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报道与写作

新闻报道与写作

新闻报道与写作
新闻报道与写作

《新闻报道与写作》笔记摘要

第一部分:在工作中的记者

这个部分主要是写在岗位上的记者,通过一系列的与记者坚守岗位,不留余力的报道来阐述笔者的观点。

○1在这个部分中比较新的是作者将记者和公众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种契约关系:这是一份

心照不宣的协议——记者将尽他最大的努力,为公众提供对事件尽可能完整而准确的报道。

公众认定记者的报道是诚实的、准确的,虽然民意调查告诉我们,人们对他们看到的、读到的新闻是心怀戒备的,但事实上人们会对他们从报道和广播电视他的信

息作出反应。

米勒(Miller)说:“数据的力量在于你可以把以前很难建立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

“想要找到一篇没有蕴含数字的报道是一件困难的事,电子数据库是报道

深入的关键。”

○2报纸大网络版:“我们努力避免看起来像一份网络上的报纸”《普罗维登斯新闻报》的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e19124013.html,主编安德烈亚·潘西拉(Andrea Panciera)说

在德克萨斯州的威奇托福而斯的《时代记录新闻报》,卡罗尔·威尔逊的撰稿人们建议“尽量短小,篇幅尽可能控制在电脑的一屏之内,威尔逊说,人们浏览网页,

在网上冲浪不同于阅读一份报纸,当你上网看信息时,你是一扫而过的。○3记者素质:·坚持不懈;坚持不懈也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的提问,知道问题澄清,情况为读

者或观众中理解为止。专栏作家戴夫·巴里说:“我过去是一个相当优秀

的作家,我以为这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新闻并不关乎写作,你得清

楚他实际上关乎提问尖锐、坚持不懈。”

·公正:今天的记者始终在寻找反驳、辩护、回答,即报道的另一面。对在职记者的一次调查发现,他们在两项报道要素上面达成一致——把事实

搞清楚与得到报道双方的陈述。

·知识面广,

·进取心:《今日美国》戴维·马扎雷拉将其定义为——深入报道、进行调查、发现趋势

·勇敢,

·富有同情心,

记者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记者的态度,他或她很好奇,记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第一手资料,这种好奇心不是天生的爱管闲事,记者早就知道亲眼看见的和亲耳

听到的比二手报道好得多,第一手报道具有真实性,

第二部分:基础

·准确(accuracy);美国新闻界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给他的采编人员立下一条最重要的规则:“准确、最缺、准确”《纽约时报》的新闻主编曾经说过“核实应该成为记者的第二天性。”准确性还体现在语言的应用上。

第一手观察;记者知道在准确性和读者兴趣上,一篇以记者的直观观察写成的报道要优于根据第二手资料写成的报道。正如英国哲学家博特兰·罗素建议学生的那样:亲自去观察。亚里士多德本来只是劳驾亚里士多德夫人张开嘴,自己数一数,就可以避免以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少的错误。你以为你自己知道,而实际上你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容易犯的致命错误。

“在越南,据说有两种观察者,一种是从他人哪儿听说战况,另一种是浑身泥土亲赴现场。我宁愿做后者。”——马尔科姆·W·布朗(Malcolm W Browen)《泥靴与红袜》新闻过滤(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第三手资料)散布信息与收集信息的矛盾。·(恰当)溯源:(properly attributed):

·验证

·完整:如什么什么之最。什么记录、落差的具体化等

·公正(fair):如果报道忽略了具有关键价值或意义的事实,那么报道就是不公正的,因此公正包含了完整性。

如果报道包含了大量不相关信息,从而丢掉了重要事实,那么报道就是不公正的因此公正包含了相关性。

如果有意无意误导甚至欺骗读者······因此公正包含了诚实——忠实于读者。

如果记者把自己的情感或偏见隐藏在像“拒绝”、承认、和笨重的这样的贬义词语之后,那么报道就是不公正的。因此公正要求直白而不是华而不实。

如果是无辜的人受到伤害,那么报道就不是公正的。

·平衡(balanced):“一个绝对平衡的新闻界等于没有新闻界”平衡是一种道德责任,不能够用秒表和折尺来计算。

“记者向所有方面、所有观点开放。但是那不意味着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必须极端地平衡。事实不是50对50”

·客观

·简洁(而突出重点):(brief and focused)

·选择性

·清晰

·人情味

·责任感

·写作上乘:(well_written)

第三部分:撰写报告

记者凭借一套新闻价值观来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这些价值观包括

·及时性

·冲突性、终果性、重要性

·所涉及人名的显赫性

·与读者和听众的接近性

·冲突性

·事件的不同寻常性

·当下性

·必要性

新闻价值观

以下几个要素决定了事件、人物和想法的价值

1:及时性——法国小说家安德烈·纪德把新闻定义为“到明天就不如今天有趣的任何事情。媒体是一种商业机构,以其将易碎品迅速传递给人们的能力为基础来出售时间和版面。

2:冲击性

3;显赫性

4:接近性

5:冲突性“我听说过的最有效的报道,”《夏洛特观察家报》的撰稿人彼得·圣翁奇说:“是关于面对日常生活挑战的普通人。”

