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摄影技术与艺术

摄影技术与艺术

摄影技术与艺术
摄影技术与艺术

摄影技术与艺术

第一章摄影艺术概论

第一节摄影和艺术

1、摄影创作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2、摄影艺术是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物质材料、工具手段,逼真性)

摄影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仅能掌握摄影技术,而对摄影艺术一无所知,或者虽然在艺术构思上有些美好的设想,但技术手段却不过关,两者都很难拍出上乘之作。

对于一个优秀的摄影家(photographer)必须精通摄影技术,又善于掌握运用摄影艺术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无愧于摄影家的称号。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身的技术性。技术(technology)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以及其它操作方面的技巧。

摄影技术包括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感光材料的使用,以及各种特定环境、各种题目的拍摄技法等等。无疑摄影技术在摄影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基础,只有在这个牢固的基础之上,才能建造出举世瞩目的摩天大厦。

因此,要拍好一张照片,必须掌握必要的摄影技术,必须把摄影技术作为实践的基础。就摄影艺术创作而言,任何一幅作品的产生,尽管涉及诸多创作环境,但若没有过硬的摄影技术基本功,作品是无法完成的。例如演员的表演技术直接影响到演出的艺术效果,画家的笔墨功夫直接关系到其作品的艺术成败。

然而,技术并不是艺术的全部,也不是艺术的主要部分,它更代替不了艺术。“技术可以造就能工巧匠,却不能造就艺术家。艺术是要思想的,要感情的,要多方面修养的,更要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潘蒙兹语)。

任何一门艺术都以自己独具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从而构成了玲珑多姿、五彩纷呈的艺术天地。摄影作为一门艺术(art),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自己的艺术语言,有着与其它艺术形式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摄影师的艺术修养

1、深入生活:摄影艺术创作所涉及的生活范围是无限广阔的,而一个人的切身经历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必须借助间接的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理论艺术修养。

2、艺术观察力:除了深入生活,一个摄影师还要有自己的艺术观察力。观察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媒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作为一名摄影者,只有具备高度敏锐,深刻的观察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中,把握某一事物的全貌,并迅速地抓住它的重要特征和本质。

3、艺术想象力:作为一名摄影家还必须具有艺术创作的想象力。所谓艺术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觉进行选择、加工、改组,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摄影创作正是在经历过多次的选择、比较、舍取、增减后,把四面八方多次看到的生活形象的美质在心理上凝成一个完整的意像,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完美的形象时,怀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当机立断按下快门,使形象在最后的一瞬间表现为一次完成。

4、艺术创造力:摄影创作就是创新,摄影创作过程就是摄影者对创作对象的认识与再认识的过程。

摄影家的艺术创造力不仅表现在他们对生活事物感知的敏感程度上,还表现在他们对所拍摄对象的光影、色彩、线条以及整个形象的感知与把握。

一个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摄影家,不仅能机智地看到新题材所蕴含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在司空见惯的旧题材中获得新的发现。

第三节摄影师的眼力

1、好主题: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2、主体突出:根据拍摄者所要表现的内容选择有典型性的主体,让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

上,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另外,主体在画面上同陪体的关系是否和谐、协调,轮廓是否清晰,条理和层次是否分明等等。这个中心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东西,也可以是一组人或一组事物。这一中心人物的选取往往影响到作品的成败。因此,迅速地、慎重地选取代表某一事件、某一内容的人或物,竭尽全力在作品中把它表现、突出出来,让观者明白你的拍摄意图,明白你所要表现的主题,看清画面的主体及其代表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3、画面简洁:要使我们的摄影作品简洁明了,看起来挺容易的。但是要实际做到却十分困难。它不仅包括主体的选择、背景的应用,虚实的变化,色彩的搭配与和谐,更主要的是在拍摄时你是否注意到作品要简洁明了和如何使作品简洁明了!

第四节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

在艺术家的眼中,任何东西都是有感情的。所谓情,就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喜欢、愤怒、厌恶等心理反映。摄影者要表现自己的情,要通过想象语言传达自己的意念,因此要有自己的审美观念,要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要有自己的高超技艺,寓意于形中。

没有美的表现形式,也就无法表达美的感受,只有将自己的情,自己的独特感受,凝聚于独特的艺术形式中,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才会有力量,才能给人以美的冲击。美丽的生活来源于人们的精心创造,下面的照片给您什么样的感想呢?

第五节摄影师的摄影意识

摄影意识是在摄影的认识、理解基础上,对客观反映的思维活动。它时刻影响着摄影者的创作实践,成为摄影者对拍摄对象的一种习惯性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

第二章照相机

第一节照相机的种类

1. 按相机使用胶片的型号分

(1)120型相机

120 型照相机是因为使用120 胶卷(film )而得名。它是国内早期较常见的一个机种。

这种照相机标准象幅(formate )为6cm×6cm,使用附加片屉还可以拍成6cm×4.5cm 、6cm×7cm 的照片。

传统120 型照相机画幅是6cm×6cm。每个120胶卷可摄12张,其方便之处是当你要拍摄竖幅景物时不需要转动相机。另外,如果你要放大成5英寸×7英寸、8英寸×10英寸或11英寸×14英寸幅面的照片时,它有较大余地供你剪裁。

有些相机使用120胶卷,可以拍摄宽度为4.5cm的长方形照片(6cm ×4.5cm)。为什么有人喜欢这样大小规格的照片呢?因为它适用于体积比传统的6cm×6cm画面小巧的照相机。

120型相机分类:

双镜头反光式: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twin-lens reflex camera),一般都是方箱式机身,由两个完全相同的镜头上下排列在机身前面,上面的镜头是取景、测距专用镜头,镜头后面的反光镜是固定的,镜头的相对孔径一般大于摄影镜头,这样通光量较多,在聚焦的磨砂玻璃上所结成的影像明亮而清晰。

单镜头反光式: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由一个镜头来完成取景测距和摄影成像任务。在机身内镜头与胶片之间的光学主轴的45度角的地方,装有一块可以活动的反光镜。取景测距时,镜头所结成的影像由反光镜反射到顶部磨砂玻璃聚焦屏上,成像清晰而明亮。

折叠皮腔式:120型折叠式照相机(folding camera),又称为折合式照相机。它是一种具有皮制折叠暗箱的照相机。

120型相机优点、不足:细部表达是照片质量的关键所在。底片愈大,能表达的细部层次也愈丰富。人像、婚纱和广告摄影都要求获得最丰富的细部表现,即使现在他们也优先选用120 型照相机。

(2)135型相机

135照相机因使用135胶卷而得名,135胶卷指宽度为35mm的胶卷,它与通用的35mm电影胶片是比较相同的。135型照相机所拍摄的象幅尺寸为24×36(毫米*毫米),一般每个胶卷可拍摄36张底片。

135型相机种类

按取景测距的方式分反光式/自动光学式

按机件结构类型分复杂的高级型/简单的普及型

按快门的结构分帘幕快门/镜间快门

按卷片记数装置分机械扳柄卷片/发条自动卷片/电动马达自动卷片

高级反光式帘幕快门相机

135型相机优点、缺点:135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类型。135型照相机的优点是体积较小,携带方便,每卷胶片可拍36幅画面,不失时机地抓取精美的瞬间动作。135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缺点是所拍摄的底片象幅较小,所摄照片的影纹、密度都不及大中型照相机细腻。由于采用全开光圈取景,在使用较小光圈拍摄时所得景深与在取景器中看到的景深不相同。

(3)数码照相机:数码相机也叫数字式相机,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是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象来修改图像。数码相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信息数字化,由于数字信息可以借助遍及全球的数字通讯网即时传送,所以数码相机首先可以实现图像的实时传递。

传统相机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即胶卷作为载体,拍摄后的胶卷要经过冲洗才能得到照片,刚拍摄后操作者无法知道照片拍摄效果的好坏并对拍摄得不好的照片进行删除,一般情况下,通过暗房加工出来的照片的效果是不能再改变的。数码相机使用电荷耦合器CCD元件感光,然后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后记录于存储卡上,存储卡可反复使用。由于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要经过数字化处理再存储,拍摄后的照片可以回放观看效果,对不满意的照片可以立即删除重拍。拍摄后把数码相机与电脑连接,可以方便地将照片传输到电脑中并进行各种处理,再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第二节照相机的构造

1.照相机上部

2.照相机后部

3.照相机镜头

各部件名称:1.计数器2.卷片扳手3.快门释放按钮4.快门速度刻度盘 5. 快门速度调节环6.速度定位标记7.X触点8.附件插座9.自拍钮10.倒片手柄11.曝光补偿调节盘12.多重曝光按钮13.自拍指示灯14.景深预测按钮15.镜头拆卸按钮16.光圈调节环17.对焦环18.AE锁19.景深环20.倒片轴21.暗盒室22.取景框23.快门幕帘24.电池盒盖25.三脚架螺孔26.输片齿轮27.倒片按钮28.承片筒29.后盖

第三节镜头的种类及其特点

一、镜头的焦距与视角

镜头焦距决定着被摄景物在胶片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焦距越大,形成的影像越大。

视角:由视点引向被观察对象边缘的直线所构成的角度(拍摄范围)。将视角反映到镜头成像范围内,视角变成像角。焦距短,像角就大。

二、镜头的种类

1、标准镜头

2、广角镜头(短焦)

3、摄远镜头(长焦)

4、变焦镜头

镜头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平行光束通过镜头在光轴上汇聚成一点,这就是焦点。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镜头的焦距,采用毫米(mm)作单位。

镜头焦距是决定取景范围、景深大小和透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拍摄同一个被摄对象,被摄对象在胶片(靶面)上成像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成正比,所用的镜头焦距越长,被摄体成像越大;如果所用的镜头焦距越短,被摄体成像就越小。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镜头分为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又叫摄远镜头)和短焦距镜头(习惯上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和成像靶面的对角线长度(与CCD尺寸大小有关)接近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主要指透视能力和拍摄范围)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

如果两台相机的底片(CCD)尺寸不同,成像面积不同,那么对两台DC来说,标准镜头的焦距值也不同。

长焦距镜头就是镜头焦距大于成像靶面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反之,就是短焦距镜头。这两种焦距的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与肉眼看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在画面造型表现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三、长焦距镜头画面特点

1、窄视野

2、小景深

3、纵向空间被压缩

长焦距镜头的应用列举

a)当我们无法靠近被摄体拍摄时

b)当我们需要拍到真实自然的画面效果时

c)当拍摄对摄像师存在潜在危险的被摄对象时

d)当要准确表现人的五官特征时

e)当要表现细节突出主体时

f)当要使稀疏的景物形象变得饱满时

g)当要拍摄虚焦点画面时

四、短焦距镜头造型特点

特点一:宽视野

当我们需要拍摄远景、全景等大景别画面时,广角镜头就派上了用场。虽然长焦镜头在远距离也能拍摄大景别画面,毕竟不如短焦距来的快捷和方便。

利用短焦距镜头视场角宽的特点,可以拍摄人景交融画面,既表现了主体对象,又可以同时展现主体所处的环境。

特点二:大景深

利用短焦距镜头景深范围长的特点,对被摄对象进行多层次表现,实现从近景、中景到远景全部清晰。

利用景深长的优势,就是不刻意对焦点,也不用担心被摄体虚化。一些专业摄像师常常利用这个特点实施抓拍和抢拍

特点三:拉伸纵向空间

在具体拍摄时,可以尽可能靠近被摄体用短焦距拍摄,这样透视效果更明显。

特点四:近距离拍摄有畸变

如果用广角镜头在太近距离拍摄人像时,可能会丑化人物,造成人物面部透视的夸张效果,一般不宜采用。

有时这种变形和夸张可以营造风趣、幽默和滑稽的气氛,

五、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相比,变焦镜头就是可以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变焦距是指在不改变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距离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获得各种景别的画面。它可以当定焦镜头使用,一头多用,作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摄远镜头等定焦镜头使用。

在新闻摄影以及其它摄影创作中,往往由于来不及调换适当镜头而失去良好的拍摄时机。如果配有由短焦距的广角至中焦距的小摄远镜头和由中焦至长焦的两只变焦距镜头,即可应付各种拍摄情况的需要了。在使用变焦距镜头时,最好把影像先调到最大,也就是先把焦距调到最大,聚焦后,再把焦距调小到你想使用的数值。这样在各种不同焦距下,影像都可保持较清晰的效果,都能达到最严格的调焦。因为对准最大影像调焦很容易看清楚细节是否最清晰。在使用变焦镜头拍摄时,还要注意到由于焦距的变化使镜头伸长,照相机的稳定度已经相应的降低。应该首先考虑用三角架(tripod)固定拍摄,或者改用较高速

