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__ 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在卫生政策改革中的应用_ _

__ 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在卫生政策改革中的应用_ _

__      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在卫生政策改革中的应用_ _
__      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在卫生政策改革中的应用_ _

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在卫生政策改革中的应用

王永莲① 杨善发① 黄正林①

摘要:利益相关者分析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与卫生政策改革研究和实践中,并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介绍该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卫生改革的实际,对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在我国卫生政策改革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力图为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卫生改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卫生政策改革,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6)04-0023-03

Stakeholder Analysis Method in Health Policy Reform WANG Y ong-lian,Y ANG Shan-fa,HUAN G Zheng-lin.School of Health Service Ad ministration,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 fei230032,China

A bstract:Being one of the new methods,stakeholder analy sis method has been ex tensively used in bo th the business administra tio n and the health care policy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e fields in western countries,w hich has achieved its preliminary effect.How-ever,such a method has not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Baseing o n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method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health refo rm of our country,it tries to make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fo r our cur rent health refo rm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transition.

Key Words:health policy reform,stakeholder analy sis,method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专家M ichael Reich指出,在制定卫生政策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分析和经济学分析)和伦理分析,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政治分析[1]。那么,如何对卫生政策进行政治分析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某一项卫生政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了解该卫生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权力、立场和认知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卫生政策就可减少实施中的阻力,提高其政治可行性,这一政策分析方法就叫做“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本文对这一方法作评介,希望能引起我国卫生政策工作者的关注与兴趣。

1 卫生政策改革中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必要性

1.1 利益关系是卫生改革中最敏感的关系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推论中,把行为者的情形说明得更清楚的莫过于行为的利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进行卫生改革,这就势必要重新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一些人获得新的利益,而另一些人将可能失去既得的利益。获得新利益的群体往往是分散的、组织不良的弱势、贫困人口,他们难以影响卫生政策过程;而失去利益者,力量强大,会阻挠卫生政策改革的进程或改变卫生改革的方向[2]。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家卫生政策改革失败的原因。从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卫生改革失败到我国相关卫生政策(医药分家,药品招标政策,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的出台和落实的履步维艰,有力地说明了卫生政策改革过程是非常复杂、斗争激烈的利益和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过程。

①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21.2 利益相关者是卫生政策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卫生政策改革就是在政府指导下通过政策设计与制度变革,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与卫生体系的效率[3]。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与此相关联的很多不同主体,即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协调、合作来完成。他们拥有资源不同,参与卫生改革的动机、目标、方式、程度各异,各自目标以及卫生改革的整体目标实现与否、实现程度如何取决于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调程度和行为的协作方式。只有在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建立新型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个体理性的主观动机最终带来集体理性的客观结果。国内外诸多案例说明,能否处理好利益相关者问题是卫生改革成败的关键。

2 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的来源及相关概念

2.1 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的概念

所谓利益相关者是从股东“stakeholder”一词套用而来的概念。股东作为企业股票的持有者对企业具有所有者利益,因而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与股东利害有关。由此扩而大之,凡是与企业产生利益关系,从而与企业产生双向影响的个人和团体。简单说,利益相关者就是股东、雇员、顾客、供应商、零售商、社区及政府等个人和团体,他们都应被纳入企业管理的范围[4]。“stakeholder”一词首先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于1963年提出来,是受当时美国上演的一部名为“股东”(stake-holder)的戏剧演出启发得来的,是来定义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人群。弗里曼将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定义为“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团体和个人。”[5]斯威齐则定义利益相关者为“受组织活动的影响并且有能力影响组织活动的人。”利益相关者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4月第27卷第4期总第306期

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而决定适应对策[6]。

2.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及作用

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卫生政策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在正被推动的政策改革过程中有既定利益的个人或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或是利益团体常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群体:医生、护士、医师等以及其它卫生部门员工和协会,国内、国际医药公司和设备制造商。

