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教学法基础理论授课提纲

5-教学法基础理论授课提纲

5-教学法基础理论授课提纲
5-教学法基础理论授课提纲

教学法基础理论授课提纲

作业提要

课目:教学法基础

目的:通过学习,组织训练的基本常识,旨在使预提指挥士官掌握组织训练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预提指挥士官组训能力。

内容: 一、基本理论

二、基本技能

方法:提示预习、重点讲解、解答疑难、小结讲评

时间:XX分钟

地点:学习室

要求: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

2.认真讲,仔细看,勤思考,刻苦练;

3.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分钟

1.清点人数,检查着装及教具;

2.必要时向在场领导报告;

3.向受训者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分钟

第一个内容:基本理论

【提示预习】

教学法是培养组训人员施教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是提高部队执勤、处突、反恐和防卫作战能力的根本方法。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理论,使预提指挥士官了解掌握教学法的基本组训方法为下步组织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重点讲解】

训练实施,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方法对训练内容逐项进行训练的过程,是组织军事训练的重要环节。

一、单兵训练课目

单兵训练课目通常按理论学习、动作练习、考核验收的步骤组织实施。

(一)理论学习。通常以电化教学的形式实施,根据训练课目难易程度可采取讲授、自学等方法进行。

(二)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是指教练员组织受训者反复练习动作要领的过程,是掌握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通常按照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顺序实施。

(1)作业准备

作业准备,是指到达训练场地后,在展开各个训练内容前,为保障训练顺利实施而进行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清点人数、组织验枪;整理着装、装具(组织体能课目训练时,

受训者应按要求着装,禁止将尖锐器具如胸花、别针、小刀、笔等放在衣服口袋里,避免意外刺伤),宣布作业提要等。如果中队统一下达课目或是经常性体能训练课目,可将受训者带到指定训练场后,根据中队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只提出训练的具体要求。

(2)作业实施

作业实施,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程序,按照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的步骤进行。

①理论提示

理论提示,就是班(组)长对受训者提示与训练内容相关的理论,使受训者明确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其方法为:

一是直述式,即教练员直接讲授或自问自答,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基础较差的士兵或新兵训练时采用;

二是提问式,即教练员提出问题,由士兵来回答,此方法主要用于理论基础较好的士兵训练时采用;

三是归纳式,就是由受训者发言,而后教练员进行总结归纳;

四是诱导式,就是利用实物和情况诱导士兵明白有关理论。

②讲解示范

讲解示范,是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练员以精练的语言、规范的动作给受训者讲解动作要领的一种方法,是传授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根据情况可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

讲和边讲边做等方法。

先讲后做,即先讲解动作要领,后做示范动作。其优点是可使受训者首先明确动作的基本结构,而后在观看示范时领会动作要领。

先做后讲,即先做示范动作,后讲解动作要领。其优点是便于受训者在讲解时理解和接受较复杂的动作。

边讲边做,即教练员边讲解动作要领边示范动作,讲做结合紧密。其优点是可使受训者视觉与听觉同时接收信息,能大大提高感知效果。也可进行重复讲做,直至受训者看清弄懂为止。

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讲解正确、有条理、有重点,不仅要将教材中规定的基本要领传授给受训者,还要将自己在训练中摸索出来的体会和感受传授给受训者,提高讲解效果。示范时,示范动作要熟练、规范、准确。在每个动作要领讲解示范之后,应对动作要领进行概括,以便受训者进一步理解,强化记忆。概括归纳动作要领的方法通常有谐音法、单字法、数字法等。

谐音法,即将动作要领归纳为几句尾字谐音的话。其特点是语言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记忆。

单字法,即将动作要领用几个关键的字进行概括。其特点是语言简练、便于记忆。

数字法,即将动作要领或要求按完成动作的先后顺序用数字加文字的形式进行概括。其特点是语言简明、条理性强,便于引导受训者的练习思路。

另外,为了使受训者确实掌握动作要领,在讲解示范结束后可进行提问,了解士兵对示范动作的看法和掌握程度,为以后的训练打下基础。

③组织练习

组织练习,就是指班(组)长在讲解示范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组织受训者进行训练的过程,是受训者掌握动作技能的关键环节。练习前,要向受训者明确练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区分训练场地、器材等;应了解和把握训练场地的大小、宽度和纵深,明确队伍之间的间隔、距离大小,以及排头的位置和排面的方向,便于训练、便于指挥。

