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物协物流园区规划案例: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终

中物协物流园区规划案例: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终

中物协物流园区规划案例: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终
中物协物流园区规划案例: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终

案例介绍: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

一、项目背景:

国务院于2010年5月5日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是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的成立是中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务院明确提出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两江新区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并叠加重庆及西部的优惠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外贸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推进,它将深刻改变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两江新区将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各项资源配置,建设成为功能领先、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建设集约的内陆开放高地。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两江新区着眼于构建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内陆开发开放新模式。

二、项目需求:

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支撑和引导作用,创新物产(物流与产业)联动、产城(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模式,保证两江新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效整合现有物流存量资源,科学规划未来物流增量资源,优化物流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两江新区物流业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高端化发展;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物流运营体系,实施高效低碳、绿色环保、高速畅通、成本低廉物流发展战略;支持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挥现代物流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建立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及市场培育,最终将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两江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经济社会体系国际竞争力。

三、项目实施:

1、项目调研。

本着内外结合、生产和流通紧密结合、规划与运营紧密结合、规模化与集约化相结合,项目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包括对重庆市、两江新区管委会、两江集团及其下属各个部门、鱼复工业园、寸滩港、果园港、重庆机场的访谈调研等,并且进行了两次补充调研。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发展定位,预测发展规模,规划物流空间结构、物流通道、物流用地、物流节点体系,安排建设发展时序,提出政策措施与建议,形成报告文稿。

四、项目成果:

1、发展战略定位: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国家十大振兴产业部署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在新亚欧大陆桥上的国际枢纽区位优势、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及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优势,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辐射亚欧、联动我国东西部、引领工商贸发展的现代国际物流枢纽和物流运营中心,把两江新区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引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先行区和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核心产业,成为带动两江新区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2、发展规模:

2020年两江新区的GDP达到64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到GDP的8%,两江新区的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10亿元,成为两江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两江新区内部的物流服务占到40%,实现的物流业增加值为200亿元;区域性公共物流服务占到60%,实现的物流业增加值为310亿元。

3、物流空间结构规划:

两江新区物流产业总体空间布局为:“两区、三核”。

两区:综合物流核心区,国际物流发展区。

三核:果园港物流发展核,机场和空港保税港区、寸滩保税港区物流发展核。

4、物流通道规划:

外部通道:两江新区物流对外运输方式齐全,实现水、陆、空网络纵横大格局。公路以渝宜高速和外环高速为轴线,辐射大西南地区。铁路以渝利线(渝万线)、渝怀线以及东北环线为依托,在两江新区范围内形成通畅的铁路网络,果园港紧邻长江实现河海联运,江北国际机场占据连接中国西部与中部的优越地理

位置,能够发挥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的作用。

内部通道:龙盛片区货运通道主要承担产业连接、物流集散功能,规划“五横五纵”物流通道;水土片区产业布局主要以云计算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端研发产业为主,规划“四横四纵”物流通道。

5、物流用地规划

综合枢纽物流用地、产业物流用地、综合商贸物流用地重点布局在龙盛片区,国际贸易物流用地重点布局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土片区适当布局产业物流用地和城市配送型商贸物流用地。

综合运输枢纽型物流用地为依托果园港、鱼嘴铁路站开展多式联运、港口物流、铁路物流、区域中转型物流服务功能,主要布局在果园港后方及鱼嘴铁路站两个片区。

产业物流用地定位服务于为两江新区、重庆乃至区域范围内的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低空、医药等产业的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所涉及的各项物流作业提供合理的空间,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综合商贸物流用地依托两江新区产业优势,吸引大型高端、国际化的专业化产业带动力强的第三方商贸物流机构入驻,构建仓储、加工、配送等服务设施来满足客户所需的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

国际贸易物流用地的布局规划依托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国际物流条件,预留空港周边3000亩用地用于发展国际贸易物流产业。

6、物流节点体系规划:

龙盛片区布局的节点空间格局根据综合运输枢纽物流用地、产业物流用地、综合商贸物流用地布局相应物流节点。综合运输枢纽物流节点——“一园、两

中心”(果园港综合运输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鱼嘴铁路物流中心);产业物流节点——“一园、三中心”(制造业配套物流园区,汽车产业物流中心,整车物流中心,高端制造业物流中心);综合商贸物流节点——“一园、四中心”(综合商贸物流园区,四个综合商贸物流中心)。

水土片区节点空间格局为“一基地、一中心”。其中,“一基地”为物流信息研发总部基地;“一中心”为水土综合配送中心。

两路寸滩保税物流港区布局国际贸易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产业,强化保税物流服务功能。

