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音、心率。

2、有无肌无力加重,吞咽、视觉障碍程度。

3、自理能力和需要,有无担忧、焦虑、自卑异常心理。

【症状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反应。注意观察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

2、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器,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手术用物及呼吸机供紧急需要。

3、重症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加用床挡。避免加重疲劳的不必要活动。

4、定时协助改变体位、拍背。遵医嘱给予雾化吸人,做被动运动和局部按摩。

5、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避免冲撞病人,协助病人使用暖水瓶。

6、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禁止使用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吗啡、利多卡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7、重症肌无力危象: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2)维持呼吸,观察呼吸型态,遵医嘱给氧和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吸痰前为病人翻身,拍背,定时雾化吸人。

(4)保持静脉通畅,采取不同措施解除危象。

(5)准备纸、笔、提示板等交流工具,了解病人需要。

【一般护理】

1、轻症者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受凉、感染、创伤、激怒。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需卧床休息。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服药后40分钟左右进食。

3、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衣裤清洁,勤更换内衣内裤。

4、鼓励病人表达心中的焦虑,给其提供适当的帮助。

【健康指导】

1、病人出院后随身带有卡片,姓名、年龄、住址、诊断证明,目前所用药物和剂量,携带急救盒,以便在抢救时参考。

2、避免过劳、外伤、精神创伤,保持情绪稳定,按时服药,避免受凉感冒及各种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3、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4、生育年龄的妇女应做好避孕工作,避免妊娠、人工流产等。

5、鼓励病人参加家人和朋友的郊游或旅行。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麻醉MedicalGroup前天 来源:中华麻醉在线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17) 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 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 验。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 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 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 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 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术后痛 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

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有效的手术后镇痛,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短期不利影响 (1)增加氧耗量: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一、概念: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 出现传递障碍的自家免疫性疾病。 本病少数可有家族史。 见于任何年龄,约60%在30岁以前发病,女性多见。 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除少数起病急骤并迅速恶化外,多数起病隐袭。 二、病因病理 1、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本病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硷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 2、很多临床现象也提示本病和免疫机制紊乱有关。 三、临床分型 1、Osserman分型:被国内外广泛采用,便于临床治疗分期和预后判断。 I型:眼肌型(15-20%),仅眼肌受累。