消费群体:以疾病为基础的本地、地区的消费者,妇女、儿童、老年群体以及退休和军事人员群体、参保群体等。

经济小组:健康、保险有关的商业,受卫生政策影响的工业(如烟叶种植者和药物经销商),以及获得或失去工作的工人。

意识形态群体:政党,改革组织,单一问题宣传者(如环境学家,反对流产活动家)。

卫生发展小组:多边发展银行,双边合作机构,国际卫生组织和非国际性的发展机构。

除了卫生部门外,以下的政府部门在卫生部门改革争论和决定中常起重要作用:

财政部门:特别是在改革涉及到卫生服务筹资变化时,或是卫生部门的预算发生变化时。

社会安全部门:特别是卫生提议涉及健康保护供求变化和政府卫生设施的重新组织时。

经济或计划部门:当改革提议涉及总体经济增长的计算,或是关于欠款的宽容决定时,就很有可能了。

本地或地区政府部门:如改革提议涉及分权时。

教育部门:关于学校卫生政策或是影响医科院校的政策。

农业、贸易和工业部门:关于酒精、烟叶、医药或是医疗设备的政策。

卫生政策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就是在制定一项卫生政策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分析卫生政策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利益、权力、立场、潜在联盟等可能影响政策过程的特征和能力以制定相关策略。

3 卫生政策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步骤

利益相关者分析是一个逻辑的、规范性的程序,可以为驾驭卫生政策改革的政治复杂性提供非常实用的思路与分析手段。它是通过7个主要步骤进行分析的:第一步———计划分析的过程。首先要决定分析的目的,确定结果的用途。利益相关者分析产生的信息可用于为其它分析(如策略计划、制度评估等)提供原始数据;制定行动计划以提高对卫生改革的政策支持;指导共建民主,建立一致意见的进程。其次要确立和训练工作组。工作组由来自不同利益群体的2人~4人组成,有面谈经验,经培训后可以无偏见地收集和准确分析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最后,工作组应该确定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程序,建立工作日程。

第二步———选择和确定卫生政策。所选择和确定的卫生政策应该是明确的、可以定义的,应简明扼要;有关政策的争议应该具有社会性和开明性;政策应对当前改革的效果足够重要和关键;政策应为我们下一步分析结果的行为和贯彻所需要的资源提供正当理由。

第三步———识别关键利益相关者。工作组在编辑和检查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包含所有可能的利益相关者列表,包括卫生领域内外受政策影响的行为者。利用专家咨询提供的信息,优先制定仅包含那些在卫生政策中有直接利益或能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列表,间接影响或是无能力影响政策的行为者不予包括。

第四步———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工作组需要了解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如职位、组织、知识、资源、联盟、立场权力、领导力等。这就需要在确定关键利益相关者相关特征后制定访谈问卷和参考表,在采访后准确的收集和记录信息并录入到利益相关者表格中。

第五步———分析利益相关者表格。分析应关注于信息的比较和建立关于利益相关者相对重要性,知识、利益、立场和联盟等特征的评价结论。使用“政治构图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政治软件”将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有关数据在一个方位图中显示出来。如对于立场,从“最支持者”到“最反对者”加以排列,可以清楚看出每个利益相关者的立场、数量和关系。接着,分析该政策对他们可能带来的利益影响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或联系,评价该政策的政治可行性,潜在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数量及原因,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等。

第六步———利用分析结果确定策略。根据利益相关者表格中的信息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提高卫生政策可行性的实施策略以增加支持的利益相关者的数量,减少或转化反对立场的利益相关者,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采取不同的行动战略,以建议一致意见,推动卫生政策改革的有效进行。

第七步———评价策略。分析评价这些政治或行动策略的实施对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权力、立场、支持者、反对者数量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权力、立场、支持者、反对者的数量是影响卫生改革政策的主要因素,把目前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立场图和可行性图等与将来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立场图和可行性图等进行比较,以显示这些战略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权力、立场和支持和反对者各方面的数量的可能的影响程度,并就将结果与所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利益相关者之所以对卫生政策改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因为利益相关者有着具体、法定的权力和利益要求。因此,对于卫生改革者来说,要处理好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正确识别和评价不同利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4月第27卷第4期总第306期

