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断题的作业

推断题的作业

推断题的作业
推断题的作业

练习1

Great comic art is never otherworldly, it does not seek to mystify us, and it does not deny ambiguity by branding as evil whatever differs from good. Great comic artists assume that truth may bear all lights, and thus they seek to accentuate contradictions in social action, not gloss over or transcend them by appeals to extra social symbols of divine ends, cosmic purpose, or laws of nature. The moment of transcendence in great comic art is a social moment, born out of the conviction that we are human, even though we try to be gods. The comic community to which artists address themselves is a community of reasoning, loving, joyful, compassionate beings, who are willing to assume the human risks of acting rationally. Without invoking gods or demons, great comic art arouses courage in reason, courage which grows out of trust in what human beings can do as humans.

1.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great comic art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optimistic about the ability of humans to

A.rid themselves of pride

B.Transcend the human condition

C.Differentiate clearly between good and evil

D.Avoid social conflicts

E.Act rationally

2.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author admires great comic artists primarily for their

A.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frequently subtle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 and evil

B. ability 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ions in human behavior

C.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behavior

D. insistence on confronting the truth about the human condition

E. insistence on condemning human faults and weaknesses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ost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assage?

A.A sequence of observations leading to a prediction

B. A list of inferences drawn from facts st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

C. A series of assertions related to one general subject

D.A statement of the major idea, followed by specific examples

E. succession of ideas moving from specific to general

练习2.

70Passage 1 (观点论证/自然科学应用/中等)

A divide between aesthetic and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mapmaking and cartographic scholarship. Since nineteenth century cartographers, for instance, understood themselves as technicians who did not care about visual effects, while others saw themselves as landscape painters. That dichotomy structured the discipline of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 Until the 1980s, in what Blakemore and Harley called “the Old is Beautiful Paradigm,” scholars largely focused on maps

made before 1800, marveling at their beauty and sometimes regretting the decline of the pre-technical age. Early mapmaking was considered art while modern cartography was located within the realm of engineering utility. Alpers, however, has argued that this boundary would have puzzled mapmakers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ecause they considered themselves to be visual engineers

2.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beginning in the 1980s, historians of cartography

A. placed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beauty of maps made after 1800

B. expanded their range of study to include more material created after 1800

C. grew more sensitive to the way mapmakers prior to 1800 conceived of their work

D. came to see the visual details of maps as aesthetic objects rather than practical cartographic aids

E. reduced the attention they paid to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mapmaking

练习3.

Warm-blooded animals have elaborate physiological controls to maintain constant body temperature (in humans, 37℃). Why then during sickness should temperature rise, apparently increasing stress on the infected organism? It has long been known that the level of serum iron in animals falls during infection. Garibaldi first suggest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fever and iron. He found that microbial synthesis of siderophores----substances that bind iron-----in bacteria of the genus Salmonella declined a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above 37℃and stopped at 40.3℃. Thus, fever would make it more difficult for an infecting bacterium to acquire iron and thus to multiply. Cold-blooded animals were used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because their body temperature can be controlled in the laboratory. Kluger reported that of iguanas infected with the potentially lethal bacterium A. hydrophilia, more survived at temperatures of 42℃than at 37℃, even though healthy animals prefer the lower temperature. When animals at 42℃were injected with an iron solution, however, mortality rat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esearch to determine whether similar phenomena occur in warm-blooded animals is sorely needed.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about warm-blooded animals solely on the basis of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A.The body temperatures of warm-blooded animals cannot be easily controlled in the laboratory.

B.Warm-blooded animals require more iron in periods of stress than they do at other times.

C.Warm-blooded animals are more comfortable at an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f 37°C than they are at a temperature of 42°C.

D.In warm-blooded animals, bacteria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siderophores, which, in turn, make iron available to the animal.

E.In warm-blooded animals, infections that lead to fever are usually traceable to

bacteria.

练习4.

Passage 3 (观点论证/考古/中等)

Many cultural anthropologists have come to reject the scientific framework (of empiricism that dominated the field until the 1970s) and now regard all scientific knowledge as socially constructed. They argue that information about cultures during the empiricist era typically came from anthropologists who brought with them a prepackaged set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biases. Cultural anthropology, according to the post-1970s critique, is unavoidably subjective, and the anthropologist should be explicit in acknowledging that fact. Anthropology should stop striving to build a better database about cultural behavior and should turn to developing a more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The new framework holds that it may be more enlightening to investigate the biases of earlier texts than to continue with empirical methodologies.

