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东晋清谈

东晋清谈

东晋清谈
东晋清谈

论东晋清谈的积极意义

王晓毅

【关键词】清谈东晋玄学佛教

【摘要】西晋末年社会大崩溃引发了信仰危机,士族社会的精神“彼岸”随之倒塌,传统的价值系统失去了最后依托。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对东晋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清谈所洋溢的人文关怀,使“永嘉南奔”中陷入绝望的精英阶层,感到生命的尊严和文化的价值,振奋了低落的士气;另一方面,清谈创造了自由争鸣的学术氛围,使佛教哲学得以渗入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层,在儒家伦理与佛教轮回报应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中华民族终极关怀找到了新的支点。

The Effect of Qing Tan in Eastern Jin Dynasty\

Wang Xiaoyi

(College of History & Culture, Shang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gdong, 250100, China)

Key word:“pure conversation”(Qing-tan) Eastern Jin Dynasty Neo-Taoism Buddhism

Abstract:In the belief crisis caused by the social co11apse in late Western Jin dynasty,the spiritual Faramita of the literati was broken down and the traditional value lost its last recourse. Thus,the Qing Tan,with logical analysis as its character , influenced positively the on the social stability in Eastern Jin dynasty in two ways:on the one hand the literati elite,who were in deep despair as they f1ed to the South in Yong Jian years,felt again the dignity of life and the va1ue of culture from the humanism permeated in Qing Tan;on the other hand,Qing Tan brought out a free academic atmosphere,gave the Buddhist phi1osophy the possibility to infiltrate into the deepest layer of the Chinese ideology and connected the Confucian ethic with Buddhist samsara,1n this way,Qing Tan found a new supporting point for the ultimate concern of the Chinese people.

魏晋清谈名声不佳,“清谈误国”是历代学术评价的主旋律。改革开放以来,从文化禁锢中走出的中国学者,理解了魏晋士人的痛苦和欢乐,指出了清谈玄言在当时思想解放的巨大意义。但是,学者们对早期清谈——正始之音和竹林之游的学术价值予以肯定,而对东晋南朝时期的清谈,则视为追求“理中之谈”,属于高级智力游戏,因为这一时期的玄学,已无重大的理论建树。笔者也曾持这一观点。然而,如果跳出狭窄的哲学理论角度,从更广阔的视野——营造人文环境和学术转型的角度观察,清谈对东晋的社会稳定,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永嘉之乱的战火,使洛阳化为废墟,中原地区陷入了全面动乱,北方世家大族开始了大规模南渡,去投奔在江南已站住脚的司马睿政权,史称“永嘉南奔”,魏晋清谈风尚也随之南迁。琅邪王氏家族的王导、王敦兄弟,不仅使当时名位尚微的司马睿在江南站住脚,对东晋王朝的中兴,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在玄风南渡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永嘉南奔”分东西两条路线:一是东路,大致相当于沿今天的津浦铁路从青、兖、徐、扬诸州逃往建康;王导是东晋第一重臣,被誉为“江东管夷吾”,在建康(南京)主持朝政。二是西路,大致相当于沿今天的京汉铁路逃往武昌(或再顺江东下去建康);王敦以征南大将军坐镇武昌,长期负责长江中游军政。王导和王敦的分别在建康和武昌的幕府,分别聚集了沿两条路线南下的北方名士,既是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仅存的两个玄学清谈中心。落荒南逃的士族名流投奔到王氏兄弟那里,生命安全有了保障,政治上被重用,形成了缔造东晋王朝的所谓“中兴名士”。

早在西晋元康时期,王导与王敦作为王衍的族弟,与这位清谈领袖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但是其一手提拔起来的政治嫡系。而且积极追随王衍参加清谈,是元康时期清谈场上的后期之秀。《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有人去王衍处,恰逢琅邪王氏家族的精英王戎、王衍、王敦、王导、王诩、王澄同聚一堂,不禁赞叹:“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王敦与王澄、谢鲲、阮修是王衍最要好的四个朋友“四友”;王导在洛阳玄学界,与王承(字安期)、阮瞻(字千里)齐名。若干年后,王敦、王导已成为东晋开国元勋,仍时时以参加西晋元康玄谈为最大光荣。王导多次提及当年他在洛阳的表现,“王丞相云:‘雒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①某次,他将这段历史作为资本,奚落政敌蔡谟。“我与安期、千里共游洛水边,何处闻有蔡克儿!”②也许王导过于重视元康名士对他的评价,以致成为经常性话题,引起了羊曼的诧异,说这已是公论,为何反复称说。“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王导回答,是因为清谈名士瓜果飘零,盛况难再,“不可得耳。”③

两晋之际的北方战乱,具有民族仇恨和阶级斗争的性质,其酷烈程度远远超过了汉魏之际的军阀角逐。中原世家大族南下时的绝望心态,在后来并列“中兴名士第一”卫玠、王承身上,可见一斑。④永嘉四年,洛阳陷落前,卫玠看到天下即将大乱,携母离开了这所危城,沿西路举家南迁,辗转千里经江夏赴豫章。面对茫茫江水,百感交加。“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顇,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⑤王承永嘉后期任东海太守,他弃官南逃时,走的是东路,经下邳、临淮到建康。

“寻去官,东渡江……既至下邳,登山北望,叹曰:‘人言愁,我始欲愁矣。’”⑥在建康和豫章的“中兴名士”中,一度弥漫着失败主义情绪,例如,王敦军府的幕僚中出现了纵欲狂饮现象,避乱渡江的名士胡毋辅之、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放、光逸八人,“散发裸裎,闭室酣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⑦建康的名士较为文雅,但同样被伤感笼罩,发生了‘新亭对泣’的故事:风和日丽的某天,过江的名士相聚新亭宴饮,周顗触景生情,忽然叹息道:“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名士们皆相视流泪。王导不愧中流砥柱,“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⑧