益相关者在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和权力,判断那些最可能被动员的、影响政策争论中权利平衡的群体并制定相关策略。当然,不同的卫生政策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力和策略会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视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步骤。

4 利益相关者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4.1 卫生政策改革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不同的卫生改革政策,其涉及到的具体的利益相关者也会不同。同一个卫生政策,不同时期利益相关者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包括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权力、利益、立场、联盟等各个方面。如果改革者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卫生政策改革很难顺利地进行和开展。

4.2 正确处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利益相关者与卫生改革政策是相互影响、制约的动态关系,卫生政策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也会影响政策的贯彻。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可能是潜在合作同盟或冲突的主体,构建他们之间对政策支持性的稳定互信关系对卫生改革政策的顺利落实有重要意义。

4.3 获取可靠的利益相关者信息是很困难的

卫生政策工作者为了在一个关键性的利益沟通中获得优势,可能会有目的地去误导他人,例如通过隐瞒或是夸大他们的权力。有时候在讨论中扮演两面派的角色。公众的声明可能会揭示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但是这些立场可能不代表他们做决定时的最终立场。分析家最重要的任务是确定利益相关者的核心立场和权力。什么是他们最不愿意放弃的,他们为确保满足他们利益所调动的资源的数量。发现这些信息需要多种渠道和对具体利益相关者的细心判断。4.4 利益相关者分析最主要的是辨别关键的利益相关者

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是对改革政策有特别力量的个人和群体。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有权力的个人可能对一个改革政策的采用有否决权;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特别的群体会决定一个政策能否完全贯彻。领导人需要特别的关注。卫生部长或是分管卫生的国家领导人、特殊的议员或是地方长官、重要议员派别和政党的领导人,都可能会与之关系重大。媒体通道也应该被重视,尤其是那些认同特定观点、政党、派别的媒体。同时若考虑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任何意义。

总之,实际的卫生政策、改革过程是多种利益相关者相互冲突、协调、磨合与博弈的复杂过程,利益相关者分析作为一种政策分析方法已经在企业管理及国外卫生政策改革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它的确是管理卫生政策改革政治复杂性的一个有用的工具。笔者相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一定会在我国卫生政策改革进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善发,程 鑫.卫生政策的政治分析及一种辅助政治分析软件的

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9):2-3.

[2] M ICHAEL R.Appl ied pol itical analysis for health policy reform[J/

OL].http://w w https://www.sodocs.net/doc/1416995200.html,/appl ied.html.

[3] THAN S.Health sector reform-issues and opportunities[J/OL].

http://ww https://www.sodocs.net/doc/1416995200.html,/applied.html.

[4]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01.

[5] FREEM AN R E.Strategic M anagement:A S takeholder Approach

[M].Boston:Pitman,1984.

[6] 李 洋.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发展研究[EB/OL].http://w ww.nitic.

cn/ReadNews.asp?New sID=2456&jbh=012.

作者简介:王永莲(1982-),女,安徽合肥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任职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卫生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2005-12-19(责任编辑:张 斌)

·书 讯·

《中国遗传伦理的争鸣与探索》出版

由王延光主编,国内八名学者撰写的《中国遗传伦理的争鸣与探索》一书,200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9元。

本书是《中国当代遗传伦理研究》一书专题以外的拓新研究,主要解析了中国伦理思想中的遗传伦理观念;发现了西方行为心理遗传观对中国遗传伦理的影响;探讨了中国临床遗传检测领域中的伦理问题;阐述了基因工程及中国相关的伦理争议;研究中国伦理学家对基因工程用于人体治疗的观点;审视了国际与中国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应用的伦理问题和政策;对遗传伦理研究人体实验中的若干伦理难题进行了辩护;介绍了遗传学实验动物的权利及在中国的实现;附加了几个国情调查;收集了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有关遗传伦理的主要文件。本书不但为医学与哲学领域内生命伦理学专业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启迪和素材,还可为相关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并且它也适合于一切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4月第27卷第4期总第306期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XY r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 2 1 2 1 ) ()() )(( (2-20) 式中i x 、i y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x i -=,Y y y i -=,则(2-20)式成为 Y X XY S nS xy r ∑= (2-21) 式中n xy ∑称为协方差,n xy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 n 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 = )()(1Y X Y X XY S y S x n S nS xy r

