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毕业论文终稿

毕业论文终稿

分类号G61论文编号20134095103

本科生毕业论文

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关系研

——以兴义市A小学为例

姓名:陈静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年级专业: 2013级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李华玲(教授)

2017年5月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 第一章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文献综述 (2)

1.4研究方法 (5)

1.5核心概念界定 (6)

第二章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现状 (8)

2.1基本情况 (8)

2.2小学教师期望普遍存在 (8)

2.3小学生普遍知觉教师期望 (10)

2.4 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11)

第三章教师期望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原因分析 (15)

3.1 教师期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15)

3.2 教师期望能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 (15)

3.3教师期望促进学生积极转变 (16)

3.4 教师期望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6)

第四章重视教师期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对策 (17)

4.1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17)

4.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17)

4.3注重期望的适度性 (17)

4.4注意调整好情感 (18)

4.5 学生应发挥主动性 (18)

研究不足与展望 (20)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附录 (21)

摘要

伴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教育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期望教育对教育教学效果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对兴义市A小学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普遍寄予希望,学生通常能感知教师期望的存在,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从研究中看出,教师期望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变,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为此,提出重视教师期望有效提升学业成绩的建议。

关键词:教师期望;期望效应;学业成绩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expectation education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society.In this pape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s, observation method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Xingyi A survey,teachers generally hope for students, students can usually perceive the existence of teacher expectations, the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The study found that teachers expe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students' positive chang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For this reas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Key words: Teacher expectation; Expectancy effect; Academic achievement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学校,是每个学生上学和健康成长的地方,与此同时,也是教师作为园丁勤劳工作的地方。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下,新课程的目标与时俱进,体现了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即要求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热爱学习,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仔细观察我国现在基础教育的现况: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学生人数较多,由于教师精力有限,教育资源短缺,面对太多的学生,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没能关注、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在此情况下,教师顺其自然的就会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并且在课堂上会多提问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赞美、夸奖。不爱表现,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容易被老师忽视,缺少老师的关注,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得到的是批评与不恰当的表扬……这样一来,鲜明的对比差异,一方面会使学习好的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劣势的学生学习更加糟糕,讨厌学习,并且很多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与责骂。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学生的自己的努力,同时也会受到其他重要的因素影响。各科上课的老师学生学习上的期望,可以加强学生的对学习趣味性,是浸染学生考试分数的关键原因。假如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有所期望,就会感染学生对学习的作风,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研究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关系,希望能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改变。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从以前的国内外研究中不难察觉,对教师知道教师期望的传递方法有很大用处的是教师期望的理论模型。但是,以往对教师期望的水平测量,大部分都是以教师作为被试,这样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没有感悟到教师的期望,就不会再行为上有所表现。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小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方面入手,

进行调查研究,并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知觉到教师的期望,并且在行动上有所表现,这样,教师期望在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进一步深入教师期望研究,有利于新课改下的学校教育,以便更好的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一方面提升小学生学业成绩、培育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巩固自信心;另一方面,让教师可以很好的上课,提高老师的上课水平的同时,推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培育有能力的人民教师。而且,素质教育影响下,运用教师期望的理论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深化教师期望理论的运用。

1.2.2实践意义

本研究主要借助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从小学生感受教师期望入手,认识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关系,这样,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期望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学校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有很大的作用。教师经常对学生抱有贴近实际的期望,大部分学生的考试分数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寄予的期望作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期望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确切、标准教师期望相关方面理论,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从教,学生更好的学习,双方共同发展,共同长大。

1.3文献综述

通过搜查、阅读与教师期望相关的文献资料,关于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1.3.1 教师期望的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学者王蕾认为,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行为结果的一种预测性认知,以对学生的知觉感受为基础[1]。其次,与此观点相同的还有范丽恒[2]。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3]。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且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外界的感应不是很敏感,

[1]王蕾.教师期望效应最优化的策略.宁波大学学报[J].教育科学版.1999(4):12-16.

[2]范丽恒.国外教师期望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6(3):646-648.

[3]郑海燕.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趋向的价值研究[N].心理发展与教

育,2004,3:16-22.

