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一“尖子生”的现实状况

高一“尖子生”的现实状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818608135.html,

高一“尖子生”的现实状况

作者:白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03期

本文对现阶段教师和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及问题作了分析,并指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相应的解决措施。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新入学的高一“尖子生”,是民族特招班、成绩最好的一个班级。为打好高中三年的数学基础,在进入高中数学课程学习之前,会用10天左右时间补充一些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内容,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脱离课堂,自己单干。荒唐的甚至质疑老师的教学水平。我有幸成为这个班级的数学任课老师,对于已带过几届高三的我来说,回到高一上课,内心还是充满自信的。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我竟然也感同深受,觉得开始的这10天竟然有些难熬,也想快点跨过这个“非常时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水平,什么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是,越发的思考,越是觉得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粗暴、有效率”,它必须有内容、有思想、有过程以至于有灵魂,我们追求的应该是鲜活的,而不仅仅是一个躯壳而已。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想法。

衔接教材的出现,是初中阅读材料和课外延展的一种弥补,阅读材料和课外延伸意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自学,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可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学生真的抽出时间去看、去思考的比例占了多少?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初中生这个群体中的比例毕竟是少部分,问题就在于上了高中,这些都被用到和要求掌握的知识不会再“学有余力”,那么曾经在初中“学得吃力”的学生该如何驾驭高中课程呢?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种现状:

1.很多初中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应付中考,中考少考的不一定讲,而中考不考的则一定不讲。那么,教材中所出现的阅读材料以及课外延伸形同虚设。

2.一些教师蜻蜓点水式地提及这些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看,但处在初中阶段这个年纪,能够意识到拓展的重要性自觉去看、去学的恐怕也少之又少。可见,阅读材料的观光性远远超过了实用性,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步入高中的学习后,感觉难度差异太大,知识内容出现脱节,在处理问题时懂得分析却难解决。

3.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对于在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比较习惯处在“优越”的点上,别人会的我一定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然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吃了个无形的闭门羹,“优”不再显“优”,心态上多少受到了影响,严重的甚至一蹶不振,导致了高中学习门未入就受挫连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