有一种观点既给新闻下了定义,又为新闻辩护即:新闻是讨论冲突的论坛,在这些冲突中,人们分裂成不同的团体,这种和平的争论是冲突的解决称为可能。

6:异常性

7:当下性

8:必要性

新闻是相对的

第四章:职业工具

·懂得如何使用这些基本的参考资料

·了解有关公共档案的法律

·知道如何了使用计算机为报道收集和分析信息

·能够进行和解释民意测验

1:现实的工具——手机、电话、便笺簿、笔记本电脑、录音机、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2:新媒介记者

数字摄像机、膝上型电脑、手持型电脑、数字录音机、数字手机:强大的上网功能、移动电子邮箱:在任何地方都能有现场保持联系、用于定位的全球定位系统移动接收器;直接应在照片和图像上的数字化水印,以保护版权和鉴别拍摄时间与日期、无线互联网接入设备:用于现场实时传播、搜索资料、获得定位与地图、大容量的数字存储器、安装在席上电脑上的各种软件包——(录像编辑、图片图表图像编辑、声音编辑、文字处理、电子数据表、电子邮件、带有各种插件程序的网页浏览)、卫星电话、可视电话、电子传真服务与网络驱动器。3:新闻编辑室资源

4:参考文献

每个记者手里都应该有几种参考资料——报纸或电台的问题手册、字典和电话号码簿

名人录等等等等

5:使用计算机

A:寻找信息——网站:有几个机构为记者提供背景素材和采访专家的线索(https://www.sodocs.net/doc/1e19124013.html,)提供有关的公共政治问题的可用的背景资料和文献组织相关采访、联系采访所需的消息来源、“教授网”(www.vyne.con/profnet);捐赠;搜索引擎——Google AltaVista HotBot 百

度等;邮件目录表;进取心;

一位新闻记者的百宝箱《坦帕论坛报》十多媒介新闻的先行者,该报负责机构建设的助理编辑主任帕蒂·布雷肯里奇为21世纪的新闻记者提出了一“系列工具”——新闻记者必须知道使用用于计算机辅助报道的页调整工作站、电子数据表与数据库软件、用于图像处理的程序以及与电视、电台和互联网合作需要的工具;

B:计算数据

·按字母顺序排列

·归类排列

·比较

数据库的类型——完整文本式:来自报纸、杂志和文件上的文章

参考文献式;完整文本的参考资料;完整文本概要

数字式:人口普查材料之类的数据

C:公共档案、《信息自由法》、提醒和警告(修正论者------虚假信息;数据库的污染)——全国计算机辅助报道联合会(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的培训主管尼尔·莱斯特(Neil Reisner)说:互联网只是“新闻记者的工具之一,让各种消息来源相互验证”;

D:有用的数据库

人口普查数据——反映民生;死亡与疾病数据

E:记者的数学知识

基本计算——○1百分比:重罪案件的升降、比较去年交通死亡事件与今年的、人口是增是

减等等等○2平均数○3比率——谋杀案率、死亡率、离婚率、婴儿死亡率——总数最高并不代表比率最大

F:提炼数据;平均这个词包括了三中数字——众数(一组数字中出现最频繁的数字)、平均数(总数除以个体总数)和中位数(一组数字中间的那个数字)

G:分析平均数——例如联邦政府宣称去年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44570美元,还不错,但是我们要知道在这个国家白人和黑人还有拉美裔人之间的收入、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收入是有很大的悬殊的。

H:将数字个性化——比如将烟民个性化“据估计5000万美国烟民去年吸掉了6000亿支香烟就比不上一个烟民一天平均洗掉32.87支烟一天一包半的量按照他或她每天的剂量,烟民揉皱了第一个烟盒,第二包香烟吸掉一半)

I:民意测验——例如总统选举的测验、天主教徒是否同意堕胎、人们对死刑的看法、黑人怎样看待肯定性行动、孩子是否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

民意测验的类型——电话调查(和附单式民意测验一样受到批评)、非正式投票(不可靠)、街头调查

正确的民意测验——可靠的民意测验应该在晚上和周末进行,而不应该只是在工作日进行、最好是在人们的住处进行而不应该在街上进行——样本(代表性)、统计学的真理是“样本的质量在决定民意调查准确性上有着同样的效果。

