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

发布作者:钟文锐发布时间:2011-10-31 点击次数:141

网易教育讯麦可思是国际水平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专精于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估,为中国众多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帮助高校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

麦可思研究团队是《就业蓝皮书》的唯一作者,其大学生就业报告为政府部门和高校广泛参考、引用。麦可思公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单位。

主要内容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麦可思数据库已经被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高校毕业生和高考(微博)生等广泛参考。

基于2011年最新的调研数据,麦可思研究团队特别推出系列“2011年度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专题”,其中的信息既可作为高考生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参考之一,帮助高考生在一定分数范围内选择就业质量更好的大学和专业;也可作为正在求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参照之用。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统计调查数据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数据仅供参考,不能成为读者决定的唯一依据,也不能对读者的决定负责。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包括7个部分:(1)2011年度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专业类的首要理由、专业的就业前景、女性毕业生比例、女性毕业生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2)2011麦可思-专业就业数量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就业率、失业率、失业量;(3)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状况、职位晋升(包括比例和次数)、专业对口率、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职业转换率、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核心知识,以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校友推荐度;(4)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及对应的专业、薪资增长状况、社会需求量、专业门槛、职业转换;(5)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状况、社会需求量、行业转换率等;(6)2011年度麦可思-读研、留学年度指标,包括本科专业的读研比例、读研转变专业比例、留学比例,以及本科毕业生选择研究生院时最看重的因素;(7)2011年度麦可思-创业年度指标,分析了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和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职业、行业。

如果您希望了解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并未在专题范围之内,可查询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该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1年6月9日正式发布。其中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您也可以登录麦可思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914874858.html,)查询更多信息。

数据来源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数据来源于麦可思2011年最新完成的两项调查:

(1)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该调查于2011年3月初完成。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回收率约49%。共覆盖2093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

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68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009

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247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606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4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07个职业,共计64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4%(《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1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5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共计316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1版)》)。

(2)2007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的抽样跟踪调查。该调查于2011年2月完成。本届大学毕业生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进行过调查(2008年2月份完成,回收问卷约20.3万份),2010年底到2011年初的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共覆盖2006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本科院校(部)为106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619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97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70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27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93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05个职业,共计609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84%(《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1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09个行业,共计316个行业(《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1版)》)。

二、目录

1 2011年度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

1.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本科专业类的首要理由

1.2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的首要理由

1.3 麦可思- 2010届大学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各类型院校的首要理由

1.4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本科专业

1.5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

1.6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

1.7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

1.8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预警本科专业

1.9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预警高职高专专业

1.10 麦可思-2010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1.11 麦可思-2010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1.12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1.13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1.14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1.15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1.16 麦可思-2007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位)

1.17 麦可思-2007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 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数量年度指标

2.1 麦可思-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位)

2.2 麦可思-2010届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就业率(前50位)

2.3 麦可思-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

2.4 麦可思-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

2.5 麦可思-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前10位)

2.6 麦可思-2010届高职高专专业失业量(前10位)

3 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

3.1 麦可思-2010届高于平均薪资的主要本科专业

3.2 麦可思-2010届高于平均薪资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

3.3 麦可思- 2007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

3.4 麦可思- 2007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

3.5 麦可思-2010届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3.6 麦可思-2010届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7 麦可思- 2007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3.8 麦可思- 2007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9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3.10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11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3.12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13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10位)

3.14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15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次数较多的本科专业(前10位)

3.16 麦可思- 2007届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次数较多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17 麦可思-2010届专业对口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

3.18 麦可思-2010届专业对口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

3.19 麦可思-2010届专业对口率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3.20 麦可思-2010届专业对口率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21 麦可思-2010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

3.22 麦可思-2010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

3.23 麦可思-2010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3.24 麦可思-2010届职业期待吻合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25 麦可思-2010届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

3.26 麦可思-2010届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

3.27 麦可思-2007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本科专业(前10位)

3.28 麦可思-2007届三年内职业转换率较高的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29 麦可思-2010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

3.30 麦可思-2010届各类别本科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

3.31 麦可思-2010届各类别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

3.32 麦可思-2010届校友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

3.33 麦可思-2010届校友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

3.34 麦可思-2010届校友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3.35 麦可思-2010届校友满意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3.36 麦可思-2010届各类型院校毕业生的校友推荐度

3.37 麦可思-2010届各类别本科毕业生的校友推荐度

3.38 麦可思-2010届各类别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校友推荐度

3.39 麦可思-2010届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20位)

3.40 麦可思-2010届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20位)

3.41 麦可思-2010届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3.42 麦可思-2010届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3.43 麦可思-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要求的前3项核心知识

3.44 麦可思-2010届主要高职高专专业要求的前3项核心知识

4 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年度指标

4.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前3位)

4.2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前50位高薪职业及其对应专业(前3位)

4.3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4.4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4.5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职业(前20位)

4.6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职业(前20位)

4.7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4.8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职业(前10位)

4.9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

4.10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

4.11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

4.12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

4.13 麦可思-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

4.14 麦可思-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前50位)

4.15 麦可思-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

4.16 麦可思-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前10位)

4.17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前20位)

4.18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高的职业(前20位)

4.19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前20位)

4.20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前20位)

4.21 麦可思-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前5位)

4.22 麦可思-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前5位)

5 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年度指标

5.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前10位)

5.2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高薪行业(前10位)

5.3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行业(前10位)

5.4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三年后薪资较高的行业(前10位)

5.5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本科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前10位)

5.6 麦可思- 2010届较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增长较快的行业(前10位)

5.7 麦可思-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前10位)

5.8 麦可思-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前10位)

5.9 麦可思-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行业(前5位)

5.10 麦可思-对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行业(前5位)

5.11 麦可思-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前5位)

5.12 麦可思-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高的行业(前5位)

5.13 麦可思-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低的行业(前5位)

5.14 麦可思-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行业转换率较低的行业(前5位)

5.15 麦可思-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较热门的行业(前5位)

5.16 麦可思-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行业中较热门的行业(前5位)

6 2011年度麦可思-读研、留学年度指标

6.1 麦可思-2010届读研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50位)

6.2 麦可思-2010届读研转变专业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20位)

6.3 麦可思-2010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研究生院时最看重的因素

6.4 麦可思-2010届留学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前20位)

7 2011年度麦可思-创业年度指标

7.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前10位)

7.2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前10位)

7.3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前10位)

7.4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前10位)

7.5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职业(前10位)

7.6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职业(前10位)

7.7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职业(前10位)

7.8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职业(前10位)

7.9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10位)

7.10 麦可思-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10位)

