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宋朝流行的服饰、饮食、房屋、文化娱乐和节日风俗

2.比较节日的古今不同,培养学生练习历史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宋代服饰

【教学难点】宋代瓦子的产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1页-63页,第一标题“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认真回答问

1、衣着方面:北宋初年,崇尚____________。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受________ 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________的陋习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到的____________越来越严重。

2、饮食方面:那时的饮食相当丰富。_____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_____上的小吃很多,北宋的肉食中以______为多,南方人吃____多。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

3、住的方面: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________。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____或___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________。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4、出行方面:宋朝缺____,人们多用____车,也有___车。达官贵人出门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________很多。

㈡.阅读教材,63页-64页第二标题“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完成练习

1、娱乐方面: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________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2、节日方面:今天的传统节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________为元旦,最受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________贴________ 。饮酒唱歌至天明,称为________ 。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下列不符合北宋初年的社会生活习俗的是()

A.丝绸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服原料 B、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

C.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限制

D.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2当时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出()

A.当时妇女以小脚为美

B.妇女缠足可以不用下地干活

C.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D.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下列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有二百多种

B.南宋时期的南方人吃牛肉较多

C、宋代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4、下列关于宋代人民居住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

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5、在宋代时期的东京,如果你想去城内的娱乐场所应该去()

A.瓦子

B.肆子

C.勾栏

D.邸店

6.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7.北宋初期,东京一位居民热情地接待来东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A.到城里品尝冷饮

B.在酒店使用交子支付酒钱

C.安排朋友在邸店住宿

D.在瓦子里观看踢球表演

8.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下列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中秋节最受重视

B.宋代有贴桃符的习俗

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大多都有

9.宋诗“邸店如云屯”中的“邸店”指的是(________)

A.饭店

B.驿馆

C.旅店

D.商店

10.下列哪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植树节

12.两宋时期,达官贵人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

A.马车

B.牛车

C.船________

D.轿子

13.判断改错题

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下面这段文字是对其中几个场景的描述,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北宋年间,一位出身贫寒的穷苦书生在十载寒窗后准备进京赶考。临行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缝制了一件蓝布长衫,准备了干粮、马匹送他出发,盼望他早日及第。因为旅店稀少,他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临安。毕竟是天子脚下,京城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鱼店的生意很红火,食客不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货物品种齐全。

⑴. 错误: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

⑵. 错误: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错误: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

⑷. 错误: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错误: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

2、食:

3、住:

4、行: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2、节日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

2.通过讨论元朝的进步表现和文天祥抗元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看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课学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融合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__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_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_______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_____。

3.蒙古政权的建立:____ 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 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_____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___和_____,对______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______即汗位,于_____年定国号为____,此年定都____。______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________年,南宋灭亡。________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4、元朝的社会经济:⑴经济上:元世祖重视________,治理_____;推广的种植;下令开凿运河________和________,还开辟了_____;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来华,居住了十几年。⑵政治上:A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②建立者:______。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简称“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朝。B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________的管辖。(今天的台湾)

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

1、前提:____朝统一全国。

2、表现: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_____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③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3.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_____、_____的发展与融合。

三、展示提升、深度研习

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帮助记忆,可以把本课内容

四、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_____ 统一蒙古(_____年)经济:重视

统一 _____ 建立元朝(______年)巩固统治政治:制度______统一全国(____年)民族

五、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真族

C.项族

D.蒙古族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回族最早生活在()

A.宋朝

B.唐朝

C.辽国

D.隋朝

3.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B.民族间的交往

C.经济的发展繁荣

D.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⑴.20世纪之前,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很少有人可与图一人物相媲美。他是谁?是哪个民族的杰出首领?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图二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3). 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政治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射雕英雄—成吉思汗

建立元朝

创业之主—忽必烈经济

统一全国中外

巩固统治政治

民族

第十三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火药的改进应用史实。 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㈠.阅读教材72页-73页,第一标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完成学案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时间:______人物: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________年。 2、 朝科学家 发明转轮排字盘。

