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1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P3(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1)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智者:

P24-25(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腊一此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论,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3.苏格拉底P25-26(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苏格拉底是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他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主要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探讨普遍定义的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并成为他的的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首先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认为,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公民的灵魂,使他们有知识和教养,过理性生活。与此相联系,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4.哲学王P33(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9)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5.亚里士多德P37(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成就。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和《雅典政制》。

在亚里士多德以前,政治学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亚里士多德重视对知识的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对人类知识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学科分类。他把学科划分为思辨或理性科学、实践科学、创制科学等。政治学属于实践科学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于此同时,他也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创立了政治学这一独立的学科。

6.双城论P47-48(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11)

奥古斯丁的传世之作《上帝之城》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和神无所不能理论,区分了所谓的“上帝之城”

(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他们真诚笃信上帝,具有“虔诚、敬畏、忏悔、勤劳和禁欲”等美德,其余的人则构成世人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

他认为,在理实生活中,两个城是混合在一起的。不过,上帝之城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

P12)答:

(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的古代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作出决定。

(3)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公民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者也同

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其中,一大批智者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对发达的民主制度和活跃的公民政治生活进行了热烈的政治讨论,推动了政治思想走向繁荣。

总之,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史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2.什么是哲学家治国?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14)

答:

(1)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柏拉图所讲的“哲学家”具有特殊的含义。柏拉图提出,“知识”和“意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他把一般人所谓的知识归结到“意见”范畴。“知识”只是哲学家才具有的,它是对“理念”的把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知识,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

只有哲学家才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家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

根据专业分工的原则,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掌握它,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执政。同时,柏拉图接受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信念,认为善出于识,恶出于无知。人一旦有了关于善的真知识,就会具备完善的德行。

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惟一掌握了真知识的人,因而必然是德行最完美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他相信,只有依靠哲学家治理,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2)哲学家治国思想是柏拉图的独创,也是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这是柏拉图提出的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柏拉图生活的年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也走向衰落的时期。

战争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的分裂动荡和政治危机。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而人的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改变现实的不良政治,必须从改造人的品性入手,只有哲学家才能承担这个使命。

(3)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这是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否定。

3.西塞罗的“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16)

答:

在西塞罗的时代,罗马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已与希腊城邦有很大的不同。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探讨罗马国家的实质,从新定义国家。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

“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他说:

“国家乃人民之事业。

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所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就是国家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所以,“共和国”这一名称的本来含义,就是属于人民的国家。在罗马王政末期,王事实上成了人民的主人,支配着人民的命运。人民在推翻王权专职后,自己成为国家的主人,把国家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从此成了人民集体的事务或共同财产,所以被称为“共和国”。

西塞罗指出,当所有的人处于一个人的暴力压迫之下时,什么都不属于人民,人民却属于一个人,即使是在世界上最美好的城邦,那里也根本不存在任何国家。

当权力为一个集团所垄断时,也不能称为真正的国家。而权力即使有人民掌握,如果不依法统治,也仍然不是真正的国家。在西塞罗看来,这种国家更坏,因为这里没有法律的纽带,没有正义。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显然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的公民自治团体,而是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这个概念反映了罗马共和国的特征。事实上,罗马城邦从来就不像希腊城邦那样狭隘和完全封闭。

它创建之后,一直在不断地兼并和吸收其他部落和城市的居民。到西塞罗的时代,它已经完全突破了狭隘的城邦界限。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2

二、名词解释

1.神学政治观(指导书P19)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2.两剑论(指导书P20)

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之一。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

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

3.权力政治观(指导书P30)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4.自然权利(指导书P39)

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观念是格劳秀斯自然法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自然赋予每个动物以自卫和自救的力量.因此人们可以凭借暴力手段保卫自己。这种权利包括自由、财产和要求偿还所欠债务的权利。这样,格劳秀斯便把生命、躯体、自由看成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在此基础上,霍布斯提出,“每个人只要有获得和平的希望时,就应该力求和平;在不能得到和平时,他就可以寻求并利用战争的一切有利条件和动力”,“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人们就必须把人家所有的权利和权力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后者可以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以便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土地的生产谋生并生活得很满意,这就是国家的产生。