Y X Z Z n ∑?= 1 (2-22)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 (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求离中差的乘积之和。在统计实践中,为方便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并利于计算机计算,一般会将(2-20)式改写为利用原始数据直接计算XY r 的公式。即: ∑∑∑∑∑∑∑---= 2 22 2 ) () (i i i i i i i i XY y y n x x n y x y x n r (2-23) (二)等级相关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只要条件许可,人们都乐于使用积差相关系数来度量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不能满足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条件,此时就应使用其他相关系数。 等级相关也是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当测量得到的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但其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这时要求两列变量或多列变量的相关,就要用等级相关的方法。 1. 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用R r 表示,它适用于两列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模型

利益分析法模型 一、主体分析 1、按照主体与客体的利益关系,按照完整互斥的原则,找出博弈主体,并按照 利益的相关性,将博弈主体进行归类,分为矛盾的双方。 2、按知识、金钱、暴力三个指标分析博弈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其中知识是指的 体制、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金钱指的是物质资源,暴力是非正常状态下的力量,在一般的博弈格局中不予考虑,当博弈格局中有暴力因素的时候,暴力即为决定因素,其他的资源和管理能力都要转化为暴力。 3、按照作用力或者影响力的大小,去除影响力很小的博弈主体,保留能够起决 定作用的博弈主体,这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4、分析表格: 二、形势分析 1、采用SWOT分析工具,通过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四个维度,对博弈主体 的势能进行分析。 2、优劣势主要通过知识(体制及管理能力)、金钱(物质资源)及暴力(非常力 量)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3、机会和威胁重要的要进行趋势分析,趋势分析主要是要找到事物的运行通道, 运行通道也可称为惯性或动能,动能越大,趋势逆转越难,主要分为A主体趋势、B主体趋势、停顿三种状态,停顿是趋势中断或转变的零界点,动能渐弱是趋势逆转的开始。 4、标志性事件是指标志着事物的运行通道发生转变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出现, 标志着事物的运行通道逆转。 5、分析表格:

1、利益最大化是博弈主体的主要目标,利益主要考虑的是物质利益,不考虑感 情等精神因素。 2、目标是实际要达到的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要受形势所迫,要做必要的调 整。 3、目标由需求决定,需求由形势所决定,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多 层次的,所以目标也是多层次的,各取所需是决策的双赢,同一层次的需求,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以双方力量的对比来划分的。 四、策略分析 1、以决策目标为中心,至少分析三种决策主体可以选择的策略。 2、以决策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为中心,选择出最佳的策略,该策略往往是决策主 体的首选策略。 3、有些博弈主体为了掩盖本质的策略,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战术,用一些表象 来麻痹竞争对手,使其无法看清实质,最后做出错误的决策,自己毁灭自己,所以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关键,看清事物表面下的本质是很关键的,而本质往往是由形势决定的!只要势认清楚了,本质也就清楚了。 4、分析表格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 第一部分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 )。 A.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 B.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 C.两者都是正相关 D.两者都是负相关 2.样本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 )。 A.-∞<r <+∞ B.-1≤r ≤1 C. -l <r <1 D. 0≤r ≤1 3.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 01y x ββ=+上,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A.r =0 B.r =1 C.r =-1 D.|r|=1 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 A.前者无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前者需要确定,后者无需确定 C.两者均需确定 D.两者都无需确定 5.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 A.完全相关 B.微弱相关 C.无线性相关 D.高度相关 6.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0x ,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70元 B.减少70元 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 7.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 A. y= -40-1.6x r=0.89 B. y= -5-3.8x r =-0.94 C. y=36-2.4x r =-0.96 D. y= -36+3.8x r =0.98 8.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9.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联系表现为( )。 A.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 B.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C.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深入 D.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互为条件 10.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11.相关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 A.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 B.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它们不是确定的关系 C.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 D.某一现象的标志与另外的标志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 12.相关分析是研究( )。 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C.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3.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A.越接近于0 B.越接近于-1 C.越接近于1 D.越接近于0.5 14.在回归直线01y x ββ=+中,若10 β<,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r=0 B. r=1 C. 0<r <1 D. —l <r <0 15.当相关系数r=0时,表明( )。 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 B.相关程度较小 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 16.已知x 与y 两变量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且2 10,8,7,100x y xy n σσσ===-=,则x 与y 之间存在着( )。