1. The author implie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most cultural anthropologists working prior to the 1970s?

A. They argued that scientific knowledge was socially constructed.

B. They were explicit in acknowledging the biases inherent in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C. They regarded scientific knowledge as consisting of empirical truths.

D. They shared the same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biases.

E. They acknowledged the need for a new scientific framework.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many cultural anthropologists” today would agree that anthropologists should

A. build a better, less subjective database about cultural behavior

B. strive to improve the empirical methodologies used until the 1970s

C. reject the notion that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socially constructed

D. turn to examining older anthropological texts for unacknowledged biases

E. integrate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s with empirical methodologies

练习5

Passage 11(短文章/文学问题解决/中等)

Before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emerged in the 1970s, the nineteenth-century United States writer Fanny Fern was regarded by most critics (when considered at all) as a prototype of weepy sentimentalism—a pious, insipid icon of conventional American culture. Feminist reclamations of Fern, by contrast, emphasize her nonsentimental qualities, particularly her sharply humorous social criticism. Most feminist scholars find it difficult to reconcile Fern’s sardonic social critiques with her effusive celebrations of many conventional values. Attempting to re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Harris concludes that Fern employed flowery rhetoric strategically to disguise her subversive goals beneath apparent conventionality. However, Tompkins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view of sentimentality itself, suggesting that sentimental writing could serve radical, rather than only conservative ends by swaying readers

emotionally, moving them to embrace social change.

Consider each of the choices separately and select all that apply.

1. The passage suggest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the contradiction mentioned in the highlighted sentence?

A. It was not generally addressed by critics before the 1970s.

B. It is apparent in only a small number of Ferns writings.

C. It has troubled many feminist critics who study Fern.

2.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Tompkins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agree with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the critic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They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overall result Fern is aiming to achieve.

B. They are not as dismissive of Fern as some feminist critics have suggested.

C. They exaggerate the extent to which Fern intended her writing to serve a social purpose.

D. They wrongly assume that sentimental must be a pejorative term.

E. They fail to recognize the role that sentimental rhetoric plays to reader’s emotions.

九年级碳和碳的氧化物推断题实验题探究题

学案编号:15时间:2016年12月 九年级化学莞高班第十四讲 课题推断实验题课型达标学习目标掌握推断题常见突破口 重点难点推断题和实验题的解题思路 1、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1) (2) 0) 3、固体颜色:红色: 黑色: 4、同种元素组成: 5、二氧化碳的吸收: 6、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向盛有紫色石烷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疑的CO2,溶液变为红色: (2)通入CO2变红的石烷试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 (3)刚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过一两天墙壁会出汗的原因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竹浑不怕,要留淸白在人间 (5)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

突破一:推断题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 A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________ : E ___________ : F ___________ ; G _________ (2)写出A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气态单质,丙为固态单质;A 、B 、C 均为氧化物. 常温下B 为液态。丙为黑色固体 p ? "I 点① B | I 乙I~ L. r= 点堆③「 C I 仏35?器 A _______ 、X _____ : (2) 指岀反应④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A 、C 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 __________________ 垂难点突破 (1)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举一例说明): (填名称): 例1:有一无色液体4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 和H 两种单质气体。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G 是 无色气体B 无色气体n 傀使帯火免的 木条复燃

初三化学推断题练习含答案(精品)

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C 滤 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 过滤 ②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 过滤 丙 沉 淀 ⑤ 过量 初 三 化 学 推 断 题 专 辑 1.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 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 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 ,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 ,钡盐B 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 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红色固体 ③ A B 中 E F C G Y 高温 ② X 溶液 过量稀盐酸 ① O 2 加热 ④ 无色气体 浅绿色溶液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滤液C中的溶质是;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 的质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4.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的空格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 (2)F是__________。 5.现有A、B、C、D、E、F、G七种物质,C、F是最常见的金属,B是气体单质,D为浅绿色溶液,G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试推测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D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C→A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

