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不断反馈的有效信息为基础,同时,建立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久提高。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一)教学质量目标系统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办学特色目标、规模层次目标、发展目标等。(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由学校、处室、专业部、教研组、学生教学信息员四个层次构成。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

主要包括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专业部和教研组等相关机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务处起主要作用,它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

(1)教学副校长的职责:

1)主持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日常工作;

2)主持制定各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体系及文件;

3)主持召开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会议;

4)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开展教育理论、教学改革、教学评估的研究;

5)在校长办公会议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2)、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职责

1)领导和组织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2)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订、修改和实施;3)组织、协调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及各教学单位等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

4)监督各处(室)及教学单位等部门执行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情况;

5)对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

6)对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3)、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职责

1)负责学校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订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

3)聘请社会、行业人员参与教学督导工作;

4)制订相关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督促实施和总结;

5)深入课堂听课,并对听课对象作出评定和写出评语;

6)负责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7)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反馈。

(4)、学校教学质评小组的职责

1)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评价办法;

2)审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3)接受教师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申诉。

(5)、教务处在监控体系中主要行使下列职能:

1)制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

2)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3)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并负责提出专项评价标准;

4)负责审定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进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

5)组织制定和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

6)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及指标体系;

7)根据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

2、专业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

包括专业部教学督导小组和听课小组,其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其主要职责是:

1)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监方案制定本部门质控计划,开展评教、评管、评学工作;

2)负责对本专业部教研组、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自行完成教学质量等级的初步确定;

3)负责组织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评价;

4)负责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

5)对本单位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

6)接受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7)负责有关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3、各行政处室

(1)、教导处的职责

1)负责学校课堂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订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

3)制订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总结;

4)督促各系(部)开展课堂教学督导工作;

5)负责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

6)负责课堂教学督导与评价信息反馈。

7)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师资的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与聘任等;

8)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需要合理配备师资;

9)做好有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10)根据有关的反馈信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调控工作;

11)做好兼职教师的聘任、培训计划,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

12)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2)学生教学信息员:做好学生学风及第二课堂教育的调控工作。

(三)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质量标准系统就是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集合。各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和辅导答疑、考试和考查等环节)、实践教学(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

要制定备课、理论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验教学、实习、考试与考查等各个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材建设与选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标准。

实践性教学内容要严格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四)监控运行系统

监控运行系统指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制度的集合。教学管理制度是进行有效监控的先决条件,针对教、学、管三个层面的每一个环节要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做事有准则,处理有标准,做到“有法可依”。要建立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新教师岗前培训与导师带教制度、教师任课资格审批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考核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规章制度。

1.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

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应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提出和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远景规划,审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确立和正常运行,定期召开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

学校各处室、专业部第一责任人为处室主任、专业部主任。应执行并落实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规划,有效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在本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切实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畅通运行,抓好教学质量的定性定量考核,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明确、强化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教学例会制度。

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问题。分管教学校长每一到两周召开一次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各专业部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关教学工作。

教务处应协助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专业部主任及公共课教研组长的教学工作例会或专题工作研究会,了解、协调和处理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专业部要定期召开专业教研组长会议和任课教师会议,及时掌握教学过程状况,总结和交流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新教师岗前培训与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

每年新进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了解教学规律,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义务。培训合格后,教研组为其配备结对子教师,制定岗前培训计划。在才老教师指导下,参加拟开课程的辅导、答疑、讨论课或习题课、实验实训课等教学环节,按照拟开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较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基本熟悉全部教材,初步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了解各教学环节的工作程序,写出讲稿(教案)。须进实验实训室,参加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或到临床一线参加实践工作。

新教师在正式上岗前,由本人填写《新教师上岗试讲审批表》,经结对子老教师

签署意见后向教研组提出申请,并进行试讲,经全体同行认真评议,教研组长同意,专业部领导审定认可后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

