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较教育学论文

比较教育学论文

比较教育学论文
比较教育学论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比较【摘要】众所周知,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19年至1921年,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也有他独特的见解,是对杜威的从“从做中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理念,有必要对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加以比较。以下我从理念的提出背景、内涵、提出目的、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比较。

【关键词】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继承与发展比较

一、提出背景比较

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南美战争,当时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物质财富巨大增长,可是,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人与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的精神文化衰落,教育现状是:脱离儿童,脱离社会。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从事教职的工作。

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方法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他从改造传统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做出的科学总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01期作者:周纪焕)

二、内涵比较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的“做”可以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

动和科学探究三方面。包括了木工、铁工、烹调、缝纫以及各种服务性活动,如经营管理物品、修理门窗、粉刷墙壁、安装水管等,并且在学校设置各种实验室、商店、菜园、邮局、法庭,同时充分利用化装、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景与内容。

“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三、产生影响比较

杜威的从做中学:

一、建设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活动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抓起,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话动,让不同程度、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是成功的体验者,从而巩固学生的兴趣。

二、成功的教学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要求我们教学话动中做到:1.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知识经验和生话阅历较少。许多方面存在幼稚无知,但他们已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教师要经常征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善于采纳学生有益的建议,不断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2.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在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不断地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实施因材施教。3.尊重学生的劳动。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业务,认真备课。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相长。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应体罚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充实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新知、发展智能、完善个性。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对我们今天“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群众运动以及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也有许多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

该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播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二、以学定教,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

三、在做中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鼓励质疑,让生成更具活力

(资料来源)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3315(2009)08- 036- 001

评价: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思想和实践,从政治上讲,它是为资产阶级培养接班人服务的;从哲学上讲,它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从教育上讲,它是实用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曾给我国教育思想和实践带来不好的影响。尽管如此,这一教学思想和实践在反对旧的传统教学思想和实践方面起过积极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特别是其中有些合理因素是值得批判地吸取的。(在此就不重复以前的分析了)这些合理因素之所以值得批判地吸取是因为它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为什么一个资产阶级哲学家、教育家他能提出来有合理因素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呢?关键就在他从事多年的教育实践。他看到旧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缺点,他要克服这些缺点,于是通过实践他才创立了“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合理因素与他的资产阶级立场世界观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的产生是他教育实践的结果。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

制校与学教育、学? 1.我国近代系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双轨学制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2. “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理3.想。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4.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迫性。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6.制度化教育7.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8.1903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年的癸卯学制终身教“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9.1972”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育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0. 11.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场地等较为完备。 家庭教育: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时间的持久性,教育作用的显着性。社会教育:教育影响的多样化,对象和场景的开放性。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2.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产生了商品生产、推动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经济基础雄厚、提供接受教育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使脑力可以脱离体力劳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只有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时,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脱离生产专门学习的学生。

2.文字的出现时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早期文字是记载文化知识的唯一工具,文字是教学必不可活少的工具。早期文字复杂,使得学习文字比较艰难耗时,必须有专人教授,专心致志才能完成。文字本身包含了各种社会知识,使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基友了极大社会意义。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是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国家发展,阶级对立更加突出,奴隶主阶级为了加强控制,需要建立专门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各种人才,锅里国家事务, 学校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它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不断扩大、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13.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形成的基本历程。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目的下,在全国办起了新式学堂,外国语、军事、科学技术学堂。这是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先声,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认识到了建立新学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性。1902年清政府颁布《情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第一个较完整学制,但未能实施。1904年,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完整且棺椁实行,这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这两种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中体西用思想,它们是中国第一次全面 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它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简历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社会、人、教育 1.社会要素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2.制约教育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 苏联比较教育研究者索科洛娃 (一)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 (二)研究对象 1.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本体; 2.时间:当代教育,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与纵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 比较教育是其横向研究; 3.空间:世界各国,过去以国家为单位,现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 研究。 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以上为研究的广度,该学科还存在研究的深度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教育经验,还要研究教育规律和本质,以体现其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比较法(详见第二节) (四)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中间科学之争) 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理论科学(理论):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 应用科学(实践):为教育改革做借鉴。 (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 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

最新《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DOC)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A.描述 B.解释 C.并列 D.比较 2.属于“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代表人物是( C )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

