解和认识到人 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重点:万隆会议和“非洲年”。 难点:万隆精神和拉美国家维权斗争。 【自学填空】 亚 非 拉 国 家 的 新 发 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隆会议的与会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有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了解,也有些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受到美国在背后的指使。美国还千方百计进行挑拨离间。因此,怎样在万隆会议上维护亚非国家的团结,排除杂音,保证会议的大方向不受干扰,并取得成功,这是摆在中国代表团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产生了巨大变化,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增至9个。此后,独立运动 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4亿多非洲人民 获得了自由和解放……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宣告独立,古老的非洲由此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非洲国家独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有50多个独立国家的非洲在联合国中占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对世界产生着重大影响。(1)面对材料一所描述的恶劣外交环境,这次会议在各国的努力下,最终结果如何?这次会议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运动在非洲引发了连锁反应,哪一年出现了17个国家的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指的是什么?这块殖民地在哪一年获得独立? 【巩固练习】 1.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这是一个由留守儿童和普通农家子弟组成的班级。这是一名有八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今年我带的是初三历史,面对最新的历史课本,我和学生都对它十分好奇。我的好奇感是由于这是最新编排的部编版历史课本,它充分展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当今社会,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作用越来越突显,我们历史老师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好奇感是即将进入一个个距离他们遥远的,陌生的国度,那些璀璨的世界文明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冲击感。 案例描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1古代日本 出示教学目标 1、知道大和的兴起和大和统一日本的史实。 2、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内容,认识大化改新的历史影响。 3、了解日本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形成,认识武士集团控制中央政权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出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武士集团教学难点: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出示教学过程: 一、介绍日本

老师:根据课本,指出日本何时出现国家,何时何国统一? 学生:根据文献记载,日本在1——2世纪,出现了100多个小国。在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统一了日本。 老师:统一后的大和是如何管理的? 学生: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实行“部民制度”:部民是贵族私有领地的私有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如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海部等,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 老师:过渡:7世纪以来建立在部民基础上的大和国面临着需要进行一场深刻变革的非常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个别家族脱离部民组织独立生产的趋势日益强烈,这种现象使政府和贵族失去了对部民的控制,不仅减少了财政收入而且动摇了部民制度,动摇了大和国赖以生存的基础,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疯狂兼并土地“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而此时的邻国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日本派遣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等大量学习、吸收中国文化,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1、宫廷政变,改革派掌握政权 645年6月12日,在中臣镰足和留学生的协助下,中大兄发动宫廷政变,一举消灭已苏我入鹿为首的苏我氏势力,夺取了中央政权。14日,孝德天皇即位,建年号为“大化”。大化2年(646年)天皇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带答案)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知道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的相关史实 3、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 二、【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拉丁美洲和印度的民族起义 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5,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2、概括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史实(时间、背景、人物、过程等) 3、找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史实(背景、时间、代表、积极意义等)?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印度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五、【当堂训练】 1.“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这有可能是哪位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的出征誓言( ) A.章西女王 B.玻利瓦尔 C.哥伦布 D.华盛顿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B.由封建王公领导 C.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D.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3.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华盛顿 B.克莱武 C.圣马丁 D.玻利瓦尔 4.古印度是人类历史上古文明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新航路

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把它作为征服对象。到19世纪中期控制了印度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英国 5.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要把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要向印度输入鸦片 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6.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的是( ) A.土兵 B.农民 C.封建王公贵族 D.印度皇帝 7.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她是( ) A.圣马丁 B.尼赫鲁 C.章西女王 D.释迦牟尼 8.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人物事迹评价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之父” ②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 ③章西女王抗击西班牙侵略印度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民族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9.在中外历史上,面对殖民侵略,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下列中外民族英雄中,为国献身的是( ) 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邓世昌④章西女王⑤玻利瓦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0.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 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 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展示: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2.阅读教材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21年,他到苏俄访问,他看到了苏俄的饥荒,也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苏俄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特地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材料二: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 (1)材料一中美国人哈默在苏俄开采石棉的计划能否得到实现?为什么? 提示:在列宁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当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按政策规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 提示: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 (3)结合上述及所学,请大家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想一想: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征? 提示: 归纳总结:新经济政策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学案: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教学目标 二、(1)、了解慕尼黑的时间、内容以及绥靖政策的危害。 (2)、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导火线及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挑起者。 (3)、记住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标志。 (学习重点:绥靖政策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事件) (学习难点:慕尼黑阴谋) 二、合作与探究 (一)复习与导入 (1)指名回答前一课知识(问题略); (2)谈话过度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自学指导(一)慕尼黑协定和绥靖政策的实质 学生阅读课文P27、28页,勾画、标注(慕尼黑会议【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的时间:1938年9月。操纵国:德、意、英、法。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1)含义: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2)内容: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危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自学指导(二)德国进攻波兰和大战爆发 学生阅读课文P28——30页,勾画、标注(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9月1日。导火线:德国突袭波兰。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影响。二战爆发的两个战场:欧洲战场:1940年4-5月,德军很快占领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