5.人民主权(指导书P49)

作为最基本的政治话语,主权概念代表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在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洛克等人之后,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说同“人民”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卢梭以“人民是主权者”为基点,以“主权在民”、“公意”、人民立法、直接民主等理论为核心,对主权学说做了全新的阐释。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后来资产阶级国家宪政制

度的发展,然而,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亦存在着诸如否认代议制的可能性、否认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重要性、空想性等缺陷。

6.群已权界(指导书P63)

密尔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坚持个人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为了寻找个人自由的合理范围,密尔把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人,另一部分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提出了著名的“群”(社会)“己”(个人)权界论、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了他人时,这种行为就被排除在自由范围之外,而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内,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因此.是否危害他人,就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在。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三.论述题

杰斐逊的宪政民主理论包括哪些组成部分?(指导书P56)

答:

杰斐逊的民主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宪政民主的理论,体现了宪政与民主两个重要的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他认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与委托,人民在任何他们认为胜任的事情上都可以行使他们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力,包括建立、改变和撤销政府的权力。

(2)民主性原则。人民的权威是宪法的基础,人民有权依其意志改变政治原则和宪法。

(3)多数原则。多数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的一个体现。共和主义的第一原则是“多数法则”,在杰斐逊共和理论中,多数原则是与维护少数人利益结合在一起的。

(4)代议原则。通过摒弃直接民主制而将人民的权力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委托给少数人行使,从而既使人民的意志成为有效的因素,又解决了直接民主制下所无法实现的问题。

(5)分权与制衡原则。政府各项权力必须平均分配给几个政府部门,每个政府部门都由其他部门有效地加以遏制和限制,无法超越其合法范围。

试述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指导书P52)

(1)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深受英国和罗马共和国历史经验的影响。

(2)孟德斯鸠认为,—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

(3)孟德斯鸠对西方政治思想做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还提出了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思想。

(4)孟德斯鸠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

3.边沁是如何看待政府的作用的?为什么说功利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基础?(指导书P70)

答:

边沁视个人利益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标的,由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只要使人能够追求和实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就会实现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边沁否定自然法的存在,否定成立政府的原始契约的存在,他提出国家或政府并非起

源于契约,而是形成于人们服从的习惯。边沁提出,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的可以具体分为四个目标:

“生存、富裕、安全与平等,他认为这四项目标实现先得越完全,社会的幸福就越大。在边沁看来,自由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主要区别,在于权力是否受到限制。他还认为,在权力是否受到限制,他还认为,在权力受到限制的自由国家里,社会的变革会较为顺利和容易,较少采取暴烈的行动。边沁根据功利主义提出了改革建议,他的许多思想并不成熟,但他根据功利主义提出的政治原则和改革建议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3

二.名词解释

xx:

(指导书P73)

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周武王去世后,成王继位,因成王年纪尚小,无力治国,即由他的叔叔周公辅政。周公主持政务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政局,巩固统治。他平定了殷商残余势力发动的“三监之乱”,又大规模地分封诸侯,以加强对各地区的控制。据史载,周公还制礼作乐,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这些举措为西周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他吸取了商亡的教训,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重大修正。他敬天尊王,又指出天命的赋予不是固定不变的,君德和民情在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功地论证了朝代更替的合理性。同时,周公又将注意力转向现实,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明德、保民、慎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尚书》中的“周书”部分,重要的有《康诰》、《酒诰》、《无逸》等篇。

2.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于,他继承丁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

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

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振,都尊奉孔子为祖师。(指导书P74)

3.墨家学派:

(指导书P74)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学派具有强烈的派别意识,以墨子为首领,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团体,自称“墨者”。墨子卒后,其首领称为“钜子”。墨者集团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责任意识,史载他们扶助弱小,救民苦难,为此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墨子去世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墨子》一书汇集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研究墨家政治思想的主要材料。墨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十分注重实用,墨子曾经提出了十大主张,主要有:

尚同、兼爱、尚贤、非攻及节俭思想等。4.孔子:

(指导书P75 )

孔于,儒家的创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孔子曾短参政,一度在鲁国任中都宰、司寇等官职,但时间不长。孔子开启了私人讲学之风,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六经”。

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并成为儒学的祖师。从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孔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们将平日记录的老师言行汇集成册,名曰《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

5.老子: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任东周守藏史,为周王室管理图书典籍。老子的著作有《道德经》,一名《老子》,分为上、下两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老子》全文约五千字,言简意赅,思想深邃而富有智慧,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无为政治。(指导书P75)

6.xx:

祖上为韩国贵族,他拜在荀子门下读书,极为刻苦。韩非看到韩国日渐削弱,非常忧虑,他发愤著书,探索救国图强的道路。但他的主张并不为韩国的君主所采纳。后来韩非来到秦国,很得秦王政的赏识,却遭到李斯的忌妒和陷害,冤死狱中。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法家学派的法、术、势理论融为一个体系,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韩非长于著述,今有《韩非子》五十五篇传世。(指导书P76)

三.论述题

如何理解周公政治思想的特点是重在调节?(指导书P77)

周公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表现在①对传统天命观修正;周公根据周初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首先,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即上天所赐予的“大命”不是恒定的,而是不变的。其二,周公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民主即民之主,就是君主,周公认为,君主是由天选定的,选择的标准是德行。其三,周公主张以民情见天命。即上天的意志可以通过民情表达出来,通过体察民情可以变的传统观念,认为天命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有德,从而成功地为西周政权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周公的思想代表了早期政治家对于政治兴废,社会变革的规律性认识。②施政指导思想:

“惟命不于常”意味着任何已经得到了天之大命的人都可能失去天命的眷顾,因而当政者要有一定的政治危机。这实际上提出了推行治国的积极政策,以及改善政治状况的必要性。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有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等等。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保民:

就是处理好统治者与民的关系。xx刑罚:

意为要刑罚适当。xx刑罚要点有三:

要根据成法成典用刑,不能随心所欲;用刑时要考虑犯罪者态度。施用刑罚根本目的是惩恶扬善,维护正常统治秩序。所以用刑要出于善心,判决罪犯要慎重。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提出了德的思想。主张按照德的要求,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调节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终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期延续。

儒家学派政治思想有哪些基本特征?(指导书P78)

答:

儒家的创立者是孔子。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并成为儒学的祖师。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孔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重道德、讲礼仁为特色,注重的是政治秩序,着眼于从整体上调节社会关系。

礼治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其在本质上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的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约束人的行为。

仁得到了诸位儒学宗师的特别关注。他们极力宣扬道德教化,弘扬孝道。主张教化为主,先教后杀。

总之,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有三个方面:

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祟先王之道。其二,祟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都尊奉孔子为祖师。

礼治理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指导书P79)

答:

礼治使儒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之一.孔子首倡其说,其后荀子对礼治的论述最有特色,作为儒家政治思想所倡导的礼,其在本质上强调尊卑上下有序的等级原则,礼治等核心就是用等级规范来调整社会政治关系,约束人的行为.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传统思想,认为礼是治国的根本手段.他所说的礼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遍布于社会政治各个层面的尊卑等级,这是一种政治原则,被孔子视为最重要的治国方针.孔子也肯定政,刑的统治作用,但是与礼相比较,暴力和刑罚只能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礼治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能使民有廉耻之心,能够自觉而诚心地服从统治.所以依照孔子的设想.在治国方针上,礼治是首选.对个人而言,礼是必须遵行的行为规范.孔于要求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的要求,不能超出礼的规定.礼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礼成为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政治规范,也是孔子建构理想社会的基础.礼体现在政治体制上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君主拥有和执掌最高政治权力.孔子向往的"天下有道"正是这样的政治局面.然而如何进行礼治呢孔子认为要从"正名"开始.全社会尊卑上下等级名分适宜得当,名实相符,则名正言顺,政事有成效,礼乐振兴,刑罚适中,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实现井然有序的政治局面.从正名开始,到统治秩序的形成,孔子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施政思路.荀子认为,礼产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由于人生来就有欲望,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世上的物质等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不能节制人的欲望,就会导致人与人的争斗,最终引发混乱.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就是由圣人制定礼,依照等级原则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身份地位与行为,协调利益关系,达成社会政治秩序的平衡与稳定.然后荀子分析了礼的作用.荀子认为,礼的根本性功能就是分.礼具体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分物以养体,即通过礼义调节人和物质资源的关系,在物质与人的需要之间取得平衡.其二,等级之分.分物并非平均分配,而是按等级分配.物质资源的分配就是按照严明的等级进行的.其三,社会职业分工.荀子要求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遵守等级规范,各守其业,各尽其职,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最后荀子论述了礼的政治意义.荀子极为重视礼的政治作用,认为礼是治国,治民的基本手段.他举例说,礼在治理国家的竟义上,就好像秤砣对于称量东西的轻重,墨斗对于裁量木材曲直的意义一样.他甚至说: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没有礼,则人类社会难以存在,礼成为个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4

