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送子观音陈靖姑的故事

送子观音陈靖姑的故事

送子观音陈靖姑的故事
送子观音陈靖姑的故事

福州民俗专家张祖仁说与海神林默娘(妈祖)一样,陈靖姑是民间塑造的一个极具神的色彩的传奇人物

临水宫位于福建省古田县大桥镇中村临水自然村,距古田县城34公里,历史上曾称龙源庙、顺懿庙,是海内外所有临水分宫的祖宫。

张祖仁说临水夫人陈靖姑,又名陈十四娘娘、临水娘娘。封号顺懿夫人、顺天圣母,别称陈太后、陈奶夫人。她是福建、台湾、港澳、浙江乃至赣、湘、粤等许多地区最有影响的女神之一。

陈靖姑生前无私正义,求助弱者,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陈靖姑死后化神,继续为民除害,扶产救胎,救驾朝廷的神话故事十分动人。

相传南宋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宋理宗登基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美中不足就是太子尚未面世,皇上不免思子心切。听说古田的女神陈靖姑专管民间生育,宋理宗便派人前往临水宫,祈求保佑皇后早生太子。一年后,此举果然生效,皇后怀孕了,皇上喜上眉梢。可后来有遇皇后难产,宋理宗焦急万分。又是陈靖姑运气用法到后宫,很快帮助皇后生下了太子。理宗皇帝大悦,为表彰陈靖姑救驾显灵,遂封陈靖姑为“顺懿夫人”,赐封临水宫为“顺懿庙”。

敕封之日,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同年朝廷诏书古田知县洪天锡,全面修缮扩建临水宫。

皇帝敕封宫庙神祗,历史上多有其事。保生大帝治愈永乐帝后乳疾;黄河度高宗,救宁室于危难;阴功助朱元璋鄱阳湖大捷,鼎顶天下;妈祖护漕运,为清朝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无非都是以阴

功助朝廷、救驾皇室,为帝王将相愈疾方面立功或显灵,于是便受到朝廷、的封赠,被记入官方祭典,从而威名大振,流放芳千古,而历代朝廷对临水宫的修缮,扩建,对陈靖姑的册封有数十次之多。

张祖仁说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福州知事徐清叟请示朝廷,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

元廷祐年间宋真宗皇帝加封陈靖姑为“注生娘娘”。(公元1333年)浙东宣慰使都元帅李允中受朝廷意旨,再次修缮、扩建临水宫一个民间女神,能得到几代封建统治者在不同时期的分别敕封;一座民间宫庙,能在历代朝政的昭旨下不断得到扩建、修缮,不能不说明临水宫在当时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大凡历史名人的出生,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陈靖姑的身世,同样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68年),泉州太守奉命建造南北交通要道洛阳桥,苦于工程庞大、银两不足而迟迟未能动工,只好祈求神灵菩萨给予施恩。这件事终于感动了观音菩萨,她便化成美女,荡一叶扁舟在洛阳江中。美女扬言,谁要是能把银子掷到她身上,就配为他妻。掷不中的银子就用来造桥。

消息很快传开,远近的王宫贵族,富贵子第纷至沓来。成千上万的银子飞向小船。而美女只要轻轻一闪腰,银子就直接坠入船舱而不沾女身。这时,花仙吕洞宾来到洛阳江边,他看到一个叫王小二的卖菜小伙子也在碰运气,可银子快丢光了,怎么也没碰上,便唆使王小二将银子碾成银粉,顺风用力洒去,果然,银粉沾到了那美女的一根

秀发,,秀发转眼由黑转白,岸边立刻一阵华然。

观音忙然了,作为一个菩萨,纵然大慈大悲,却毕竟不能嫁给一个凡人为妻。她立刻拔去银发,往江里一抛,顷刻间大江掀起一阵浪涛,美女与小船便一起消失在波涛中………….

观音转眼发觉,那根银发已化作一条白蛇,潜入江底,逃逸而去。她预测日后白蛇定会作害人间,她便咬破指头,挤下三滴血洒向人间。

观音的三滴血化为一阵红雨,降落福州城郊,恰遇下渡村陈氏靠夫人葛氏正在河边淘米。老夫人幸蒙红雨,老年喜得一女,次年正月十四深夜婴儿落地,因此取名陈十四。因为孩子在午夜夜深人静是出生,别名陈靖(静)姑。

在说那痴情小伙子王小二,看到小船与美女沉入江中,也绝望投江自尽,愿与美女成为同命鸳鸯。观音深感内疚,便成全他投胎古田刘氏家中,取名刘桤,并促成他日后与陈靖姑结成夫妻。算是对他痴情的一中报答。

张祖仁说陈靖姑将世的传说,引出一个话题:那就是陈靖姑的身世与观音菩萨有着前世万缕的联系。

佛教中的观音菩萨,是妇女儿童的保护者,是慈悲的象征。观音菩萨是天堂上的一位逍遥自在的女神,她关注人间世俗,关爱百姓冷暖,却不能轻易下凡,不能面对恶人,直接抵御魔鬼,为民消灾解难。按民间说法,陈靖姑就是观音菩萨派往人间拯救妇女儿童的化身。

陈靖姑肩负使命,方年十四,便上闾山学法。三年中,她有幸得到法主许真君的传授,学成调电驱雷、呼风换雨、移山倒海、祛病除

瘟、斩妖除魔等诸般法术。法师拟再角她扶胎、救产保赤、佑童之法,她觉得以少女之身份去学“救产”多有不便,不肯在学。这一意念上的错误,也成了导致她日后不幸的根由。

陈靖姑辞别法师下山情景也令人敬佩。法师吩咐她下山时千万不可回头,而她仅走了24级台阶,因难忘师恩,便回头扣谢师傅,由此埋下了24岁蒙难的祸根。

陈靖姑为什么到闾山学法,据说是为了斩蛇,她短暂的一生,也是受观音菩萨之托,要收服白蛇精。陈靖姑“山洞救夫”“进宫斩蛇”“脱胎祈雨”的传说成为神话故事中的经典。

“山洞救夫”说的是观音菩萨脱落的一根白发变作一条白蛇,隐藏在古田临水洞里潜心修养,自称大王婆婆,时常兴妖作怪,为非作歹。白蛇精先是偷食附近野庙里的祭品,后有吸少男少女的精血。它经常化成美貌少女,迷惑好色青年进洞玩乐,继而劈其脑浆,吸其精血。

