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泉州市鲤城区文体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泉州市鲤城区文体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泉州市鲤城区文体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泉州市鲤城区文体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泉州市鲤城区文体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体育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正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十一五”时期鲤城区文体旅游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鲤城区文体旅游产业将进入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鲤城区文体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按照国家、福建省、泉州市和鲤城区“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有关要求,为落实建设鲤城区“创新型和谐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而组织编制的。作为鲤城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本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对文体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明确文体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十二五”期间指导全区文体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文体旅游产业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二)规划编制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体旅游产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鲤城区丰富的文体旅游资源,促进“十二五”期间鲤城区文体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将鲤城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文化创意带动明显、文化旅游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文体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宜居宜业文化旅游目的地,编制本规划。

(三)规划编制的依据

(1)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泉州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3)《泉州市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4)《泉州市鲤城区旅游业发展规划》(修编)

(5)《鲤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局关于组织开展我市“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6)国家、省、市发展文体旅游的有关法规、规定

(7)其它文体旅游相关资料

二、“十一五”文体旅游发展回顾

(一)文体旅游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鲤城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体旅游业,实施优先发展文体旅游产业战略,加大对文体旅游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在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文体旅游产业从小到大,文体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体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区政府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单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区文化馆、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文体旅游局荣获省体育、非遗先进单位及市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至2010年年底,全区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3项,其中入选世界“非遗”2项(南音、以杨阿苗故居为代表的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拍胸舞、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泉州杨阿苗民居营造技术等4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13项,李珠琴等6人获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13人、市级16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2006年全区接待游客数241.4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数227.43万人次,境外游客数为13.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4.3亿元,入境旅游收入为0.7亿美元。2009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347.3万人次,年平均增长15.1%,国内旅游总收入35.7亿元人民币,年平均递增13.8%,接待境外游客19.5万人次,旅游创汇0.92亿美元,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1.8%、9.6%。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十一五”期间鲤城区文体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区文体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发展阶段,发展空间有限,科学规划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的能力不够。

在文体旅游资源整合、服务接待、产业规模及竞争力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发展文体旅游支柱产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设施和环境氛围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景区管理模式仍未有实质性突破,仍存在多头管理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没有真正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合力,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仍未建立。文化旅游项目用地受限,产业规模小,集群、品牌效应难以实现。

2、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规模大、知名度高、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的重点文化旅游景区,缺乏龙头品牌来带动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和参与性、体验性娱乐项目,没有将文化古迹、生态、商贸、休闲等资源有机地整合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市民及外来游客需求。

3、文化体育健身设施有待提升。现有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体育健身需求。老城区的图书馆、文化馆设施需要更新;江南新区尚缺乏一座大型综合性的文体活动中心;区少体校依托泉州六中(三级中学)办学场所,影响竞技活动的训练与开展,影响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三、文体旅游业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加快提升城市品位为主题,贯彻实施城市功能提升战略、产业层次提升战略、文化引领力提升战略、创新能力提升战略,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文体旅游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旅游业,全力打造海峡西岸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的创新型闽南文化精华展示区、城市创意旅游与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定位

1、文化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作为全区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一,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重点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文化资源经济产业转化,着眼于增强文化引领力,积极挖掘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构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文化强区。

整合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和江南新区山水生态文化遗产。充分依托血缘、地缘、文缘、商缘、法缘等对台优势,夯实鲤台合作基础,推动双方在民间文化交流、文化创意各个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合作。

结合现代传媒技术,大力发展文化动漫设计与LED技术。发展闽南民间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扶持传统与现代创意设计;发展本地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电视与广播等。

加强文化创意引领作用,即用文化创意拉动旅游业与休闲娱乐业,用文化创意拉动商业与会展业。不断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文化,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一级图书馆,筹建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文化交流培训中心、图书馆、影剧院、戏台、非遗传习所及文体广场为一体的区级文体活动中心—“江南新区文化艺术中心”。

2、体育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加强社区体育事业建设,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体育健身场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各级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机关、学校、企业内部体育健身设施向社会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不断增长的需求。

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研究制定“鲤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民健身工作经费财政预算逐年提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形成覆盖全区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传统节日、

法定节假日、特殊日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体育设施有较大发展,区、街道、社区普遍建有较大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

