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P4—5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范畴: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国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P5—7 (1)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2) 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使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3)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我国,凡是人民都是公民,但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人民的敌人。(4)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5)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机制: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3.公民权利的广泛性P8—9

⑴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宴、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⑵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4.正确行使权利P9_12:(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只有尊重他人权利,承担自己对他人应负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地享有自己的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的个人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所追求的法律也会落空,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5.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言论自由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公民的义务1、我们的法定义务P14_16:⑴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⑵为什么公民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③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爱国的重要表现。⑶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2. 我们的道德义务P16—17(1)道德义务的含义: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2)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⑶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二、忠实履行义务3.如何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P18—19(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P19—20(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P21 4.法律和道德的关系P19:(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2)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一、生命与健康的权利1.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P24—26 (1) 人格权的构成及其特点:构成: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特点:人格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2) 生命健康权的地位: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3) 人身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法津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

配。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权。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裁。

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P26—27:(1)我国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矿山下井、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2) 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保护3.公民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P28—29:1)要珍爱生命,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2)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4)我们要注意自身生命和健康,决不做出与社会道德相悖,与法不合的行为。4.公民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P30—31:(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2)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3)我们要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人格尊严不可辱P34—35

(1)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人格尊严权是任何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其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2)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2.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P35—39 (1) 名誉的含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人的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良好的名誉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2) 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名誉的民族。(3) 公民有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4) 名誉权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含义: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犯的权利。主要表现: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5) 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及后果侵犯他人名誉表现为侮辱、诽谤两种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后果: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肖像和姓名的权利

3.我有肖像权P40—42 (1)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含义: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其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可以用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各种方式再现某个人的音容笑貌。肖像的作用: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张不同的面孔,以此区别于他人。所以,肖像也就成为肖像人的人格标志。(2)肖像权的含义及其内容肖像权的含义:肖像权是指对自己肖像的专有权和支配权。内容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①肖像制作权——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等。②肖像使用权——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如挂在自己家里还是用于广告等。③肖像获酬权——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不过,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而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3)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及其后果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例如,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否则构成侵权。除此之外,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后果:要承担法律责任。

4.维护姓名权P42—44(1)姓名及其作用姓名:是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作用:姓名与某个特定人的联系非常紧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势必会损害其人格。因此,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2)姓名权的具体权益: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 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3)侵犯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行为:①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②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表现。盗用他人姓名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侵犯姓名权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依法维护姓名权: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一、隐私和隐私权1.人人有隐私P46—48 ⑴隐私的含义: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⑵隐私的具体内容:①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②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③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以我们学生为例,我们的通信、日记、身体隐疾和家庭住址都属于隐私。⑶隐私的作用: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⑷保护隐私的意义:①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②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③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2.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P48—50 ⑴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⑵保护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⑶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的内容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个人生活安宁权。指权利主体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私生活,不受他人的干涉与破坏。如自然人(即公民)的私生活不受非法窥视和骚扰,自然人的住宅不受非法的监视、监听、摄影等。②个人信息保密权。指权利主体(即公民)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生活情报的收集、储存、传播享有排他的控制权并有权加以保密。诸如个人的身高、体重、生活经历、信仰、爱好等。③个人通讯秘密权。指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的信件、电子邮件、电报、电话、传真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和非法公开。④个人隐私的利用权。指权利主体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利用自己的隐私从事相关活动,不受他人非法干涉,但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⑷不得滥用隐私权:任何人不得滥用权利,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的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3.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P51—52

(1)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①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②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侵害隐私权表现:①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②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2)如何保护隐私权:①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②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①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②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4)保护隐私与沟通交流的关系: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第六课终生受益的权利

一、知识助我成长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P58—60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作用:①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②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2.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P60—61 1)受教育权的含义: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2)义务教育含义: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这里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循并应尽的义务;这里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3)义务教育的特征:①具有强制性②具有普遍性③具有免费性

二、珍惜学习的机会3.维护受教育权利P63 维护受教育权利的方式:①非诉讼方式②诉讼方式

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法予以维护。

4.履行受教育义务P63—66:⑴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在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⑵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①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②要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一、财产属于谁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P68_70

(1)财产的归属:社会财产按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公民的合法收人、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

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财产所有权——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①占有权,指的是财产所有人时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②使用权,指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③收益权,指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④处分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财产所有人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1—73

(1)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重要意义: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通过民事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3)通过刑事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总之,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

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P73_75:(1)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它是实施法律规定的其他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财产所有权、返还原物、赔偿损失。(2)撤销违法处罚或予以行政赔偿: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没收财产、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公民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二、财产留给谁 4.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P76—77