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一问、二看、三摸。一问,是指抽问受训者所学的动作要领;二看,是指察看受训者练习动作(操作)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身体是否舒展,动作程序是否正确等问题;三摸,是指触摸受训者身体与武器(器材)结合的有机程度来进行判断。

纠正问题时要注意帮助受训者分析错在哪里、错的原因、如何纠正。这里主要讲解对比纠正、诱导纠正、分解纠正、辅助纠正。

对比纠正,即以正确的示范动作与受训者的错误动作相比较,使受训者看清自己动作上存在的错误。

诱导纠正,即用语言和动作诱导受训者自行纠正。

分解纠正,即当练习的动作难度较大,受训者做动作顾此失彼,动作不协调时,可视情况将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动作

环节,化繁为简,逐个纠正,使其动作逐渐达到熟练、协调。

辅助纠正,即以手或身体的某部位辅助受训者练习,使其掌握正确动作要领。

④小结讲评,就是在每个动作训练结束后,应对训练情况进行简要小结,讲评训练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纠正的方法。

(三)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对作业实施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总结,在训练课目结束时进行。讲评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述训练课目、目的、训练问题(内容)和重点、难点;讲评训练情况,评估训练效果;提出下一步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考核验收。考核验收是指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条件和标准对士兵训练进行的考核、评定。通常由警官组织,班(组)长参与。考核时机通常在课目训练结束时,由班(组)长或值班警官提出申请后,结合课目训练的最后一个步骤进行。一般课目考核由班(组)长申报,值班警官组织实施;重、难点课目考核由值班警官申报,大队或中队警官统一组织实施“三实”课目的考核由中队申报,支队监考、大队统一组织实施。在值班警官组织实施考核时,班(组)长的任务主要是协助警官考核,完成警官赋予的考核任务。通常按照“考核准备、考核实施”的步骤进行。

(1)考核准备

考核准备,是指考核组织者根据考核目的、任务及职责分工,为保障训练考核顺利展开和实施所做的各项准备工

作。主要包括建立考核组织、制定考核方案(计划)、培训评判人员、组织有关保障等。

在考核准备时,班(组)长应在警官的指导下,主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准备训练考核所需物资器材;设置考核场地;准备参考人员花名册;熟悉考核规定和要求;掌握评判要领;完成警官安排的其他准备工作。

(2)考核实施

单兵训练课目考核,通常分为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演练考核等形式。理论考核通常采取笔试、口试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操作考核应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采取口试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定量课目的考核,如实弹射击考核、投弹考核、体能考核等,应根据口试情况和完成动作的准确、熟练程度评定成绩。考核结束后,及时整理考核结果,登记、统计、归档考核成绩。

在考核实施时,班(组)长既是被考者,又参与考核的具体组织。因此,士官除了完成自身的考核任务外,还应按警官的分工完成规定的工作。主要包括下达口令、报读考核成绩、维护考核秩序、负责考核安全、记录考核结果等。

(二)班(组)训练课目

班(组)训练课目通常按理论学习、战例研究、要素训练、考核验收的步骤进行。这里着重介绍要素训练的实施步骤,其它内容可参照“单兵训练课目”的方法步骤组织实施。

组织要素训练时,一般按照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

讲评的顺序进行。

1.作业准备。通常包括清点人数,整理着装、装具器材;组织验枪;宣布作业提要;提示课目理论等。组织班(组)战斗行动要素训练时还要判定方位、介绍地形,进行训练编组等。

2.作业实施。通常按照宣布情况、组织练习、小结讲评的步骤组织实施。

(1)宣布情况

宣布情况,即在训练开始前,在现地向全班(组)明确敌我双方态势、上级决心和本班任务,为展开训练提供作业条件。宣布情况的方法通常有口述法和口述加显示法两种。

口述法,即训练中的基本情况和补充情况均用口述的方法宣布,是班(组)战斗行动要素训练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灵活、快捷、节约训练器材。宣布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具有形象性且声情并茂。