刘杞路过临水洞门口,小妖精向主人禀报,来了一个绝佳美男子,白蛇精早已馋延欲滴,便施诡计把六杞骗进临水洞。审问后得知该男子是陈靖姑夫君,白蛇精闹羞成怒,发誓要剥其皮刮其骨,吸尽其精血方休。

却说陈靖姑此时正在下山途中,突觉耳根发烧,有隐隐听觉有人呼救,她屈指一算,夫君有难,便腾云驾雾,急匆匆直奔临水洞。来到临水洞口,陈靖姑先化作小妖进动观察,只见夫君刘杞被绑在一口有锅前苦苦挣扎。她来不再三思考,抽剑刺杀了小妖,奋力救出夫君刘杞。白蛇精知道自己不是陈靖姑的对手,连忙夺路而逃,陈靖姑正

要穷追不舍,只听刘杞大声呼唤“救人要紧!”陈靖姑按夫君刘杞指点,打开洞中水牢,救出数十名奄奄一息的青年男女。等她回过头来寻找白蛇精时,蛇精已逃之夭夭。

“进宫斩蛇”讲的是白蛇精逃出临水洞后,无处藏身,便化作一位宫女躲进了闽王宫。看到闽王昏晕无能,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对王后陈金凤更是百般宠爱,白蛇精感到有机可乘。它施法术摄取了陈金凤的魂魄,暗中把她打入牢狱,自己摇身一变,化成陈金凤的模样,占据长春宫。朝夕淫乐,蛊惑闽王,吞噬宫女,搅得宫廷内鸡犬不宁。

白蛇精就此并不罢休,还想借助闽王之手除去陈靖姑。它佯装心病发作,装痴撒娇要挟闽王摄取陈靖姑的心脏为药,闽王无奈,只好招陈靖姑进攻。陈靖姑识破“王后”为白蛇精所变,将计就计应召入宫,一面表示愿意取出心脏给“王后”治病,她让宫女端出一盆清水,又巧施法术,画符后让白蛇精在清水中现出原形。闽王发现后惊恐万状,白蛇精原形毕露,狗急跳墙即往陈靖姑身上喷出毒液,陈靖姑不幸身染剧毒,疼痛难忍,生命危在旦夕。危急中她抽出宝剑直逼白蛇精,连劈三刀,将白蛇精斩为三段。狡猾的白蛇精趁陈靖姑吧备,又施展脱身术,将小妖的头变成自己的头“落在原处”尔后化身悄悄飞出宫外。

陈靖姑从牢狱里救出陈金凤和三十六宫女,闽王感激陈靖姑救命之恩,便封陈靖姑为临水夫人。随即降旨古田官府,在临水洞上建宫庙,赐名龙源庙,三十六宫女尽赐给陈靖姑为徒。

“脱胎祈雨”是陈靖姑神话小说的高潮,写的是陈靖姑为社稷黎

民舍身祈雨的感人故事。24岁那年,陈靖姑预知身有大难,遵师嘱咐她闭门不出。谁知那年八闽大地天旱无雨,田野龟裂,禾苗枯焦,百姓叫苦连天。陈靖姑有孕在身不便求雨,林九娘替师姐祈雨不成,被驱逐出宫。陈守元因祈雨不力,受闽王重惩,昏晕的闽王限令他五日内求不来雨,送他命归西天。

这时宫外有二僧求见闽王。说他们有办法求下雨来,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600个童男童女赐予东海龙王,方可叫天下雨。

陈靖姑听到消息,怒火填膺,她屈指一算,又是妖怪在蛊惑闽王。原来白蛇精在闽王宫逃劫一死后,并不甘心,看到如今久旱不雨,民不聊生,感到又有机可乘。白蛇精听说陈靖姑有孕在身,不便祈雨,觉得时来运转,他化作二僧来蒙骗闽王。他们求雨是假,欲吞噬童婴,滋补元气是真。

张祖仁说与海神林默娘(妈祖)一样,陈靖姑是民间塑造的一个极具神的色彩的传奇人物。传说,陈靖姑系其母梦吞红云怀孕而产。年六岁,精通女工;七岁登堂攻读易传;十一至十二岁,从母看经说道;十五岁往闾山学法,拜许真君为师。三年后返家,多有请急危难、除妖佑民之事。二十四岁时,天大旱,靖姑驾云祈雨施泽万民。因产后受大雨湿身,又未学救产之术,不能自救,于古田临水洞门坐化。陈靖姑灵魂重生,赴闾山习救产保胎之法,学成返回古田救产护胎,保赤佑童。

作者:福州二中转民革会员张静

邮编:350001

福州民俗民风

福州民俗民风 一、人物轶事 魏杰与鼓山爱好旅游的魏杰魏杰故居在金鸡山易地重建 清代名士魏杰的画像石林则徐对联的特色看林则徐写报告林则徐题匾在福州元帅庙发现林则徐晚年的伴侣缪夫人 林则徐与冠豸山林则徐与寿山石蔡襄与宋代福州水利建设 万寿尚书庙与陈文龙陈文龙尚书庙的名人石柱联 陈文龙尚书庙牌匾琐谈陈文龙与文天祥之比较及其他 郑和给长乐留下四大未解之谜郑和下西洋与明代福州经济的发展 郑和石像有定论郑和下西洋在福州的遗迹 麻将源于郑和下西洋 碧水丹山理学魂——武夷山朱熹遗迹寻踪朱熹在闽侯七里 朱熹悔作广告诗朱熹留迹福清漫步金牛山话张经墓

郑成功与华侨施琅出师统一台湾地 陈若霖与“五福”牌匾 事业有成遭遇悲惨的陈梦雷林与《西海纪游草》 郑所南和他的“露根兰” 一代廉吏———陈玺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何振岱与福州《西湖志》《榴花梦》与福州女文学家 拜谒柯尚迁故里朱维干与《四库全书闽人著作提要》 石岗山都督府与抗倭将领严勋曾为慈禧治病的永泰名医力钧 破解方伯谦冤死之谜清末任福州将军朴寿死因质疑 梁克家及其家谱陈宝琛反对建立满洲国 严复在郎官巷故居的日子里严复和林纾的交谊郑孝胥与严复的交往 期待开放林纾纪念馆曾毓隽促成孙中山北上记台湾珠算学者蔡景裕龙江寺与林兆恩 邓拓与文物收藏 真菌学家邓叔群的童年也谈纪念郁达夫及搜集其文物