度的快门,以保证照相机在曝光的瞬间最大可能的稳定。

在摄影实践中,利用变焦镜头的推拉变焦还可以拍摄出具有特殊变焦效果的照片。因此,变焦距镜头在新闻摄影、体育摄影、舞台摄影以及艺术创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创造出特殊的艺术气氛和异常的视觉效果。

第四节光圈

1、光圈(aperture)与快门都是用来控制通光量的。光圈的功能就是以不同的孔径调节镜头的通光量。光圈对光线就象水龙头对水的作用:如果把它打开,就能有比较多的光进入;如果把它收小,纳入的光就少些。现代复式镜头的光圈,是由许多弧形金属叶片组成可变孔径,装在镜头的透镜组之间,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调节光圈的孔径。

镜头成像的明暗程度是由镜头的透光力决定的。镜头的孔径是影响透光力的重要因素。达胶片上每一点的光线强弱,还取决于镜头的焦距。通过镜头同一光孔的等量光线,如果镜头焦距长,到达胶片上的光线就弱;镜头焦距短,到达胶片上的光线就强。因此,必须有一种标志方法,把光孔的大小和焦点距离结合起来,构成单一数值来说明达到胶片的光线的强弱,这个计量标志叫做f/值(光圈)。

2、f/值f系数=镜头焦距/光孔直径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光圈每差一级,光孔的面积差一倍,通光量差一倍,曝光量差一倍。数字小表示光圈大,数字大表示光圈小。光圈每差一档,曝光量差一倍。

对某一确定焦距的镜头,光圈数(f/值)越大,镜头所张开的光孔直径越小,到达胶片的光线越弱。光圈数(f/值)越小,镜头所张开的光孔直径越大,到达胶片的光线越强。使用f/值的大小表示镜头通光量的大小有一个明显的优越性:不论是一个什么样的照相机,不论什么样的镜头,都可以根据镜头标定的光圈大小,推算到达胶片的光线的强度如何,得到准确曝光。

光圈的大小可以在镜头上直接读出,它的刻标是√2倍级数排列的。使用√2作为公比,是因为(√2)2 = 2,光圈每差一级,光孔的面积差一倍,通光量也差一倍,曝光量相差一倍每两个相邻刻度之间的读数成为倍数关系。√2 = 1.4, (√2)2 = 2, (√2)3 = 2.8, (√2)4 = 4,(√2)5 = 5.6, (√2)6 = 8,……若镜头的光圈系数从f/1.4开始标度,依次分别为f/2,f/2.8,f/4,f/5.6,f/8,f/11,f/16,f/22,f/32,……

改变光圈的大小时,通过"咔嗒、咔嗒"的声响就能感觉到孔径变化。如在标准刻度上,将光圈开大一级(如f/5.6→f/4),镜头的通光量变为原来的2倍;将光圈缩小一级(如f/8→f/11),镜头的通光量则是原来的1/2。光圈每差一级,其曝光量相差2倍,这在摄影实践中是必须牢牢记住的。

3、光圈作用

光圈的作用是能使镜头的通光量得到准确的调节和控制,使感光材料得到正确曝光;在收缩光圈的情况下,可减小镜头残存的某些像差;可以利用光圈的收缩或放大来控制景深:光圈小则景深长,光圈大则景深短。拍摄某一景物时,用同一种胶片,相同的曝光时间、照明条件、拍摄机位、拍摄时间,只变化光圈的大小,可以看到光圈依次增大一级,纳入光线增强一倍。

在摄影实践中,初学摄影者往往会反复推敲:如此之多的光圈档位,究竟选择那一种光圈数值拍摄呢?我们知道,光圈的作用不仅可以与快门组合获得正确的曝光,还可以改变景深的大小,减少像差。因此,根据光线条件(正确曝光)、根据创作意图(控制景深的大小),充分发挥镜头的最佳成像优势(像差最小)是选择光圈数值的三个重要依据。

如果以获得最佳成像质量为目的时,就要找出该镜头的最佳光圈。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最佳光圈,它是镜头光圈标度中最大和最小光圈之间的一个相对球面像差和折射影响最小的光圈数值。一般来说,普通镜头的最佳光圈为镜头标度由最大光圈缩小四档,或者由最小光圈开大一档时的光圈数值。

第五节快门

快门是控制胶片曝光时间的定时、计时装置。只有当快门打开时,要拍摄的影像才能通过镜头使胶片感光。快门开启的时间长,被摄景物在胶片上的感光时间长;快门开启时间短,被摄景物在胶片上感光时间短。

快门质量的优劣、快门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胶片感光的准确性。同时,在摄影实践中正确选择快门速度,使静止的和运动的被摄景物获得清晰或有动感的影像,也是摄影者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1、快门的种类

(1)镜间快门:镜间式快门(between lens shutter):是由多片极薄的金属片组成,装配在镜头透镜组中间(图1.4.1)。镜间快门以机械为动力来操纵,快门在开闭过程中,在做往复运动时需要克服惯性的作用,所以快门速度不可能太高,常在1秒至1/500秒之间。绝大部分120型双镜头照相机和部分135型照相机中采用镜间快门。镜间快门的优点是:快门在开启和闭合过程中,由于叶片运动幅度较小,所以产生的震动和声音都比较小;使用闪光灯照明时,快门速度在任何一档,都可以使胶片全面、均匀感光。

(2)焦平面快门(幕帘快门):焦点平面快门(foca1-plane shutter)安装在感光胶片的前面并与其平行,它是由特制的黑色胶质绸布或金属帘片制成,所以又称为帘幕快门。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后两片帘幕由左向右横向运动(也有的相机是自上至下运动),形成一条缝隙,使胶片由一侧至另一侧先后依次曝光。曝光时间,或者说快门速度,是靠两块帘幕之间的缝隙宽度和它们运行的速度来决定的。帘幕快门的速度比镜间快门的速度要高,一般在1秒至1/2000秒之间,有的可高达1/4000秒,这对于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是十分有用的。帘幕快门的优点是:结构严密,速度较高;帘幕紧靠胶片,缝隙由胶片的一端到另一端,无论快门速度高低,都可使胶片均匀感光,不会产生镜间快门那种大光圈高速度时可能使边缘部分曝光不足的现象。另外,由于镜头中间没有快门装置,所以镜头的有效口径可以制作的更大一些。

帘幕快门也有它的缺陷,由于帘幕与被摄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用高速度快门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时,容易产生影像变形,物体运动速度愈快,变形的程度愈严重。其次,帘幕快门经不住碰撞,装卸胶卷时要小心,防止手指及片头触及快门,使其变形而损坏。

(3)电子快门: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电子技术已经应用到照相机的快门上,用电子线路控制快门的开、关,被称为电子快门。电子快门以机身内的电池作为能源,自动控制测光和曝光。当电池耗尽时,还可由机械快门控制拍摄,一般高、中档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都采用这种曝光方式。电子快门绝大多数都是装配在焦点平面快门中使用。

2、快门速度的选择和使用

快门速度档位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

它们都为倒数,如125代表1/125秒。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到:快门速度也是以等比数列排列的,每一级之间曝光量相差2倍。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大小不变,快门速度为1/125秒时的通光量是1/250秒的通光量的二倍,因此通过改变快门速度的大小,也能得到正确的曝光。

T门B门X门A门

T:手控长时间曝光,又称T门("T"shutter setting)。将快门速度盘拨到T门时,按动快门钮,快门打开;再按动一次快门钮时,快门关闭,以实现较长时间的曝光.

B:又称B门("B"shutter setting),也是用来长时间手控曝光的。按下快门按钮,快门打开,放开按钮,快门关闭。这样,只要手一直按住快门按钮,快门就一直开启着,使摄影者按照自己的意愿长时间曝光。使用B门时,常常用一根可锁住的快门线进行操纵。在长时间曝光中,照相机必须安装在三角架或其它固定的物体上,以避免影像模糊。

X:X门是专门为闪光灯设置的快门速度。将照相机与闪光灯连接起来,接通闪光灯电源,拍摄时只要一按快门按钮,闪光灯马上点燃发光。X门的速度根据照相机的情况而定,一般代表1/60秒,1/80秒,1/125秒等。

A:A门(automatic shutter setting)是高中档照相机上的光圈先决式程序快门。拍摄时,选择不同的光圈,将快门速度盘调到A档,照相机经过自动测光,会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并将结果显示出来。按下快门按钮,照相机则根据它所选择好的快门速度曝光。它对初学摄影者和新闻摄影十分方便:只要将快门速度选择为A档,定好光圈后,就可以全神贯注地进行拍照,由照相机自动完成正确的曝光。

3、快门的作用:控制曝光量//表现运动物体的不同虚实效果。

快门速度的选择是摄影实践中重要的一环。一方面,通过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实现正确的曝光.另一方面,根据被摄对象,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恰当地选择快门速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我们在选择并确定快门时间时,决不可孤立地作出判断,顾此失彼,应该同时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六节测光与曝光

一、曝光理论

1、曝光(exposure)是辐射能(尤其是光)在感光乳剂上产生的效应。当光线通过镜头形成结像光,进入机身到达感光胶片上时,就会使感光乳剂在光化作用中产生潜影。因此,正确曝光的含义简单说来应该是:在一定的时间里让感光片受到一定的光量照射。如果予以科学的定义,则:曝光量(Exposure value)等于光的强度(Intensity of light)乘以光作用于乳剂的时间(曝光时间Time)。即:曝光量=光的强度×曝光时间

用I代表光的强度,单位:勒克司;用T表示曝光时间,单位:秒;曝光量用E表示,单位:勒克司·秒。上式又可记作:E=I·T

依据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值,则光的强度愈大,曝光时间应愈短;光的强度愈小,曝光时间愈长。这种互成反比的关系,在摄影理论上称为倒易定律(Reciprocity Law)。曝光是由不同强度的光和时间控制的。在摄影实践中,前者是通过调整光圈来完成的(一定的光量照射);而后者则是通过过调整快门速度来实现的(在一定的时间里)。

开启得较大的光圈要比收缩得较小的光圈能让较多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胶片,较低的快门速度要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能让光线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胶片上。两者有机地配合使用,使用f/2的光圈,1/1000秒快门速度可以获得准确曝光时,将光圈改变为f/4,则相应的快门速度应该改为1/250秒;将光圈改变为f/8,则应该使用1/60秒的快门速度。

2、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1)曝光与影像的密度

(2)曝光与影像的清晰度

(3)曝光与影像的色彩

二、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光线的强弱

(2)胶卷的片速

(3)显影的条件

(4)倒易律失效

(5)光圈快门与测光系统的准确性

2、主观因素

(1)表现意图(准确曝光与正确曝光)

(2)实际需要的准确性(胶卷的曝光宽容度与图片的实际用途)

三、曝光量的估计

(1)胶卷包装盒上的曝光参考表

(2)宁多勿少

(3)梯级曝光法(括弧曝光法)

四、反射式测光原理

以18%中灰色调再现测光亮度

测光不准:

逆光、大面积明亮(深暗)背景

五、测光与曝光应用

1、胶片感光度设定

2、被摄体反射光的测定

a、外测光——结构简单的测光窗

b、内测光(TTL测光和TTL-OTF测光)——复杂,测光准确性高

C、TTF测光

TTL测光:通过镜头测光(Through The Lens)开足光圈测光、全开光圈测光

TTL-OTF测光:通过镜头测量胶片反射光(Through The Lens –Off The Film)实时测光、收缩光圈测光

TTF测光:通过取景器测光(Through The Finder)

3、内测光的方式

(1)平均测光

(2)中央重点测光

(3)多点测光

(4)点测光(主体不在中央时可与曝光记忆锁AEL配合使用)

4、自动曝光模式

(1)光圈预定式——A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式)

(2)快门预定式——S

(快门优先、快门先决式)

(3)程序式——P

(4)景深先决式

还有一个手动——M

5、曝光补偿

-2EV、-1.7EV、-1.3EV、-1EV、-0.7EV、-0.3EV、0.EV、+0.3EV、+0.7EV、+1EV、、+1.3EV、+1.7EV、+2EV

第七节景深

一、弥散圈(模糊圈)——影像清晰度的标准

影像看上去清晰不清晰的直观原因,在于眼睛对画面上各部分细节的分辨能力。

影像由明暗不同的光点构成,光点越小,影像清晰度越高。

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的某一点,该点在胶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光点。这种光点实际上是一种极小的圆圈,可测量其直径。