73页

-74

页,第二标题“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完成学案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________并开始应用于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的发明和应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_____ 的记载。

_______

____,13、14世纪传入________________。

㈢74页,第三标题“沈括和郭守敬”完成学案

沈括:____时期科学家,著有《 》,他创制的

________, 领先世界________多年; 这一名称由沈括开始使用 郭守敬:____时期科学家,他编成的________比现行公历的确

立早约________年,还主持开凿了____________。

二、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观察右图仪器,想一想,这一仪器什么时候开始被用于航海事业(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2、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宋朝人,你们已经懂得哪些新的科学技术?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黏土制成陶活字,然后排版印刷

B.能制造火药武器

C.掌握了转轮排字

D.将磁化的钢针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

3、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学习主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统揽的是( )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隋唐时期的历史

D.宋元时期的历史

4、假如以下人物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当他们3、郭守敬和沈括:

看到下图的情景时,感到最欣慰和激动的应该是( )

A.蔡伦

B.毕升

C.张衡

D.华佗

5、王二在一次战斗中看见了几件新颖的火药武器。王二的曾祖父年轻时曾在某本书书中看到了有关火药配方的记载。据所学知识,分析王二和王二的曾祖父可能分别生活于 ( )

A.隋朝、唐朝中期

B.唐朝末年、唐朝中期

C.唐朝初期、唐朝中期

D.唐朝末年、北宋初年

6、陈功同学要寻找毕升活字印刷术的最原始出处,他应该查( )

A.《授时历》

B.《梦溪笔迹》

C.《资治通鉴》

D.《齐民要术》

7、如果邀请郭守敬参加一次学术交流会,作为主持人的你应该怎样介绍( ) ①他是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

②他著有《授时历》 ③他还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④他曾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奥运会上的焰火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礼花

材料二:至此,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已经全部在表演中呈现。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懂得在劳动当中凝结智慧,在实践当中谋求发展,因而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盛世宏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指出图中所示与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个发明关系最密切?它的发明者是谁?

(2)阅读材料二,指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当时有何作用?

【板书设计】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活字印刷术

二、指南针的引用

三、火药的应用

四、沈括和郭守敬

第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掌握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词杰出人物、元曲以及宋代绘画书法的杰出人物代表的史实。

2.通过比较《资治通鉴》和《史记》、比较宋词的不同风格,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资治通鉴》与宋词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_______、朝代__________

是一部________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到_____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加价。 苏轼:____文学家,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____的思想感

情。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为《念奴娇〃赤壁怀古》

等。

李清照:_______的女词人。她的词________ 。

辛弃疾:______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里,经常倾吐对___________的悲痛。 元曲:元曲是由____和____组成,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优

秀剧作家____。代表作有《________》。

绘画:北宋张择端的《________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

品;元代画家_______,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___________。

书法:“宋四家”指____、____、____ 、____。元朝________的

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二、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资治通鉴》相关内容的总结,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北宋司马光

B.体例:编年体

C.特点: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唐朝的历史

D.意义: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下列事件不可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到是( )

A.春秋五霸

B.“陈桥兵变”

C.“贞观之治”

D.“澶渊之盟”

3、《念奴娇》《满江红》和《蝶恋花》,当你看到这些时候你会想到的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杂剧

4、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唐诗、宋词

B. 唐诗、宋词、楚辞

C.唐诗、宋词、元曲

D. 楚辞、唐诗、元曲

5、在北宋,如果颁发“对词发展突出贡献奖”,最佳人选应该是( ) 宋词和

元曲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关汉卿

6、歌谣是识记历史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同学们对“风格多样的绘画和

书法”一目内容的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A.山水、花鸟和风俗,宋元绘画技巧熟

B.择端《清明上河图》,两宋都城景色秀

C.“神品”之画赵孟頫,多才多艺功深厚

D.行书大家有苏轼,黄庭坚蔡襄和米芾

7、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

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水经注》

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找到()

A B C

黄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北宋时期

战国时期五代时期

D

(二)、阅读下列材料:

全书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时19年编辑完成。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两年,他就积劳而逝。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请回答:

材料中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指的是哪部书?该书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在这部书中,我们能看哪个阶段的历史史实?