在这种境况下,与消极缓解国破家亡痛苦的饮酒放纵相比,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无疑有积极意义,它能使人感到生命的尊严和文化的价值,起了振奋士人精神的作用。因此,清谈之玄风沉寂多年后在江南复苏了,首先在王敦府中,发生了继往开来的卫玠“谈道”。卫玠是卫瓘的孙子,乐广的女婿,元康清谈中的呼声最高的少年才子,与琅邪王氏关系密切,心气甚高的王澄(字平子),听卫玠清谈析理到精妙处,竟佩服得连续三次倒在座位上。“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绝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绝倒。’”⑨永嘉六年,卫玠到达了武昌,⑩与阔别多年的名士朋友相会。这位身体已极度虚弱的才子回光返照,精神抖擞地与王敦、谢鲲等清谈,持续了两夜一天,尔后便大病不起。但是,这次清谈使久违此道的名士们兴奋异常,王敦快乐得不能自制,他作了一个精彩的即兴发言,如此评价卫玠的论道:“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今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悟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阿平若在,复当绝倒。”⑧

对玄风南渡贡献最大的自然是王导。当时,有些儒家人物将西晋社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玄谈,据《资治通鉴》记载,早在永嘉五年,陈写信给主持政务的王导,要求取缔“庄老之俗”之学风,结果被王导作了冷处理,不予理睬。因为王导不仅是位经邦治国的高手,而且也是个大清谈家,老庄哲学的信仰者。在主持军政要务的闲暇时间,他最喜欢的娱乐便是清谈,擅长的论题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他能灵活运用这三论中的哲学原理,参与几乎所有论题的辩论。“旧云:‘王丞相过江,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论”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①史书中王导最著名的一次清谈,发生在卫玠武昌谈道的二十多年后,王导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为宰相,而与其对垒的辩手殷浩和观战者桓温、王濛、王述,谢尚等人,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当时,殷浩作为庾亮的幕僚常住武昌,某次出差到京师,应王导之邀在丞相府中论战至夜半三更。像王敦当年武昌遇卫玠一样,王导高兴之至,认为论题与胜负并不重要,最有意义的是论辨过程,这是正始之音的魅力之所在。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

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

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②

据唐翼明先生考证,这次清谈盛会发生于公元334~337年之间。③在两晋之际玄学清谈史

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象征意义:标志着玄学清谈的接力棒由中兴名士传递到青年一代手中。几年后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王导逝世,殷浩、王濛等成为东晋前期最重要的清谈领袖,在永和前后,迎来了魏晋清谈的第三个高潮。

经过东晋建国初期的几次军事动荡,自苏峻之乱平定后,政局相对稳定,外无强敌,内无大乱。东晋年轻一代士人,在父辈“中兴名士”的熏陶下成长,走上了历史舞台。从咸康年间起(公元335~342),清谈风气再次兴起,到永和(345~356)时期达到鼎盛,此后绵延不绝,其规模超过了正始和元康,成为清谈史上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高潮。

东晋时期是士族名士生活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他们结束了汉末~西晋之际在皇族、外戚、礼法派夹缝中生存的局面,真正拥有了军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士族寡头政治——门阀政治,皇帝反而成了傀儡。士族社会“自由逍遥”思想的物质基础——自给自足庄园经济,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反映士族名士文化性格的学术风尚——自由清谈,亦得到了大规模的持续发展。

永和前后的清谈盛况是前代无法比拟的。《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与魏晋清谈有关之事61条,其中发生咸康~永和时期的近40条之多,裹携了当时的几乎所有名士高僧,如王濛、刘惔、殷浩、司马昱、孙盛、孙绰、阮裕、许询、王脩、王羲之、王胡之、谢尚、谢安、桓温、韩康伯等名士和竺法深、支道林、于法开、于法威等高僧。并形成了京师建康和会稽两大清谈中心。

其一,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建康,无疑是清谈最活跃的地方。名士的府邸常是举办这类活动的场所,例如殷浩的家,便是名士频繁聚会的地方:某次王濛、刘惔前来清谈,不知不觉“堕其云雾中”;①谢尚听其高论,“不觉流汗交面”;②一度沦为乞丐的康僧渊,则在此标新立异而一举成名;最激烈的一场论战,发生殷浩与孙盛浩之间,他们挥舞麈尾,反复辩难,饭菜四次加温忘食,“往反精苦,客主无闲。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客遂至莫忘食。”③司马昱的相府更为重要。这位当了二十八年宰相外加两年皇帝的低能政治家和二流学者,却是个狂热的清谈组织者,许多著名的清谈都发生在其府邸:殷浩与孙盛关于《易象妙于见形》的论战,殷浩与支道林关于《才性四本》的论战,均发生在此处。

其二,会稽是东晋王朝的战略后方,遍布世家大族的庄园,类似曹魏时期的河内郡。当时的名士高僧多居住此地,也是东晋前期重要的学术文化中心。该地区有两处最为重要,:一是首府山阴(今绍兴市),二是剡县山区(今新昌县一带)。这里并非穷乡僻壤,有发达的水路可直达山阴和建康,王、谢等著名家族和竺法深、支道林等高僧均在剡县占山固泽,修建庄园和庙宇。长期居住此地的王羲之、谢安、许询、孙绰、支道林,往来山阴~剡县之间,留下了许多清谈辩论的历史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寺庙成为这一时期清淡的重要场所,无论在首都建康还是在会籍,都是如此。这时的寺庙中,不仅有高僧,而且往往云集了一流的玄学名士,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战,是在寺院中发生的。以东晋高僧支道林为例,仅《世说新语·文学》便记载了他在建康三处寺庙的论战:在瓦官寺与北来道人,在东安寺与王坦之的辩论,最重要的是在