7、物流交通组织

运用仿真软件,对两江新区未来交通流进行仿真,确定了两江新区交通组织瓶颈,给出物流交通组织建议方案。

8、建设发展时序安排:

两江新区物流空间发展建设时序上的安排要与两江新区物流发展阶段相适应。两江新区物流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要素集聚阶段、产业构建阶段、创新辐射和区域协同阶段。

五、客户评价:

由我集团公司委托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承担的《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现已按照规定要求全部完成。《规划》范围以龙盛片区和水土片区为重点,涵盖两江新区的其他区域,规划范围面积约178平方公里。

《规划》以《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为指导,以服务于两江新区主导产业的生产和流通为核心,以提升两江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

以培育两江新区现代物流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构筑与我国国家级新区相配套的、高水平、高起点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在新亚欧大陆桥上的国际枢纽区位优势、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及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优势,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辐射亚欧、联动我国东西部、引领工商贸发展的现代国际物流枢纽和物流运营中心。

该规划战略定位准确、发展目标符合实际、物流空间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的战略发展指导意义,得到两江新区管委会高层高度评价。

物流园区经营模式与市场分析

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园区规划 物流园区是指多个物流中心在某一空间的聚集体,提供综合物流及其他配套服务的场所,物流园区集约了多种物流设施,是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具有集约、调节、转运、集中库存、信息枢纽等综合功能,紧临港口、机场、铁路编组站等交通枢纽,地价较低,适当设置远离市中心区,并要足够的发展空间,为工业企业的发展留有余地。可见,物流园区是、企业物流部门通过规模化,实现资本、设施、人员、政府服务及其他资源的有效整合。当前,供应链管理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物流园区作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地,是供应链上核心环节与战略节点。 从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及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有几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物流外包将逐步成为趋势。这将推动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并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当中,成为全球化、一体化、高效率的物流产业集中地,发挥物流增值的作用,物流园区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彰显。国外特别是德国与日本的物流园区开发经验表明,物流园区开发确实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重大的作用。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物流园区开发都将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一大热点。但既然是热点,由于利益的驱动,就会产生诸多非理性的行为。而科学的、客观的前期调研、需求分析、功能定位、商业模式设计等对一个物流园区的成功开发,降低投资风险至关重要。以市场为导向的物流园区规划,是物流园区产生良好社会及经济效益,走上持续发展之路的保证。 一、需求分析 物流园区开发的首要工作对物流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情报分析,深刻把握客户的需求,敏锐洞察市场走向,为后期市场定位、功能设置、商业模式设计等提供决策依据。市场调研是对开发单位本身、政府部门、物流需求方及潜在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进行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及分析。最重要的是对物流需求方的调研,主要涉及的方面有:对该项目物流配套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对服务围及水平的需求、对成本费用的接受水平、对附加服务的需求、需求方的货物流向/处理量/出入口量/涉及金额、需求方的合作意向等。通过上述调研,在获得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统计学预测方法、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定性方面主要是分析目标客户在哪里、客户的需求有哪些、市场空缺有多大、本项目的资源及能力情况等。定量方面主要是分析

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

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 (鱼嘴组团O、P、M、N标准分区和龙兴组团C、E、F、G、H、I、J、K、O、V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 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委托单位: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一月

