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周易》?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周易》?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周易》?

■《周易》最初是一部用来算卦的书。它反映了先民们企图摆脱神的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求生智慧,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的创造。可是,用《周易》算卦,并不能真正预测人的前途和命运。

■《周易》从周朝初年流传至今,历经三千年而不衰,其价值不在于占术,也不在于其思想的表现形式,而在于它所包含的关于事物变化法则的学问,关于人类生活智慧的学问。

■开启人的智慧,使人们聪明起来,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就是《周易》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一些人打着开展《周易》研究、整理文化古籍的旗号,披着科学预测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外衣,兜售算命术。个别出版社大量印发宣扬占卦、算命的读物;有的地方开办了以科技产业为名、挂靠科学研究部门的《周易》算命服务中心,算命“连锁店”;有的网站也进行五花八门的算命咨询;更有甚者,还有人开办“周易预测学”研修班,成批地培养算命先生。算命术的泛滥,使许多涉世不深的青年人产生了迷惑:《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真的能够预测人的吉凶祸福吗?《周易》最初是一部用来算卦的书。远古时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难以认识和抵御自然灾害,似乎一切都由某种神秘的力量主宰着,后来称它为“神”。于是,人们创造了许多与神相沟通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算卦。这是科学不发达、人类尚处于愚昧时期的产物。但它反映了先民们企图摆脱神的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求生智慧,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的创造。可是,用《周易》算卦,并不能真正预测人的前途和命运。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在讨伐殷纣王之前,曾令卜官算了一卦,结果是“大凶”,不能发兵。此时,作为三军主帅的姜太公,抛掉蓍草,踏碎龟甲,说道:“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力主出兵伐纣。周武王采纳了姜太公的主张,举兵东进,结果大获全胜,开创了周王朝的八百年基业。

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韩非,也对算卦的欺骗性作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他说,过去赵国与燕国打仗,赵国事先算了一卦,说是大吉大利,一定能打胜。燕国也事先算了一卦,也说是大吉大利,一定能打胜。结果是赵国胜了,而燕国败了。这难道说神仙只对赵国说真话,而对燕国说假话吗?后来赵国又与秦国作战,战前赵国算了卦,得到的卦说,大吉大利,一定能胜。秦国战前也算了卦,同样也说大吉大利,必定能打胜。结果却是秦国取得了胜利,而赵国一败涂地。韩非子评论说,难道说神仙又在讨好秦国而欺骗赵国吗?实际上占卜也好,鬼神也好,都是不能决定战争胜负的。不能决定胜负而人们又偏偏相信占卜与鬼神,那不是太愚蠢了吗?

这说明,用算卦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判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说到底,它最多只能给人以心理上安慰。因此,随着人们理性思维的觉醒,便着重探讨其中的道德教训之义及其哲理,通过对《周易》的解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将《周易》升华为一部哲学著作,这就是战国时期所出现的《易传》。而卜问吉凶的活动逐渐流落到民间,被看作是卑贱的职业,便作为“术数”与经学的《周易》分道扬镳了。至于后来出现的《火珠林》纳甲法、《梅花易数》、《四柱命理》即生辰八字、《紫微斗数》、《卜筮正宗》等算命书籍,就与《周易》古经没有关系了。

那么,《周易》从周朝初年流传至今,历经三千年而不衰,其魅力与价值又在哪里呢?《周易》的价值不在于占术,也不在于其思想的表现形式,即卦爻象和卦爻辞,而在于它所包含的理论思维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事物变化法则的学问,关于人类生活智慧的学问。这是

开启人的智慧,使人们聪明起来,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也就是《周易》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略作说明。

第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又阴又阳,即有阳就有阴,有阴就有阳,阳可变为阴,阴可变为阳。阴阳两个方面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就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称为“道”。因此,要从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性质,既要看到阳的一面,又要看到阴的一面,不能有所偏废,见仁而不见智。阴阳两个方面的相反相成,互济互补,和谐统一,是天地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内在动力。

第二,阴阳不测之谓神。事物的变化一方面有规律可循,有规则就有确定性,这叫做“常”,即上文所说的“道”;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变数,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叫做“神”。这神即神妙不测之意,是说阴阳变易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向,事先难以预料。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考察事物的变化,不能抱有成见,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进行观察。

第三,“日新之谓盛德”。谓事物的变易总是生生相续,新新不停,永无止境。每日更新才是天地最大的德行,生而又生,不断有所创造,才称得上变易。强调要不断变革和创新,变革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

第四,忧患意识。在《周易》看来,事物的变化过程,总是由于发展到极点,而向其自身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个道理叫做“物极则反”。因此,要随时保持忧患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走向反面。即使处于逆境,也不要动摇自己的信念,而应采取“屈以求伸”的策略,努力改变现状,迎接光明的到来。

第五,趋时尚中。为了避免倾危,保持安定,将事业引向前进,《周易》提出了一套安身立命之道,首要的就是趋时尚中说。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是将事物的各种矛盾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又无不及,从而使事物处于最佳状态。所谓时,即时机、时运、时势;趋时,就是主动地适应时势,及时抓住机遇,对原有的东西随时加以变通。适时则吉,失时则凶。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与时偕行”,“变通趋时”,因时而行中道。

总之,《周易》所提出的许多辩证法思想和生活智慧,尤其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总原则,已经逐渐凝结为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在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周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易》所阐发的哲学思维和人生原则,直到现在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