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3、旅游发展定位

总体定位:旅游业作为鲤城区“十二五”期间重点的新兴服务业之一。充分发挥鲤城区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深度开发旅游产品,重点发展古城文化游、海丝文化游、宗教朝圣游、民间艺术游、生态环境游、工贸商务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项目,建设以生态功能为核心,文化休闲为特色,旅游度假为一体,自然和人文景观和谐发展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打造海西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旅游展示地。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源整合,深度开发古城丰富的“海丝”文化、宗教文化、闽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人文史迹旅游、闽南民俗风情旅游、宗教朝圣旅游、寻根谒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培育一批有特色的旅游精品,打响“刺桐名胜风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鲤城区旅游知名度与吸引力,最终将鲤城区规划为宜业宜居的旅游目的地。

区域旅游协调发展。随着沿海高速铁路的开通,旅游同城化已经来临,鲤城区要与厦门、福州、漳州、温州、汕头、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资源互补、设施共用、客源共享。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鲤城区文体旅游要围绕建设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之城、城市休闲旅游胜地,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全区文体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文化方面: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培养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文化企业,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海西文化产业基地。另一方面,增加古城保护项目,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有重要价值的古民居、古大厝、名人故居进行有效保护;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加强非遗保护力度,组织落实《鲤城区关于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江南新区和古城区两个示范区的建设保护步伐,尤其是“泉州古城区示范区”的保护,同时加大非遗宣传保护传承和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力度。

重点规划博物馆、非遗项目各级示范基地和传习所等载体。到2015年区内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56个,非遗保护项目达50个。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把鲤城打造成为闽南文化集中展示地、海西多元文化交流地,充分提升鲤城区文化软实力。

2、体育方面:加强基层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建设一所区级综合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完善一批区级文体活动场所,八个街道各建设一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贯彻执行《全民健身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鲤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实施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工程,定期举办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十二五期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全区人口总数从2010年的55%提高到65%。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及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对公民进行国民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健身服务业发展不断壮大,进一步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3、旅游方面:建成一个文化创意突出,闽南文化、都市休闲鲜明的海峡西岸旅游目的地。

重视新兴旅游的培育,与周边区域紧密协作,加快发展游艇旅游、康体养生旅游、养老保健旅游、沿海动车旅游,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500-580万人次,年均增长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0%。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区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全区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省内旅游强区水平。

四、文体旅游发展布局

(一)文化发展布局

1、空间布局

文化方面围绕“两区”进行布局。一是老城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二是地标性文化产业园区——江南新区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展示闽南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音乐舞蹈及其生态环境。

(1)老城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加强“泉州古城区示范区”的保护,重点保护开元寺-台魁巷历史文化街区、旧馆驿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文庙-后城历史文化街区、城南聚宝街历史文化街区等5处街区的多元文化。同时加大非遗宣传保护传承和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力度,为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做出表率和榜样。

通过文化创意引领古城文化产业发展,加速开元街道华侨新村“泉州六孔井音乐文化创意园”、鲤中街道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海滨街道“T淘园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的建设速度。古城要突出“一核四片区”发展格局:以六孔井音乐文化创意园为载体打造古城北片时尚休闲文化创意集聚区,以侨光影院演艺场为载体打造古城南片闽台文化、海丝文化创意集聚区,以美食街“183”艺术创意园为载体打造古城东片时尚高端文化创意集聚区,以源和1916创意园和“T淘园”为载体打造古城西片轻工产品设计创意区。

(2)江南新区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在浮桥建设“笋江月、闽南风”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的“创意滨江”,形成经济拉动型产业。将传统和历史的文化元素进行现代化、时尚化和国际化的创意、改造和提升,通过服务创意和商业模式创意形成闽南文化产业园的品牌效应。产业园涵盖商业文化、休闲度假、餐饮娱乐、文化展示、生态居住等功能。

江南新区还要突出“山水创意”,将紫帽山周边杨阿苗故居、苏夫人姑庙、龙岭、安福寺、宿燕寺等宗教文化串联成线,打造“魅力紫帽”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街道应按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进行改建或扩建,配有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用房等,以便能开展8项以上活动。配套建设社区文化室,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江南新区筹建综合文化艺术中心。

2、开发时序

二)体育健身发展布局

1、空间布局

体育方面围绕“点、面”状进行布局。点是筹建区级综合性的体育设施“文体活动中心”;面状布局是围绕街道、社区进行健身设施建设,每个街道达到全国体育设施完善一级达标标准(人均达到1.5平方米以上公共体育面积,有一个水泥标准篮球场,1套以上健身路径),全区77个社区建立室内健身房达50%以上。力争区少年业余体校实现“三集中”办学。