IIA型:轻度全身型(30%),进展缓慢,无危象,可合并眼肌受累,对药物敏感。 IIB型:中度全身型(25%),骨骼肌和延髓部肌肉严重受累,但无危象,药物敏感性欠佳。 III型:重症急进型(15%),症状危重,进展迅速,在数周至数月内达到高峰,有呼吸危象,药效差,胸腺瘤高发,常需做气管切开或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死亡率高。 IV型:迟发重症型(10%),症状同III型,但从上述I型发展为IIA型、IIB型,经2年以上的进展期逐渐发展而来。 Ⅴ型肌萎缩型,即在起病半年内即开始肌萎缩。 2、重症肌无力的其他分型 ⑴青少年型和成人型:重症肌无力常见于20-40岁。85%-90%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可发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单纯眼肌型发现率为50-60% ⑵新生儿重症肌无力:约有12%重症肌无力母亲的新生儿有吸吮困难、哭声无力、肢体瘫痪,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的典型症状。生后48小时内出现症状,持续数日至数周,症状逐步改善,直至完全消失。 四、临床表现 1、临床临床特征晨轻暮重 2、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在活动后加重,体息后减轻 3、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为眼外肌麻痹,可出现眼睑下垂、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重症肌无力发病初期患者往往感到眼或肢体酸胀不适,或视物模糊,容易疲劳,天气炎热或月经来潮时疲乏加重。随着病情发展,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很多患者会误以为是轻症,没有及时治疗,这对于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临床上常用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检查方法: 1、疲劳试验 按临床表现,可针对某部分受累肌进行试验,如令患者进行提睑肌或肢体肌反复动作以观察其活动是否易于疲乏。 2、药物试验 系确诊本病患者可予新斯的明0. 5 ~ 1. 0 mg肌注,以观察肌无力的恢复情况。观察注射后15~30 min,若症状有改善则系阳性反应。 3、肌电图 神经重复刺激为诊断本病敏感而实用的办法。本病患者对低频率(3Hz)刺激诱发电位下降较大(衰减约10%以上),出现递减反应支持本病诊断。单纤维肌电图可出现颤抖(Jitter)增加且出现阻滞,其阳性率可达85%~90%。 4、AChR抗体测定 为诊断本病的较特异性实验室指标,80%~90%患者血清中有这种抗体存在。尚应注意有无并发甲亢、胸腺瘤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进行胸部X线片、胸部CT、MRI检查及心电图、甲状腺功能(T3、T4、TSH) 等相应检查。 5、新斯的明试验 成年人一般用新斯的明1~1.5mg肌注,若注射后10~15分钟症状改善,30~6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3小时,即为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6、胸腺CT和MRI 可以发现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必要时应行强化扫描进一步明确。 7、重复电刺激 重复神经电刺激为常用的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方法。利用电极刺激运动神经,记录肌肉的反映电位振幅,若患者肌肉电位逐渐衰退,提示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的可能。 8、单纤维肌电图 单纤维肌电图是较重复神经电刺激更为敏感的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异常的检测手段。可以在重复神经电刺激和临床症状均正常时根据“颤抖”的增加而发现神经肌肉传导的异常,在所有肌无力检查中,灵敏度最高。 9、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的检测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的检测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80%~90%的全身型和60%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可以检测到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体滴度的高低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重症肌无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脑干或脑神经病变:此类疾病无肌疲劳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常有瞳孔改变、舌肌萎缩、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 (2)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发病较急,有神经根痛症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象,无肌疲劳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阴性。 (3)突眼性眼肌麻痹: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并发症,有甲状腺肿大、突眼、心率加快等症状,可作同位素和甲状腺功能检查不难鉴别。 (4)Lambert-Eaton综合征:又称类重症肌无力,为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常见于50---70岁,约2/3患者伴有癌肿,尤其是小细胞癌。其肌无力主要表现在肢体近端,较少侵犯眼外肌和延髓所支配的肌肉,肌肉活动后也易疲劳,但如继续用力活动数秒,肌力却可获得暂时的改善。肌电图示单个电刺激的动作电位波幅低于正常,而高频电刺激时,波幅明显增高.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无效,而切除肿瘤后症状可改善。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挽救了很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多系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借鉴重症医学发展的经验和理念做好神经外科重症方面的工作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为普及相关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汇集学科内多名专家讨论了相关研讨,并同时邀请了重症医学、神经内科、急诊医学等专业的国内专家作为顾问和指导,共同制定了《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神经外科重症既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神经内科、急诊医学、重症护理等多个专业的交叉学科,又是重症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专科化、精确化、目标化、多学科协作的治疗单元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本共识主要适用成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针对涉及的相关内容,本共识在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合作及指导下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标准和推荐标准进行分级(见表1)。

表1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循证医学标准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 1.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 神经外科重症单元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和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利用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和监测技术、依托先进的设备、仪器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的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单元。 2.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 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2分以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颅脑损伤患者及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重症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系统急重症患者。 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 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的规范标准[1],神经外科重症医学单元做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医护人员应该接受过神经科学和重症医学的相关训练,有副高级以上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建议有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音、心率。 2、有无肌无力加重,吞咽、视觉障碍程度。 3、自理能力和需要,有无担忧、焦虑、自卑异常心理。 【症状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反应。注意观察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 2、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器,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手术用物及呼吸机供紧急需要。 3、重症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加用床挡。避免加重疲劳的不必要活动。 4、定时协助改变体位、拍背。遵医嘱给予雾化吸人,做被动运动和局部按摩。 5、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避免冲撞病人,协助病人使用暖水瓶。 6、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禁止使用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吗啡、利多卡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7、重症肌无力危象: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2)维持呼吸,观察呼吸型态,遵医嘱给氧和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吸痰前为病人翻身,拍背,定时雾化吸人。 (4)保持静脉通畅,采取不同措施解除危象。 (5)准备纸、笔、提示板等交流工具,了解病人需要。 【一般护理】