白马寺与冯怀关于《庄子·逍遥游》本意的论战——支道林超越了向秀、郭象的解释,“拔新理于郭、向之外,”引起了玄学界的关注,名声大振。同样,在会稽各个著名寺院中,名士与高僧的身影,亦在《世说新语》中随处可见,如王羲之与支道林在山阴灵嘉寺论《逍遥游》,许询与王脩在西寺的一比高低的“理中之谈”等。寺庙成为重要的清谈场所,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学术主流由玄学向佛教转化的征兆。

中国哲学的最重要功能,是创造一个能够安置民族终极关怀的“彼岸”,以支持现实伦理价值系统。它可以是一个神灵世界,也可是一个理想社会,还可以是其它能够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的事物。无论它是何种形态,其得以确立的惟一条件必须是“无限的生命”,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一性质,才比有限的生命更重要,人们才可能为此牺牲自身的现实利益甚至生命。汉儒家通过“三不朽”学说和“天命”论,构建了支持封建伦理价值的精神“彼岸”。但是,功名不朽意识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名教之治变为虚伪的道德欺骗,在汉魏之际的社会崩溃中,汉儒构建的“彼岸”化为精神废墟。共同的伦理道德是维系任何一个人类群体存在的必要条件,故寻找新“彼岸”魏晋玄学应运而起,通过辨名析理的清谈,以解决这一时代课题。西晋元康清谈中诞生的郭象哲学,以本末体用观念,将社会理论道德解释为生命自然本能的外化,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命题,达到了玄学理论的巅峰。然而,生命的终极价值不可能从有限生命本身得到证明,换句话说,生命的自然本能无法成为生命超越的精神彼岸。显然,玄学没有为中华民族找到安身立命的最后支点,这必将弱化了社会的凝聚力和整体生存功能,两晋之际空前的道德沦丧和社会大崩溃,暴露了玄学致命理论弱点,为佛教进入中国文化深层,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而清谈在实现这一文化转型、重建精神“彼岸”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便已经开始,但是没有与中国文化的主流相融合,广大士人将其看作来自西域胡地的方术,视僧人为近似乞丐的胡人术士,称之为“乞胡”。佛教进入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生活是自两晋之际开始的。清谈造成的人人平等自由争鸣的的学术氛围,有利于佛教义学的传播;玄学关于宇宙本体“有无”关系的哲学思辨,为大乘佛教的发育提供了思想沃土;社会崩溃引发的信仰危机,使传统的文化价值受到空前挑战;无论是宇宙真相问题,还是生命的终极关怀,恰恰都是佛教的强项。佛教则以积极的姿态利用了这一难得的机遇,以清谈为突破口,跻入士族思想界,通过宇宙哲学的讨论,使其宗教信仰得以确立。其中,支道林的清谈活动,具有典型意义。

在东晋时期中国文化有玄学向佛教的嬗变过程中,名士化的高僧支道林无疑是个具有划时期影响的人物。当时,与支道林同时代的道安僧团远在江北,鸠摩罗什还未到中土。支道林活动在此时中国文化的腹地——江南三吴地区的士族阶层中,他通过广泛参加与主持清谈,活动于京师与会稽的士族社会中,与当时最重要的士族名士、达官贵人密切交往,从《世说新语》以及《高僧传》的记载看,这位高僧堪称东晋前期最活跃的清谈家,这一时期大多数玄学名士都与其发生过清谈论辩,如王濛、刘惔、冯怀、殷融、殷浩、何充、王胡之、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王坦之、王洽、谢安、谢玄、谢朗、许询、郗超、孙绰、王脩、司马昱、韩康伯等。在无拘无束的平等论辩中,支道林将佛教哲学融入了名士的观念中,使玄学名士认同了佛教,中国学术形态发生了由玄入佛的渐变。

两晋之际的玄学,以郭象《庄子注》理论影响最大。支道林的即色宗理论,①以佛教哲学超越了郭象的“逍遥”旧说,引起学界关注,名声大振。《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了

支道林在建康白马寺与会稽灵嘉寺中针对《庄子·逍遥游》郭象注的论战: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遁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隹,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从现存支道林《逍遥论》看,其主要论点是反对向秀、郭象关于满足自然本性的需求即为“逍遥”的说法,认为只有超越一切欲望“至人”,才能达到“逍遥”境界。“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①学术界一般认为,支道林是以佛教的精神解脱来发挥庄子的逍遥义。作为佛教徒,支道林清谈的论题并非局限在本体论哲学层面,其哲学理论终究是为确立宗教信仰服务的。在东晋“般若”学的高潮时期,这位义学高僧时时不忘宣扬佛家关于精神不灭,轮回报应,湼槃成佛的教义,如所著《阿弥陀佛像赞》涉及西方极乐世界时说:“有奉佛正戒,讽诵《阿弥陀经》,誓生彼国,不替诚心者,命终灵逝,化往之彼。”②支道林的巨大影响,在其两个追随者孙绰与郗超的著述中可见一斑。

东晋时期的太原孙氏家族,以擅长学术而闻名。孙绰幼年与兄孙统、孙盛渡江,后长期侨居在会稽。《晋书·王羲之传》载:“会稽有隹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孙绰与支道林关系相当密切,自称“弟子”③,还画“道人坐禅像”赠支道林。④在支道林的影响下,孙绰变为虔诚的佛教信仰者,撰写了大量佛教论著。从现存的《喻道论》一文看,孙绰极力论证“孝道”与“出家”无本质冲突,儒教与佛教同为一种学说,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以本末体用观点和简明的语言,解释了儒佛关系:“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内外之名耳。”⑤

