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信息与信息资源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

广义

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

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

总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

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

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

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

有的作用

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

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

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管理层次

宏观效果(管理):战略管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

中观效果(管理):各地区各行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

微观效果(管理):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

1.2.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手段

技术手段(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信息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经济手段(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1.3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1.3.1传统管理阶段

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1.3.2技术管理阶段

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1.3.3资源管理阶段

将信息看作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

1.3.4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2.1信息资源类型

2.1.1概述

方式和载体(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

载体划分

印刷型信息资源

缩微型信息资源

声像型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

加工深度划分

零次信息

成为文献前的信息存在状态,通常指有关何处或何人正在进行何种研究工

作的信息“进行中的研究”

一次信息

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原始文

件或第一手资料”

二次信息

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得到的产物

三次信息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

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产

物。

2.1.2文本类信息资源

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研究报告,政府出版物,标准文献,产品资料,文书档案

2.1.3数据类信息资源

经济数据资源

宏观经济统计数据

微观经济数据

经济资源数据

科学数据资源

基础科学

基础地理

空间数据

地震科学数据

生命科学数据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2.2信息采集

2.2.1信息资源的数量和来源图书的数量和来源

期刊及期刊论文的数量和来源

专利说明书的数量和来源

技术标准的数量和来源

其他文献的数量和来源

2.2.2信息采集原则

系统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方便,经济的原则

计划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

2.2.3信息采集策略

定向采集与定题采集

单向采集与多向采集

主动采集与跟踪采集

建立信息网络

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

严格管理与积极措施相结合

2.2.4信息采集方式

文献型信息资源的采集

实物型信息资源采集

鲜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

数据的采集

2.2.5新的信息采集技术全自动电话访谈(CATS)

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CATI)计算机柜调研

网络调研系统

传感器

2.3信息组织

2.3.1信息表示概述

由信息源或通道机制(如编码者)提供的,关于他们如何相信该信息将适合于现有的

某种组织化标志集合的一种陈述

信息表示的来源

信息表示的生成方法

派生法和指派法

2.3.2信息表示语言

置标语言

SGML,HTML,XML

元数据

知识描述型元数据

结构型元数据

存取控制型元数据

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模式(DC)

描述资源内容要素

描述知识产权的要素

描述资源外部属性的要素

信息检索语言

自然语言和受控语言

2.3.3信息资源编目

内容

编目对象和资源著录

编目规则和标准化

计算机编目和机读目录

目录体系,目录组织和维护

2.3.4信息分类

作用

资源分类的目的在于使用户更容易找到资源分类法

列举分类法

分面分类法

2.3.5主题标引

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

2.4信息检索

2.4.1类型

文献检索

题录(目录)检索,文摘检索,全文检索,语段检索

wanm

数据检索

信息内容的高度浓缩

确定性检索

事实检索

发现,推导,归纳,演绎出新的知识

最高级最复杂

2.4.2计算机信息检索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逻辑构成

信息源采集与选择子系统,内容分析与标引子系统,建库系统,用户接口子系统,提问处理子系统,词表管理子系统。

子主题 2

物理构成

硬件(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软件(系统软件与情报检索软件)和数据库(文件或数据集合)

2.4.3联机检索系统

联机检索中心

通信设施

检索软件

2.4.4联机检索方法

用户需求分析

检索策略制定

联机检索的基本程序

检索技术

布尔检索

AND(“*”,与)例如:A AND B=A*B(同时有A有B),OR(“+”,或)例如:A OR B=A+B(有A或者B),NOT(“-”,非)例如:A NOT B=A-B(有A不含B)

截词检索

后截断=前方一致检索(例如:computer*,得出competeracy,

computerise,computerization,computers,computery)特别适合西文检

索。

前截断=后方一致检索

中截断=前后部分一致(例如:organi*ation得出organisation,organization。)

按字符数量来分

有限截断

常用n个?表示n个字符,computer?可得computer,computers,computery。

无限截断

限制检索

主题字段

非主题字段

位置检索

(w)或()

(n)

(nw)或(nn)

(s)

加权检索

提高检准率

多媒体检索和超文本检索2.4.5网络搜索技术网络搜索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搜索引擎的结构

