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假冒伪劣产品:成因与对策浅析

假冒伪劣产品:成因与对策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717959896.html,

假冒伪劣产品:成因与对策浅析

作者:张素芳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8期

[摘要]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严重危害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并且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本文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进行了几点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假冒伪劣商品畸形消费法律缺失地方保护

作者简介:张素芳(1966-),女,河北大学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政治经济学。

一、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

(一)高利润、低风险的诱惑

由于目前我国市场制度尚不完善,市场秩序尚不够规范,监管体制还不够健全。在此制度环境下,制售假卖伪劣商品,既能获得巨额利润又不会冒太大风险,不法商人必然会选择“只要能在市场中蒙混过去,便会把沙子掺进食糖中”。当失信的轻微代价面对的是暴力的巨大诱惑时,假冒伪劣也就泛滥成灾了。

(二)畸形消费下的需求市场

一方面,消费者的低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在消费选择时往往更注重价格高低而非质量优势。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还不发达,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为低下,特别是在农村更为显著,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就会更多地关注其价格,如盗版光碟市场,买卖双方都明白,买者实为一种贪图价格便宜和短期利益的知假买假行为。所以买方需求亦使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有了存在的市场;另一方面,畸形消费也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需求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超前消费、享用名牌的鼓噪声中,一部分人想追求高消费而没有基金,追求品牌而购买不起真品,便购置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来“充门面”,过一把“名牌瘾”。

(三)法律与知识的缺失

第一,在我国,部分消费者由于法律与知识的缺失,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的了解和运用不够。当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大部分消费者是采取消极态度,或漠然置之,或发几句牢骚,未能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投诉,不善于运用法律来维护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