4.教师任课资格审批制度。

为保证教学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实行任课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无教学经历的第一次开课的教师、非教师编制,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资格的人员、跨专业开课的教师、新教师均需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并进行试讲,审查通过后,方能开课。

5.新生素质调研制度。

全面了解学校新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为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就业提供服务。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收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并反馈有关职能部门。

6.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教学检查采取日常教学检查与定期教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及时地了解全校教学运行状态,以达到稳定教学秩序的目的,真正做到常抓质量不松懈。日常检查:以各级人员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教案、教学秩序、教师上课、实验实训设备、学生出勤为主,不定期召开教师或学生座谈会,了解与教学相关的情况。

定期检查:期初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在各系部自查的基础上,由教务处进行抽查,并及时进行反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抓好整改措施,以保证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7.教学督导制度。

建立学校教务处、专业部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建立教学督导的双向(校领导、管理部门、教师)信息反馈机制,注重发挥“导”的作用,在“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对全校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和咨询等作用。

8.听课制度。

加强主要教学环节的检查监控。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有利于各级领导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应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训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应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并通过适当途径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

9.考核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并制订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全校的教学质量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10.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目的是通过了解学校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适应工作程度和上岗资格证书通过率等情况内容,达到了解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主要是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问卷调查,掌握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供学校决策参考。

(五)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就是要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库,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和数据。

1、信息收集渠道:一是学校领导、督导室、考试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领导、专业部领导等人员的听课检查;二是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三是各类教学质量评价;四是学生的意见反馈;五是在校园网教务处主页建立教学信息留言板和信息电话,教务处有专人收集相关信息;六是召开师生座谈会;七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2、信息处理。因为收集到的信息,既有反映事物本质的,也有属于表面现象的,有的是真实可靠的,也有虚假不实的,所以必须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评价意见更为深刻,向被评对象反馈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3、反馈信息。教务处将收集来的教学信息加工处理后,分类进行反馈。其中教师理论课、实践课教学评估分数及教学事故3种信息只在有限范围内反馈,其余信息则公开反馈。

三、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指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案的集合。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实验室、考试与考查、毕业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开展教学评价应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

1、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三个层次测评,即学校质评小组、教学督导及听课小组和学生评价。对教师,实验人员和见习带教人员用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进行评价,输入电脑后统一赋予分值,其中学生评价占50%,同行评价(教学督导、听课小组)占30%,学校质评小组评价占20%。

2、做好评教、评学工作

一是及时召开学生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汇报;二是通过听课和各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三是教师开展评学活动,通过座谈会、教师对所授课班级的评价以及记“教室日志”等形式进行。

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使每位教师更了解自已的教学、工作情况,促进师生的相互沟通,加强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奖惩系统

教学奖惩制度是评价结果与被评价者的切身利益全面挂钩,目的在于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效。

实施教学奖惩制度,一是把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奖励、评奖、评优挂钩,每学期

按照评价结果,在全校排名前10的教师中评出教学质量优秀奖;二是如果评价结果连续两学期均居于后10名者,定为重点帮扶对象;三是教师晋升职称、教学成果评奖及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等均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就取消资格。

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发展,确立以激励导向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监控的发展性功能,通过教师的自我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的发挥。要关注教师现有的教学状况,更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做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可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专业教学质量与评价体系详细内容见附表

附表1:教学单位教学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附表2:示范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附表3: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附表4: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附表5: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附表6:实习教学质量标准

附表7:课程考试质量标准

附表8:学生学习质量标准

附表1

专业部教学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2

注:评价等级标准中给出A、C两个等级,低于C级的为D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

说明:

1.评估结论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2.各等级标准如下:

⑴优秀:D=0,A≥12,C≤2(其中重要项目A≥8,C≤1);

⑵良好:A≥7,C+D≤6(其中重要项目A≥5,C≤2,D=0);

⑶合格:D≤4(其中重要项目D≤2,新办专业“教学效果”指标只考察4-3,其余不作考察);