1.xx:

贾谊,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著名文学家、政论家。他是西汉初年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他18岁时就以文学才华闻名于郡中。20岁时,经人推荐,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后升为太中大夫,参与了制定礼仪、律令等工作。贾谊长于议论,认识深刻,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新书》58篇传世,其中最著名的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他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指导书P92)

2.独崇儒术:

(指导书P93)

道统:

(指导书P103)

韩愈通过将自己的道与佛老之道的比较,阐发了儒学道的内涵。他认为,仁是人的内在道德,义是行为表现,遵行仁义即为道,德则是一种对仁义的内在自觉。

道德与仁义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道实际是对仁义等儒家伦理原则的抽象,道具体化就是仁义。这样的道不同于佛老的道。为了进一步强调道的万世不易,提高道的地位,韩愈还专门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

4.民本:

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本、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是民本思想的核心论点。它是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理论。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孔子的“爱民”,到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以来形形色色的民本论,民本思想不断被充实和丰富。许多统治者宣称“以民为本”,并将其转

化为实际政策。最有代表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及其政治实践。(指导书P104)

xx觏:

(指导书P111)

李觏,字泰伯,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李觏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曾入太学为助教,后为直讲,一度“权同管勾太学”。著作主要有《直讲先生文集》(共三十七卷)及《外集》(三卷)。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范仲淹和李觏代表着宋初部分统治阶级成员为化解危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他们的探索为以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xx:

(指导书P121)

顾炎武,本名绛,后因遭国变,更名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他早年参加过复社。清军南下时,他曾积极投身于抗清斗争,失败后,游历各地,考察山川形势,结交名士豪杰。他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涉及经史、地理、音韵、金石等诸多方面,又被视为清朴学的开山祖。其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顾炎武批判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提出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设想,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失。但其设想并不能根本解决君主政治的问题,只是治标之策。

三.论述题

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实质是什么?(指导书P96)

董仲舒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主要研治《春秋。公羊学》。《公羊学》在政治上基本主张是王权大一统、注重等级原则和华夷之辩。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公羊学》中大统一的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对《公羊学》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选,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主要

内容有:1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董仲舒所讲的天,既有理性成分,也有神秘因素,既指自然规律,也包括伦理原则。这样的天的权威自然是至高无上的。2君权至上与天谴说。在现实政治中,董仲舒主张君权至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为巩固这一体制,保证汉家天下的长期延续,他为君权至上的合法性、合理性、神圣性作了精心论证。3阴阳合分论与纲常理论。认为天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体现为阴阳分合运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由天人关系、天道运行规律论证了君权至上和等级原则,又主张以天制约君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这是儒家政治学家成熟的表现。