口述加显示法,即作业开始时的情况,以口述的方式宣布;作业中间的情况,结合显示的方式进行,用实兵实车、模拟器材、符号旗等手段显示战场情况,为全班(组)提供形象直观的作业条件。其特点是情况显示形象、逼真,但难度较大。口述加显示法宣布情况可形象地把战场境况提供给全班(组),组织训练时不用事先培训情况显示员,需要时可临时赋予、派出。给情况显示员赋予任务的内容包括情况显示位置、方法、时机及联络信(记)号。

宣布情况时,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无论采取什么方

法都应做到声音洪亮,眼看、口述、手指紧密结合,将敌(对)方目标的性质、数量、行动及具体位置,各战斗小组的位置和行动,直观地展现在受训对象面前,为反复练习战斗行动提供作业条件。

(2)组织练习

班(组)战斗行动要素训练,可以不受内容顺序、地形、方向的限制,在基本战术训练场地不断变换任务、情况、打法,一种场地(地形)练多个内容、多种情况,一种情况练多种打法。条件许可时,也可更换作业场地。

组织练习时,通常可按沙盘推演、实兵摆练等方式进行。

沙盘推演,是指将实际训练场地按一定比例缩制成简易沙盘,以兵棋显示战斗行动。目的在于给全班(组)一个完整的战斗行动样式,使士兵正确把握个人战斗动作在整体行动中的作用,为实兵摆练打基础。其特点是直观形象,方法灵活,不受地形、天候限制,可多次使用。如攻击行动中的占领攻击出发阵地,可结合沙盘指明各组(士兵)占领的位置、间隔,班(组)长的指挥位置等,避免实际练习中跑错位置。

实兵摆练,可分为单兵摆练、分组摆练和全班(组)摆练三种方法。单兵摆练,即在现地宣布情况后,班(组)长退出情况,逐个明确士兵的战斗位置和战斗行动。目的在于使士兵了解自己在班战斗行动中各阶段的战斗动作,为小组协同打下基础。其特点是简单实用,主要用于稍复杂的战斗行动训练。如捕歼行动,可逐个指挥狙击手占领狙击位置,

选择接近路线;指挥机枪手占领射击位置,选择正确的压制目标等。分组摆练,即针对具体的战斗行动把全班(组)分成若干战斗小组,指挥各组分别演练各自战斗动作。目的在于先练组长的组织指挥及小组的战斗动作,待小组战斗动作熟练,组长指挥准确、灵活后再进行全班(组)合练。如捕歼战斗行动中捕歼犯罪分子时的行动,可先组织掩护组练习正面或者侧翼掩护行动,再组织突击组练习隐蔽突袭或强行突击行动。全班(组)摆练,即宣布情况后,按照情况诱导的我方态势组织全班(组)进入情况,按战术要求以指挥员的身份指挥全班(组)行动。目的在于练习班(组)长自身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全班(组)协调—致的战斗行动。

组织具体战斗行动的反复练习中,对以上训练方法可根据所训内容和地形条件结合本班士兵素质灵活选择。如对内容比较多、行动比较复杂的战斗行动,可先组织沙盘摆练,使全班(组)对所学战斗行动有一个整体认识,而后在现地组织单兵摆练和分组分段摆练,使士兵和组长进一步熟悉在战斗行动中的现地位置和动作,最后组织全班(组)结合情况反复练习,使班(组)长和全班(组)逐步掌握所学战斗行动的组织指挥和全班(组)协调一致的战斗动作。对内容比较少、行动比较单一的战斗行动,可直接进行情况诱导练习。练习中单兵动作出现问题时,可组织单兵摆练反复练习;协同动作出现问题时,可组织分组摆练。无论采取何种训练方法,均要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班(组)长掌握组织指挥方法、全班(组)达到协调一致的战斗行动为目的。在情况诱

