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六年级上册习作2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习作2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习作2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习作2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2

爸爸(妈妈),我爱你

目标预设:

1.读懂例文,感受作者对雪人浓浓的眷恋之情。

2.在真诚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用自己的方式鼓起勇气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3.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一篇作文,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来反映人物的情感。

4.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注意写好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注意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来反映人物的情感。

资源利用:

1.充分利用好文章中的插图和小诗,从诗中感受作者几米对雪人的真情挽留和作者想要向雪人真情表白的情感,体会出要珍惜眼前,大胆表达。

2.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美文,感受母爱(父爱)。

3.鼓励学生大胆地向父母表达诚挚的谢意和真诚的爱,注意观察父母会有怎样的反应,最后将自己所想、所做和当时的感受做一下简单记录。

4.布置听一听张含韵演唱的《妈妈我爱你》,读读歌词,感受人间真爱。教学过程:

一、准备课(一课时)

(一)看图读懂诗

1.出示插图,你见过这样的画面吗?指生描述画面内容。

2.想:画面上的小女孩在想什么?读小诗。

3.从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读出女孩舍不得雪人离开,她想在雪人离开前表达她对雪人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出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对所爱的人的感情。]

(二)揭示课题,了解本次作文的要求

1.读本次习作要求(见书上)

2.明白本次习作要求写什么?(向爸爸妈妈大胆地表达“我爱你”)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写什么”,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读作文要求明白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书上的要求,实际上习作前让学生读读习作要求与提示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做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审题。]

(三)主题阅读

1.听歌:张含韵的《妈妈我爱你》《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读读歌词;

2.组织阅读关于赞美父爱母爱的美句;

3.组织阅读《妈妈的爱》、《父爱无言》,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一件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情。

4.简单交流读(听)后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以便于让学生明白在习作中学会如何表达情感。]

(四)组织感恩活动

1.向爸爸妈妈大胆地说一声:“我爱你!”;

2.发一条短信表达“我爱你!”;

3.送一张写上“我爱你”的卡片;

4.画一幅画表达“我爱你!”……

(五)小试牛刀

1.写一写:关注细节

(1)当我准备向爸爸或妈妈表达爱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往事:

(2)我表达有的方式是这样的

(3)我当时是这样做的

(4)当时妈妈(爸爸)的反应是这样的:

(5)做完这一切,我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2.练一练:心理活动描写

用一段话写下你向爸爸或妈妈表达“我爱你”时的心理活动,注意把当时心里的想法写具体。

[设计意图:以上两个环节相当重要,环节四是要学生大胆地向父母表达出“我爱你”的情感,如果这个作业不能完成的话,对于习作指导课的真情表白是空洞的,所以这个作业教师一定要督促检查;环节五恰好就是检查的一个抓手,所以还要利用好作业纸上的作业设计。]

以上作业利用一周左右时间完成。

二、指导课(两课时)

(一)打开话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谁给我们的爱最多?你最想对谁表达你心中的谢意?

2.交流表达方式。

(1)你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爸爸或妈妈的爱的?(出示课题:爸爸(妈妈)我爱你)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表达方式,注意选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各是怎样的。为下文“说作文”打下基础。]

(二)爱的回忆

1.你觉得“我爱你”容易说出口吗?回忆一下,当你表达心中的感情时,爸爸或妈妈做的哪一件事让你特别感动?