抽样推断计算题及答案

5、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工资水平,资料如下: 要求: (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工厂的月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的区间。 6、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t=)对合格品的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2 计; (3)如果极限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7、某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以下为不合格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5000个产品中抽取100个对其使用寿命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 (1)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 (2)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t=)(3)根据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以68.27%的概率保证程度(1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 8、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要求: (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便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 9、某学校有2000名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为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用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学生所占比重范围。 11、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选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 t=)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不超过6%? (2 14、某乡有5000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100户调查,得平均每户纯收入12000元,标准差2000元。 要求: t=)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的区间; (1)以95%的概率( 1.96 (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 16、某企业生产一种新型产品共5000件,随机抽取100件作质量检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4500小时,标准差300小时。试在90%概率保证下,允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件产品进行测试? 19、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100名学生,对某公共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及格的有82人,试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生的及格率区间范围。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学生检查?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专题

九—年级化学科辅导讲义(第—讲) 学生姓名: 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 授课时间: 专 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专题 目 标 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两者的区别和鉴别 方法,能掌握不同的试剂对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进行除杂。以及发生反应时的相关实验现象 重难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区分 常考点 对混合气体进行验证或者除杂 1. 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 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 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Q,不完全燃烧生成 CQ 无水CuSQ 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 H 2Q 乙 CO H 2Q 丙 NHCQ H 2Q 丁 CO CO HO. 你认为 丙一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 Q 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 A 、B 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否. (2) 实验中用纯净 Q 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因为空气中含有其他气体杂 质,会引起实验干扰 (3) 实验中观察到 A 中无水CuSO 变蓝,B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由此推断 乙 同 学猜想成立. (4) 请写出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 程式: Ca(OH )2+CO 2===CaCO 3J +H 2O 、 高温CL 甲烷 燃烧―? 无水 大 球 D 澧唐石抚水 澄唐石坂水

推断题知识点及练习

连线推断题基础知识与解题技巧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间会发生哪些反应?会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单质:O2、H2、C、Fe 氧化物:H2O 、H2O2、CO2、CO 、CaO、Fe2O3、CuO 酸:盐酸、硫酸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2CO3 CaCO3、NaHCO3 、CuSO4 有机物:CH4 、C2H5OH 二、THREE OF CHEMISTRY 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和生石灰。 具有还原性的三种物质——木炭、氢气和一氧化碳 空气中常见的三种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自然界的三种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常见的三种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种常见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三种常见的酸——盐酸、硫酸和碳酸 三个高温条下的化学反应——碳跟氧化铜、碳跟二氧化碳、碳酸钙分三个三角关系三对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1)常温下为液态:水和过氧化氢(双氧水) (2)常温下为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3)常温下为固体: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三、主要化学反应(回忆符合下列反应表达式的化学反应) (1) A H2O+B↑ (2) +C↑ (3)↑ ( 4)↑ (5)A (6) B (7)A+H2O C (8)A+B C (9)A+B C+CO2↑ (10)A+B C+H2↑ (11)A+B C+金属 (12)A+B C + D H2O+E↑ (13)A+B C+D↓ (14)A+B C+H2O (15) A+O2 H2O+CO2 (16)2 四、推断题的常见题眼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 (2)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 (3)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浅蓝色);(4)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统计学(计算题部分)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 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平均成绩: 77403080 ==∑∑= f xf x (分) (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 50.29100 13 45343538251515=?+?+?+?= = ∑∑f xf X (件)

986.8) (2 =-= ∑∑f f X x σ(件)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267.036 6 .9===X V σ 甲 305.05 .29986 .8== = X V σ 乙 因为 >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以%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如果极限误差为%,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n = 190/200 = 95% 抽样平均误差: n p p p )1(-= μ = % (2)抽样极限误差Δp= t ·μp = 2×% = % 下限:-x △p=95%% = % 上限:+x △p=95%+% = % 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 %)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2000=1838件 %×2000=1962件) (3)当极限误差为%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 (t=Δ/μ) 4.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平均分数77分,标准差为10。54分,以%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解: 34 .367.1267 .140 54.10=?=Z =?===x x x n μσμ计算抽样极限误差: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 下限=分)(66.7334.377=-=?-x x 上限=(分)3.8034.377=+=?+x x