所以,小学生感应到教师的期望,并且在行动上有所表现,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教师期望效应,也是在学生知觉到教师期望之后,才会出现的,最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是学生的这种知觉感受[1]。

1.3.2 教师期望效应的由来

教师期望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其期望采取的相应行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2]。教师积极的期望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期望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这来自于一个神话传说。听闻,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人,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的国王,他对雕刻情有独钟,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脑海中灵感闪现,用大象的牙齿镌刻了美女像,这美女像是他眼里漂亮女性的代表,长时间的伴随,皮格马利翁居然对自己的作品女神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被这位美丽的女神深深吸引并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爱神被他真挚的情感感动了,爱神让美女像复活,从此美女成为了国王的妻子,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3.3“罗森塔尔效应”实验及研究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深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在1968年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罗森塔尔与他的小伙伴雅各布森一起对奥克的小学里6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进行了预测,并且把名单交给老师,对教师强调这些学生有发展前途的可能性,要求教师对这些保密,事实是:这些学生的名单是他们随意选的,让人惊奇的是,8个月后,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名单上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发展、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这是教师期望心理中共鸣现象,试验中的教师在得到权威的预测之后,便会对学生投以赞赏和信任的目光,不管这些学生是优生还是差生,事实上,这些教师扮演的是皮格马利翁的角色,教师的这种期待和赞美使学生自信、自强、自爱,从而出现了“奇迹”[4]。这种由教师的赞美、信任和爱而产生的效应,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期望应该是在师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由于受到教师心理、教师态度、教师素质、学生个性、学生成绩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期望的实现要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对于促进

[1]Weinst,R.S.Perceptions of classroom process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 Children views of self-fulling prophecies. 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89.

[2]Thomas L. Good,Jere E. Brophy,陶志琼、王凤等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01,129.

[3]徐君藩.教师期望效应的创始人及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实验.福建师范大学学报[J]:哲社版.1988(3):131-137.

[4]罗森塔尔,雅各布森.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8.

教师的教和学习者的学习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1]。可见,教师巧妙的运用教师期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小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受益匪浅,在学习上也就更加用心了。美国心理学家詹母斯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需要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个没有受到赏识和激励的人仅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和激励后,其能力的发挥将是其赏识和激励前的3-4倍。”[2]

1.3.4 关于学业成绩的研究

学业成绩可以简称为“学绩”,“学绩”一词通常是指个体通过对某一项知识或技术的学习、训练之后所达到的一种水平,我们称之为“成绩”,成绩一般表现为个体在知识、技能或某种能力等方面心理品质的增强或提高,是个体认识性心理品质的发展[3]。一般说来,在学校的教育中,学业成绩是为了和美术、音乐、自然、科学,体育等学科的学习相区别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在小学里,小学生的学习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校安排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围绕学科教学内容,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最后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都会有各种考试,重要的有其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些考试出来的成绩,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本文教师期望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中,学业成绩主要指学生在校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的期末考试成绩。

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比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这说明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先影响学业成就动机,通过成就动机的折射而发生作用的[4]。在现实教育生活中,要想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必须设法促使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最初的自我期望的整合,教师必须通过适当行为把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传递给他们,及时了解学生的自我期望并借此调整教师的期望或者学生的自我期望[5]。教师期望作用于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流程,而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教师的期望,需要让小学生知觉到,在知觉的同时,在行为上采取实际行动,并且取得一定效果的,才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而且,教师积极的期望,对学生也会有积极的作用。

[1]于静.浅谈罗森塔尔效应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

[2]高占海,刘永恒.赵爱学.关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四个不等式[J].教书育人,2005(6):53.

[3]戴海崎,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245.

[4]刘丽江,姚清如.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J].1996:06.

[5]王文娟.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反思.现代教育科学[J].2009:12.

1.3.5 个人见解

以上是国内外关于教师期望的研究,大部分都指向教师期望在学生智力、性格以及师生关系之间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没有具体的关于教师期望对学业成绩方面的说明。时代在迅速的发展,理所当然,教育也与时俱进。新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严格了。之所以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期望,是一种期待,教师把对学生学习上的期待,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运用了“罗森塔尔效应”,这样,符合新课改中的“新”的理念。小学生知觉到教师的期望之后,在行为上积极表现,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运用教师期望在小学教学课堂上,以往也有,现如今的教学,更加需要。教师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时,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现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所谓“心想事成”,教师应该多赏识、赞美、肯定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信,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坚持学习,这样,才会逐渐提高学业成绩,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1.4研究方法

写这篇论文,我主要运用了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这4种研究方法。

1.4.1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通过收集、鉴别、整理和分析和研究各种现存的教育问题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形成对教育事实的科学认识,以达到教育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1]。通过去图书馆查阅书籍,登陆中国知网查阅与教师期望及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的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硕博论文,了解国内外教师期望的研究动态,与相对的定义进行研读和思考,从而进行借鉴,作为本研究的依据。

1.4.2问卷法

问卷法又称为填表法,是指研究者将要调查的问题编制成问卷或表格,邮寄或直接分发给被调查者填写,并予以回收、整理、分析,以获得要调查问题的有

[1]吴振东,李树清,马壮等.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0-138.