二、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照相机对某一点的物体准确对焦后,除了该点的物体成像清晰外,该点的前方和后方各有一段距离中的物体均能保持清晰,这段清晰范围就叫“景深”。

(拍摄时对被摄主体精确聚焦后,在被摄主体前后形成的一段清晰范围。)

景深的长短决定了画面的虚实效果和主体的表现。

三、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的大小

焦距长短

物距的长短(被拍摄物的远近)

对像质要求的高低(容许弥散圈的大小)

1、镜头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光圈口径越大,在感光胶片上形成的弥散圈越大,所得到的景深越小。

2、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用同样大小的光圈,对同一距离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越长(增大影像弥散圈),则景深越短;焦距越短(减小影像弥散圈),景深越长。

同一光圈、同一拍摄距离,不同焦距的镜头形成的不同景深效果

利用短焦距控制景深应用举例

利用短焦距镜头景深范围长的特点,对被摄对象进行多层次表现,实现从近景、中景到远景全部清晰。

利用短焦距镜头景深长的优势,就是不刻意对焦点,也不用担心被摄体虚化。一些专业摄影师常常利用这个特点实施抓拍和抢拍。

利用长焦距控制景深应用举例

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范围短的特点,虚化被摄物的前景或背景,突出主体。

3、物距对景深的影响

使用相同焦距镜头,光圈一定的情况下,物距越远(减小影像弥散圈),景深越长;物距越近(增大影像弥散圈),景深越短。

4、景深控制规律

光圈与景深: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长。

镜头焦距与景深: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短。

第八节取景与测距

取景器(view finder)是照相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取景器的基本功能是获得准确的拍摄影像和充分利用胶片的画面。摄影者通过取景器观察被摄景并确定其取舍,这种取舍就是拍摄者对所拍摄照片的初步构图。

一、取景器

1、按照取景器与成像镜头光学主轴的关系,取景器分为同轴取景器和旁轴取景器两种。同轴取景器是取景与成像在同一光学主轴上;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属此类;旁轴取景器是依靠独立的专用物、镜和目镜来完成取景的,取景器的光学轴处于成像光学主轴的旁侧,它们之间相互平行;双镜头反光式和光学透镜取景器的照相机属此类。

2、按照取景器的结构方式,又可分为聚焦屏取景器、直视方框取景器、光学透镜取景器、反光棱镜取景器和附加取景器五种。限于篇幅和经常见到的原因仅介绍旁轴式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同轴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两种取景器。

反光棱镜取景器是机身内镜头主轴45角处安装一块反光镜,将镜头结成的影像反射到机身顶部的磨砂玻璃上,感光胶片和磨砂玻璃距离镜头的光程长度完全相等。两者画幅大小是一致的,在磨砂玻璃上所观察到的景物即是胶片上将要结成的影像。这种取景方式也叫反光镜取景器。用反光镜反射到磨砂玻璃上的影像与景物的上下位置相同,左右位置相反。

为了从取景的磨砂玻璃上能看到与景物位置完全相同的正像,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在取景器中增设一块屋脊样五棱镜,将反射光线再作两次反射,把原先看到的与景物左右位置相反的影像,变成与景物上下左右位置都完全相同的影像。这种取景方式也叫做五棱镜反光取景器,135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广泛采用这种取景器。

在高、中档单反照相机中,取景器还有显示曝光情况的装置,曝光正常、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在取景器中显示出来。有的取景器还可以显示闪光灯的工作状态:当闪光灯充电结束、进入工作状态时,取景器中发出信号(一枚红色指示灯发光),当闪光灯照度不够时,红色指示灯又会发出连闪信号,指明此时曝光不足。

二、测距器

照相机上的测距器(rangefinder)是用来调节、测定照相机至被摄体之间距离的一种装置。对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是通过伸缩机身的皮腔改变被摄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物距u),135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通过镜头的螺纹镜筒,使镜头能在固定的安装位置上伸缩。

根据光学公式中焦距f的倒数等于物距u的倒数与象距v的倒数之和(1/f=1/u+1/v)在镜头焦距f一定的情况下,调节镜头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u,对照相机来说,就是调节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v,所以这一过程又叫做聚焦(调焦、对焦)(focusing)。

聚焦是由拍摄者来完成的,通过改变相机机身的皮腔或者镜头的伸缩程度,调整镜头与影像的距离,直至在取景器中获得清晰的影像,并且可以在镜头或机身的距离标度中读出此时的物距。所以,测距的目的是得到精确的聚焦。

现代照相机机身内部都设有连动光学测距装置,称作光学测距器,它由数块透镜和棱镜组成,旋转镜头时,使测距器连动。通常是取景、测距、聚焦合一,同时进行。近年来,又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电子控制的全自动测距、聚焦装置,拍摄时无须考虑到测距,只要轻轻按动快门钮,机相即可通过光学和电子系统得到清晰的影像给拍摄带来极大的方便。

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广泛使用截影式测距器,又叫裂像棱镜聚焦器。在取景器的磨砂玻璃中心,装有两个半圆柱形但端面倾斜而相错的棱镜,组成裂像棱镜对焦器--裂像环,当直线景物成像在毛玻璃上时,在棱镜中

呈一直线状。当景物的影像离开磨砂玻璃面,成为上下两截、左右错开时,说明对焦不准。

拍摄前必须旋转测距装置让左右错开的两段截影接合成一个完整影像,才测距聚焦准确。对于较低档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可直接从磨砂玻璃上取景、测距,当被摄景物在磨砂玻璃上结成的影像最清晰时,表示此时聚焦准确,否则表示聚焦不准,需要重新测距聚焦。

三、如何取景测距

在拍摄现场,首先要目测出被摄主体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一名优秀的摄影者能够凭感觉确定距离的大小,并迅速将聚焦环旋转在该距离标度处,然后通过取景器稍加调整即可完成测距、聚焦。只有熟练、准确的掌握聚焦技术,才能抓紧时间,获取生动的瞬间。

在拍摄时,每一次被摄者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都要重新聚焦,才能获得清晰的影像。另外,如果照相机在曝光期间抖动,焦点不论聚的多准也是无用的。较高的快门速度或者稳定的相机支撑对于拍摄清晰聚焦的影像是至关重要的。

能否拍出优秀的摄影佳作,学会取景测距,聚焦是第一步。

第九节照相机的使用

135照相机操作技巧

1、正确的握持姿势

以双手平衡地握紧相机.总的原则是顺手、方便、稳定

在拍摄横幅照片时右手用于按动快门,左手的手掌托住相机,手指进行调光圈、对焦,为了进一步增强稳定性,应该收紧手臂用肘部抵住自己的胸膛,拍摄竖幅照片时摄影者不想让照相机吊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是直接拿在手上使用,这时切记及时将相机的背带缠绕在手腕上。

2、胶卷装卸

装胶卷、卸胶卷均应避免强光直射,宜在背阳或阴暗处进行,以免胶卷的暗盒漏光。对于高感光度胶卷的国产暗盒尤应注意。现代的全自动相机大多具有自动上片功能,只需把胶卷片头放到指定的位置上,关好后盖,这时就能通过电动卷片将胶卷上好。使用没有自动上片机构的相机时,要将片头插入收片轴的缝隙中,让胶片的齿孔和收片轴旁的齿轮吻合,然后搬动卷片把手收紧胶片并关闭后盖。这时再把倒片手轮朝倒片方向转动,直至胶卷在暗盒里绷紧。空拍一二张使计数器上的数字向前走动,最好是到计数器出现"1"为止,卷片的同时应密切注意倒片轮是否跟着转动,如果不动,说明挂片不好,应重新装片。

有时在装卸胶卷时,不慎将胶卷片头拉伤,这时在退出胶卷或再次装胶卷时,务必仔细检查相机内部是否有掉下的胶卷碎片,假如忽略了这类隐患,极有可能导致损伤相机快门的后果。

3、倒片

除自动倒片相机外,所有手动相机倒片时,须先按下倒片钮方能进行倒片。倒片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倒片时应用力适度,遇到阻力不可用蛮劲,以免拉坏胶卷;二是倒片时要注意声音、把握手感,当倒

片接近结束,听到轻微的"咔嗒"声,说明胶卷片头已从收片轴上脱下,此时立即停止,就不会将片头倒进暗盒了。

许多摄影者在倒片时喜欢将胶卷片头全部收进暗盒,在使用质量可靠的暗盒时,这没有什么危险性,但如果你使用的是回收再装的暗盒,或者胶片的感光度特别高,这样做也许会造成胶卷片头部分的漏光。所以建议你尽量不要把胶片片头收进暗盒,这样做也有利于减少胶卷冲洗时重新取出片头的麻烦。

4、镜头装卸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可以更换不同的镜头,为了防止镜头从机身上脱落,都设有一些保险装置。不同厂家生产的照相机由于卡口不同,锁定装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也不同,使镜头的装卸存在差异。比如海鸥DF型相机需先将镜头座右上角的镜头锁向下拨,才可将镜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把镜头取下。而尼康相机卸下镜头的旋转方向与海鸥相机正好相反,是顺时针的。因此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切勿随意拧、拉。

在卸下镜头的过程中,向外拔出镜头时一定要垂直,否则不仅不易拔出,也易损伤镜筒或镜头座。旋转镜头时手应握持镜头的镜筒部位,不宜握持光圈环或调焦环、变焦环。

装镜头应将镜头上的红点和机身上的红点对准后插入,按要求的方向旋转到底,并听到锁定的"咔嗒"声为止。

在风沙较大的环境下,尽可能不要更换镜头,以免污损机内机构。在给相机换镜头的时候,务必让相机吊挂在脖子上,最佳的次序是:先取下相机上的镜头拿在一只手里,用另一只手到摄影包里取下的镜头上,再提出待换的镜头,装到相机上,最后把换下的镜头放回包里。注意某些手动对焦镜头底部有光圈收缩拨杆,所以放置时必须注意,尽量不要将镜头底朝下放置。

5、取景技巧

取景器一般分为旁轴取景和单反取景两种,前者由于取景器与镜头不是采用同一个光学主轴,在近距离拍摄时,取景范围与实际的拍摄范围略有误差,因此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后者由于用摄影镜头直接取景,底片上的成像与取景器看到的影像基本上一致,不会产生误差。

另外,从取景器所见的物体影像与肉眼所见实物大小之比称为取景倍率。一般照相机多标明使用标准镜头时的倍率(0.5-1),取景器倍率越高越好。

第十节摄影附件

1、三脚架和独脚架的使用

三脚架或独脚架是很有用处的摄影附件,它能使你获得高质量的画面效果,拓展摄影的拍摄范围。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或是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时,使用三脚架可以保持拍摄时平稳,获得高清晰度的画面。三脚架还是一个人外出时自拍的重要辅助工具。

三脚架一般用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通过收缩拉长改变高度,也利于携带锁定三脚架脚的方式有螺旋和快速折叠锁定杆两种,前者耐用但调节速度慢,后者固定方便但容易磨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正确操作三脚架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抽出最粗的脚节,锁住,再抽出细的,逐步将三脚架的三根支架分开,直到撑稳为止。中心的升降柱只作微调高低使用,尽可能避免升到最高处,防止"头重脚轻"。在拍摄前还应检查每个部分的锁定装置,使其紧固,避免晃动。

独脚架如果外出时嫌三脚架的携带一方便,还可以使用独脚架。

2、快门线的使用

3、遮光罩的使用

第三章黑白摄影基础

第一节黑白胶片

1、胶片的结构:每种胶片(包括彩色胶片)都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单层的或多层的感光乳剂层。一个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片基。感光材料:胶片(片基、乳剂)、相纸(纸基、乳剂)

2、分类: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线片(感光性能);慢速片、中速片、快速片(感光速度)

3、成像原理:乳剂是由对光敏感的微细颗粒悬浮在明胶介质中而成。在明胶中悬浮着的光敏物质是卤化银颗粒。这种颗粒如此微细,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在1平方英寸的感光胶片乳剂中,卤化银晶体的含量约达400亿个之多!拍摄时,光线通过相机射到胶片的乳剂层上,当光线到达卤化银晶体时,

这些晶体发生结构性变化,并与邻近也受到光线照射的卤化银晶体相互聚结起来。胶片一经曝光,立即产生潜影---- 一种看不见的影像。必须将胶片进行显影操做,才能使潜影转化为可见的牢固影像。当胶片显影时,结构已发生变化的卤化银晶体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体,从而产生影像---负像。胶片上那些没有感光的,也就是没有发生结构变化的晶体即被一种称做定影剂的化学品洗去,使这些部分呈现浅灰或透明。结果是负像上黑暗(厚的)部分就是曝光较多部分;明亮(薄的)部分就是曝光较少;部分;全透明部分就是没有受到光照射的部分。卤化银晶体一经曝光其结构即发生变化。经过显影,这些已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晶体就转化为金属银颗粒,从而记录下景物影像。尽管它所包含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是复杂的。但一切都开端于卤化银感光反应的一刹那。这就是所有黑白和彩色胶片记录影像的基本过程。