【免费下载】第八章抽样推断【思考练习】题与答案

【思考练习】 一、判断题 1.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小于抽样极限误差。( ) 2.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 3.类型抽样应尽量缩小组间标志值变异,增大组内标志值变异,从而降低影响抽样误差的总方差。( ) 4.计算抽样平均误差,而缺少总体方差资料时,可以用样本方差代替。( ) 5.整群抽样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在总体分群时注意增大群内方差缩小群间方差。( ) 6.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 7.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 答案:1.×、2.√、3.×、4.×、5.√、6.√、7.×。 二、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2.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3.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抽样平均误差 B.抽样误差系数 C.概率度 D.抽样极限误差 4.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A.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误差范围 5.抽样误差是指( )。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由于违反了随机抽样原则而产生的误差 6.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 ,则样本容量( )。12A.扩大为原来的4倍 B.扩大为原来的2倍 B. C.缩小为原来的 D.缩小为原来的1214 8.一次抽样调查,同时对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推断,计算两个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应为( )。 220.25,408.02p x n n ==A.220 B.408

(完整word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后推断题专题训练.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后推断题专题训练 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 2)转化关系图中由C→CO2的反应类型是反应; (3) 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 原因是它们能发生置换反应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归纳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框图整理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整理方法. 小明同学归纳了有关二氧化碳的转化知识关系图(如图 1 所示): (1)图 1 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2)图 1 物质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3)写出实现变化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4)按照如图 2 所示操作,可观察到(填“上”或“下”)层的烛火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 ( 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3.根据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填空. ( 1)干冰是.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释放的是. ( 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已知A、 B 为两种黑色粉末状固体, E 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D 为红色单质.A、B、 C、 D、E、 F 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请描述固体 D 的一个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颜色除外); ② B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C→F的化学方程式;

元素推断题练习

元素推断题的知识贮备和解题方法 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 [知识贮备] 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最外层电子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N) 3≤N<8 N=1或2 N>次外层 电子数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族 第ⅠA族、第ⅡA族、第Ⅷ族、 副族、0族元素氦 第二周期 某元素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若为阳离子,则位于第四周期。 (3)“阴上阳下”规律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阴上阳下”规律。 【例1】已知X、Y、Z为三种主族元素,可分别形成X n+、Y m+、Z n-三种离子,已知m>n且X、Y、Z三种原子的M层电子数均为奇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种离子中,Y m+的离子半径最小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 n ZO4 C.X、Y、Z一定在同一周期,且原子半径Z>X>Y D.三种元素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两两会发生反应 【例2】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与C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A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原子半径A<B<C D.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的熔点高 [知识贮备] 2.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1)几个重要关系式 ①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对于大部分元素来说);

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 ③|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0——第ⅠA 族中的H 和第ⅣA 族2——第ⅤA 族4——第ⅥA 族6——第ⅦA 族 (2)熟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 、Be 、Al 。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 、S 。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 、Ca 。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Ba 。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H 、C 、Si 。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 ⑧除H 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 ⑨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短周期元素:O(F 无正价)。 【例3】 现有A 、B 、C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原子半径:A

最新 【初中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 人教版经典

最新【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人教版经典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选项B 正确;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选项D错误。故选D。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B 【解析】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 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 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故选B。 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的是 A.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 C.夏天鱼池里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可开始收集 【答案】C 【解析】A、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正确;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开始收集会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错误。故选C。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软化 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 C.冬天取暖时,煤炉上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叫作软水,可以用肥皂水进行鉴别,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错误;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8,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错误;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用作保护气,正确。故选D。 6.如图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推断题专项训练

初中化学推断与流程题专项训练 知识熟记 一、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金刚石、石墨——C 干冰——CO2冰——H2O 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二、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 2、SO2、SO 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专题训练 1.甲、乙、丙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 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 ...要求的是 A.C、CO2、CO B.H2O2、O2、H2O C.CuO、Cu、Cu (NO3)2D.NaOH、NaCl、NaNO3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A.C、CO、CO2、H2CO3B.CO、CO2、C、H2CO3 C.CaO、Ca(OH)2、CaCl2、CaCO3D.CaCO3、Ca(OH)2、CaCl2、CaO 3.甲、乙、丙、丁是HCl、BaCl2、AgNO3、Na2C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已 知甲与乙、甲与丙、甲与丁、丙与丁混合均产生沉淀,乙与丁混合产生气体,则甲、乙、丙、丁依次为

统计抽样计算题(有计算过程)