高平郗氏是东晋时期十分显赫的家族,郗超的父亲郗愔和弟弟郗昙均信奉天师道,而郗超独为佛教徒,其信仰的建立,也与支道林有关。郗超十分钦佩支道林的清谈,认为其对佛教的理论贡献,类似正始名士何晏王弼:“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一时,风流胜贵,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⑥支道林亦相当器重郗超,为郗超所画于道邃像撰写铭赞。《世说新语·言语》云:“超精于义理,沙门支道林以为一时之俊。”郗超对佛教义理很有研究,撰写的论著有十几种之多,其中《奉法要》一文流传至今,对佛教的教义作了全面的阐述。值得注意的是,该文通过消除儒家伦理为与佛教伦理、儒家道德修养与佛教的宗教修持的界限,在理论上将两者合一,并最终建立在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五道轮回”的基础上:“凡有五道,一曰天,而曰人,三曰畜生、四曰饿鬼,五曰地狱。全五戒,则人相备。其十善,则生天堂。全一戒者,则亦得为人。人有高卑,或寿夭不同,皆由戒有多少。反十善者谓之十恶,十恶毕犯则入地狱。”当然,最高修行目标

不是升入天堂,而是达到摆脱生死的涅槃境界:“心识休静,则不死不生。”⑦孙绰与郗超佛教义学论文,在中国传统道德与佛教轮回报应之间架起了桥梁。它们的问世,标志当时东晋士族社会的信仰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佛教的宗教彼岸逐步建立,支撑儒家的伦理观念,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的终极关怀有了新的支点。而这一重大变化,无疑产生于东晋时期玄佛交融的义理清谈。

(王晓毅,1954年生,男,汉族,山东五莲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思想史。电话:(0531)8566900)

①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品藻[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②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轻诋[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③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企羡[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④卫玠在豫章行营中名列第一,而王承在首都建康为第一。《晋书·卫玠传》:“于时中兴名士,唯王承及玠为当时第一。”当时排名第一的,应为王承。《晋书·王承传》:“渡江名臣王导、卫玠、周顗、庾亮之徒皆出其下,为中兴第一。”

⑤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言语[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⑥房玄龄等. 晋书·王承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⑦房玄龄等. 晋书·光逸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⑧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言语[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⑨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赏誉注引《玠别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⑩《世说新语·赏誉》和《晋书·卫玠传》均记载这次清谈发生在豫章,时间是一整天;而《世说新语·赏誉》注引《玠别传》则认为是武昌,时间是一天两夜“弥日信宿”。从《玠别传》说。

⑧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赏誉注引《玠别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①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文学[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②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文学[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③唐翼明. 魏晋清谈[M].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2. 252

①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赏誉[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②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文学[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③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文学[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①魏晋玄学探讨宇宙本体论问题,热衷于“有无之辨”,激活了佛教“般若”学的义理诠释热潮,于东晋时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六家七宗,即对佛教的“空”出现了七种解释:释道安的“本无宗”、竺道潜(法深)的“本无异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壹法师的“幻化宗”、支愍度是“心无义宗”和于道邃的“缘会宗”。