4、基本概念

感光度:(ISO100/21°美国的ASA,中国的GB和德国的DIN)

密度:是胶片的一项质量指标。它关系到负像上白、灰和黑的各种影调。

宽容度:指感光材料表达亮度间距的能力。在不超过胶片有效曝光限度下,感光材料在曝光上所容许的伸缩性。

反差:有的胶片表现为只有几个大梯级,这样,其逐级之间的差别很明显。这种胶片就叫做高反差胶片。有的胶片分成很多狭小的梯级。其级差则极为微小,这种胶片称做低反差胶片。

第二节自然光照明

1、当拍摄者利用从窗户射进的阳光、普通家用灯光、蜡烛或其它别的现场的光拍摄时,叫做现有光(available light)照明,它区别于不另加闪光等人工光源。现有光也属于自然光的一种。

2、现有光是创造性摄影韵最佳基础,利用现有光拍摄的照片能产生现实感和视觉上的真实感。现有光拍摄可以产生多种效果,有侧光、顺光,以及逆光。当光源位于被摄者一侧,或从背后射来时,可以利用墙壁、白纸、白布等作为补光,使阴影部位的亮度略有提高。

当然,不用补光,也可以拍摄剪影效果的照片。利用现有光拍摄,如果曝光时间大于l/60秒,要用三角架固定相机。

在利用现有光拍摄时. 还要记住一点:虽然我们不能移动光源,但我们可以移动相机,或者移动被摄对象,以取得最佳构图、光线效果。

第三节闪光灯照明

1、闪光灯原理:闪光灯的瞬间闪光是通过闪光灯内电容器瞬间放电使闪光管发出极强而短暂闪光的。大多数电子闪光灯,一般由电池、晶体管振荡升压电路、整流器、电容器、充电显示器(氖管)和闪光管(充有氙气)组成。

2、闪光指数与光圈选择

每个闪光灯都有自己的闪光指数GN(guide number),闪光指数等于闪光灯至被摄体之间的距离L与照相机所用镜头光圈系数f的乘积GN=L× f

3、自动闪光灯与曝光控制:闪光灯闪光指数的大小表示了闪光灯的发光强度,指数愈大,亮度愈强,指数愈小,亮度愈弱。当我们掌握了闪光灯的闪光指数以后,在拍摄时即可根据闪光灯与被摄体这间的不同距离,随时计算出应采用的光圈系数f,其公式是:光圈=指数/距离。在使用自动闪光灯时,只要按照闪光灯自动档位上给出的光圈系统,在规定的距离以内均能得到正确的曝光。

4、闪光同步与快门速度的选择:电子闪光灯必须与照相机的曝光同步,即在闪光灯发出闪光的瞬间,照相机的快门必须恰好处于全开状态。采用镜间快门的照相机,各档快门的开、闭一般都能与闪光同步,不过不要用1/500秒以上的快门速度。除了追求特殊效果,也不要使用比1/60秒更慢的快门速度。

第四节线条

1、对线条的认识

线条是视觉形式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当人们把物象变为艺术的视觉形式时,首先离不开线条。

线条存在于自然界中,渗透在物象的本质结构中,但只有当人们试图本质地、概括地去把握事物的特征时,线条才展示它全部的意义和魅力。

不同的时代特征会体现出不同的线条特征。

2、线条的表现力:

方向、长度、静止、动态、节奏、空间透视深度、表达情感

直线——力度

(直线与画框的位置关系)

水平线——平稳、宁静、开阔

垂直线——高昂、挺拔、尊严、力量

斜线(对角线)——动感、危险、崩溃

曲线——柔和、活力、动感、流畅、流动、高雅

细线——轻盈

粗线——凝重

3、线条的运用

重视线的表现力,利用一切手段,在所摄对象中选择、强化、提炼、抽象甚至创造线的美感。

视觉训练和技能训练——从具象中抽象出富有特征的线形的能力(观察、理解、选择、提炼)。

充分理解光影与线的关系

框架的不同裁割和对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第五节影调

1、影调指照片所表现的明暗层次

2、艺术表现力:烘托气氛、情感联想

3、影调图谱:白、极浅灰、浅灰、深浅灰、中灰、浅暗灰、暗灰、深暗灰、黑

4、高调:一张照片,如果它包括灰色级谱的上半部分(白、极浅灰、浅灰、深浅灰和中灰),一般来说它表现的是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的照片被称为高调照片。

5、低调:一张照片如果主要包括灰色级谱的下半部分(中灰、浅暗灰、暗灰、深暗灰和黑色),它表现的是阴沉、忧郁的气氛,这样的照片被称为低调照片。虽然亮调能够表现温暖,但也能表现寒气、遥远、空虚、清晰明快和暴露无遗。暗调也可以表现宁静,也可以表现寂寞,也可以表现停滞,也可以表现危险。

第六节节奏

1、节奏(rhythm),原本是音乐术语,它是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及其节拍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形成的一定规律。节奏是旋律的骨干,是乐曲构成的基本因素。然而,节奏不仅仅存在于听觉之中,同样可以在视觉之中觅见到节奏。摄影作品中的形状、色彩、线条同样可以达到不同的节奏效果,从而激发观众内心的不同感受。摄影画面中的节奏,由所摄景物包含的点线面的分布及其呈现程度,通过大小,高低,长短,斜正,曲直,疏密,明暗,浓淡等的交替出现而组成。

2、重复、交替、间隔——微妙的差别和变化

3、简单节奏是某样物体重复出现,具有规律性和整齐感,但由于缺乏变化,画面容易平淡。我们常见的对称的树叶、排放整齐的钢筋、垒得很整齐的水果等,都是简单节奏。

4、复合节奏指某组物体以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重复单位的相似性使画面既有变化又有和谐的美感。

第四章彩色摄影

第一节光与色

一、彩色三要素

人眼对颜色是以亮度、色别和色饱和度这三个要素来鉴别、评价的。任何一束光对人眼引起的视觉作用,都可以用这三个要素(彩色三要素)来描述。

1、亮度又称明度,它是彩色光所引起的人眼明暗视觉的程度,它决定于光的强弱。可见光中,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等,越接近白色,明度越大。在摄影实践中,我们通常利用被

摄体色彩的亮度变化表现立体感,产生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2、色别指不同颜色之间质的区别。

3、饱和度指颜色的鲜明程度。它是人眼对颜色感觉的一种特征,决定于光的纯度。单色光纯度最高,饱和度就最高。复色光的纯度低,饱和度就低。在摄影实践中,只要景物饱和度有差别,就能在构图中起到对比的效果。

二、混色规律

自然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各种颜色,几乎都能由三种基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配得。但三种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其中任一色都不能由其它两色混合产生。在彩色摄影中以红、绿、蓝作为三基色。三基色选定以后,将其直接相加进行混合,就可获得各种不同的彩色,这种方法叫做相加混色。混色规律蓝+ 绿= 青

红+ 绿= 黄

红+ 蓝= 品红

当某两种颜色加在一起时能够出现白色,我们称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互补色对比是摄影艺术中常用的造型法则之一。

黄+ 蓝= 白

青+ 红= 白

品红+ 绿= 白

在彩色胶片、彩色印刷中,是利用不同颜料对白光中某些基色光的吸收程度不同而实现混色的,这种方法称为相减混色。混色规律

黄= 白-蓝

品红= 白-绿

青= 白-红

相减混色法的三基色:黄、品红、青。将黄,品红,青三种颜料分别进行混合。下式中,括号中的颜色表示颜料,不带括号的表示色光。

(黄)+(品红)=白-蓝-绿=(红)

(黄)+(青)=白-绿-红=(绿)

(黄)+(品红)+(青)=白-蓝-绿-红=(黑)

第二节彩色胶片

一、彩色胶片的组成

彩色胶片在感光的同时感色。使用最普遍的多层感光材料是以减色混色法为基础的。

它用三层感光乳剂将景物分解成红、绿、蓝三层分色影像。在彩色显影后,使三层分色影像变成各自原色的补色,全部冲洗加工完成后,得到黄、品红、青三层色彩叠合的彩色底片。

以彩色负片为例,它是在片基上涂有三层感光乳剂和其它物质组成的。

感蓝层乳剂中含有黄色成色剂,根据曝光量的多少来决定影像密度的大小。

黄滤色层是为了吸收蓝光,防止蓝光到达感绿层和感红层。黄滤色层的颜色,在冲洗过程中能自行消除。

感绿层主要感受绿色光。感绿层含有品红色成色剂,曝光、显影后能产生品红色染料,形成品红色影像层。

到达该层的绿光多,品红色影像密度就大;反之,密度就小;被摄景物中没有绿光,则没有品红色影像

感红层主要感受红色光。感红层含有青色成色剂,曝光、显影后能产生青色染料,形成青色影像层。

同理,被摄景物中所含红光多,青色影像密度就大,反之,密度就小;没有红光时,则没有青色影像。

感蓝层、感绿层和感红层所形成的黄、品红和青三种影像以不同的密度叠和后,在白光的照射下,我们就会看到明暗与景物相反,色彩与景物互补的彩色影像。

一、彩色胶片的种类

彩色胶片按冲洗工艺和用途区分,有负片和反转片两种。

1、彩色负片

用于扩放彩色照片和拷贝彩色正片。彩色负片的冲洗工艺为C41。彩色负片主要是供印放彩色照片用的感光片。

在拍摄并经过冲洗之后可获得明暗与被摄体相反,色彩与被摄体互为补色的带有橙色色罩的彩色底片。国产彩色负片有乐凯、公元等牌号,进口彩色胶片在胶卷牌号后面加"color" 表示为彩色负片,如"Fujicolor,","Kodakcolor",同时还注明Film for color prints(供印放彩色照片使用〉。

2、彩色反转片

有时也称为幻灯片,是一种经过反转冲洗后直接得到彩色透明正像的胶片。即冲洗后呈现的颜色与原景物的颜色相一致。彩色反转片冲洗后呈现的颜色与原景物的颜色相一致。主要用于幻灯机放映和印刷制版。进口彩色反转片在胶卷牌号后面加"Chrome", 同时还注明:Film for color slids(供幻灯机放映使用)。彩色反转片的冲洗工艺为E6。

彩色负片与彩色反转片制作方法不同,用途不同,曝光控制不同,冲洗方法也不同,负片不能用反

转片冲洗法,反转片也不能用负片冲洗法。

第三节彩色胶片的拍摄

一、彩色胶片的曝光

由于彩色胶片的宽容度比黑白胶片小得多,所以在准确曝光方面,要比黑白摄影严格得多。

1、彩色负片若曝光过度,正常冲洗后,密度较大(底片厚),印放出的照片色彩浅淡,不鲜艳,会偏色;若曝光不足,冲洗后,密度较小(底片薄),印放出的照片晦暗无光,偏色严重。因此,彩色胶片曝光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2、彩色反转片宽容度最小,曝光要求更高。曝光过度的彩色反转片正常冲洗后,密度较小,色彩浅淡不鲜艳,且缺少层次,好象色彩被洗掉了一样。曝光越多,影像越淡,直到仅剩下透明片基。若曝光不足,正常冲洗后密度大正(底片厚),色彩晦暗,饱合过度,但是在强光源幻灯机近距离放映时,仍可看到相当好的影像。因此,反转片曝光略有不足(欠1/3级或2/3级),要比曝光略为过度好得多。

二、色温

1、概念

彩色摄影不仅要使胶片正确感光,还要使胶片感色,而不同的光源所发出的光含有不同的颜色,不掌握这些颜色特性,拍出的照片必然偏色。表示光线颜色的物理量称为色温(color temperature),单位为K(Kelvin)凯尔文。色温的物理意义是:当理想黑体在绝对零度(- 273°C ——摄氏度)时,开始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理想黑体逐渐变色,发出暗红、红橙、黄、白、青蓝等不同色光。