第五章:导语

直接是导语:这种岛屿能够立即告诉读者和观众报道中最重要的内容,他通常用于突发性新闻事件。

延迟式导语:这种导语通过暗示报道的内容,引导读者或听众走进报道,通常用于特稿。有效的导语满足两个要求:它抓住了事件的实质;它吸引读者或听众为该报道停留。

如“我感觉自己好像被肮脏的手抓了一把”玛莎·格雷厄姆说——《纽约先驱论坛报》舞蹈批评家沃尔特·特里撰写。此前,两名国会议员公然将格雷厄姆的舞蹈贬为“色情的”

光荣的代价是什么?两只眼睛?两条腿?一条胳膊?——每月12美元——《华盛顿先驱报.》圣克莱尔·麦凯尔维所写的关于一名一站残废老兵一贫如洗的报道

下雪了,小男孩们坐上雪橇——《纽约世界电讯报》艾伦·史密斯所写的天气预报

这些导语虽违反规则但令人难忘——是因为他们适应了导语写作的要求因为他们用白描的手法将事件核心形象化了,他们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伟大的开头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严冬。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的开头》:有一条众所周知的真理,那就是拥有大量财富的单身男子必定需要一个妻子。

发现导语

新闻记者约翰·W·钱塞勒和沃尔特·R·米尔斯的话,他们说“我们发现了一个写作好导语的方法:提前想好他们——在报道还未展开时就设计好导语。

导语的重要性

“报道由导语延展而出”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博斯维尔说“写报道最重要是寻找中心思想,一件事被给与一个主题,但是你必须在那主题内找到思想或概念,一旦你发现了那个思想或思路,剩下的所有奇闻异事、阐述说明与引语便是穿在这条思路上的珍珠。串珍珠的线可能毫不起眼,珍珠可能光彩夺目,但仍然是线造就了项链。”

发现思路

五个W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一个H how

淹没了导语,换言之主要报道淹没于报道主体某个地方,而没有放入导语。(年轻记者常犯的错误)

钱塞勒和米斯在《新闻业》一书中所说“当你冲到一台电话前开始口述时,或者当你开始进入镜头开始说话时,你唯一真正需要的:你的头脑中有一个导语。他并不需要很奇特,但是如果你是当地设计好了她,自然而然其余的报道就会顺理成章”

记者如何思考导语

1:在发生的事件中,什么是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或者是最不寻常的?

2:该事件与谁有关——谁做的活谁说的

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以后,记者可以接下来问三个问题,从中学找到使答案具体化的词语和格式

3;最好用直接是导语,还是用延迟性导语

4:我是否有一个吸引人的词语或短语可以放在导语中/

5:主语是什么?什么动词最能吸引读者阅读报道?

直接式导语

直接式导语是新闻的“载重马”大多数报道使用这种导语

直接式导语通常包括:

·关于何事发生或说了什么的具体信息

·事件何时发生

·事件地点

·信息来源

——这些大多用于突发新闻或硬新闻的直接式导语。

但有的时候记者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新闻时,有意识地把导语放在文章后半部分这就叫意外结局型

延迟式导语

延迟式导语经常用于特稿和新闻特稿,这类报道不是关于正在进行的突发事件或突然爆发的事件。通常延迟式导语是以一个事例、一则趣事,或一个例子来设置某种情境或唤起某种情绪。

例如“美联社新闻特稿”撰稿人锡德·穆迪撰写的一则烘托心情的导语——杰克·洛伊左克斯是一位医治城市衰败的牙医,一位使用炸药的莫扎特,以为地球引力专家。想约书亚一样,他吹一口气墙就会倒塌。

实际上他经营一家爆破公司

新闻特稿导语————不要延迟太久

直接式导语延迟式导语没有明确的界线

结合式导语——将直接式导语与延迟式导语结合起来,报道用几个概括的句子开头,然后在最后一段,记者给读者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尾。

与众不同的直接式导语——例如:加里·鲁滨逊在饥饿中死去

他的最后一餐价值3万美元,这一餐将它置于死地

好采访等于好导语——例如对19岁的大学二年级学生成为本市玫瑰节女神的采访

主——谓——宾结构(使用最多)

导语长度(两难选择)长了占空间并且冗长难以领会短的可能因信息不足而误导读者

太长时可以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消息源

有“但是”、“并且”之类词语的复合句

确切的日期和时间,除非必不可少

可读性的考量——可读性的要素:思想:如果可能导语中尽量只包含一种思想“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声音”

句子顺序:主——谓——宾易理解

词语选择:(强调名词、动词的使用与选择)

不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容易使意义让位于语言)记者的首要任务是坦率地表达。

避免第一人称故事

通往好运之路的地雷

1:辞藻华丽

2:报道过量

3:记挂当事人(对这篇报道怎么想)

4:陷入背景之中

5:缺少内容(对完整性的要求)

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说他为《时代》杂志写长文章时,他遵循如下公式:“每篇文章必须有开头、中间、结尾和某种结构,以便他能够行至当至之处,停止于当止之时。”