2.把这件最令你感动的事和伙伴交流交流。(生交流后指名生说一说,注意适时引导,把当时的事情说具体,说清人物的动作、关注人物的细节)3.每当想起这些让人感动的往事,心中便特别想把这种感激之情表达出来。你当时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能把当时的情况说一说吗?(生互相交流,然后指名生说一说,注意说清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

4.说出那句“我爱你”后,爸爸妈妈有什么表现吗?(指名生说一说,注意引导说出当时爸爸妈妈的表情、动作变化和语言等)

[设计意图:指向性很明确,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该如何完成,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写清哪些内容。1和2的设计完全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回忆父母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起自己表达爱的情感。写好心理活动是本次习作的一个重点,可以放在这儿突破。第3的设计则

是说清表达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本次习作的一个重点,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当时心里的想法和当时的做法说清楚。第4和第3是相承接的,可以把这两部分内容合并表达,亦可以让学生分两个问题来说。通过以上四个小问题,本次习作的大致框架就出现在学生眼前了。这个过程指导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写作的质量,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既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表达,又要舍得花时间倾听学生的表达。]

(三)爱的表达

1.是的,看似简单的“我爱你”三个字却是经过这样的波折才表达出来。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下面就请大家把你向父母表达爱的过程写下来吧。

2.要写些什么呢?(让生交流,形成共识)

(1)要把表达的过程写清楚

(2)写清在表达的过程中你想到了哪件最令你感动的事情

(3)把你在说(或者表达)“我爱你”时的心理活动过程写清楚

(4)还要写清爸爸妈妈的反应,特别是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都要写出来(5)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设计意图:照道理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省略,因为在第二个指导过程后学生已经完全能动笔写了,但是,在作文课堂上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设计这个过程,是为了让那些中下学生更明确本次习作要写些什么,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如果班级基础好,第三个过程就可以省去,如果班级学生差异较大,可以将第三个过程放上去。]

(四)习作练习

1.学生习作练习,教师适当巡视,并注意及时帮助学生修改(个别指导为主)。

2.学生习作后进行适当的修改。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大概花时四十至五十分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是最好的方法。]

附阅读材料:

1.《妈妈我爱你》歌词

你总说我还不懂事/维护我像一张白纸/你眼中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虽然我有好多心事/却已不愿说与你知/我曾任性地排斥/你爱我的方式/想逃离你到远方去/做我最想做的自己/当我陷落在人群里/我最想念的人是你/当离开了你想说给你听/喔,妈妈我爱你/当岁月过去我欠你一句/现在说会不会太迟/你会不会笑我还是多像孩子/啊/我已经越来越想你/我就是另外一个你/

2.关于母爱的美句:

(1)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2)天大地大,父母最大。父母永远是我们最最温暖的港湾。

(3)妈妈的爱是那颗牵挂的心,是那双期盼女儿归家的眼睛,是为我留着的那些好吃的东西。

(4)母爱是深沉的,蕴藏着丰富的感情蕴含着不尽的情思;母爱是无穷的,它开放着无数的花朵,它飘荡着不尽的花香;母爱是伟大的,它包含着深厚的意义,它酝酿着你和我。

(5)母亲的心是纯洁的,仿佛是山上的一股清泉,没有一丝污染,不断地滋润着儿女的心灵。母亲的心是温柔的,仿佛是那绵绵三月春雨,轻轻将儿女包围,让我们感到舒适,安逸。母亲的心是广博的,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而我们则是小小的帆船,无论怎样行驶,也永远驶不出她的“海”。

3.关于父爱的美句:

(1)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2)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3)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父爱是一道光辉,让你的心灵即使濒临与黑暗也能看见光明大道。

(4)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让我淌不敢涉足。

(5)父爱是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天里撑着。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而伟

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大海,浓郁而深远。

阅读书上的小诗,体会出作者对雪人的眷恋之情。阅读冰心的《纸船》、朱自清的《背影》刘丙钧的《妈妈的爱》以及《父爱无言》(见《教师参考用书》P66、67)等美文。

4.美文欣赏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附作业纸:(可以自己设计在作业本上)

1.写一写:关注细节

(1)当我准备向爸爸或妈妈表达爱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往事:

(回忆一件具体的事例,注意写清事情的过程,在叙述中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2)我表达爱的方式是这样的

(3)我当时是这样做的:

(注意写清你的做法,关键要写清过程)

(4)当时妈妈(爸爸)的反应是这样的:

(注意写清他们的神态和动作变化,还可以记录他们的语言)