⑷不合格:D>4(其中重要项目D>2,新办专业“教学效果”指标只考察4-3,其余不作考察)。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附件8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校、系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为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非常重视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建设,构建了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多年的督导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独立建制的教学督导系统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发挥了把握状态,控制过程,反馈结果,咨询决策四个方面的作用,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一、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了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动态监控及定期评价并举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我院逐步从过去项目化单一教学过程监控,转变为全方位跟踪教学与管理活动,不断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教学、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与学院全面教学质量监控的部门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教务处、各系(部)、学生班干部等,形成了较完整的监控组织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院、系(部)构成二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学院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是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评估办公室、教务处,督导评估办公室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二)建立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建立多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保证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力保障,学院先后制订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评学评教实施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督导工作实施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等教学质量管理文件,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一)培养目标、规格、教学计划的监控 1.人才培养目标的监控。通过《社会人才需求调查表》、《毕业生追踪调查表》等方法,监控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2.教学基本文件的监控。通过制定《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高职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意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教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项目责任人:袁弟 一、建设背景与依据 (一)基础与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我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采取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巡视等方法,及时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反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课堂与实训教学要求,设置了20多个监控和评价项目,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建设的必要性 “强化质量意识,注重质量保障,重视过程监控,实施有效评价”是建设示范性院校的必然要求。目前,学院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还存在以下不足: 1.信息采集、反馈局限于学院内部,不能体现开放性。 2.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等标准建设缺乏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3.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开放性,未能形成学校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机制。未能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要求。 4.缺少系统性的数据化操作管理平台的支撑,较难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体系监控评价的基本规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制度化建设