(1)与继承有关的一组概念:被继承人: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继承人: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遗产: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2) 遗产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3)法定继承人范围及其确立的依据法定继承人范围: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确立的依据是: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扶养关系(4)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5.继承权的实现方式: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1)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2)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3)有效遗嘱必项具备的条件是: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③遗嘱内容必须合法,④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⑤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不具备上述条件,则是无效遗嘱。(4)遗赠: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叫遗赠。

6.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P79_80:(1)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继承问题:我们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继承权: 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无形的财产7.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P81_82

(1)智力成果的含义: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2)智力成果权的含义: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8.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P83_84:(1)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还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2)如何维护智力成果权: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一、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我们都是消费者P86_88

(1)什么是消费和消费者?①消费——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个人消费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②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2)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当我们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我们选择、购买商品,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其经营者投票,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因而对于经营者来说,顾客就是“上帝”。

(3)为什么消费者需要保护?①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处于不利的地位。还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②个别经营者对消费者欺诈、坑害,使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也使消费者觉醒,于是消费者运动应运。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二、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1.练就一双“慧眼”P93_95消费前:(1) 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现代社会,面对林林总总的商品信息,我们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2) 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和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炼就“慧眼”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还需要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2.维护权益的途径P95_97(1)消费中: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消费后:消费者的维权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一、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 众说纷纭话公平P100_101

(1)对公平的不同理解: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2)人们心目中的公平: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人们就会认为这不公平。

2.为什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P101_102(1)失去公平的危害:人们在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就会感到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长治久安。(2)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到的东西,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3)我国现代社会是公平的: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比旧社会少数人专制公平得多;人们主要按照劳动贡献参与分配,多劳多得,比旧社会不劳而获要公平得多。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为巩固发展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奠定了基础。(4)公平是相时的,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在我国,还存在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差异,存在侵犯公平权利的现象,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国家从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收入分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方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维护社会公平3.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P103_105

(1)没有绝对公平: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但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2)对待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③我们要敢干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

4.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P105—106 (1)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因为这种合作,发挥了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的运转。(2)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在社会合作中,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而不公平和合作是无法长期延续下去的。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只有公平互惠的合作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人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一、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1.走进正义P108_110

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之中。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1)生活中的正义: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实施正义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正义行为及要求:1、正义行为: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2、正义的要求: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3)制度的正义性: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4)制度的正义的表现:有的表现为惩罚违法行为、,对非正义进行矫正,即矫正的正义;有的表现为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有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让大家都来遵守,以保证正义的实现,即程序的正义。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P110—111

(1)为什么社会发展需要正义?①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②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正义与公平的关系)。③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后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那么社会必然土崩瓦解(正义对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2)我国相关制度体现了正义: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三道保障线.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构成我国现有条件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法律界的希望工程。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自觉维护正义3.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P112_113

(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2)面对正义行为应采取的态度: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3)非正义行为的危害:非正义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面对非正义的行为,或许有些人会选择消极的态度,但这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

4.做有正义感的人P113—115

(1)正义感的具体内容: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2)社会发展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中,而非正义行为的盛行则会彻底毁掉我们的社会。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3)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品质: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我们立身做人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正直具有无以摧毁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不能没有正直的骨气,不能没有浩然正气。

(4)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2、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3、当然,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4、总之,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一、列举我国的制度类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 1、党的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3、人民群众的监督 4、社会组织的监督 二、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类 1、基本国策:1对外开放 2计划生育 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发展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战略 3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 三、列举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类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1、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2、从相对数 来看,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小国。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区别: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心环节、有力保障 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五、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六、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2、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七、区别: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原则、重点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八、区别: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和历史使命。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指导思想(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区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三大职能、两大主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十、区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一、区别: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动力源泉、政治基石;我国的兴国之要、强国之路、立国之本。 1、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久之安的根本要求。 3、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4、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我们的党、我们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 十二、区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学计划新人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教学计划新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而下册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二、教材编排特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材: 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学习交往的继续,是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的需要,更是增强法律意识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一定分量。”因此,我们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构建本册的结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对比法、情景教学法、小品表演法、小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师生谈话法、社会实践法等。 四、学情分析: 这届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加之本学期学习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严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力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2)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3)分裂国家的人 (4)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什么是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4.公民权利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具体权利。⑴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⑵公民的具体权利是由普通法律规定的。 5.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⑴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词汇;公民是法律概念。 ⑵范畴不同: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人民的敌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人)人民不包括敌人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⑶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人民是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民群众。 6.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 7.我们享有的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 8.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是什么?⑴以宪法为核心;⑵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 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10.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 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 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 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 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 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 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 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 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受到国家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 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 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11.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 民法院提取诉讼,要求恢复侵害的权 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 讨回公道。①政治、经济、文化各 个方面;②家庭、学校、社会各 个领域。 12.我们怎样正确行使权利?(1) 公民在行使权力是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 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4)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力。 13.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第 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 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 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 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 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公民的义务分为道德义务和法定 义务。 2.法定义务: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3.道德义务: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 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 社会的道德责任。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1) 密切联系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 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法律 规范,即成法定义务;(2)区别,法 定义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 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 务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道 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愿 来履行。 4.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 的公民义务。 5.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维护祖国的安 全、荣誉和利益;④爱护公共财物,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 社会公德;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 组织,⑥依法纳税 6.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的表现):⑴在我国,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⑵我们 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 行义务的主体。⑶我们不仅增强权 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 务。 7.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 须履行义务?①我们不能只获得 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 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 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 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 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8.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⑴有利 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⑵ 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9.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 10.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 系是怎样的?⑴我国法律与社会 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 补充。⑵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 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⑶ 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 主义道德的要求。 11.如何忠实履行义务?①法律 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例如:从 事义务劳动,植树造林,培养五爱情 感,自愿献血,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例