7.11 麦可思-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5位)

7.12 麦可思- 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前5位)

2011年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此次蓝皮书发布得到了诸多教育专家、学者、关心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发展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关注,他们都对2011年就业蓝皮书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三次年度报告。就业蓝皮书首度出版以来,受到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

大学生就业状况既反映了大学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状况,也反映了大学生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其职业和能力需求变化已属世界最快的行列,中国需要跟踪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为调整高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抽样调查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撰写。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调查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对象为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参与过调查的2007届毕业生群体(回收问卷约20.3万份),本次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

今年的年度报告共分为三个子报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是对全国层面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的分析。就业率、薪资、专业对口率、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离职

率、毕业生满意度是主要的分析指标。“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是本年度报告的全新部分,是基于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和三年后两次跟踪调查而得。“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分析了各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大学教育引起的区域性人才流动、家庭的职业阶层上升和“北上广”地区的流动。

通稿内容索引(按下CTRL并点击以下链接可直接查看)

一、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

1、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

2、法学、生物、计算机等高考(微博)报考“热门”专业连年就业爆冷

地矿、交通等工科专业就业率与薪资持续走高

3、临床医学和法律事务“领衔”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专业

“看上去很美”:美术学、音乐学为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专业

4、本科经济学专业门类毕业半年后、三年后月收入均为最高

高职高专: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分列半年后、三年后最高月收入专业门类

5、2010届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有所上升

历史学、法律大类分列2010届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的专业门类

6、六成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

34%毕业半年内就有离职经历

7、销售: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

销售与营销:是最重要的知识,却满足度最低

8、2010届大学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优秀人才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是大学生最重要工作能力

9、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上升,主要动机是自身创业理想

梦想照进现实:创业起步资金八成来自亲友资助和个人储蓄

10、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

毕业生认为大学专业教学最大问题是缺乏实践

毕业三年后对母校校友服务最大的期待是使用母校图书馆和建立校友联系网

11、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降低,月收入期待底线连续两届上升

2010届毕业生最主要成功求职渠道:本科与高职高专大不相同

12、2010届大学毕业生读研比例较去年下降,读研首要动机是就业前景

“211”院校留学比例上升,非“211”本科院校留学比例下降

高职高专毕业生专转本比例最高的专业类为法律实务类、临床医学类

二、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跟踪

13、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收入翻番

为提升学历而中断就业并不会带来收入劣势

14、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行业

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雇主类型为外企

15、近六成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获职位晋升

课外自学知识和技能对职位晋升最有帮助

16、三年后专业对口率略有降低

法学专业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专业对口率不降反升

17、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工作稳定性低于本科毕业生

近七成2007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发生过离职

18、超过四分之一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主动参加自费培训,多为从业资格证书培训

三、专题研究:地区人才吸引力和高等教育人口流动

19、孔雀依然东南飞: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远高于中西部

20、逾两成毕业时留守“北上广”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离开“北上广”

坚守“北上广”的2007届毕业生薪资涨幅更高,却无购买力优势

21、85.2%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

67.5%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其家庭职业阶层上升

一、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

1、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09届和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1]连续两届呈现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可见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88.0%)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比2009届(85.2%)上升了2.9个百分点。

绝大多数专业门类[2]的2010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均比2009届有明显上升。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3.3%),最低的是法学(86.7%);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材料与能源大类(92.9%),最低的是法律大类(79.1%)。

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3]2009届、2010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全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2479元)比2009届(2130元)增长了349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0届(2815元)比2009届(2369元)增长了44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0届(2142元)比2009届(1890元)增长了252元。“211”院校2010届月收入增长了649元,增长最为显著。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薪资的上升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旺盛相关。同时,物价上涨导致薪资期待的升高是原因之一。

2、法学、生物、计算机等高考报考“热门”专业连年就业爆冷

地矿、交通等工科专业就业率与薪资持续走高

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4]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以上专业与2010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部分红牌专业是供大于求造成的;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2011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5]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以上专业与2010年的绿牌专业基本相同,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3、临床医学和法律事务“领衔”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专业

“看上去很美”:美术学、音乐学为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专业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失业率[6]最高的为临床医学(30.7%),其次为法律事务(19.2%)。医学和法律类专业对应的医生和律师等职业的学历门槛较高,通常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并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刚毕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要达到这些要求还很困难。同时,高职高专的医学类毕业生更多是面向基层,而与部分高职高专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期待地区可能不符合。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15.6%),其次为音乐学(15.0%)。这与这两个专业的供应高于、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

4、本科经济学专业门类毕业半年后、三年后月收入均为最高

高职高专: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分列半年后、三年后最高月收入专业门类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其月收入为3023元;其次是工学(2953元);最低的是教育学(2491元)。高职高专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其月收入为2586元;其次为材料与能源大类(2432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1713元)。

2007届本科专业门类中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也是经济学,为6164元,高于该专业门类半年后月收入(2934元)3230元。其三年后月收入涨幅也在各专业门类中居首位。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历史学(3920元),其三年内涨幅仅为1947元。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土建大类,其三年后月收入为4058元,涨幅最大,高于半年后月收入(1949元)2109元。月收入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三年后月收入为2914元,其三年内涨幅(1428元)也是最小。

5、2010届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有所上升

历史学、法律大类分列2010届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的专业门类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7]为69%,高职高专为59%,均比2009届上升了2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2008届(本科71%,高职高专61%)。

2010届本科专业门类中,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5%),最低的为历史学(47%)。而高职高专对口率最高的专业门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86%),其次是土建大类(81%),最低的为法律大类(33%)。

6、六成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

34%毕业半年内就有离职经历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6%,高职高专为63%。在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6%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还有22%的人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211”院校为16%,非“211”本科院校为26%),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能是造成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2010届本科各专业门类中,农学的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8]最高,为31%,工学最低,为18%;在高职高专各专业门类中,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的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最高,为54%,材料与能源大类最低,为20%。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0%)和薪资福利偏低(22%)。

需要注意的是,频繁离职并不利于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发展。2011年就业蓝皮书中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463元。毕业三年内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4624元。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同样的趋势,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3549元;雇主数

为4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为3245元。

7、销售: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

销售与营销:是最重要的知识,却满足度最低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销售,就业比例为12.0%,其后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9.6%)和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8.8%)。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是销售(15.3%)、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1.3%)和行政/后勤(9.0%)。

值得注意的是,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类中,最热门的是销售,有17.1%的人转换职业后从事销售;高职高专毕业生转换职业中最热门的职业类也是销售(19.9%)。