关信息的研究方法[1]。通过借鉴相关期望研究的调查问卷,综合制定出《小学生知觉教师期望表》的调查问卷,拟发问卷150份,以兴义市A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1.4.3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态度和教育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2]。分别选取兴义市某小学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30人,12名学生,依据写好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题目有5个,最后进行总结概括。

1.4.4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3]。通过制定观察记录表,在实习期间,经过班主任的允许,针对实习班级各阶段的学习及考试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把每次重要的考试成绩都进行登记,最后便进行统计分析。

1.5核心概念界定

1.5.1教师期望

国外学者Cantor对教师期望(Teachers expect)的定义为:教师对学生的将来行为或学习成绩做出的判断,是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形成的[4]。Kathleen 提出了教师是对行为规范、学业表现和社会关系提出的期望[5]。可以看出,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寄予的一种对未来可以成为现实的一种积极期望。国内研究学者王蕾认为,教师期望是教师对学生行为结果的一种预测性认知,以对学生的知觉感受为基础[6]。教师期望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觉感受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行

[1]吴振东,李树清,马壮等.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0-138.

[2]吴振东,李树清,马壮等.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84-201.

[3]吴振东,李树清,马壮等.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84-201.

[4]Cantor J, Kester D, Miller A. Amazing Results! Teacher Expectations and Students Achievement(TESA) Follow-Up Survey of TESA-Trained Teachers in 45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lifornia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0.

[5]Lane K L, Wehby J H, Cooley C. Teacher Expectations of Student’Classroom Behavior Across the Grade Span:Which Social Skills Are Necessary for Success?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2006,72(2):153-167.

[6]王蕾.教师期望效应最优化的策略.宁波大学学报[J].教育科学版.1999(4):12-16.

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1]。所以,本研究中的教师期望,专指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的期望。

1.5.2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可以简称为“学绩”,“学绩”一词通常是指个体通过对某一项知识或技术的学习、训练之后所达到的一种水平,我们称之为“成绩”,成绩一般表现为个体在知识、技能或某种能力等方面心理品质的增强或提高,是个体认识性心理品质的发展[2]。一般说来,在学校的教育中,学业成绩是为了和美术、音乐、自然、科学,体育等学科的学习相区别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在小学里,小学生的学习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校安排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围绕学科教学内容,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最后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都会有各种考试,重要的有其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些考试出来的成绩,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本文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中,学业成绩主要指学生在校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的期末考试成绩。

[1]郑海燕.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趋向的价值研究[N].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16-22.

[2]戴海崎,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245.

第二章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现状

2.1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调查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关系,主要从教师期望的特点,结构以及小学生学业成绩几个方面展开,以兴义市A小学为例,分别抽取三到六年级的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知觉教师期望量表问卷,涉及到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所感知到的教师对他们学习上的期望行为和态度,包括学习要求、情感偏爱、能力支持三个维度。总量表共有20个题目,量表分为5个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另外,还选取了教师30位,学生12位,进行访谈。表2.1是本次问卷的构成信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到六年级的学生男女比例相当。

表2.1 问卷样本构成

男女合计三年级16 18 34

四年级15 18 33

五年级16 17 33

六年级12 19 31

合计59 72 131

本次调查也采用了访谈法,主要访问的是兴义市A小学的教师,随机访问30名,主要是了解教师对期望,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期望影响的看法。另外也访问了12名学生,了解学生是否能知觉到教师的期望。实习的时候,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访谈,也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看他们在教师期望下的变化。

2.2小学教师期望普遍存在

本次研究向兴义市A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发放了150份问卷,最后收回问卷130份,回收率为87%,问卷收回后进行统计分析。在访谈兴义市某小学30名教师的过程中,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分别与他们聊天,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访谈结束后记录,最后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图 2.2是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多少的情况。

50%

33%

17%0%

教师对学生寄予期望的情况

期望高期望较高

期望较低

没有期望

图2.2教师对学生寄予期望的情况

从图2.2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30名小学老师中,大部分老师对学生寄予

高的期望,占有50%,有33%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普遍较高,当然,也有17%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偏低,显然,教师期望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期望,都是因人而异的。对学生没有期望,几乎是没有的。