为保障,“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分阶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制度严密、评价公正、指标科学、操作性强的示范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二)建设内容 探索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相适应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按照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校内成绩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制度,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动态监控制度,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有效评价机制。 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对教学全过程实行节点监控、过程监控及评价。教学过程结束,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学院“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具体如下图: 图表5-3-1 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的监控流程图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 黄秋明王正龚蓓*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本文试图从质量问题的理性思考出发,通过对现行质量监控体系运行实践的全面反思,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质量、数量、监控、评价 一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认识 自1998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数年超常规地增长:1998年,108万人,1999年,160万人,2000年,220万人,2001年250万人,2002年计划275万人⑴。此举,一方面最大程度满足了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大大缩短了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普遍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因规模超速扩张而引起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密切地关注:“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⑵。“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带有战略性的工作,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必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⑶。天津教科院对天津市扩招比例较高的四所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3.6%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认为扩招使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和明显下降⑷。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质量问题将随着数量的膨胀而成为焦点,如果对质量问题掉以轻心,大众化的意义将大打折扣,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也将黯然失色。 (一)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 教育部在2001年10月召开的直属高校咨询工作会议上,总结了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⑸: 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由于扩招生均教育经费实际在下降。 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自1993年以来一直在2.5%左右徘徊,由于近几年扩招比例增长始终保持在30%-40%,生均教育经费实际在下降。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5%,发展中国家为4%。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本世纪末达到4%。历时已近十年,目标还远没有完成,原因据称是存在“压倒性的投资要求”。事实是,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已严重地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1993-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⑹ *黄秋明:男,39,高等教育管理硕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王正:男,49,高等教育管理硕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龚蓓:女,26,教育学学士。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2017---2018年)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高庙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稿)》。 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不断反馈的有效信息为基础,同时,建立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久提高。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一)教学质量目标系统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办学特色目标、规模层次目标、发展目标等。(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 由学校、处室、专业部、教研组、学生教学信息员四个层次构成。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 主要包括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专业部和教研组等相关机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务处起主要作用,它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设计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设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学校工作重要的内容抓好教学质量的监控直接关系到办学的成效关系到学校人才培 养的质量为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特制订学校教学质 量监控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是指通过对教学质量高低的及时测定和准确判断使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获得反馈信息调节和改进教学管理与 教学实施活动更是指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教学 活动本身的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系统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从“监控”本身功能来看“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监测过程“控”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监”是基础是手段;“控”是反馈是目的明确了“监”与“控”两个层面的职能和关系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方向监控的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教学质量监控成为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措施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重视监控对象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监控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将监控作为开展和推动教学工作的动力 3.科学性原则 教学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严格遵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监测 4.全面性原则 监测的内容要全面既包括对教学效果的监测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监测要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监测 5.全程性原则 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听课、作业、复习、学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控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 ㈠教学过程的监控 1.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讲备课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引导教师对备课质量进行自我监控对教师备课提出以下要求:①以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做到目标明确方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目前教育的目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保障、质量目标、信息收集、评价分析、信息反馈和调控等。组织保障是为了组织协调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保障各项教学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构建的;质量目标体系是以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子目标为依据而设定的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目标的集合,通过建立目标体系,使教学各环节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质量目标体系;信息收集体系主要是利用多渠道将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并经过信息反馈,使各项教学活动与教学质量目标相协调;教学质量评价分析主要是依据教学评价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质量目标,进行专项检查和评价;信息反馈与调控是根据教学质量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与质量目标相比较而出现的偏差和问题,通过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形成调控意见,进行实施,并检查落实实施效果,以达到质量目标。 卓帆科技构建了以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为准绳、以提高教育质量与改善教学方法为目的、以软件与网络为载体的多主体教育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各级教育管理机构与学校可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加强对学校的督导与评估、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建立和完善教育的评价体系。系统能与国内各家网络阅卷系统兼容对接,通过导入考试数据并对其进行全面、精准的统计分析和评价,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习,为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提供科学、客观的量化依据。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特点: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充分借鉴P I S A、T I M S S等国际评价项目的先进评价理念、技术手段及操作方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综合的多功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具有以下各项特点: 1.评价与分析自动化 根据专家已经设定的标准,系统会自动进行统计与评判,且能自动生成各式报表与分析报告,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失误率。 2.全面应用“精确评价”的先进理念和思想 系统全面应用教育测量、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建立“地区常模表”和实现“加工能力”评价的领先技术,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进行了有机结合。 3.灵活的模块化积木式设计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供了数量众多且又可独立运行的数据分析指标项,用户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教研的需要,将众多的分析指标项进行自由搭配组合;系统由多个既独立又可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各个系统之间可以通过标准的程序接口互通数据。 4.基于“云”端服务的架构模式 利用. N E T和云计算技术,采用W E B访问的方式,使内部数据自动共享和无缝对接,实现了教学、教研与学业的同时监测与评价,用户可随时随地登入,满足了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和不同时段监测与评价的需要。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好教学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及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站在抓质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根据教育发展现状,以创新和改革的精神,在质量监控中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科学、规范,能够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全面理解“监控”的基本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 从系统论角度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如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就有可能导致教学中的无序和失控。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健全的教学监控系统,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更谈不上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 从监控的内涵来看,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教学“监控”。如,各种教学检查、各种教学评估、各项教学环节、各种调研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收集教学信息、评价教学效果、调控教学策略的过程。教学管理者每天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打交道,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具有较强的过程性。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系统,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然而,从“监控”本身功能来看,教学监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监”与“控”,“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监测过程,“控”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监”是基础,是手段;“控”是反馈,是目的。如果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分为“监”与“控”两个层面,并明确其职能,那么,当“监”出了问题时,如无监测系统或监测不科学、不准确;当“控”出了问题时,如无调控系统,调控不及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育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以上五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二)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科专业是高校发展的“本”、“源”、“纲”,学科专业的规划与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大力扶持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优、教学条件好、社会适应面广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机结合的各类专门人才。 (三)制订规范的教学大纲。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的全面系统,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要按照大纲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四)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要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本科生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省、市、区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江西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动各学科均衡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项目 教学质量监控项目分别为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学生学科竞赛两项内容。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式与内容 (一)学科教学质量检测。 检测的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各学科检测的形式与内容分别是: 语文:形式为笔试加口试,分值比为10︰2。口试内容为朗读、背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笔试部分要体现对写字的要求。笔试、口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课标、教材为依据。 数学:形式为笔试,在笔试试卷中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体现实践操作。检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课标、教材为依据。 英语:形式为笔试加口试,三年级的分值比为5︰5;四年级为6︰4,五、六年级为8︰2。口试内容主要为听、说、读,主要考查学生使用语言的水平。笔试内容依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三、四年级达到一级水平,五、六年级达到二级水平。 体育:形式为面试,内容为运动实践和教学常规,分值比为9︰1。运动实践的内容包括技能、体能,具体为课标要求的跑、跳、投与基本体操等项目。教学常规内容包括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广播操、眼保健操、问卷调查等。 音乐:形式为口试,以突出音乐表现为主、音乐知识为辅的评价方法。内容以课标、教材要求为依据,分为演唱、欣赏、表演、伴奏、乐理知识,分值比为4︰3︰1︰1︰1。演唱:独唱(背唱)、合唱;欣赏:听辨乐曲感知作品的音乐情绪、能说出作品名称、演唱或演奏形式、风格;表演:根据听音乐编创律动表演;伴奏:理解各种打击乐器,说出名称并能为歌曲配简单的伴奏;乐理知识:课标中要求各学段应掌握的知识。