2011年就业蓝皮书中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核心知识是销售与营销知识,然而毕业生在大学学到的销售与营销知识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度[9]为78%,是各项核心知识中满足度最低的一项。

8、2010届大学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

优秀人才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是大学生最重要工作能力

2011年就业蓝皮书发现,2010届毕业生中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10]掌握的水平(本科53%,高职高专50%)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11](本科62%,高职高专58%)。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度[12]和高职高专基本持平。

2010届本科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而其满足度则均为86%。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其满足度为86%。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其满足度为78%。

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而其满足度则分别为86%和84%。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其满足度为86%。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其满足度为78%。

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优秀人才(毕业三年内晋升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因此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未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前3位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判断与决策,其中判断与决策的满足度最低。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认为创业最重要的知识前两位的是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其中销售与营销的满足度最低。

9、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上升,主要动机是自身创业理想

梦想照进现实:创业起步资金八成来自亲友资助和个人储蓄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2%)高于本科毕业生(0.9%)。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1.5%,比2009届(1.2%)高0.3个百分点,比2008届(1.0%)高0.5个百分点。2010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最集中的专业是艺术设计(6.2%),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最集中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4.5%)。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自己当老板的比例占首位,主要集中在总经理和日常主管(本科7.7%,高职高专6.2%)。

2010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在小学和中学教育行业(3.0%)、互联网运营和网络搜索门户业(2.7%)。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集中在服装零售业(3.6%)和建筑装修业(2.8%)。

创业理想是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本科41%、高职高专42%),只有7%的本科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创业,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6%。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才是提升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

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本科80%,高职高专82%),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本科4%,高职高专1%)和政府资助(本科2%,高职高专2%)的比例较小。因此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资助的比例虽然比2009届(1%)有所上升,但依然很低。

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有1.2%的人(本科0.7%,高职高专1.6%)自主创业,三年后有4.9%的人自主创业(本科2.8%,高职高专6.9%),说明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自主创业。

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仅有36.4%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有59.1%的人选择了全职工作,还有2.7%处于无工作状态;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仅有36.6%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7717元,高于同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5296元)46%。2007届高职高专三年后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为4790元,高于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3480元)38%。

10、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

毕业生认为大学专业教学最大问题是缺乏实践

毕业三年后对母校校友服务最大的期待是使用母校图书馆和建立校友联系网

2010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是61%,高于2009届10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为51%,高于2009届8个百分点。各类型院校的校友推荐度[13]均比2009届有很大的提高。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度有所提高。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14]与2009届相比,总体上升7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校友满意度为82%,高于2009届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校友满意度为76%,高于2009届8个百分点。大学毕业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本科50%,高职高专46%)、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本科20%,高职高专18%);其中本科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实习(85%),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69%)。对于已毕业三年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认为母校专业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更高(本科72%,高职69%)。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几年前的大学专业教学中更加缺乏实践环节,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三年后,更高的工作要求使得毕业生更多地发现到当初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可见,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要求。

有68%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希望可以使用母校的图书馆系统,其他较受本科毕业生欢迎的校友服务有建立校友联系网(61%),组织在本人所在地的校友聚会活动(46%),组织在母校的校友聚会活动(如校庆活动)(45%)。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希望母校提供的校友服务类型[15]前两位是建立校友联系网(59%)和使用母校的图书馆系统(52%)。

2007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都认为基础知识面的扩展(本科62%,高职高专54%)、人生观的建立(本科45%,高职高专39%)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本科39%,高职高专41%)是母校对事业和生活帮助最大的前3位的活动。

11、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降低,月收入期待底线连续两届上升

2010届毕业生最主要成功求职渠道:本科与高职高专大不相同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成本[16](1057元)相较2009届(1134元)下降,但仍然高于2008届(998元)的求职成本水平。2010届求职份数(8份)也比2009届(9份)有一定的下降,可以看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度降低。

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线[17]连续两届上升。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期待底线比2008

届上升了约500元,2010届这一上升趋势略有缓和,但仍比2009届上升约300元。这个月收入期待变化可能与物价上涨有关。

2010届本科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本大学的招聘活动或发布的招聘信息(32%);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成功渠道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23%)。

12、2010届大学毕业生读研比例较去年下降,读研首要动机是就业前景

“211”院校留学比例上升,非“211”本科院校留学比例下降

高职高专毕业生专转本比例最高的专业类为法律实务类、临床医学类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比2009届下降。“211”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10.6%,比2009届(11.9%)下降1.3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5.9%,比2009届(7.7%)下降1.8个百分点。在今年就业明显好转的形势下,可能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工作,而不是一毕业就读研。2010届本科专业类中读研比例最高的是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为22.7%;读研比例最低的是艺术类(2.7%)。2010届本科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中,有30%研究生转换了专业。其中,转换专业比例最高的专业类是环境与安全类,有79%的读研学生转换了专业;转换专业比例最低的是法学类,为1%。

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最主要的动机是就业前景好(31%)和职业发展需要(27%),有7%的人因为就业难暂时读研。读研时转换专业的人群最主要的动机是符合兴趣爱好(27%)和就业前景好(23%)。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44%)和学校的牌子(24%)。

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人群认为,母校本科学术准备最需要改进的前3项分别是学术批判性思维能力(26%)、专业课程知识(23%)和研究方法(19%)。批判性思维是核心的创新能力。

“211”院校2010届留学比例为2.21%,比2009届(1.64%)上升0.57个百分点,相比其国内读研比例减少的情况,可以看出,“211”院校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有明显上升。非“211”本科院校2010届的留学比例为0.65%,比2009届略有降低。2010届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有近一半选择工商管理学作为研究生专业(45.1%)。

2010届专转本比例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类是法律实务类(6.7%),其次为临床医学类(6.0%)。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职业发展需要(32%)和就业前景好(29%)。

二、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跟踪

13、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收入翻番

为提升学历而中断就业并不会带来收入劣势

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4388元,其中本科为5296元,高职高专为3480元。2007届大学毕业生在其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109元,其中本科为2483元,高职高专为1735元,属金融危机前较高水平。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来月收入涨幅平均达到2279元,涨幅比例超过了一倍;其中本科涨幅达到2813元,涨幅比例为113%,高职高专涨幅为1745元,涨幅比例为101%。

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有8.1%学历提升为硕士学历,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有25.1%学历提升为本科学历。

2007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学历提升的人群月收入为4445元,接近于学历一直未提升的人群(4375元)。本科毕业三年后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人群月收入为5369元,学历仍然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为5289元,我们可以注意到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很快就追上了一直工作的同届本科毕业生。高职高专毕业三年后学历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为3521元,学历仍然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月收入为3461元,专转本的毕业生收入也不低于一直工作的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提升学历所中断的就业并未带来明显的收入劣势。并且,学历提升还会在将来带来更大的回报。