如何评价李世民和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指导书P108)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开明、功绩卓著君主。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施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共同思想主张。尽管历史上重民思想源远流长,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由统治者主动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应用于政治实践中,还是很难得的。李世民民本思想是对以往民主思想和实践全面整理和总结。在实践上,它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推动了社会发展,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然而理论依据。其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统治者,效果也十分有限,李世民晚年民本观念转弱也证明了这一点。柳宗元民本思想比前人有突破之处在于对官民关系。提出“吏为民役”观点。传统观点认为官为民之父母,因而官治理民、民服从于官司是天然合理的,包括李世民也是这样认为。但柳宗元却创造性提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认为官员职责是为民服投而非役使民众。他又进一步说“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民拿出其出产的十分之一,用来雇佣官吏为自己服务。

柳宗元民本思想对传统有突破之处,表明了他对现实政治、吏治败坏等不良现象不满,反映了对民众疾若深切同情。

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指导书P123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

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

(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的本质是至善至德,良知,天理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他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提出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这一理想的实现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大学》中说的"明明亲","亲民".

(2)"致良知"与"破心中贼"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表现出恶,所以要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王守仁大讲致良知,存理灭欲,最终还是着眼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旨在维护现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良知之学去规范社会,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解决社会政治问危机,稳定明朝天下. .

(3)政治道德实践思想致良知是要实践良知,即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王守仁以"心即理"为理论根据,批判程朱的观点,并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王守仁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

西方政治思想期末大作业及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及答案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次作业(0—3章) 一、填空题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和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 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有我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作为独立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埃的们德蒙、柏克。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能源危机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题是(B ) A.危机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繁荣与发展 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 )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BCD)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 ) 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 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 B、经济思想 C、社会思想 D、文化思想 2、( B )政治思想史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 3、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 C )全面地走向繁荣。 A、意大利 B、罗马 C、欧洲各地 D、英国 4、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 D )思想特征。 A、封建贵族阶级 B、地主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5、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 A )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宗教改革 6、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 B )的认识定点。 A、天人合一 B、重民思想 C、抑民思想 D、重农思想 7、( C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A、民轻 B、民权 C、民本 D、民主 8、( A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周敦颐 B、胡瑗 C、韩愈 D、邵雍 9、( C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0、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含义。心不是( D )。 A、人的感知和认识 B、天地万物的本原 C、心的道德属性 D、一个物质器官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鉴于此,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因此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来治国。 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政府论》上下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社会思想 B.经济思想 C.政治思想 D.文化思想 2.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3.()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A.托马斯.阿奎那 B.教皇尼古拉一世 C.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D.奥古斯丁 4.恩格斯高度赞扬(),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国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英国革命 D.巴黎公社 5.通过时期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观念, 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权利权力 B.集权主义个人主义 C.共和制度君主立宪 D.主权专制 6.()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勾芡,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 影响。但是,()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 A.思想启蒙(或启蒙)思想启蒙(或启蒙) 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7.强调个人自由,限制政府权力是法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正是这一 主张的典型代表。 A.保守主义 B.民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国家主义 8.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与()。 A.保民慎刑罚 B.敬天尊天命 C.敬祖尊王命 D.怜小民重刑罚 9.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儒学和儒生的政治社会地位,儒学成为官方学说。到汉武帝时, 儒学的地位更加巩固,最终完成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此后,()成为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 A.法家 B.道家 C.儒学 D.墨家 10.()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A. 周公 B.秦王赢政 C.曹操 D.李世民 11.()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 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张载 12.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 了调整绝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王守仁 B.唐甄 C.黄宗羲 D.戴震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2.西塞罗 3.永恒法 4.东汉名教 5.道统 6.朱元璋 三、简答题 1.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2.什么是无为政治? 四、论述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C 4.A 5. A 6. D 7.A 8.C 9.A 10.A 11. B 12.C 二、填空题 1.演变 2.《法律篇》 3.《战争与和平法》 4.吉伦特派5.斯多噶6.法国革命7.霍布斯 8.孟德斯鸠 9.密尔10.民主制 11.《政府论》 12.《社会契约论》 三、名词解释 1.天赋人权: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认为人天生是有生命、自由、财产、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与生就有的,不是上帝赐予的。这一观点,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时代的和阶级的原因决定这一观点有其历史局限性。 2.自然法:西方从古至今流行的一种观点,虽然说法各一,但西方思想家普遍认为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理性的规范。自然法理论产生于古希腊,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思想在西方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积极的作用,但非科学的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 3.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于18世纪的法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并发动的,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涤荡了当时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神学与封建意识,为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并且对以后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运动发生于18世纪二三十年代,50年代达到了高峰,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达兰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人。他们直接同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进行决战。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都推崇理性,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并对维护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一运动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4.《理想国》:《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柏拉图阐述了他所构想的第一这本书集中反映了贵族奴隶主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它的某些思想和框架对后世的西方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路德宗教改革:路德宗教改革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它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向封建教会发起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主张实现人们信仰自由的权利;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和控制,提倡“因信得救”;主张国家至上,反对罗马教会霸权。这一改革运动是市民资产阶级与王权联盟得反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一改革具有动摇性和反人民性,这是由资产阶级不成熟性和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6.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运动,由于这一运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自称是“人文学者”,研究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并把人性论和人道精神推广到各个文化领域。人文主义形成诸多思想派别,但他们都遵循同样的指导原则:反对神权对人权的侵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的束缚,提倡对尘世幸福的追求;反对盲目信仰和崇拜权威,提倡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理性,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和作用。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态,它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的和封建的思想的樊篱,揭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序幕。 7.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代表,以古否今,托古改制,借用古典文化而掀起的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被概括为人文主义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用人的眼光而不是用神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问题,它揭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反教会斗争的思想序幕。 8.社会契约:这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否定了上帝创造国家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这一观点没有从经济即生产力的角度探寻国家的起源,无疑又是非科学的。 9.三权分立学说:近代的分权学说是由洛克所创立的,为孟德斯鸠集大成,美国人杰斐逊在实践上进一步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二零一三年四月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的社稷安稳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儒家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探索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以求得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现实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1.1、儒家政治思想的产生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百家争鸣的大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一派,儒家政治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之中。孔子奠定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 1.2初步发展 1.2.1孟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中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政治变革大为得势,思想阵地极为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方兴未艾,以捍卫孔学的孟子,著书立说,批判各家,参与争鸣。孟子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继承了孔子的仁政与德治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仁政说、民为贵、性善论。义利观。在仁政说方面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要订立制度,使百姓有固定资产。主张均平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孟子还主张保护工商业。孟子提出民为贵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体现了国家可变,君可变,而百姓不可变的思想,这是时代的卓见,也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百姓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这样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 1.2.2荀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是战国时期百家