“多元”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多元”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一、指导思想 为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落实《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校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研究确立多元、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监控、跟踪、反馈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其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多元性原则。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为核心的多元性评价机制。 (三)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同时与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职能部门、专业科、教研室和学生班级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 (四)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质量监控保障系统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

三、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目标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涉及教学决策、政策执行、质量标准、专业评估、教学评估、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与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学校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途径与方法 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包含三个方面: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有效纠正与预防)。 (一)外部教学质量监控 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行业企业参与评价两个方面。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与检查 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宏观层次对学校办学行为、办学规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监督与检查。 (1)办学评估。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按照《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鲁教职字〔2009〕3号,《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鲁教职字[2012]1号,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学校实际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办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工作重点向规模、质量、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三个监控要素,即监控目标、监控组织、监控方式,主要规范监控什么、由谁监控、怎样监控,并构成一个有效的运行系统。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是保证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借鉴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经验,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协调各种保障要素,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学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行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就成为制约教学质量的突出环节,既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面对许多新的课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体需要增加合作企业及现场兼职指导教师等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二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范围需要扩展到校外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全部教学过程的评价;三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标准需要吸收企业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等岗位技术技能描述;四是教学质量监控与适时调控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需要建设。 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

临床用药监控体系

临床用药监控制度 为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临床用 药监测评价体系。 1.卫生院药事管理小组负责临床用药的监测、评价及监管,具体由门诊部 组织实施,由药房监管。 2.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确定临床专业的药品比例,每月统计相关数据,对用药比例超标的,按规定扣罚科室相应奖金。 3.充分发挥卫生院合理用药监测体系的作用,认真、及时、准确收集数据,重视金额和数量前10位的药品的监测和分析,特别对异常增量使用的药品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做积极的干顶,并跟踪整改。 4.定期对抗菌药物专项评价,每季度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医师进行公示,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5.实施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对当月使用量前三位、连续两个月用量前三位或连续三个月用量前十位的药品进行重点监测,对符合上述条件 之一的或其它可疑药品,上报药事管理小组,药事管理小组结合疾病流行状态、科室用量走势、按病种用量走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使用明显不合理的品种 给予停用。 6.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进行干预。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如血液制品、静脉用输液、中药注射剂、胃肠外营养、抗菌药物、激素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超 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用药、围手术期用药等)进行专项点评,制定改进措施。 7.实施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的登记、报告、分析和处理的程序,通过了解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避免 用药错误的再次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8.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及时记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对严重不良反应建立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药学部每季度对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进 行因果分析,以降低病人用药风险。 9.制定病区(诊疗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确定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中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不断反馈的有效信息为基础,同时,建立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久提高。 为了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一)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办学特色目标、规模层次目标、发展目标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由学校、处室、专业部、教研组、学生教学信息员四个层次构成。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专业部和教研组等相关机构。校级教学质量监控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教务处起主要作用,它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 (1)教学副校长的职责:1)主持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日常工作;2)主持制定各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案、体系及文件;3)主持召开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会议;4)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开展教育理论、教学改革、教学评估的研究;5)在校长办公会议上,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6)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2)、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的职责1)领导和组织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2)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制订、修改和实施;3)组织、协调学校教学督导组、学校教学质评小组、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及各教学单位等部门在监控体系中的工作关系;4)监督各处(室)及教学单位等部门执行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情况;5)对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6)对重大问题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3)、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职责1)负责学校教学督导的日常管理工作;2)制订教学督导与评价的相关制度;3)聘请社会、行业人员参与教学督导工作;4)制订相关教学督导与评价的计划并督促实施和总结;5)深入课堂听课,

