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核心题库之传播学基础论述题精编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核心题库之传播学基础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核心题库之传播学基础论述题精编1.“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有哪些特点和不足之处?

【答案】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特点:

(1)“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大众传播的认知层面的效果,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人们“思考对象”上的影响,也就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由于传播效果是一个循序发生和深化的过程,认知阶段的效果并不排除对态度和行动产生联动作用的可能性。

(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体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不足之处:

(1)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源于民间、具有广泛社会关心的重要问题最终登上传媒议程的情况是常见的。

(2)从一般意义上讲,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也不能将它的效果绝对化。

2.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1)人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賦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

(2)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出现的,是一个日趋丰富的过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3)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这个观点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髙度概括。这个观点的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换而言之,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活动。这个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认为,传统上把媒介与讯息区分开,是十分勉强的。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一种媒介。

(4)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如果我们把媒介和媒介技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媒介的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5)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议程设置假设与有限效果模式之间有哪些关系?议程设置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提出的,它的主要假设是媒体报道的议程将会影响受众对各种议程重要性的判断,即媒介议程设置了公众议程。

议程设置假设改变了有限效果模式在传播研究中占据理论垄断地位的局面,使人们由有限效果论,即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产生受众效果的必要的和充足的原因,而更可能处于各种相互牵制的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而起作用,转而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强而有力的,它可以形成人们的意见和信念,更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制力。

议程设置研究表明,新闻不仅告诉我们该想些什么,而且告诉我们该怎样想。对于实践中的新闻记者而言,议程设置的概念提高了责任问题的重要性。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关注与该事件有关的议程。对于有进取心的记者而言,议程设置研究的发现为他们提示了成功的机会。对于从事公关工作的人来说,议程设置提醒他们,为了捕捉公众的注意,以恰当方式来构造一次事件是多么的重要。

4.论述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制颁的新闻法规的名称、内容及性质。

【答案】(1)清政府于1906年7月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对报刊的注册、审批、处罚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其中最重要的规定是:印刷物中有“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慢,或加暴行于皇帝、皇族或政府,或煽动愚民违背典章国制者”,就构成“讪谤罪”,课以10年以下监禁或5000元以下罚款。

1908年1月,清廷正式颁布《大清报律》。其中规定: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向警察机关注册以外,还必须交纳保证金;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呈送行政机关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报刊刊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禁止发行;禁止刊登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和奏章;在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

这些报律、禁令的矛头主要是指向革命报刊。也包括改良派和商业报刊。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控制舆论的工具。

(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先后颁布了《戒严法》、《治安警察法》、《报纸条例》和《出版法》,对报刊的登记、出版、发行、言论、采访、编辑等活动横加干涉。

《戒严法》和《治安警察法》都赋予警察机关以随时禁止报纸出版的权力。《报纸条例》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25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必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呈报“发行人、编辑人、印刷人之姓名、年龄、籍贯、履历、住址”;报纸禁止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必须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

上述法例是北洋军阀政府对社会舆论和新闻界进行控制的工具,是北洋政府实行言论禁锢政策的必然产物。

(3)1947年,国民党政府为了镇压南京、上海等地学生掀起的“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运动,公布了修正后的《戒严法》,规定在戒严地区停止集会结社,“取缔言论、讲学、新闻杂志、图画、告白、标语暨其他出版物之认为与军事有妨害者”。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出版法修正草案》,规定报刊等出版物违法,均按《刑法》规定惩处。这一时期,有关新闻出版活动的重要法令还有《白报纸配给标准》,在纸张供应上扼杀进步新闻活动;《特种营业管制方法》,将印刷行业列人须管制的特种行业。以上种种法律,是国民党当局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宣传的控制,大肆摧残国统区的进步新闻事业。

5.试述竹内郁朗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的内容与含义。

【答案】1977年,日本传播学家竹内郁郎在对卡兹的研究的进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具有总结的意义:

(1)人们接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

(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

(3)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4)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这个模式也说明,我们今天的媒介接触习惯和选择偏好是建立在过去对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今天的媒介体验,则影响到我们今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6.论传媒与文化。

【答案】现在新闻学界公认的关于大众传媒四大职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无一不以其表征时代精神作为前提。其中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职能,往往被传媒和受众所忽略,但是它们实实在在、每日每时在有意无意中传承着文化,影响社会的力度也日复一日地累增。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成果、新形态,通过传媒不间断地出版和播出,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融合。而且,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人们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或接受教育结束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更大的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因为传媒是文化的变动着、延续着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历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天然地与文化的传承、批评、扩散和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媒与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我们的传媒从职能上看,有责任代表先进文化。②我们的传媒为传播先进文化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同时也宣扬了不少落后的文化观念,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方面,尤其突出。③理清什么是先进文化、什么是落后文化,是传媒在认识上的当务之急。④解决传媒宣扬落后文化的问题,不能重复过去“大批判”的方法,要形成正常的传媒批评的新传统,制衡舆论。⑤传媒宜充分发挥影响创作者的能量,在创作指导思想上、题材选择上以先进文化作为标尺。⑥不宜用行政力量推行所谓的“先进文化”,需要的是尊重创作规律的软性引导。

7.试析媒介议程设置过程背后的力学关系。

【答案】媒介议程设置的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传播媒介和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居支配地位的信息源是政府机构和垄断大企业,它们进行信息操作的手段通常有两种:一是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开发表见解;二是以“私下放风”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现代传播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大大加剧了它们对这些定期信息源的依赖,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议程设置”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势力对舆论进行操作和控制的过程。

8.如何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答案】我们说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过程性,说传播是一个过程,主要指的是传播具有动态性、序列性和结构性;我们说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系统性,说传播是一个系统,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把传播看作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或过程)构成并执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系统的运行不仅受到它的内部结构的制约,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环境保持着互动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