2、应用

一般情况下当光源色温高于胶片所规定的色温时,色彩还原偏蓝,越高越蓝。

当光源色温低于胶片适用色温时,色彩还原偏橙红,色温越低偏色越重。

第四节滤光镜

1、滤光镜又称滤色镜。就是拍摄时放在照相机镜头前端的一块玻璃片或者塑料片。

2、摄影时将它装置在镜头前,调节景物的影调与反差,使镜头所摄景物影调与人的眼睛所感受的程度相近似,也可通过其获得某种特定艺术效果。

3、种类

紫外线滤光镜(简称UV镜),看起来像普通玻璃一样,也有略显淡青色的。这是专门用来吸收紫外线的。紫外线是阳光中波长较短的不可见光,它很容易被大气层中的微粒散射。天光滤光镜(简称天光镜),是彩色摄影中使用的滤光镜。其呈非常淡的品红色,分为IA和IB两种。

天光滤光镜主要是用来对蓝光进行轻微的削弱,同时也可以削减紫外线。天光镜对光线没有阻挡因数,因此它的曝光补偿倍数是1,对曝光无影响。

为了使彩色胶片能适用于不同的色温光源,就必需对光源的色温作必要的转换与调整,即需要用到转换色温滤光镜。在摄影创作时,也可用其来渲染气氛,制造某种效果。

偏光镜能阻止天空中明亮的光线,将天空的色调暗变。但是景物中其它物体的色彩与自然保持一致。

第五节色彩的变化、基调、对比

1、学会观察、研究、分析各种景物在不同的光源照明下,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地点、气候、季节、空间位置等情况下所发生的色彩的变化。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发现其中带有规律的、为摄影造型所能利用的条件。

2、一幅优秀的彩色摄影作品,总有自己鲜明的基调色彩。在彩色摄影中,色彩的结构和不同色彩在画面中的相互排列和相互联系,称为画面的色调,其中占主要部分的色彩称为画面的基调(主调)。

在彩色摄影中,除了上述高调、低调作品外,还有以下三种基调:暖调、冷调、中间调。

3、色彩的对比表现了颜色之间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烈。选用不同颜色在画面中产生不同的排列和联系,产生一定的对比。同时注意到画面的和谐和协调,使色彩成为表达主题内容的形象语言,是摄影造型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冷暖对比是色彩的语言之一。冷暖对比、冷暖关系、冷暖变化,都是摄影者在拍摄彩色作品中经常涉及到的。当我们根据画面内容,画面的主题思想,选定画面的基调;或者倾向于暖调,或者倾向于冷调,并且在暖色群中有相对的冷色,在冷色群中有相对的暖色,使冷暖对比相互依存,相互衬托。

第五章摄影构图

第一节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摄影艺术表现技巧,才能使照片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

具象性——具体可视的形象

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刻画

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线条

第二节摄影画面的构图

一、含义

指一幅画面的结构。指照相机取景范围内的各种景物,进行艺术的真实的合情合理的排列与组合,使其成为一种令人感到美妙的形态。

熟悉对象(观察)——艺术构思(想象)——构图是完成构思(取景、调焦、用光、景别)摄影构图:在拍摄现场针对被摄体,把它们有机地安排到照相机的取景框中,使画面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将你对被摄体的认识和感受展现出来。(分离与构成)

二、要求

1、画面要有完整的视觉形象——全局观念、突出主体

2、画面结构简洁明了——画面简洁、形象生动)

3、均衡

4、画面结构多样统一

三、构图内容

处理构成摄影画面总体印象的一切造型因素。

1 主体在画幅中位置(调整距离角度)

2 画幅长宽中比例

3 景物透视与空间深度处理

4 影象清晰与模糊程度的控制

5 色彩配置影调与线条运用

6 气氛渲染

四、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

构成视觉形象的“原材料”——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

1 光线

光线是摄影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光线先行。

2 色彩

光线赋予摄影画面以生命,色彩给画面注入情感。

3 影调

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

(1)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划分

高调(亮调、明调、单调子、轻调子)——明快、纯洁

低调(暗调、深调、重调)——凝重、肃穆

中间调——明暗均衡、浓淡相间、层次丰富

(2)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的倾向划分

硬调:明暗对比强烈,层次少——粗犷、硬朗

软调(柔调):画面缺少最亮最暗的调子,对比弱,反差小——柔和、含蓄、细腻

中间调(标准调):明暗分布均衡、层次丰富

4 线条

线条指画面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

第三节摄影画面的构成(结构成分)

摄影画面的构成指如何把被摄对象有机地、令人感兴趣地安排在画面中。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新颖、别致,有艺术感染力,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幅摄影作品中,主体、前景和背景是画面组成的有机部分。

如何正确地安排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正确地选择、利用前景、背景,使所拍摄的景物如何更加和谐统一,更富有艺术表现力,是摄影构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兴趣中心:一幅照片的兴趣中心是由被摄内容决定的,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局部。拍摄者在进行画面构图时,要尽量在画面中把兴趣中心处理得醒目而完美,成为画面中最鲜明、最突出的部分。

画面中的其它部分作为中心的补充或呼应,处于相应次要的地位,并与中心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致主次不分或结构零乱。

1 主体

主体是摄影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内容中心,兴趣中心,结构中心。

一幅摄影作品离不开主体。主体是摄影构图的核心,是观者接受信息的主要对象。

主体的表现是通过主体的艺术形象来完成的。要通过构图、用光、色彩、影调等造型手段突出主体,使之成为一幅照片的中心,这个中心叫做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interesting center ),又叫视觉中心。

画面主体的表现方法

(1)直接表现法

(2)间接表现法

2 陪体

陪体的作用

(1)补充说明主体(2)渲染烘托主体(3)均衡美化画面

3 环境

4 前景

前景的作用

(1)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代内容。

(2)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征、地方色彩,有助于表现现场的气氛。

(3)强化纵深感和空间感

(4)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5)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

前景运用

(1)必须为主体的突出和主题的表现服务。

(2)应弱于主体的表现。

(3)要富有装饰色彩,构图要美。

5 背景

背景的作用

(1)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和现场氛围。

(2)帮助主体揭示画面的内容和主题。

(3)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和透视感,空间感。

背景应用

(1)背景的影调色调应与主体有一定的对比。

(2)主体的背景应坚持减法原则。

(3)背景的清晰度和趣味性不应超过主体。

第三节摄影画面的分割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 )是构图学基本学说,它具有世人所公认的美学价值。黄金分割法被公认为具有神奇的结构、高度的审美与深奥的理论的有机结合。

1、所谓黄金分割就是将一直线段分割为长短两段(A 与B ),使短线B 与长线A 之比等于长线A 与全线(A + B )之比。即:B/A = A/(A+B)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生前倡导推广的“优选法”就是采用0.618 这个数字进行优选计算的。

根据黄金分割法我们会发现一种奇妙的性质和特殊的数列组合:

B =0.3819时,A=0.618;

B =0.618 时,A =1 ;

B =1 时,A =1.618 ;

B =1.618 时,A=2.618

2、在摄影构图中,黄金分割法在组合画面内部结构和安排画幅比例尺寸等方面也有明显的美学价值。当画面中被摄主体被抽象概括为一个点时,这个点的位置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

第五节摄影画面的基本形式

研究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可以启发我们对形式的认识、形式的作用以及理解这些形式在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1、圆形构图

圆形是封闭和整体的基本形状,圆形构图通常指画面中的主体呈圆形。圆形构图在视觉上给人以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效果。圆形中的圆是由弯曲的线条构成,因此具有一种完美柔和之感,倘若沿着圆形轨道走下去,将会周而复始,永无尽头。因此,圆形还有一种无休无止的感觉。在圆形构图中,如果出现一个集中视线的趣味点,那么整个画面将以这个点为轴线,产生和中强烈的向心力。圆形构图中,在通常情况下是规则的圆形,也可以散点构成的不甚规则的圆的形状。

圆形被拉长时,就会变成椭圆形。椭圆形构图大都采用宽大于高的横幅形式,它不仅有静态效果,也会产生动态效果,同时还具有较为明显的整体感,使画面的各个部位得到较好的表现。

2、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通常是以三个相同性质的物、人或景构成画面的三角形整体。由于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由不同方向的直线合拢而成,而不同的线条组成不同的形式的三角形,产生不同的趋势和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正三角形,象金字塔一样,底边与画幅的横线平行,两条斜边向上汇聚,其尖端有一种向上的动感。在人物摄影中,这种构图在边学上最稳定,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定的、坚实的、不可动摇的稳定感。

反三角形与正三角形相比,效果完全相反,在边学是最不稳定的“陀螺形”,它旋转的运动中保持直立不倒,因此它具有一种强烈地极不稳定的感觉

在三角形构图中,不等边三角形中最小的锐角具有一种方向性和运动感。

在三角形构图中,等边三角形容易产生刻板、无变化的印象;不等边的三角形显得自然、灵活;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结合,则主次分明;疏密相间,富于变化,能够合理地分割空间;活跃画面构图,以三角形结构画面的形式是变化无穷的。

3、S型构图

S可以看作圆的演变,是两个圆连接变形的一种形态。它曲曲弯弯,像流淌着的溪水,像飘浮着的彩云,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

线条是构图的要素之一,曲线是线条中最具有美感的一种线型。S是曲线的组合和延伸。所谓S形构图,实质上就是一种富有变化的曲线构图。这种构图形式被公认具有美感,给人以快意,使画面增添活跃的气氛。

S形,在构图中还具有一种穿针引线的作用,它可以把画面中散乱无关联的景物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的整体。

诸如在风光、旅游摄影中,常常遇到一些远景的山峦与近景的林木石崖之间没有整体的有机的联系,可以选择一条弯曲的河流或蜿蜒的小路,以S形由远及近地把各种景物串联起来,使之浑然一体,构成完美的画面。

S形构图,适宜于表现被摄对象本身富有曲线的景物,如河流、小溪曲径、羊肠小道等等。

当然,S线条也可以由夜间行驶中的车灯轨迹产和一,也可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弯曲道路上行走的人群、羊群,以及节日的夜晚玩耍龙灯的人们,产生S形轨迹。

4、L型构图L是由垂直线与水平线交汇而成。L形具有稳定、安静的感觉,但是它的稳定程度不如三角形那么坚实可靠。L形是一种边角构图形式,它占据画面的两边和一角,使中间透空,视野开阔,使画面活泼多变。

在风光摄影和旅游摄影中常采用下面两种L形构图形式,一是利用地面景物和耸立的树木等作为前景,构成正L形的构图形式。二是利用富有变化的树木及倒垂的树叶作为前景,构成倒L型。它两种形式均可把画面中的主体景物由一角框起来,使之变得突出醒目。

L形构图,除了被摄体的形状、结构可以自然形成之外,常常可利用拍摄环境中的地形地物巧妙地构成各种各样的L形,以丰富画面的构图形式。

5、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是用一条倾斜的线条把画面的对角连接起来。对角线形式,既可看作是对方形的斜向切割,又可视为两个三角形的对接。

对角线的构图组成的画面,能够引导读者视线沿着线条的指向运动,使画面增强运动感,使被摄景物产生活力。在摄影画面中有进会出现一种无形的对角线,而且比有形的对角线条更含蓄,更富有审美情趣。

对角线构图,不仅可以加强画面由一角到另一角的纵深透视感,增强深远而开阔的感觉,使画面线条产生多变又富于动感,而且在视觉上显得活泼、自然。

采用对角线构图既可以用平视角度,还可以用仰视角度。

当拍摄对象不是倾斜的线条时,拍摄者可以将相机倾斜,使画面构图成为对角线形式,使被摄景物产生运动感和一定的高度。

6、框式构图

框,是在画面主体物或需要强调的部分的前面、离镜头较近的地方选择一个富有变化的“框”,把主体围起来,集中观者的视线,透过这个“框”去观察画面所突出表现的主体。

这种框,就其形式来讲。或圆、或方、或三角,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就其具体景物来说也是千变万化。在安排构图时,利用这些富于变化的物体作为画面前景,就可增加画面层次,加强空间纵深感,突出主体景物的表现。

作为画面前景的框,通常靠近照相机,在被摄主体的前面,以较大影像充满画面的四周,影调较深,构成图案状的花边,具有一种装饰性的美感。

框式构图可以把画面从杂乱的环境中独立起来,消除不必要的干扰,使读者的视线集中于画面的主要

部位。

框式构图还能使画面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作为前景的框越深暗,主体在画面中就显得越明亮,加深观者对画面形象的视觉印象。

框式构图还可以增加画面景物的纵深感,利用近暗远亮的透视规律产生出画面的浓度感,以利于主体的突出和表现。

第六节摄影位置的选择

1、拍摄距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2、拍摄方位(方向):正面构图、侧面构图、前侧面构图、背侧面构图、背面构图