导练习中,班(组)长既是指挥员,又是组训者。因此,要正确把握情况内与情况外的身份变换问题,进入情况是指挥员,退出情况是组训者,切忌一种身份练到底。

组织练习时,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纠正。纠正通常采取单个纠正和集体纠正的方法,运用口令纠正、手势纠正、口令加手势纠正、对比纠正、诱导纠正、分解纠正、辅助纠正、典型引路纠正、示范动作纠正等手段。这里主要讲解情况诱导纠正、口令加手势纠正、对比纠正。

情况诱导纠正,即通过情况诱导或指挥加以纠正或协调的方法,可分为敌情诱导法和我情诱导法两种。敌情诱导法,即用事先培训好的假设敌来显示战场情况,诱导士兵纠正动作。我情诱导法,即用我方态势及班组行动诱导士兵纠正动作,主要以口述情况实施。不管采取哪种方法,纠正时都应少停止、少集合,尽量保持练习的连贯性。

口令加手势纠正,即对训练中出现的个人战斗动作或协同动作问题,直接用口令或手势进行纠正。

对比纠正,即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采用观摩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方法进行对比纠正。

(3)小结讲评

当练习一个阶段或一个内容后,应退出情况集合全班(组),对作业情况进行简要的小结,通常在训练结束时进行。小结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训法与战法的得失上,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指出问题,提出要求。

3.作业讲评。当一种战斗行动要素训练结束后,应认

真总结经验,组织作业讲评。其内容包括重述训练课目、目的、内容和重点、难点;讲评训练情况,评估训练效果;解答疑难问题,阐述有关理论;提出下一步训练的课目或接受连贯演练考核的要求等。

(完整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发展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发展 情境教学的萌芽出现在古代。情境教学注重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对学生的教育,最朴素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孔子强调的“启发”教育,也是运用情境启发学生,达到有效的教学;苏格拉底强调的“产婆术”教育,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还有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美国的杜威,他们都在情境教学上不谋而合。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社会的理解决定于个人主观经验的不同,用一句俗语解释就是“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按照建构主义的思维,学习者通过原有的经验和心理认知结构联系社会文化情境背景创建新的学习情境,这个过程是对旧知识的一个重新整合。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者作为认知的主体,对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建立在自己主动建构的基础上才能重组成自己认可的知识,教师在这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只是一个“催化剂”,对比情境教学法不难发现建构主义教学环节中也包含情境创设。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论学习理论的代表是布鲁纳,他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形成的认知结构,而是学习者发自内心想去获得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内化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法”,所谓的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矛盾,从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有相似之处。该办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包括种不同的智力,它们是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传统智力只重视前三种,忽略了后四种。加德纳的智力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组成人的各种智能是相对独立的,有着不同发展规律,所以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多种智力的开发创设各种可能的情境。多元智能理论为情境教学提供了生理和智力保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对指导后来的学习有重大影响,无论今天我们怎么去 辩证的看前人的理论,它们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时代下有它研究的意义。 行为主义重视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刺激决定作用,认为个人意念只是一个影响个人学 ①林丰勋教育心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细数起来,情境教学的萌芽出现在古代。情境教学注重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对 学生的教育,最朴素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孔子强调的“启发”教育,也是运 用情境启发学生,达到有效的教学苏格拉底强调的“产婆术”教育,是创设一定 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寻找答案。除此之外,还有世纪捷克教育 家夸美纽斯、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美国的杜威,他 们都在情境教学上不谋而合。任何方法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当我们对于一 个事物现象进行关注应用时要看到它的本质面貌,更好的让原理论来指导实践。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习的一方面因素。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的行为反应过程。根 据以上观点,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这个层面上看, 行为主义与新课程的理念、情境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2018教育理论基础提纲精简(山香版)

2018教育理论基础提纲精简(山香版)

山香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提纲归纳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概述 教育的概念 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 继承性:前后相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 生产性 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古代中国:

学校萌芽;夏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商已有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大学、小学、庠、序” 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基本学科: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特点学术自由。 两汉时期的教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设立太学(最高教育机构);灵帝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地方官学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开设四馆;九品中正制选士。 隋唐时期的教育;三教并重;科举选士;六学二馆组成中央官学主干。 宋元明清时的教育:程朱理学产生;四书五经成为科举依据;书院盛行;明代八股文成为科考格式;1905年光绪废除科举。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吠陀经》、佛教教育 古代埃及:文士(书吏)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 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身心发展)、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参考学时:60 实验学时:18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后续课:现代DSP技术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等。了解通信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背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信系统是通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它运用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以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学生在确知信号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随机过程)和噪声的统计分析方面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和噪声性能。掌握模拟信号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误码特性、差错控制编码。并从最佳接收观点提出统计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配有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部分如: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M等;有数字信号的调制部分如:二相PSK(DPSK)、FSK等。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模拟信号的编码、数字信号的传输及差错控制部分。其中基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无码间串扰系统及频带传输部分介绍的最佳接收是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专业数学知识,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又涉及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各个领域,本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因此教学上采用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的形式,课外教学则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情景教学法文献综述PDF.pdf

1.情景教学法研究的国外发展现状 情景教学法创设之初,其代表人物英国学者霍恩比和帕尔默认为口语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讲话能力的核心,应在情景中通过口头练习来学习语言结构,强 调语言在情景中的应用。英国学者霍恩比在1954年的《成人牛津英语教程》中,极其详细的分析了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在他的著作《结构性词汇和句型的教学》 中,也非常细致的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他认为把实践活 动加入到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课堂进程引入了大部分的英语教材中。例如《新概念英语》,正是因为使用了情景教学方法,这本教材才被 世界各国大部分的学校所采用。随着教育的发展,情景化教学模式趋于成熟和系 统化。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自然情景的教育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在愉快的 气氛中获得知识,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去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 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他还特地为孩 子们制作了长达300多页的《大自然的书》,书中的每一页都能通过生动鲜明的 情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丘燕萍,2015)。1996年希拉里·麦克莱伦通过整 理美国《教育技术》专栏中的论文,出版了《情境学习的观点》一书,该书被视 为情景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在此后的 发展中逐渐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通过对国外情景教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研究发现,纵然情景教学法在国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但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式,情景教 学法的内容仍需完善,可查询的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具体教学模块的研究仍较少,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应不只拘泥于单纯的情景教学法的研究,也要注重情景教学 法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结合,还应结合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加入更多的创新因 素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国外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研究 情景方法在20世纪_50年代受到欢迎,20世纪50年代初,研究情景教学方法的 主要代表人物霍恩比出版了许多英语教学杂志,后来情景方法变得普遍。 美国教育家Dowey C 1992)对情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他认为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根据教学目的设置教学情景。Dowey C 1993)推出了情景法即暗示性教学,并 且九年后在保加利亚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成果。暗示性教学的资源是语言情景教学。其 目的是为了创造更高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潜力,试图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组织各种 无意识因素、无国界的沟通(柯芳美,2000:134-136) o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情景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是人们根据他们的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意义,所以建构主义学习可以在某些情景 下被视为意义建设的过程。教师们担任协调人,其职责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 这种现代西方学习理论的问题就是情景的实现与学习。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的研究应该 基于情景和获得的知识。更多的研究表明,在具体情景下获得的知识是有用的。 20世纪80年代初,Richards, J. C. &Rodgers T. S. (1999 )出版的书The School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中,两位作者总结了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为了避免混 淆,他们采用情景语言教学(SLT)。从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情景教学方式得到越来 越多的改善和发展。 3,国外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 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保教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具有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于保教工作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 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