1198中外政治思想史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C 2.D 3.A 4.C 5.B 6.D 7.A 8.C 9.B 10.A 11.C 12.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2分,共36分) 13.奥古斯丁是古罗马时期的神学家,他的传世之作是《上帝之城》。(2分)他以《圣经》为最高权威,极力推崇信仰,贬低理性。在《上帝之城》中,他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5分)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生产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受巨大声望。(5分) 14.霍布斯托马斯·霍布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现代人之父”。(4分)从自然状态出发,以社会契约论解释国家权力产生过程,以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论证人权,正是这一时期政治思想家具备的一个共同特征。霍布斯就是这一潮流的创始人。(6分)他的主要著作有《论法的原理》、《论公民》、《利维坦》等。(2分) 15.进谏与纳谏是君主政治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君臣互动,臣进谏君纳谏,成为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解机制。(6分)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谈论纳谏问题。(6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6.简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特征。 卢梭在《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的思想。卢梭设想的社会契约基本过程是:在缔定社会契约时,每一个人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体集体;由于任何一个结合者也同样这样做,他就可以从集体那里获得自己所要让渡给别人的同样权利,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且以更大的力量保全自己的所有;人民是主权者,就不会损害全体成员和任何个别的人。(8分) 通过社会契约,卢梭希望解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就是既保证了每个人的力量和自由是他生存的主要手段,又要使他置身于力量的总和,不致忽略对于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1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 姓名: 学号: 学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蓟县分校