初中思品知识点的总结

初中思品知识点的总结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处理台湾的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最新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期末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青少年自尊的特点 ①渴望表现自己;②关心自己的形象。③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3.自尊的表现 ①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②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①做人不能没有自尊②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③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4.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缺点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但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1)虚荣心的表现(原因)P8【(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 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过分在乎他人的对自己的评价)】 (2)虚荣心的危害 ①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会走向偷盗、贪污等违法犯罪;②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会产生嫉妒心理③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④影响人际关系和谐; ⑤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3)怎样克服虚荣心理? ①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虚荣心与自尊,保持适度自尊心;②客观评价他人的议论,大胆暴露自己的优缺点;③全身心投入学习,把所有精力放到学习中来;④不过分追求名利 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①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当然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自尊;②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3)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4)为了自尊,我们也需要把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的认识自己,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5)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与误区,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8尊重他人要做到哪些方面?(怎样尊重他人?) ①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真正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3)尊重他人,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4)不做有损于他人人格的事情。 9自尊的重要性(人为什么要自尊?? ①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②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③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点归类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知识点归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1、新学校,新同学 ⑴初中生活新体验:这里的“新”主要包括新的校园,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班集体,新的学习天地等等。 ⑵珍视新友谊:新的班级,我们应该主动结交新的朋友,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⑶与新朋友结伴成长:我们应该和谐相处,共同进步,让充满青春气息的初中生活充满阳光。 2、创建新集体 ⑴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新的班集体应该有严明的纪律,强大的凝聚力,应该成为每个成员为之自豪的集体。每个班级成员都要形成为新的班级建设添砖加瓦的共同目标,让良好的班集体成为大家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⑵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一方面,每个班级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另一方面,新集体又需要把一个个的个性鲜明的同学拧成一股绳。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奉献给集体,并且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 ⑶团结协作,互助前行:团结协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集体,才能充分展示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1、学习新天地 ⑴初中学习与小学相比主要有任务不同,课程数量增多,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深。初中学习新特点主要是对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更高,不仅要掌握知识本身,还要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⑵做学习的管理者: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 ⑶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的。同时,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要学会尽量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2、享受学习 ⑴学习中的苦与乐:学习是苦乐交织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学会苦中作乐,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应该对学习始终充满饱满的热情,不留遗憾。我们还要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少年儿童因各种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享有学习的权利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⑵探索世界的奥妙:当好奇心在学习中得到满足的时候,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的时候,我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初中阶段,我们需要留心周围的世界,发现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我们要把握好初中的学习生活,为我们将来奠定基础;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不断努力,不断自我超越。 第三课珍爱生命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简易课本(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简易课本(知识点)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②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4、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5、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6、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如何忠实的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人身自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几种行为: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也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3、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几部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

政治知识点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三、社会化对一个人的影响。 1、使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2、能力不断提高。 3、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4、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5、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什么离不开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五、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 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 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七、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1、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塑造健康的人格。 3、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对我们的影响。 正面影响: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2、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3、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4、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6、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8、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负面影响:1 网络是把双刃剑。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3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4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doc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什么是责任? P5 答:既可以说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总之,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2、责任的来源 P18 答: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谈谈你对“不同角色,不同责任”的理解。P6-8 答: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或远或近的关系,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②在社会的舞台上,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③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④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4、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P9 答:(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3)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5、对自己负责任表现及意义 P9 答: (1) 承认错误并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2) 在人生之旅中,小到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6、谁对我负责任?如何理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P9-11 答:(1)自己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我们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2)他人对自己负责。当我们在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在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就根本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我们要有责任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7、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P12或P6) 8、怎样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为什么说“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P 答:(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2)承担责任的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3)同时,承担责任时也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其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代价。 (4)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9、正确选择承担责任P14 答:应该有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最

