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题库

2011心里学+2013心理学题库。(百度)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弗洛伊德

B、冯特

C、华生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表现在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

A、名片效应

B、权威效应

C、知性效应 3、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A、班级 B、学校 C、课堂 4、巴甫洛夫是(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A、美国 B、德国 C、前苏联

5、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A、综合协调

B、先行组织者

C、有意义接受学习 6、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A、内部动力 B、自我动力 C、推动力

7、美国心理学家(耶尔克斯和道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罗杰斯

B、耶尔克斯和道德森

C、埃里克森和艾利斯 8、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和对比率。 A、活动率 B、想象率 C、客观率

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变化不大 10、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 A、元认知感觉 B、元认知理解 C、元认知体验 1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A、逆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负迁移

1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关系转换说 13、创造性最主要的特特征是:(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种。 A、敏感性 B、流畅性 C、新颖性

14、柯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判断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A、六级水平三个阶段 B、四级水平六个阶段 C、三级水平六个阶段 15、从自我意识的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

A、心理自我

B、自我认识

C、投射自我

16、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希1956年做了经典群体压力实验,对从众现象作了很好的解释。

A、心理学家

B、社会心理学家

C、教育家 17、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动机冲突)、认知障碍、注意障碍。 A、动机冲突 B、缺乏兴趣 C、信心不足 18、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A、四元结构 B、三元结构 C、多元结构 19、气质是指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心理特征

B、行为特征

C、动力特征 20、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情景控制原则。

A、平等原则

B、真诚原则

C、交互性原则

2013高等教育学

试题1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17、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9、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2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21、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22、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23、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 D.表象化态势

24、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27、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28、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

2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2、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

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3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5、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6、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37、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38、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40、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3、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 D.投身社会实践

5、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认知表征阶段;

B.动作表征阶段;

C.形象表征阶段;

D.符号表征阶段

6、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性知识;

C.形象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

8、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A.外表; B.社会身份; C.自信; D.自我观念

9、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10、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

11、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

12、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 A.构建意义; B.构建程序;

C.构建原则;

D.构建的具体指标

13、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1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

15、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核心辅导内容包括()。

A.负性情绪的处理;

B.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

C.自我的重塑;

D.认知的改变

16、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17、需要层次理论包括()。 A.生理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8、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A.观摩与分析; B.掌握学习理论; C.教学决策训练; D.把握学生心理

1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A.心理满足与激励;

B.物质奖励与激励;

C.精神嘉奖与激励;

D.行为强化与激励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A.模仿;

B.从众;

C.顺应;

D.强化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对错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错

3、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变化称为心理发展。对错

4、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对错

5、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对错

6、直觉思维是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过程。对错

7、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先行组织者”而实现的。对错

8、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对错

9、社会心理通常是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对错

10、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对错

11、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辅导员的任务,与学科教师无关。对错

12、品德修养是品德养成的核心。对错

13、良好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社会与学校对大学生不断地教育和训练,和大学生自身不懈地锻炼和修养中形成的。对错

14、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对错

15、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对错

16、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对错

17、现在大学里分工非常明确,有班主任与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因而上课教师已经不再担负起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对错

18、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对错

19、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对错

20、文化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三分层次。对错

试题2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

觉特征的什么属性?(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3、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识记、保持和遗忘;

C.再认、重现和回忆;

D.识记、再认和遗忘

4、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8、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 D.补偿作用

9、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1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13、(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4、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5、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沟通; D.亲和行为

17、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

18、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9、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20、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21、“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

22、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24、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 D.管理现象

25、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的技术是指()。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面质技术

27、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

28、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

A.具体化技术;

B.内容反应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

29、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0、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 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31、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32、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

3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34、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

35、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6、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了?()

A.20多年;

B.30多年;

C.50多年;

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

37、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38、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3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40、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

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

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

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

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人的心理实质是()。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D.大学生在恋爱中也该自尊自重

11、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

A.自我意识提高; B.人生价值追求; C.个体身心特征; D.同伴关系

12、当代大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有()。 A.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B.道德情感比较消极; C.道德意志比较薄弱; D.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

13、关于当代大学生品德的现状表述正确的是()。 A.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多元化态势; B.道德情感体验比较积极;