【板书设计】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宋代社会风貌的探索历史教案

宋代社会风貌的探索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 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了解历史上物质 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 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 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 内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 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内容。同时,服饰问题涉及到 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也可以视 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 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阐释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宋朝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进步基础。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 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宋代的插图,描述画面中人物的服饰,或者通过不同的服饰分 析人物的身份地位。 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第二,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 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 冠服扫地尽矣。”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民族之间的 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第三,在宋朝出现的缠足陋俗,说明 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这些历史现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2宋元时期的都和社会生活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大都市、市民日常生活就、传统节日、宋词和元曲。 展现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前后联系,繁荣的原因离不开前面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内容,繁荣的影响至今仍可以找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2、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2、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宋代市民娱乐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此汗八里大城(即元大都)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质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 这两个大城市怎样兴起的,当时是怎样的繁荣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来了解。【讲授新课】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公共气象服务不足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不足及分析 姓名:孙威虎学号:20091333014 班级:09市场营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找出我国气象现今服务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分析公共气象服务的各个方面,对气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类,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使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指导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现代气象业务和气象事业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一: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 1.1:公共气象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系统及时地为社会各界各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具体包括: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沿海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天气热点、天气周报、双休日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百姓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 1.2: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手段之多样,独具中国特色。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年平均死亡人数为4500人,本世纪以来年平均死亡人数约在2000人至3000之间,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 的百分比年平均为3.4%,2001年至2006年平均为1.4%。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 由于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的较晚,因此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面对气象服务的不足,应该加快改进和建设,争取把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备欣赏一个台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_20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宋朝社会生活的体验,感知当时的历史情境,并与现实生活比较,培养他们的想象、迁移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并设想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情感目标】: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通过对宋代妇女“缠足” 和现代美容的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学情分析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形象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宋代社会生活特点有一定帮助;同时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学习兴趣会很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俗、表现俗、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代的服饰和瓦子。 教学难点:宋代社会气象万千的原因。 4、教学工具:多媒体ppt 5、教学用时:1课时 6、【教学过程】 活动一:图像导入、创设旅游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请大家一个一个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生:我喜欢游览名山大川。 生;我喜欢看民俗风情。 生:我比较谗想吃遍个地的名小吃。 (笑声,掌声) 生:我喜欢看名胜古迹,特别是古代建筑。 生:我喜欢看各民族的服装。 生:我嘛,就是喜欢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感觉。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旅游,但各自喜欢的侧重点又有所区别,今天我就带领我们全班同 出示课题: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宋代社会风貌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执教:章林(镇江市丹徒区谏壁中学) 背景介绍: 本校是地处市郊的一所三星级中学,初中学生的水平大体属于中等偏上。本课题出自人教版历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二单元中的第11课。 与本课教学内容类似的历史课题,在以前的历史教材中均没有出现过。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问题,基本上属于社会史的范畴。在这一课中,教材展现了宋朝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从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很难用传统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标准来衡量。为此我设计了一堂以先讨论,再探究的授课过程。由于历史发展的相承性,我们现在生活的许多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起渊源。因此,在本课的讲述过程中还应加强与现实的联系。 授课过程: 展示材料:宋代著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全貌)。 师1:大家能否看出这幅画是何时的作品? 生1:宋代。 展示材料:《清明上河图》局部放大。 师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画面? 生2:一座大桥横跨在河上。桥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桥下,有一条大船,船上的人们有的在撑船、有的在放下风帆、有的指挥船过桥。 生3:挑担、抬轿、骑马、乘轿的人匆匆赶路。 生4:河边遍布饮食摊、刀剪摊和各种杂货摊,两位摊主正争相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 生5:街上有各种各样的行人,有穿短衣的老百姓,有妇女,有官员。房屋和店铺也很多,很繁华。 教师活动:在学生作答过程中,老师可以稍加介绍。 师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画的一幅长卷。真实地描绘出北宋都城汴京的街景市貌。同学们想更多的了解宋朝人的日常生活吗?今天,我们就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师4:通过阅读,找一找,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宋代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齐):衣、食、住、行。 师5:除了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宋代人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 生(齐):娱乐、节日。 师6:上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搜集宋代关于衣食住行、娱乐、节庆方面的资料,同学们查找到了许多资料,下面我们将它们分类进行观看。观看的时候请同学们自觉地与现代生活进行比较,要注意观察的方法,如:服饰方面要注意它的质地、颜色、款式。食物方面注意它的品种。住的方面注意它的居住条件和建筑式样。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并不时进行交流。 师7:现在大家就刚才看到的资料,并联系书本。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请一个人作记录,把观看的感受记下来,看哪个组感受多而且有新意,讨论的时间为5分钟。每个组讨论时侧重一个方面。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气氛活跃。