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5)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体原因:生产无政府状态,工人购买力低,生产相对过剩;股票投资活动盛行 爆发:_____ 年10月,_____国开始 范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特点:⑴波及范围广,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⑵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直至1933年。⑶破坏性极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 一、罗斯福新政 1.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目的: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特点:采用___ __手段 2.内容:整顿金融体系(《紧急银行法案》);中心措施:加强对_____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___ __的企业活动;谈判确定工资工时标准;通过《___ __》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农业调整法》);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建公共设施,给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法》)。 3.影响: 成效:①美国经济得到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标志: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国占领北欧、西欧(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军空袭不列颠,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 2、扩大: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最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4.联合: 德日意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国际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___________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__________》,内容: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作用: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了扭转了战局。 5.转折:1942年7月,___________ ,是二战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6.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盟军在______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1.二月革命: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 ”,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 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十月革命:____ ___年__ 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 ___ 的方针。___ _月_ 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 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 ______,领导起义。__ __月_ __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同德、奥匈帝国议和,退出。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4.三年国内战争:经过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 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 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 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交流讨论】 1、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背景?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达标】 1、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 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5.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派势力强大 B. 孝德天皇的英勇果断 C. 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D. 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7.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集团的形成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8. 日本幕府政治又叫“武家政治”,其开始于哪一事件?( ) A. 镰仓幕府的建立 B. 室町幕府的建立 C. 江户幕府的建立 D. 明智幕府的建立 9.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 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 A.杀手 B.铁血战士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 师:这里的“野兽”与“暴徒”,分别代表了哪些势力? 生:“野兽”是指国外的武装干涉,“暴徒”是指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师:在三年内战中,苏俄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生:不怕牺牲与英勇献身的精神。 师: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需要继续下去?请看列宁的态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材料展示: 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设问:农民口中的“我们”指的是谁?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们”指的是农民。三年内战基本结束后,列宁认识到政府必须调整政策,于是,他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九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至6月。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目的: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性质:战胜国处置战败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是分脏的会议。 (4)参加国家:27个战胜国,战败国和俄国被排斥。 (5)操纵国:美、英、法。 ⑹大国意图: ①美国:宣扬“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②英国: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削弱德国,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目的是保持欧洲大陆均势, 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③法国: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④意大利:扩大领土 ⑤日本:使战时获得的太平洋岛屿和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 l 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承认波兰独立)

l 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英法--非洲和中东;太平洋岛屿--日本) l 严格限制德国军备(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 万人,限制海军;禁止空军。(既防止其东山再起,又保留其镇压人民的力量力)) l 德国赔款(悬而未决)德国要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末规定具体数量和期限,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⑺主要内容: ①签订对德和约(中 心问题)即《凡尔赛和约》。 (目的:罚惩消弱 德国) 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和战败国签定的奥、保、匈、土签订了和约。构成所谓“凡尔塞体系” 影响:影响: ①使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首先,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分立,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部分地区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另一部分归还波兰。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 2.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历史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大化改新,以及课堂研讨完成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 2.理性认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导入:海外有仙岛,其名曰蓬莱。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个道士(徐福)被派往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求取仙药。未果,又遇大风,流落在一岛上。大家知道这个岛是哪里吗? 学生:日本。 老师:对,传说中徐福流落的荒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古代日本》。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教学过程: 1.6世纪之前的日本 老师:日本文明的诞生于1——2世纪,繁衍至5世纪的时候初步实现统一,统一的是大和政权。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繁衍生息。阅读课本,了解大和政权的基本概况。 2.大化改新 老师: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南北朝时期的分裂,走向隋唐的大一统,国力强盛,文化辐射四方。受到辐射的日本生产技术等物质文明大大提高。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许多生产水稻生产的新式农具。 老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建立在部民基础之上的大和国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老师:公元643年,日本酝酿了一个多世纪的改革终于开始了。以孝德天皇为首的大和皇族、以中臣镰足为首的中央豪族,在归国留学生的协助下,发动政变,夺取了中央政权,踏上了漫漫的改革之路,史称“大化改新”。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 老师:这一场变革是根据中国隋唐制度,那么日本有哪些保留,又有那些创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

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 古代日本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数百国。”公元5世纪,统一“数百国”的是()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本州 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 A.大王 B.皇帝 C.天皇 D.素丹 3.日本的大化改新,仿照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 A.阿拉伯 B.英国 C.朝鲜 D.中国 4.大化改新时,正值中国的 ( ) A.三国时期 B.东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朝时期 5.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 ) A.大和国家建立 B.大和统一日本 C.大化改新 D.武士阶层的出现 6.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 ( ) 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②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8.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9.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A. 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10.大化改新得名的原因是() A.这次改新是一次重大改革,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B.这次改新是以大化天皇为核心进行的 C.改革仿照的是中国隋唐的“大化”制度 D.进行改革的天皇的年号是“大化” 1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