1.1规划背景 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二期包括龙盛中心区、龙兴E标准分区、中韩产业园、复盛高铁区、龙兴聚居区、低空产业园和中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793.12公顷。 龙盛中心区是龙盛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商业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研发创新为四大核心功能,并兼有居住功能的综合片区。龙兴E标准分区定位为两江新区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区、生态宜居示范工程和多元文化社区。中韩产业园规划功能为中韩两国产业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以电子信息及创意研发产业为主的高端产业基地。复盛高铁区围绕高铁交通枢纽发展商业服务、创新研发、仓储物流以及配套居住功能的城市综合服务区。龙兴聚居区是汇聚商业、文化、体育等重要城市功能,并兼具创新研发及尖端制造的产业功能的大型聚居区。低空产业园规划区是集小型飞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研发、试验及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航空产业制造基地。中日产业园规划区是重点发展汽车、装备、电子、新材料、环保等高端产业,并以打造低碳、环保的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园区。 1.2与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两江新区龙盛片区规划布局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重庆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渝府发〔2011〕36号)、《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等相关上层规划及专项规划,与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精神协调一致。 1.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社会环境现状 规划区位于江北和渝北区,区内有龙兴镇,御临镇和复盛镇。重庆两江新区龙盛片区二期规划区现主要为农业用地,龙盛片区二期开发期主要影响的人口为规划区内的38.6万人。经调查,拟建项目区内有龙兴古镇,无自然景观、珍稀动植物等特殊保护对象。规划区内交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区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西永组团,即梁滩河流域以东,北碚与沙坪坝区界以南,中梁山脉以西,土井干道以北,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园区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统筹西部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聚集重庆物流资源和公共物流服务的平台、长江上游水陆空多式联运平台、区域物资分拔分销集散平台、物流装备制造基地、物流金融和培训等综合服务平台。园区将被打造成为服务和辐射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南的物流枢纽及分销配送中心、国内最具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区和产业综合发展区。 重庆西部物流园负责人介绍,西部物流园将推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打造国际铁路多式联运枢纽,打造铁路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物流供应链金融中心。 依托中欧“渝新欧”班列,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经贸合作;依托“渝桂新”南向通道,加强与东盟及东南亚的经贸合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沪”、“渝深”班列,向东促进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依托“渝满俄”北向通道,进一步提升中俄经贸合作层次。探索建立重庆铁港、空港、水港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多式联运体系,进一步提升重庆的承载能力。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内的中铁联集重庆中心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贸易大通道、渝新欧班列的始发站 “渝新欧”铁路自2011年起正式开通,全长11000公里,经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进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 为进一步发挥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接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的作用,加快建设重庆成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扩大重庆进出口及转口贸易额,推动自贸区建设与发展,延伸“渝新欧”通道至沿边沿海地区,一个新的创意诞生:由重庆铁路口岸向南开行铁路班列至广西北部湾港,通过铁海运联运方式连接东南亚、澳新、中东、非洲等地区。 作为“渝新欧”极富创意的延伸,这条通道被称为“渝桂新”,它不仅是西南内陆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重塑沿长江运输至上海绕行大半个中国海岸线到东盟的传统路线,同时能够接驳现有通道,构成辐射范围更广的亚欧陆上新通道:通过“渝新欧”连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渝桂新”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经由重庆连接东南亚至欧洲,实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效联接,带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协同发展。 西部物流园: 打造“一枢纽三中心” 重庆西部物流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磊介绍,西部物流园将推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打造国际铁路多式联运枢纽,打造铁路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物流供应链金融中心。 据介绍,重庆自贸试验区西永片区西部物流园板块规划面积7.84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国际铁路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展示展销、整车及零配件、供应链金融、国际货代等业态。

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

自考调查报告题目: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物流商务与管理 学生姓名准考证号 010********* 成绩

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的发展,物流作为资源金流的必要手段,已经必不可少,近几年物流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物流技术水平已经决定着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发展水平。本文也就是为大家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使重庆物流也更好的发展。 1.重庆市事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 1.1重庆市事情特征 1.2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 2.重庆庆物流产业发展的STOW分析 2.1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 2.1.1区位优势明显 2.1.2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2.1.3政府大力支持 2.1.4物流产业已具锥形 2.2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劣势 2.2.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专业化分工不足,供需不平衡 2.2.2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不够 2.2.3物流信息水平化低 2.2.4重庆市物流成本偏高 2.2.5物流人才短缺 2.3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 2.3.1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 2.3.2物流企业合并并重组以寻求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2.4发展重庆市物流产业的威胁 2.4.1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进入,对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形式成挑战 2.4.2地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2.4.3客服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提高 2.4.4人才争夺激烈

3.对重庆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 3.1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3.1.1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布局整体规划 3.1.2城市商圈布局及消费 3.1.3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发展的需求 3.1.4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规划 3.2重庆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议 3.2.1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 3.2.2着力培养仓储性物流中心 3.2.3针对区域性经济特点,建设多个区域物流中心 3.3重庆市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注意事项及管理程序 3.3.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 3.3.2进行物流资源整合 3.3.3重视进、出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建设 3.3.4要注重研究和开发新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中心的工作效率 3.3.5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中外合资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一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物流业的发展,提高重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3.3.6扩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功能和规模,加快建立物流的信誉等级制度 3.4进行物流资源整合 3.5视进、出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建设 3.6建设市物流网络系统平台 1重庆市事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 1.1重庆市事情特征 重庆市国家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直辖市,重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地域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差异大,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为实现“努力把重庆建设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必须结合重庆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全市各区县的自然及经济地地