14、金融业为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行业

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用人单位类型为外企

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人群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7508元,比半年后从事该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3213元)上升了4295元,月收入涨幅比例达到了134%。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3499元。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是矿山/石油(4450元);月收入涨幅最大的是从事销售职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4276元,涨幅为2270元,涨幅比例达到113%。月收入最低的也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2366元,涨幅为1053元。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在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就业的人群月收入最高,为7119元,月收入涨幅也是最高,高于毕业半年后在该行业类就业的人群月收入(3187元)3932元;月收入最低的是教育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3724元,涨幅比例不足一倍,仅为1690元。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在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就业的人群月收入最高,为4215元,高于毕业半年后在该行业类就业的人群月收入(2202元)2013元;月收入最低的也是教育行业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2676元,涨幅仅为1201元。

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就业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达到6111元,比2007届半年后在该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2939元)高3172元,月收入涨幅最大,涨幅比例超过一倍(108%)。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就业的人群三年后月收入最高(3742元),比2007届半年后在该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月收入(2026元)高1716元;在民营企业/个体单位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月收入涨幅最大,涨幅达到1793元,涨幅比例约为一倍(99%)。

15、近六成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获职位晋升

课外自学知识和技能对职位晋升最有帮助

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有59%的人获得职位晋升[18]。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8%,略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晋升比例(60%)。

2007届本科毕业生管理学专业门类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63%;医学专业门类获得职位晋升比例最低,为44%。高职高专旅游大类毕业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74%;医药卫生大类最低,仅为39%。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1次,其中本科为0.9次,略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1.1次)。有35%的本科毕业生获得过1次晋升(高职高专为30%);有7%的本科毕业生获得过3次及以上的晋升,高职高专这一比例为11%。

2007届本科管理学专业门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19]最多,平均为1.0次;医学专业门类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2007届高职高专旅游大类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4次;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

2007届本科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5次;职业类为社区工作者的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次数最少,平均为0.5次。2007届高职高专从事酒店/旅游/会展职业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7次;从事医疗保健/紧急救助职业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5次。

2007届本科在住宿和饮食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4次;在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5次。2007届高职高专在住宿和饮食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6次;在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少,平均为0.6次。

2007届本科毕业生认为对职位晋升有帮助的大学活动主要是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45%)、扩大社会人

脉关系(35%)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4%)。高职高专毕业生认为课外自学的知识和技能和扩大社会人脉关系(均为41%)最重要,其次是假期实习/课外兼职(32%)。

16、三年后专业对口率略有降低

法学专业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专业对口率不降反升

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专业对口率为63%,低于2007届半年后(66%)3个百分点。其中本科三年后专业对口率为68%,低于半年后(70%)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三年后专业对口率为58%,低于半年后(62%)4个百分点。多数专业的对口率会随职业的发展而降低。

本科专业门类中,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3%);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是法学(55%),但法学专业比毕业半年后的专业对口率(50%)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部分毕业生三年内通过了司法考试,有更多的毕业生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文学专业门类的专业对口率三年后下降最多,下降了7个百分点(2007届半年后76%,三年后69%)。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三年后专业对口率最高的是土建大类和公安大类(均为81%),最低的是旅游大类(38%)。高职高专的旅游大类专业对口率三年内下降最多,下降了38个百分点。

17、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工作稳定性低于本科毕业生

近七成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发生过离职

2011年就业蓝皮书发现,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其中本科的平均雇主数[20]为2个,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雇主数(2.6个)。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差。2007届本科专业类中,环境生态类和艺术类毕业生三年内更换雇主最为频繁,其平均雇主数均为2.4个;本科地矿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最少(1.4个),工作最为稳定。2007届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类、农业技术类和旅游管理类的平均雇主数最多,均为2.9个;高职高专中电力技术类和护理类毕业生平均雇主数最少(均为2.0个),工作最为稳定。

过于频繁地更换雇主并不能为大学毕业生带来收入的增加。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三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毕业生月收入最高,为5463元;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为5个及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仅为4624元。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呈现同样的趋势,雇主数为1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3549元;雇主数为4个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为3245元。

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为第一个雇主工作持续的时间[21]平均为20个月,其中本科平均为23个月,高职高专平均为17个月。有18.6%的本科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少于半年,有接近三分之一(32.7%)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少于半年。

2007届本科专业类中,地矿类和护理学类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长,平均都为30个月;艺术类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短,平均为18个月。2007届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长,平均23个月;艺术设计类为第一个雇主工作时间最短,平均为13个月。

从事矿山/石油、公安/检察/法院/经济执法、航空机械/电子职业类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为第一个雇主工作持续的时间最长,平均都为31个月;从事餐饮/娱乐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短,平均为15个月。从事公安/检察/法院/经济执法职业类的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内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长,平均为26个月;从事美术/设计/创意和媒体/出版职业类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最短,平均为12个月。

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有69%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9%,高职高专为78%。离职过的毕业生中有99%的毕业生发生过主动离职,有11%的本科毕业生曾经被解雇,高职高专为14%。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其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福利偏低。

18、超过四分之一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主动参加自费培训,多为从业资格证书培训

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有74%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2],25%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6%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17%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而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有61%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9%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4%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24%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

2007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主动接受自费培训前3位的原因都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需要、在现有工作单位做好工作或晋升、为转换职业和行业做准备。

2007届大学毕业生接受的自费培训主要都是从业资格证书培训(本科64%,高职高专68%)。还有26%的本科毕业生接受了外语培训,而高职高专毕业生更多的是接受在职学历教育(24%)和IT技能培训(23%)。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接受的最主要的雇主培训都是岗位技能和知识培训、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训。

三、专题研究:地区人才吸引力和高等教育人口流动

19、孔雀依然东南飞: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远高于中西部

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23]为67.3%,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才吸引力指数为67.1%。两倍于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本科、高职高专均为32.3%)。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大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厦门、广州。东部和沿海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宁波、青岛。

从2008~2010三届大学毕业生的流向来看,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和沿海地区生源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没有增加,低于2008届的水平。

中西部生源但在东部沿海就学的2008~2010届本科毕业生只有33.9%回到了本区域就业(高职高专为31.3%)。在中西部就学的本科毕业生(包括本区域生源和非本区域生源)有55.8%毕业后留在本区域就业(高职高专为62.0%),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仅有7.3%既不是中西部生源也没有在中西部地区就学过(高职高专为3.7%)。可以看出,相对于东部和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都较弱,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同时大学毕业生对就学地有着较高的就业偏好。