2、开发时序

(三)旅游发展布局

1、空间布局

古城新区两翼齐飞,开发利用传统特色民居,大力发展闽南生活体验游。古城文化创意产业

形成创意研发、旅游观光、产品展示、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文物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江南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结合紫帽山、乌石山景观带及沿(晋)江景观带规划,将新区建设成为活力四射的城市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富有特色的滨江居住区和休闲健身娱乐旅游区、泉州市次中心城区。

(1)旅游方面要围绕“一心、一带、二区”布局。一心是指中心城区,突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文化旅游、名人文化旅游,重点建设古城文化创意产业:鲤中古街巷群、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及泉州六孔井文化创意产业园、宋家大院闽商会馆等。确保规划主景区的用地需求。重视老城区夜间传统文化艺术(南音、南戏)的展示。一带是指滨江主题文化旅游带。二区是指江南现代旅游文化体验区与紫帽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2)一心——中心城区

位置范围:以鲤城古城为核心范围,大致以温陵路以西,城西路以东,城北路以南,江滨北路以北。本区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有众多高品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交文化三者交融、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城区。

功能定位:闽南文化、人文史迹探索、文化创意体验、都市夜市旅游、中心商务、宗教体验旅游;

功能分区:以开元寺、旧馆驿为中心的西部唐代文化旅游小区;以府文庙和清净寺、关岳庙为主的中心区宋代文化旅游小区;以聚宝街、中山南路的天后宫、德济门为重点的城南宋元文化旅游小区。

规划构思:在保护传统街区、历史文化古迹的基础上,要适应创意时代的需求,重点打造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利用古城废旧的厂房、老文化设施开展创意休闲产业。利用源和堂、麻袋厂、粮油厂和面粉厂等集中老厂区开发成为泉州品牌设计中心,打造成为“泉州品牌园”。园区内集设计、产品展示、产品发布、行业会所、餐饮娱乐于一体。在原机电厂开发六孔井音乐文化产业园,通过骑楼连廊、南音、水景来突出其规划特色。在原机械厂开发汽车主题文化娱乐园,集中展示各类汽车及其相关音响配件,开发车模摄影、酒吧、餐吧、咖啡馆等服务配套设施。内燃机厂开发闽南传统工艺娱乐园,展示闽南小吃、木偶、花灯、彩扎、南音乐器等工艺文化购物文化区。中山公园要开发成为音乐公园。侨光电影院要打造传统剧目的表演秀。

古街巷开发闽南文化体验游,借鉴金门开发古大厝、丽江开发民居资源的经验将老城区部分古民居按“修旧如旧”的方式,改造成为宾馆供游客租住。前期,政府可以引导有关方面将区域位置优势突出和保护状况较好的民居修建成宾馆,结合泉州“千年雅乐”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等项目的开发,其中鲤中古巷群开发泉州历史、戏曲、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临江古街巷开发泉州海丝文化、闽台文化和传统小吃体验游,让游客在“汉式大厝”内体验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3)一带——滨江主题文化旅游带

位置范围:地处鲤城区城段两岸,江滨北路以西,江滨南路以东。沿江有防护堤,堤外有大片河漫滩,沿江有四座桥横跨晋江。

(4)功能定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体育健身与水上休闲娱乐。

功能分区:滨江主题公园、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水上运动健身区。

规划构思:在浮桥街道的石笋公园和笋江公园一带作为闽南文化保护示范区,提升古闽越文化古石笋的保护级别,展示什音、南音、笼吹、拍胸、火鼎公火鼎婆等非物质文化,开展元宵花灯游行、端午龙舟竞赛,完善江滨非物质文化石雕组群像;借助文化创意的理念在笋江公园江滨段建设一座有标志性的航空母舰式建筑——光明之船,作为江滨休闲、娱乐、旅游、会展、婚庆的场所;完善江滨公园的休闲与健身功能,增设公园网球场;在江滨建一游艇码头,出租游艇,策划晋江水上运动赛事,如一年一度的台湾与泉州龙舟赛,海峡两岸大学生赛艇比赛。

(4)二区:江南现代旅游文化体验区与紫帽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江南现代旅游文化体验区