重庆航空物流园区

重庆机场航空物流园区 重庆机场提供的好处 便捷的交通体系 完善的基础设施 丰富的保障经验 健全的航线网络 迅猛增长的运输量 园区概况: ·园区简介:重庆机场航空物流园区是国家级航空枢纽,总体规划占地9000亩以上,分为物流园A、B、C、D、E区五个区域,将分期实施规划建设。截至2012年底,园区拥有物流仓储设施12万平方米,其中货站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具体物流仓储设施包括:国际货运站、国内货运站、物流分拨中心、航空货运街、快件中心、联检报关中心、海关监管中心、公共保税仓库、水产中心、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等,年货邮保障能力达到80万吨。目前,园区入驻企业数量约60家。按照规划,至2015年,园区物流仓储设施面积将达到30万平方米,年货邮保障能力达到200万吨。至2040年,园区物流仓储面积将突破80万平方米,年货邮保障能力达到400万吨以上。

物流园区优势: 地理优势:7000万人共用一个机场(重庆):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具有“水、陆、空、铁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客源汇集地。地面辐射人口7000万,空中辐射人口3亿。 政治优势(重庆): ①重庆直辖奠定西部龙头地位 1997年3月,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直辖十余年来,重庆GDP平均增长率超过10%。2012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3.6%,经济总量达到11459亿元。 ②“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导航,国务院2009年3号文将重庆及重庆机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主席对重庆发展提出“314”总体部署:总体部署首先明确了三大定位,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总体部署还提出了一大目标,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③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成立 2007年6月,重庆成都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12月,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式挂牌成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国家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是目前国内功能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综合性最强的保税港区。 ④重庆首次提升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2010年2月,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这是重庆首次提升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6月18日,在重庆直辖13周年的历史时刻,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新引擎。不少人甚至认为,两江新区就是国家启动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开发建设两江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两江新区”,因位于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而得名,规划面积1200 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 km2。国务院在《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中指出,“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提升重庆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实施了3个大的开发开放战略: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进入新世纪又开发了滨海。国家批准设立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都承担着构成增长极“内核”、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595 km2的深圳特区开发,带动了18万km2、8000万人口的珠三角加速崛起;530km2的浦东新区,带动了21万km2、9000万人口的长三角迅猛发展;2270 km2的滨海新区,带动了33万km2、1亿人口的环渤海奋起直追。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1200 km2的两江新区,将争取辐射带动“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乃至680万km2、4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开发开放,从而改变西部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据初步测算:两江新区将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年均增长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矿产等能源产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湖南、湖北、陕西广西、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总之,通过各种要素、资源的发酵、增值,两江新区经济规模和结构、发展质量和方式都会产生裂变和聚变,并放大射流到整个西部,产生几何级数效应和乘数效应,推动西部地区大发展。 (二)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是新时期需要探索内生型改革经验。我国迄今为止的综合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获得的经验也主要是基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在改革的新阶段,需要将外向型经验和内生型经验结合起来,因此,地处内地的两江新区也身兼综合改革试验区功能。二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尚待破题。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在西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增强重庆整体统筹能力,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加快建立内陆地区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三是西部地区科学发展任务艰巨。当今中国最大的难题,已不再是发展速度而是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的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设立两江新区,就是从制度层面上探索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诸多方面先行先试、开拓创新,不断积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经验。 (三)两江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的

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运营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规划、交通、土地、商业、外贸、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同时,它又是投资庞大的工程,包括征地、拆迁、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等,所需资金十分巨大,而且投资回收期相对比较长,单靠政府投资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确定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功能定位及内部布局等之后,还应对其运作方式进行总体的规划。综合对国外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进行比较分析,结合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园区赢利模式的分析。 一、国外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分析(一)、国外政府建设物流园区的措施 各国政府为了推进物流园区的发展,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下面以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物流团地和德国货运中心来说明。 1、日本的物流团地日本的物流团地建设是政府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化的物流企业在此聚集,使其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减轻大型配送中心在市中心分布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日本物流团地建设与运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一是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边缘带、内环线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规划有利于未来交通设施配套建设的地块作为物流团地。二是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若资金不足政府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三是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团地积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团地的地价和房产升值,使投资者得到回报。四是商业银行出资参与物流团地和基地的建设,成为物流团地的出资方和股东。五是政府出资设立物流公司,出资兴建物流团地,待运营正常后再卖给私