中西部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前4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对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前4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武汉、重庆、西安。

20、逾两成毕业时留守“北上广”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离开“北上广”

坚守“北上广”的2007届毕业生薪资涨幅更大,却无购买力优势

2011年就业蓝皮书发现,2007届毕业时在“北上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2.2%的人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去往其他地区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17.1%,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7.3%。

2007届本科“北上广”就业的男性毕业生三年后20%离开了“北上广”,比女性毕业生(12.8%)高出7.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北上广”就业的男性毕业生三年后离开比例为29.9%,女性为21.4%。可以看出,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男性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的比例都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遭遇了更大的“北上广”生存压力。

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低收入阶层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离开“北上广”比例最高,该收入阶层中有22.0%的人三年后离开了“北上广”。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越高,离开“北上广”的比例越低,但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在9000元以上的收入阶层离开“北上广”的比例较高(20.9%),仅次于2000元以下收入阶层的比例。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越低,离开“北上广”的比例越高,有29.8%的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阶层离开“北上广”。可以看出,经济压力会更迫使低收入阶层离开“北上广”,而最高收入阶层的本科毕业生又因其能力强,选择空间更广,可能为更好的职业选择而离开“北上广”。

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人群在其半年后月收入为3081元,三年后去往其他地区就业后月收入为5620元,上升了2539元,涨幅比例82%,要高于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5296元)。而一直留在“北上广”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3272元,三年后月收入为6781元,上升了3509元,涨幅超过了一倍。尽管一直留在“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收入涨幅更大,但由于“北上广”的物价水平更高,因此相较离开“北上广”人群,其实际购买力并没有明显优势。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人群月收入为3568元,留在“北上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为4136元,相差仅568元,与本科毕业生相比,差距更不明显,但均高于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3480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7届本科毕业生离开“北上广”的人群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6.0%,明显高于一直留在“北上广”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6%),也高于全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4.9%)。高职高专毕业生这一差距更为明显,离开“北上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2.8%,明显高于一直留在“北上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6.8%)。离开“北上广”可能会增加自主创业的机会。

21、85.2%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是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

67.5%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其家庭职业阶层上升

2011年就业蓝皮书发现,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有85.2%的人是其家庭第一代大学毕业生,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81.8%,高职高专为88.5%。从三届趋势来看,这一比例逐年降低,说明中国父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逐渐上升。中国家庭的教育程度由于新一代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而发生巨大提升,是中国近年来最深刻的社会进步之一。

2010届大学毕业生有67.5%的人通过高等教育使其家庭职业阶层上升[24],其中本科为64.4%,高职高专为70.5%,这一比例高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65.4%)2.1个百分点(2009届本科为63.8%,高职高专为66.9%)。

家庭教育背景为小学及以下程度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高(89.0%);父母是研究生教育背景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低(12.6%)。家庭教育背景为小学及以下程度的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高(85.9%);父母是研究生教育背景的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使家庭职业阶层上升的比例最低(18.8%)。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提升中国家庭的职业知识含量。

[1] 就业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政府教育机构统计的就业率通常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也就是本报告中的非失业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转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转本人数。

[2] 专业门类: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及学校新增的专业,本次调查覆盖了本科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门类11个;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门类19个。

[3] 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货币收入的平均值。

[4] 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5] 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6] 失业率:失业率=1-就业率,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

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转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转本人数。

[7] 专业对口率:在“受雇全职工作”中包含两类:一类是有全职工作,与专业有关;一类是有全职工作,与专业无关。专业对口率=有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有关的大学毕业生数/有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有关及无关)的大学毕业生数。

[8] 离职率: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有多大百分比有过离职的经历。

[9] 核心知识满足度:离校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100%为完全满足。满足度计算公式分子是离校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分母是工作要求的核心知识水平。[10] 工作能力:从事某项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分为职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职业工作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特殊需要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根据麦可思的工作能力分类,中国大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共721个,对应的职业能力一共近万条。[11] 工作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水平:用于定义毕业半年后正在工作的大学生所理解的工作对35项基本工作能力的要求级别,从低到高分为一级到七级,一级代表该能力的最低水平,取值1/7,七级代表该能力的最高水平,取值1,最高水平是初级和中级职业人员达不到的。以上取值均折算为百分比。为了帮助答题人自评级别,问卷在一到七级中分别举了3个例子,以帮助答题人理解能力差别。

[12] 工作能力的能力满足度:离校时掌握的水平达到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

[13] 校友推荐度:在同等分数同类型学校条件下,2010届大学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朋好友去就读。推荐度计算公式分子是回答愿意推荐的人数,分母是回答愿意推荐、不愿意推荐、不确定的总人数。

[14] 校友满意度:被调查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给自己所毕业的大学进行满意度打分。选项有“非常满意、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无法评估”共6项,其中“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不满意”、“很不满意”属于不满意的范围,选择“无法评估”的人群比例相对较小,所以本报告中的满意度分析集中在回答了“满意”或“不满意”的人群。

[15] 校友服务类型:指母校对毕业后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的一系列的服务项目,这代表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拓展到校园之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校友的更多关怀。

[16] 求职成本:指的是大学毕业求职活动的总花费(服装、差旅、印制简历及其他)。

[17] 月收入期待底线: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毕业时第一份工作能够接受的最低月收入。

[18] 职位晋升:由已经工作的毕业生自己判断在工作过程中是否获得晋升和晋升的次数。学生是工作者,可以自己判定转换的职位是否升迁。升迁是比之前一个工作承担的责任更大以及享有的职权更多。职位晋升可以发生在为同一个雇主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转换雇主时职位的转换过程中。

[19] 职位晋升次数:每个答题者回答的自己获得职位晋升的总次数。分子是所有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位晋升次数之和,没有获得职位晋升的人记为0次;分母是所有大学毕业生,但不包括三年内一直没有就业的毕业生。

[20] 雇主数:指毕业生从第一份工作到三年后的调查时点,一共为多少个雇主工作过。雇主数越多,则工作转换的越频繁。雇主数可以代表毕业生工作稳定的程度。

[21] 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毕业生为第一个雇主工作的时间,以月为计算单位。这代表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质量和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忠诚度。

[22]培训:已经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接受的各项旨在提高工作技能水平、增强工作竞争力的培训活动。分为自费培训和雇主提供的培训。

[23]人才吸引力指数:代表某区域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的大小。计算方式是三个指标的平均数,包括本区域生源的毕业生在外区域就学后返回到本区域就业的比例、在本区域就学的毕业生留在本区域就业的比例、非本区域生源在外区域就学的毕业生然后到本区域就业的比例。