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很多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及考试成绩而形成

对他们的期望,期望形成后,变化比较小。教师寄予学生的期望有高低之分,与之对应的就是会对高期望的学生偏心,重视他们的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稳步提升;但是对低期望的学生,则更多的是忽略,关心少,差别影响下,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绩也日渐趋下。低年级是教师对小学生期望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教师多关心学生,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知到老师对他们学习、能力以及情感的支持,如此说来,就可以极大的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结果发现,教师期望的总体水平中等偏上,这说明当教师对学生产生特

定的期望时,学生确实能够知觉到教师细微的、无意识的期望和差别性行为,这与以往众多研究结果相一致[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因教师而异。可以看出,教师期望也会受到学生因素的影响,教师比较偏重对学生的学习期望,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教师也有所期望。小学教师的期望,主要偏向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情感偏爱和能力支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期望,都是这三种主要部分的综合,看学生而定,或多或少。

[1]范丽恒.初中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教师差别行为及其与学生发展之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6:6-9.

2.3小学生普遍知觉教师期望

表2.3.1是本次访谈学生的基本情

年级学生性别成绩情况

三年级学生1 女中等学生2 男中等学生3 女优秀

四年级学生1 男优秀学生2 女中下学生3 男中等

五年级学生1 女中下学生2 女优秀学生3 男优秀

六年级学生1 女中等学生2 男中等学生3 男优秀

访谈是在三年级到六年级之间,分别从每个年级抽取三名学生,一共12名学生,6名男同学,6名女同学。在对学生的交谈过程中,很大部分学生都是仔细考虑之后才答题的。课堂上,小学生都喜欢积极回答问题,有不举手或者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大部分是因为对提问的问题不理解或者是害怕回答错了,会被嘲笑。成绩优秀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来,并积极配合老师,成绩差的学生,大部分不认真听课,遇到不懂的问题,也置之不理。很多学生都喜欢亲切和蔼的老师,特别是幽默风趣的,讲课详细有耐心的,而对于比较严肃的老师,学生心理会害怕。在学习方面,学生会有较大的动力是因为受到家长及老师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觉得,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讲课生动有趣,就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喜爱学习,考试成绩也会慢慢提高。

教师期望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对学生的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对学生切实的期望,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就会在行为举止上有所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觉到教师期望的多少是有限的,图2.3.2是本次问卷调查中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情况的分析。

2.3.2 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情况

从图2.3.2中可以看出,由于学生自身原因及外界因素,小学生知觉教师期望的能力是有限的,42%的学生能够感知到教师传递给他们的期望;35%的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但是程度一般;较少知觉到教师期望的只有15%;只有8%的学生知觉不到教师的期望。由此可见,教师期望普遍存在的同时,学生也普遍知觉教师期望。

可以清晰的看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彼此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教师期望感知的也比较多,从而就会增加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成就动机高,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慢慢增高。由此可见,教师的期望伴随着每一个学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形成特定的期望,并施加到学生的身上,在这一期间,随着学生的变化而不断变更期望。学生也是通过接触,感知到了教师的期望,并付诸行动,在学习上有所改变,从而影响学习。

2.4 教师期望与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为了充分了解在教师期望影响下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情况,我在调查之前,与所调查班级的班主任了解了该班的学习成绩情况,并记录了相关数据。介入调查之后,通过观察法仔细观察学生在教师期望教育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学业成绩方面的情况,以此为基础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看法。

2.4.1 学习成绩的基本情况

虽然教师期望多数存在于校园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但是学生知觉到教师期望之后,是否在行为举止上有所表现,努力地向老师期望的目标前进呢?沿着这一思路,我通过与负责指导我实习的邓老师沟通交流,表明我的观点,即希望通过观察他们班在教师期望下的表现及考试成绩,来做为我论

文的数据分析。在调查之前,我通过邓老师,获得了该班上学期即2016年春季学期各阶段考试的成绩,并将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图2.4.1是2016年春季学期成绩分析情况。 0%