郁达夫与高云览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一封佚信夏完淳与长乐 拒绝平庸的郁达夫“红黑出版社”与胡也频故居蒲风的最后岁月 郑振铎与胡也频萨镇冰与闽侯“苏洲桥 ” 郭沫若与郑贞文二三事 三位探索汉字“检字法”的福建学者 柯鸿年和他的诗 林徽因的诗浦口村才女杨琼闽侯五木子联话 洪山桥才女张红桥会日派女谍毒死巴玉藻 蒋介石与1918年永泰战事演戏的福州剧作家 郑奕奏与《孤儿血》武师黄性贤与闽剧《少林寺》 郭功元与“大甲草席”翠屏湖畔访靖姑李世甲推崇陈靖姑文化 福州陈靖姑祈雨处昨动工重建 二、历史文化 王审知纪念馆奠基王审知墓牌坊拟修复

泰山老母

泰山老母 泰山老母又称碧霞元君,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女神之一。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封女仙的尊称),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其道场位于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泰山娘娘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朝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坐镇泰山,道教认为,泰山娘娘“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汉族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称。 一、人物来历 关于泰山老母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普遍来说她的老家则在山东泰山,在汉族民间的信仰也远远胜过五岳。其传说的说法分为“民女得道”和“仙女下凡”两种。泰山老母说成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也有是东岳大帝的女儿一说。 1、玉女 据说汉代时期,皇宫的一座内殿中放有一尊金童玉女的雕像,到了五代时,大殿突然坍塌,金童的雕像已被风化,而玉女的雕像则掉进了池塘中。直到宋代时期,真宗来到泰山封禅,在池塘边洗手时,突然从水面上冒一个石头人来。随后真宗便派人将其捞出,清洗干净一看,正是当年所失踪的玉女雕像。后来真宗下令在泰山上建立祠堂供人祭祀,将玉女雕像视为天帝之女,将其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2、黄帝手下的女仙 碧霞元君原本就是黄帝手下的一位仙女。后世文人觉得泰山玉女

的地位不够尊贵,所以就给她编排了一个更为显赫的履历。李谔的《瑶池记》与《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十一中记载,黄帝曾在建立岱岳観时,派遣曾经辅佐过他的七天女(西王母、九天玄女、泰山玉女、素女、女魃、后土、云华夫人)下凡来,云冠羽衣,一同迎接西昆真人。其中一位仙女跟随西昆真人刻苦修行,最终得道归真,册封为“碧霞元君”。 3、女神童得道成仙 明朝作家王之刚的《玉女传》引《玉女卷》中记载,汉明帝时期有位大善人名叫石守道,他的妻子金氏奇迹般的生下了一个女神童,那孩子聪慧无比,从三岁开始就能熟知人伦道理,七岁就能通晓诸法,日夜礼拜西王母。在她十四岁时就经得曹仙长的指点,进入泰山的黄花洞中潜心修炼,最终得道飞升,成为了碧霞元君。《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则说,泰山娘娘原本是西牛贺洲升仙庄中金员外的夫人黄氏所生,三岁就能吃斋,七岁时就开始悟道。皇帝召她册封为妃她硬是不从,而到泰山隐居修行了三十二年最终得道成仙,被玉皇大帝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永镇泰山,为黎明百姓送子赐福,消灾避邪。另一部明刊宝卷《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中唯一只把碧霞元君的身份升了格,说她是皇上的女儿千花公主。 4、东岳大帝的女儿 文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中记载,玉女大仙正是岱岳(泰山)太平顶峰玉仙娘娘是也,强调的是碧霞元君又多了两个称呼,即为“玉女大仙”或“玉仙娘娘”。在这些汉族民间传说中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之女,和东岳大帝同样源自于汉族民间对山神的崇拜。同时碧霞元君还与泰山三郎(炳灵公)为兄妹关系。二、民间崇拜 泰山老母最早出现在清代文人韩锡胙所作的《元君记》。泰山老母定格为泰山老母同样是民女得道升天,与西王母、九天玄女等女神仙一样都曾出自于泰山,而这些女神通常都司管中国古代的妇女生育

温州海洋文化

温州处于东海之滨的西岸中段,是一个海洋大市。温州市陆地面积为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陆地内河交错,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良好环境。温州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虾、蟹、蛤等。南麂列岛有贝、藻类490余种,为国家级海洋型自然保护区。沿海主要渔场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 数千年前,温州先民就开始了他们的原始渔猎活动,形成了渔业生产习俗。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当地已经可以建造扁舟、轻舟、双身独木舟等船舶;宋代以后,设官营造船场。在1953年浙江省水产调查时,当时温州海域渔船有61种,其中有24种船型是温州独有的。温州除有在远海捕捞习俗外,还有在近海养殖和内河捕捞等渔业生产习俗。 附一:洞头县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由103个岛屿组成,故有“百岛县”之美称。洞头港是国家一级渔港,东沙港是国务院批准的活海鲜锚地,鹿西港是东南海上最大的水产品市场。全县建有五个海洋捕捞基地,六个海水养殖基地,拥有机动捕捞渔船1200多艘,其中渔轮170多对,海水养殖面积3.0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浙江省紫菜养殖基地。 附二:苍南渔港位于苍南县东北部,鳌江口外南岸的舥艚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海洋渔业捕捞历史,于1990年12月被列为国家二级群众渔港。 附三:龙湾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约60公里,滩涂可开发面积20多万亩,海水养殖是龙湾区的优势产业。目前,龙湾区有海水养殖面积3.5万亩。主要养殖品种有蝤蠓、对虾等。海水围塘养殖总产值占全区渔业总产值比例的80%,是温州市最大的海水围塘养殖县(市、区)。龙湾区的海水围塘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已全面推行以贝、蟹类产品为主的贝蟹虾鱼同塘开发的池塘综合利用技术。 附四:乐清,位于浙江东南沿海,东临乐清湾,与东海相接,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跨桥相连,乐清素有“鱼米之乡”誉称。乐清湾渔场包括港渔业区和滩涂渔业区。 温州沿海渔民多由闽南迁入,他们将闽南的渔业信仰和当地的民间信仰相结合,既保留了闽南的妈祖、陈十四等海洋女神信仰,又有温州的杨府爷等神灵信仰。妈祖信仰,是闽台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把她视为航海保护神,作为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陈十四又叫陈靖姑,也是一位海洋女神,有说她是其母梦吞红云怀孕而产,也有说她原是观音手指上的三滴血,后化为红雨降世为民女。她是温州人普遍信奉的。神祗杨府爷是浙南一带最有影响的地方神,温州有很多杨府爷庙和他的传说故事。当今的温州市区,有“杨府山”,“杨府路”,温州下属各县还有多条“杨府路”,如乐清市乐成镇“杨府路”等。杨府爷的神庙,在当今的温州市区就有好几座,而且遍布温州市所辖的每一个乡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苍南鲸头杨府殿、瑞安白岩庙与碧山寺等。