两江新区规划图

两江新区规划图、重庆两江新区范围、重庆两江新区地图(最新全面解读) [ 编辑:某兮 | 时间:2012-08-28 11:41:22 | 浏览:13445次 | 来源: | 作者: ] 重庆两江新区范围 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水域、不可开发利用的山地及原生态区共650平方公里。其中: 重庆两江新区范围行政规划图 江北区涉及街镇为: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复盛、鱼嘴镇; 渝北区涉及街镇为: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人和、鸳鸯、天宫殿、翠云、大竹林、木耳、礼嘉、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镇; 北碚区涉及街镇为:水土、复兴、蔡家岗、施家梁镇。

两江新区规划图 两江新区规划图 重庆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面积6.00平方公里,空港功能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分为两个地块。其中地块一面积1.0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硚田村七社,南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新华村十社,西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新华村十一社,北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硚田村九社;地块二面积1.33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八社,南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六社,西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黎家村十六社,北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七社。 重庆寸滩码头 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园区: 位于两江新区东部,是两江新区成立后首次多区联动建设新区的试点,对今后新区建设具有示范意义。该园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70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包括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

重庆西部新城

重庆庆西部新城主要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片区,以及九龙坡区和北碚区的部分地区,在沙坪坝区范围内规划共260平方公里,西部新城副中心是重庆主城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西部新城城市核心区要按国际化标准予以规划设计,打造与大学城、西永微电园(保税区)、台资信息园、铁路物流园功能相配套的现代化中心城区,随着主城西进步伐加快,到2015年,西部新城常住人口将突破60万,大学城师生和微电园IT从业人员也将达数十万。 西部新城主要核心功能区(五大片区)都集中在沙坪坝区西部片区,经过几年大力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2010年4月15日沙坪坝区西部新城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力为辖区内单位服务,辖区内的外籍员工还可实现当地办理护照和港澳台通行证。沙区西部新城管委会内辖:陈家桥、青木关、虎溪、西永、土主、回龙坝、曾家、凤凰、中梁等9镇,区域内主要包括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西部新城城市核心区、土主铁路物流园等五大板块。重庆西部新城是重庆市“特大城市空间拓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集成五大片区合为一新城区: 1、重庆大学城

重庆大学城于2003年4月4日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建设,坐落在中梁山、缙云山之间的虎溪镇和陈家桥镇,是重庆西部新城的中心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按照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重庆大学城的要求和“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的建设理念进行建设发展。并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科教节点、西南地区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研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大学城占地20平方公里,后来规划调整为33平方公里(其中学校教育用地面积1.8万亩,其它为基础设施和城市开发用地),规划人口100万左右,建设总投资300亿元。重庆大学、三军医大、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15所高校汇聚,预计到2012年,在校师生人数将达到20万人,社会人口25万人。 目前,重庆大学城已基本成型并初具规模,成为全国大学城中入驻学校最多、入住师生最多、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配备较齐全、手续办理规范齐备的一座新型大学城。重庆大学城正在朝着大学之城、商业之城、文化之城、休闲宜居之城、高科技产业之城的目标有序推进。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同意,利用大学城现有的教育用地,还将分别引进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中国银监会金融干部培训中心到重庆大学城办学,以丰富重庆大学城的学校类型。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精品

大连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方案 大连港鸟瞰图 大连港 团队负责人:崔林林 小组成员:李霞、倪贺、杨亚、蔡鹏、崔林林

简介: 大连港是中国大连的港口,建于清末1898年,是一个天然不冻的良港,亦是中国南北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和重要国际贸易港口之一。在国际贸易和国内物资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连现有7个专业装卸作业区,共48个泊位,最大水深为17.5米。大连港口水域310多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4.7平方公里,仓库40座,面积27,000平方米,货场86,000平方米。自开港以来,几经扩建改造,容纳船只通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大规模、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目前,大连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业务往来。其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由1980年的3200多万吨,到2008年的2.5亿多吨。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实践证明,现代物流业发展已成为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国家各有关部门及省市对物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许多省市地区依据自有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将物流业列为支柱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处在辽宁最南端的大

连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加快发展了物流园区这一建设。 一、大连港物流园区物流现状: 置身于东北亚经济圈内,大连港是东北腹地走向东南沿海和国际市场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枢纽,其良好的自身优势,旺盛的航运市场需求和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前景,促使大连港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加快发展,为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大连港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大连港自1899年建港以来,先后建成了大连湾港、大窑港湾、鲇鱼湾油港、大连湾渔港、和尚岛煤