对写作有用的写作顺序

1:确认所有的主旨,归纳为一两个句子

2:在每一个独立的索引卡片上写一个经过归纳的主旨,根据这些组织在报道中的发展顺序排好卡片

3:按主旨删减笔记并把它们放在主题卡片下面。按他们将要写作的顺序从新阅读卡片和笔记并再次加以整理。

4:浏览卡片,寻找那个可以充当导语或者文章完整概念的主旨,将它放在另一张卡片上。——(对文章主旨烂熟于胸)

容易出现的其它问题i

1:一个有太多材料的主旨难以组织——把它分为更容易把握的次主旨,率放弃或至少降低某些主旨的级别。

2:一个过于琐碎的主旨不值得给与版面——把她揉和在另一个组织之下或者抛弃他

3:从一个主旨过渡到另一个是不容易的——需要平稳转换,重新安排这些主旨以便让这种连接更自然。

4:一长串背景材料没有动感,他会阻碍文章的流畅性——分解这些背景、历史、解释性的材料,并将各段落融合到叙事当中去。

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广播电视新闻要写得通俗易懂,广播和电视撰稿人应该

1:用日常语言

2:写短句子

3:每个句子围绕一个意思

4:随时用现在时态

5:通常将报道限制在一个大的主题上

最好开头就交代消息来源

第四部分:报道原则

第十章:挖掘信息

1:表层事实——发端于消息来源的材料——新闻发布稿、政府或企业法的宣传材料、演讲稿等

2:记者特有的进取心:验证、调查性报道、自发性事件和背景的采访

3:解释和分析:重大性、原因、结果

新闻操控技巧:官员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影响新闻

1:解释性吹风:复杂的事件经常要求官员作出解释,他们会利用这个机会来表示官方的某些观点这些简报可能是非正式的,如果他们提供了单方面的或错误的信息,可以允许消息来源逃避责任。

2:控制时机:在截稿事件逼近的时候开记者招待会

3:投其所好:针对不同的有影响力的媒体机构经常向特定的记者提供特定的信息,针对性地提供材料的趋势越来越盛行

4:安全幌子:即使材料不会危及公共安全,令人困窘的信息可以通过表上高度安全的幌子来掩盖

5:引导报道:党官员担心会出现不利的发展势态或报到时,他们会透露带着为一己利益服务的信息。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

《我的生活与工作》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在学习之暇通读了一遍《我的生活与工作》,感触良多。应该说亨利·福特先生彻底改变了全世界千百万人们的生活,是他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个人交通便利。亨利·福特的一生无疑是传奇而令人瞩目的。《福布斯》杂志2005年公布的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20位企业家,亨利·福特名列榜首。其推选理由为:“亨利·福特推出的廉价、高度统一的T型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及美国的城市面貌。他所创立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则为现代商业带来革命。” 也有人这样评价:当他来到人世时,这个世界还是马车的时代,当他离开人世时,这个世界已经成了汽车世界。----这个人就是享利·福特。 而我通过阅读此书,发现生活与生活手段之间的矛盾,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问题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在那个年代福特已经认识到产品服务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对于产品服务,“除非尽最大努力地听取抱怨和建议,否则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取得进步。如果服务中有什么缺陷的话,必须马上进行认真调查。”对于社会责任,“如果一个工业组织要履行它的全部职能的话,它应该是一般社会的缩影,对它的雇员尽到自己的责任。”“一家企业意味着很多人的生活来源,不能够随意践踏。‘杀死’一家企业是犯罪,因为很多的人把自己的劳动投入到这家企业,他们把它当作是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是他们生活的来源。” 对于员工工资,“很多公司老板认为……尽可能少地给工人工资……。这种标准和习惯完全一无是处,它们必须被废除。总有一天它们会被彻底废除的,否则,我们就无法消灭贫穷。我们进行改革,并不只是因为我们想支付更高的工资和认为我们能支付更高的工资。我们支付这些工资是希望企业能奠立在一个更长久的基础之上。我们不是在分发什么东西,我们是在为未来而建设。一家支付低工资的企业总是不稳固的”联系到我国一些地区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招工难现象,确实有产业结构提升的原因,另一方面“血汗工厂”通过靠低工资维持企业运转的运营办法已难以为继,劳动者用脚投票,显示了福特的话早已言之在先。而且“降低工资只能意味着降低购买力和抑制国内市场。如果工业管理如此糟糕,以致无法给予与它相关的人们一份好生活,那工业有什么好处?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因