搜索器

分析器

索引器

检索器

用户接口

2.5信息分析

2.5.1内容分析

概述:推理出该信息源的意义的过程-自动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概述

内容分析的技术和工具

内容分析的应用

自动编目与文摘工作

自动编目:编目知识和规则咨询系统,书目记录自动生成系统,编目全程自动化系统

自动标引

自动抽词标引,自动赋词标引

信息过滤技术

主动或被动

代理或客户端

认知,社会学及经济学

信息提取技术

信息分析工作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2.5.2情报分析研究

选题

指令性,委托,自选

开题报告的审查论证

信息收集和整理

分析研究

研究报告撰写

2.5.3竞争情报分析

概述

对抗性情报,公开而深藏的秘密。(有关某个公司的非常具体且及时的信息。)

工作流程

确定需求方向-收集情报-研究制作-传播-反馈

类型和来源

方法

产品和服务

2.5.4数据挖掘

概述

功能

概念描述,关联规则的发现,分类规则的发现,聚类,回归模式,序列模式,时间序列模式,偏差分析

过程和方法

基本步骤

数据集成,数据简约化,实施挖掘,评价,表示

方法

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应用

金融,保险,零食

web挖掘

内容,结构,用法

2.5.5大数据

体量巨大

多样化

处理高速化

2.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6.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和意义主要生产要素

促进经济变革和增长的强大动力

开发利用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是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

提高政府运作效率的需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6.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现状:优势与劣势

统筹协调,需求导向,创新开发,确保安全

2.6.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国外信息开发利用战略

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2.6.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第一,基础信息资源开发(编制信息资源目录和建设若干个国家或地区性的基础信息

资源库),第二,建设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得数据库(内容产业),第三,建设各种信息应用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部的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模式

信息资源层(事物层)

集成揭示层(数据库层)

信息服务层(网络层)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模式

多集资源保障

互联网上多级分布结构

共建,共享,共管的面相向教育科研的数字化集成信息服务环境

上海模式

建设协作网

资源共建共享需要新的载体不断推进

政府推动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的支撑

技术推动是资源共建共享成功的关键

人力资源建设是资源共建共享的保证

社会需求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的动力

欧盟模式

提供公共信息的公共访问和商业化开发多元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增强内容产品

提高数字内容市场的活力

关键技术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组织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共享平台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第三章,信息系统的管理

3.1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3.1.1信息技术概念

信息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

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

分类

是否可物化

基本环节或流程

采集,传递,存储,检索,加工,标准化3.1.2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类型

信息系统的内涵

任何能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递的系统都可称为信息系统

组成

基础设施层

数据处理层

应用层

用户接口层

各级使用者

功能

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并向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类型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

专家系统(E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3.1.3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是现代化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物化形式

改变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

拓宽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

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管理对象上的拓展

管理方式和技术的改进

管理目标的深化

3.2信息系统的开发战略及顶层设计

3.2.1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概念和作用

一个组织对其发展方向,环境条件,长期目标,重大政策与策略等问题的考虑与计划。

内容和组织

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与结构

当前的能力状况

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近期计划

程序

确定规划的性质

收集相关信息

进行战略分析

定义约束条件

明确战略目标

提出未来的蓝图

选择开发方案

提出实施进度

通过战略规划

3.2.2制定战略规划的方法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ST)

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合

把组织的战略集合转换成信息系统的战略集合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全面调查法

重点突破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3.2.3信息系统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及其任务

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的内容

信息资源规划

根据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的技术架构规划,主要包括确定技术路线,软件和硬件架构等

根据信息资源规划和技术方案提出基础环境保障规划,包括对网络,服务器架构,存储与备份,机房设计以及信息安全保障进行规划和安排,以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等正常开展,以及系统等安全正常运转