C.道德意志水平参差不齐;

D.道德行为比较消极

14、在我国高校中,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的性质是()。

A.结构式、封闭式;

B.非结构式、开放式;

C.同质性、发展性;

D.异质性、治疗性

1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

16、团体辅导的功能主要有()。 A.教育功能; B.发展功能; C.预防功能; D.矫正功能

17、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 A.善于因势利导; B.善于随机应变; C.善于对症下药; D.善于掌握分寸

18、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情感; C.教师的意志; D.教师的个性

19、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

A.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正确办学理念;

C.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显形”形态; B.“直接”形态; C.“隐形”形态; D.“间接”形态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个性心理特征影响着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活动。对错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错

3、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心理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即发展只有连续性,儿童只不过是成人的缩影。对错

4、人类个体的成长环境就是人类的社会环境。对错

5、学习者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会采用意义学习,而不是采用机械学习。对错

6、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对错

7、产生式系统的迁移观主要针对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迁移问题。对错

8、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对错

9、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对错

10、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对错

11、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对错

1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有关实验研究揭示观察学习在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错

13、一般认为,在具有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志。对错

14、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对错

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错

16、生涯规划和择业目标不恰当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对错

17、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础。对错

18、教师的教育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占首位的。对错

19、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对错

20、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深层文化的体现。对错

试题4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8、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7、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8、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9、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20、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21、“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2、“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

23、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水平

25、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26、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27、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28、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29、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0、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 A.简述语意技术; B.自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31、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A.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B.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C.收入与发展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提供发展空间相结合

32、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

33、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4、“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 A.费斯勒; B.伯顿; C.卡茨; D.司德菲

35、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36、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37、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38、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

3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40、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从众;

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

C.直接同化;

D.间接同化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人的心理实质是()。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

3、在对待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大学生时,作为教师应该做到()。

A.认识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B.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的气质;

C.帮助学生发扬气质中积极的特征,防止和纠正消极特征; D.意识到每种气质类型的

大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

4、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

A.内隐性与波动性并存; B.自尊与自卑并存; C.温柔细腻与粗犷并存; D.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5、意义学习的特点是()。

A.揭示知识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B.学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C.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D.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6、韦纳把归因维度归纳成哪几个方面?() A.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维度; B.稳定-可变维度; C.长期-短期维度; D.可控-不可控维度

7、韦伯发现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和运气;

D.身心状况及其他

8、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

9、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 A.印象整饰; B.印象形成; C.印象提升; D.印象控制

10、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11、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12、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要从现实出发,()。

A.贴近现实;

B.贴近生活;

C.贴近课堂;

D.贴近大学生

13、大学生要学会品德修养的一些常用方法,如()。 A.启发诱导法; B.学思并重法; C.省察克治法; D.积善成德法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 A.全体与个别兼顾的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A.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B.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 C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激发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6、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17、教学反思的方法包括()。 A.回忆思考; B.交流讨论; C.行为研究; D.反思日记

18、激发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B.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C.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D.情感与制度相结合

19、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A.直接感染;

B.间接感染;

C.人际间的心理感染;

D.环境对人的心理感染

20、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

A.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正确办学理念;

C.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人的心理实质是()。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

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富有教育含义的观点有()。

A.观察别人的活动能形成儿童新的认知结构; B.儿童有准备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C.课程内容的编制就是依据知识内容本身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D.教学中强调活动法和自我发现法

4、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A.遗传素质; B.学习;

C.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 D.自我反思

5、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认知结构迁移;

B.产生式迁移;

C.认知能力迁移;

D.认知策略迁移

6、发现式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意义上,主要指()。

A.有助于学后长时记忆;

B.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C.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D.有助于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

7、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

8、大学生社会知觉的途径主要有()。

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观察;

B.对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等进行人际知觉;

C.通过对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等由此产生的行为知觉来进行角色知觉;

D.通过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知觉来进行自我知觉

9、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10、社会知觉印象形成的效应有哪些?()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低球效应

11、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一般认为是家庭、社会环境和()。 A.恋爱关系; B.人生态度; C.学校教育; D.人际关系

12、品德具有如下特征:个体性、道德性和()。 A.整体性; B.主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13、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