①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注引支氏《逍遥论》)[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②道宣. 广弘明集·卷一五·支遁《阿弥陀佛像赞》[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③房玄龄等. 晋书·孙绰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④道宣. 广弘明集·卷三十·支遁《咏禅思道人》[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⑤僧佑. 弘明集·卷三·孙绰《喻道论》[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⑥房玄龄等. 晋书·郗超传[M].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⑦僧佑. 弘明集·卷十三·郗超《奉法要》[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超详细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 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 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家族背景 王羲之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无论是王羲之的祖上,还是其子孙、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同时,王氏家族还是名门望族,素来重视对家族成员文化素养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外其例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晋室南渡北民南迁,在江南大融合。山东琅琊国王氏望族,经王览(206年-278年)、王正到王旷(约274年-328年)时,两晋(266年-316年),发生“八王之乱”(290年-306年),历16年,死30万人。王旷善于审时度势,效法先祖王览,于东汉末年避乱南居30年。在五胡侵鲁,琅琊危急,299年开始,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 人物生平 袒腹东床 主词条:东床快婿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申论材料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来源: 时间:2012-12-14 【背景链接】 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用自己的言行在力戒空话、套话,倡导说真话、实话。 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讲话时所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被外界概括为“中国梦”;并在讲话中告诫全党“空谈误国”,只有实干才能兴邦。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就要实干,而不能空谈。 11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会上,李克强打断一些地方干部的念稿子发言,要求他们多谈具体问题。李克强就成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等项工作提出了一串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汇报材料里没有“现成答案”的。这种举措令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感到,照本宣科念稿子今后是行不通了。 11月30日,王岐山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一位专家发言刚提到“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王岐山说:“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 这种务实的作风,与“中国梦”等关键词一起,可被解读为“新变革”。 【标准表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习近平我们应该提倡的文风是“短、实、新”。它的对立物就是“长、空、假”。 ——习近平[深度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空谈之所以误国,其弊有四: 第一,空谈掩盖的是价值观的空洞,语言平庸意味着思想的平庸。解放思想才能解放表达,这是颠扑不破之理。缺乏创新思维,缺乏改革锐气,观念的保守落后,必继之以乏味空洞的表达。现在如果不扬弃空谈,不解放思,中国民族不会有复兴发展的希望。 第二,空谈筑就了专横与特权之墙。当下,一些地方官场八股式表达,仿佛根深蒂固,台上的官员一开口,套话空话便自来水般滔滔不绝,仿佛用篱笆墙自我隔绝于大众,维系一种虚妄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败坏了党群之间、官民之间的互信、共识与鱼水关系。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第三,空谈屏蔽了真相,纵容了虚伪。薄熙来、雷政富等一干贪官污吏当政之时,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义尽在掌握,私下却蝇营狗苟、伤天害理。此种风习还在四处蔓延,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作文中的“假大空”和电视镜头中的“标准化表情与表达”,让下一代的失真与失实成为常态,毒化了纯真朴实的民族气质。 第四,空谈放任了懒政之风。一些主政官员习惯于秘书和下级准备讲稿,安于成为会议和讲话“道具”,甘当不动脑子、不察民情、不干实事的“三不”官员。久而久之,懒政、怠政、惰政成了官场流行病,漫天花架子,乏人做实事。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实干兴邦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表格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 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 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 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 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换条约文本,蓄意挑衅,炮轰大沽口。中国守军开炮还击,击沉 击毁敌舰十多只,英海军司令受重伤。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 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陈玉成在安庆防御战中牺牲。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同中外反动军队激战。曾国藩统率反 动武装,在外国侵略者配合下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进行天京保卫战。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不久,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立为汗。俄、英侵略者先后承认这个伪 政权。 1867年美国借口美船水手被杀,派军队侵犯台南瑯王乔,被台湾人民击退。 1868年捻军失败。 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 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4年日本侵略军侵犯台湾瑯王乔,台湾军民坚决抵抗,日军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专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 188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8月下旬,法舰突然袭击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政府下诏对法国正式宣战。10月,刘铭 传的清军击退进犯台北的法军。 1885年3月,法舰进犯浙江镇海。刘永福黑旗军和越南人民配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十多个 州县。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 6月,《中法新约》签订。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国人向来重视表达。所谓听其言观其行,表达几乎总是和行动紧密相连。空谈之所以误国,其弊有四: 其一,空谈掩盖的是价值观的空洞,语言平庸意味着思想的平庸。解放思想才能解放表达,这是颠扑不破之理。缺乏创新思维,缺乏改革锐气,观念的保守落后,必继之以乏味空洞的表达。毛泽东当年在延安的窑洞里,面对纷飞的战火,却大张旗鼓地“反对党八股”,按他的说法:“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同样,现在如果不扬弃空谈,不解放思想,中国民族也不会有复兴发展的希望,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其二,空谈筑就了专横与特权之墙。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自古以来的故弄玄虚、自我隔绝之法,就是臆造出有特权的表达方式,比如书面语与口语的严重脱节,以及通过教育垄断维系的文字垄断即表达垄断。五四的白话文运动最大的意义,就是打破了表达上的专横与特权,由此解放了大众的思想。现在,一些地方官场八股式表达,仿佛根深蒂固,台上的官员一开口,套话空话便自来水般滔滔不绝,仿佛用篱笆墙自我隔绝于大众,维系一种虚妄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败坏了党群之间、官民之间的互信、共识与鱼水关系。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其三,空谈屏蔽了真相,纵容了虚伪。薄熙来、雷政富等一干贪官污吏当政之时,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义尽在掌握,私下却蝇营狗苟、伤天害理。一些官员也把言行不一当成了天经地义,习以为常。此种风习还在四处蔓延,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作文中的“假大空”和电视镜头中的“标准化表情与表达”,让下一代的失真与失实成为常态,毒化了纯真朴实的民族气质,让人为之一窒。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其四,空谈放任了懒政之风。一些主政官员习惯于秘书和下级准备讲稿,安于成为会议和讲话“道具”,甘当不动脑子、不察民情、不干实事的“三不”官员。久而久之,懒政、怠政、惰政成了官场流行病,漫天花架子,乏人做实事。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一届领导人在表达上的率先垂范,对空谈误国的深恶痛绝,切中时弊,直捣官场积习。短短15天扬起的表达新风,拉近了和百姓的距离,让国人看到了兴邦的希望。 杜绝空谈,善莫大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读后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读后感阅读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部书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务实的言论,真切的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完美。此书警示着我们如何工作,指出了空谈与实干的辩证。 人的一生有许许多多坎坎坷坷,可是无论做任何事,离开了实际,只去违心地一味吹嘘,到头来将一事无成。伽利略曾经说过,一切事物的规律是在观察和实验中得出,观察和实验就是一种俯下身静下心的一种实干。 实干是一种精神状态,每位都要有人真实干的精神,做事要抓得紧,毫不放松,才能抓得住。如果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曾强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不了解实情,不研究问题,思想上得不到落实,只流于形式。 实干是一种责任意识。干任何事情都应该要求自己把精力向工作上集中、向任务上集中、向务实上集中,要有一种干不好,睡不着,吃不香的责任意识。把工作与上级文件要求变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这才是工作的重点。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幅对联充分讽刺了“文山会海”。同时也告知我们会以文件再好,如果落实不好,仍会劳而无力。

记得我在上某种课时,一位教员曾经给我们讲过大树的原则,树根、树干与树冠三者的关系,这不是三角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关系,相互决定性关系。丰富的树根把足够的营养传给树冠,树冠在上枝叶繁茂,光彩耀人,但是树冠通过充足的光合作用把养分又回赠给树根,是树根变得更强大,优良的树干在上传下输这树根与树冠必要的东西,自己也在上传下输的过程中茁壮成长,三者各自发挥着自己的功能,相互利好,相互回赠,最终傲立风中,变成苍天大树。上述三者如有一项出现空洞,都会迎风而折。 我想我们是企业的每位成员,不论官职大小都应该发挥自己的才能,落实自己的责任。相拥相爱,我们企业的明天才会更好。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超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时间重大事件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协定关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享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等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4月23日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

王羲之的故事介绍

王羲之的故事介绍 王羲之的故事介绍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大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