比较教育学课程论文题目:中国东西部义务教育差距与思考 院系:文理学院 班级:公管091班 学号:03号 姓名:齐姣阳

中国东西部义务教育差距与思考 【摘要】: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我国东西部义务教育地域差异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义务教育东部教育西部教育差异 【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至今的20年中,我国积极探索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义务教育的地区间发展问题日趋显著。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实现东西部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东西部义务教育地域差异问题理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加剧的东西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上,而且,由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制度等也在转型之中,且许多方面存在着改革的不对称现象,导致东西差距还十分突出地反映在社会发展失衡诸方面;东西差距又与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交织在一起,尤其西部地区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发展失衡现象。较发达的东部(尤其江浙)近几年改善情况较好,但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仍然还有许多困难难以解决。本文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实施情况为案例进行讨论。 一、政府资源配置的政策、努力与困难 1.政府出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公共产品,都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根据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孩子都必须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当然也就是财政教育经费支持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在实际生活中,中国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地区,还没有真正实现与城市一样的义务教育。更由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大量农民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进入城市,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全家和孩子进入城市,这个矛盾便由农村走进城市。现在,这个矛盾随着三农问题、社会失衡问题的突出,被提到政府工作甚至立法的议事日程,而且,西部地区如农村税费改革引发的新问题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困难。 2.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教育资源配置的努力与困难。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一政策的可持续性,忧心忡忡。从调研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虽然比发达的东部已经晚了好几年,但仍然困难重重。主要是: (1)学校总体容量基本饱和,局部热点地区学位紧张。 (2)教师编制严重不足。 (3)学校办学经费缺口很大。西部地区办学经费本来已经十分紧张,在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后,面临的经费困难将更加严峻。 (4)学校安全存在隐患。 3.教育行政部门的措施与希望。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许多建议,主要是:增拨教育经费,增加教师编制,在学校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民工集中聚居的城郊地区布局新学,清理整顿城郊出租房、暂住证、假用工合同等。 二、民工子弟学校生存状况

教师资格证备考练习题一:教育学概述

2016教师资格证备考练习题一: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科学化问题 B.实践化问题 C.规范化问题 D.艺术化问题 2.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3. 在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的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4. 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 )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学记》 5. 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是(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爱弥尔》 D.《大教学论》 6.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是( ) A.培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 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是( ) A.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 B.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C.德国康德的《教育学》 D.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 8. 中国人自己编着的第一本《教育学》的作者是( ) A.杨贤江 B.罗振玉 C.王国维 D.孟宪承 9.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乌托邦》 D.《巨人传》 10. “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这一论断出自( ) A.康德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 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着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12.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13. 最早对教育学科学化或者说对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科是( )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政治学 14.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15. 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正确的是( )

盘点教育学概念-定义

盘点教育学概念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的作用。 4.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5.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6.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0.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1.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12.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13.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14.学科课程标准即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1 一、单选题 1.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目的是() A. 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B. 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 C. 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 D. 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 2.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 A. 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 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 C. 社区教育形式多样 D. 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 3. 函授课程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 A. 印度 B. 日本 C. 英国 D. 法国

4. 把流动车作为起学前教育机构,实行送教上门的国家是() A. 印度 B. 日本 C. 英国 D. 法国 5. 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 A. 幼儿园创收 B. 补偿教育 C. 增加幼儿园知名度 D. 服务社会 6. 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 A. 核心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扩大的家庭 D. 不完整的核心家庭 7.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A. 受教育者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

B.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主体 C.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只是旁观者 D. 教育者相对受教育者而言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8.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 出生的第一年 B. 3-4岁 C. 5-6岁 D. 6-10岁 二、名词解释 1.智力 2. 函授课程 3. 移情法 4. 结构游戏 5. 活动目标 6. 费舍尔法案 三、简答题 1. 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几方面? 2.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 3. 试述如何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比较教育学论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比较【摘要】众所周知,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19年至1921年,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也有他独特的见解,是对杜威的从“从做中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理念,有必要对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加以比较。以下我从理念的提出背景、内涵、提出目的、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比较。 【关键词】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继承与发展比较 一、提出背景比较 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南美战争,当时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物质财富巨大增长,可是,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人与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的精神文化衰落,教育现状是:脱离儿童,脱离社会。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从事教职的工作。 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方法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是他从改造传统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思考做出的科学总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01期作者:周纪焕) 二、内涵比较 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的“做”可以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