迷信一词的起源

“迷信”一词的起源 “迷信”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新柏拉图主义者提出并用以指称不正确的信仰,随着奥古斯丁对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建立以及与异族的接触,“迷信”专门用以称呼非基督教信仰,言外之意惟有基督教才是世界上“最正宗”的宗教,异族的信仰皆是一种神灵崇拜、巫术、“迷信”。宗教改革之后,新教继承了天主教对正统信仰与迷信的划分。而此时也正是科学传播的早期阶段,对理性的追求将宗教与科学对立了起来。由培根开启的近代科学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怀疑权威的传统,不仅审视迷信,还质疑经院哲学和宗教,20世纪20年代,科学占据了权威的地位,它让人相信自然法则是支配宇宙的惟一力量,宗教也被归入“迷信”之列。总之,“迷信”(superstition)一开始是指与基督教相异的宗教信仰,后来随着西方科学的发展,它也指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宗教信仰。 近代中国“迷信”概念的演变经历了相似的过程,但也有不同之处。 一、唐代至19世纪末出现的“迷信”一词无批判意义,不指向民间信仰,“迷信”一词使用的频率很低。 最早使用“迷信”一词的,是在一篇唐代墓志中:“既下车,闻有僧道峦属火於顶,‘加钳於颈’,以苦行惑民,人心大迷信。”1沈洁认为此处“迷信”的意思泛指一种非理性的心理状态,并非专门指向民间的信仰形态。2 19世纪末以前在对民间信仰的论述中常用的词汇主要有:淫祀、愚迷、愚昧、迷惑、迷妄等。较早出现使用“迷信”一词的是在麦仲华主编的《皇朝经世文新编》和陈忠倚主编的《皇朝经世文三编》,这两本经世文编都成书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皇朝经世文新编》卷16“外史”类中,收入了日本佚名作者的文章《论欧洲现情》,其中使用了“迷信”一词:“何则英驻土耳其大使言曰,亚儿米尼亚富人本不喜狂妄唱独立之说,诚恐刚暴无谋,奋激土人迷信宗教之心,遂以紊世局之静谧也。”3沈洁认为这应当是“日本人用中文写作的时政文章,在戊戌维新思潮中传入中国。”4 《皇朝经世文三编》卷74中“外洋商务”类有《外洋商务巵言》一文,此文从内容到词句与上文所引《论欧洲现情》几乎完全一样,沈洁认为两部书中把“迷信”与“宗教”连用,是指同理性主义相对应的信仰世界或者更泛义地指向一种非常的心理状态,基本上是一个中性词,用来指代一种世界观,并不是直接指向对大众信仰形式的批判。她认为这是近代以来较早出现在中文中的对“迷信”表达。 “迷信”一词在使用于汉语本土语汇之初,常与“宗教”连用,泛指与理性主义相悖的信仰世界及心理状态,并不是后来成为的对大众宗教信仰及其仪式实践的专指,它所指向的意义同日后“迷信”一词成为精英主义专门针对民众精神世界的批判并不相同。 二、二十世纪初“迷信”有了明确的定义,“迷信”一词在国内开始被大量使用。 1902年梁启超以“中国之新民”署名,在东京出版的《新民丛报》上发表的《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保教非所以尊孔论》等数篇论说中多次使用到“迷信”一词,并且第一次对“迷信”之所指作了明确的定义。当时梁启超正游历日本,他的所思所想极大程度地受到日本思想界的影响,其著述所使用的词汇直接来源于日文也存在很大可能。 1周绍良、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909-911 2沈洁:《反迷信话语及其现代起源》,史林,2006年第2期 3[日]阙名:《论欧洲现情》,《皇朝经世文新编》,卷16,“外史”,沈云龙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76辑,第751册,第1287页。 4沈洁:《反迷信话语及其现代起源》,史林,2006年第2期

2012海峡两岸陈靖姑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案

关于举办海峡两岸共同弘扬陈靖姑文化 系列活动的方案(初稿) 前言: 为了传承和弘扬陈靖姑千年民俗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服务海西经济建设。通过举办陈靖姑文化论坛、陈靖姑文化精品书画展、晚会、闽剧《陈靖姑》、编辑出版《陈靖姑文化学术论文集》、《陈靖姑书画精品荟萃》,共同朝拜平安女神,祈求健康平安等文化系列活动,让两岸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仰深入人心,增进两岸情感交流,更好地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 根据《福建省社科联2012年工作要点》中“加强两岸民间社团交流合作”的精神,我会拟于今年中秋节前后在福州举办“圣母赐平安,两岸共感恩”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弘扬陈靖姑文化系列活动。另外,2012年9月30日中秋节,中央电视台2012“福州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将以福州为主会场、台湾为分会场盛大举办,以“思乡、团圆、赏月”为主题,共以明月寄相思;我会举办的海峡两岸弘扬陈靖姑文化系列活动可以完美的结合此次中秋晚会,扩大活动影响力。 活动请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宗教管理局作全程指导。 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背景 闽都女神陈靖姑,又作陈静姑、陈进姑,俗称临水陈太后、临水夫人、顺天圣母、临水奶、娘奶等,是以福州古十邑为中心的纴神灵,其影响遍及浙江、江西,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据《古田县志》、《晋安逸志》、《闽都记》等记载,陈靖姑系福州仓山下渡人,陈昌女,嫁古田刘祀。在古田县临水洞坐化为神。其生前及身后大量的保赤救产、降妖驱邪的神话传说,在福州地区广为流传,迄今还保存不少遗迹。五代闽王王璘赐额“顺懿庙”,封其为“崇福昭惠临水夫人”,在下渡建行宫,曰“靖庐”。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封“崇福昭惠慈洛夫人”;六年,封“天仙圣母表灵善化碧霞元君”。元统元年(1333年)追封“淑靖”,清雍正七年(1729年),皇后宣封“天仙圣母”;乾隆四年(1739年)封“陈太后”。她是福州地区所有神圣中最普及、最受人敬仰的女神,素有“救产、护胎、佑民”陆上女神之美誉。深入到各乡各境、各家各户,乃至家庭主妇的卧室,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亲”。福州地区民间神庙,特别是境社大王庙,边殿多有临水夫人塑像。古时,福州郊县农村,各家主妇卧室都设娘奶香位。她与妈祖齐名,