【教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人教)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社会生活》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大都市、市民日常生活就、传统节日、宋词和元曲。 展现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前后联系,繁荣的原因离不开前面所学习的政治经济内容,繁荣的影响至今仍可以找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2、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2、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 宋代市民娱乐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此汗八里大城(即元大都)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质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马可·波罗行纪》 这两个大城市怎样兴起的,当时是怎样的繁荣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来了解。【讲授新课】 一、繁荣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

2013年度气象服务典型案例

附件3: 案例编号: 案例类型: 2013年度气象服务典型案例 分析评价报告 案例名称:2013年6月7日暴雨天气过程服务分析评价报告所在部门: 负责人: 入库日期: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制 二Ο一三年四月

索引 —2—

2013年6月7日安徽省暴雨天气过程 气象服务分析评价报告 姓名1 姓名2 姓名3(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居中) (单位1;单位2;单位;城市邮编)(宋体、小五号字、单倍行距、居中) 摘要 2013年6月6日午后起,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出现强降雨,强降雨中心位于安庆、池州、黄山等地,464个乡镇达100毫米以上,14个乡镇超过250毫米,安徽省气象局发布今年以来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受强降水影响,安庆、池州、黄山、宣城、铜陵5市21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此次暴雨过程,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暴雨天气过程前后,气象部门通过手机短信、电视节目、声讯电话、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了各类预警预报信息,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积极配合,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公众和水利、电力等行业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准备时间,为减少灾害影响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另外,此番强降水过程恰逢高考,省气象局采取多种服务手段,接受考生及家长的咨询,提供贴心服务为莘莘学子护航。 1. 概述 2. 灾情及影响 3. 致灾因子分析 4. 预报预警 4.1 预报预警准确性 4.2 预报预警及时性 4.3 预报预警发布传播 5. 气象服务特点分析 6. 社会反馈 6.1 决策服务效果 —3—