1、轻症者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受凉、感染、创伤、激怒。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需卧床休息。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服药后40分钟左右进食。 3、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衣裤清洁,勤更换内衣内裤。 4、鼓励病人表达心中的焦虑,给其提供适当的帮助。 【健康指导】 1、病人出院后随身带有卡片,姓名、年龄、住址、诊断证明,目前所用药物和剂量,携带急救盒,以便在抢救时参考。 2、避免过劳、外伤、精神创伤,保持情绪稳定,按时服药,避免受凉感冒及各种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3、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4、生育年龄的妇女应做好避孕工作,避免妊娠、人工流产等。 5、鼓励病人参加家人和朋友的郊游或旅行。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

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 (2018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近十余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有了较为迅速的普及和应用。ERAS 的临床实践表明,其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学科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加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必要性。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合作为模式,以具体术式为内涵制定本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以期在围手术期医学层面进一步推动ERAS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更为规范、有序地开展,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总论 1.1 本共识及指南制订方法、过程、证据及推荐等级由腹部外科、麻醉科部分专家组成制定本共识及指南工作组,参与专家分工提出相应章节的核心临床问题及撰写提纲并提交工作组讨论通过。工作组以问题为导向利用国内外数据库检索1997年以来相关文献,阅读并根据

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评价相关结论的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起草针对前述问题的推荐意见,评述研究现状。推荐等级“强”一般指基于高级别证据的建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一致性;推荐等级“弱”一般指基于低级别证据,临床行为与预期结果间存在不确定性。工作组完成本共识及指南初稿,所有工作组专家通过函审及会审方式予以修改并最终审定。 本共识及指南包括总论及各论两部分,前者评述ERAS的共性问题,后者分别针对肝胆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手术、结直肠手术中ERAS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总论部分已有涉及的共性问题,各论部分从简。 1.2 ERAS定义ERAS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为目的,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这一优化的临床路径贯穿于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后的完整治疗过程,其核心是强调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有研究显示,ERAS相关路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满意度,可减少30%的术后住院时间,从而减少医疗支出,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ERAS还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病人的术后5年存活率。

一文搞定常见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

一文搞定常见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 2016-05-31 来源:医脉通 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QMGSMGCMMSARS-MG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通过评分量表,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更为直观地评价患者病情,有助于进行临床观察、判断药物疗效。 评价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的量表多种多样,本文将对4种常见的量表进行介绍,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以下量表点击后可查看大图) 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 该量表于2000年由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提出[1-2],完成完整量表所需时间约25分钟,使用时需要测试设备辅助,包括手持握力计和秒表计时。 条目数:13个 总分:0~39分 病情评估: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 与其它量表相比,该量表较为“年轻”,由Burns等人于2010年提出[3]。该量表的完成时间所需时间少于5分钟,特点是需要医生检查与患者病史相结合。 条目数:10个 总分:0~50分 病情评估: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肌无力肌肉量表(MMS) 该量表由Gajdos等人研制,于1997年正式发表于神经病学年鉴杂志[4]。需要注意的是,与其它量表相比,该量表无呼吸肌相关评估内容。 条目数:9个 总分:0~100分 病情评估: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轻

重症肌无力绝对和相对评分法(ARS-MG) 该量表为我国许贤豪教授设计,于1997年发表[5],现被用于《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以及《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量表分为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两部分,其中相对评分为通过公式计算得出。 条目数:8个 总分:0~60分 病情评估: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重症肌无力的鉴别诊断 低钾血症鉴别鉴别诊断.txt.doc