物流园区开发经营五种模式

孔庆广:物流园区开发经营五种模式 根据国内外与物流园区功能相同或相当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经验,我国未来物流园区在发展模式上有五种选择: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发展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做出物流园区规划并组成开发机构,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来开发建设物流园区。由于物流园区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因此,建立在经济开发区模式基础之上的物流园区项目,实际上就是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突出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趋势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大多数物流园区都是按这种模式在开发。 主体企业引导模式 也称为大型物流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从物流资源和产业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由大型物流企业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并率先在园区开展经营,带动和引导其它物流企业或相关企业入园经营,逐步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 政企联合开发模式

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物流企业共同开发模式。即政府相关部门从总体上对物流园区做出规划,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由相关企业负责具体项目的开发,共同完成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 产业地产开发模式 产业地产开发模式是指将物流园区作为产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开发者适合产业项目开发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相关政策,由产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道路、仓库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及基础性装备的建设和投资,然后以租赁、转让或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物流园区相关设施的经营和管理。 作为类似于产业地产开发模式,日本的东京、神户和德国的不莱梅等城市,也有政府投资进行物流园区的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然后委托给一个或多个物流设施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由其在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的框架下进行经营管理。 综合运作发展模式 综合运作发展模式是指对上述各种模式的混合运用。由于物流园区项目一般具有较大的建设规模和涉及经营范围较广的特点,既要求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有力支持,也需要在投资方面能跟上开发建设的步伐,还要求具备园区的专业经营运作能力,因此,单纯采用一种开发模式,往往很难达到使园区建设能顺利推进的目的。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坚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开放、改革创新为动力,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着力实施开放强区、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统筹活区战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建设,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实现建设“宜居渝北、枢纽渝北、生态渝北、平安渝北、健康渝北、文明渝北”的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促进《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和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规定和《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编制《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本规划提出了2006~2020年期间渝北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新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政策措施,是规划期内渝北区土地利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项规划建设和国土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范围为渝北区行政管辖区内全部土地,共24个镇(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145591.65公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 (一)渝北区地处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是重庆主城区的北大门。重庆直辖以来,渝北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诞生了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在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域中,渝北占据了69.5%,达到810.08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用地550平方公里中,渝北拥有444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十大产业功能区”中,渝北涉及了7大功能区;在两江新区规划建设用地550平方公里中,渝北拥有444平方公里。在两江新区渝北范围内,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保税港区、地产集团、机场集团将共同助推渝北实现超常规发展。因此,两江新区发展在渝北聚焦,进一步凸显了渝北的战略定位,渝北必将成为领跑中西部、比肩浦东、滨海的开发新区、开放门户、产业高地和示范窗口。2005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9%,GDP总量超过145亿元,2010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1%,GDP总量超过574亿元。 (二)《渝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过九年的实施,对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渝北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建设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和内陆开放性经济示范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阶段。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概况与发展战略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概况与发展战略 https://www.sodocs.net/doc/1317319541.html, 2010年03月24日15:02 进入复兴论坛来源: [内容速览]重庆位于中国西部和中部结合处偏西南,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打造的第四大经济板块(成渝经济区),是规划并在实施的西部交通枢纽;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战略核心。 一、园区背景 重庆位于中国西部和中部结合处偏西南,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打造的第四大经济板块(成渝经济区),是规划并在实施的西部交通枢纽;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战略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讲话中明确了对重庆的要求: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称之为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2007年6月7日,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改经体2007.1248号)。9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新总规将重庆市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为贯重庆的区位及辐射半径示意图 彻落实中央的精神,重庆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渝府发[2007]41号)布局了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空港物流园、寸滩港物流园),打造长江上游无缝连接的多式联运平台,构建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的主骨架。 园区在主城区的位置 在重庆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实施“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铁道部与重庆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重庆按西部最大铁路枢纽定位实施规划建设,正式批复将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提升为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同时对主城区铁路枢纽实行内客外货、客货分流。应对重庆物流发展的新格局、铁路规划和线路调整,在中梁山脉以西加快构建以铁路、绕城高速公路和“一纵五横”城市快速干道、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兴隆场编组站主要干线和结点的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和物流大通道,具备了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 重庆市政府在9月24日市政府常务办公会研究决定,依托重庆铁路综合物流中心设立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作用,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联运;有利于在西部新城打造大物流带动大市场,大市场带动产业群的新的发展布局;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建设统筹城乡的直辖市。同时既可解决铁路物流无法实现门到门服务的“短腿”,又能更好利用立体交通资源,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规范并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在区域经济中产生集聚效应,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二、园区战略目标 园区按照“资源整合、产业融合、运作创新、典型示范”的理念,依托“一江两片”(长江沿线经济带、西南和西北两大经济区域)的物流腹地产业支撑,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接轨世界,打造成为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支撑,集多式联运、现代仓储、货运配载、物流装备、商贸流通、物流社区、保税物流、