(完整word版)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规范

[摘要] 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颁布的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这一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的法规性文件,无疑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下做好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上了一道安全锁。 为了加强电力监控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攻击及侵害,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颁布的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这一国家和政府层面出台的法规性文件,无疑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下做好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上了一道安全锁。 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规定》要求电力监控系统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开发单位、供应商应当以合同条款或者保密协议的方式保证其所提供的设备及系统符合安全标准,并在设备及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其负责,还要禁止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作为电力企业本身也要加强技术管理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此外在生产控制大区与广域网的纵向联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及相应设施。确保生产控制大区中的重要业务系统都要认证加密。对生产控制大区安全评估的所有评估资料和评估结果,应当按国家有关要求做好保密工作。 建立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据了解,电力监控系统比较复杂和庞大,安全防护的相关组织机构也比较庞大,要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个人整合在一起,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好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要理清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等的责任,成立符合实际的安全防护组织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规定》指出,电力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及其信息报送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在方案实施方面,电力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等运行单位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必须经本企业的上级专业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相应电力调度机构的审核,方案实施完成后应当由上述机构验收。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设备和应用系统,其接入技术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必须经直接负责的电力调度机构同意。另外电企还需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的联合防护和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统一指挥调度范围内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应急处,当遭受网络攻击,生产控制大区的电力监控系统出现异常或者故障时,应当立即向其上级电力调度机构以及当地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报告,并联合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应当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取证。另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制度,采取以自评估为主、检查评估为辅的方式,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纳入电力系统安全评价体系。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 此外《规定》还提出,电力企业在设备选型及配置时,应当禁止选用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检测认定并经国家能源局通报存在漏洞和风险的系统及设备;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系统及设备,应当按照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应当加强相关系统及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安全防护。 关键是要建立技术标准 企业的发展最终是要靠技术,电力企业的安全防范管理也一样,最终是要靠技术来解决。为此《规定》特意指出要加强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应当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安全接入区与生产控制大区中其他部分的联接处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生产控制大区的业务系统在与其终端的纵向联接中使用无线通信网、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非电力调度数据网)或者外部公用数据网的虚拟专用网络方式(VPN)等进行通信的,应当设立安全接入区。安全区边界也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禁止任何穿越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边界的通用网络服务,保证生产控制大区中的业务系统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安全防护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技术进步来解决,有了技术标准体系,就可以使全国范围的电力

组织绩效监视分析报告和评价与衡量改进

组织绩效监视分析和评价改进 4.1 a 绩效测量 QR4.1-03 (1)选择、收集、整理数据和信息,监测日常运作及公司的绩效 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确定和选择外部数据和信息,构建绩效测量指标体系,并在以系统为重点的架构信息平台上收集、整理所要求的数据与信息;实现对日常运营和战略规划进展的监测; 1)数据、信息和选择 公司建立自上而下的绩效目标分解体系,通过重要度和紧急度联合分析法,设计指标结构和管理层级。具体分解程序是(见图4.1 a-1): 图4.1 a-1绩效指标确定与分解 ● 根据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以全面预算的方式实施战略部署。 ● 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通过标杆对比,逐次确定公司级、部门级和工序级关键竞争力指标和各级(即各级KPI ),实现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 根据全面预算和KPI ,确定对过程绩效考核指标,与职工收入进行挂钩进行考核。