送子观音陈靖姑的故事

福州民俗专家张祖仁说与海神林默娘(妈祖)一样,陈靖姑是民间塑造的一个极具神的色彩的传奇人物 临水宫位于福建省古田县大桥镇中村临水自然村,距古田县城34公里,历史上曾称龙源庙、顺懿庙,是海内外所有临水分宫的祖宫。 张祖仁说临水夫人陈靖姑,又名陈十四娘娘、临水娘娘。封号顺懿夫人、顺天圣母,别称陈太后、陈奶夫人。她是福建、台湾、港澳、浙江乃至赣、湘、粤等许多地区最有影响的女神之一。 陈靖姑生前无私正义,求助弱者,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陈靖姑死后化神,继续为民除害,扶产救胎,救驾朝廷的神话故事十分动人。 相传南宋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宋理宗登基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美中不足就是太子尚未面世,皇上不免思子心切。听说古田的女神陈靖姑专管民间生育,宋理宗便派人前往临水宫,祈求保佑皇后早生太子。一年后,此举果然生效,皇后怀孕了,皇上喜上眉梢。可后来有遇皇后难产,宋理宗焦急万分。又是陈靖姑运气用法到后宫,很快帮助皇后生下了太子。理宗皇帝大悦,为表彰陈靖姑救驾显灵,遂封陈靖姑为“顺懿夫人”,赐封临水宫为“顺懿庙”。 敕封之日,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同年朝廷诏书古田知县洪天锡,全面修缮扩建临水宫。 皇帝敕封宫庙神祗,历史上多有其事。保生大帝治愈永乐帝后乳疾;黄河度高宗,救宁室于危难;阴功助朱元璋鄱阳湖大捷,鼎顶天下;妈祖护漕运,为清朝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无非都是以阴

功助朝廷、救驾皇室,为帝王将相愈疾方面立功或显灵,于是便受到朝廷、的封赠,被记入官方祭典,从而威名大振,流放芳千古,而历代朝廷对临水宫的修缮,扩建,对陈靖姑的册封有数十次之多。 张祖仁说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福州知事徐清叟请示朝廷,加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 元廷祐年间宋真宗皇帝加封陈靖姑为“注生娘娘”。(公元1333年)浙东宣慰使都元帅李允中受朝廷意旨,再次修缮、扩建临水宫一个民间女神,能得到几代封建统治者在不同时期的分别敕封;一座民间宫庙,能在历代朝政的昭旨下不断得到扩建、修缮,不能不说明临水宫在当时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大凡历史名人的出生,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陈靖姑的身世,同样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68年),泉州太守奉命建造南北交通要道洛阳桥,苦于工程庞大、银两不足而迟迟未能动工,只好祈求神灵菩萨给予施恩。这件事终于感动了观音菩萨,她便化成美女,荡一叶扁舟在洛阳江中。美女扬言,谁要是能把银子掷到她身上,就配为他妻。掷不中的银子就用来造桥。 消息很快传开,远近的王宫贵族,富贵子第纷至沓来。成千上万的银子飞向小船。而美女只要轻轻一闪腰,银子就直接坠入船舱而不沾女身。这时,花仙吕洞宾来到洛阳江边,他看到一个叫王小二的卖菜小伙子也在碰运气,可银子快丢光了,怎么也没碰上,便唆使王小二将银子碾成银粉,顺风用力洒去,果然,银粉沾到了那美女的一根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 作者:智淼 最近得到一本《观音菩萨全传》的书,书里的观音菩萨完全是女性形象,但是据我所知观音菩萨在传入中国前应该是男性的身份。由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以便和大家一同研究。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东汉末年支曜译的《成具光明经》中已提及观世音的名号,但当时社会上尚未产生对观世音的信仰。观世音信仰的形成是佛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Oldenberg)据印度坎达拉佛像研究,认为观音信仰应出现于公元前后;一般则以为应在公元一世纪末,至迟在公元二世纪初。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摩头罗国(今印度北方邦马土腊Mattra西南五里处的马霍里Maholi)的摩诃衍人供养观世音,据考应在公元1—2世纪”。 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像中,其都是男性,并且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华严经》称善财童子到普陀山参拜观音时,“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必然是男性。《悲华经》上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四子,第一太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王子,自然是男性。 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盛行刚在唐朝以后,《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记载道:“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可见,美妇观音的形象在当时已经流传久远了。 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于佛教在中国社会普及后女信徒的增加等,及观音菩萨宣扬的救苦救难的精神与中国儒家所谓的仁义精神有关系。。 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必拘泥于性别本身。。。。

莫言小说《蛙》中民众的母神信仰和生殖崇拜

莫言小说《蛙》中民众的母神信仰和生殖崇拜内容摘要: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蛙》,以其独特的形式,发人深醒的内容,还有选取了民间民众都熟知的民俗意象——蛙,表达了小说的深刻内涵。“蛙”这一意象,体现了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对“大母神”的信仰以及对原始的生殖的崇拜。 关键词:莫言蛙母神信仰生殖崇拜 莫言采用五封书信包含四篇正文和一场话剧,以剧作家蝌蚪角度的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的50多年的姑姑的人生经历为时间线,展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生育状况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情况。莫言采用了“蛙”这一民俗意象,塑造“姑姑”这具有象征性的形象,同时,也向我们揭示出了民众内心深处原始生殖崇拜。 一:蛙这一意象的选择 “蛙”作为整部作品的名字,以及在作品中所出现的次数,还有其代表的更深层次的意象。要追根溯源论述一下,作者为何选择“蛙”意象这一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渊源。 “从表象上看,蛙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状相似,一样浑圆而膨大;从内涵来说,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产子繁多,一夜春雨便可育出成群的幼体”从这两个相似的点来说“蛙被原始先民用以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官——怀胎的子宫(肚子)”。在小说中,中心的着重点就是在那些个女人身上,特别是和“娃娃”有关的女人,从17岁就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姑姑,还有到五十多岁还渴望有个孩子的小狮子,那些个拼死都想要生个儿子的高密东乡的女人——王仁美,王胆等等。因此,从“蛙”到怀孕的母亲之间就形成了完美的无缝连接,“蛙”和那些被姑姑接生的和被姑姑引产的未成形的孩子们也就形成了一个相似的连接。最后,小说的叙述者剧作家蝌蚪表达了对“蛙”这一民俗意味的崇拜,至此进而也就上升到了对“母神”的信仰。 二:母神信仰 在众多的神话中,有许多的女神,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女神从一开始就是母神,在神话史上她们成为女神的基点和中心都是“生殖”,因此母神信仰则源于