FAB分析法

品牌内涵是通过价值诉求和消费者沟通的。一个产品的内涵,通常是在产品还没有被研制出来之前就已经明确了它的价值诉求。所以在跨国公司有一个运用了几十年的工具- FAB 分析法。 F,features/fact,即产品的特点;A,advantages,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 B,benefit/value,即这个优势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如果看现在的很多广告,你会发现很多公司还停留在沟通F的层面上。昨天在我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个电台广告说:"别人用水泥盖大楼,我们用钢盖大楼"。这就是F,告诉你房子是什么样的,没有告诉你钢比水泥好在哪里,钢的建筑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 在中国,每个企业都会谈,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大家其实都没有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以客户为中心,是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他带来价值。你帮助他解决了最关心的问题,他一定会选择你。 做市场营销做到最后,就是让消费者别无选择。这句话也许有一点傲慢,但的确是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一切靠的就是产品独到的价值。用FAB这样一个简单的工具分析你的产品,你就知道该如何跟客户进行沟通。 FAB法,是推销员向顾客分析产品利益的好方法。FAB销售陈述:即在进行产品介绍、销售政策(进货政策)、销售细节等表述的时候,针对客户需求意向,进行有选择、有目的的逐条理由的说服。 F指属性或功效(Features或Fact),即自己的产品有哪些特点和属性,例如:"在功效相同的产品中,它是最轻的电子发动机,只有10磅重," A是优点或优势(advantage),即自己与竞争对手有何不同;例如:"它足够轻。所以可以便携使用。" B是客户利益与价值(benefit),这一优点所带给顾客的利益。例如:"你的客户不再一定要到维修中心寻求帮助,因为服务代表能够使用便携式修理工具。" 所以FAB关注的是客户的"买点"。 FAB的意思是在商品推介中,将商品本身的特点、商品所具有的优势、商品能够给顾客带来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阐述,形成完整而又完善的推销劝说。 FAB法就是这样将一个产品分别从三个层次加以分析、记录,并整理成产品销售的诉求点,向客户和顾客进行说服,促进成交。但需要注意的是客户(顾客)本身所关心的利益点是什么,然后投其所好,使我们诉求的利益与客户所需要的利益相吻合,这才能发挥效果。切不可生搬硬套,不加以分析就全部上 AB法操作实务 (1)特性(Feature)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的元素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概率才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也不是简单的个性化,相关性所涵盖的范围和领域几乎覆盖了我们所见到的方方面面,相关性在不同的学科里面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 差时,他们的相关性就会受到削弱。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无非三种: 1、函数关系,如时间和距离, 2、没有关系,如你老婆的头发颜色和目前的房价 3、相关关系,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函数关系。这种密切程度可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1|表示相关关系达到了函数关系,从1到-1之间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例如0.8。 相关分析用excel可以实现 说判定有些严格,其实就是观察一下各个指标的相关程度。一般来说相关性越是高,做主成分分析就越是成功。主成分分析是通过降低空间维度来体现所有变量的特征使得样本点分散程度极大,说得直观一点就是寻找多个变量的一个加权平均来反映所有变量的一个整体性特征。 评价相关性的方法就是相关系数,由于是多变量的判定,则引出相关系数矩阵。 评价主成分分析的关键不在于相关系数的情况,而在于贡献率,也就是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原理,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相关系数越是高,计算出来的特征值差距就越大,贡献率等于前n个大的特征值除以全部特征值之和,贡献率越是大说明主成分分析的效果越好。反之,变量之间相关性越差。 举个例子来说,在二维平面内,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它映射(加权)到一条直线上并使得他们分散的最开(方差最大)达到降低维度的目的,如果所有样本点都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相关系数等于1或者-1),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再假设样本点呈现两条垂直的形状(相关系数等于零),你要找到一条直线来做映射就很难了。 SPSS软件的特点 一、集数据录入、资料编辑、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制作、图形绘制为一体。从理论上说,只要计算机硬盘和内存足够大,SPSS可以处理任意大小的数据文件,无论文件中包含多少个变量,也不论数据中包含多少个案例。 二、统计功能囊括了《教育统计学》中所有的项目,包括常规的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也包括近期发展的多元统计技术,如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并能在屏幕(或打印机)上显示(打印)如正态分布图、直方图、散点图等各种统计 大数据并不是说它大,而是指其全面。它收集全方位的信息来交叉验证,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银行,你可以去银行贷款,而银行可能会把钱借给你,为什么??因为在大数据时代,它可以通过一系列信息,通过交叉复现得知你很多东西,比如你的住址,是什么样的校区?