6.2 公众评价 6.3 媒体评价 7. 思考与启示 —4—

公共气象服务导论

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关系到人们群众生活的细节部分,研究公共气象服务中用户的需求,发现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几大问题的探讨,提出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和对策,以 促进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问题;对策;创新 一、引言 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权益保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亟需对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 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指导公共气象服务的科学发展。 气象事业作为基础性、科技型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始终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不动摇,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事 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将公共气象放在首要位置,并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防灾减灾、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等方而发挥了 重要作用。 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要问题 1.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存在明显空隙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尚不能满足气象防灾减灾广泛覆盖的需求。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 前仍有0.36%的公众无法收到气象信息,这些人群大多分布在经济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严 重滞后的地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最难覆盖到群体是最需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来防御 气象灾害的弱势群体。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手段落后。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虽然通过电视、广 播等方式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但还有很多人不能及时了解或引起重视。 2.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公共基础设施抵御气象风险的现实不相适应 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抵御气象灾害风险方而的脆弱性问题。局地山洪灾害在当时的监 测站网密度下难以识别,若能加密测站网,在易发山洪的“上游”地区建设若干个自动观 测站,当上游降雨达到警惕的上限,尚未出现灾害时,把信息及时传递到即将受影响地区,灾害将会减轻。 3.没有处理好公益性气象服务与盈利性气象服务之间的关系 气象部门本质上是公益性服务部门,气象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同时应该兼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利益。就目前而言,公益性 气象服务不可避免的与盈利性气象服务发生冲突,公益属性增加,则气象部门收入不足, 若公益属性下降则偏离了工作性质,这种矛盾导致气象部门进入两难选择。气象部门应妥 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提高经费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另一方面提高日常工作 中的服务质量,使公益性发挥到更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气象服务部门应防止个别人 员为盈利非法提供错误气象信息,影响气象部门信誉事件的发生。 4.防治灾害的能力较弱 由于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开始运行的时间较短,目前很多的技术条件和服务都还存在 很多的问题,使原本包含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灾害防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有效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练习题四十一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练习题四十一第1题【单选题】 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干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早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 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冬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宋朝时,市民聘选的交通工具不包括( ) A、船 B、牛、骡、驴、马拉的畜力车 C、人力鬼魂的独轮车 D、轿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可以看到(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由于实行“夜禁”,大街上空无一人③有人在用纸币购物④有人喝米酒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农民生活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 D、士大夫的大力提倡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士可杀不可辱”。宋代时期的“士”指的是( ) A、读书人 B、农民 C、手工业者 D、商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北宋东京娱乐场所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 A、瓦子 B、勾栏 C、瓦舍 D、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 ①吃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②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 ③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币,住邸店 ④经常吃鱼 A、①②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陪都长安 D、宋都东京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调查表

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调查表 天气与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为了更好地使公众及时获得更准确且符合工作与生活需要的气象信息,进一步改进气象服务工作,增进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持,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效益,使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准确把握受众对气象服务产品的应用和需求情况,以便定量评估气象服务的效益。为此,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课题组特编制本调查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调查。您的宝贵意见和看法,对我们客观评估气象服务效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谢您注意三个细节:(1)本次调查是无记名调查,因此填写调查表格时可以没有顾虑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学生问卷此处改为填写学号)(2)问卷填写时,除有特殊说明的以外,均为单选,请在相应备选项目前的框中打√。(3)问卷每项都需要填写,填写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及时与联系人联系。 谢谢您的支持! 调查人基本信息表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 13-17岁□B 18-23岁□C 24-29岁□D 30-39岁□E 40-49岁□F 50-59岁 3.您的最高学历: □A 初中及以下□B高中□C中专□D 大专□E本科□F 硕士研究生□G 博士研究生 4.您现在居住地: □A城市□B乡村 5.您在本地居住的时间: □A一年以内□B一年以上但三年以内□C三年以上 6.您的职业是: □A工人□B农民□事业单位行政人员□D学生□E教师□F干部□G 军警□H医务人员□I商业人员□J个体人员□K国家公务人员□L离退休人员□M 其他人员 7.您每天平均在室外的时间为: □A 1小时以内□B 1-2小时□C 2-3小时□D 3-4小时□E 4-5小时□F 5-6