动和科学探究三方面。包括了木工、铁工、烹调、缝纫以及各种服务性活动,如经营管理物品、修理门窗、粉刷墙壁、安装水管等,并且在学校设置各种实验室、商店、菜园、邮局、法庭,同时充分利用化装、表演等活动形式组成儿童学习的情景与内容。 “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 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这里的“做”只是一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抛开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三、产生影响比较 杜威的从做中学: 一、建设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活动课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抓起,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作者:石中英 摘要:概念分析在教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从认识和理解教育实践的需要,是构建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质量的需要。日常用法分析、定义分析、词源分析、隐喻分析、跨文化分析和条件分析是教育概念分析中主要的六种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基础和路径。要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也可以作为一项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第二,教育学研究中六种概念分析的类型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第三,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既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可过于繁琐;第四,教育学研究中概念分析的目的既是认识论的,也是实践论的,它们涉及到人们对待概念分析的态度、方式和目的。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概念分析;分析教育哲学 概念,既是思想的工具,又是思想的材料,还是思想的结果。说它是思想的工具,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根本上离不开概念。不单是抽象的思维离不开概念,就是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抑或是直觉的思维,离开了概念恐怕也会成为一种漫无边际的意识之施,根本辨不清主题、分不清方向。说它是思想的材料,是因为概念是命题的意义单元,命题是理论的组成部分。在任何一种研究领域中,概念本身经常成为理解、思考或拷问的对象,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不同研究范式都要着力定义、分析或讨论的对象。说它是思想的结果,是因为概念的提出、概念内涵的解释与重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活动,而是一系列思想活动的结晶,体现着思想者的智慧,反映着思想者对某一问题的立场、态度和价值倾向性。因此,概念分析,既是人类思想过程的一部分,也是理解人类思想过程的一部分,并对建立在概念之上的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概念分析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方法之一。有关概念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因此构成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方法论领域。本文主要基于教育学的立场来讨论概念分析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于推进我国的教育学研究有所裨益,也希望对于加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概念分析的研究有所启发。

《比较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比较教育试题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比较教育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 A.哲学的研究方法 B.历史的研究方法 C.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D.比较研究法 2.“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是(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3.1958年制定并确定美国战后教育改革大方向的法律是( ) A.《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B.《史密斯—休士法》 C.《国防教育法》 D.《初等与中等教育法》 4.美国不实行的学制是( ) A.六三三制 B.四四四制 C.十年一贯制 D.八四制 5.英国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公共学校系统的是( ) A.私立幼儿园 B.预备学校 C.公学 D.现代中学 6.以下关于英国“第六学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六学级包括中学最高的两个年级 B.第六学级是培养绅士的私立学校 C.第六学级的学习年限为5—7年 D.第六学级可以授予博士学位 7.德国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行( ) A.理想主义 B.社会主义 C.联邦主义 D.集权主义 8.俄罗斯初等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9.以下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实际情况的是( ) A.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实施两次考试 B.所有大学均实行两次考试 C.国立大学只实行一次自主考试 D.考生不得重复报考不同的大学 10.主要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教育文件或法律是( )

A.美国《国防教育法》 B.日本《确保教育人才法》 C.英国《教育改革法》 D.法国《郎之万—瓦隆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 A.借鉴时代 B.发展时代 C.反省时代 D.因素分析时代 E.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12.下列比较教育学家中曾运用依赖理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有( ) A.齐美尔 B.卡诺伊 C.汉斯 D.凯利 E.阿尔特巴赫 13.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第一手材料包括( ) A.实地考察资料 B.国家重要教育法令 C.教学大纲 D.统计年鉴 E.问卷资料 14.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 A.可以弥补第三世界国家智力资源的匮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 C.更好地促进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D.可以引进更多的外资用于发展本国教育 E.可以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来取代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 15.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分为这样几大类( ) A.综合性选修课 B.职业性选修课 C.中间性选修课 D.学术性选修课 E.研究性选修课 16.以下教育机构中属于英国公立中学的有( ) A.文法中学 B.技术中学 C.综合中学 D.公学 E.初级学院 17.德国的学位包括( ) A.文凭学位 B.硕士学位 C.博士学位 D.学士学位 E.教授备选资格 18.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 ) A.预备阶段 B.初级阶段 C.观察阶段 D.方向指导阶段 E.定向阶段 19.在日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除初中、高中外,还有( ) A.专修学校 B.高等专门学校 C.专科学科 D.“各种学校” E.短期大学

100多个教育学论文题目

100多个教育学论文题目 1. 前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某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3.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5.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6.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7.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28.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29. 某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0. 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1.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2.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3.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4.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6.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7.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38.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39.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0.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1.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教育学复习重点概述