(5)做完这一切,我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心里怎么想的就写什么)

2.练一练:心理活动

用一段话写下你向爸爸或妈妈表达“我爱你”时的心理活动,注意把当时心里的想法写具体。

附例文:

妈妈,我爱你!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两个人总在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他们就是爸爸妈妈。从小到大,我们都沐浴在他们的暖暖爱意之中,他们却不求回报,总是默默地支持我们。爸爸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工作,在这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好想对妈妈说一声:我爱你!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怎么开口说出这句话。不知不觉,来到了家门口,平时我总会大声说:“妈妈,我回来了!”但是今天我却不想说话,耷拉着脑袋,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妈妈看见了,不解地问:“你怎么了,有心事吗?”我低着头不说话,心里想着如何说出“我爱你!”。我慢慢地拿出作业本,一声不吭地写起作业来,心中犹如五江翻腾:“说还是不说呢?怎样说呢?算了,还是说了吧!不就五个字嘛!嗯!我说不出口……”这些问题犹如一只只蚂蚁,在我的心头上乱爬,搞得我心烦意乱。

好不容易作业写完了,我看见妈妈拿着汤勺在品尝菜的味道,便鼓起勇气,准备张口对妈妈说“我爱你”。妈妈突然转过头来,看见我张大嘴巴,便立马放下汤勺,从柜子中拿出一个月饼,急切地说:“没饿坏吧?快吃吧!先充充饥,饭一会儿就好!”当时,我真恨不得地下有条缝让我钻呐!我恨我,到嘴的话怎么又硬生生地咽了下去呢!平时的大胆到哪儿去了!我狠狠地咬了咬嘴唇,心想:这一次一定要成功!加油!

我又转身来到妈妈的面前,但一看见妈妈的眼睛,我竟又说不出口了。想起妈妈平时为我洗衣服、做饭,任劳任怨,从不喊一声苦,这句话真的那么难说吗?

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早上,妈妈为了让我上学不迟到,开车快了一点,一只猫冷不丁从路口串出来,偏偏撞上了妈妈的摩托车。为了让这只猫,更为了保护我,妈妈一只手抓着我,自己从车上摔了下来,膝盖跌破了,而我却安然无恙。一连好几天,妈妈走路都是一拐一拐的!但是妈妈每天照样起早洗衣服、做饭,从不喊一声疼、苦,自己默默忍受着。

想到这里,我热泪盈眶,终于小声地说道:“妈妈,我爱你!”说完之后,便低下头扯着衣角,再也不敢抬头。妈妈诧异地看着我说:“丹丹,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我抓耳挠腮,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嗯、嗯……我饿。”这一下,妈妈期待的目光又暗淡下去了。

我慢慢地坐在床边,一直怪自己胆小、没用!此时我的心里好像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人说:“不就说两个字嘛!妈妈付出了那么多,你连这都说不出口,没良心!”另一个说:“不敢说就不要说了,强扭的瓜不甜嘛!”我好矛盾。

就这样,一直熬到了吃晚饭。在吃晚饭时,我乘妈妈低着头,大声地说道:“妈妈,我爱你!我爱你!”妈妈听了呆若木鸡,连手中的筷子也掉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妈妈才缓过神来,一把抓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知道疼爱妈妈了。”说完之后,还一个劲儿地夹菜给我吃。妈妈抚摸着我的头,欣慰地笑着……

“妈妈,我爱你!我现在说这句话还不太迟。……”耳畔又想起这样的歌,妈妈,你不会再笑我没有长大吧?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由衷地、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词二首语文