总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和趋势 2、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3、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希望神学产生的标志是1964年莫尔特曼发表。 5、女权主义神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70年代中期传入。 6、自19世纪中期、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一些民族主义者堕落成侵略的、扩张的主义。 7、在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时期,伊斯顿就倡导过的必要性。 他撰写的论文主旨是反对以专业化为名的过细学科划分,强调各分支学科之间的整体合作与统一。 8、在西蒙看来,政治科学界的行为主义革命并非推崇人的理性,而是性为。 9、战后西欧的社会经济发展、民主化、以及科学组织的创立,也为这门学科的诞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10、981年,伊斯顿发表了论文介绍了国家概念重心向美国社会科学界渗透的情况。这是了解“国家回归派”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11、政治文化是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重要。 12、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它开始向文化、艺术、建筑、哲学、社会学、文化理论蔓延。 13、政治社会学是运用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一门学科。 14、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标志是1959年9月在斯特雷萨召开的第四节社会学世界大会上建立的政治社会学委员会。 15、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在当代政治学中主要表现为。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2、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

_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选择题 1.A2.D3.C4.C5.C6.B7.A8.B9.D10.D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 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 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二、民养君。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钟敏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 用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有重大的知道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告诉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和谐社会建设,吸收重民思想的利民爱民,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简要概括一下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发展情况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013年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及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次作业(0—3章) 一、填空题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和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有我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作为独立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埃的们德蒙、柏克。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能源危机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题是(B ) A.危机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繁荣与发展 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A )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BCD)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 ) 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 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现代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出了(ACD ) A.福利原则 B.利益原则 C.公正分配原则 D.国家干预原则 6、优先原则的含义(B ) A.个人选择优先 B.“先来后到” C.各行其是 D.以上都对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1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P3(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1)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智者: P24-25(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腊一此城邦中涌现出的一批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论,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3.苏格拉底P25-26(中外政治思想史学习指导P8) 苏格拉底是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他一生追求真理,把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但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主要由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记载了他讨论的一些内容.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探讨普遍定义的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并成为他的的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 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 非之心的总和。 3.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 性起伪”“化性”即教化,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起伪”即礼义是人为的,主张通过后天休养,用人为的礼义道德去教化、改变人性之恶。 4.明分使群: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于人能够 组成群体,分享自己的群体生活,这成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万物 的一个重要前提。 5.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学 派主要以下几个特点: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儒家重视伦理道 德的作用,崇尚仁义。c.以孔子为师 6. 法家思想: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炎《论六家之要旨》。 法家思想的特点有: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7. 道家学派: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思想学派, 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绝圣弃 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8 墨家学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墨子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9. 淮南子:刘安招致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 法、阴阳诸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 供全面的治理方案。作为汉初黄老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不少思 想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无能子: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 政治,斥之为祸乱本源,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 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 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二、简述题 1.简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1)思想形成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先秦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2)思想发展期:秦安隋唐时期,秦时,法家思想发展,而汉朝以后,儒 家思想备受尊崇。 3)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出现宋明理学。 4)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一是封建政权逐渐衰落,二是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随着时代发展而反思自身,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5)思想转型期:近代社会,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 是转型期。 6)思想变革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辛亥

中外政治思想史答案-4

一 1. 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 B. 理学 2. 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为归宿。 C. 维护君主政治 3. 王守仁把()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A. 良知 4. 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 A. 吏治与财政改革 5. 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A. “以夏变夷” 6.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德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 C. 泰州学派 7. 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了调整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 唐甄 8. 在()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理学经典成了国子诸生的教科书。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C. 许衡 9.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 周敦颐 10. 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C.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二、1. 范仲淹