抽样计算题: 1、某乡水稻总面积20000亩,以不重复抽样方法从中随机抽取400亩实割实 测得样本平均亩产645公斤,标准差72.6公斤。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7.2公斤。试对该乡水稻的亩产量和总产量作出估计。 (1))亩产量的上、下限: (公斤)98.63702.7645=-=?-x x (公斤)652.0202.7645=+=?+x x 总产量的上下限: (万公斤)96.12752000098.637=? (万公斤)1304.0420000652.02=? (2)计算该区间下的概率() t F : 抽样平均误差 ()(公斤)3.59 2000040014006.72122=?? ? ? ?- =?? ? ?? -= N n n x σμ 因为抽样极限误差 x x z μ=? 96.159 .302 .7所以≈= ? = μ z 可知概率保证程度()t F =95% 2.某地有8家银行,从它们所有的全体职工中随机性抽取600人进行调查,得知其中的486人在银行里有个人储蓄存款,存款金额平均每人3400元,标准差500元,试以95.45%的可靠性推断: (1)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 (1)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 %81600 486 1=== n n p ()()%23.39%811%811=-?=-= p p p σ

抽样平均误差 %6.1600 3923.0== = n P p σμ 根据给定的概率保证程度()t F ,得到概率度z () %45.95=t F ? 2=z 则抽样极限误差%2.3%6.12=?==?p p t μ 估计区间的上、下限 %8.77%2.3%81=-=?-p p %2.84%2.3%81=+=?+p p (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 抽样平均误差() (元)41.02600 5002 2 ===n x σμ 概率度z=2 则抽样极限误差 (元)82.4041.202=?==?x x z μ 平均每人存款额的上、下限: (元)18.335982.403400=-=?-x x (元)82.440382.403400=+=?+x x 3..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工人有1000人,采用不重复抽样从中随机抽取100人调查当日产量,得到他们的人均日产量为126件,标准差为6.47件,要求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估计该厂全部工人的日平均产量和日总产量。(F (t )=95%,t=1.96) 抽样平均误差 () (件)61.010********* 47.612 2 =??? ? ??-=??? ? ??-=N n n x σμ 概率度z 或t=1.96 则抽样极限误差 (件)20.161.096.1=?==?x x z μ 全部工人的日平均产量的上、下限: 件) 2.1278.124()2.1126(-=±=?±x x

抽样调查习题

抽样调查练习 适合对口升学 一.单选题 1. 随机抽样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原则 C.代表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2.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B.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C.修正普查的资料 D.用样本统计量推算总体参数 3. 抽样总体单位亦可称为( )。 A.样本 B.单位样本数 C.样本单位 D.总体单位 4. 抽样误差产生于( )。 A.登记性误差 B.系统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 D.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5. 在实际工作中,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采用重复抽样的公式的情况是( )。 A.样本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 B.样本本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 C. 样本单位数目很少时 D. 样本单位数目很多时 6. 在同样条件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小关系是( )。 A.两者相等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D.后者小于前者 7. 在抽样推断中,样本的容量( )。 A.越小越好 B.越大越好 C.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 D.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 8. 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到原来的( )。 倍倍倍倍 9. 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下,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3,则样本单位数就要扩大到( )。

倍倍倍倍 10. 某企业今年5月试制新产品,试生产60件,其中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各占一半,则该新 产品合格率的成数方差为( )。 %%%% 11. 点估计( )。 A.不考虑抽样误差即可靠程度 B.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C.适用于推断的准确度要求高的情况 D.无需考虑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12. 反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A.概率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概率保证程度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 13. 在区间估计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 A.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数目 B.概率度、统计量值、误差范围 C.统计量值、抽样平均误差、概率度 D.误差范围、抽样平均误差、总体单位数 二.多选题 1. 抽样技术是一种( )。 A.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B.对现象总体进行科学的估计和推断方法 C.随机性的非全面调查方法 D.全面、准确的调查方法 2. 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 A.只调查样本单位 B.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C.遵循随机原则 D.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3. 适用于抽样推断的有( )。 A.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的质量检验 B.某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情况 C.具有破坏性与消耗性的产品质量检查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例题(word)

【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例题(word)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利用水的分解反应和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来分析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 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光电转换器中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利用信息来考查化学与能源问题,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利用所学课本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特点。 2.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启普发生器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详解】 装置A是靠外力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B、C、D均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故选A。 3.关于CO2与 CO 的比较,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CO2比 CO 多一个氧元素 B.性质:都能溶于水;CO2 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 C.用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O 用于冶炼金属 D.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 CO2比 CO 多一个氧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A错误;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不溶于水,CO2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故B错误; C、用途: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故C正确; D、危害:CO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点睛∶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原子和分子讲种类,讲个数。CO有毒,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是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气体。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 ...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正确; 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的物质,正确;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不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不稳定,收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故选D。 5.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可将传感器采集的实验相关信息显示成曲线图。若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则在持续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下列对物质X和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