眼外肌受累病变通常限于眼外肌,一般不会累及到眼内肌(瞳孔缩小或扩大),容易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眼 睑下垂、复视、斜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相混淆。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颅内炎性肉芽肿、动脉瘤等疾病可引起 动眼神经病变而导致的眼肌麻痹,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眼球内收和上下视受限。除糖尿病外,其他病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常常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也就是说常有眼内肌受累表现。而MG主要累及的是上睑提肌和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瞳孔很少受到影响。也有个别报道MG患者可以出现眼内肌受累表现,但是这种现象很少见。另外,上述疾病导致的眼肌麻痹往往没有像MG的病情波动性、晨轻暮重的特点,抗胆碱酯酶治疗也是无效的。 先天性眼睑下垂先天性眼睑下垂是指自出生或婴儿期逐渐出现上睑提肌松弛,上睑下垂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的异常状态。患儿出生几天后仍迟迟睁不开眼睛,大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一般不伴有斜视、复视等症状。因此,遇到儿童眼睑下垂时要注意询问病史,如果出生或婴儿期就有眼睑下垂,症状长期无明显变化,各种药物治疗无效,首先考虑为先天性眼睑下垂,而不是MG。 眼睑痉挛眼睑痉挛常为两侧对称,不能随意睁开眼睑;令其睁眼反而闭得更紧。眼球运动正常,眼轮匝肌肌力正常,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即“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本病病因不明,神经刺激可能为本病发病主要原因。重症肌无力 也可以出现睁眼困难,但重症肌无力患者睁眼、闭眼都无力,常伴有复视、斜视、眼球活动不灵活等;而眼睑痉挛患者闭眼有力,常伴有畏光、流泪,症状无晨轻暮重。 老年性上眼睑下垂有些老年人眼球后部脂肪组织瘦瘪,眼球稍后退,甚至手指尖可插入瘦削老人的眶缘内,眶隔筋膜松弛,眼睑变薄,但一般没有复视、斜视,没有晨轻暮重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阴性。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线粒体脑肌病中的一种类型,此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常累及双眼 ,瘫痪程度常不对称,病人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复视,也可有肢体近端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易被误诊为MG的眼肌型。但CPEO症状缺少波动性,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常有血乳酸浓度增高。进一步确诊需要肌肉活检,电镜发现线粒体形态异常,数目增多,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明显破碎红纤维(RRF)。 全身骨骼肌(包括咽喉肌)受累 四肢肌群无力,常伴眼外肌受累,并有咀嚼、吞咽、言语困难,极少数合并肌肉萎缩,需要鉴别的疾病有以下几种。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MG和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都可以出现眼睑下垂和吞咽困难,但重症肌无力出现眼睑下垂可以是 单侧或双侧,也可以出现双眼睑交替下垂。眼睑下垂和吞咽困难症状时轻时重,而且有的病人症状发展较快,服用新斯的明、强的松等症状可以改善;而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为遗传性疾病,起病隐袭,眼睑下垂和吞咽困难常常缓慢发展 ,症状短时间内不会有波动性变化,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如果鉴别困难可以借助单纤维肌电图、重复频率刺激等检查。 Lambert-Eaton综合症又称癌性肌无力综合征,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或其他肿瘤。本病自身免疫的靶器官 为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使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导致肌无力。其临床表现也是骨骼肌无力,但受累肌群分布与MG 有 所不同。该病常侵犯四肢近端肌肉,亦可累及咽喉和面部表情肌肉,眼肌很少累及。