根据各级预算指标、KPI和过程绩效考核指标的要求,选择基础数据对日常运营进行监测。 2)关键组织绩效测量指标 依据上述方法确定的关键组织绩效指标为表4.1 a-1中所列项目。 表4.1 a-1公司级KPI及日常指标的监测

3)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公司建立高层领导负责的信息领导组,以管理中心为信息管理的日常协调机构承担信息中心的职能,负责对来自外部和部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行政部负责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公共服务部门、事业部各部门负责数据收集与输入。 ●部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目前,公司通过由五级管理系统组成的信息平台进行部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递(见表4.1 a-2)。公司预备启用PDM以及ERP系统,以后研发等源头数据将从PDM导入,新增加一级管理系统。各系统通过ERP和OA相沟通,将在信息化方面更为方便和智能。 ●外部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管理中心通过各个管理层次收集来自国外同行业对比数据和信息,建立数据库,用于公司绩效的对比分析(见表4.1 a-3)。 表4.1 a-2 信息平台及数据采集、整理、传递、方式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方案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依据 (一)基础与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我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采取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学巡视等方法,及时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反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课堂与实训教学要求,设置了20多个监控和评价项目,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建设的必要性 “强化质量意识,注重质量保障,重视过程监控,实施有效评价”是建设示范性院校的必然要求。目前,学院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还存在以下不足: 1.信息采集、反馈局限于学院内部,不能体现开放性。 2.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等标准建设缺乏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3.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开放性,未能形成学校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机制。未能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密切合作的职业教育要求。 4.缺少系统性的数据化操作管理平台的支撑,较难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 (一)建设目标

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需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体系监控评价的基本规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制度化建设为保障,“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分阶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覆盖,制度严密、评价公正、指标科学、操作性强的示范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二)建设内容 探索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相适应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休闲体育和休闲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按照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参与,校内成绩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制度,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的动态监控制度,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有效评价机制。以“三率”、“四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对教学全过程实行节点监控、过程监控及评价。教学过程结束,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学院“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由相互关联的三个子系统组成:1.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主要收集社会、行业企业和学校教学全过程相关信息。具有搜索、归类、统计、动态反馈功能,能满足艺术类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评价等要求,为体系提供分析样本支撑。 2.教学质量标准监控系统:以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提高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构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五河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全面深入了解我县教育教学现状,科学评价学校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所有学校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3、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防流堵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4、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作为评价各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5、逐步建立全县学生发展状况数据库、学科质量数据库,为全县教育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范围及内容 监测对象为全县中、小学在籍在校生(以学籍电子档案为依据),监测范围为《课程标准》规定开设的所有科目。 监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监测试题难易得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监测方法采取纸笔监测、面试监测和实际操作监测相结合。

三、监测办法 质量监测总分为120分(其中附加分20分)。监测类型为集中监测、随机监测、特长监测三种。集中监测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等五项赋分。随机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赋分。特长监测按比赛获奖、大课间活动、测试三项赋分。 (一)集中监测(60分) 高中、初中、小学的集中监测分别为高考、中考、小学毕业考试(明年以后将在三年级举行一次监测作为小学阶段的起始分数)。 高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四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20分、15分、20分。 初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五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0分、20分、10分。 小学的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的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5分、15分、10分。 计分办法如下: (1)集中监测巩固率,即参加考试人数与参评人数之比。小学巩固率达97%、高初中达95% ,记5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为防止人为的淘汰差生,巩固率可记负分,以充分抵消因淘汰差生而提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