新闻写作培训教程

1、新闻的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 ? 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 ? 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 ? 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 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 ? 综合上述,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 ?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 新闻价值 ?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 (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 ? (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 ?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 ? (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 新闻写作基本原则 ?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 3、要表现,不要陈述。 ?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2、消息的写作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读后感 每年都会得到有利于我们教师成长的书籍,而这次却是我自己选的。这是一本有关青年教师的一本书。作者从教26年,经历了书中所涉及的青年教师心灵成长的大部分阶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经历的挫折和成功体验。书中有大量一线优秀教师的案例,对读者有较强的启发性。颇具文采与诗意的文风,让本书读来颇感轻松、愉悦,同时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带领读者不断反思自身,突破自身的心灵成长障碍。 本书向您传递的,是这样一种成长理念:每一名青年教师,都有成为卓越教师的可能。之所以绝大多数人最终沦为平常,是因为在成长的重要节点上,往往缺乏了进一步前行的动力与方法。只要能够激发起内在的成长动力,同时掌握必要的行动方法,每一个生命就都能创造职业的传奇。 这本书让我们重拾前进动力,重获行走方法。这些建立在他人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研究成果,相信无论是对于刚刚起步的新教师,还是对于业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都具有积极的引领价值。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过程,本质上说,就是以成长中日渐聚集的强大力量,不断扩展与充实心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心灵的内涵不

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生命由此而日渐脱离平庸,朝向优秀乃至卓越持续前进。 在浪漫的激情和复杂的现实间,潜伏着无穷无尽的暗流。这些暗流,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状况下,从无法预知的角落里突然涌出,一下子便将新教师辛苦搭建的教育殿堂冲垮。面对这份淫威,任何激情、梦幻、诗意、纯真、好奇、渴望、紧张、充实,都只能像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孩子,要么睁大了吃惊的双眼,面对废墟无助地叹息,要么在片刻的伤感后,迅速转移了视线,去另一个空间上另建新的乐趣。 然而,教育的特殊属性,却既不接纳长吁短叹,也不容忍异地重建。教育面对的,就是这一群有个性、有追求的鲜活生命。这些生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需要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空间里砍削修补,使其能一步步脱离愚昧与低俗,走向智慧与崇高。 因而,真正的教育,就逼迫着新教师不得不直面这份惨淡,不得不弯下身体清扫芜杂、清洗污浊,然后,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的勇气,再次筑起心中的圣殿。 第二篇:《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 《青年教师成长之旅》读后感 [2014-7-411:51:00|by:wshine]

新闻报道与写作读后感

“回到事实本身,用事实说话” ——《新闻报道与写作》读后感 听着中孝介的《花》写阅读梅尔文.门彻所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的读后感,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一个是据说“世界上最纯净的男音”在吟唱召唤人类追求内心梦想的歌曲,一个是统合哲学、心理学、文学后深入浅出的新闻学经典教材。写这篇读后感是因为在企业做内训师后的要求作文。沉下心来,有点迷离,此时此地。 梅尔文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历时数十年不衰,行文朴实,素材凝练。规则都是简单的,关键是理解规则后的价值观、方法论,坚持执行。道理触类旁通,从文中提炼出的采访、写作原则,应用到为人处世、工作管理,不无裨益。(一)新闻采访的一些指导原则 第一,不要在采访开始时一下子就提尖锐的问题,相反打破坚冰,解释你是谁,你正在做什么,为什么你要找他,说几句奉承话听上去很有效果。 第二,采访分为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两种,开始的问题通常应该是开放式问题,从消息来源最熟悉的问题开始,提一些采访对象与你共同态度的问题,营造一种开放的气氛,不要一开始就闭合,用开放性问题转移注意力。 第三,仔细观察并且倾听,采访对象的反应怎么样。他看起来是知无不言还是藏有秘密。他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打断他,问一个小问题,或者仅仅试试他的反应,你得仔细观察并倾听。运用你在早

期阶段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你在采访前关于他的预感是否正确。如果他坚持要正规,你可能也要做出公事公办的样子。如果他是轻松和随意的,你也应该那样。但是要提防,采访在那时可能演变成一种你无法控制的漫无边际的闲谈。 第四,通过你的问题,从采访开始就要引导对方进入你设计好的思路,最好引入你的思路。在逻辑上应该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在提一个尖锐问题之前,应有两三个问题做铺垫。 第五,要不断提醒自己,内容是否已经足够,要补充什么,导语该怎么写,怎么切入,跟原来的设计思路会不会改变。 第六,不要忘记问关键问题:你的主编让你问的问题,或者将引出支持主题的材料的问题; 第七,不能回避令人尴尬的问题。在问完了你想出来的全部问题后,问尖锐问题的时机就会到来。 第八,不要回避幼稚的问题。要让采访对象知道你也有笨的时候,你也不是无所不至,即使你做了准备工作,你肯定有不熟悉的,失误的和笨的地方,这样采访对象会很高兴的填补这种差距,他的警惕性降低马上会跟你说很多。 第九,养成追问的习惯,比如:说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会那样呢?通过追问使采访对象不断往下说下去。 第十,有时候改变一下谈话节奏会有助于采访。例如突然将你的笔记本放在一边,营造一种问完了的假象,突然对一个不相关的问题表现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做完这个戏以后一定要再回到敏感的问题,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 关于工作的读后感一 《优秀员工这样工作》读后感 胡海杰 在学院组织的读书主题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邢桂平所著的《优秀员 工这样工作》。 该书分为三部分,从职业理念、职业策略、职业精神三个方面给予现 代职场人士最实用且全面的指导, 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 正确的工作理念, 可树立正确的职场心态,开创一种高效、乐业工作的新局面;第二,高效 工作的途径,可获取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策略,从而打破身心疲惫的工 作状态,以最短的时间创造最高的效率;第三,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可 拥有乐业精神,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该书每个章节均从实例展示、 点评分析、 行动指南三个板块进行讲述, 使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获取更便捷、更实用的工作指南,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我有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同在一个单位、同样的学历,为什么 有的人总是业绩更好、进步更快、更能够获得领导的信任?为什么总有一 部分人比别人优秀?优秀有什么特质?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乃 至领导者?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发现无