在主动运动后肌力可有暂时性增加,持续运动后肌无力加重。肌电图重复频率刺激时可出现波幅“高频递增、低频递减”的现象。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水平不高,多数对新斯的明缺乏反应。怀疑此病时,应全面查找原发肿瘤。Fisher综合征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变异型,主要表现为双侧眼外肌麻痹、小 脑性共济失调和四肢腱反射消失三大主征,如伴有肢体肌力弱,也甚轻微。眼肌麻痹表现为两侧对称,眼外肌是完全性或接近完全性麻痹,而眼内肌麻痹程度常较轻。与MG鉴别要点是本病发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前有前驱感染史,患 者 有明显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阴性;脑脊液为轻度或中度蛋白增高,可出现寡克隆区带,细胞数正常:病程常呈良性,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恢复。脑干病变极少数MG患者查体可发现锥体束征阳性,机制与MG 的中枢系统免疫泛化有关,易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病 变。但是如果患者一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另一侧上下肢麻木、无力,病理反射阳性,则提示为脑干病变所致。此类病人病情进展快,要及时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多发性肌炎与MG一样起病隐袭,缓慢进展,近端肌无力为主。但多发性肌炎一般不侵犯眼外肌,可有肌痛、压痛 ,常伴其他结缔组织病,肌电图呈典型的肌源性改变,肌酶明显升高,一般不难鉴别两者。对不典型病例,可作肌肉活检明确诊断。慢性甲亢性肌肉病甲亢和MG均为自身免疫疾病,约3%~6%的MG患者合并甲亢,甲亢患者并发MG的比率小于 1%,两种疾病可同时或先后罹患,且MG可发生在甲亢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上甲亢伴MG要与慢性甲亢性肌肉病相鉴 别 ,前者主要累及眼部肌群,有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晨轻暮重,对新斯的明有良好反应;后者起病慢,早期最多累及肩或髋带近端肌群,其次是远端肌群,进行性肌无力,消瘦,甚至萎缩。甲亢肌无力为持续性,病程中无明显波动,随甲亢的好转而恢复,对新斯的明一般无效,尿肌酸排泄增高有助于鉴别。 呼吸肌受累 MG患者如病变侵犯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有些息者病情进展迅速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 2017-12-13 11:56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467 仓静(共同执笔人)叶铁虎田玉科(共同负责人)吴新民张卫(共同负责人)张洁杨辉(共同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廖刃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包括围术期输血以及减少失血、优化血液制品、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各种血液保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等。围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或其相关成分,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相关的血液成分。血液管理的其他措施包括为避免或减少失血及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一、术前评估 1. 了解既往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 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 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 4. 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例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其他抗凝药和可能影响凝血的维生素类或草药补充剂)造成的凝血病史; 5.了解有无血栓病史(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6.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7. 一般体格检查(例如瘀点、瘀斑、苍白); 8.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