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青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着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极为显着的。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羲之的书法刻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楷书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书传世墨宝有《寒切贴》、《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种。这些墨宝虽然是唐人双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为难得的珍品。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被清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帖》之首。

日本历史年表详细

日本历史年表 西元年天皇大事记 57 垂仁天皇 [BC.29-70] 倭奴国王朝贡后汉,光武帝授汉委奴国王印。 107 景行天皇 [71-130] 倭国王升入贡后汉,献奴隶160人。 146 成务天皇 [131-190] 倭国大乱,女王卑弥呼立。 192 仲哀天皇 [192-200] - 239 - 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带方郡。魏明帝赐金印紫绶与亲魏倭王的称号。266 - 倭女王壹与遣使朝贡西晋。 300 应神天皇 [270-310] 古坟文化。大和朝廷统一大半国土。 [编辑]大和时代 西元年天皇大事记 367 仁德天皇 [313-399] 百济朝贡日本。 369 出兵朝鲜南部,前后任那成立。391 破百济、新罗。 404 履中天皇 [400-405] 与高句丽作战于带方。 406 反正天皇 [406-410] - 413 允恭天皇 [412-453] 倭王赞遣使朝贡东晋。 438 倭王珍遣使朝贡东晋,封安东将军。443 倭王济遣使朝贡宋朝。 453 安康天皇 [453-456] - 462 雄略天皇 [456-479] 倭王兴袭爵。 478 倭王武遣使入宋上表,封安东大将军。 480 清宁天皇 [480-484] - 488 仁贤天皇 [488-498] -

498 武烈天皇 [498-506] - 512 继体天皇 [507-531] 大伴金村割任那四县给百济。 522 司马达到日本后,在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佛像。527 筑紫国造磐井叛乱 (磐井之乱)。 531 安闲天皇 [531-535] - 538 宣化天皇 [535-539] 佛教正式传日,百济圣明王献佛像经典。 552 钦明天皇 [539-571] 百济国圣明王遣使,赠日本国释迦牟尼佛金铜像一尊及幡幢和经论。 553 百济贡医易历等博士。562 新罗灭任那日本府。 584 敏达天皇 [572-585] 日本始有出家者。 587 用明天皇 [585-587] 苏我马子杀物部守屋。 592 崇峻天皇 [587-592] 苏我马子杀崇峻天皇。推古天皇即位。 [编辑]飞鸟时代 西元年年号天皇大事记593 - 推古天皇(女) [592-628] 圣德太子摄政。建四天王寺〈难波〉。 594 颁布兴荣三宝之诏。 599 初次派遣使者(遣隋使)到中国留学〈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603 制定官位十二阶。 604 日本开始采用历法。制定《宪法十七条》。 606 规定各寺每年四月八日〈浴佛会〉及七月十五日〈孟兰盂会〉设斋会。 607 派小野妹子入隋朝贡。建法隆寺〈为日本流传下来最早的木造建筑〉。第二次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08 隋使斐世清来日,派小野妹子再次入隋,留学生高向玄理等随行。614 第三次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22 圣德太子去世。 624 开始设立僧官制度〈分僧正、僧都及法头三等〉。 625 高句丽沙门惠观传入三论宗。 630 - 舒明天皇第一次遣唐使,派犬上御田锹等入唐。

演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纸上谈兵不如实干 尊敬的许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演讲台上,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次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我叫孙继欢,来自教学部,我演讲的题目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纸上谈兵不如实干》。 1992年,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南巡时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句话也深刻的烙印在每一位国家主席的脑海中,2012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时再一次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想实现中国梦;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干,必须脚踏实地,只有真实地付诸于行动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使我们的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空谈只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最后只会让我们的国家落后,让我们的民族落后。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企业亦是如此,我们因为梦想而聚在了一起,聚在了这个能够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的地方——金秋!梦想只有经过辛勤的汗水浇灌之后才能结出美丽的果实,所以想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那就需要我们付诸行动,踏踏实实的干一场。因为梦想,俞敏洪和他的团队聚在了一起,成就了新东方!成为唯一一家在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新东方的成功在于每一个东方人的辛勤付出与努力实干干出来的,而不是纸上谈兵谈出来的,新东方的校训: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多么令人振奋的一句话,正是这样的一句话,激励着俞敏洪勇往直前,在全国30多个城市成立了上百家培训学校,一百多个学习中心,几十家书店,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新东方是一个团队,同样我们金秋也是一个团队,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团队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那么一个好的团队需要团结一致,有劲往一块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金秋越走越远! 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实干成就梦想,实干实现双赢。实干不是让我们埋头苦干,墨守陈规;而是要勇于创新,要有责任感。我身为一名教师我就要担起教师的责任,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团结其他部门争取让我们的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公元三二一~三七九年),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丰碑无语 行胜于言—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动重要性的高中生作文_议论文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动重要性的高 中生作文 当我知道这一句“丰碑无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训时,心中竟无端的感触颇深。 蓝天无语,那自是一种广阔深邃,任凭云卷云舒依旧澄澈如初;大地无语,那自是一种广袤与博大,任斗转星移,江河行地亦本色不变。但我认为丰碑无语这才是一种最高的境界,那是因为它坚持了“行胜于言”才得以成为不朽的丰碑。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生活的艰辛自不言而喻,每个人都满怀壮志,翘首以待。可是却总有人在抱怨命运的不公,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成功,能走进胜利的殿堂,而自己却徘徊于人生的低谷。冰心有一句话这样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你现时的明艳,当初的芽儿,浸满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我想这就是原因。鲁迅也说过:“我不是什么天才,我就是把别人喝的咖啡的功夫用在了工作上。”多么简单而深刻的话呀!你可曾想过当你在夸夸其谈的时候,别人却在埋头苦干。当你在抱怨的时候,别人却在不断的进取。那么你为什么不抛弃空谈,实实在在地去做呢? 有我的所爱,不如爱我所有,无论是多么美好的梦想,自己才是实现梦想的天使。因为懂得行胜于言,所以霍金能够在轮椅上做完了连常人都不能完成的奇迹,贝多芬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响生命谱就的乐曲,海伦能够成为著名的女作家。因为坚持行胜于言,苏小小用一生的等待兑现了永恒的诺言,三毛用沙漠之行完成了《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等不杇的著作,藏建和能够在港澳地区显示大陆女子的干练并赢得“水饺皇后”的称号。行动让他们成功,让他们实