中国佛教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举例说明中国佛教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答:民俗文化是流传于世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它大体上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而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后逐步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相结合,从而植下了弘扬佛法的牢固根基,它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深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有佛教影响的痕迹。以下针对三种具体的民俗内容,分析佛教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一)民间信仰 中国本土的民间信仰已相当丰富!而传入中国的佛教又大大增加了信仰的神秘性、复杂性、系统性!在俗神崇拜中,中国汉族民众重生育,传统观念中,多子多孙福寿占有首要位置。因此对送子观音及广生娘娘,泰山娘娘或碧霞元君普遍崇拜!其中“送子观音之说”就源于佛教观世音菩萨的由来。最早于魏晋随佛教盛传时进入我国,因原菩萨有梵文名多音节长不易记,意译为观世音。取其观世人苦难音声而施以救助之意!菩萨原是大慈大悲救世人于苦难之佛,为男性,但至南北朝北齐时,此菩萨渐变为女性受人供奉,到了明清两代,在救苦救难的职司中,民间突出了招财送子的内容,于是在观音庙中多以求子为崇拜目的,改变了原佛教要旨,成为广泛的俗信,称为送子观音了。 (二)民间习俗 中国文化不仅接受了佛教的理论,还接受了各种礼佛的仪式,尤其是佛教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以隆佛为目的的节日。这些崇奉佛教礼节或成为民间固定的节日,或渐渐融入传统风俗之中。 其一,人们在节日期间,于固定的场所,如集镇、寺庙,组织一些传统集会,举行各种仪式,并表演与之相应的节目,以示庆祝。元宵节的来历就与佛教的传入有关,东汉明帝时,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 其二,百姓在遇到天灾时,拜菩萨以求消灾。 其三,举行佛教仪式。如佛像塑成时的“开光”仪式。 (三)民间传说 佛教故事伴随教义的宣讲活动广泛流传,成为民间文艺的一类主题。民间传说就是民间文艺的主要形式之一。家喻户晓的故事中,如唐僧取经,白蛇传,就有佛教徒的形象。 综上所述,佛教渗透到了古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影响了民俗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了解佛教对民俗文化的影响,有助于认识佛教对中国古代的影响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人生礼俗

第七章人生礼俗 礼是什么?一谈到礼,大家马上会想到哪些内容? 答案可能是待人接物的礼貌谦让,各种繁琐的礼节规矩,还有五四运动以来批判的“吃人的礼教”,等等等等。通常而言,我们对礼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样态度:一方面,我们对现代礼仪,我们格外重视,如接见外宾、西餐仪式等等,上车时要让人先进,进电梯要自己先进,认为这是文明的体现;另一方面,我们对传统礼仪知之甚少,有人称中国虽号称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但实际的记忆却只有几百年,历史的记忆到清代就不错了,比如我们对电视上的清朝宫廷戏都比较熟悉,又比如我们对鸦片战争以后的百年耻辱刻骨铭心。至于明朝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一般中国人其实已经毫无概念。也正因为知之甚少,我们对传统礼仪的态度几乎完全是负面的,从评价看,常常是一言以蔽之,“吃人的礼教”,认为束缚人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就是我们全部的传统。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的传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无处不在。《中庸》有言:“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中,礼仪实际上包罗万象,其影响远远不止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礼貌”、“礼节”。我们的政治统治的艺术、我们的文化、我们为人处世的谦逊、含蓄,几乎无不与礼仪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礼仪到底是什么? 礼仪是一种文化——“中国礼仪之争”,自17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一场持续300 余年的中西方世界围绕祭孔、祭祖是否偶像崇拜的文化争议。 礼仪是一种制度——这是一种治国的艺术,是一种区别的制度。《礼记》说:“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臣闻天子之职 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 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礼记?经解》又说:“故朝观 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 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 男女之别也。” 礼与法制的关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公制礼作乐,是将礼作为一种国家法制在用心构造的。正因为礼、法关系密切,因此才有亲亲、尊尊的法律, “子不告父,妻不告夫”。 礼与道德的关系——孔子的思想中,“克己复礼”是根本的社会思想,建立礼治的理想社会。 孔子要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兴复周公时候的礼,重建一种社会秩序。 他对礼的思考追问,才有了“仁”。这既是天性,就像鸟还知道反哺,人 更应该知道孝,知道诚信;这也是对君子、对士大夫、对诸侯、对天子等 统治者的根本的要求。所以孔子的仁学是为他的礼治服务的,因此他十分 强调礼,强调秩序,强调礼的教化。所以当他的学生子贡很可惜那典礼上 用作祭品的羊,孔子便责备他:“尔爱其羊,吾爱其礼。”在他看来,礼不 仅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繁文缛节,同时也是一种生活艺术,是一种道德实 践,也是一种教化实践。 的确,生活和实践,恰恰是我们在理解传统礼仪时必须关注的一点。从礼本意的解释上来看,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说:“礼,履也。”履,是鞋,是走,不是虚文,而是践履,是活生生的实践。 近代“文化怪杰”(也有人称为“晚清第一名士”)辜鸿铭(1867~1928)就说:“礼不