论在什么岗位,也不管是什么单位和专业,优秀的工作者总是有着某些共 同的特质,这些特质与他们从事的工作无关,完全体现在个人的工作态度 上。 因此,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一、要乐于承担更多的责任 工作就是责任。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做到最 好。 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 从中感受到价值。 当你对自己的工作和单位负责的时候,你就会认真对待工作,努力做 到最好。 当你完成使命的同时,就会发现成功之芽正在萌发。 一个优秀的员工,总是主动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自动承担责任。 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没有被正式告知要对某事负责,也会努力做好。 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骄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 脸和厌恶地作。 但如何去做,完全在于自己,这是一个选择问题。 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没有鄙微的工作,只有鄙微的态度。 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自己。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制作成的雕像,是美是丑、可爱还可憎,都 由他自己决定的。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年至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

教师应该阅读的百部教育名著

温州市教育局推荐“百部教育名著”目录 基础篇(30部) 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9.《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10.《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9.《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 《儿童发展》, (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4.《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7.《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2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拓展篇(50部)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 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过,“要是你懂得如伺思考和安排你的生活,你就完成了一项最伟大的工作。”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工作与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以前因为“没有时间”而一直推迟的计划和梦想呢? 阿拉?拉金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用的建议。书中对为什么要掌握时间,掌握时间所得到的回报以及掌握时间的方法做出了一个较系统、明确的讲述,使读者懂得要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两件最伟大的礼物:时间以及如何利用时间的能力。看完这本书,主要体会如下: 一、合理的规划至关重要。我们经常会感到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经常感到还有很多事情没做,每天都在忙碌的状态里。这是因为没有把一天的事情好好地安排妥当,没有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好。如何能做到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和规划,从每一天开始,每个月开始,每年开始。从而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二、掌握好时间就能够轻松的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握好时间可以不必让你总是神经紧绷,好像总觉得有事要做,但不知道如何开展,也不会让你总是精神松懈,就好像对什么事漠不关心,抱无谓的态度,甚至是过于懒惰。这种掌控感不仅可以使你更好地完成手头的工作,还可以让你在处理问题时更加灵活,更加富有主动性,从而可以更合理的安排

自己的生活。 三、掌控时间首先要学会进行规划。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能会经常感觉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觉得工作负担过重,让自己疲惫不堪,精神紧张,感觉永远不能放松一样。”其实控制始于规划,规划的本质是将未来带到现在,这样你就可以通过现在的行为对未来产生控制,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优先次序,再确立工作次序。 四、要想合理的应用时间首先要学会放松。如果你可以利用工作排序把工作安排得好,你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放松自己,理清头绪从而取得更好的结果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乐趣,避免了对工作所产生的厌倦情绪。总之就是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之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循环。 五、什么时候应该追求完美,什么时候不?在处理那些具有重要价值或是对自己的目标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时,确实应该追求完美,但如果在一些细微的事情上太过于追求完美,显然是在浪费时间,这些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你大量的时间,并使你脱离原来的计划,甚至没有时间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可能有更好的收获,所以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要集中精力处理那些重要而复杂的事情,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价值不高的活动上。当然,这并不是做事不讲究细节,而是说要将有限的工作时间放在相对重要的工作上,不要舍本求末,抓小放大,选择得不偿失。 当然在这本书中所罗列的远远不止以上所概括的这几条,里面还讲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导读: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 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