顶层设计的方法

自底向上的方法

以数据为中心

先对组织的数据进行梳理,再寻找产生数据的业务流程。数据流分析和数

据环境的重建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问题

需求分析,系统建模,制定基础标准,明确数据分布

自顶向下的方法

业务架构设计

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模板

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 【内容提要】知识管理存在着层次性。完整的知识管理划分为知识本身管理与知识资源管理两个层次,并且由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3者共同构成,其中知识资本管理是由前两者派生出来的。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资本管理/知识理论/知识资源/知识资本 当前理论界的“知识经济热”刚刚降温,“知识管理热”又开始急剧升温。知识管理在世纪之交再一次成为国内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国内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学界对于知识管理的介绍与探讨在1999与20XX年一度达到高潮。文献、、与对近年来,尤其是上述两年间在图书情报学界的正式专业刊物上所发表的众多有关知识管理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综述,就知识管理的概念、定义、内容、思想来源、性质、目标、特点、功能以及实施、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和相关的评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梳理了当前人们对于知识管理较为纷繁芜杂、模糊混乱的认识。然而遗憾的是,所有这些研究都淡化与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知识管理中存在的层次性问题。本文将基于以上的有关研究,以知识管理为对象,深入探讨知识管理的层次性问题,以期达到全面认识和把握知识管理的目的。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具有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之分,由以下3部分组成。 1 知识管理的微观层面:知识本身管理 知识本身管理也可以称作是纯知识管理,处在这一层次的知识管理主要是由经济界、管理理论界在进行研究,因此它带有强烈的工商管理色彩,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到了情报学,它是指对中知识本身或者说“纯知识”的创造、吸收、获取、加工、存贮、检索、传播、共享、转移、创新与应用的管理。依据所管理的知识范围的大小,该层次知识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说,该层次知识管理就是指对隐性知识(未编码知识)的管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知识局限在显性知识(编码知识)的范围内,把知识等同于显性知识,而忽略了隐含知识或意会知识这一面。知识管理可以说就是针对这一缺陷应运而生的。知识管理的提出尽管并没有抹杀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有强调以显性知识管理形式存在的我们经常说的“知识处理”的这一面,但是相比较而言,它在当前的兴起是突出了对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视。因为在传统的西方管理理论中,从泰勒到西蒙所指的知识一般就是显性知识,如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就指出在将知识运用于工作中后,生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绪论(基本概念)1、信息定义(判断) 是用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 3、信息的性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会用来分析问题) 1)普遍性2)客观性3)动态性4)可识别性5)可传递性6)可处理性(变换性) 7)可度量性8)可共享性9)依附性10)时效性11)转化性12)可伪性 13)无限性14)层次性15)相对性16)知识性17)转移性 4、知识定义:P287 知识是经过人得思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5、知识的基本特征P287(7+3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 1)隐含性2)实体性3)共享性4)主观性5)价值性 6)复杂性7)变化性8)增值性9)非遗传性10)依附性 6、知识的分类(按载体):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7、资源定义: 窄派定义: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宽派定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8、资源的分类(分类准则很多) 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划分 (1)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类比人的体质) (2)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类比人的体力) (3)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类比人的智力) 9、信息资源(广义,简答) 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的集合、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信息技术的集合。 10、信息资源的特征(3+6个)(简答、选择)P7-11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4)共享性5)时效性6)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不同一性8)驾驭型 9)累积性与再生性 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背景 (1)信息经济的崛起(2)信息观念的转变(3)信息技术的发展(4)企业的根本转变 12、信息资源管理(概念P15) 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3、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和方法 1)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2)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3)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 4)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 14、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紊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真题笔记(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全版)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信息的概念 (1)从信息的作用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消除”、“负熵”等。(没有揭示信息的本质) (2)从信息的范围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消息、知识、情报、数据等。(只指出了信息概念的外延,及信息的范围,定义应该表达概念的内涵) (3)从信息的内容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交换的内容”。(已经注意到了信息的质的方面,但是a信息的范围没有划定,b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 (4)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规律、运动状态、存在标志等。 a、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亦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b、从认识论层次上看,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但不够通俗,并且从两方面定义,不便于对信息概念的整体把握)我们认为,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此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上面第三、四类观点,因此该定义基本上属于第三类定义,但事物发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事物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 (1)普遍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信息,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交换。 (2)多样性。 (3)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将进行加工处理。 (5)与载体的不可分析。信息需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与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 (7)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非消耗性。可以多次开发,反复利用。 (10)强时效性。信息老化和更替。 3、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信息与知识、情报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这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 从三者的范围大小来看,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属于一种包含关系 (2)信息与数据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new

2010年~2011年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2信息管理(广义):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4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5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 的模式。 2、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3、“三金”工程是指金卡金关金桥三大 基础工程的简称。 4、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 5、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的准确度信息费用 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6、信息组织的特性是依附性、渗透性、增 效性。 7、从便于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 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8、信息检索的特性是相关性、逻辑性、不确定性。 9、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信息与信息资源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 广义 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