[24] 家庭职业阶层上升:将毕业生的职业所在阶层和其父母的职业阶层进行对比,如果毕业生职业阶层知识含量更高,工作复杂程度更高,则判断其为家庭职业阶层上升。

査建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主持人)

(2011年就业蓝皮书)很多重要的数据及分析,非常全面。特别是连续三年的数据更能揭示规律性的问题。(就业)蓝皮书的调查和分析越来越深入并成熟,具有战略意义和价值。

马树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这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高校开展就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具有时代特征。研究和撰写思路十分清晰。从内容上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到方法上的信息反馈、数据分析和指标呈现,还有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样本与实际分布比较对照等等,科学合理,是一本高水平的教科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研究生科研方法课程的重要参考教材。就业蓝皮书资料的再开发,不仅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区域专业布局、院校专业设置调整、学生及其家长报考专业选择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等,都将有很大的好处。

姜嘉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人口流动情况的视野最为宽广、资料最为翔实、分类最为精细的实证调查和定量研究。这份文献定能为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决策、各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各行业的人才资源建设、大学生及其家庭的专业和职业选择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程星(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

(就业)蓝皮书将大学和学生连在一起、将学生和职业连在一起、最后又将职业和大学连在一起。连接的工具是数据,而且是未经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数据。

就业也许不完全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但学生的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的教育状况。(就业)蓝皮书对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加以分析,为大学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提供旁证,更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考察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

祝贺《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该报告内容翔实,调查独到,分析到位,用数据说话,对我国大学生教育与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建言献策作用。

熊丙奇(微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这一报告不仅对了解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转换、就业的稳定性、晋升、能力要求、培训、自主创业的变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要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就业统计办法,不能再用初次就业率,也不能只用半年后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应该持续跟踪毕业生毕业3~5年,甚至10年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情况可以说是对大学办学非常重要的一种评价,这一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对大学办学产生深远影响。

叶志明(上海大学副校长):

就业如同踢足球的临门一脚,如果在角球位置则要踢进门已是困难,因此关键是前面的传带球情况如何,也就是人才培养的环节上做的如何。麦可思公司每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为我们高校推进改革,创办新专业、淘汰老专业、做好校友工作等提供了很好的数据上的借鉴和支撑作用。尤其是有些数据,如果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分析,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效果,从而对很多工作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思考。

李进(上海师大校长、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

高校就业拓展的着眼点在于:首先着眼于社会发展,其次着眼于职业导向,再次着眼于社会责任。高校就业拓展的对应点在于:首先是教育内涵的对应,其次是就业工作系统的对应,再次是人才发展的对应。高校就业拓展的切入点在于:首先是从培养模式切入,其次是从倡导就业观念切入,再次是从学校组织工作切入。我们需要前瞻性思考、现实性操作,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尤为重要,麦可思的蓝皮书提供了可贵的范本。

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高等教育研究各有目的,有的是为了大学生,有的是为了高校管理者,还有的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还有的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但麦可思的报告却能让上述所有的被服务方各取所需。

吴中江(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

连续三年,麦可思向社会奉献上这样一本极具意义的蓝皮书,对我们高校来说,第一,它给了我们关于全国大学生培养与就业方面的、来自社会第三方的系列数据,使我们的专业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教学内容与方法革新等等有了更多的数据支撑;第二,麦可思不仅提供数据,还进一步做了若干科学分析,这些分析的结论对教育教学改革,对我们的办学决策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能够更多地思考人才培养中的深层次问题;第三,麦可思既向我们介绍全国大学生就业相关情况,又向我们提供本校、本地区、本类型学校有关数据,使我们能够在宏观中把握微观,准确地给自己学校把脉。

王玫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就业蓝皮书》)是对民生工程的杰出贡献,因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蓝皮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可作为高中毕业生选择就读的大学和专业的指导书,也可作为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的指导书。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一)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最新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同时,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一)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上说,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急需大量大学生,也就是说,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大学生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具体说来,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瞄准的是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甚至非北大、清华的不要。另外,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以“批发”方式要走,而许多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则只能“零售”。二是学历需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比较“抢手”,本科生的需求基本持平,专科生则比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三是不同地区需求反差明显。越是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的量越大;越是经济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大学生,接收也不积极。 (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表现为“人找事”与“事找人”。区别在于:结构性就业问题表现为有空闲的岗位,劳动者也有意去填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因而不能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

全国三甲医院名单

全国三甲医院名单 北京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临床学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世纪坛医院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博爱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北京回龙观医院 北京胸部肿瘤结核病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O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O四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五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六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O七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九医院 海军总医院 空军总医院 北京军区总医院 武警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六六医院(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天津市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市人民医院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铁路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天津市安康医院 天津医院 天津市儿童医院 天津市肺科医院(天津市结核病医院) 天津市安定医院 天津市环湖医院 天津市心理卫生专科医院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胸科医院 天津市口腔医院 天津市长征医院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 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摘要:从1999 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职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首先搜集历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数据,并依据2003-2007 年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对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找出了就业难的原因。其次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结合供需分析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就业人数和失业情况进行了预测,应用相关分析对如何增加就业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初次就业率GM(1,1)模型对策预测Abstract:Since 1999,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very stern when the university increased enrollment's graduate entered the work place one after another. The paper has conducted the statistical surve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status. At first it collected the data of all previous years university student primary employment rate, and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2003-2007 year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survey questionnaire to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discovere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from many aspects. Then it has mad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finally used gray GM (1,1) model, by the union supply and demand analyz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rimary employment rate, the employment population and the inactive status carries on the predict that how the applic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to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proposal and the countermeasure.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 Keywords: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 Primary employment rate, GM(1,1) model, Countermeasure, Forecast 引言对于2008 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7 年增长13%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 万人,比上年增加64 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但供求不匹配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 1.历届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1.1 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当年的6 月底之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为客观全面反映情况,就业率按学校、分专业分别公布。计算方法是:(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日益增加。最能直接反映这一现实的指标是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1999 年开始,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但每年公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时间不同,统计数据所截至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年份是依据当年6 月初各高校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方案(精确到每个毕 业生具体情况的软盘及表格)的数据统计,有的是截止到当年9 月份的数据。从公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看,1996~2006 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并稳定在70%左右。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 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而2006 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 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据教育部统计,截止每年的9 月1 日,2004 年高校平均就业率为73%,2005 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72.6%,2006 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87.49% (截止时间为12 月31 日),2007 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70.9%。由此看来,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不言而喻。 1.2 调查问卷数据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我们分别对毕业生人数,失业人数,就业率,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数据搜集,同时结合各大门户媒体及网站2008 年度相关调查统计撰写了此报告,主要参考文字及数据来源如下: 一、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 https://www.sodocs.net/doc/1914874858.html,/ )近几年关于大学生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的统计分析。二、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https://www.sodocs.net/doc/1914874858.html,/《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的冬天》。三、《2008 大学生就业周刊》1-20 期。四、《中国教育周刊》“全面关注2008 大学生就业”栏目。五、北 方网https://www.sodocs.net/doc/1914874858.html,/《2007 大学生就业问题年终盘点》。六、大众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914874858.html,/default.htm 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七、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sodocs.net/doc/1914874858.html,/ 2007 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问卷。八、其它形式的分析报告及问卷调查。 1.3 状况描述结合2008 年全国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及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来看,2008 年各行业的就业前景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1.3.1 需求趋于增长、可提供较多职位的行业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高新技术行业人员需求大,大学生就业增长空间较大;师范类毕业生仍会供不应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应用数学、法律服务、交通运输等类以及工科的仪表类、纺织类人员需求都会增大;外语类中的复合型人才,石油、煤炭、冶金等行业需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