位置范围:江南新区江滨南路与南环路之间的区域,包括浮桥街道、金龙街道、常泰街道、江南街道的一部分。

功能定位:文化创意体验、现代旅游购物、旅游信息咨询

功能分区:闽台文化创意园区、现代旅游装备制造区、现代旅游信息服务中心。

规划构思:引进台湾有实力的文化创意投资、策划、运营、管理团队,带动鲤城江南片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吸引各类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来江南新区火炬工业园区设立创意工作室,建设海峡两岸交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同时,借助于本区的制造业优势,在江南、浮桥新兴工业区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开辟大型商场展示新型旅游装备,建立旅游装备培训基地。为方便江南新区及紫帽山旅游开发,在江南新区展览城建设旅游资讯服务大楼,为江南新区旅游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紫帽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位置范围:位于鲤城区西南部,江南、金龙街道境内。

功能定位:山水文化创意体验、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孝亲文化展示、红色旅游体验

功能分区:紫帽山生态旅游观光区、苏夫人姑孝文化展示区、龙岭红色旅游体验区。

规划构思:将紫帽山周边苏夫人姑庙、龙岭、安福寺、宿燕寺等宗教文化串联成线,打造“魅力紫帽”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园”。在苏夫人姑开展孝文化主题活动。

2、开发时序

五、文体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一)规划编制项目

重点在鲤城区土地利用整体控制规划基础上,完成鲤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各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新一轮规划的修编,尤其是加强对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做好规划设计。如紫帽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含3A景区申报材料)、鲤城古城区文化创意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江南新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鲤城区全民健身规划。

(二)基础服务设施

文体旅游部门要完善鲤城区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信息平台,建立鲤城区文化旅游目的地查询信息系统。建立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针对文化、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筹措与奖励问题,文体旅游局要与区发改局、财政局、国土部门进行协调,确实扶持鲤城区文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优化管理体制,在文化项目建设、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协调各部门,建立管理委员会,统筹进行项目建设。

(三)环境保护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提高资源保护意识,转变传统产业开发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科学管理,全面提升鲤城区山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文化、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着重改善古城内河水渠的水质,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与污水;联合晋江上游段相关县市(区),改善晋江沿岸生态环境、山体,限制流域采石与挖沙;重点保育紫帽山森林生态。重点建设项目:滨江湿地公园、城区内沟河清污保护、紫帽山森林保护与生态保育、城区垃圾集中处理。

六、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开发

(一)营销战略目标

通过营销手段,巩固福建市场、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客源市场、港澳台市场与东南亚市场,拓展日韩、阿拉伯国际市场。

(二)目的地营销总体战略

1、市场开发战略:树立统一形象,建立市场网络;掌握市场动态,抓住重点;进行产品细分,针对专门市场;以老产品开拓新市场,以新产品巩固老市场。

2、营销组合方案

(1)形象塑造:集中、统一口径宣传“泉南山水腹地,文化创意名城”的旅游目的地宣传口号,在本地主要交通口岸设置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牌,并综合利用各种媒体推广旅游形象。

(2)产品匹配

依据资源与细分市场,推出五大系列产品:名人鲤城、海丝鲤城、宗教鲤城、精品鲤城、山水休闲鲤城。

(3)营销策略

与周边资源整合,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地区之间互相联动、功能互补、共同发展。采用多种方式,集中宣传,扩大客源数量,并利用各种节庆扩大景区知名度

3、营销行动计划

(1)提高知名度

在国内目标市场和国际目标市场推广“泉南山水腹地,文化创意名城”的旅游地形象。为目标市场旅游组织机构和媒体提供采访机会。完善鲤城旅游网,丰富充实网站旅游信息。组织各种旅游节庆活动或利用重大事件和活动提高鲤城的知名度。

(2)增强吸引力

重点打造“数字鲤城”特色旅游品牌精品项目,通过整合资源,完善产品体系结构,扩大泉州旅游集散中心规模,并举办温陵妈祖、关帝文化节等,协助泉州文广新局举办旅游演出专场,并使之常态化,扩大温陵南艺坊的影响,扩大鲤城区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3)提高可达性