第21课词二首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咏、寞”2个生字,学会“咏、寞、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陆游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陆游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咏、寞”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3个生字“咏、寞、碾”。给这几个字组词。 生:咏(歌咏)寞(寂寞)碾(石碾)。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读,解决疑难。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生: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更:(再一次)著:(经受)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碾:(碾压) 四、品读诗词。 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凄凉! 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五、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介绍陆游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出示幻灯片 你读懂了哪一句?介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会到词人的清高。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 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 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附答案: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驿站)(嫉妒)(寂寞)(断桥)(零落) 2.比一比,组词。 咏()寞()卜() 泳()摸()仆() 附答案: 咏(歌咏)寞(寂寞)卜(占卜) 泳(游泳)模(模样)仆(仆人) 3这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附答案: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作文指导 【习作要求】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请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写演讲稿,一般来说,先要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指导】 演讲稿一般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或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你听过演讲吗?在什么地方听过?(举行婚礼、饭店开业、大厦落成、开学典礼、学校里的报告。)是的,这些演讲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有准备的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写作演讲稿,在语言上应注意以下问题。要口语化,通俗易懂。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是不是讲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不是写得好。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演讲就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演讲的意义。这就需要进一步修改演讲稿。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要生动。怎样使语言生动呢?可以用名言格言增强说服力。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表现力。这样,可以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吸引听众。 演讲应注意的事项: 1.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 2.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 3.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写作素材】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学、交流、深入理解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ì)乐乎?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士为知己者死。 (5)酒逢知己千杯少。 (6)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指名学生读,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教师板书:伯牙鼓琴) 二、整体感知,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 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4、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三、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回想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 (2)借助文下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可以看图理解。 (5)小组讨论。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四、质疑探究 1、文章写了哪两个人? 伯牙、钟子期。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3、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们读懂什么了?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二《多彩的活动》教学教案

习作:多彩的活动 【教学目标】 1.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让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学会写作,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3.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重点,把活动过程写清楚。 4.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学会写作,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2.能够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你能抓住活动的过程,把它写下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多彩的活动。 二、交流反馈 1.审清题意。 这是一次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训练。写作的内容是“活动”。但文题对参加什么活动,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哪些人等都没做任何限制,因此,写作时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可以写诗歌朗诵会,也可以写植树节参加植树活动等。 2.确定写作重点。 写清楚活动过程的各个发展变化的环节,尤其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具体、细致地写,在写游戏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应写。 3.精选材料,突出中心。 通过记叙一次多彩的活动,突出活动给人的启迪和教育。作文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在校园中,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等;在校园外,我们也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如看望孤寡老人、植树、爱心义卖等。因