试论对大学生就业中诚信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和少数大学生不诚信现象展开分析,查找问题的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诚信笔者多年在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不仅掌握了现代的科学文化,而且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学风严谨,为人诚信。随着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就业市场中一些用人单位和部分大学生不诚信现象屡有发生,且有蔓延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择业的失信行为表现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刻意地对自己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失实包装,乃至“提高”工作待遇,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的时间与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甚至有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骗取毕业生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提供虚假的招聘信息。纵观如今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无疑是掌握主动权的一方,因此,一些用人单位的不诚信行为在就业市场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某些毕业生在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个别毕业生为了获得面试机会,找到一份满意工作,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简历、自荐信上“添油加醋”;还有的为了增强竞争力,涂改成绩单,隐瞒不及格记录,冒用导师的名义写推荐信;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条件,不惜制造假英语四、六级证和计算机考级证等证件。另外,有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而不履约。就业市场存在的这些不诚信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已经扰乱了就业市场,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情况真假难分,选不到合适的人才,也使毕业生对择业无所适从;对社会公共道德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污损了大学生的心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意志消沉,不努力学习,一心想着弄虚作假、投机钻营;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原因分析第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目前就业市场主要表现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形势使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为求职成功,一些毕业生想方设法弄虚作假。第二,一些用人单位选拔的方式不利于毕业生,导致诚信缺失现象。一方面,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了解,往往仅限于个人提供的带有主观色彩的材料和自我介绍,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另一方面,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用人单位的门槛也水涨船高,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切实际地对毕业生提出了过高要求。如要求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或者社会工作经验,甚至不需要较高英语水平的岗位也规定一定要过六级等等。有的毕业生为了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不得不按用人单位的口味投其所好。再者,有的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程序复杂,战线拉得过长,增加了毕业生签约的风险,使得一些毕业生不得不先与别的单位签约保底,造成了之后的违约行为。还有的单位一旦给学生提供职位后,就催促学生尽快签约,不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也会导致学生仓促决策而埋下违约的隐患。[!--empirenews.page--] 第三,从制度层面说,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从而不能用制度来保证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完全负责。有专家从经济学角度对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诚信的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利润过低。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诚信是需要高成本的,也应该有高利润,失信行为须付出较高代价作为补偿。但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中,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较多的实惠,相反某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并不会付出较高代价,甚至能得到一时或眼前的好处。当然这种经济学的分析是偏重于短期的、经济的后果考察的。从长期效应来说,诚实守信的人终究是不吃亏的,我们应当有这种基本信念。第四,学校对诚信教育不够,学生的诚信观念树得不牢,行事过程中诚信意识不强。虽然各高校都要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但多是教一些技巧性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没有或很少把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对诚实守信观念的养成也重视不够,只是作为德育课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讲而已,至于理解得怎样,做得如何,基本上很少过问,使得不少毕业生不以虚伪失信为耻,不以诚实守信为荣。[1][2]下一页三、提高大学生

2011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 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 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 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 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

三甲医院评审标准

三甲医院评审标准:信息管理25分(四)信息管理25分 项? 目 评?? 审? 标? 准分 值 评? 审? 办? 法评? 分? 细? 则 档案管 理综合档案室达到 省三级档案室标 准;乙等医院达 到市级档案室标 准; 2 查达标证书,看是否 达标; 无相应证书扣2分 病案管 理建立了完善的病 案管理制度,能 做到病案收集及 时、整理规范、 保管完好;并能 做好病案借阅、 归还、复印和复 制工作;病案按 照ICD-10编目, 4 1.抽查100份连号病 历中的20份,看有无 病案缺失现象; 2.检查病案借阅登记 本和核对借阅病历, 看借阅制度是否得到 落实; 3.查10份病历,看是 1.缺1份病历扣0.5分; 2.病历归档、借阅、复 印制度缺1项扣0.5 分,1份借阅病历不能 按时归还扣0.5分; 3.1份病历未按ICD-10 进行病案编目扣0.5 分;

做到检索方便、 快捷; 否按ICD-10编目; 4.在HIS的病案系统 中现场检索,看检索 是否符合要求; 5.看病案复印、复制 的手续是否齐全、规 范;4.1项检索不符合要求扣0.5分; 5.病案复印、复制管理无登记或手续不完整扣0.5分; 图书资 料馆藏图书期刊基 本满足医疗、教 学和科研需要, 国内期刊能涵盖 医院所有学科, 重点科室有外文 期刊; 2 1.检查期刊种类登记 表,看能否涵盖医院 所有临床学科; 2.检查外文期刊,看 是否涵盖所有重点专 科; 1.缺1个科的期刊扣 0.5分; 2.重点科室无外文期刊 扣0.5分; 提供电子阅览和 检索服务2 现场检查,看有否提 供电子阅览和检索服 务的功能和设施; 1.电子阅览扣0.5分; 2.检索功能扣0.5分; 计机 有信息化管理领2资料,看是否成立领缺领导小组、规划、管