3、拍摄角度:平视拍摄、仰视拍摄、俯视拍摄

一、景别

拍摄距离——景别的划分

景别------指画面中主体的范围和视觉距离的变化。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

划分景别------根据内容的需要,确定画面中主体的远近和大小。

以人为标准划分景别的示意图

景别变化方法:

a)用定焦距镜头,选择不同的拍摄距离拍摄

b)在同一拍摄距离上,用变焦距镜头拍摄

1、远景

展示巨大空间,交代地点环境。

表现宽广场面,展示雄伟气势。

描写景物使之富有意境诗意,抒发感情。

拍摄须知:

从大处着眼,看整体结构,表现空间感。

选择有伸向画面深处的景物线条来表现空间。

适当安排前景,用明显的大小对比来显示距离。

利用侧光,侧逆光来丰富画面的影调层次。

2、全景

全景--包括被摄对象或画面主体的全貌和周围的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和环境的关系。

表现气氛,展示大幅度的动作。

有明确的内容中心。

全景拍摄须知:

结构全景画面,应注意主体结构上的完整和内容上的丰富。

突出主体整体的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

选择前景,加强空间感。

选择与主体色调不同的背景。

3、中景

中景----包括画面主要拍摄对象或主体的主要部分。若主体是人,一般取膝盖以上部分。

主体形象为主,以动作情节取胜。

表达人物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3、近景

近景----包括主要被摄对象或主体的更为主要的部分。若主体是人,则取胸部以上部分。

突出人物的神情

表现物体的细部特征。

中景/近景

《摄影技术与艺术》答案2

《摄影技术与艺术》期中复习 一、名词解释 镜头片组:现代相机镜头采用多片凸,凹透镜组成,利用各种透镜的性能相互抵消,减弱像差,提高结像质量。 镜头加膜:又称“镀膜”,主要作用是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 光圈系数:简称“f系数”,表示光圈的大小 模糊圈:又称“分散圈”“弥散圈”,表示能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大圆圈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焦深:指在保持影像的较为清晰的前提下,焦点沿着镜头光轴所允许移动的距离 超焦距:又称“超焦点距离”,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摄影构图:运用相机镜头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 色温:对绝对黑体进行加热,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下会向外辐射出某种光或颜色,当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的光谱成分和外界某一色光的光谱成分相同,就把绝对黑体此时的温度叫做外界这一色光的色温。 色调:一指照片基调,二指景物在照片上再现的深浅 影调:一指照片上影像的阶调,二指景物再现的深浅 线条:是由相邻2种影调的分界线勾画出来的 质感:指被摄体表现结构的性质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 回电时间:电子闪光灯每次闪光后到电容器完成充电,为下一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时间闪光同步:指闪光灯正好在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闪亮,使整幅画面均感受到闪光 二、简答 1.为什么要进行镜头加膜?怎样检测镜头加膜质量? 答:加膜能够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检测:开足光圈,打开B门,面对镜头正面,在镜头中能看到人脸部影像越淡说明加膜质量越好,反之,加膜质量越坏2.什么是口径?口径同光圈有什么关系?大口径有什么优点? 答: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关系:口径是镜头的最大光圈。优点:1.便于在暗弱的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2.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3.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3.对于135相机来说,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的焦距和视角各是多少? 答:标准镜头:焦距50mm,视角0 广角镜头:焦距30mm,视角70度超广角镜头:22mm,视角90度长焦镜头:焦距200mm,视角12度超长焦镜头:300mm,视角8度以下 4.解释光学防抖、CCD防抖和电子防抖?谁更实用? 答:光学防抖:是在镜头里安装陀螺仪,利用其检测到的由于抖动引起的微小移动后,将信号传至相机的微处理器,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移动一组镜片,根据镜头抖动的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和校正,克服或改善由于抖动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 CCD防抖:让相机中的CCD等图像传感器动起来,当相机发生抖动时,传感器跟

《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

《摄影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 《摄影艺术与技术》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数字教育媒体重要的基础课。学习和掌握摄影技术技巧和造型语言,拍摄出内容与形式较为完美的照片,并且对摄影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是本专业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与能力之一。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及影像素材获取与处理能力在电视摄像、网站建设、动漫作品制作、课件设计与制作等相关课程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专业的一门基础性、通识性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从宏观高度帮助学生把握影像文化,又注意让学生掌握摄影技能和造型语言,初步学会常见题材和不同门类摄影的拍摄要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影像阅读能力。 (二)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普适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阐述摄影学科知识,立足摄影艺术的本体特性,探讨摄影自身的媒介特性和美学规范,摄影独特的观察、表现方法,注意摄影技术与人文艺术、视觉文化融合,着眼于影像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影像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本课程主要分五大单元: 第一单元是摄影概论部分,从摄影本体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让学生明确摄影的范畴和社会功能,从宏观高度对摄影有个总体的正确认识。同时,在系统地开始本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大致了解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拍摄出一张好照片的技术要领,以此引领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第二单元是摄影技术部分,根据目前学生基本都是使用数码照相机的现状,本课程从数码相机的分类,数码照相机和镜头的构造、性能讲起,重点介绍了操作使用要领和摄影创作中常用的技术技法,以及使用Photoshop对所拍摄的作品进行基本的后期处理,旨在指导学

摄影技术与艺术

摄影技术与艺术 曝光过度,影像色彩浓重,不鲜亮。只有曝光正确,才能获得颜色丰富,色彩鲜亮的影像。 不言而喻,要想获得层次丰富、反差正常、影调明快的影像效果,必须进行正确曝光。 4.2基本曝光模式 4.2.1 模式拨盘 模式拨盘是照相机昂模式选择的控制台,基本曝光模式都可以在模式拨盘中进行 数码照相机的曝光模式丰富,可以实现自动化曝光和人工控制曝光,只要将命选择, 令拨盘对准相应模式即可实现,对于不同的照相机,由于构造的构造不一,功能不 一,因而,模式拨盘的内容和标记符号也不尽相同,如图4—3所示。 模式拨盘的具体操作要参考相应照相机的使用说明书。 下面主要以索尼DSC—F828照相机为例介绍基本曝光模式。基本曝光模式如图4 —4所示。

在模式拨盘中,基本的模式操作是:全自动半光模式、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快门 优先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手动曝光模式和电影曝光模式6种。 4.2.2 全自动曝光模式 对于一个初学的摄影者,拿起照相机就想拍一张照片看看,全自动曝光模式是最 佳的选择,将模式拨盘旋转到全身曝光模式。摄影者只需要对准拍摄目标,按下快门 就可以了,有利于进行抓拍。 在数码照相机的全自动曝光模式下,对焦、快门、光圈、感光度、色平衡全自动,不需要人工的任何干预。在传统照相机中,只能是对焦、快门和光圈的全自动。 4.2.3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将模式拨盘旋转到程序自动曝光模式。该模式与全自动曝光模式一样,也可以实现自动曝光拍摄。但它可以给拍摄者一个主动的空间,就是拍摄者可以通过菜单对感光片的感光度、色平衡等进行设置,也可以人工对焦,然后,照相机程序在前面人工设置参数的前提1 下进行自动曝光。 4.2.4 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摄影技术和艺术

摄影技术与艺术 第一章摄影艺术概论 第一节摄影和艺术 1、摄影创作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2、摄影艺术是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物质材料、工具手段,逼真性) 摄影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仅能掌握摄影技术,而对摄影艺术一无所知,或者虽然在艺术构思上有些美好的设想,但技术手段却不过关,两者都很难拍出上乘之作。 对于一个优秀的摄影家(photographer)必须精通摄影技术,又善于掌握运用摄影艺术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无愧于摄影家的称号。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身的技术性。技术(technology)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以及其它操作方面的技巧。 摄影技术包括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感光材料的使用,以及各种特定环境、各种题目的拍摄技法等等。无疑摄影技术在摄影创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基础,只有在这个牢固的基础之上,才能建造出举世瞩目的摩天大厦。 因此,要拍好一张照片,必须掌握必要的摄影技术,必须把摄影技术作为实践的基础。就摄影艺术创作而言,任何一幅作品的产生,尽管涉及诸多创作环境,但若没有过硬的摄影技术基本功,作品是无法完成的。例如演员的表演技术直接影响到演出的艺术效果,画家的笔墨功夫直接关系到其作品的艺术成败。

然而,技术并不是艺术的全部,也不是艺术的主要部分,它更代替不了艺术。“技术可以造就能工巧匠,却不能造就艺术家。艺术是要思想的,要感情的,要多方面修养的,更要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潘蒙兹语)。 任何一门艺术都以自己独具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从而构成了玲珑多姿、五彩纷呈的艺术天地。摄影作为一门艺术(art),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自己的艺术语言,有着与其它艺术形式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摄影师的艺术修养 1、深入生活:摄影艺术创作所涉及的生活范围是无限广阔的,而一个人的切身经历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必须借助间接的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理论艺术修养。 2、艺术观察力:除了深入生活,一个摄影师还要有自己的艺术观察力。观察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媒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作为一名摄影者,只有具备高度敏锐,深刻的观察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客观事物中,把握某一事物的全貌,并迅速地抓住它的重要特征和本质。 3、艺术想象力:作为一名摄影家还必须具有艺术创作的想象力。所谓艺术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觉进行选择、加工、改组,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摄影创作正是在经历过多次的选择、比较、舍取、增减后,把四面八方多次看到的生活形象的美质在心理上凝成一个完整的意像,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完美的形象时,怀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当机立断按下快门,使形象在最后的一瞬间表现为一次完成。 4、艺术创造力:摄影创作就是创新,摄影创作过程就是摄影者对创作对象的认识与再认识的过程。

摄影要点

第一章摄影与商业摄影概论 第一节摄影艺术简史 一、视觉的延伸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是尼埃普斯1826年经过8小时曝光,在自家阁楼后窗拍摄的《鸽子棚》。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美术院举行联席会议,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阿拉戈(D.F.J.Arago)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并预言:“摄影对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将会作出伟大的贡献”。 二、时代的见证 《汉堡大火遗迹》——1842年5月,摄影师比欧乌、画家史特尔兹纳合作用银版摄影术拍摄了大火后的汉堡遗迹,记录下这一震惊世界的新闻事件。从此,新闻纪实摄影由此产生。 1855年,英国人芬顿受官方委派,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开战地纪实摄影先河。 1855年,英国人芬顿受官方委派,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开战地纪实摄影先河。 “决定性瞬间”大师布列松 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 为你离炮火不够近。 三、审美的艺术

1857年,英国画家、摄影家雷兰德(Oscar Reilander 1813—1875)用30张底片叠放出一幅31×16英寸的照片《人生的两条道路》,在曼彻斯特艺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成为最早的摄影艺术作品,并被英女王维多利亚重金收购,立即引起轰动。 从此,摄影彻底摆脱“绘画的仆人和侍女”的地位,成为独立于绘画、雕塑、音乐之外的一门艺术。 第二章摄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摄影器材 一、照相机 (一)相机种类 在此,根据相机的不同取景方式和构造特点,我们把相机分为下列几大类: 1.旁轴取景相机 在相机镜头旁另装有一组专起对焦取景作用的光学系统的照相机,称为旁轴取景相机,也叫旁侧取景相机。 这类相机由于构造相对简单,故价格便宜。另外多采用镜间快门,无反光板动作,所以振动小,快门没有时滞。由于最大孔径较大,因此在光照较暗的室内环境也便于拍摄,适用面较广。 由于取景与成像不同光路, 旁轴取景相机最突出的缺点是存在视差。 2.单镜头反光相机

摄影技术与艺术结课论文

举例说明国内外摄影流派,名家作品及影响 摘要: 艺术上的流派,是指文艺领域内具有某种共同创作倾向和创作特色,并有一定约社会影响的集团和派别。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利用日益提高的各种技术,加上艺术家自身的成熟,形成了很多的艺术流派。关键词: 艺术流派各种主义摄影各具特色深远意义 正文: 摄影术起源于欧洲,与西方的油画艺术同属于视觉艺术。所谓摄影流派,是指以一批志同道合的摄影家,在共同的理论旗帜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同创作特点风格的派别群体。 这些年向世界证明了摄影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摄影史中流派的崛起与消亡不得不让人们正视,并渐渐成为史学家们研究整理的课程。20世纪中叶的四、五十年代,世界文化中心逐渐在美国形成中心。同期的摄影技术在世界风起云涌的事件中,在照相技术和感光材料的迅猛发展中,也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摄影实践的不断积累,导致摄影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使某些流派的产生成为可能。自然的形成了很多的流派。 我们常将流派和风格并提,可见们之间关系的密切。所以在“正”流派的“名”之前,要先正“风格”的“名”。所谓风格。就是一个摄影艺术家在作品中显示出来的有别于其他摄影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这是由于,每个摄影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加之人与人的气质和性格也不同,因此表现在创作上,对主题的选择、题材的处理、内容的评价和艺术语言的运用都有其个人特点。这特点,在艺术学上统统称为“风格”,即所谓的流派。 摄影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哲学和文艺思潮有着紧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讲讲国内外的几大类摄影流派及其作品。 一、写实摄影。 在摄影史上,加德纳《战争纪实》一书有100张照片的两本相册弥足珍贵。奥沙利文拍摄的《死亡的收获》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战争的经典之作。他们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遵守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的法则,作品发挥其他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和说服力。这就是写实摄影。 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又称作纪实主义摄影。写实摄影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依赖于摄影本身所具有的准确而完美无缺地记录视觉世界的能力。写实摄影是摄影史上至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派别。 而在这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莫过于战争和冲突了。写实摄影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英国勃兰德的《抬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中国李峰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 二、绘画主义摄影 雷兰德创作德尔《两种生活方式》中长者和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张照片是艺术家用32张底版组合印成的,借用了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的构图,这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的成熟。 绘画主义是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的一种摄影流派。强调美感比题材本身更重要,强调画面中的影调、线条、平衡

