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大纲

半小时左右。

(三)考核标准

学生应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规定的二级乙等水平。口语表达考核标准参照相关课程要求。

(四)考核办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一般要求学生在第六学期参加测试。测试合格者者发相应《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口语表达技能结合相关课程进行考核。

二、汉字书写

(一)训练目标

1、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达到书写规范正确、笔画清楚,掌握3500个常用字的水平。

(1)熟悉《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2)会读、会写、会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3)掌握常用字的笔画和笔顺。

(4)自觉纠正错别字,掌握容易写错的字、容易写别的字、多音多义的字。

2、以提高硬笔、毛笔的楷书书写技能为主,兼顾行书。

(1)笔画清楚,正确规范,熟练有力,匀称美观。

(2)掌握执笔、运笔的正确方法。

(3)掌握汉字笔画的书写,间架结构的安排,纠正书写毛病。

(4)掌握书写款式,卷面干净,留有天地,布局恰当,行款整齐。

(5)掌握选帖、读帖和临摹的基本知识和要领,培养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训练方法

开设书写规范汉字课程。注重汉字书写能力的日常训练。拟大一至大三每学期每周一、三晚组织学生开展集中练写汉字,教师适时指导,时间半小时左右。

(三)考核标准

参照相关课程考核要求。

(四)考核办法

每学期进行一次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考试、汉字规范化考试在内的测试。一般要求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参加测试,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并对成绩合格者发单项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三、常用文体写作

(一)训练目标

1、掌握学术论文、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申请报告、调查报告等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2、掌握常用文体的语言特点。

3、掌握常见语病的类型和改正方法。

4、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

惯。

(二)训练方法

开设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课程。

(三)考核标准

参照相关课程考核要求。

(四)考核办法

结合书面表达能力训练课程考核开展。

四、音乐

(一)训练目标:

1、唱歌:学生自选歌曲一首,有感情地演唱,发声方法正确,气息通畅,吐字清楚(可伴奏)。

2、器乐:会弹奏钢琴,能进行简单的自弹自唱。除此以外能演奏

一种常见简易乐器。

(二)训练方法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开设相应的课程,注重日常训练。以练琴为例,要求学生大一至大二每周练琴不少于五小时。

(三)考核标准

参照相关课程的考核要求。

(四)考核方法

定期开展音乐技能测试,一般要求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参加测试。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并对成绩合格者发单项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五、美术

(一)训练目标

1、美术字。会写黑体、仿宋两种美术字,并有一定速度。

2、简笔画。在规定时间内画出10种以上的简笔画(含动物类、植物类、日常用具类);运用色块画法,自行设计、绘制黑板报报头。

(二)训练方法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开设相应的课程,注重日常训练。

(三)考核标准

参照相关课程的考核要求。

(四)考核方法

定期开展美术技能测试,一般要求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参加测试。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并对成绩合格者发单项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六、教学技能

1、说课

说课技能训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

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的一种技能训练形式。“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通常说一节课15—20分钟。

(一)训练目标

使学生通过说课技能的训练,具有初步把握教材能力和教学能力。力求做到:说“准”教材;说“明”教法;说“会”学法;说“清”教学意图;说“清”练习层次。

(二)训练方法

结合日常教学论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说课技能训练。

(三)考核标准

参照相关课程的考核要求。

(四)考核方法

每个学生在教育实习前后、毕业之前进行不少于6次的说课训练。系(院)由学科教学论教师主导负责,并安排一定数量教师进行指导与考核。同时做记录、备案,给予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不同等次的评价,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并对成绩合格者发单项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2、课堂教学

教学技能训练是指教师设计学期教学计划、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技能的训练。

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训练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理

论的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基本教学技能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教学活动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和编制教学软件的技能及教学研究的技能。

(一)训练目标

1、教学设计

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和批改学生作业,课后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

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能够根据教学任务和中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3、组织和指导课外教学活动

了解课外教学活动的特点、方法、组织形式及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够组织和指导与本学科教学有关的课外活动。

4、使用教学媒体

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其软件编制的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设计制作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及简易教具。

5、教学研究技能的训练

了解教学研究的方法,能初步运用本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

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训练方法

结合教学论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定期开展模拟课堂活动。

(三)考核标准

参照相关课程考核要求。

(四)考核方法

成绩考核结合各专业教学论课程进行,注重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对成绩合格者发单项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七、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指小学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班主任工作技能主要包括集体的组建和教育技能、个体的教育技能、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技能。