增加与福州、厦门等地旅游客车次数,建设方便、实用、完善的旅游解说系统,并在主要景区配备印刷精美的说明手册。

(4)增强营销力

一是培训旅游服务人员,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二是组织在近程市场的厦门、漳州、福州等地的市场营销队伍。三是政府牵头,组织区内景区定时、定目标市场的市场推介活动。四是推广对厦门、福州等地旅行社的奖励促销活动。五是整理和分析各级目标市场的历史数据和新的市场资料。六是根据不同市场目标准备各类型的营销材料。七是组建分销网络渠道,邀请周边目标市场的旅游代理商、旅游记者、游记作家实地游览。八是对年度的目标市场营销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绩效评估。

(三)主要目标市场营销措施

1、闽南市场

(1)促销主题:主打精品城市创意、休闲文化体验游

(2)营销对策:以“泉南山水腹地,文化创意名城”等品牌产品吸引福厦泉区域观光客,观光联动其他旅游产品,利用多种媒体宣传景区形象,在福厦泉目标市场区域传播鲤城区旅游形象,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省内市场与国内定居和经商的台胞

(1)营销主题:主打鲤城区特色精品旅游

(2)营销对策:在闽南区外进行以“历史文化古城,品牌创意之都”为口号打响鲤城市旅游品牌,扩大鲤城旅游在区外的影响半径。赴周边重点客源市场进行促销宣传。精心做好三个“黄金周”的各项工作,集中时间、精力在周边客源市场迅速扩大知名度。

3、省外市场

(1)营销主题:主打古城文化牌、海丝文化牌和宗教文化牌。

(2)营销举措: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积极扩大鲤城旅游在省外市场的知名度;深度挖掘宣扬鲤城与泉州具备国际级潜质的“海丝”申遗活动进行运作;跟随泉州市积极参加全国各种层面的旅交会,加强自身在会展中的布展特色,集中宣传本地文化特色。

4、台港澳市场与海外侨胞市场

(1)营销主题: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主打文化寻根谒祖之旅

(2)营销对策:依托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天后宫、通淮关岳庙、富美宫、花桥慈济宫、苏夫人姑庙等对台精品旅游景点景区,组合适应台湾游客的旅游产品。重点推出温陵妈祖、关帝信仰、慈济信仰和开元寺、崇福寺、承天寺等宗教朝圣之旅,吸引台港澳市场与海外侨胞前来寻根谒祖,与台湾、香港、澳门旅游部门保持联络,共同举办相关旅游活动。举办境外华人、华侨归乡族谱交流等特色活动,参加泉州鲤城商贸考察游,名人文化体验游,闽南风情体验游,感受家乡故土变化。

5、阿拉伯市场与日韩市场

(1)营销主题:突出“海丝起点”主题,主打海洋交流文化、闽南文化之旅

(2)营销对策:在开拓阿拉伯市场方面,要利用好城区清真寺等伊斯兰文化遗迹,扩大对外宣传,吸引阿拉伯人前来朝圣、度假;组织营销人员到义乌、广州等进行宣传,吸引当地的阿拉伯商人到鲤城区旅游。在开拓日韩市场方面,要利用在日韩市民中对“四南”文化(南曲、南戏、南少林、南建筑)好奇的一面,加强与日韩旅行社的联系,开拓文化之旅。

(四)旅游线路设计

1、一日游线路:

A 开元寺——清净寺——后城旅游文化街——通淮关岳庙——府文庙——天后宫——李贽故居——江滨文化主题公园——苏夫人姑庙——杨阿苗民居

B 古城文化创意园——后城旅游文化街——江滨文化主题公园——江南闽南文化展示区

C江滨文化主题公园——江南闽南文化展示区——紫帽山景区

2、二日游线路

第一天:鲤城老城区——开元寺——清净寺——后城旅游文化街——通淮关岳庙——府文庙——天后宫——江滨文化主题公园

第二天:江滨文化主题公园——江南闽南文化展示区——紫帽山景区——苏夫人姑庙——杨阿苗民居

3、主题旅游线路(可与区外连接)

(1)“多元文化之旅”线路:天后宫——南音艺苑——府文庙——清净寺——泉南基督教堂——开元寺——朝天门——闽台缘博物馆——清源山

(2)“海丝文化之旅”:九日山——临漳门——南音艺苑——泉郡富美宫——真武庙——鹧鸪山巡检司——洛阳桥——灵山圣墓——少林寺——海交馆

(3)“水文化之旅”:惠安海上游艇俱乐部——洛阳桥——后渚港宋代帆船遗址——百崎接官亭——法石村历史文化名村——“江滨文化主题公园”——九日山风景区

(4)文化创意之旅:“六孔井”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闽南文化创意产业园“T”淘园——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江南新区文化创意园——丰泽休闲文化创意基地——中国智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洛阳桥文化创意园