七下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

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 我的目标: 通过对教材提供的丰富图片、资料的阅读,了解并体会宋朝人的生活状况;宋代城市商业面貌和市井生活状况,宋代的风俗习惯等;并结合今天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从而较全面的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面貌。 抽丝剥壳 衣食住行 1、在今年春节的黄金周,杭州宋代景区的游客整整齐齐的穿着服饰游玩。下列情景中出现的现象不符合宋朝史实的是() A、妇女外出一般都佩戴红色的盖头 B、政府官员其骡马,家眷乘坐轿子 C、一群人在茶馆中饮茶聊天 D、人们在娱乐场所听书、看杂技 2、假如你是一位北宋的商人,你家来了一位南方的贵客,你应该用什么来招待他,才能符合这位客人的口味() A、面条 B、米饭 C、馒头 D、带馅的包子 3、中国是世界上饮茶而闻名世界的国家之一,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这句话告诉我们() A、宋代饮茶风盛行 B、宋代茶馆很多,布置幽雅 C、宋代手工业发达 D、宋代人们需要米盐 4、牛不仅在农业生产中而且在交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除此外,宋代人使用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有() ①驴②马③骡④轿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5、下列关于宋朝食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东京夜市有许多小吃 B、南宋肉食以羊食为主 C、北宋肉食以羊肉为主 D、夏季集市有冷饮卖 6、下图是宋代墓室的壁画《宴饮图》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壁画主要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那些方面? ⑵壁画中的主要人物处于那些阶层?试陈述自己的理由? 四时节庆 7、“爆竹声声辞旧岁,笑声朗朗迎新春”春节是是我 国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的开始,你知道春节在宋代被称为() A、元旦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8、“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这句诗反映 的习俗() A、吃年糕 B、喝腊八粥 C、吃粽子 D、吃重阳糕 城市娱乐 9、《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 逵和“浪子”燕青逛汴京的大街,这条街上有说书的、唱曲的、表演杂技的等请问你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早市 B、瓦厂 C、瓦舍 D、集贸市场 10、宋初东京的一位居民热情招待来这里赶考的朋 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做到的是() A、带朋友到瓦子听戏看杂技 B、到城里品尝冷饮 C、在酒店用交子买单 D、乘牛车郊游 11、邓小平一次在参观文物展时指着一幅名画“我们 的祖先早就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A《送子天王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2----13) 12、此图反映的是那座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A、唐都长安 B 、宋都汴京 C、南宋的都城临安 D、元大都 13、它反映宋代城市() A、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B、千姿百态的风俗人情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摘要:气象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既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本文就如何建立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略作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 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中国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是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是广大社会公众。公众气象服务是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措施,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公众气象服务一方面要从规范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着手,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全社会在气象灾害到来之际都能采取自觉、科学、规范的防灾避灾行动;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着手,制作更加贴切人民生活和实际的气象服务产品。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科技实力和全面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满足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气象服务问题始终是气象工作的核心问题。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之一。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学案

第8 宋代的社会生活学案 第8 宋代的社会生活 知识要点 衣: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2 食: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食,南方人多吃猪肉、鱼肉。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东京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3 住:宋代农民多住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 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4 行:宋代富人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也骑马、骡、驴。南方水路纵横,轻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南宋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斗茶图》)。茶馆是商人交流信息、商谈生意的好去处。 6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元旦、寒食、冬至是宋代的三大节日。 随堂练习 简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都市商业繁荣(北宋东京,今开封;南宋临安,今杭州),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经营时间长,夜市刚结束,晓市又开张; 娱乐活动商业化(北宋瓦子,南宋瓦舍); 纸币的出现(交子、会子),方便了商业贸易; 对外贸易活跃(港口:广州、泉州;机构:市舶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这首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的丑态? 杭州在当时叫什么?答:临安。 答:南宋。 汴州在当时叫什么?今天的地名是什么?答:东京。开封。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

学业论文 题目浅析国外气象服务商业化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学生姓名周娘娘(记得在最后致谢部分加上你们老师的名字)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二O一三年六月十号