A.自我意识提高; B.人生价值追求; C.个体身心特征; D.同伴关系

14、在我国高校中,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的性质是()。

A.结构式、封闭式;

B.非结构式、开放式;

C.同质性、发展性;

D.异质性、治疗性

15、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性体现在()。

A.感染性强、影响广泛;

B.效率高、省时省力;

C.效果易巩固;

D.特别适合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16、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包括()。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17、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情感; C.教师的意志; D.教师的个性

18、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发力量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

A.认知因素;

B.目标效价;

C.期望值;

D.情感因素

19、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A.模仿;

B.从众;

C.顺应;

D.强化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A.文化氛围与心理调试;

B.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试;

C.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试;

D.校园制度环境与心理调试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错

2、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心理学是社会科学。对错

3、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片面性表现为过高评价自我。对错

4、大学生形式逻辑已趋完善,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水平。对错

5、产生式系统的迁移观主要针对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迁移问题。对错

6、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对错

7、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理解和记忆而获得,其教与学的形式均以语言为基本载体。对错

8、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对错

9、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对错

10、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一定是不好的行为。对错

11、一般认为,在具有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志。对错

12、品德具有稳定性,所以,品德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对错

13、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已基本定型,可塑性很少。对错

14、大学生个别心理辅导老师需要在资格、观念和个人成长等方面作出必要的准备。对错

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错

16、心理健康教育的防治性目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错

17、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化的人是尽善尽美的“完人”。对错

18、美国学者司德菲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属于一种能力发展模式。对错

19、学生群体是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体。对错

20、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精神感染和环境感染起作用的。对错

试题8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4、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5、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6、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7、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8、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10、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11、陈述性知识一般以 ( )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 A.动作; B.表象;

C.命题和命题网络;

D.以上三者

12、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3、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4、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5、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17、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9、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

犯; D.敌意性侵犯

20、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21、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 D.表象化态势

22、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 D.管理现象

23、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水平

25、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6、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

27、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

28、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29、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30、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 A.简述语意技术; B.自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的一个特征是()。

A.复杂性;

B.独立性;

C.示范性;

D.长效性

3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3、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发力量主要是由以下二因素组成()。

A.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D.目标效价与期望值

34、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

35、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

36、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

37、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A.从众;

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

C.直接同化;

D.间接同化

38、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40、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了?()

A.20多年;

B.30多年;

C.50多年;

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A.分散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2、学习大学心理学的意义有()。

A.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B.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发展个性;

C.有助于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D.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3、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A.虚荣心较强; B.过高评价自己; C.好胜心太强; D.过低评价自己

4、大学生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点()。

A.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 B.形式逻辑思维已趋完善;

C.再造性思维已趋成熟; D.创造性思维初步发展

5、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的要素有()。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7、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5、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6、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7、一位讲师未被晋升为副教授,这本来是个打击,但他却说,在现在的职位上更轻松、更愉快些。这个例子是哪种心理预防机制的表现?()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8、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10、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11、()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最新版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题库358题(含答案)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气质类型中,多血质是最好的一种 标准答案:0 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标准答案: 这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较之能力的发展要更迅速一些,而能力比知识和技能具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标准答案:A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5.简述智力三元理论。 答案: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 (1)组合性智力 (2)经验性智力 (3)情境性智力 标准答案: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滕伯格提出来的,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人类智力是由连续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 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 (1)组合性智力 (2)经验性智力 (3)情境性智力 6.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标准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普通心理学》题库

《普通心理学》题库----继续整理中! 《普通心理学》题库 (尚在继续建设过程中) 一、概念辨析 1. 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3. 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 4. 动机与价值观 5. 意识与无意识 6. 前意识与潜意识 7. 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8. 舆论与风俗 9. 感应性与感受性 10. 错觉与幻觉 11. 需要与动机 12. 注意分配与注意转移 13. 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 14. 感觉与知觉 15. 语言与言语 16. 情绪与情感 17.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18. 智商与情商 19. 气质与性格 20. 能力与智力 21.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22. 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 23.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24. 个性与人格 25. 性格与人格 二、单项选择 从反映水平看,用以标志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一词是: (A)心理(B)意识(C)自我意识(D)环境意识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自变量显然是指:(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为了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可以: (A) 探究行为的生物原因(B) 假设心理机制或状态 (C) 探究引起行为的环境事件(D) 以上都对