此这篇习作的选材极为广泛(学校、家庭、社会),但不能把我们所参加的活动全写进习作,应对习作的材料加以提炼、筛选、加工,把你最感兴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尤其是要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这样才能突出中心。 三、习作指导 1.口述指导,思考: (1)你参加过的活动中,比如捉迷藏、跳绳比赛、智力游戏、诗词大会等等,你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这些活动中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表述,初步确定写作的对象。) (2)这次活动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当时特别兴奋,过后难以忘怀? (教师可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将有趣的情节说得清楚、完整,指导学生确定写作重点。) (3)这次活动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明确: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组织,哪些人参加,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怎样,活动的结果如何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回忆,先把过程讲清楚,然后确定写作要点。 2.指导写作。 (1)按事情的发展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记叙的顺序。 (2)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抓住重点写具体。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是写好活动的一个主要方法。所谓“面”是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顾及全局。所谓“点”指的6是重点,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点面结合,就是在写作时,能围绕中心,将活动的个体和群体,事物的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做到详略得当。 (3)写出参加活动时的体会,以增强习作感染力,使习作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四、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五、习作欣赏 1.自主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其他同学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2)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读熟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读对字音,读通读熟,并注意停顿。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疏通文意,并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合作解决。 3、了解苏轼和戴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斗牛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哪位画家?(学生回答:戴嵩)“戴嵩”是谁,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出示并简单介绍戴嵩的斗牛图,关于戴嵩画牛,有不少精彩的记载。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和作者)本文作者是苏轼,对苏轼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指名回答,后展示课件,学生积累。)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指名读,(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这几个字词他读对了吗,你能读对吗?(全班齐读) 2.教师范读,听朗读停顿。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大家仔细听一听,你读对了吗? 3.全班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①检测词语解释。(学生抢答) ②找两个小组翻译课文。(要求:意思正确,语句流畅,无需逐字逐句翻译) 三、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想象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先让学生找出可以展开想象的情节,再逐个分析。 ①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请你想象一下他的具体表现。他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②牧童看到这幅画又有怎样的表现呢?牧童还是个天真的孩童,想象一下他的表情、神态、动作,你能试着表演一下吗? ③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又有怎样的表现?他的笑有什么含义呢? 2.小组内练讲故事。(要求: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加入自己的想象,尽量讲的绘声绘色,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3.班内展示。请同学上台讲。尽量讲的绘声绘色,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领悟主题畅谈启示 1.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内容。) 2.这篇短文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能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吗?(生回答) ①从杜处士身上,我获得了…… ②从牧童身上,我懂得了…… ③从艺术家身上,我明白了…… 五、拓展延伸概说启示 自读文章《书黄荃画雀》,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1.反复朗读课文,孰能成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五千年的历史,让我感到自豪,同时又让我感到愤怒。中华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充满了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锵,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回眸历史,“路曼曼其修远兮”......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的祖先曾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四大发明让我自豪,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开始落后了,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东方巨人,你能扛得住么? “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了!“抗美援朝报国仇,万隆会仪结朋友。”中华民族开始和平共处,走向世界。1949年10月1日,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终于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十年内乱,党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在邓小平爷爷的领导下,经济特区;沿海明珠;863计划......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未来的生机。 历史给我们启迪:一个中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立自强;未来给我们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不许胸怀宽广,博才众长,才能挺

立在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为了我们的祖国,,奋斗吧!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的人民!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祖国在我心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当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我的心如波涛般汹涌澎湃。“中国”,多么神圣的名字呀!它,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中国,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啊!它,让我感到深深的眷恋!中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我热爱着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美丽的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那漓江的水,阳朔的山,令人流连忘返。神奇的九寨沟不仅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五彩池、常年不断的积雪,还能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瀑布……太多太多值得我们骄傲的自然风光,它们都是祖国给予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 我欣赏那些为祖国的繁荣做贡献的伟大人士。钱学森,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在美国拥有金钱、地位、名誉,但一听到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毅然决定回到祖国,为祖国运载了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还有我国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材第2~3页例1、例2。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课件。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8+8+8=()×() (2)5×4=()+()+()+() (3)5×12是多少?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计算。 1 6+2 6+ 3 6= 3 10+ 3 10+ 3 10= 计算3 10+3 10+3 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看作分子?引导学生得出3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景图) (1)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 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请列出你的算式。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即29+29+2 9。 生2:用乘法表示为2 9×3。 师:2 9×3表示什么意思? 生:29×3表示3个2 9 是多少。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两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2 9 ×3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生1:按照加法计算:29×3=29+29+29=2+2+29=69=2 3(个)。 生2:2 9×3=2×39=69=23(个)。 生3:29×3=2,×)1,3),9,3))=2 3 (个)。 师:比较一下,前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 生:有多少个19 。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师:刚才第3位同学与第2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算法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1)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师:求3桶共有多少升?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引导学生,升华情 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理解文本,探究“知音”。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当我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看着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祖国母亲曾经受过的磨难。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一次次的袭卷我们的祖国;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等等,都像一块巨石压在了祖国母亲身上;一张张领土分割条约把本属于我们的领土让给了别人,这些难道不是我们中国的耻辱吗?是我们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复苏。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祖国和人民的耻辱。 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祖国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我们有了先进的装备和足够的军力,使中国不再受人欺凌;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荣居排行榜第一;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测卫星,使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祖国的版图上也有许多世界之最,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国的进步、荣耀吗?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中华的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祖国屹立于世界!最后让我们大声地呐喊;“祖国,我爱你!”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你们好。 我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高亢奏响的时候,一种振奋。激昂。骄傲。自豪的心情就油然而生。 我希望用漂亮的诗句赞美我的祖国;我希望用深邃的思想洞察我的祖国;我希望用动听的嗓音歌唱我的祖国。我要在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捕捉如泉的灵感,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真挚充沛的感情,唱出心中最优美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祖国,她是我心中一颗最亮的星。 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为了祖国,为了民族,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中国人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五十八年前,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从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骄子站立起来。今日的中国: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无数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够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中国。 祖国在进步,世界在发展,一切美好的憧憬已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爆发全部的激情,贡献所有的潜能,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为建设富而美的新济阳而努力拼搏、共同奋斗吧!谢谢,我的演讲完毕。