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 总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 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 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 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 有的作用 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2.试述信息的功能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 2.试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定性标准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 (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 (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信息应用系统等来装备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使信息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2007年7月修订) 课程编号: 实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数:54 学分:3 编写者:马费成宋恩梅 课内实验(一)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模式(3个学时) 【实验目的】 1、巩固第2章“信息交流”理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的认识; 2、了解网络环境下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工具、原理; 3、能够结合网站实例,对相应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 4、引发学生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演变、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比较等问题的进一步 学习和思考。 【实验内容】 本实验课程为课内实验,时间为3学时。首先简要回顾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网站实例对一些主要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介绍,包括博客()、播客()、交友网站、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六度分离实验()等。在介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各人的学生机与老师的讲解对网站进行同步浏览和了解,期间也通过随堂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互动沟通。最后,对本次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小结。 【实验步骤】 1、简要回顾先前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实验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和特点概述 3、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介绍 (1)博客() ?博客的兴起、发展与应用 ?新浪网的博客频道浏览 ?老徐的博客: (2)播客() ?播客的由来与发展 ?新浪博客专题频道: ?【提问与讨论】播客与博客作为交流方式的比较 (3)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 ?简介 ?天下维客网站浏览: ?相关条目浏览,如流氓软件

(4)交友网站 ?微软: ?谷歌: ?交友网站: ?【提问与讨论】新型交友网站与先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如)的比较分析(如功能、版面等) (5)六度分离实验() ?六度分离与小世界理论介绍: ?六度分离网络实验: ?【讨论】六度分离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和可验证性 4、实验小结 (1)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些特征: ?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交流的载体较之传统的交流载体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其交互性的显著特点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强的关联度,特别是在2.0环境下,大家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的加强; ?一些相关的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如六度分离、小世界、社会性软件等; ?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栈”理论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重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交流中的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有栈交流)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对于传统 的信息中介(代理)而言,网络中介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改变。 (2)实验课中给大家介绍的只是众多网站中的一些代表,而对这些网站和工具的认识更多也都还停留在一种感性的层面上。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进行延伸和拓展,搜集相关的网站进行了解和比较,如果能够在理论层面的高度进行一些思考则更好。 5、课后阅读与作业 (1)延伸阅读:【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 世界是平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9月 (2)作业: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的比较分析(可从载体演变、工具更新、交流主体的角色变化、信息栈及网络中介等角度展开) 【实验准备知识】 1、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优点:突破时空限制,存储量大,传输速度快,表现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缺点:信息质量,网络安全,检索难度,知识产权问题 2、博客的兴起与发展 ?网络日志,1997年出现在美国,2000年开始在网络上流行 ?特点:内容个性化、更新频繁(日记形式)、充分利用超链接,实现网络群体的深度交 流和沟通 ?应用: - 个人信息发布 - 科学团体/共同体交流:思想、团队合作研究 - 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个人经验的学习和共享,知识积累 - 博客营销 3、播客的兴起与发展 ?,中文译名尚未统一,但最多的是将其翻译为“播客”。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出现 初期借助一个叫“”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精品课程) 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没有固定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实际来选择。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如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ERP 系统等;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如局域网、门户网站、VPN网络;三是使用沟通交流平台,如BBS、电子邮件、新闻组等方式、企业qq、飞信、rss订阅等;四是将其编纂成内部刊物、出版物;五是其他方式,如利用宣传栏、宣传板宣传,甚至有的更强的在公司厕所也宣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三个层次,四个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数据+背景=信息 数据是载荷或记录物理信息的物质符号。 信息+经验=知识 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取决于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普遍性和客观性、广延性和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传递性 分类:按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 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技术因素占主导因素 资源管理阶段 知识管理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本体论、认识论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对象:广义: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内容:实质就是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目标:生产和开发、利用、管理机制 任务宏观: 微观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 (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 (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 (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 (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 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 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 信息的分类 (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 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 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 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 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 (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 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 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专著、论文、报告、剧本等。 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 内涵: 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信息交流:又称信息传播,是指通过特定的符号系统,利用一定的信息通道,使信息跨越空间和时间实现的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传输和交换行为。也是一个双向、非对称循环的过程。 2人机共生律:用机器广泛的适应范围弥补人的不足,用人的智慧来补偿机器智能的缺陷。3信息资源:广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狭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用用信息的集合。 4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涵盖了软件、数据和信息、用户、演示程序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环境,人员,资金等要素,而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再现出来的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5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组成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妥善保护,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更改或泄漏,网络信息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 6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改变。 7准时生产系统JIT(Just In Time)是由日本制造商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由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和等待时间及残次品等均祝为一种浪费。8知识产权是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可称为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存在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知识产权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理解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指的是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期刊、绘画、雕塑、摄影、电影、唱片、电视广播等。 9工业产权是指人们在工业领域通过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主要包括:1.创造成果权:如专利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2.识别性标记权,如商品权、产地标记权等。 10数据挖掘也是一种常用于知识获取的工具。数据挖掘:也是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 11辅人律:在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取更多的自由和解放。 12拟人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自由与解放。 13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实现自动化。 14产业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改造原产业,使其成为生产自动化、机器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信息产业,以及构造以信息带动其他因素流动的产业关系。 15社会信息化:就是通过早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内,系统全面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运行规则、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转折的过程。 二、选择填空 1、通信系统有六部分组成:信源、编码器、信道、噪声源、译码器、信宿 2、与四种信息器官对应,信息技术包括分别用于辅助这四类信息器官的“信息技术四基元”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对应感觉器官、思维器官、神经器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_赖茂生)笔记