(5)闽南古大厝、历史名人故居游:旧馆驿董杨大宗祠——宋文圃民居——老范志大厝——蔡德燥民居——泉州黄氏民居——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锡兰侨民旧居——曾氏宗祠——杨阿苗民居

(6)古城宗教休闲游:清源山——开元寺——崇福寺——承天寺——清净寺——通淮关岳庙——天后宫——宿燕寺——苏夫人姑庙——金粟洞

(7)环紫帽山健身休闲游:宿燕寺——苏夫人姑庙——安福寺——金粟洞——紫帽山高尔夫球场——紫帽山农家乐

七、实现“十二五”文体旅游规划保障措施

(一)深化文体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文体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性行业,是市民健康、福利性行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十二五”期间鲤城区要积极探索适应文化、体育、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改革,将文化、体育、旅游基础服务设施、重点项目用地、资金筹措、重点人才引进给予政策扶持。探讨文化项目建设、大型体育场馆、景区管理上先行先试。尝试将鲤城区内原隶属于市有关部门管理的各类文化与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点)的管理权、所有权收归鲤城区,经营权实行市场运作,进一步理顺相关的产权和职责权限。同时,创新经营机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走市场化运作路子,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在通过经营权评估的基础上确认经营主体,成立文化产业、旅游景区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鲤城区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然后由区文化旅游投资公司通过某种形式进行捆绑融资(抵押贷款),筹集文化、旅游发展资金,走出一条自我造血的文化产业、旅游发展路子。其次,明确文化建设、景区建设主体。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管委会、景区管委会的职能,实行文化产业开发、景区开发建设由社区、街道、区三级逐级审批制度,今后凡新建或新增文化场馆、旅游项目,均必须经区文化、景区管委会把关并按规定权限依法报批后方能动工建设,切实做到“管理一个口、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

(二)强化文体旅游规划功能

文体旅游要发展,规划必先行。要继续树立“规划先行”和“高规格、大手笔”的理念,紧扣市政府“十二五”文化、体育、旅游计划的实施,着手对部分比较有潜力的文化产业、体育场馆、旅游景区进行控制性详规编制,并抓好文化产业、旅游旅游产业规划与景区规划、公路交通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衔接,坚持“先规划、先报批、后建设”的原则,尽量避免资源破坏和重复建设。

(三)加强对台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打造海峡旅游品牌战略

深化鲤台双向文体旅游交流,构建产业合作平台。以大型主题节庆活动,如温陵妈祖会、关帝文化节等为载体,培育和宣传鲤城旅游品牌;通过参加台湾相关旅游展会,入岛介绍宣传鲤城区文化、旅游资源及环境,采用重点突破的方式,深度开发台湾旅游市场,并促进文化产业交流、旅游招商引资。强化政府主导,夯实基础工作。创新政策优势,建立对台旅游工作政府主导机制,加强对台旅游工作协调和对台旅游研究、信息收集、资源整合等工作,建立对台旅游工作快速反应机制。

与其他企业产品一样,文体旅游产品要产生社会效应,同样要走品牌之路。在文化旅游方面要重点推出宗教朝圣、寻根谒祖和闽南文化游等精品线路,持续推介“妈祖信仰”、“关帝信仰”、“慈济信仰”等品牌,作为海峡旅游品牌的主要载体。

(四)推进文体旅游人才引进与项目招商

“十二五”期间鲤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提升存在的瓶颈是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进行策划与管理,缺乏有相当实力的企业进行包装重组与产业塑造。因此,在人才的引进方面,要重视高素质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并依托本地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提升现代旅游业中导游人员、旅行社与酒店管理人才的待遇,使其对现代旅游业有归宿感。

就目前的投资主体来看,要努力走好招商引资的路子,着重突出古城文化和闽南文化生态度假旅游的招商策划,积极拓展产业招商新作为。要依托政府开展的专场招商平台,加强对民营经济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和鲤城区在外工商实业人士招商推介,充分发挥异地商会、行业协会、海内外社团的招商纽带作用,力争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有新突破。

(五)规范文体旅游企业的经营,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文体旅游监察执法力度和规范文化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提升文体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严格按照新的《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根据A级旅行社标准,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严肃整治零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促进鲤城区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对城区各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加强对市民与游客的健康文化消