人的现代化读书笔记

人的现代化读书笔记 【篇一:推荐写读书笔记的书目录】 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推荐书目 基础篇(30部) 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9.《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10.《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6.《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9.《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0.《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我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呢这是职场中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的。如果不能首先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永远与成功无缘。 公司如战场,职场如战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要想纵横职场,“驾驭”工作,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在自己对工作产生消极应付的时候,请务必冷静下来,认真反问一下自己:“我在为谁工作”,然后努力去做。上述中心思想是《我在为谁工作》此书提出的,这是一本反思性职员自助自励的书刊,本人非常有幸的读到此书,感想颇多,欲与大家共分享。 一、为薪水工作还是为自己工作看一个人对待薪水的态度,就可知道他的心放在何处。一个人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挣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如果我们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做混碗饭吃的一件差事,我们肯定不去重视、喜欢它。如果我们将之视作深化、拓宽我们自身阅历的一种途径,工作在我们眼中就会成为最愉快的事情。事物往往从它的反面达成,今天,我们若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没有为他人、为事业彻底付出的心态,如果不想让别人得到好结果,那么,我们自己也不会得到任何好结果的。现代社会,单凭几个人无法成功。成功源于团队力量,成功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力量也许是促进我们成功的一个重要力量,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帮助老板的事业成功,老板也为我们创造成功舞台的机遇。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当我们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我们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为此获得更丰厚的酬劳。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静。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二、回顾我们的工作,在拔打和接收电话时,应该特别注意语气,体现出我们的素质与水平。微笑着平心静气地接打电话,会使对方感到温暖亲切。尤其是使用敬语、谦语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不要认为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其实,从电话中的语调己经传递出了我们是否友好、礼貌、尊重他人等信息了。也许自己一个不经意的冷淡和鲁莽,就会吓走了一个潜在的客户。

早期教育与天才

早期教育与天才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 这本书是日本木村久一先生的著作,于上世纪90年代被译成中文。据说一些名家都看过这本书。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算做一个引言,讲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其他六章每章讲述一位天才的早期教育,重点谈及父母早期教育的方法。其中第二章是《威特的教育》,是作者对《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的一个简介。本文就由此展开。《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威特的父亲写的关于威特14岁以前的教育。虽然此书年代久远,却愈来愈显示出勃勃生机。其中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推广。 首先我们需要对本书的主要人物作一下简单介绍。威特的父亲是德国一个乡村牧师,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一个非常富于创见的人,也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克服了种种障碍,最终培养出威特这个“天才”。威特生于1800年,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时发表了《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威特一生都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许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然而威特并没有高超的天资,恰恰在出生时被认为是一个痴呆的婴儿。那么卡尔?威特是如何成为一个驰名中外、学识渊博的天才而且在早年就表现出超人的素质的呢,这完全归功于威特父亲高水平的早期教育。威特父亲的早期教育取得了十足的成功,取得成功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威特父亲始终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因此威特父亲从威特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他认为,在五岁之前,孩子能够掌握一生所掌握知识的80%,五岁之前是孩子形成知识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就难以形成。另外,在一次关于教育问题的学会上,他坚信: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天赋再好,后天不开发,也会成为平凡的人,天赋不好,后天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第二、丰富的知识。威特的父亲作为一名牧师,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因此才能在教育孩子时得心应手。威特懂得六国语言,对许多学科都有造诣,因此可以肯定,威特父亲也懂得多国语言,对许多学科也都有研究。因为自己不会而去教育孩子,是不现实的。 第三、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威特父亲十分欣赏爱尔维修的论断:“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因此,威特父亲特别注意教育方法的应用,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情境使孩子受到最好的早期教育。 第四、全面的教育。威特之所以会多国语言,多门学科,并且长大后依然才学横溢,而且很长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威特父亲全面的教育。 第五、坚强的毅力。要想培养出一个“天才”,不经过艰辛的努力是办不到的。威特父亲在教育小威特时踏踏实实、严肃认真、一如既往、二十年如一日,为了教育好威特,把自己的所有才能都施展出来。威特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威特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威特的教育》一章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早期教育经验。 第一、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按照能力递减法则,生下来具有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5岁时还有80度的能力,10岁时减少到60度,到15岁时就只investigations by person/in accordance with credit rules, personnel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百部经典书单