全国三甲医院总数量

全国三甲医院总数量773 一、华东区(148)148 1、山东省(42)42 2、上海市(28)28 3、江苏省(28)28 4、浙江省(16)16 5、安徽省(10)10 6、福建省(11)11 7、江西省(13)13 二、华北区(131)121 1、北京市(35)35 2、天津市(29)29 3、河北省(39)39 4、山西省(11)11 5、内蒙古自治区(7)7 三、东北区(125)115 1、辽宁省(54)54 2、吉林省(22)22 3、黑龙江省(39)39 四、中南区(183)183 1、河南省(29)29 2、湖北省(44)44 3、湖南省(25)25 4、广东省(52)52 5、广西壮族自治区(27)27 6、海南省(6)6 五、西南区(57)57 1、重庆市(18)18 2、四川省(20)20 3、贵州省(6)6 4、云南省(12)12 5、西藏自治区(1)1 六、西北区(53)53 1、陕西省(23)23 2、甘肃省(6)6 3、青海省(7)7 4、宁夏回族自治区(3)3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12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2 七、部队96 1、中国人民解放军(88)88 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8

全国三甲医院总数量 一、华东区(148) 1、山东省(42)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铁道部济南铁路中心医院) 2山东省立医院 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5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6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大学临床医院) 7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泰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8济南市中医院 9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10济南市儿童医院 11济南施尔明眼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12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1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4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青岛纺织医院) 15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山东康复中心 16青岛市立医院 17青岛市人民医院(青岛市红十字会医院) 18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19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淄博市中心医院 21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原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 2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淄博市中医院) 23山东侨联医院(淄博市耳鼻喉医院) 24德州市结核病防治所(德州市肿瘤医院) 25烟台毓璜顶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毓璜顶烟台医院)26烟台市中医院(烟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7潍坊市人民医院 28潍坊市中医院 29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30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31汶上县人民医院 32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山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33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骨科医院) 34临沂市中医院 35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36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37威海口腔医院 38枣庄市立医院 39枣庄市中医院 40聊城市人民医院(泰山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41聊城市中医院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

有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总结与概括

大学生诚信问题论文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据报载,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的淡漠,

2011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1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6月9日,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三次年度报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 2011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抽样调查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撰写。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调查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对象为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参与过调查的2007届毕业生群体(回收问卷约20.3万份),本次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 一、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 1.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09届和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呈现上升,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可见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绝大多数专业门类(专业门类: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及学校新增的专业,本次调查覆盖了本科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门类11个;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门类19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1X年与201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1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

率211院校为93%、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201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 201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1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1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已有泛滥成灾的迹象。究其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出现的偏差、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误区、大学生自身诚信道德素质低下共同作用的结果。优化社会诚信环境,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改进高校诚信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构建诚信校园;规范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方式是应对大学生“诚信”就业不可或缺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①,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诚信被看作“进德修业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近乎“残酷”的就业现实与大学毕业生迫切的就业心情之间矛盾的加剧,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已有泛滥成灾的迹象。 一、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1.求职简历中“掺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大学毕业生有关情况的书面求职资料,通过它向用人单位传递个人信息,表达个人求职意向,展示自己的才能。然而,现实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简历“掺水”,学习成绩“良好”变成“优秀”;一个小小的班干部升级为学生会的“部长”;优点和特长更是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面对用人单位对优秀毕业生的青睐,涂改成绩、假“三好学生”、假“优秀学生干部”、假“优秀毕业生”、各类假“证书”更是满天飞;德智体全面发展、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等内容,大学生们的一支“妙笔”就解决了。 2.随意签约、毁约。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莘莘学子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后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求职心切,一遇到有单位接收就迫不及待地与之签约,到后来发现可供选择的单位还是比较多的,觉得自己所签的单位不理想,于是马上要求毁约。也有的本来对自己所签约单位还比较满意,但看到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同学签了一份比自己好的单位,于是心里感到不平衡,便毫不犹豫地与用人单位毁约。还有少数毕业生“广种薄收”“脚踏几只船”,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等。 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高校校风学风下滑;二是引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增加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进而加剧社会信用危机。 二、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的同时,边疆少数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表现出总量性失业问题,而且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大中小城市和城乡间的地域结构矛盾 1、全国形势看,高校毕业生出现“东南飞”现象,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绝对不足(赖德胜,2001);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在京、津、沪、渝直辖市、在沿海开放城市、在内地省会城市工作的人数占到了总毕业生人数的 77%,而选择在中小城市和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就业的仅占 8.6%。大学毕业生们所青睐的就业地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陈岩松,2004);另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有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邵雅箐,2010);而另一项调查发现 58.5%的学生到东部 11 个省市参加工作,20.2%的学生则前往中部地区就业,而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比例为 21.2%(孙祥,2011);1996---2000年的西部大学毕业生流向趋势可以看出:西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西部大学生留在西部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而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且上升趋势明显,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是一年多于一年(张燕天,2006)。 2、区域范围内,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滞留"省会、中心城市和区域内相对发达的城市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毕业后择业时首选地区的问题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将在北京就业,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去西部就业(马钟范郑喜,2008);从目前来看,在农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不仅偏少,而且还存在较大规模的流失现象(崔翠利,2010)。 3、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发生变化,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 大学生西部就业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东部和中部的大学生毕业后前往西部就业,另一部分是西部的大学毕业生留在或回到西部就业(张燕天,2006);在《对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以内蒙古财经学院为例》中,通过对该学院的2008届至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毕业生观念进一步转变,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到

三甲医院评审指标

质量与安全管理监测项目 出院病历7日归档率 平均住院日 住院患者三日确诊率 各种辅助检查申请单合格率 住院患者危重比 三、四级手术率 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填写正确率病床使用率 临床治愈好转率 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临床路径入组率 临床路径入组完成率 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手术安全核查率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 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 麻醉死亡率 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 甲级病案率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 急诊留观时间<72h患者比例危急值登记处置正确率 手术离体组织病检率

常规病理诊断报告准确率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 “二基二严”考核(A 80分)合格率医疗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 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非预期24h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非预期48h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ICU重症患者死亡率(%) 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 APACHE评分>15分患者比例(有监护室科 室) 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 住院处方书与合格率 特殊药品管理符合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口诊患者抗困药物使用率 急诊患者抗困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I类切口(手术时间v 2h)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 住院患者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 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药占比) 医院抗菌药物品种 各类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急诊平片、CT、B超、快速病检等自检查到处

报告时间 急诊检验项目及常规影像检查等结果出具报告 时间 平诊生化、免疫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 微生物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 检验报告合格率 标本合格率 POCT项目比对率 输血前检测率 输血申请单审核率 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 输血适应证合格率 常规X线检查阳性率 CT、MRI、B超检查阳性率 整体护理合格率 分级护理合格率 特殊病区护理质量合格率 病区护理管理质量合格率 急救药械管理合格率 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护理核心佃度落实率 病房消母隔图质里合格率 “三基三严”考核(理论>75分、操作>90分)合格率一一护理 院内跌倒/坠床发生例数 院内压疮发生发生例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