费意识,坚决抵制低级庸俗甚至黄色文化;二是认真开展文化、体育、旅游企业主体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围绕文化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四是加强文化体育与旅游行业作风建设,以顾客满意为基准,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塑造最佳的现代服务业形象。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摘要: 一、指导思想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 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 一、指导思想 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山为龙头,以XX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努力推动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为开创山水一体大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2%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3万人次,外汇收入42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唏口29.8%;新增和提档升级A级旅游区5家,新增和提档升级星级饭店和星级农家乐100 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12 万人; 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力争均达到100%,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死亡事故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1、抓好旅游项目规划和实施。按市政府即将批复的《XX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筛选旅游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纳入省和国家项目库。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加快XX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XX 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完成XX XX修复、XX码头等十大工程,启动XX—级客运站等十大工程,形成东中西三大旅游板块。 3、配套完善一批项目。重点推进XX等项目建设,配套发展XX国际大酒店、XX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高质量做好环一江两山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二期建设工程。 抓政策引导,力推三线游持续快速升温 1、继续做好旅游一卡通发行。力争累计发行旅游一卡通达6万张。 2、完善三线游奖励政策。力争将原《实施细则》关于三线游的奖励标准由每人 1 0元调整到每人20 元,奖励资金纳入市政府旅游专项资金。 3、切实做好三线游促销等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三线游主题线路,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拓展客源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选择部分旅行社全力推介。创新制作三线旅游宣传品,继续抓好宣传品进宾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培育三线旅游热点。 抓理念创新,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筹相关产业的发展,用发展旅游的思路谋划社会事业的发展,主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工业、农业当中去,把移民的内安后靠与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等创建工作。 2、加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深入挖掘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及吕家河民歌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节目。探索发展旅游房车、游艇、露营地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3、推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生产上水平上规模。巩固全市旅游商品大赛成果,对首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25页)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回顾 (2)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2) 1、全市旅游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 2、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2) 3、文化旅游建设初具规模 (3) 4、旅游休闲度假名城打造初见成效 (3) 5、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3)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1、旅游品牌形象影响力和招徕力仍显不够 (3) 2、上规模、多功能、大容量的旅游区较少 (3) 3、旅游类型较单一,区域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3) 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4) 二、“十二五”无锡旅游业发展环境 (4) (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4) 1、旅游业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 (4) 2、中国旅游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4) 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区 (4) (二)旅游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5) 1、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5) 2、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对无锡旅游业发展定位 (5) 3、“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 (三)规划依据 (6) 三、“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战略思路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定位 (6) (三)发展目标 (7) (四)发展战略 (8) 1、“旅游即城市”战略 (8) 2、创新驱动战略 (8)

3、资源整合战略 (8) 4、旅游国际化战略 (8) 5、区域合作战略 (8) (五)“十三五”展望 (8) 四、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9) (一)着力打造一个“旅游城” (10) (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两大精品系列 (10) 1、文化旅游精品系列 (10) 2、休闲度假旅游精品系列 (11) (三)全面提升大灵山、鼋头渚、惠山三大品牌景区 (11) 1、大灵山景区 (11) 2、鼋头渚景区 (11) 3、惠山景区 (12) (四)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 (12) 1、蠡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建设 (12) 2、太湖(环梅梁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12) 3、宜兴湖滏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 (13) 4、江阴华西村--滨江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 (13) (五)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 (14) 1、整合观光旅游产品 (14) 2、丰富文化旅游产品 (14) 3、完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14) 4、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14) 5、提升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14) (六)旅游业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15)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产业配套 (15) 2、旅游市场开拓 (16) 3、旅游营销策略 (17) 4、旅游生态环境建设 (17)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8) 6、环境影响评价 (18)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模板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某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导言-------------------------------------------------------1 1.1项目由来与本规划的意义-----------------------------------------1 1.2规划围、性质与期限-------------------------------------------2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 1.4规划任务-------------------------------------------------------3 1.5规划方法-------------------------------------------------------4 1.6规划依据-------------------------------------------------------4 第一篇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系统分析----------------------------------6 第2章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6 2.1某市国民经济概况---------------------------------------------6 2.2 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6 第3章旅游资源分析------------------------------------------------7 3.1旅游资源构成---------------------------------------------------7 3.2旅游资源特点与总体评价-----------------------------------------9 3.3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与开发序列------------------------------------10 第4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11 4.1客源市场开发影响因素分析--------------------------------------11 4.2客源市场预测--------------------------------------------------12 4.3客源市场细分--------------------------------------------------13 第5章某市旅游发展优劣机威分析(SWOT)--------------------------14 5.1优势----------------------------------------------------------14 5.2劣势----------------------------------------------------------15 5.3机遇与挑战----------------------------------------------------15 第二篇某市旅游发展规划-----------------------------------------17 第6章某市旅游发展战略------------------------------------------17 6.1战略定位------------------------------------------------------17