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也曾畅谈守,但他们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所言,也让他们成为了永远的佳话,这就是行胜于言的力量。 再动听的话语也不过是昙花而已,只在黑夜的瞬间绽放,但生活的主章就却永远是白天。言谈如同尘土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在一种压力下,才能尘埃落定并实现其价值,那么行动就是这关键的压力。 行胜于言,丰碑才能无语!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 历代对王羲之字体的评价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

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

中国梦演讲征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中国梦演讲征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古国,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 儿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停地在寻梦、追梦,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 在于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就一定可以傲然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鸦片战争击破“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的“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 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170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梦想而上下求索,矢志不移。9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重任,使我们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梦想如此切近。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 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求真务实。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 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 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 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 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 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勇于攻坚克难。“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 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 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 能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 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善于开拓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等,所有这 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物、全新探索、全新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是 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 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 ——“书圣”王羲之

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书圣”王羲之 在中国书法史上,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距他生活时代不远的梁武帝萧衍预见到了王羲之书法的生命力。他称赞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李世民倾朝廷之力搜罗王羲之的墨迹,把他的书法看作是“尽善尽美”的典范,甚至亲自为他作传,说自己“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后世书家推许他的书法艺术为“神品”、“逸品”,加上他又是东晋时代的一位大名士,无形中,王羲之的艺术个性形象,几乎掩去了他作为一个现实的历史人物的一面。如果我们不再有意无意地步武前人,营造名士风流的神话,则不难在“书圣”的光环背后,看到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王羲之。 大凡名流,其生平便每每由轶事和传奇堆积而成。王羲之(约303—361),字逸少,因为曾任晋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他是当时的大族琅邪王氏世家子弟。少年的王羲之性格“涩讷”而不善言谈,甚至避免与人交际。有一次在王敦(晋大将军,王导之堂兄弟,后因谋逆败亡)家中适逢自己的叔父王导和太尉庾亮来访,他也要避席而去。可王敦很喜欢他,认为他是王家有出息的子弟。13岁那年,在尚书仆射周顗府中的宴席上,主人把时俗很看重的牛心先割了给他吃。权倾朝野的大名士如此器重一个少年,一时令人刮目相看。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家求婿。司徒王导便让对

方自己挑选。王家子弟听说,都故作姿态,只有王羲之置若罔闻,在东床坦腹而食。郗太尉知道了,说:“这才是我的好女婿呢!”于是选中了王羲之。 他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祖父王正,官尚书郎。父亲王旷曾为淮南太守。晋元帝南渡过江建立东晋,王旷是功臣之一。出生在这样的大族中,可以说是当时成为大名士的首要条件。 王氏家族中对王羲之的生活情趣和书法艺术影响最大的,是《晋书·王羲之传》中没有提到的王廙。《世说新语》“言语”注引《文字志》说:“羲之少朗拔,为叔父廙所赏。”他这位叔父“少能属文,多所通涉,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伎”(《晋书》本传),可谓多才多艺,而且性格隽率、行为放逸。特别是他的书画造诣很高。南齐时代的王僧虔在《论书》中说:“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我们不妨看看王廙自己是怎么说的: 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余画《孔子十弟子图》以励之。嗟尔羲之,可不勖哉!(《历代名画记》卷五) 后人往往谈到王羲之从小跟卫夫人学书法,却每每忽略了这位对王羲之影响更直接的王廙。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心得体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心得体会 国人向来重视表达。所谓听其言观其行,表达几乎总是和行动紧密相连。空谈之所以误国,其弊有四: 其一,空谈掩盖的是价值观的空洞,语言平庸意味着思想的平庸。解放思想才能解放表达,这是颠扑不破之理。缺乏创新思维,缺乏改革锐气,观念的保守落后,必继之以乏味空洞的表达。毛泽东当年在延安的窑洞里,面对纷飞的战火,却大张旗鼓地“反对党八股”,按他的说法:“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同样,现在如果不扬弃空谈,不解放思想,中国民族也不会有复兴发展的希望,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其二,空谈筑就了专横与特权之墙。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自古以来的故弄玄虚、自我隔绝之法,就是臆造出有特权的表达方式,比如书面语与口语的严重脱节,以及通过教育垄断维系的文字垄断即表达垄断。五四的白话文运动最大的意义,就是打破了表达上的专横与特权,由此解放了大众的思想。现在,一些地方官场八股式表达,仿佛根深蒂固,台上的官员一开口,套话空话便自来水般滔滔不绝,仿佛用篱笆墙自我隔绝于大众,维系一种虚妄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败坏了党群之间、官民之间的互信、共识与鱼水关系。