公共政策学相关资料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简答题]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三种相关分析方法

在SPSS软件相关分析中,pearson(皮尔逊), kendall(肯德尔)和spearman(斯伯曼/斯皮尔曼)三种相关分析方法有什么异同 两个连续变量间呈线性相关时,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不满足积差相关分析的适用条件时,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描述. Spearman相关系数又称秩相关系数,是利用两变量的秩次大小作线性相关分析,对原始变量的分布不作要求,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适用范围要广些。对于服从Pearson相关系数的数据亦可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但统计效能要低一些。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完全套用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但公式中的x和y用相应的秩次代替即可。 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系数:用于反映分类变量相关性的指标,适用于两个分类变量均为有序分类的情况。对相关的有序变量进行非参数相关检验;取值范围在-1-1之间,此检验适合于正方形表格; 计算积距pearson相关系数,连续性变量才可采用;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适合于定序变量或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的等间隔数据; 计算Kendall秩相关系数,适合于定序变量或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的等间隔数据。 计算相关系数:当资料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未知,或原始数据用等级表示时,宜用 spearman或kendall相关 Pearson 相关复选项积差相关计算连续变量或是等间距测度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Kendall 复选项等级相关计算分类变量间的秩相关,适用于合并等级资料 Spearman 复选项等级相关计算斯皮尔曼相关,适用于连续等级资料 注: 1若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因为分布不明-可用等级相关/也可用Pearson 相关,对于完全等级离散变量必用等级相关 2当资料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型未知或原始数据是用等级表示时,宜用Spearman 或 Kendall相关。 3 若不恰当用了Kendall 等级相关分析则可能得出相关系数偏小的结论。则若不恰当使用,可能得相关系数偏小或偏大结论而考察不到不同变量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对一般情况默认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故用Pearson分析方法。 在SPSS里进入Correlate-》Bivariate,在变量下面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复选框组里有3个选项: Pearson