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宜宾市翠屏区旅游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

目录 目录 (1) 一、“十一五”翠屏区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2)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 (二)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2) (三)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成效 (3) (四)乡村旅游发展跨上台阶 (4) (五)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4) 二、“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面临的形势 (5) (一)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5)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6) 三、“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奋斗目标 (7) (三)发展战略 (7) (四)空间布局 (8) 四、“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8) (一)加快中心城区旅游开发,打造旅游目的地 (8) (二)加大乡村旅游开发,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9) (三)深化古镇旅游开发,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10) (四)重视旅游项目建设,提高策划包装水平 (10) (五)加强市场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11) (六)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旅游软实力 (12) 五、“十二五”翠屏区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2) (一)强化旅游政策支持 (12) (二)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12) (三)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13) (四)加强人才教育培训 (13)

宜宾市翠屏区是宜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具有2190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二五”是翠屏区加快建设“领跑川南、跨越追赶的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区的关键阶段。制订并实施《宜宾市翠屏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翠屏区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06年第四届四川旅发大会以来,翠屏区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区2006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4亿元;2007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24.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1亿元;2008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58.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80亿元;2009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91.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16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9.2%。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率达到20%。今年前三季度,已接待境内外游客563.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5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31.10亿元的82%。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1-2020) 1 规划期限与规划区 1.1 规划期限与分期 (1)规划期 2001年-2020年 (2)分期近期:2001-2005;中期:2006-2010;远期:2011-2020。 1.2 规划区 XX市域(市区及辖县) 2 旅游发展动力与供求趋势分析 2.1 主导旅游吸引分析 (1) 观光型资源吸引范围主要是粤东地区,可波及外围市县及港澳地区。 (2) 度假型资源开发粗放,产品体系没有形成,主要是粤东地区及部分港澳客源。

(3) 娱乐和购物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吸引范围以本市为主。 (4) 宗教文化型旅游点吸引范围以粤东为主,缺少影响较大的区域性或大区性宗教胜地。 (5) 商务公务型是远程旅游吸引的主体,波及范围广阔。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比较脆弱。 目前XX市旅游业以城市旅游为主体,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是商务和公务型旅游吸引要素;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吸引物是本地和部分外地客人的吸引源和活动载体,是旅游发展的补充性动力。但XX市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可开发性和可组织性,建设高品位的观光度假产品的条件是好的,可望观光度假产品在规划中远期成为主动力之一。 2.2 旅游需求趋势分析 (1)将继续面对巨大的商务旅游需求。文化旅游资源对海外潮籍侨胞具有强烈的吸引。(2)以粤东客源为主的广东省内旅游需求旺盛。 (3)XX城市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类型旅游者的观光休闲需求具有可引导性。 3 旅游发展战略 3.1 战略思想 围绕着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依托海港商埠、著名侨乡和经济特区的区域优势,发掘潮汕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设施条件和发展机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范,培育大旅游发展的整体动力和发展环境,推动政府主导型向政策导向型的机制转变,实施精品战略,保障供给,引导消费,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致力于创造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将XX建成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直接旅游目的地,力争在规划远期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旅游强市。

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通辽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通辽市旅游局 《通辽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 二〇一〇年六月

第一章通辽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了通辽市、部分旗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及部分景区景点规划;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及景区景点建设,推出9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打造通辽旅游品牌,树立通辽旅游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依法治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06年的142.4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27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16.2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0亿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十分注重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在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中,都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成立了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划分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旅游业工作的领导,强化了领导小组的地位和作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努力打造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草原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精品项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通辽市旅游管理条例》。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年,通辽市旅游协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旅游饭店分会、旅游景区分会。2007年,市委、市政府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和谐通辽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的龙头产业”的指 导思想,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远景规划中都把旅游业定位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确立了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标志着全市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