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险因素; 10. 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11. 为使患者做好准备,如果可能,术前应提前(例如若干天或周)进行充分评估。 二、术前准备 1.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咨询相关专科医师或会诊。择期手术患者应暂停抗凝治疗(例如华法林、抗凝血酶制剂达比加群酯),对特定患者可使用短效药(例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桥接治疗;除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外,如果临床上可行,建议在术前较充足的时间内停用非阿司匹林类的抗血小板药(例如噻吩并吡啶类,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根据外科手术的情况,考虑是否停用阿司匹林; 4. 当改变患者抗凝状态时,需充分衡量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出血增加的风险; 5. 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判断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 6.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或炎症性贫血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铁剂治疗;

儿童重症肌无力的分型

儿童重症肌无力的分型 儿童重症肌无力的分型有一下三种: 1、少年型重症肌无力(JMG) 临床最常见。与成人重症肌无力相比,发病年龄不同,病理及发病机制相同。少年型重症肌无力起病年龄多在2岁以后,最小年龄6个月,平均年龄3岁。女多于男。重症肌无力特点:休息后好转,重复用力则加重,并有晨轻暮重现象。儿童重症肌无力,JMG分为: ①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最多见,患儿仅表现眼外肌受累症状,而无其它肌群受累的临床和电生理所见。首发症状是单侧或双侧上睑下垂,可伴眼球活动障碍,从而引起复视、斜视。重症者双眼几乎不动。 ②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躯干及四肢受累,伴或不伴眼外肌或球肌麻痹。轻者步行或上阶梯极易疲劳,重症者肢体无运动功能,常有呼吸肌及球肌麻痹。患儿腱反射多减弱或消失,但也有腱反射正常者。无肌肉纤颤及明显肌萎缩,感觉正常。 ③脑干型重症肌无力:有明显吞咽、咀嚼及言语障碍,除伴眼外肌受累外,无躯干及肢体受累表现。 2、新生儿暂时性重症肌无力。患重症肌无力母亲所生新生儿约1/7患本病。母亲的AchR-Ab通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作用于新生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R而表现MG临床特征。患儿生后数小时至3d内,出现全身肌张力低下、哭声弱,吸吮、吞咽、呼吸均显困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患儿很少有眼外肌麻痹。如未注意家族史,易与围产期脑损伤、肌无力综合征等相混淆。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后,症状明显减轻。重复神经刺激(RNS)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患儿血中AchR一Ah可增高。轻症可自行缓解,2~4周内完全恢复。重症者如不经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死于呼吸衰竭。 3、先天性重症肌无力(Congenital myasthenia gravis CMG)。发生于母亲未患重症肌无力所娩出的新生儿或小婴儿。血中无AchR-Ab,常有阳性家族史。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ChR抗体可降低突触后肌肉的去极化,从而导致典型的波动性肌无力。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近端肌较易受累,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 MG是一种少见病,患病率大约为20/100000,年发病率为 10/1 000 000-20/1 000 000。50 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同龄异性,而青春期前的发病率在两性之间相当。M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波动性和肌无力,可局限于眼外肌,也可累及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肌等全身肌肉,前者为眼肌型MG,后者为全身型MG。 诊断 MG的诊断需要全面整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作者推荐的诊断流程见图1,鉴别诊断见框1。 治疗 MG的治疗通常采用双重途径(表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减轻疲劳肌无力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免疫抑制剂和胸腺切除可调节免疫系统并可改