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 (A) 汉代王充(B) 南北朝范缜(C) 明代李时珍(D) 清代王清任 《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其作者是:(A) 得谟克利特(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着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 (A)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行为的(B) 意识应通过分析其元素加以研究 (C) 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过程的(D) 内省是深入行为的唯一可接受的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 (A) 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 (B) 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 (C) 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 (D) 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 力图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 (A)巴甫洛夫(B)心理动力理论(C)认知心理学(D)行为主义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的特征(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形状知觉: (A) 涉及到无意识推理(B) 受到眼睛运动的妨碍 (C) 涉及知觉者的主观构造(D) (A)和(C) 心理旋转的证据之一来自对____的分析? (A) 反应时(B) 表象评定(C) 错误率(D) 以上都不对 心理反映形式的发生标志是: (A) 对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作出反应 (B) 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C) 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 (D) 以上都对 动物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动物大脑皮层出现沟回始于: (A) 鱼类(B)两栖类(C) 爬行类(D)哺乳动物 在心理学中,“意识”这个概念通常都是在下列意识的哪一个特征上加以使用的:(A) 客观反映性(B)主观能动性(C) 言语觉知性(D) 社会历史制约性 在当前瞬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验处于: (A) 非意识水平(B) 前意识水平 (C) 无意识水平(D) 潜意识水平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W?詹姆斯 B. H?艾宾浩斯 C. W?冯特 D. S?弗洛伊德【答案】 C 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 和 R 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构造主义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 D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答案】 C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 A.知觉 B. 思维萌芽 C. 思维 D. 意识【答案】 B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A.感受器 B. 神经系统 C. 反射弧 D. 神经细胞【答案】 B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A.小脑 B. 脑干网状结构 C. 丘脑 D. 下丘脑【答案】 B 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 脑干 C. 上丘脑 D. 小脑【答案】 A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 D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 B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小脑 B. 间脑 C. 大脑 D. 脑干【答案】 D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A.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味觉【答案】 C 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植物神经系统 B. 运动神经系统 C. 中间神经系统 D. 感觉神经系统【答案】 A 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A.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发生变化【答案】 D 14.音色主要由声音 [声波 ]的()决定的。 A.频率 B. 波形 C. 强度 D. 音调【答案】 B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答案】 B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A.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像 D. 联觉【答案】 D 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 A. 200~ 20000 赫兹 B. 1000~ 4000赫兹 C. 16~ 20000 赫兹 D. 1000~ 5000 赫兹【答案】 C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A.恒常性 B. 整体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答案】 B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A.正后像 B. 互补现象 C. 负后像 D. 彩色对比【答案】 C 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A.运动知觉 B. 时间知觉 C. 似动知觉 D. 方位知觉【答案】 B 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A.双极细胞 B. 边缘细胞 C. 杆体细胞 D. 锥体细胞【答案】 D 22.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 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答案】B 2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 A. 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C.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 脊髓的机能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 情感 7. 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 . 冯特 D. 马斯洛 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 )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9. 小李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 ) A.持久性 B.效果性 C.倾向性 D. 广阔性 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 )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精选最新2020医学心理学模拟题库158题(含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15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同性恋”这一病名是由提出。 2.不台理信念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实原财 4.贝克 5.昏迷病人、精神病人的求医属于_____。 6.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7.有求医行为,受社会认可,有特定文化背景认同 8.临床心理评估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9.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10.社会认知的内涵 11.疾病行为 12.脑 二、解答题 13.社会支持:当某人遇到应教或不幸事件时,家庭、亲友、同事及社会 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可以有效地降低或缓解应教的强度,平稳的度过应激,摆胶困境. 14.。文化性应激源 15.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朋、同 学、组级和社团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在应教研究领,一般认为社会 支持具有缓冲应教的作用,减缓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应教作用过程中