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2. 黄宗羲 明末清初思想大师。黄宗羲是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明亡后,他曾参加国抗清斗争,失败后,拒绝与清合作,家居著述。其著作有一百余种。其中,学术史方面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政治思想方面有《明夷待访录》及《孟子师说》、《破邪论》、《汰存录》等,今有《黄宗羲全集》传世。其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 用夏变夷 元初,一些儒生主动与蒙古统治者合作,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刘秉忠、许衡等人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其中,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认为,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权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于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三、 1. 如何理解宋初改革思想的主要观点? 宋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其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政治上,过渡集权的负面效应暴露。而且,在与西夏、辽的对峙中,宋居于劣势,奉行守内虚外、屈辱求和政策,每年奉送大量的银、绢,称为“岁币”。这又进一步恶化了宋的财政状况。各种因素影响使宋的局势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主要是吏治与财政改革。神宗之前,统治集团内部的改革要求在实践和思想上都有反映。前者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在仁宗支持下实行的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德庆历新政。后者自是以李觏为代表的富国强兵思想。两者都着眼于解决严重的三冗问题,缓解危机,增强国力,以巩固宋朝的统治。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同时,前者着重于社会政治实践,李觏则专门从事理论探讨和论证。(1)改革官员的选拨于管理制度,减少冗员,提高效率。(2)改善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达到富国的目的。(3)整顿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实现强兵的目的。 四、 1. 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了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br/>(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于人都是一体,它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论述题 1、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重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重要的政治思想。治理国家要注重民心问题,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社稷安危。如“以民为本”“仁政”等都是重民思想。探究这些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周朝周公旦“敬天保民”是古代重民思想的萌芽。周公认为敬天的关键在于保民,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慎用刑法。了解民众疾苦,体察民众心理。才能顺应天命维护周朝统治。 (二)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子产提出“视民如子”的观点。运用经济手段“相地而衰征”使民仓禀实而知礼节,把重民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2、孔子的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在重民思想上表现为“养民”。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反对苛政的德政,重视民意。 3、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建立“仁政”为核心重民思想体系。 (1)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具体有制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轻刑罚等。 (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民心的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 4、荀子继承了以民为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民本就是爱民恤民,富民利民; 第一次把国家的赋税制度与社会生产和富国富民结合,站在国家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去解释国家的经济政策。他的思想和政策使广大民众大大受益。 5、墨子的“兼爱”“非爱”“尚贤”重民思想。 “兼爱”:他主张爱他人,爱国家,使社会达到一个和睦理想的社会。 “交相利”: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非攻”战争都是不义的,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从爱惜民力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的要求。 6、老子:反对战争,反对封建专制的暴政。主张不贵难得之货、慎征伐等。核心体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老子既反映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上下调和的作用。 (三)唐代贞观统治集团是民本思想发展的高潮。李世民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特别注重君民、民国的关系,提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命题。李世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而且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四)1、宋代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要维护封建统治,就要获得民心,而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足食的首要问题务农。朱熹以重农,满足人们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2、宋明王守仁的“明德亲民”政治思想:发扬内心光明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用兼备,从而达到大治;体现了重民思想。 3黄宗羲提出的“君为民害”论、“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继承也是超越,因而可称之为“新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法治上反对一家之法,反对天下之法。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商皆本”“均田”“齐税”等主张。 (五)评价及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载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重民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清官意识”、“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的“轻徭薄赋”“置民之产”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又重大的指导作用。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 1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2.D3.C4.C5.C6.B7.A8.B9.D10.D 二、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苏格拉底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是智者们的同时代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他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在他看来,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甚至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政治家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这些思想后来都被柏拉图所继承。 3.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三、问答题 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政治思想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社会性政治思想的阶级性首先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都有各自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要求,都要为实现各自的阶级目的而奋斗;其次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每个社会的统治思想。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工具,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点,这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社会化。政治思想还具有社会性。可以说政治思想的阶级性是蕴含在社会性之中的。(2)时代性与继承性任何一种政治思想都是“应时而生,适时而变”的。每个时代的政治思想都有其时代特点。但是后代的政治思想又总是从前代继承而来。(3)民族性与交汇性由于每个民族生活的环境不同,使得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这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由于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治思想又具有一定的交汇性。在民族性与交汇性中,民族性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只有坚持民族特点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一个民族借鉴、吸取其他民族思想文化时,其基本立场是从本民族的需要出发,要与本民族的实际相结合;文化的交流必须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从本国需要出发,对外民族思想消化借鉴,为我所用。2.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6 世纪的古代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