《现代摄影技术与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现代摄影技术与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一个事物的诞生,总会有一个事件来作为铺垫,而在早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墨子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的实验,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墨经》中有“景倒,在午有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的记载。当今的世界摄影术和数码影像的光影,溯根求源都是从2300年前墨子的凸透镜和“小孔成像”中透射过来的。墨子因此被西方称为“摄影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是探索光影成像的第一人”。而小孔成像在到19世纪西方画家为取得更精确的写实效果,开始普遍使用一种叫“光影画箱”的辅助性绘画工具,“光影画箱”实际已完成摄影技术一个重要方面,即成像设置照相机雏型的探索。另一重要方面,将即时人工影像固定下来,是于19世纪20至30年代完成的。1829年,达盖尔受到尼埃普斯的邀请,开始研究摄影术。鉴于“日光刻蚀法”曝光时间过于漫长,影像模糊不清,达盖尔长期致力于更加快捷、更加精美、更加易于观看和保存的摄影方法的研究。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达盖尔便独自探索,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837年创立了“达盖尔摄影法”亦称“银版摄影法”——采用铜板作为影像的最终载体,也就是片基,使用光敏银层作为感光材料,有完整“显影”与“定影”工艺,已经全面完成了现代摄影的基本工艺。 在人们追求现代摄影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摄影艺术随之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导致技术的发展,而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如同奥地

利摄影家鲁道夫科皮兹(1884~1936),也以他的画意摄影驰名于世,但从他的作品中更能感受到一种现代气息与象征主义风格,与鲁道夫·科皮兹一样,捷克的弗朗切斯克德迪柯尔(1883~1961)的摄影作品虽然还存有画意摄影的遗韵,但也明显可以看出,他的摄影观念已经受到当时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他以人体为主要题材,善于运用集合形体人体线条与光线错综复杂的交织,其作品有着浓厚的立体主义艺术风格的色彩,而与上面两为摄影家一样,的国摄影家雨果恩福斯(1874~1948)也属于画意摄影后期的摄影家,他虽然运用的是画意摄影的技法,但表达的却是一中逐渐明晰的现代意识。恩福斯的肖像摄影营造的气氛凝重沉郁,具有一种冷静知性的风格。而在画意摄影之后,不管是技术还是艺术都在变革更新,而在画意摄影方心未艾之时,已经有摄影家展开与画意摄影的美学原则背道而驰的实验。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美国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一反以往用大底版照相机拍摄的手法,用小型相继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在接头寻找题材,同时,他也放弃了对底版的人为加工,以不对底片做任何人为加工的直接印放的照片来呈现现实生活。虽然技术不是艺术,但是艺术却不能没有技术。因此,技术是艺术的奠基,而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现代摄影不会像以前的画意摄影那样只是表现脱离显示的怀旧和感伤,而是确认了摄影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将摄影的技术和艺术想前提了一步,更重要的是为现代摄影美学奠定了基础。当然摄影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是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这门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电视广告等方面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由于《摄影、摄像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要通过观摩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此外,由于电视艺术的特性,课堂上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周)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课时) 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2.摄影的特性 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4.摄影的分类 第一章:光学照相机(4课时) 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5、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6,其他类型照相机 第二节照相机的结构及附件 1、镜头的结构及功能 2、机身的结构及功能 3、附件 第三节照相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1、自动测光和曝光 2、自动对焦 第四节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 1、照相机的使用 2、照相机的维护 实验一(2课时)了解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 (第二周)第二章:黑白感光材料(2课时) 第一节感光材料构造 第二节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第三节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 第四节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 第五节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种类、性能及结构, 第三章:数码照相机(4课时) 第一节数字照相机 1、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数字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

数字摄影技术与艺术(蒲和平版)2020答案XL

照相机和镜头小测验 1 【单选题】 某个照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这个相机属于什么类型的相机?答案:135照相机 A、 单反照相机 B、 大型照相机 C、 135照相机 D、 120照相机 2 【单选题】 常用的照相机光圈排列顺序是什么?答案:f/1.4、f/2、f/2.8、f/4、f/5.6、f/8、f/11 A、

f/2、f/2.8、f/4、f/5.6、f/8、f/16、f/20 B、 f/1.4、f/1.8、f/2.8、f/4.8、f/6、f/8、f/11 C、 f/1、f/2、f/3、f/4、f/5、f/6、f/7 D、 f/1.4、f/2、f/2.8、f/4、f/5.6、f/8、f/11 3 【单选题】 光圈的作用除了调节进光照度之外,还能控制什么?答案:景深A、 景深 B、 焦距 C、 镜头 D、

感光 4 【判断题】 焦距近似等于感光材料对角线长度的镜头为标准镜头。答案:√ 5 【判断题】 照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原理。答案:√ 数码相机图像格式小测验 1 【单选题】 在用相机进行摄影创作时我们应该选择JPEG格式的哪种模式答案:L模式A、 L模式 B、 M模式 C、 S模式 D、 任何一个都可以

2 【单选题】 数码相机图像的存储格式一般为什么格式?答案:JPEG A、 GIF B、 JPEG C、 BMP D、 AVI 3 【多选题】 数码照相机常用的格式包括以下哪些? 答案:RAW格式 JPEG格式 TIFE格式 A、

JPEG格式 B、 TIFF格式 C、 RAW格式 D、 PSD格式 4 【判断题】 RAW的意思是“原始数据格式”,它包含的是相机的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的最初感光数据,没有经过相机的任何处理。答案:正确 5 【判断题】 TIFF是一种非失真的压缩格式(最高2-3倍的压缩比)。答案:正确 滤光镜小测验 1 【单选题】

摄影技术与艺术期末参考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数码摄影图片常见的文件格式有JPEG、TIFF、RAW和Photoshop文件格式。 2、摄影构图中,若要想以“势”感人,就用远景或者全景;若想以情节感人,则用中景。 3、取景构图的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4、摄影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5、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 6、摄影用光的六大要素是指光度、光质、光位、光型、光比、光色。 7、色彩的三要素分别是色别(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8、摄影的基本基调包括:高调、中间调、低调。 9、平时我们所说的三原色光分别指的是: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 10、若照相镜头焦距短,则视场大、景深深、景像变形、空间感强。 11、有利于表现被摄景物的轮廓、表达人物的神态面目的拍摄方位是前侧面拍摄。 12、摄影的特征是具有纪实性和瞬时长驻性。 13、色温低、彩色摄影的画面会偏红。 14、摄影构图的三坐标是指景别、角度和高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图像输入系统的硬件为( D ) A.数字相机 B.扫描仪 C.摄像机 D.电脑显示器 2、数码相机中的CCD芯片(或CMOS芯片),起着类似传统摄影中胶片(A)的作用。 A、感光 B、曝光 C、光化 D、拍摄 3、色温高、彩色摄影的画面会(C) A、偏红 B、偏绿 C、偏兰 D、偏黑

4、在下列曝光方式中,最适合于拍摄动体的选项是( B ) A.光圈优先曝光 B.快门优先曝光 C.程序自动曝光 D.全自动曝光 5、防震、防晒、防热、防潮(D)是照相机维护保养的要求。 A.防盗 B.防借他人使用 C.防频繁使用 D.防尘 6、橙色光在人们心理引起的反应产生的共鸣较接近( C ) A.宁静 B.清新 C.温暖 D.寒冷 7、视场角为(C)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 A.20°~40° B.60°~80° C.40°~60° D.65° 8、要表现被摄物体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往往采取( B )的方法。 A、正面拍摄 B、侧面拍摄 C、远距离拍摄 D、低角度拍摄 9、某人为胖脸型,为避免缺陷,宜选择下列哪种拍摄方式。(C) A、正面 B、侧面 C、仰拍 D、俯拍 10、拍摄人物肖像时,在下列三种焦距的镜头中应选择哪一种(C) A、28mm B、50mm C、70mm D、300mm 11、光源投射在被摄物上的光线( C)即被称作光照度。 A.角度 B.温度 C.强弱 D.颜色 12、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如果把色温值设定为7000K,所拍摄的早晨阳光初升的照片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影调?( A ) A.蓝青调 B.橙黄调 C.正常色调 D.不一定 13、镜头的主要作用是使(C)。 A、潜影成像 B、静态造型 C、景物成像 D、艺术成像 14、曝光的目的是为了使被摄影的(B)和层次在感光片上表现出来。 A、影纹 B、影像 C、影调 D、质感 15、摄影绝大多数是利用(D)。 A、折射光 B、自然光 C、侧射光 D、反射光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4分) 1、在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光圈系数增大,景深也增大。(√) 2、欲突出被摄主题,应选用大光圈,而欲使被摄主体和环境同时清晰,应使用小光圈。(√)

摄影技术与艺术要点

数码单反相机的结构原理 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成像面(焦点)的距离。此距离越长,则越能将远方的物体放大成像;此距离越短,则越能够拍摄更宽广的范围。 曝光是由光圈和快门速度决定的光量。 1:3.5-5.6指广角端和长焦端的最大光圈。 第一章摄影概述 1.摄影的发展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同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 1888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为测试电影胶片的感光度,试制了一台小型相机——莱卡U型,世界上第一台使用35毫米胶片的照相机。 2.传统摄影(拍摄、冲洗、印放) 传统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光圈大小和快门开启与关闭,镜头把景物成像在胶片上,胶片即被感光而形成潜影,从而完成了一次拍照动作。 传统照相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照相机通过光化学作用把景物的影像记录下来。 3.数码摄影(拍摄、计算机处理、输出和传递) 数码摄影是指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用计算机进行加工处理,再用打印机设备或数码彩色扩印设备进行输出的一种新型的摄影方式,并以数码照相机为其主要特征。 A、数码摄影是一个光电子过程 B、进行数码摄影,不需要安装胶卷 C、可以自动调整白平衡和感光度 D、数码照片的处理是在计算机上操作的。 数码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开启与关闭,镜头把景物成像在CCD/CMOS芯片上,CCD/CMOS芯片把影像分解成为成千上万的像素,并转换为电流信号。电流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二进制的影响数据,存储在照相机的存储器中。 数码照相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把景物的光影像转换为电子影像的成像技术过程。 4.透镜成像与针孔成像的不同点是什么? A.针孔成像比较模糊,而透镜成像比较清楚 B.针孔相当小时才能成像,像的亮度很暗,而透镜的孔径可以大得多,影像亮 C.透镜成像时必须调整物、像与透镜的距离才能成像清晰,针孔成像时不需要。 5.习题补充 1、数码摄影是摄影技术和摄影工具的一次革命,为摄影开拓了崭新的领域,是摄影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摄影技术与技巧

第一章摄影是什么 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 一,光和光的特性 1,波粒二象性 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 2,电磁波 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 3,可见光波长范围 380-780 nm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300000KM/s 5,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传播到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7,光的三原色以及加色减色效应 红绿蓝 加色效应:两种以上色光彼此叠加产生的色觉现象 减色效应:从白光中减去色光产生的色觉现象 消色:三中同强度的三原色混合刺激细胞,最强为白,灰次之,黑再次 8,物体的颜色决定因素 透明物体取决于透过其内部的光的波长范围 不透明物体取决于其所能反射回的光的光谱范围 二,针孔成像与暗箱