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其三,空谈屏蔽了真相,纵容了虚伪。薄熙来、雷政富等一干贪官污吏当政之时,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义尽在掌握,私下却蝇营狗苟、伤天害理。一些官员也把言行不一当成了天经地义,习以为常。此种风习还在四处蔓延,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作文中的“假大空”和电视镜头中的“标准化表情与表达”,让下一代的失真与失实成为常态,毒化了纯真朴实的民族气质,让人为之一窒。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其四,空谈放任了懒政之风。一些主政官员习惯于秘书和下级准备讲稿,安于成为会议和讲话“道具”,甘当不动脑子、不察民情、不干实事的“三不”官员。久而久之,懒政、怠政、惰政成了官场流行病,漫天花架子,乏人做实事。误国之深,莫此为甚!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一届领导人在表达上的率先垂范,对空谈误国的深恶痛绝,切中时弊,直捣官场积习。短短15天扬起的表达新风,拉近了和百姓的距离,让国人看到了兴邦的希望。 杜绝空谈,善莫大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当今社会仍存在浮躁、浮夸风气的瞬间,看到这八个字实感亲切。纵观我们的发展史,我们吃了太多空谈的亏,

三国大事详细年表

公元纪元中国 纪元 重要大事备注 公元166年延熹 九年 1.三月司隶、豫州等地发生饥荒 公元167年延熹 十年三月,夫余王夫台攻略玄菟郡(今辽宁沈阳附近),玄菟太守公孙域进兵大破夫余军,斩首千余级。五月,京师及上党地震 公元168年建宁 元年 1.刘宏即位为灵帝。 公元169年建宁 二年1.灵帝尊母亲董贵人为孝仁皇太后。 2.任董重为五官中郎将(皇家警卫指挥官) 3.大长秋曹节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 4.高句丽王伯固攻略辽东郡(今辽宁辽阳),玄菟太守耿临率军进讨,斩首数百级,伯固投降 公元171年建宁 四年 三月,瘟疫 五月,河东地裂 公元173年熹平 二年 正月,瘟疫 六月,北海地震,东莱黄县海啸 公元176年熹平 五年 刘辩出生 鲜卑对东汉进行掠夺战争。东汉边将大举南迁,时 年,吕布随父南撤到山西境内,归附为并州刺使丁 原部下。

公元180年光和 三年 1.灵帝封何贵人当皇后。 公元181年光和 四年1.王美人生子刘协。 2.何皇后毒死王美人。 3.鲜卑首领檀石槐死 公元182年光和 五年 1.黄琬被朝廷征召为议郎。不久提升为青州刺史, 接着调任侍中。 2.二月,瘟疫 3.夏四月,大旱 公元183年光和 六年1.张角以“太平道”传教已十余年,准备起义 2.夏大旱 公元184年光和 七年1.二月,黄巾起义爆发,何进任大将军。 2.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3.六月,右中郎交朱俊击破颍川黄巾军。 4. 八月,张角病死。皇甫嵩于广宗,打败张梁,张梁战死。皇甫嵩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5.十一月,皇甫嵩乘胜进击,与巨鹿太守郭典大破张角弟张宝军于下曲阳,斩首十余万级,张宝战死。朱俊攻破宛城,平定南阳黄巾军。 6.高句丽故国川王亲自领兵在坐原打退辽东太守阳众率领汉军。 中平元年

2018年人社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演讲稿

2018年人社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总书记给予全党的的警示和要求。引申个人实际,作为一名年轻的公务员,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远大的抱负,梦想着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宏伟的事业、再远大的理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我们付诸行动、需要我们从平凡的工作做起。所以我想说,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务实奋进、躬身践行“空谈误事,实干兴业”。十八大精神激发奋进力量。回顾18年一季度,实干出实效:建章立制,狠抓落实,促进办公室工作规范化;重配合、善协调,保障全局整体工作有序开展;狠抓行政事务及时办理,确保日常工作顺利进行;认真做好综合服务,提供优质后勤保障;积极开展财务管理,尽最大努力保证经费需要;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在做好参谋助手作用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了“工作到位不越位”。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放眼未来,更好地为大家服好务,这才是我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想我的工作应该从“抓落实、抓服务、抓节俭、抓作风”十二个字入手: 一是抓落实。党组会议及领导意图贯彻的是否得力,关键看落实;政务工作是否得到上级的肯定,关键在落实;同事们的合理化建议和需要能否及时兑现,关键在落实;单位年终在省市县的排名如何,关键看落实;制度规定很多,效果如何,还是看落实。所以要全力以赴抓落实,“干”字当头,实干巧干,高质量实现既定目标任务,更要能够总结出特色工作、亮点工作,出成绩,出经验。 二是抓报务。“服务无小事”,企业抓好服务是为了创造效益,那么我们行政机关抓好服务是为了什么?我想应该是方便老百姓办事,具体到为大家提供安全舒适工作环境、优质可口的工作餐、车辆安全运行高效便捷,老百姓办事明明白白,提高服务质量等,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年表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世系 1、禹—— 2、启—— 3、太康—— 4、仲康—— 5、相—— 6、少康—— 7、杼—— 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商世系 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 2、外丙—— 3、仲壬—— 4、太甲(祖甲、太宗)—— 5、沃丁—— 6、太庚—— 7、小甲—— 8、雍己—— 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

西周世系 1、武王(姬姓、名发)—— 2、成王(诵)—— 3、康王(钊) ——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 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 [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传至幽王,为犬戎所灭。自武王至幽王,凡十一代,十二王。西周之积年,存四说:1、自灭殷至国亡公元前257年,2、公元前400余年,3、386年,4、352年。其间,懿王死后,其叔辟方自立,是为孝王。孝王死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为王,是为夷王。厉王暴虐,国人流王于淄,由周、召二公执政,号曰“共和行政”。中国历史自共和元年(前841年)始有确切纪年。前此之历史年代,皆为后人所推算。 东周世系 1、平王(辛未前770年)—— 2、桓王(壬戌前719年)—— 3、庄王(乙酉前696年)—— 4、黧王(庚子前681年)—— 5、惠王(乙巳前676年)—— 6、襄王(庚午前651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