初中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点归纳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thought moral character 第一编*成长中的我 说明:此内容为初一知识点(七年级上下册) 中考说明 ?命题特点: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时政热点、名人名言、模范人物事迹或创设生活情境来考察本编内容。 ?题型特点: (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正确对代青春期的心里矛盾及解决心理矛盾的方法等内容。 (2)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考查造成挫折的因素、战胜挫折的方法及磨砺坚强意志等内容。 (3)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形式考查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情绪的多样性、情绪的影响、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的方法等内容。 (4)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考查珍爱生命的原因,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提升生命价值等内容。 (5)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自尊与知耻、自尊与尊重他人、自立自信自强的重要性、怎样具有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面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内容。 (6)以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措施,或以法律解决公民纠纷、制裁违法犯罪的案例等为背景材料,采用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考查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等内容。 (7)采用选择题、案例分析题等形式考查法律规定的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自我保护、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等内容。 ?考察能力: 考查我们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笑迎新生活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关于自己的认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具体来说,它包含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以及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由各种态度、信念价值观、经验、自我评价和情感等组成。 A」概念: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B」特征: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一是意识性。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是社会性。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是能动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是同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会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C」作用: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

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整理(全)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什么是责任? P5 答:既可以说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也可以说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总之,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 2、责任的来源 P18 答: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谈谈你对“不同角色,不同责任”的理解。P6-8 答:①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他人有或远或近的关系,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②在社会的舞台上,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③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④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4、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P9 答:(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3)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5、对自己负责任表现及意义 P9 答: (1) 承认错误并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表现。(2) 在人生之旅中,小到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6、谁对我负责任?如何理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P9-11 答:(1)自己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我们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2)他人对自己负责。当我们在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在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就根本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我们要有责任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7、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P12或P6) 8、怎样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为什么说“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P 答:(1)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2)承担责任的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3)同时,承担责任时也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课程名称: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简单教案(下册)2008-2-27 第九课:亲近社会 第1课时:培养亲近社会的情感 1、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感受生活和社会中的美好的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感悟亲近社会对个人的积极影响。 2、教学过程: 1)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①观察图片(2-3页)。 ②列举体现美好生活的情境,与大家共同分享。(3个典型例子写在书上) ③分析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学生发言。(3页) ④总结: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表现在:社会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社会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文学、艺术、戏剧、影视、绘画等精神生活条件;个人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要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如遵守法律、作好本职工作、参加公益活动等。 2)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①列举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贫穷、不公平等)。(学生列举) ②分析造成社会生活中出现社会问题的原因。 ③阅读“大眼睛”的材料,谈自己对材料的感想。(3页)(不幸-问题;万幸-美好) ④分析“希望工程”的寓意。(自己的希望;国家的希望) ⑤总结: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是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丑恶的一面,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得以解决;我们不应当因为出现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而否定社会生活中的美好,而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注意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的。 3)理解:亲近社会热爱社会的积极意义: ①分析小黄、小周和王志的材料,归纳:热爱社会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积极向社会求助可以获得帮助和支持)。 ②阅读《掀起布帘之后》、姚守贞和牛玉儒的故事,归纳: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健全人格;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亲近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崇高境界。) ③总结:亲近社会热爱社会的积极意义:热爱社会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积极向社会求助可以获得帮助和支持)。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健全人格;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亲近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崇高境界。) 3、练习与作业: 课本4——7页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XX人民的XX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XX 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 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 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 民的基本权利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 平等权② 政治权利和自由③ 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 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

七年级思想品德政治上册知识点归纳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第1课:生命最宝贵 1、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如此生动和精彩。(2)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众多生命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3)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1)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2)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3)能够不断推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理想。 3、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2)生命充满欢乐,也会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它无比宝贵,必须倍加珍惜。人的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 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严厉制裁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2)我们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3)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第2课: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 5、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1)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2)创造和奉献会充实人们的生活,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6、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体现:人生价值就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实现: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工作的积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7、怎样珍惜青春美好时光? (1)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我们珍爱生命就要珍爱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热爱珍惜今天。(3)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4)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多做有益他人、社会的事。 第2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第3课: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我 8、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学习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1.家庭的定义: 答: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庭关系的确立分哪几种? 答: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③依照法律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4.家庭的结构有哪些? 答:①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 ②主干家庭,是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 ③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 ④联合家庭,是指父母与多对己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 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5.为什么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答: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是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启示: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要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6.我们与家庭的关系? 答:①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第一任老师; ③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 情和温暖。 7.爱的特点: 答:①是无私的、永恒的、无微不至的、不求回报的爱。 ②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8.爱的原因(父母为什么要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 答:①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得自然流露,使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 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9.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 答: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10.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答: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 ②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③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10.孝敬父母的含义? 答: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②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③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11.孝敬父母的方法: 答: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②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 合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③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 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 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 孝敬父母的表现 1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 答:我们孝敬父母的长辈,因为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贡献,对我们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有加,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时,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 13.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怎么办? 答:①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