送子观音如何摆放才是正确的

送子观音如何摆放才是正确的 来源:中国高端风水网作者:中国高端风水网2015-01-29 15:54 送子娘娘是观音菩萨化身之一,通常作手捧婴儿的中年妇女相;也有作观音双手合十状,前立一童男。“送子观音”俗称“送子娘娘”,是抱着一个男孩的妇女形象。“送子观音”很受中国妇女喜爱,信徒们认为,妇女只要摸摸这尊塑像,或是口中诵念和心中默念观音,即可得子。那么,如何正确摆放送子观音呢?就请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送子观音的由来 话说子孙满堂一直被中国人视为人生大福大贵之相。《法华经》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是民间“送子观音”的由来。 一、受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认为婚后没有孩子,断绝香火,是对祖宗最大的不孝。所以创造出“送子观音”珲,使之成为没有孩子的夫妇叩拜、供养的主要神灵。 二、受封建伦理“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认为子孙满堂、香火旺盛,是最大的“福气”。所以创造出“送子观音”来,使之成为新婚夫妇祈求生儿育女的主要神灵。 三、受中国传统“母以子贵”思想的影响,认为“养儿可以防老”,没有儿女老了就没有依靠;儿子升官发财,父母也能富贵、享福。所以创造出“送子观音”来,使之成为天下母亲祈请保佑早生贵子的主要神灵。 送子观音的典故 据说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间,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对他说:你如果真想要个儿子,一定要诚心念诵《观音普门品》。孙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议,每天念经烧香,供养观音。过了一段日子,他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你不久就会有一个大胖儿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个胖乎乎的男

山东临沂传统生养习俗漫谈

分 类 号:K892.21 单位代码:10452 本科毕业论文 山东临沂传统生养习俗漫谈 姓 名 郭亚男 学 号 200803860129 年 级 2008 专 业 文化产业管理 系 (院) 文学院 指导教师 王厚香 2012年3月31日

摘要 生,即诞生;养,即养育。生养习俗在临沂地区的传统民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沂蒙文化的有益补充。临沂传统生养习俗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孕前、孕期、孕后的种种活动以及在起名、饮食、服饰、儿童游戏等方面的种种讲究,表达着境内民众期盼新生命的顺利降生和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沟通着人们之间的感情,维系着种族的生存与发展。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沂蒙人民虔诚的将这一民俗传承下来,不断发展创新这一民俗,以使其适应境内民众的现实需要,更好的服务于临沂人民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临沂诞生习俗养育习俗 Abstract Born, is born; Keep, is raising. Child in Linyi area of the customs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custom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s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of Yimeng Culture.

Child in Linyi traditional custom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social life. It express the people’s wish of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ew life coming smooth and healthy growth in the future with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of the pregnant, the pregnancy, the pregnancy aft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variety of exquisite of food, dress, children's gam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mmunicate with the emotion between people and sustain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ace. One thousand years, this folk had being inherited religiously by the Yimeng people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They also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folk to make its people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life and better service in Linyi people's social life Keywords: Linyi;birth custom;raising custom 目录 导言 (4) 一、传统生养习俗 (4)

中国上古神兽妖怪图鉴(二)

中国上古神兽妖怪图鉴[二] 瘟神财神:赵公明 瘟神出自《列仙全传》:为八部鬼神之一,专行下痢,散毒啸祸,暴 杀万民,祸害人间。 唐宋及其以前诸书如干宝《搜神记》、《真诰》、《太上洞渊神咒经》等,都把赵公明描绘为五瘟之一。

财神出自《三教搜神大全·卷三》:赵元帅,姓赵讳公明,钟(终)南山人也。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后在道教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辞海》:「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俗祀财神为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相传为终南山人,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精修得道,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疟,去病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神像头戴铁冠,一手举铁鞭,一手持翘宝,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全副戎装。……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神诞,祀之能令人致富。民间奉祀,或于正月初去财神庙敬祀,或在家迎接财神贴子,或在店堂由人装扮的财神登门。」

狪狪 又名珠豚,是一种奇兽,样子像猪,叫声像自己的名字。 出自《山海经·东山经之首》: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詨。

獗或者獂 是乾山的三足兽,样子像牛,叫声像呼唤自己的名字“獂”。 出自《山海经·北次三经》:又北四百里,曰干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 其鸣自詨。

第八讲人生礼仪民俗

第八讲人生礼仪民俗 l、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2、中国人生礼仪民俗 3、外国人生礼仪民俗 口典型案例 口本章小结 口关键概念 口复习思考题 口实训题 口自测题 教学目的认识人的一生中的几个主要阶段——诞生、成年、婚姻以及死亡,它们是每一个人须通过的过程;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在这四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礼仪民俗;学习和运用其中一些健康向上、可操作的礼仪民俗来为旅游服务。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旅游者的心理,尽量发挥人生礼仪民俗在旅游业中的功能。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伴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礼仪的,有许多一般性和奇异的风俗,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礼仪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是社会民俗事象之一,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它们是出生、成年、婚嫁及死亡。据此,我们把人生礼仪民俗分为这四个部分来加以阐述。 (l)诞生礼仪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在人生诸礼仪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其中经历许多有趣的环节。从内容上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分。 (2)成年礼仪成年礼,又叫成丁礼或冠礼。它是一种古老习俗的传承,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青年男女只有通过成年礼仪,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才能被社会成员认同,同时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 (3)婚姻礼仪婚礼,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之所以重视成人礼仪,一个重要的功利目的,是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自身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少不了人类的延续,从这一点来说,婚姻礼仪受到人、社会的重视就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4)丧葬礼仪丧葬礼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脱离仪式”。它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涵也极其复杂。另外,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风葬、水葬、塔葬、悬棺葬等。 2、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举行不同的仪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分别加以阐述。 (l)诞生礼仪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

2017年12月普陀山求子之旅

2017年12月普陀山求子之旅 听好多人说普陀山向观音菩萨求子很灵,所以决定和老公一起去求,网上参考了很多攻略,查了宜求子的日子,今天顺利完成了行程回到家里了,在此写出我的行程给大家参考。 一、 前期准备 1、住宿:携程预订农家乐佛音12/7至12/9三天两晚 1)费用:两晚339元(含15元取消险),这家旅馆预订了直接付款,不能取消,我这人比较纠结, 怕临时有事去不了所以加了个取消险; 2)位置:旅馆离普陀山客运码头比较近,出码头后右转,走大概5分钟就到了;到南海观音走 15分钟左右,对面就是去洛迦山的码头,超方便; 3)外观:比较旧,请看图: 3)房间:预订的精致标准间,总体感觉还可以的,空间是比较小一点,但是比较干净,浴室水 很大,空调制热强烈,开24度热到不行,晚上除了空调外机没有其他噪音; 4)缺点:老板起得有点晚,我们来烧香都起得特早的,第一天5点半出门,老板没起,打电话 叫他开门,第二天6点半出门,居然又没起,又打电话开门,有点烦。另外周边就两家饭店,卖 些面啊菜啊早饭啥的,价格比较贵,一碗普通的牛肉拉面30块那种。 2、供品:不知道需不需要,反正我准备了,红枣,花生,糖果三样,用红色锦袋装的,一袋装6个 红枣,6个花生,6颗糖果,一共装了15袋。没有啥说法出处,完全按照自己心意来准备的,大 家可以看着办,我主要是放在送子观音前摆一下,然后拜拜许愿,再取回,和老公分着吃掉一些。 3、香油钱:把储蓄罐里的零钱全倒出来了,装了四个同上的锦袋,和老公一人一包拿着,随手捐。准备好住的,和其他你认为可以表达你诚意的物品,就可以如期出发了。