2018高考文字推断题专题训练

1.下面文段的有三处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互联网在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头,导致个人信息大量泄露。调查现实,网站和手机应用APP泄露的隐私是非法交易中个人信息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上网的习惯偏好、日常行动轨迹,甚至连通话记录等都可能被获知,是的电脑、手机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①互联网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头不是导致个人信息大量泄露的原因。 ②。 ③。 答案:②网站和手机应用APP泄露隐私不是严重影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原因。(3分) ③用户上网、通话记录等都可能被获知不是电脑、手机销售受到严重影响的原因。(2分)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逆境往往造就人才。一是因为人的钢铁意志都是在逆境中锻造出来的,例如霍金,罹患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之后才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二是因为逆境往往催生拼搏动力,比如,穷人家的孩子,饱尝饥寒之苦,若能得到读书的机会,极有可能悬梁刺股,搏出一片新天地来,正所谓“寒门方出贵子”。 ①人的钢铁意志不见得都是在逆境中锻造出来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②霍金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不见得非要经历疾病。(患病不是霍金成为天体物理学家的必要条件。)(霍金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不是非要以患病为条件。)(2). ③ “贵子” 不见得只能出自“寒门”。(“贵子不都出在“寒门”中”。)(不是只有寒门才出贵子。)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运用表达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给的语段,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然后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题目中所给①句是针对“人的钢铁意志都是在逆境中锻造出来的”而言,另外两处有问题的语句分别是“霍金,罹患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之后才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正所谓‘寒门方出贵子’”,推断存在的问题为“才”“方”,不是必然关系。因此答案可以定为:霍金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不见得非要经历疾病;贵子不都出在“寒门”中。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2017年寒假,厦门理工大学发出10万元“亲情红包”鼓励学生回家过年。可见,物奖励必然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由此可知,思想教育国然重要,但外在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只要学生有了好的德行,大学教育就是完美的教育。 ①物质奖励未必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

统计学习题第五章_抽样与抽样估计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通常把 n≥30 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把 n<30 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2、在抽样估计中,常见的样本统计量有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标准差或样本方差以及它们的函数。 3、在研究目的一定的条件下,抽样总体是唯一确定的,而样本则有许多个。 4、在抽样调查中,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都可以尽量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5、在抽样估计中,抽样估计量是指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样本指标(统计量),评价估计量优劣的标准有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1/3,则样本单位数必须 ((2)) (1)增加到原来的3倍(2)增加到原来的9倍 (3)增加到原来的6倍(4)也是原来的1/3 2、在总体内部情况复杂,且各单位之间差异程度大,单位数又多的情况下,宜采用 ((3)) (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 3、某厂产品质量检查,确定按5%的比率抽取,按连续生产时间顺序每20小时抽1 小时的全部产进行检验,这种方式是((4)) (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 4、其它条件一定,抽样推断的把握程度提高,抽样推断的准确性就会((2)) (1)提高(2)降低(3)不变(4)不一定降低 5、在城市电话网的100次通话中,通话持续平均时间为3分钟,均方差为分钟,则概率为时,通话平均持续时间的抽样极限误差为((2)) (1)(2)(3)(4)

6、假定11亿人口大国和100万人口小国的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人口的1%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抽样平均误差((3))(1)两者相等(2)前者比后者大(3)前者比后者小(4)不能确定大小 多选题: 1、降低抽样误差,可以通过下列那些途径((2)(4)(5)) (1)降低总体方差(2)增加样本容量。 (3)减少样本容量(4)改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 (5)改简单随机抽样为类型抽样 2、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1)(5)) (1)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2)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 (3)只有调查后才能计算 (4)即不能减少,也不能消除 (5)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3、抽样极限误差((1)(2)(4)) (1)是所有可能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误差范围 (2)也叫允许误差(3)与所做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成反比 (4)通常用来表示抽样结果的精确度 4、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1)(2)(3)(4)(5)) (1)总体方差 (2)所要求的概率保证程度 (3)抽样方法 (4)抽样的组织形式 (5)允许误差法范围的大小 5、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2)(4)) (1)总是大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