文学院本科学生百部经典阅读书目(2014年修订版) 一、汉语言文学: 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 2.《汉语音韵学》王力著中华书局1981年 3.《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2004年 4.《汉语词汇》孙常叙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 5.《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6.《训诂学概论》齐佩瑢著中华书局2004年 7.《说文解字》【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79年 8.《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09年第3版 9.《孟子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10年第3版 10.《庄子浅注(修订重排本)》曹础基著中华书局2007年第3版 11.《史记》【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 12.《诗经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14. 《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 《汉字学》,王凤阳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17. 《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符淮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1.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2. 《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4.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5.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6. 《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瑞士]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7.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译本),[德]洪堡特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9. 《语言论》(中译本),[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我的岗位我负责 我的工作请放心》读后感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读后感 昨天,我曾羡慕那些有着自己的岗位的成功人士,也曾努力寻找过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如鱼得的秘诀,可唯一能够找出的只有他们坚定的目光中透出的那份自信。而今天,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力行,自然心里多了一份牵挂,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带着这份牵挂,带着这份责任,我努力寻找自己想要的那份自信。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我会在不经意间默念上几遍,而每念过一遍,心里的那份牵挂,肩上的那份责任都会变得沉重一点。尤其是我所在的行业和岗位,既要注重项目的日常管理,也要提高申报的质量,还要做好日常的科技管理,也就意味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立足本职工作,勇于创新,积极优化工作方法。精益求精的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的使命感,是支撑我做好工作点点滴滴的信念,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使得我不懈追求。 面对成功,面对明天,我们每个人无需美丽动听的语言,无需任何自喜的动作去表现。不求我们皆功名利禄,只需我们尽心尽责,做到无愧于那份鞠躬尽瘁,因为成功也只是一种伟大的平凡,也只是一种成熟的见证。对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在工作、生活中,我始终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两学一做”,坚决执行党在新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始终与技术中心党小组保持一致,自觉抵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尤其对自己的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自身政治素质,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 二、立足本职工作,勇于创新,积极优化工作方法 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知识等,学习当今世界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水平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中,切实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不断总结学习各级政府的资助文件,并结合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积极完成省科技厅、省工信委、区市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内容如下: 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

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幼儿园教师读《爱与自由》有感

读《爱与自由》有感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泰戈尔 《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也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即将走入幼教领域的工作者,我非常庆幸在这时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不仅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爱孩子。 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许多家长会有错觉: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他),但在作者看来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过分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只是短暂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不能起伏太频繁——爱他们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爱,情绪低落时候又会对孩子冷漠态度,这样在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他们会怀疑父母是否是一直关爱自己的,这样会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他的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个触动我内心的是“儿童的优秀品质如何形成”这一章。有一段话是:“蒙特梭利描述过一幅图,图中央是个红色圆心,表示完善中心。环绕着这个圆心的是一个蓝色区,代表那些品格完好、比较坚强、平衡、有魅力、正常的人。白色的区域(蓝环之外的大部分区域)表示各种不同程度的尚未达到正常的大多数人,边缘一层是区域较小的深红色圆环,表示正常范围之外的那一类人,比如说精神病患者,违法者。”“把一种感觉抽引出来并概念化,和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是两件事”。这好比我们教孩子认知理解某个事物,孩子记住了,并非当时就能表达出来。举个例子,孩子认识西瓜,也认识绿色,但孩子在涂色时不一定把西瓜涂成绿色。这还需要一段时间,孩子还没有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原来

职场励志读后感

职场励志读后感 职场励志读后感(一) 读完了唐渊先生着的《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书中的内容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让我受益颇深。 善待自己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寻求更好的方式,追求更美满的生活,当温饱问题还是生活第一难题时,吃饱穿暖、丰衣足食是人类的第一愿望,工作满足了人们的愿望,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的生活保障。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以及意识形态的逐步完善,丰衣足食的生活早已实现,人们开始重视精神需求,对于今天来说,善待自己不再是简单的善待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善待自己的心情。《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中写道人的一生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如果你不能善待自己的工作,不能从工作中找到快乐,那么你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将在痛苦中度过。所以唐渊先生提出了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这个蕴含着古老道理新颖命题。 工作的概念在人类社会初成体系时已经初步形成了,伴随这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工作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之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心情,就必然要善待自己的工作。试想,如果我们清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今天衣食担忧,那样的生活是多么不幸,到目前为止,地球上仍有十亿人还饿着肚子,而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无论这份工

作是不是我们满意的,至少让我们不用为温饱而担忧,所以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必须善待工作,善待为我们提供工作机会的企业。然而,如何去善待企业呢?在《善待工作就是善待自己》中给了我们答案。书中将企业比喻为一条船,满载着幸福与希望,要达到彼岸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书中告诫我们,作为企业的一员,不论我们处在什么岗位,我们都要树立自己的主人翁心态,以公司为家,与公司共荣辱。唐渊先生在书中对工作的定义为:工作是一种劳力或者脑力上的劳动,工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企业创造利润,一是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报酬。所以,不要急于知道公司能给你什么,而是先问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创造多少效益,自身的价值在哪里,就如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你的智慧;如果你缺乏智慧,请你拿出你的汗水;如果你缺少智慧,又不愿意付出汗水,那么请你离开单位。看了这些,我不由的联想到了协力厂的发展史,从七九年建厂初期拥有十几个员工的修理厂到目前拥有近800名员工,固定资产达到3000万元的综合性企业,协力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这与每一位协力人过去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当十二五规划被提上行程,协力厂的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飞跃,作为协力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为企业的铺平道路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做的,踩在过去三十年的成果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企业的未来建设的更美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时,企业将展现无穷的力量,最终受益的是企业的每一位成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