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 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 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六年级上作文教案

第一篇作文 题目:写一篇调查报告 目标: 1、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并 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关 注社会,调查研究,学习写调查报告。 3、题目根据自己所选的材料来拟定。 准备: 1、通过查找围绕主题搜集整理“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 2、结合自己所学课文,将自己的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习作。习作时间:四课时 习作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研究了许多问题,成了研究专家了,怎么让别人了解自己研究的问题呢?那就要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听上去很艰深,实际上我们都写过。 2.引入:我们四年级时学过写读书报告,大家一定还记得读书报告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需要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内容简介、读书收获及心得。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另一种报告——调查报告。 二、了解调查报告 1.什么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通过深入细

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2.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1)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如“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如“为什么香港能回归祖国”。 (2)正文。 先要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再与以往的历史相比较。 然后详述调查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可以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指导写作 1.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名读课本中的要求: 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比如地理位置、被侵占的过程、回归的过程、现在的情况,等等。 也可以把你们的看法、感想也写下来。 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写;还可以附上有关的图片。 2.小组合作,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讨论调查报告的提纲。 3.举例指导。 指名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写作提纲,相机指导。 四、习作 1.提示学生抄写的格式。写好习作的标题,注意打好标点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品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两篇精读课文和《京剧趣谈》一篇略读课文组成。《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书戴嵩画牛》讲杜处士晒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月光曲》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京剧趣谈》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口语交际《聊聊书法》通过搜集到的图片或实物来谈论对书法的认识,提高对书法的艺术鉴赏力。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和大家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己经历的、体验过的最拿手的一项写出来。《学习园地》知道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明白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写得不清楚的说明书进行修改。积累有关艺术之美的四字词语。 2.单元重点: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分别给我们呈现了音乐、绘画、京剧之美,在学习当中我们要运用联想去理解,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比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将《月光曲》的意境描写得极其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京剧趣谈》中要抓戏剧动作想象,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戏剧就是用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戏剧动作首先具有直观性。戏剧正是借助动作这种手段,将人物的行动、事件以及矛盾冲突的发展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想象、联想,感受艺术之美,为写好本单元作文做好铺垫,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拿手好戏,要写好自己的拿手好戏,应该抓自己的动作,边叙述边写自己的体验,突出自己的心理体验,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作文 导读:本文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作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作文(一) 祖国,我的母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我的母亲》。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身中至少有两个母亲。一位是我们的生母,而另一位,则是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的生母赐于我们生命,而祖国母亲,则给于我们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可是,我们在享受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时,却又何曾想过,这位母亲所经历的浩劫!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918事变".他们用大炮、炸弹深深的伤害了她。他殷切的盼着他的子民为他报仇,可他的一些孩子却在一旁帮助。之后,她的身上就再也没有平静过。到处是累累伤痕,到处是滚滚浓烟。祖国母亲,就是这样被深深的伤害着。 可有压迫就有反抗,祖国母亲的子民没让她失望。两支保卫她的军队——八路军和新四军出现。他们赶走了伤害他们母亲的人,告诉他们:"中国,是不可辱的! 正是昨天的屈辱,成就了今天的幸福。人民意识到了尊严,决心化愤怒为动力,建设祖国。199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国