(一)训练目标

1、集体的组建和教育

了解建设班集体的几个重要环节,掌握组建班集体的主要方法;了解在中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能组织各种活动;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2、个体教育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个观点就是亚里士多德得思想?() A、美德就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得与谐发展与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得教育目得观。 A、教育无目得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得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得()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得形式,使该事物得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得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当一个人得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得瞧法都就是不一样得”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得课程理念就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得收获 B、关注学生得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得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得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我们常说得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就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得哪一层得标准?()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得三种途径就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抵抗外界诱惑得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得德育工作有相应得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得德育重点主要就是()。 A、基本道德知识得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得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得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得选择与确立 1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此资料转贴于贵-州、学,习_网利完成得个性心理特征就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小学生在识字得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得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得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得就是引起学生得()。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进城务工得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她们临时住所附近得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与教育局得行为违反了()。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完整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 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及功能 1.教育的本质

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4641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 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看电影《西游记》后,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孙悟空形象是( )。 A、知觉形象 B、记忆表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通常讲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记忆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感知的形象.具有直观形象性特点。 2.教师用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是( )。 A、参观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演示法。 3.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 )。 A、认知 B、注意 C、意识 D、无意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5.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壬戌学制在中学阶段既要兼顾升学,又要兼顾就业。 6.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 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教师角色信念是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这时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并视其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如一些优秀的教师坚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光荣的职业等。 7.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 教育基础 一、孟子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起源 二、关于教育起源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等人。 教育学发展萌芽 中国 三、《学记》——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1.相传作者为乐正克。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提出教学相长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 6.“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孔子——《论语》 1.注重后天培养——有教无类。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教学纲领和科目) 3.“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习、行 5.庶、富、教——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要素。“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五、墨翟 1.教育思想以“兼爱”“非攻”为主。 2.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技术的传习。 六、道家——老庄学派 主张一切顺其自然。

西方 七、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术或产婆术 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定义。 第三步:助产术 八、柏拉图——《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九、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2.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注:以上三人为师承关系,世称“古希腊三哲” 十、昆体良(古罗马) 1.《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古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教育学创立阶段(略。书P24) 教育学发展阶段 十一、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十二、凯洛夫——《教育学》 1.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之前提过劳动起源说 十三、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 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十四、杨贤江(化名李浩吾) 《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十五、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1.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十六、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学过程》 1.强调学科结构 2.倡导发现教学法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重点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教育 本文由scqingfeng贡献 本篇节选自华图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系列编委会编写的《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中的小学教育部分,包括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的目的两大部分的内容。 命题热点 1.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确立的依据。 3.小学教育的目的及发展的目标。 考点精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振兴。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个人的终身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小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小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体国民的素质和发展水平,影响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无论是国家领导人、高级专门人才,还是普通的劳动工人,都是从小学开始培养的。小学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阶段,在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小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事,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小学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高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紧密。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只有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和提高,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教育要满足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的需求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对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智力、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生产需要劳动者拥有越来越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者越来越智能化。科学技术上的竞争,也是教育上的竞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知识更新和淘汰的速度加快,每个劳动者只有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 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保教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具有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于保教工作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纲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必考知识点最新版 _6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必考知识点新版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必考知识点 新版 1、单选题;;:;;;:;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_____。 A: 最新获得的能力 B: 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 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 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 ;;: 2、多选题;;:;;;:;认知模式的特征有_____。 A: 坚持性善论 B: 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C: 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 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E: 倡导民主德育观 ;;: ;;: 3、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方苹果”的启示 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出你们心中的苹果。”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

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吗?”“没有!”“你们吃过方苹果吗?”“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老师问“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呢?”“因为我们全家都爱吃苹果,妈妈削苹果经常滚到地上 都是我去捡,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滚了。再说爸爸都是一箱一箱的买,方苹果也比圆苹果装的更多!”老师说:“听你这么一说,连老师都觉得方苹果不错,但是现在世上还没有方苹果,老师相信,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一定会培育出与众不同的方苹果!” (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何优点。 (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4、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位一年级美术教师在上“画汽车”一课。在课要结束的时候,教师问学生都认识了哪些汽车,以后如果有了自己的汽车要用来干什么。学生说了许多汽车类型,如警车、消防车、邮政车等。在回答有自己的汽车用来做什么时,学生有的说去旅游,有的说送老婆上下班,接孩子。全班大笑,教师也很尴尬。于是教师布置了课后习题:一、汽车是谁发明的;二、汽车有哪些主要机器部件。 结合相关知识,评析该案例。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学习材料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主要是指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对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体验,以及对自我行为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的能力等。 A.教育爱心 B.教育良心 C.教育威信 D.教育公正 3.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验假设 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也会倾向于肯定其人格品质。这种效应是()。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投射效应 5.从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种()的职业。 A.普遍 B.专门 C.特殊 D.专业 6.开设一门关于学习方法的课,由专门的教师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学习,这种咨询与辅导的方式属于()。 A.学科渗透式 B.协作辅导式 C.专题讲座式 D.系统讲授式 7.班级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培养,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A.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 B.交际能力 C.学习能力