日本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日本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企业间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也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也不单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 力的竞争。而物流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是我国与全球经济更好地接轨和满足我国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根本途径。流通速度,特别是物流速度是目前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阻碍。物流速度的提高,将能从整体上改变我国经济的运行方式,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起到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巨大推动作用。 但当物流资源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可能带来要素资源的浪费(如仓库的闲置等)。而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出现可以将全社会范围的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是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的具有产业组织、经济运行等物流组织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的区域。物流园区的出现,一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各方面多层次的物流服务需求,起到了物流组织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专业化物流企业集中、规模化的物流运作,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城市经济开发的作用。 因而,物流园区的产生顺应了物流产业升级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虽然现阶段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和建设道路不得不面临经 营成本上升、业务量下降及生存环境竞争激烈等困境的重重考验。由于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经济仍保持了整体上升趋势,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为物流园区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环境。由于跨区域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形势下物流产业升级的关键。加上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本身存在的问题,这都促使我们有必要对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重新思考和改革。如何让物流园区的建设从一开始规划就科学合理,如何能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和经济开发功能,以进一步加大对物流市场的培育,并将物流园 区打造成为区域物流的增长极,充分发挥其集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功能。 这将是物流园区未来发展模式中应亟需考虑的问题。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共设施的属性特征,由政府主导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

樊西综合商贸物流园详细规划

樊城区人民政府 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3.08

Part 1 综述 目 录 CONTENTS Part 2 现状分析及 定位 Part 3 规划方案 3.1用地布局思路 3.2规划结构 3.3规划用地布局 3.4交通系统规划 3.5景观绿化系统规划 3.6开发强度控制 3.7市政工程规划 3.8分期建设时序 3.9村民安置规划 1.1背景概况 1.2编制目的 1.3原则与依据 1.4范围与期限 1.5规划解读 2.1案例分析 2.2区位分析 2.3现状分析 2.4swot 分析 2.5园区定位 2.6规划策略

1 综述 1.1 背景概况1.2 编制目的1.3 原则与依据1.4 范围与期限1.5 规划解读

规划背景 随着我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稳步实施,特大城市的空间骨架正不断完善。物流园园区,专业市场等城市功能已不再适合布置在中心城区较核心的位置。 目前,以现代物流标准衡量,我市物流业尚处于传统物流业态相对成熟,现代物流初显雏型阶段,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绝大多数产业与物流业衔接不畅、效率不高,区位优势没完全转化为竞争优势。加上周边城市竞争带来的挑战,物流业面临空间扩张受阻的压力。 为了整合我市物流资源,调整专业市场布局,减轻城市内部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我市迫切需要系统性,成规模的综合性质的商贸物流园区的出现。在此背景下,受樊城区政府的委托,我院樊西综合商贸物流园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背景

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根据樊西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牛首镇总体规划修编以及樊西滨江生态新城建设要求,在政府大力发展高效商贸物流的政策推动下,合理安排园区功能布局,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并提出近期建设规划设想。 编制目的 1.与中心城区专业市场外迁布局进行对接 2.主动与中心城区道路系统的调整进行衔接 3.对原规划区内高压线、蒙西运煤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调整进行对接 4.对编制中的樊西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进行深化与完善 5.与已经批复和有意向入住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对接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__全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全面解读) 2010年6月19日 摘要: 市长黄奇帆认为,就目前重庆金融业的增速和辐射力来看,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既有现实可行性,又有长远的前瞻性。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先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 |, Y+ l+ t% Y9 h 两江新区全球贸易版图 重庆两江新区区位图

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 H0 Y- U3 Z6 q/ a* _ / ]9 W8 @7 X8 o% q. G 新定位! Q" u: Y. g, w) \' A/ [6 v ●城乡统筹先行区! ?6 y7 m* k$ S6 d & q9 t- P0 i; K9 `" I' `/ P 重庆市将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要求,争取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民工制度建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解读: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重任在肩,如何“啃”掉这个骨头,需要政策改革。! l$ u+ _) h7 J# \/ ^/ K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实施,需要先在一个区域进行试验,以便为大面积的政策展开提供示范,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应该承担起这个职责。: F- `/ ]! ~- }$ p7 ? “城乡统筹必须依靠城市化来推动,两江新区的设置,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承接东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也就是说两江新区能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选择。”重庆大学教授蒲永健说。9 ~/ `' M/ Y7 B3 B4 d' u! W$ l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 _. v2 g. B# T9 L% a 1 q) i/ @9 c7 o4 e! X3 O