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社会支持系统的多维分类:①可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利用度;②可分 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人支持;③可分为情绪支持,归属支持和实质 支持;④可分为社会支持的数里和满意度。 16.塞里的应教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调节能 力,以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②应教是一种丰特异性全身性反应。③这种丰 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是一个过程,并具有阶段性特点;④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 长,会导致个体衰竭和死亡;⑤塞里的研究仅限于动物实验,对动物的观察 也只是对动物生理指标的观察,该理论的最大弱点在于它没有包含对人类来 说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因素。 三、单选题 17.艾森克个性问卷共包含4个分量表,以下几个选项中不是艾森克个性问卷分量表的是A.M量表B.E量表C.N量表D.P量表E.L量表 18.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可以:() A、使用分子遗传学、脑影象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前沿手段 B、采用以心理作业作为应教源的各种心理应激测试技术 C、在临床和生活情景中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研究 D、以上都对 19.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20.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确切?D A.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B.健康与疾病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 C.从严重病态到健康巅峰是一个生命的连续体,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D.健康与疾病是相互对立的静止状态 E.健康和疾病没有绝对的界限 21.)心理动力理论。这一理论始终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各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只要查明致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即可。 22.决定评估内容,确定评估目标,迭择测量参照标准,收集评估资料,判断与决策,交流评沽信息 23.正常人,正性个性特征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普通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P18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 )P48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P59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4.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 )P100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D.祖父和母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P121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6.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 )P170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P196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C )P229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P310 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10.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C )P340

普通心理学题库汇总

普通心理学题库 一、填空题 (1) 二、单项选择题 (2) 三、多项选择题 (5) 四、判断题 (6) 五、名词解释 (8) 六、简答题 (9) 七、论述题 (12) 八、案例分析题 (12) 一、填空题 1、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将能力分为和两种。 2、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 和思维。 3.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即结构 和结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和四个方面。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主要有、和美感。 5.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分为和动机。 6.主要的语言区包括、、。 7.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不同的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卡特尔将能力分为和。 8.古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9.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和。 10.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 以将能力分为和两种。 11.自我功效论的提出者班杜拉把期待分为和两种。 12.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主要有、和美感。 13.一般能力即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14. 最早提出人格特质论的心理学家是;热情、直率、好激动、刚强是 气质类型的特点。 15.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将智力分为内容、和。 16.情绪和情感的包括独特的主观体验、和等三个成分。 17.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兴趣称为是直接兴趣,由认知事物的目的和结果 引起的兴趣是间接兴趣。 18.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的理论是。 19.两个全称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两个特称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结论,这种效应被称为是效应。 20.认为人们看到“有些A不是B里”,容易认为“有些B不是A”,这种观点属于推理的理论。 21.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被称为是。 22.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是。

心理学基础题库(1)-1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B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B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 )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11*.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C )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12*.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C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1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14*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C )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库

概述 选择 1、主张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了解构成意识的元素,进而探求这些基本元素如何合成复杂 的意识经验的学派是: A 结构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2、实验内省法是下列哪一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 A 结构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3、受进化论影响较大,强调研究心理适应环境的功能的学派是: A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B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C 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D 人本主义humanistic psychology 4、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 义将意识当作心理学研究之主题的学派是: A 结构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5、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的学派是: A 结构主义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行为主义 6、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元素观,也不同意行为主义所持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行为的理念 的学派是: A 认知学派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完形心理学 7、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的学派: A 认知学派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完形心理学 8、批评精神分析论是伤残心理学,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的学派是: A 认知学派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完形心理学 9、主张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价值、生活 责任、生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的学派是: A 认知学派 B 机能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完形心理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冯特(Wundt)的心理学是哲学和生理学结合的产物 B 詹姆斯(James)开创的美国心理学是哲学与生理学学结合的产物 C 冯特(Wundt)的心理学是哲学和生物学结合的产物 D 詹姆斯(James)开创的美国心理学是生理学与生物学结合的产物 11、冯特(Wundt)的学生铁钦纳(Titchener)把冯特(Wundt)和自己的心理学称为: A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B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C 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D 人本主义humanistic psychology 12、《心理学与生活》关于“是什么让心理学独一无二(What Makes Psychology Unique)?” 的回答是? A 科学的观念 B 科学的方法 C 研究的主题 D 研究的取向 13、下面哪一取向“强调个体应充分发展自身理性选择和最大潜能(Emphasizes an individual’s phenomenal world and inherent capacity for making rational choices and developing to maximum potential)”? A 认知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 B 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 C 进化观点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心理学题库基本名词解释(总汇)1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