时寒冰利益分析法

时寒冰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寒冰先生在文章中经常提到的字眼。什么是利益分析法?找了些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利益分析法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众所周知,我国股市是政策市,同时也是资金推动型牛市。 比较实用的选股技巧( 作者:时寒冰, 草于2007年11月4日晚上) 股票投资最重要的就是选股,选对了股票,即使暂时被套也不用怕,早晚会给你丰厚收益。选错了股票,一旦被套就进入漫漫长夜,不知道何时是尽头。5·30大跌,让我开始学会用利益分析法去解读这个市场,我根据自己的体会简单做一点总结: 第一:看业绩。 我个人认为,业绩是股票投资最重要的基础。即使是机构主力拉抬某只股票,一般也会选择那些有着坚实业绩支撑的股票(不排除个别业绩一塌糊涂的“妖股”也会有惊人表现,但往往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无论是社保资金、QFII还是基金选股,业绩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里的业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业绩,二是未来的业绩。一般而言,真正的高手选股重视未来业绩超过现实的业绩,因为,未来的业绩能够带来更大的上涨空间和更丰厚的利润,而现实的业绩则有提前被充分炒作和挖掘的可能(当然,如果现实的业绩和未来的业绩都非常好,就相对更完美一些)。 但一定要注意,许多股票的业绩是随着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广济药业,今年由于核黄素价格飞涨,公司业绩增长很快,股价从4月份的不到9元,一口气涨到8月份的51元多。但是,进入8月份后,由于核黄素价格飞涨也引得其他公司加大生产,导致核黄素价格下跌。相应的,股价也从51.58元的高位一直调整到27元左右。业绩对股价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这是投资者要注意的。 怎么看业绩呢?一般投资者不想看财务报表,可以简单地看一下“每股收益”、“市盈率”等

相关分析步骤

相关分析步骤 相关分析 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K-S检验) 偏相关分析不需检验 距离分析不需检验 X/Y 度量(S)序号(O)名义(N)度量(S)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序号(O)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Kendall ?系数 / 名义(N)/ 卡方值Pearson卡方值(Chi-Square) Pearson相关系数K-S检验是否必须符合正态分布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不需检验 Kendall ?系数不需检验 一双变量相关分析(Pearson、Spearma、Kendall ) 1 判断使用哪种相关系数,例检验是否满足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前提要求 2计算样本的相关系数r 按变量类型选择对应的相关系数种类,名义,度量,有序。 一般认为,当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8时,两变量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Linear Relationship);而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3时,两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较弱。 3 对两个样本来自的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进行判断 显著性检验来证明相关系数的大小是否显著。 1检验是否满足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前提要求 (1)【分析】——【非参数检验】——【单样本K-S检验】

(2)结果分析 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年均衣着消费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 N 50 51 51 正态参数a,,b均值 1.44 1.33 2.25 标准差.733 .816 1.197 最极端差别绝对值.406 .462 .192 正.406 .462 .192 负-.274 -.342 -.147 Kolmogorov-Smirnov Z 2.870 3.302 1.372 渐近显著性(双侧) .000 .000 .046 a. 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 .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H0:样本服从总体的正态分布。0.046<0.05,拒绝原假设。 单样本检验的结果显示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可以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2 双变量相关分析 (1)【分析】→【相关】→【双变量】

利益分析方法

利益分析方法 政治学中研究方法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和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之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对矛盾的研究,也就是采用辩证法作为一切分析法的基础,其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经济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所谓利益,是指“在外界主观意识不断影响下产生的,它与外界保持着密切联系,它最清楚不过地反映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他们的社会出身、教育状况、生活经历、社会关系、职业或职业状况等”。所有可以认为抽象的利益在现实世界中具体表现为人们的需求,以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存在着,是联系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纽带。 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社会历史现象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它是我们把握国内国际利益格局,正确制定战略的十分重要的工具。 基本依据: a.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因的历史观,必然导致利益分析的 方法论。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原始动因;生产关系实质上是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物质利益是上层建筑的动因。 b.利益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源性和支配性,必然导致利益的