变众多重症患者的病程。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增加神经-肌肉接头ACh的数目并增加MG患者突触后膜ACh 与有限AChR竞争结合的效率,由此引起患者肌无力短暂的改善。轻症和单纯眼肌型患者有时仅需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即可,而中至重症患者则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吡啶斯的明是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见表1),其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以获得最大疗效和最少副作用为原则。 本类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较轻,与拟胆碱活性有关(见表1)。在少数情况下,日剂量超过450mg可引起胆碱能危险,有时与肌无力危象较难区分。胆碱能危象常伴发其他胆碱能副作用,但偶尔也可见单独发生危象者。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和泼尼松龙(见表1)是一线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常于使用激素后2~3周出现改善,一般在治疗3个月后方能体现激素的充分疗效。严重的肌无力患者,尤其是累及延髓肌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前常需静脉丙球或血浆置换治疗,这是因为约有15%的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后早期会出现明显的肌无力加重。常用的激素治疗策略为应用大剂量激素使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然后缓慢减量至防止症状反复的最小有效剂量,但激素的治疗受长期使用产生的副作用限制(见表1)。

2019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 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术后痛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

课程中心神经病学重症肌无力习题

神经病学(重症肌无力)课堂作业 题型:单选题(共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 1、重症肌无力的病变部位在:()C A.周围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神经肌肉接头 D.骨骼肌细胞 E.线粒体 2、重症肌无力最易受累的肌肉是:()A A.脑神经支配的肌肉 B.延髓支配的肌肉 C.上肢近端肌肉 D.下肢近端肌肉 E.上肢远端肌肉 3、关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A A.感觉正常 B.四肢肌肉以远端无力为主 C.常于饱食后发病 D.妊娠患者重症肌无力症状常有减轻 E.患者常出现肌肉的压痛 4、关于重症肌无力,正确的是:()D A.重症肌无力患者易出现肺部感染,此时应首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第三代头孢 B.重症肌无力患者活动后易疲劳,但适当活动后肌力即可恢复 C.重症肌无力患者多为全身多处肌肉同时起病 D.肌无力症状下午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 E.肌无力患者常因瞳孔括约肌收缩乏力而视物模糊 5、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下列哪种抗生素不宜使用:()C A. 青霉素 B. 氯霉素 C. 庆大霉素 D. 红霉素 E. 甲硝唑 6、重症肌无力不会累及哪一块肌肉?()E A.提上睑肌 B.眼上斜肌 C.眼上直肌 D.眼轮匝肌 E.瞳孔括约肌 7、下列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E A.格林巴利综合症 B.重症肌无力 https://www.sodocs.net/doc/1d17167668.html,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 D.多发性肌炎 E.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8、下列重症肌无力患者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是:()C A.伴有胸腺肥大的患者 B.伴有胸腺瘤患者 C.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 D.年轻女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 E.抗胆碱酯酶药物疗效不佳 9、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时,错误的是:()C A.立即开放气道,予以辅助呼吸 B.积极预防肺部感染 C.可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 D.立即使用大剂量新斯的明进行冲击治疗 E.必要时可使用血浆置换治疗 10、对诊断重症肌无力没有帮助的检查是:()A A.头颅MRI B.胸部CT C.新斯的明实验 D.重复神经电刺激 E.疲劳试验 11、下列肌肉中,重症肌无力通常首先累及的肌肉是:()B A.瞳孔括约肌 B.提上睑肌 C.股四头肌 D.三角肌 E.胸锁乳突肌 12、关于重症肌无力,正确的是:()D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黄宇光(负责人)高卉(执笔人)郭向阳郭政王国林王国 年马正良徐世元郑宏 围术期手术应激可引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同时,禁食水、肠道准备以及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血糖降低。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合理的围术期血糖管理可使手术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一)术前评估 1、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前应当明确糖尿病类型、病程、目前的治疗方案、血糖水平是否达标、低血糖发作情况、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术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血糖长期控制的可靠指标。糖尿病患者除监测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谱之外,推荐术前检测HbA1C,结果≤7%者提示血糖控制满意。应当注意贫血、近期输血等因素可能干扰HbA1C 测量的准确性。 2、糖尿病患者中约1/3未得到诊断,与已经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围术期风险更高。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如果年龄≥45岁或体重指数BMI≥2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行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创伤等高危手术者,推荐筛查HbA1C。HbA1C≥6.5%诊断糖尿病;HbA1C<6.5%,合并血糖升高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 3、筛查引起围术期血糖波动的因素。地塞米松常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可升高血糖水平。使用其他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缩血管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也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增高。恶性肿瘤、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的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术前血糖波动大、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二)术前准备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发作期卧床休息,恢复期按时作息,避免疲劳。 2.饮食护理高钾、高钙、低钠、低脂肪,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 3.用药护理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病情暂时性加重、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精神障碍等,做好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餐前服用。 4.心理护理通过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解除心理压力,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应对治疗。 5.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声嘶、吞咽困难、口腔分泌物增多,咳嗽无力、呼吸困难现象出现,警惕呼吸肌麻痹导致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时通知医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6.基础护理吞咽困难者给予饮食指导,必要时行鼻饲流食;不能自行翻身者,给予按时翻身皮肤护理,实施安全措施;呼吸困难,咳痰无力者按时叩背,鼓励咳痰,遵医嘱予吸氧,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过程中,协助医师

检测血糖、电解质等化验,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血浆置换期间,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发热、变态反应、恶心或呕吐等。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自身抵抗力,预防着凉、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保证充足进食时间,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相对禁忌的药物,如各种氨基甙类抗生素、奎宁、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荼洛尔、氯丙嗪,以及各种肌肉松弛药等;讲解激素的不良反应,指导规范使用激素的注意事项,如不能随意减量或增加剂量,服用激素的同时,需服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及钾、钙剂等。 4.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诱发因素,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使患者保持乐观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对疾病。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尽快投入工作和生活中。 6.复诊须知按时复诊;当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可能发生危象时应立即就诊。