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字数:2870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1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情景教学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本文主要阐述情景教学法的定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以及情景教学法的理论背景,从而在理论方面证实情景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感过滤假说;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91-02 为了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对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整理,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也叫视听教学法,它是一种结合视觉和听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手势、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简单来讲,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意采取一些措施为学生创造某些情感和特殊的环境。它起源于帕尔默(Palmer)的口语教学法,由英国著名的学者霍恩比(Hornby)倡导。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情景教学法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是古根汉(G. Gouhrnein)和古布里纳(P. Guberina)。在1970年后,情景教学法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定义 英国的学者Hornby主张,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要先向学生介绍新的单词和句型结构,为阅读文章做好铺垫,然后再进行文章的处理。他认为,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时,一定要与教学情景内容结合起来。他的情景教学法的提出,为后来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Hornby (1981)认为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技能。自从情景教学法传入中国,我国的专家和学者也开始了对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世生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创设场景,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半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生参与其中。于瑶(2003)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的对情景教学法的定义主要源于弗斯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是根据言语背景和上下文来寻求意义”。她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努力创造出各种真实自然的教学情景,学生沉浸其中,并感

311教育综合大纲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教育的文化功能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1 2.教育的政治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情景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怎样的语言观 (一)语言观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语言观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成为我们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据:(1)语言是功能意义的载体。即语言是为达到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表达意义的工具,语言使用过程就是交际过程。(2)语言是建立和维持人们交际关系的工具。(3)语言是可以理解的结构性系统,可以转换和生成,所以语言形式具有可认知性,语法具有可分析性。因此,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我们把语言看作用于交际的、具有结构性的、系统的、可认知的信息传播工具,并以此设计课堂中的交际活动,组织交际教学过程,分析理解语言结构,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目标语言。 视听法(Audio Video Method)又称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19世纪下半叶,对外语教学界影响至深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这两种学说,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除了学习语法规则以外,语言的发音及语言单位如单词、句子组成也应受到重视。口语才是活的语言。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形成。而这种语言习惯是可以通过机械的模仿训练形成的。在此学说影响下听说法(Audio Lingual Method)和视听法(Audio Video Method)成为该时期最盛行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强调听、说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提供语言行为范本,指挥和控制学生的语言训练,而学生则在教师的领导和安排下机械重复地接受语言材料,进行语言习惯的形成练习。视听法于五十年代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学习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也要连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又称情景法。究其本质,它是听说法的发展。听说法的一些原则和做法都为它所接受。 视听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学和实验室作业,没有家庭作业。教学按以下方式进行:连续三次放映对话片并伴放声音注释。第一次介绍主题;第二次讲解;第三次复习;第四次放映对话片而不伴放声音注释,由学生进行讲解。此后即进行简短的对话操练,以应用本课的词汇和语法材料。教学的最后阶段是语音练习。内容是对口头言语的体裁、节奏、句型进行操练。操练中要求从含义单位中领会言语的语音,即不脱离语流操练语音。《走遍美国》是典型的听说法教材。 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虽然其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境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 个人认为,在儿童英语教学中,视听法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的补充。考虑到孩子的视力健康和容易把精力集中在画面而忽视了视听讲解,所以要让孩子有选择有时间安排的来收看视听教程。 二、情景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1.情景教学有助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育学生的语感 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有目的的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的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效率。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最感到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再加上我国英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比较落后,这就让许多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十分枯燥,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我国高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读、听、说、写等多种能力的提高。 2.情景教学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所学知识积极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从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关系来看,人的语言器官和大脑的发达程度给人类学习语言提供了生理基础,而丰富的文化社会环境则给后天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为这两者之间架起一座行之有效的桥梁,而这个桥梁就是语言环境。正如克拉申所提出的,语言学习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在情景教学过程中,一条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原则就是,快节奏、大容量。这也是符合克拉申上述理论的。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放映幻灯、教学电影,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内容,最大程度获得信息,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教师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景、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

2020年重庆市渝中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真题及答案

2020年重庆市渝中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答案】D 2、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答案】D 3、()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 D、集体型 【答案】C 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答案】A 5、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A 6、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答案】C 7、会讲英语的入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A 8、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答案】C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