10%

20%

30%40%

50%

60%

第一次月考第二次月考第三次月考期末考试

低分组中间组

高分组

图2.4.1 2016年春季学期学生学习成绩情况

图2.4.1是我在进行调查之前对该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了解情况,根据该班老师反映,这个班的插班生比较多,大家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所以成绩一直不稳定。可以明显看出,在教师期望一般的情况下,该班的学习成绩处于低分组的学生比较多,都占20%及以上;居于中间组占的比例较大,第二次月考和期末考试都超过了一半的人数,最高的都占有56%;而处于高分组的比例则比较小,且不稳定。换言之,该班学习成绩居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较多,而居于成绩优秀的比较少,总体基础较差,平均成绩偏低。

2.4.2 期望教育下的学习成绩

针对该班的基本情况,我与该班的各科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表明我的研究

方向及目的,请求各科教师配合我并协助我进行试验调查,老师们都积极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表示会在课堂及其他与学生接触的时候,积极向学生寄予较高的且符合实际期望,多赞美、表扬学生,指引学生主动学习,少训斥、挑剔、忽略学生。在此基础上,我也会仔细的观察学生及老师的变化,尤其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改变,并一一记录下来。图2.4.2是本次调查中针对学生知觉教师期望后受到影响的统计,关于该班级秋季学期各阶段考试的成绩分析。

2016年春季学期学生学习成绩情况

2.4.2学生成绩情况

从图2.4.2中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在教师期望的影响下,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第一次月考中,高分组人数占的百度分比较低,只有22%,大多数学生居于中间组,低分组的人数高达38%。这一情况表明该班学生的成绩普遍不高,优秀学生少,而成绩差的存在较多。基于这一情况,该班主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的施加教师期望,鼓励,夸赞学生,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接下来的第二次月考中,低分组与高分组的百分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到第三次月考时,这样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通过观察最后一次考试,也就是期末考试,我们惊讶地看到,在教师期望的影响下,高分组的比率从一开始的22%增长到了45%,翻了一倍!而低分组的则是直接下降到8%,中间组的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也是持续增多的。可见,在学生知觉到教师期望之后,教师期望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进步。

对比图2.4.1和图2.4.2,不难发现,试验前和试验后差异显著,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观察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学生会得到很大的鼓舞,久而久之会建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好;也有很多的学生,面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渐渐的增加了兴趣,对不懂的问题,更是积极向老师请教;遇到难题时,不少的学生会独立思考,解决不了时,就会跟同学讨论或者问老师……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变化,潜移默化的。

2.4.3 教师期望的形成

世间万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有着一定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有所区分,各有特点。虽然教师期望

作用于学生是一个复杂且循环的过程,但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实现的。

图2.4.3是教师期望实现的过程。

→ →→→→→→→

↑ ↓

← 图2.4.3教师期望的形成

正如图2.4.3所示,首先教师了解熟悉学生,并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贴近实际

情况的期望,在与学生的来往过程中传达给学生;学生在这一流程中,可以感受到或多或少的教师期望,但很大部分知觉到的是微小的期望。学生知觉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会因此在行为上有所表现,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加入更多的精神练习,改变了对待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升。当这些信息反馈给教师之后,教师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更改对学生的期望,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好。与之相悖,如果学生无法知觉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或者是知觉到教师对其较低的期望这类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不爱学习,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等等,都会影响学习成绩,让成绩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亦或者是提高不起来,远远落后于班级平均成绩。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希望教师充分利用起教师期望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

教师形成期望 教师传递期望

反馈信息,教师根

据实际调整期望 学生感知教师期望,并转化期望

第三章教师期望对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原因分析

固然教师期望是普遍存在的,学生也基本上能够感知到教师期望的存在,但是,教师期望是怎样作用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教师期望的形成中分析出来,教师期望有许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原因。

3.1 教师期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形成教师期望的前提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沟通方面的,在此基础上,便出现了影响教师期望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不同特征。小学教师期望的特点,也是受教师因素的影响,所以才会不同的。学生是学校教学的主体,尤其是现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离不开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发挥主动作用,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的发展。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尤其是不同学生的性格了解,将自己的期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并采取相对应的行动,积极主动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上占据优势。所以,教师期望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推动学习的进步,提高了学业成绩。

3.2 教师期望能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心理、生理等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期望在这时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师期望会给予他们积极的力量,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克服困难,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期望给予了学生自信,让学生更多的相信自己,克服弱小脆弱的心灵,造就了顽强的心理。因为有老师的支持与信任,在学习上,更是百折不挠,坚信一定能征服学习这座高峰。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期望便是一味良药,在学生困顿迷茫的时候,“对症下药”,积极引导学生向上,向美好的未来前进。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信赖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喜爱老师,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上课认真听课,积极配合老师,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日积月累,就会有大的突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