分析方法。马克思:“人们所争取的一切和他们的利益有关”。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支配人的行为,自然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论。 c.利益分析方法是在社会领域彻底贯彻唯物论的必然要求。 内容: ?要把握重大社会事件背后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根源。利益问题既是重大社会事件的导火线,又是它的根本原因。 ?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是它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一般而言取得政治统治的阶级和社会集团获得的利益最大。 ?分析利益格局是制定战略的依据。 ?要根据社会事件对谁有利有害的性质和程度,决定我们的政策和策略。社会主体倡导和策划,以及实施任何事情都出于一定的利益动因。 利益分析方法的实践价值 ?认识社会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认识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 一把钥匙;深刻认识一系列社会现象的工具;理解各社会主体本性及其运行趋势的重要法宝。 ?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阶级分析方法就是其具体运用;它与因果法具有同一性,两者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利益分析方法本质上就是透过社会现象探求其原因的方法;为从社会存在看社会意识的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就是指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而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其主要工作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改进执政党及政府部门的政策质量。 3.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4.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社会上多数人觉察、认同、感觉出来的,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由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7.政策议程:又称政策日程,是指政策制定者就某个广为关注的公共问题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及采取什么行动。 8.公众议程:公众进行讨论的议程;是指公共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求政策制定者将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9.政府议程: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特定程序而把公共问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进行讨论、研究和处理的过程。政府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行动过程。 10.方案规划:指发展一个计划、方法和对策,以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项问题。 11.政策规划者是指参与政策方案的设计、研究、审议等活动的各种机构和人员,他们可分为政策系统内部的规划者和政府系统外部的规划者。 12.方案审议指有关机构、团体和人员对围绕某个政策的所有备选方案进行鉴定、评估和考察。 13.方案择优是指决策主体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化方案的阶段,它是决策程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其中包含两个紧密衔接的环节: 一是对所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价;二是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从中选优,拍板定案。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作者:日期:

公共政策学重点 第一章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内涵: 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以他政治团体所指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 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为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的本质: ①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公共管理的手段③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范式”特征 ①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 法论,又是艺术。③公共政策分析设计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 而且也是规范的 4(1)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艺术,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2)叶海卡·德罗尔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 。 第二章 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1)全面理性模式 优点: ①目标导向②所有选择皆为已知③偏好明确④偏好已知 ⑤没有时间及成本限制⑥最好的选择可是报偿价值最大化 缺点: ①在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②在政策制定中, 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是的决策者犹豫不决。③ 要列出所有达成目标之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以及时间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2)有限理性模式 优点: ①更符合实际, 更适用于行政决策行为。 ②对全面理性模式做了深层次的批评, 并强调政策制定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缺点:这一模式主要是为学术理论服务的,而不是为实际的政策分析服务的。 (3)渐进模式 优点: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 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而这一切都是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时所必须的,同时,通过渐进方式作出的是有限的、注重实效并容易被人接受的决策或政策。 缺点: ①倾向于保守主义, 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②注重目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原创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以 诸暨市为例 摘要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理论,最早由弗里曼提出,近年来得到广大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与传统的以企业管理者利益为核心的理念不同,重视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投入与参与者,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入了相当的智慧和力量,分散了企业经营的压力和风险,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应该综合考量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对利益相关者给予人文关怀,更应该重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规划产生的重要影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谋划布局。 基于此,本论文以诸暨市物业公司相关者理论为研究主线,诸暨市两家典型的住宅小区为案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旨在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印证当前的企业相关者理论在具体的实施效果和经营的具体过程中,需要结合战略实施,进而能够推进整个企业本身的发展。当然,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在其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来驱动企业发展,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之路,给予利益相关者合理的利益分配,从而优化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本论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系统梳理,阐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演化过程和重要因素,以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战略管理理论以及在实际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矩阵模型,重点体现了物业公司、政府、业主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分析和行为影响。最终,结合诸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诸暨市物业公司发展的整体战略实施的建议。同时,对诸暨市政府在协助物业管理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进诸暨市在物业管理公司治理上的进展。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物业公司;诸暨市;战略;研究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规范了具体的客体、 指向目标、 制定程序, 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 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 (事) 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 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1) 1)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 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第三章 1、官方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 2、非官方政策主体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3、行政机关在政策规划中起主导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如何分析立法机关(或立法者)的行为的? 该理论分析了西方代议民主制条件下立法或政治家的行为特征及模式,并指出,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 的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选。所以政治家的行为是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或支持率。而为了回的选民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