范文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 1/ 10

习提纲(重点版) 202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重点版)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3/ 10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据库系统原理理论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原理》理论教学大纲 (2001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The Fundamentals of Database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 后置课:数据库开发技术、数据挖掘 学分:4学分 课时:64课时(其中理论48课时,实验16课时) 主讲教师:程国达等 选定教材:施伯乐等.数据库系统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概述: 计算机系统原理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或选修课。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为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现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应用已经深入到工农业生产、商业、金融、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库的建设规模和使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等。另外,还简单地介绍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主要原理及使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为今后参与数据库系统的实际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便能够在工作中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理论讲解,然后通过每章的思考题去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抽象、烦琐的理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教师编制—教育理论基础精简版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通过指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直接管理对影响集体。 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 班集体的特征(简答): (一)明确共同目标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 (三)共同的生活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四)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五)宽松的个人发展空间。 班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的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一)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1.分析书面材料2.调查法 3.观察法 4.谈话法 (二)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 (六)建立学生档案 (七)操行评定。 个别教育工作重点是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

1.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2.尊师重道: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3.藏息相辅:“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在这里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精辟地阐述了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4.豫时孙摩: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之后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难以矫正。所以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预见性。 豫,就是预防性原则。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孙,是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妥善地安排教学进度。否则,“杂乱而不孙”,不按顺序教学,就会使教学陷于混乱而难以收到效果。 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长善救失: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7.有教无类: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体现的是教学平等原则。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需要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9.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问题已经形成,才来禁止,学生就会抵触。学习时机过了才去学,即使苦学,也难有成就,这体现的是教学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体现的教学要有顺序性。独自学习,没有学习伙伴商量,就会孤陋寡闻,这体现的是学习要会合作学习。

论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模拟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事先有目的地设置具有能够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场景,用语言进行描述或布置相关模拟场景,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场景中,以亲身体验方式去感知和领悟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能触及学生的心理反应、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作为公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在心理学、行为学及管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以“体验激发情绪、习惯积淀品质、行为改变认知”为宗旨,在模拟现代警务的实战情境中,通过外在的行为体验,达到激发学生的情绪,锤炼学生的意志,改变或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一门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借助了行为训练的方式,把学生置身于教师事先创设的现代警务的实战情境中,以提高学生的基础心理素质和临战心理素质为目标,借助各种高空、低空、地面的训练设施,通过以团队意识训练和挑战个人极限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各种项目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诠释和领会教学内容,感受项目训练的意义所在。整个训练的过程遵从了以下几个理论依据。 一、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和认知是带有因果性质并互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着各自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两者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愉快、兴趣等正性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协调、促进的作用;担忧、沮丧等负性情绪,则对认知活动起着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起学生正性情绪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并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脑科学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掌管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在传统的以“灌输式”为 主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是教师坚固的专属领地,即使是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后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加入了多媒体、讨论课等较多元素,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这时的教学过程所调动的主要是学生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在现代的模拟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同时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双主体”的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亲身体验而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情境体验中的感受。这使得大脑左右两半球都处于积极活动中,当学生进行行为体验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当学生体验过后进行分享和交流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处于兴奋状态。只有当大脑两半球在不同的行为刺激下,处于交替兴奋、抑制或者同时兴奋、协同工作时,才能大大激发大脑的潜在能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的教学宗旨之一就是“体验激发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与学“双主体”的互动,采用体验式教学这种当代最为推崇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放松心情、快乐体验、用心感受、用脑思考”。所以在学生体验之前,教师首先要通过一些互动性的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然后把学生置于模拟的现代警务情境中,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项目规则,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的状态,有助于调动他们丰富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及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项目任务;其次,在亲身经历和体验后,每个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根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分享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这时,学生们的大脑左半球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实现了由感性体验到理性思维的跨越。他们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获得了对教学内容正确的感性认知,透过对直接的项目感受去领略人生中更多的感动、更深的感受。这是由于在大脑两半球同时兴奋、交替兴奋中,学生收获了更多的领悟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学生一次次的挑战和体验中、一次次的分享中看到学生在不断地成长,团队的凝聚力在不断地积聚。 二、认识的直观反映原理 反映论的原理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消极的、被动的产物,而是在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实践过 [摘要]模拟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之所以能够达到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的目的,是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中遵从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文章以“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即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认识的直观反映原理;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原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的原理。 [关键词]模拟情境教学法主动参与 认知活动 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王志红(1964-),女,山西介休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犯罪学及警察心理训练。(江苏南京 21004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54-02 论模拟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王志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