大典上的阅兵式令在常人无不震惊;1997年6月,七子之一——"东方明珠"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001年7月,中国代表在俄罗斯申奥成功;新式"鸟巢"体育场在2003年4月被设计出来。汉语学习的广泛性、 中国产品走向外国市场……我们的祖国母亲,又恢复了唐朝般的辉煌。 祖国母亲啊,您以前是多么软弱无助,而现在又是多么繁荣富强。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把组国建设的更美好!一起加油吧!!! 谢谢大家!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作文(二):祖国,我的母亲 祖国,我的母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就是我的母亲》。 "刘祎,回老家看看吧?"两年前的暑假中,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要回你自己回!"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回家乡看奶奶的情景:我们睡在底矮的茅屋里,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回家乡看看,看看你还认得奶奶的村庄、奶奶的屋吗?."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爸爸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罗山彭新乡下,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倒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与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们数学中也有,我们已经学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举例说明:如因数和倍数。) 2.今天,我们接着认识数学王国中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数。 (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3.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质疑。如: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倒数是一个数吗?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 157×715 5×51 121 ×12 (2)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讨论有什么发现。 (3)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理解倒数互相依存的关系。

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应该怎样理解“互为倒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集体交流。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例如:83和38互为倒数,就是指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 3。) 让学生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否正确。 (5)反馈练习: ①75×57 =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②71 和7互为倒数的意思是( )的倒数是( )。 (6)想一想: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 6 27 35 61 1 72 0 (2)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解决。 (3)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位置是互换的。) 交流得出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板书:53 3 5 6=16 61 组织检验:53×35=1,6×6 1 =1。 (自然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4)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根据倒数的意义,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是0,所以0没有倒数。) (5)小结。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教案一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教学目标 1.交流选材方法,即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不同事例来写。2.有一定速度地习作,展示习作成果并交流互评。 3.学习列作文提纲,确定写作重点。 4.了解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时,重要的部分要写具体,其他部分略写。 5.根据选择的汉字,围绕着字音、字形、字义或者字背后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6.写清楚感受最深的理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重点 1.交流选材方法,即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不同事例来写。2.写清楚感受最深的理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汉字喜欢的情感。 难点 根据选择的汉字,围绕着字音、字形、字义或者字背后的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堂习作纸。 学生:明确自己感受最深的汉字,搜集与之相关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热身练习

1.同学们,先读下面的话,然后选一个汉字来表达它的中心意思。这个汉字就在提供的课件里。 课件出示: 他用巴掌拍着自己的脑袋,不住地自责:“真不该啊!” 甜乐泪暖悔望 迷妙变忙寻让 学生很快答出是“悔”字。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悔”字。 2.热身练习。 (1)同学们,选择一个汉字,围绕这个汉字的意思,写一两句话,要求所写的句子中不能出现这个汉字。 课件出示: 喜思笑怒惊忍急怕勇等 (2)交流。评一评。 二、引导联想,打开思路 1.体会汉字,引导回顾。 启发提示:观察这些汉字,体会它们的内涵。 课件出示: 甜乐泪暖悔望迷妙变忙寻让 引导:选择一个汉字,围绕这个汉字,回顾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由此展开想象…… 课件出示:

2.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中心。 (1)学生分小组交流:围绕这个汉字你打算确定什么中心意思?由这个汉字你想到了哪些事? 让学生在互动中彼此启发。 (2)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指导:如何确定中心意思? 课件出示: 1.由题目确定中心意思,如《变》,可反映的中心意思是:在这个新时代,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由事情(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确定中心意思。 3.由事情(故事)中揭示的道理,确定中心意思。 …… 三、读写结合,领悟写法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写文章应“立意为宗”。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哪一篇不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请以本单元课文或习作为例,说说围绕中心意思写应当注意哪两点。 (1)同桌回顾交流。 (2)交流、探讨围绕中心意思写应注意:第一,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可以使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第二,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