目录 一、摘要 (2) 二、关键词 (2) 三、气象服务商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2) 1.1将气象服务产品以商品形式推向市场 (2) 1.2气象为相关行业服务产生效益的科学依据 (2) 四、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程 (3) 2.1我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 (3) 2.2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缓慢 (3) 五、世界气象服务的商业化趋势 (3) 3.1气象服务类型整体介绍 (3) 3.1典型国家的商业性气象服务 (4) 六、我国气象服务商业化发展的启示 (5) 七、总结 (5) 八、参考文献 (6)

浅析国外气象服务商业化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周亚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服务迅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以技术发展为基础,以需求拓展为动力,与社会经济共同成长。近2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社会以及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服务的商品性逐渐显现,气象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从无偿免费的公益性服务逐步向有偿收费的商业性服务发展的趋势,公共气象服务商业化趋势显著。同时,国内外气象服务的发展程度还是有较多不同,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气象服务商业化程度的不同来从中探讨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的缺点,同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气象服务;商业化;启示 “气象服务”一般是指从事气象业务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向社会或某个组织、个人提供天气预报警报、气候应用分析、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气象资料等多种服务活动的总体。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性劳动。这种服务性劳动的产出物,主要是气象科技信息。国外的商业气象信息服务起步于20世纪初,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商业性气象服务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与国外气象服务发展相比,我国气象服务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而此时,国外商业性气象服务已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气象服务商业化程度的不同来从中探讨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的缺点,同时提出建议。 一、气象服务商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天气、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紧迫需求与日俱增,更好地发挥气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气象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1将气象服务产品以商品形式推向市场 气象服务商业化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我国气象事业结构调整战略性目标模式,我国气象事业结构由气象行政管理、基本气象业务系统、气

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步训练

历史: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关于纸币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B.最早的纸币叫“交子” C.最早的纸币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 D.是商业繁荣的结果 解析:答题时要结合教材中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注意“交子”最初是由成都市16家富商联合发行的,是私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 答案:C 2.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目要求“最主要的原因”,纸币是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的结果,纸币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答案:A 3.(2006江苏泰州中考,4)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解析:北宋初年,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却使用铁钱,十分不便。成都16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批纸币——“交子”。 答案:C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作者借此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东晋 解析:我们可以从诗中获取信息,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汴州是北宋的都城东京。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把临安当作东京,苟且偷生,得过且过。 答案:C 5.(2006江苏宿迁中考,17)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到了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答案:D 6.(2006湖北宜昌中考,5)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解析:“苏”指苏州,“湖”指湖州,都在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 答案:C 7.宋朝时,原产越南的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已推广到() A.珠江流域 B.两湖一带 C.成都平原 D.江淮一带 解析:原产越南的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最早传入我国是在福建地区栽种。到了宋朝,占城稻的种植范围已经扩大到江淮一带。 答案:D 8.(2006湖南湘潭中考,6)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下列各项中属于宋代对外贸易主要港口的是() ①杭州②明州③广州④泉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泉州、广州、明州。南宋建立后,把杭州改称临安,作为都城,人口有上百万人,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但并不是对外贸易的港口。 答案:B 9.下列关于一商人在南宋都城临安生活的描写,不正确的是() A.清早离开旅馆租车前往商业区采购货物 B.中午到集市附近的茶楼喝茶小憩 C.晚上酒足饭饱后到澡堂洗一个澡 D.夜里到瓦肆里消遣听书到半夜

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代的社会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一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古代诗词等资料中捕捉信息,形成历史表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影像资料等,创设宋代市井生活的场景,并通过“一日游”的形式,让学生“接触”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宋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2.教学难点: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变化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文明进步。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宋代的社会生活》 《清明上河图》深入细致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风俗世情,被人们誉为“宋代小百科全书”。今天老师做一回导游,带着大家到北宋的都城汴梁旅游一次,感受一下宋代的社会生活。为了让大家的旅游更有收获,老师提醒同学们:认真观察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生活,并注意观察的角度和方法,比如要注意衣服的款式和质地、食物的品种、建筑的式样和居住条件、娱乐的种类及设施等等 三、教学过程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同时,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是宋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标志着市民阶层的独立性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宋代人口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单独列为坊郭户,城乡人口的划分肇始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表明城市带宋代