D.组织能力 8.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守则等,属于班集体构成要素中的()。 A.共同的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一定的心理氛围与情感纽带 9.根据课程实施的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10.()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的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的行动。 A.道德行为 B.品德行为 C.见义勇为行为 D.模范行为 二、填空题 1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__________。

2020年北京市《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测试卷(第801套)

2020年北京市《小学教育理论综合》测试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由于不同的科目的题型不同,文档中可能会只有大分标题而没有题的情况发生,这是正常情况。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题) 1.孔子提出了解学生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疏导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和系统信息的方法是( )。 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 3.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的活动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过程

C.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 4.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心理辅导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5.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处于辅助地位,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 A.自愿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6.“为人师表”所处理的是教师与( )的关系。 A.国家 B.教育事业 C.学生 D.教师自己 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演示法 8.学生利用头脑中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9.价值澄清模式着眼于价值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形成。价值澄清的实施顺序为( )。 ①在仔细思考后果后进行选择②自由地选择③确认④行动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0.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1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正面教育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C.导向性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12.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在感觉记忆阶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方法是( )。 A.吸引学生的注意 B.为复述留有时间 C.帮助学生进行精细加工 D.经常安排练习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小学部分

800078718 一、单项选择题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 本结构。依此而建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无法判断 3.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 )。 A.盂禄B.达尔文C.利托尔诺D.汤姆逊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特性是( )。 A.身心和谐发展B.强调培养武士和公民c.强调劳动教育D.强调农业和法律教育5.把两个及其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6.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谈话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 8.( )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A.教育测量B.教育测验C.考试D.教育评价 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 )。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1.“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12.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 )更为重要。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A.理论加实践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C.读书加劳动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14.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5.中国古代所指的“六艺”教育是指( )。

202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202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复习提纲(重点版)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完整word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2017年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2017年 (总分:120.00,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题数:30,分数:30.00) 1.安徽省中小学行为规范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超过( )。 A.6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D.9小时 解析: 2.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 )。 A.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B.以活动和体验为主 C.以游戏和模拟为主√ D.以游戏和辨析为主 解析: 3.关爱小学生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专业理念和师值中的( )。 A.职业理解和认识 B.对待小学生的行为态度√ C.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 D.个人修养与行为 解析: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活动实践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国家规定比进修的课程 B.只在小学阶段开放√ C.目标是提高学生所学识让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D.包括研究性学习 解析: 5.下列关于师生关系属性不恰当的是( )。 A.教育关系 B.心里关系 C.伦理关系 D.合同关系√ 解析: 6.某老师讲授圆周的周长时,也讲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突出贡献,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这些知识,还增强了名族自豪感,这位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启性原则 B.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解析: 7.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合作教学 C.复式教学 D.班级教学√ 解析: 8.一位老师把大把时间放在维护自己与新同事关系上,说明其外在生长中的( )。

A.关注任务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教学 D.关注学生 解析: 9.舒尔茨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享用功能 解析: 10.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解析: 11.教师子啊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 )。 A.教学设计 B.教学组织 C.教学决策 D.教学监控√ 解析: 12.加涅将学生学习划分为智慧技能等5种类型的依据( )。 A.不同的学习情景 B.不同的学习层次 C.不同的学习结果√ D.不同的学习水平 解析: 13.根据课程管理主题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地方、校本√ B.基础性、拓展性、研究型 C.工具性、知识性、实践性 D.小学、初中、高中 解析: 14.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解析: 15.再德育过程中与德育要求构成基本矛盾的是受教育者已有的( )。 A.能力水平 B.知识水平 C.品德水平√ D.年龄特征 解析: 16.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因此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迫求理性知识。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学记》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在西方,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需要提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也称产婆术)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