重症肌无力都有哪些诊断标准

https://www.sodocs.net/doc/1d17167668.html,/重症肌无力都有哪些诊断标准 重症肌无力都有哪些诊断标准?重症肌无力是自身抗体所致的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骨骼肌异常和眼部的异常。重症肌无力影响着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治疗,但是治疗的前提是我们要做好其的诊断工作。此病的患者的各年龄段的都有,但是大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下面就是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标准。 1、记分标准:有些专家提出临床绝对记分和相对记分的概念,以临床绝对记分的高低反映重症肌均可无力病人受累肌群肌无力和疲劳的严重程度;以临床相对计分来做病情的比较和疗效的判定。临床相对记分:(治疗前临床绝对记分总分-治疗后临床绝对记分总分)/治疗前临床绝对计分总分。临床相对记分>95%者定为痊愈,80%~95%为基本痊愈,50%~80%为显效,25%~50%为好转,<25%为无效。 2、一般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停用一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3年以上无复发。临床近期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停用一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或药量减少3/4以上,1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好转,能自理生活、坚持学习或轻工作,治疗重症肌无力药物的药量减少1/2以上,历时一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好转,生活自理能力有改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用量减少1/4以上,历时一个月以上无复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甚至有恶化。 3、症状诊断:女性重症肌无力特征就是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形态学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突触后膜皱褶平坦、消失、甚至断裂。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在早期以肌纤维间和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此现象称为淋巴漏;在急性重症病中,肌纤维有凝固性坏死,伴有多形核白细胞的,巨噬细胞的渗出,晚期肌纤维可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性改变,肌纤维细小。 通过上面内容的讲述,我们对重症肌无力都有哪些诊断标准也有了解了,大家在生活中应注意做好日常的诊断工作。倘若不幸出现了重症肌无力的现象,抓紧时间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 原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1d17167668.html,/zzjwl/2015/0820/230531.html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2016)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专家组 一、前言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ERAS理念在全球的应用已逐步拓展至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领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目前ERAS理念在国内尚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ERAS路径。在此背景下,普通外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结合文献及ERAS在国内开展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此共识,以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ERAS理念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术前准备

完善的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一)术前宣教 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焦虑情绪,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及并发症,个别患者还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均会造成不良的应激反应,妨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康复。个体化的宣教是ERAS成功与否的独立预后因素[1],医护人员应在术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围手术期治疗的相关知识及促进康复的各种建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以使患者理解与配合,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二)营养不良的筛查和治疗 营养不良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2],筛查与治疗营养不良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快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欧洲营养与代谢协会建议采用以下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重度营养风险:(1)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或更高;(2)患者进食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60%,持续>10 d;(3)体重指数<18.5 kg/m2;(4)清蛋白<30 g/L(无肝肾功能不全)。术前营养支持的方式优先选择经口营养或肠内营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每日营养目标[3]。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调查评分≥5分)进行术前营养支持,可将术后并

重症肌无力分为哪几种类型

重症肌无力分为哪几种类型 重症肌无力分为哪几种类型?重症肌无力已经是人们较为熟知的一种痿症疾病,对患者和家属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都是很大的,因此,重症肌无力的早发现早治疗就很重要。重症肌无力的类型有很多,对于不同类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表现症状不相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以下简单介绍一下重症肌无力分为哪几种类型。 1、延髓型重症肌无力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无力、说话吐字不清、吹气无力,容易感到疲劳等。这些症状通常都是在上午较轻,傍晚加重,患者通常还伴有轻度的四肢肌无力或眼外肌无力,延髓肌受累很容易诱发全身其他骨骼肌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肌无力危象。 2、全身肌无力型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分为哪几种类型?全身肌无力表现为延髓肌、面部表情肌、咀嚼肌、眼外肌、颈肌、四肢肌群同时受累而引起的全身肌无力的症状。 3、单纯脊髓肌型重症肌无力 这种重症肌无力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上台阶或者公交车时易跌倒,上楼困难,洗脸梳头手臂不能上举等,在休息或者服用药物之后症状会有所改善。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在出现四肢肌无力的症状后,短短的几个月或者几年内便会迅速衍变成全身肌无力。 4、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这是一种常见的重症肌无力症状,患者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转动有障碍等,患者初期会表现为一侧出现眼睑下垂,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双侧一起下垂或者左右眼交替性的眼睑下垂。一部分患者能够自愈,而成年发病的眼外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常会在数年内衍变为全身性的肌无力。 5、新生儿重症肌无力 约有12%重症肌无力母亲的新生儿有吸吮困难、哭声无力、肢体瘫痪,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的典型症状。生后48小时内出现症状,持续数日至数周,症状逐步改善,直至完全消失。母亲、患儿都能发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症状随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