1,针孔成像 2,暗箱 三,摄影技术的探索与发明 1,德拉罗修 1760----科幻小说构想照相机 2,托马斯·韦奇伍德 失败的“阳光照片” 3,尼埃普斯 阳光蚀刻法 4,达盖尔 达盖尔摄影术 1839摄影术发明之年 5,塔尔伯特 卡罗式摄影术 6,巴耶尔 无所谓了解就行 第二节摄影术的发展 一,从火棉胶到胶卷 (1)火棉胶、干版和胶卷 1,达盖尔版摄影术特点 曝光时间长,无法得到可以复制的底片2,阿切尔 湿版摄影术 3,马多克斯

干版(明胶)摄影术 4,乔治·伊斯曼 1884柯达胶卷 (2)19世纪的摄影 1,约翰·汤姆逊 拍摄湿版《中国人与中国图片集》 2,爱德华·柯蒂斯 拍摄印第安人 3,罗杰·芬顿 最早的战争照片 4,马修·布雷迪 全景式记录和报道-战地摄影 5,纳达尔 名人肖像 6,奥斯卡·雷兰德 《人生的两条路》 7,罗宾逊 《芳魂欲逝》 8,郎静山 中国画意摄影第一人 9,画意摄影 定义:从形式到内容皆以绘画为标准 目的:给人以美的视觉愉悦 不足:画意摄影所追捧的摄影理念与摄影的媒介特性相背离

摄影基础知识重点讲义资料

教学课件内容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二.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三.摄影的未来 (二)摄影基础知识 一.照相机的种类 二.胶卷 三.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四.曝光及其控制 五.景深及其制约因素 六.摄影构图及用光 七.景别 八.摄影作品分析 九.影片分析

(一)关于摄影 一.认识摄影 (一)跨入摄影这道门槛之前先了解几个问题 1.摄影到底是什么? 2.你对摄影的了解有多少? 3.你知道照片是怎样拍出来的么? 4.摄影是艺术么? 5.什么样的照片才算得上摄影艺术?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算得上是一张合格的照片呢? (二)在你按下快门之前,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 1. 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 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3. 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三)好照片的标准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一幅好照片要有个能引人注意的主体 3.简洁是才能的姊妹 4.关于影像的清晰度 摄影的原词(photography)源自于希腊语,“photo”意为“光”、“光电”,“graphy”为“描绘”之意。可见摄影原意为“用光线来描绘”。 1839年8月19日,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并为其命名时,其初衷应该是将其定义为艺术的。也正因如此,达盖尔等这批世界上最早使用照相机的摄影师们,为了摄影的艺术地位而做出了很多艰苦的探索和努力,也因而产生了高艺术摄影和画意摄影等历史上最早的摄影流派。 从这一层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摄影是一种借助于光的作用而对客观实在所进行的视觉表达。所以,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而言,在不同的摄影师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位。 艾梅特?戈温:摄影乃是一种处理人人皆知但却无人关注的事物的工具。我的照片旨在表现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摄影与美术的关系

前几日朋友们一起谈起摄影与美术的关系,尤其是激烈地争论到一个话题:学习摄影是否必须要学习美术?因自己早年学习过20多年的美术,也在四川美术学院混过几年,主攻油画,同时也端了二十多年的照相机,算是对绘画与摄影都有一点了解。为回答朋友问题写了一篇《从摄影、美术、PS的关系说起》的帖子,不当之处敬请纠正。 美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发现人类史前的岩画远比文字古老得多,美术早已形成了自己坚实而厚重的系统理论、也留下了无数优秀的经典绘画作品以及各种艺术流派;而摄影的历史只有100多年,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以一门纯机械技术来看待摄影的,或认为摄影最多只是美术的一个附庸品,直到近代才被广泛承认是一项独立的艺术门类。 不可否认,摄影的各种艺术流派和形式都与美术的艺术流派和形式有密切的联系,几乎总是先有美术流派后有摄影流派,这是因为美术历史和文化渊源太长太厚了,摄影与美术又同属视觉造型艺术,摄影艺术自然要从美术理论和美术形式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摄影也有自己不同于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希望大家从中了解美术各种艺术流派和摄影各种艺术流派的来源与发展的渊源关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认为真实客观性是摄影艺术的唯一特性,摄影除了新闻工作和纪实性作品要求必须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外,绝大多数摄影艺术作品并不是对客观真实世界的反映,而是人们借助于照相机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思想,如影楼婚纱、艺术人像拍摄、商业摄影等等,都渗透着摄影师或被摄影主体预先已策划的创作思想和情感,尤其是后期的有意识处理和现在的PS创意作品,都是属于摄影艺术的范畴。 但我们国内大多数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在欣赏摄影作品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仅以纯客观真实这个唯一标准来看待和评判摄影艺术,这显然是太过于窄小了,这反映出我们大多数摄影人对世界摄影的各种艺术流派并不了解,尤其是对美术和摄影的关系不了解,所以我们需要多了解一些美术史与摄影史,做到对摄影主流艺术派别有大致的了解和鉴别,才不至于到处开黄腔、不懂装懂被行家所轻视,同时,也能够极大提高和拓宽我们创作摄影艺术的思路和手法。 就摄影艺术而言,确实与美术是有相同相通的地方,但摄影与美术也有明显的区别,就是因为摄影与美术有显著区别,所以才自成体系、自成一家,摄影有着自己独立的艺术理论基础和技术技法体系。 相同的方面主要有: 1、两者都是属于视觉画面造型艺术; 2、都是运用构图、空间、黑白或色彩关系来记录、描述或表达自己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对客观世界物体的感受,并以此传递给大众; 3、两者都同属造型美学范围,都能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或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不同的方面或主要区别有: 1、材料或工具不同。美术家是运用画笔、颜料、纸张、布料、木料、泥料、金属等等多种物质材料塑造客观物体;摄影师则是运用照相机、感光胶片、电子感光材料、冲印设备或计算机、后期处理软件等记录或复制客观物体;

数字摄影技术教学指导大纲

数字摄影技术教学指导 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数字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0000000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学习摄影技术与艺术、数字摄影创作两方面的知识,课程融专业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题材摄影创作要点;摄影特性、摄影技法、摄影创意设计、题材拍摄技巧、摄影后期处理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4级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影技巧、摄像基础知识等三个模块内容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数字摄影、数字摄像的基本理论和特性,掌握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摄影技法等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能力目标 掌握拍摄摄影图片和图像资料的基础技能,以及进行摄影摄像创作的专业技能。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开展摄影创作,促进创作型摄影人才的培养。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六、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部分 (一)摄影与摄影器材 1.主要内容: 摄影发展简况;学习成像与摄影原理,了解机械式照相机与感光成像、数码摄影与成像的关系;熟悉各种类照相机的结构、特点、用途;了解镜头成像原理,以及各种镜头的特点与使用规律;熟悉摄影辅助器材的种类、作用和用途;熟悉感光材料的性质、种类与应用特性。纯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摄影产业 2.教学要求: 明确摄影的的正确定位,掌握摄影发展的过程与现状 3.教学重点: 摄影发展史;摄影产业与教育 4.教学难点: 商业摄影特点和要求 (二)摄影基础概念 1.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并掌握摄影基础概念的各个方面。熟悉摄影曝光、摄影对焦、摄影光圈,快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摄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拍摄工作。 2.教学要求: 掌握摄影曝光、摄影对焦、摄影光圈 3.教学重点: 能够独立掌握摄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拍摄工作。 4.教学难点: 不同摄影风格和软件直接的联系 (三)摄影技术 1.主要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与摄影创作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摄影技术操作,领会并掌握摄影构图、摄影造型、摄影用光、摄影影调和色调等技艺,并拍摄出初具艺术表现力的摄影作业。

摄影技术与艺术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1893)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由科学院和美术院举行的联席会议上,阿拉哥向全世界公布了(银版摄影法),这一天被公认为是摄影术诞生的日子。 2.摄影作品中根据拍摄距离的不同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五种景别。 3.影响景深大小的因素是(光圈)、(焦距)、(拍摄距离)。 4.摄影中得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三原色光对应的补色光是(青)、(品红)、(黄),绘画中得三原色是(红)、(黄)、(蓝)。 5.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相)、(明度)、(纯度)三个方面的属性,是对色彩的定性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6.根据摄影作品的影调,可以把摄影作品分为(高调)、(中间调)、(低调)。根据照片反差的不同和过渡层次的多少区分为(硬调)、(中间调)、(软调)。 7.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稳定)。 8.摄影用光根据光线相对被摄体位置的不同,水平方向分为(顺光)、(逆光)、(前侧光)、(正侧光)、(后侧光)等。(邻光)、(角光)、(水平光)。 9.不同的光型(主光)、(辅光)、(轮廓光)、(装饰光)、(背景光)。 10.照相机主要由哪几种附件?答:快门线、遮光罩、电池盒、闪光灯等。 11.变焦镜头的优越性?操作方便,易于携带,构图快。 12.照相机主要由哪几种附件?快门线、遮光罩、电池盒、闪光灯等。 13.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光色 二.名词解释:

1.景深:答:当聚焦在某景物时,此处最清晰,该景物前后的清晰范围称景深范围,简称景深。 2.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镜头后相交于一点,这一相交点称为焦点。 3.主光轴:通过两个折射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也称主轴。 4.相对感光度:感光度是胶卷的感光性能,数码相机上的“影像传感器”的感光度是相当于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它改变的是信号放大倍率。 5.色温:一种规定光源光谱成分的方法,用温度K来表示。低(红)——高(蓝)。 6.感光度:感光度又称片速,指胶卷对光线的敏感性,这是胶卷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三.简答题: 1.光圈是什么及作用? 答光圈是相机内部大小可调的金属制的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 作用:1控制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2.控制景深大小,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3.控制画面质量 拍摄点由拍摄(方向),(高度),(距离)三者共同确定。 2.什么是景深,影响景深的因素,这些因素与景深的关系? 与焦深所对应的被摄景物的清晰范围叫做景深(被摄景物的清晰范围) 影响因素: (1)、镜头光圈。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关系: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关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数字摄影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0000000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学习摄影技术与艺术、数字摄影创作两方面的知识,课程融专业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教学容主要包括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题材摄影创作要点;摄影特性、摄影技法、摄影创意设计、题材拍摄技巧、摄影后期处理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4级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影技巧、

摄像基础知识等三个模块容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数字摄影、数字摄像的基本理论和特性,掌握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摄影技法等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能力目标 掌握拍摄摄影图片和图像资料的基础技能,以及进行摄影摄像创作的专业技能。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开展摄影创作,促进创作型摄影人才的培养。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六、课程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部分 (一)摄影与摄影器材 1. 主要容: 摄影发展简况;学习成像与摄影原理,了解机械式照相机与感光成像、数码摄影与成像的关系;熟悉各种类照相机的结构、特点、用途;了解镜头成像原理,以及各种镜头的特点与使用规律;熟悉摄影辅助器材的种类、作用和用途;熟悉感光材料的性质、种类与应用特性。纯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摄影产业 2. 教学要求: 明确摄影的的正确定位,掌握摄影发展的过程与现状 3. 教学重点: 摄影发展史;摄影产业与教育 4. 教学难点: 商业摄影特点和要求 (二)摄影基础概念

谈谈艺术与摄影技术两者之间关系

本篇文章笔者和淘宝摄影板块里喜欢摄影的朋友聊下,关于摄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东西。 淘宝店铺装修免费模板告诉你在摄影圈子中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摄影艺术应该以技术表现为主,另一种认为,摄影是创作者对影像的创造。 这两种观点在摄影圈中已讨论多年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因为自己对摄影的了解有限,往往受到这两种观点的影响。在这里,笔者对这两种观点的优缺点谈一些看法。 技术至上论: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技术至上论也有不科学的一面,它过分地强调了技术对摄影创作的意义,忽视了创造性。一幅艺术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准确的曝光、良好的冲洗、清晰的影像这三个方面,它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灵魂的呐喊,应该充分地表现摄影者的人生观、世界观。 意识至上论: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在艺术创造上应该有较高的意识,有较高的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力求创新,突破视觉规律,创作出有摄影者特定的风格的作品。如果不能,那么摄影者往往会变得很匠气,只知道模仿复制,那就无法将摄影提高到艺术的层面上。但是艺术至上论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它太强调自我意识,往往会忽视摄影中的科学规律,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往往造成摄影者眼高手低,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目的。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初学者在学习摄影时,首先应该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让初学者在日后的学习创作中有良好的表现。当然,初学者对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同时,还应加深自身的艺术修养,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相应提高意识水平。 很多人都在说标题是关键,免费流量的来源,要优化关键词,才能提高流量,但是具体如何优化,如何选关键词,如何写关键词,如何能让卖家通过搜索的关键词又正好是你标题里面有的关键词。 方法和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