二、 行程(流水账) 1、12/7第一天 1)上午9点,从上海郊区自驾车去往朱家尖蜈蚣峙(zhì)码头,车程4小时,去程过路费255 元; 2)车停在朱家尖停车场靠近客运中心的位置,少走些路; 3)在售票大厅买好船票和上岛门票,180元/人(船票30+门票140+景区保险10); 4)然后进去坐船,班次还挺多的,等了一会儿就上船了,船开大约20来分钟吧,就到普陀山 客运码头了; 5)下船走出码头,找到了在门口揽客的客栈老板,把我们带过去,办了入住,交了100押金, 在老板家买了两小桶香,15元/小桶; 6)稍微修整一下,大概15:30左右,我们出发走路去南海观音参拜;路上遇到一些搭话的阿姨,告诉我们要供蜡烛,引导我们去卖蜡烛的店里,进去看了一眼,莲花蜡烛最小的那种 基本都要150朝上,大的更是要500多,觉得挺坑的就没买,路过一家饭店,一位妇女神 神秘秘地说她这儿有蜡烛,只要30元,顿感滑稽……我们相信,只要三支清香足以,心诚 则灵! 7)南海观音门票香花券6元/人,来到南海观音像前,点香参拜,进殿后顺时针环绕,绕到大殿右边侧门处,有一副送子观音的画像,没有跪垫,和老公一起跪下参拜,心里默默许了 我们的心愿,跪下的那一刻也不知咋了就很激动,掉了眼泪…… 8)接着去了紫竹林,点香,拜拜~ 9)结束今天的任务,回客栈休息。 2、12/8第二天 1)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半出发,走路去普济寺,当时天还没亮,风吹着树叶刷刷响,走在山 路间真有点害怕; 2)走到普济寺大概6点,天已经亮了,已经有好多香客在烧香了,我们也赶紧入寺一一参拜, 香花券5元/人; 3)普济寺出来,向左走,沿着莲花道,走到了天华禅院,第一个门是天华禅院,第二个门是百子堂,百子堂大殿后面的二楼供奉着送子观音像,观音菩萨怀抱着一个可爱的童子,叫 人看了就欢喜; 4)接着走到普济寺停车场,坐公交车到达索道去慧济寺,公交车10元/人,索道往返70元/ 人,也可以单程上去,走路下山,20分钟可走到法雨寺; 5)慧济寺香花券5元/人,里面的白玉注生娘娘据说求子最灵验的,点香,拜拜,许愿; 6)接着坐索道下山,又坐公交去法雨寺,车票10元/人; 7)法雨寺香花券5元/人,圆通殿左侧小殿有一尊木雕送子观音,怀抱的莲花里有个孩子; 8)在法雨寺各殿一一点香参拜后差不多10点15分了,在一个接洽处买了中午的素斋饭券,5 元/人,不限量,吃到饱,我们一人打了一碗,吃光光,不浪费; 9)在法雨寺的法物流通处买了几个平安袋,送给家人; 10)接着走路去善财洞和梵音洞,在此想对不善走路的亲们说,还是坐车吧,真的走好久,关 键走到了还要爬山,超累的! 11)善财洞正殿的门口有一尊送子观音雕像,梵音洞的瞻升阁里有送子观音像; 12)以上各殿一一点香参拜后,去车站坐车回到码头,在码头换车去到观音古洞; 13)观音古洞门口有自取的檀香,只能点一小根檀香,古洞里挂满了观音菩萨的绣像,很多都 是送子观音像,估计是心愿达成的施主们绣了送来的,还有好多锦旗; 14)接着就走回客栈了,这次路程还可以,走了大约十分钟到了,累得倒头就睡,这一天的行程顺利完成。

2002年送子观音金币的收藏价值

2002年送子观音金币的收藏价值 观世音菩萨,佛经和种种传说中传其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直到今天,观世音菩萨仍深受善男信女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着其特有的魅力。观世音信仰在中华大地普遍盛行,在民众之中的影响深远。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受人朝拜的大菩萨。僧俗们对她的敬仰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的起源目前已无法考证,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称他是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中的大菩萨,如《无量寿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净土中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大乘佛教流行以后,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的造像组合,逐渐取代了释迦牟尼、帝释和梵天的组合,尤其是观音菩萨,在佛教盛行地区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崇拜对象。 随着佛教信仰的民间化,在内地,观音的崇拜演变为对观音娘娘的民间信仰,更有了“观音送子”之传说。对于佛教而言,今天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会感到几分神秘和茫然,但是一提到“观世音菩萨”,我们却是耳熟能详,在大乘佛教中,恐怕没有一个菩萨的知名度能够超过观世音菩萨。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发行了一套“观世音菩萨纪念币”,其中一枚1/10盎司金币的背面为“送子观音”,观世音菩萨与现代贵金属的结合,让人更感亲近。 币面上的观音菩萨脸部丰泽圆润,肌肤细嫩,有着“圆如满月,莹如琉璃”的美感,她两眉弯曲,有如镰刀,双眼炯炯有神,平视前方,显得端庄肃穆。鼻直、唇弯,配合印堂一颗独特的佛痣,区别于凡夫俗子之貌。圆环华盖护顶,显出了观音法力无边。华盖之下,发髻高耸,头饰金珠,白纱由披头而下,胸和脖项之间,挂着璎珞、珠钏,尽显高贵、飘逸与脱俗。一双纤纤玉手,洒满人间甘露清泉,抚平尘世苦难祸灾,此时再次送子嗣到人间。悠然自得的童子,端坐观音手臂,满脸春风,天真活泼,好一机灵聪颖的灵童,虔诚的信徒看谁有缘得到观音菩萨的赐福了! 该币以镜面为底,营造了洁净清纯的氛围,符合观音的圣洁与空灵之内涵。精湛的浮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