上海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

上海公共气象服务满意 度调查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目录

结论概述 ?2009年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为%,比2008年满意度(%)有所提高。 ?不同区域的公众对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存在一定差异,西部城区公众满意度高于东部城区,其中,南山综合满意度最高,高达%,盐田最低,综合满意度为%。 ?总体气象信息服务关注度为%,表明普通公众对气象信息有极高的关注度。 通过相关检验分析,表明公众的年龄、学历、职业与其对气象信息的关注度呈显着性相关。 ?从气象信息类型来看,公众最关注的气象信息类型是“今明短期预报”,最不关注的是“海上天气预报”。 ?从气象信息服务的时间段上来看,公众最关注的气象信息是“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最不关注的是“未来11-30天的天气预报”。 ?从气象信息播报的时间段上来看,公众最关注的时间段是19:30,其次是“随时了解”,气象信息关注度最低的时间段是“早上5点”。 ?公众最主要的气象信息获取渠道是“看电视”,有%的公众通过“看电视” 来获取气象信息。 ?公众普遍认为最适合的气象信息获取渠道是“电视”,其次是“手机短信”。 ?从气象信息获取的地点上来看,绝大部分公众习惯于在家里获取气象信息,其次是“工作地点”。 ?%的公众表示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非常方便。 ?%的公众认为气象预报产品用词准确,易于理解,但也有%的公众认为用词尚可,还有改进空间。 ?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活动极为频繁。 ?超过半数(%)的公众认为气象信息对于公众非常重要。 ?超过半数的公众认为气象信息的指导性一般,也有%的公众认为气象信息的指导性非常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步检测(含解析) 岳麓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七年级(1)班同学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达成的共识,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地域辽阔 ③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④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A.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南方地域辽阔”与经济发展原因不符,排除含②的选项。D正确。 2.(2015·苏州中考)右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选C。本题考查点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主要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 北方,所以,图中显示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南方逐渐赶上北方,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 3.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这是因为苏州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4.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体现宋代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题干限定条件是宋代,A使用于战国时期,B、D是唐朝时出现的生产工具,C是宋代的农业生产工具。 5.两宋时期,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是( )

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0、11两课) 【复习目标】 1、明确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时期、表现和原因。 2、了解和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 3、学会客观评价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自主复习】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0、11课的内容,找出并掌握以下内容: 1、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2、宋代南方手工业兴旺的表现。 3、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4、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何时开始的?到何时完成的?有何意义? 5、分别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明宋代物质生活的状况。 6、列举宋代精神生活的表现。 【教师点拨】 1、到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314969965.html,/v_show/id_XODU2MDczNzI=.html播放《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宋代经济生活的状况。 2、到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1314969965.html,/image.cgi?w=%E5%86%B0%E8%A3%82%E7%BA%B9%E7%93%B7%E5%99%A8 &ext=&sc=img&ac=&ch=s.p.res.detail&pid=p.in.i&ic=one&imf=&scr=&ity=0&id=1&wpic= &tid=&pg=1&ie=utf-8&mc=#cid=6 展示冰裂纹瓷器让学生真实地认识宋代南方手工业发展的情况。 3、到下列网站 https://www.sodocs.net/doc/1314969965.html,/image.cgi?w=%E5%AE%8B%E4%BB%A3%E8%B4%A7%E9%83%8E%E5%9B%BE &ext=&sc=img&ac=&ch=s.p.res.detail&pid=p.in.i&ic=one&imf=&scr=&ity=0&id=10&wpic =&tid=&pg=1&ie=utf-8&mc=#cid=10 展示宋代《货郎图》让学生感受宋代商业的繁荣。 【合作探究】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利与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