申农: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 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语法信息:仅考虑形式因素的信息。语义信息:考虑 其中内在含义因素的信息。语用信息: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 信息资源: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 各类信息活动要素(设备、人员等)的集合。经过加工处理有序 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可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源:信息的来源。文献信息源,非文献信息源。 1 一次信息源,本体论信息源。2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人大脑储藏。3三次信息源,再生信息源。口头、体语、文献、实物。4 四次信息源。集约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或实物信息源的集 约化。 信息势:信息源可以累积信息,在它与吸收之间形成了信息 位差。信息势的存在是信息流和信息交流活动产生的前提。 信息资源特征:一般特征:1、所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特殊性:1、共享性。2、时效性。3、生产和使用中不可分性。4不同一性(独特性)。5、驾驭性。6、累积性和再生性。 信息资源管理(IRM):管理者为达到预订的目标,运用现 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 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 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2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信息按加工深度分:零次信息(未成为文献前的信息存在状态)、一次信息(作者根据本人研究工作和成果撰写、发布的信息)、二次信息(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得到 的信息。)、三次信息(对一次、二次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信息)。一次、二次、三次,可以类同对文献进行划 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1年规定 48页以上的出版物称之为 图书 信息采集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全面、完整)2 针对 性(依任务和服务对象,有针对、有重点、有选择地采集)3及时性原则(及时、迅速地提供给它的使用者)4、可靠性(真实、准确、可靠)5 方便、经济性原则 6计划性原则(当前以及未来)7预见性(着眼现实,又要有超前性) 信息采集策略: 定向采集:在采集计划范围内,对某一科学、某一国别、某一特定信息尽可能全面系统地采集。 定题采集:根据用户指定的范围或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采集工作。定题服务。 单向采集:对特定用户的要求,只通过一条渠道,向一个信息源进行采集,针对性强。 多向采集:对特殊用户的特殊要求,广泛地多渠道地进行采集。成功率高,容易重复。 主动采集:针对需求或根据采集人员的预测,事先发挥主观能动性,赶在用户提出信息要求之前即着手采集工作。 跟踪采集:针对有关信息源进行动态监视和跟踪,这对深入研究跟踪对象很有益处。 建立信息网络: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严格管理与激励措施结合 信息采集方式。 文献型:1 购买2交换3接收4征集5申请6复制7网络搜索。 实物型:实地参加活动,参观实物、购买、索取等。 鲜活型:交谈、采访、社会调查等。 数据:实验、观察、检测、考察、统计等等。 新型采集技术:1全自动电话访谈(CATS)2交互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CATI)3电脑柜调研4网络调研系统 信息表示:有信源或通道机制(如编码者)提供的、关于他们如何相信该信息将适合于现有的某种组织化标识集合的一种陈述。 信息表示生成方法:派生法:信息表示直接来自对象信息信息集合自身,利用某些识别和分析技术,从对象信息集合中提取可用于信息组织和检索的语词符号或其他特征标识。 指派法:信息表示来自对象信息的外部,由信息加工处理者在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其潜在用户的知识结构,参考社会的公共知识结构,确定要揭示的信息内容的属性及表示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