教育学复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狭义概念:学校教育。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 “教育”定义中的三大问题及其回答: (1)W: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 A:教育活动是以人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2)W:它与其他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的差别何在? A:只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一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 (3)W:它所产生的影响与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A: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总体上讲是有明确意识的,而其他社会活动即使有意识也不会是这些社会活动的首要目标。教育所产生的其他社会效果或效应,就教育本身的目标而言,只能作为间接或派生的目标。 3.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4.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5.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6.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新年并作了深入论证。 (2)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提出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08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构建了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该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被称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一种教育思想,只要其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能用以知道教育实践以满足社会需求,它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Ⅰ、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1)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两边倒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全国2008年4月自考比较教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08年4月自考比较教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汉斯的代表作是( )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与传统研究》 C.《第七年报告》 D.《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 2.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的会刊是( ) A.《比较教育评论》 B.《比较教育》 C.《比较》 D.《比较教育研究》 3.美国最早的高等学校是1636年建立的( ) A.耶鲁学院 B.女王学院 C.新泽西学院 D.哈佛学院 4.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规定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大力发展(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教师教育 D.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5.英国教育由教会控制走向国家干预始于( ) A.1833年议会通过教育拨款 B.1902年会议通过巴尔福法案 C.1944年设立教育部 D.1902年建立地方教育当局 6.日本军国主义的国家主义伦理的基础是1890年的天皇降诏( ) A.《学校令》 B.《教育令》 C.《教育敕语》 D.《学生动员令》 7.在德国,下列哪类中学的毕业文凭就是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证明?( ) A.普通中学 B.实科中学 C.完全中学 D.职业中学 8.日本历史上所谓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始于( ) A.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对策》 B.1984年中曾根首相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 C.1947年颁布《学校教育法》 D.1872年颁布《学制》 9.俄罗斯基础普通教育的学制为( )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 A.建立统一的学制 B.普及义务教育 C.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D.限制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共同的趋势是( ) A.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比较教育论文

比较教育论文

专业:学前教育准考证号:132510500145 姓名:凌纪伟 比较教育 比较,就是探究和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比较法不仅是自然科学的,而且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比较法给予极高的评价:“比较解剖学、比较植物学、比较语言学等等科学,……正是由于比较和确定了被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别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些科学中比较具有普遍意义。”[1] 比较教育就是主要以比较法来研究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新分支,在它产生、发展的100多年以来,其研究方法也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化比较向系统化、多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这种方法上的演变过程与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分期紧密相关。 关于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通常以法国教育家朱利安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为开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17年至19世纪末;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上半叶的整个时期;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

且,他也简明地描述了督伊德教教徒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还力图作进一步的解释。 [4] 见闻录中就有关于对中国古典教育的评价。 文艺复兴的16世纪后,外国旅行家大大增加,旅行报告和分析文章也日益增多。例如,意大利历史学家盖斯阿狄黎在荷兰住了多年后,于1567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荷兰》,赞扬了他在那儿发现的学术水平。盖斯阿狄黎是作为一位在国外作过实地考察的学者来发表教育评价的。我不知道,无论在科学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不管是为了另一个国家,还是为了俄国,有什么必要要对这种教育大加改变呢?” [5] 狄德罗的计划既是对俄国教育提出的建议,也是对法国教育的一种批评,虽然该计划最终未被实行。 总之,比较教育史前时期的研究方法是以“观察—描述”为主,也使用一些统计数据。内容多为旅游者报导异国或异地的教育见闻,也有教育家部分地利用了比较教育。但是,这一阶段比较教育的理论和经验的研究是零零星星,

比较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2、租赁学校:是一种将学校的经营管理委托给非营利性的民间教育团体、个人或企业,教育当局根据合同进行管理、检查的一种体系。 3、文化联邦主义:是把教育制度有关的立法权和管理权都交给了各州,这种在文化教育领域各州拥有极大权力的现象,叫做文化联邦主义。 4、儿童中心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又称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小队教学:一般是指3-7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小队,在小队范围内,协同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自己发现并掌握与此事实或问题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教学方法。 1.萨德勒:萨德勒是比较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者。萨德勒明确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外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来学习别国的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工作。 2.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各种学校:所谓”各种学校“是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的总称。: 4.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法》: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59—1962年拨款8亿多美元资助教育改革。内容: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5.比较四步法:比较教育的系统研究分为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而比较研究包括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双轨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说体制的运行有多套制度或方法。 2.公学:公学是新型的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是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目标以“公职”人员为主,得名公学,设备条件优越,师资水平高,学费昂贵。 3.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4.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5.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分为三大类: 1.商业类,2.技术类,3.服务类, 6.因素分析法:又称指数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目的的。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④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2)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意义 ①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透过教育的种种表面现象,更加深刻而科学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教育。 ②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能够自我教育、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③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剖析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何处等,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1)教育的基本要素

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②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并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受教育者学习的状况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用于影响受教育者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亦会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可见,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是施动者,又是受动者,而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异同? 答: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其异同具体分析如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