西北部地区物流产业现状

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1.1物流总量相对较小 一个地区的物流量,可以由该地区的社会商品库存总量、对外贸易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来衡量。2003年西部地区的上述数据分别为662亿元、219亿美元、7 712亿元和4 915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国比例为17%、2.57%、16.82%和9.12%,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3.18%、2.77%、21.46%和14.33%。尽管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不高,但相对占全国23%的人口和56%的国土面积,西部地区的物流总量仍偏小,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① 1.2物流硬件相对落后 物流硬件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等。西部地区在这三大主要硬件上仍落后其他地区。 1.2.1交通基础设施 全国运输线路里程如表1,从运输线路总里程数来看,西部地区差距似乎不大,但如果计算出单位面积线路密度,则西部地区每平方公里运输线路仅为0.123公里,低于中部地区的0.258公里和东部地区的0.521公里,仅相当于中部地区的二分之一,东部地区的四分之一,特别是高等级公路里程远低于东部地区。“地广路稀”状况一目了然。 1.2.2运载工具 从运输载货车辆来看,2003年西部地区拥有的载货汽车数量和吨位仅为228.55万辆和704.26万吨,仅相当于全国的20%和18.88%,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7.25%和36.13%。从民用汽车载货车辆拥有量和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来看,前者西部为162万辆,占全国总量的19%,后者西部为22 372艘,占全国比例仅为11%。 1.2.3信息化基础设施 表2为2004年全国各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数据,从表上看,东、中、西部地区在电话用户、交换机容量等数据也基本呈现倍数关系,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1.3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我国物流业统计工作起步晚,目前,直接反映区域物流成本的数据还没有,所以本文通过其他一些间接指标来衡量西部的物流成本。一个是每公里运输线路年运输量,它直接反映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另一个指标是运输业从业人员人均年运输量,它反映了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二者结合起来基本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物流成本,特别是运输成本。 从表3数据看,西部地区每公里运输线路年运输量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运输业从业人员人均年运输量仅为东部地区的二分之一,因此,可以估算出西部地区的物流运输成本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远高于东部地区。有资料表明,一个集装箱货柜从成都运到上海的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基本跟从上海运到美国西海岸等同。一个集装箱货物从成都运到上海需要1 000美元,而从上海运到菲律

湘南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

湘南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简介 该园位于市城区南部,依湘南翠屏王仙岭,傍玉带秀水郴江河,横跨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环抱京广铁路郴州货物运输战略装车点,是郴州的物流中心,也是湘粤赣省际区域物流中心,在承接沿海及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功能布局等多项发展现代物流的独特优势,今年5月,该园区被省政府列为“八大省级重点物流园”之一 中心主要职责是连接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物流节点,是郴州市第三方物流服务基地,是商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基地,与长沙、长株潭地区形成联动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急速变革的时代需要,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势在必行。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货管中心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和实际,以及顺应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升级的需要,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新途径。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和分析,以及结合中央和地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发展物流园区作为重点工程的精神,确立了“以货运市场为依托,发展现代物流、以物流园区为切入点”的业务发展模式。 基地致力于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提供“基础性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信息交易服务”、“工商税务运管服务”和“商务配套服务”等的一个综合性物流运营平台。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在物流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一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较具特色的物

流基地(园区)运营模式,现代化物流基地的雏形已基本形成,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尽管这种业务模式尚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但我们相信这是对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物流园区发展方向探索 经过实践和探索,货管中心在物流基地建设与实践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对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我们现有的物流基地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现有的发展模式还只是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个雏形。现代物流的系统化、集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使得中心的物流基地建设需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1、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市场化运作 物流业作为一项为其他产业提供辅助性服务的行业,具有以区域其他产业发展为基础的特性,物流基地作为为各种物流设备设施和物流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集聚区,它的规划与建设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入驻物流企业为主体,要紧紧依托并服务于区域的物流需求。同时物流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通常投资额度大,回收期长。因此,物流基地的建设既要由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协调,又要坚持市场化运作规则。按照“由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完善配套、搞好服务”的运作模式进行规划。通过进一步优化基地的基础设备设施、提高生活配套设施条件,提升物流功能服务,吸引物流企业进驻,真正使物流基地成为物流企业公平、公开和公正地经营和竞争的舞台。 2、增强物流服务技术含量,提供多样化增值和延伸服务 作为主要为入驻物流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平台运营商,服务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