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以洞庭湖区为例

【基本说明】

1、所属模块:必修3

2、年级:高二

3、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5、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能明白湿地的概念及了解主要类型

②.让学生能分析世界和我国湿地的分布及特点

③.让学生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④.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练习掌握湿地的概念

②.通过读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③.阅读材料总结湿地的价值并通过连线练习巩固

④.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种湿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对症下药提出相对的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②.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环保及防灾、减灾意识

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内容分析

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探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这一节主要是洞庭湖为例,着重介绍湿地的利用与保护。湿地的利用不当使湿地的价值减弱甚至丧失,湿地的治理措施又要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对症下药,各知识点连续性很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⑵.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3、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课堂导学】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点一、湿地概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湿地?

⑴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⑵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 湿地有哪些种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形成原因分类

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3. 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 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⑴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⑵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探究点二、湿地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归纳湿地的作用:

1、湿地的作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43,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归纳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⑴生态价值: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等。

⑵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航运、旅游观光、提供水资源等

探究点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阅读P44:“萎缩的洞庭湖”思考:

“枯水几条线,洪水一大片”

1、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等方面分析。

⑴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⑵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土壤肥沃;

⑶河湖密布,水源充足,水产养殖业发达。

2、洞庭湖为什么萎缩了?

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3、洞庭湖区人民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⑴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⑵有利: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

不利: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4、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我国当前耕地短缺,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来开垦,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

但如果大面积开垦湿地,会恶化生态环境,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应该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

5、洞庭湖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污染导致水质下降;

●面积的缩小导致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6、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如何开发和治理洞庭湖?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等。

●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湖养人。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以蓄水分洪,又可

以发展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湿地的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

稳定的经济收入;

●发展加工工业: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

会;

●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

劳动力。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1.6%,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其中沼泽湿地约11.97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东北若尔盖地区以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区。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统计,建国以来,我国约有2/3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约13%的湖泊已经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丧失了约78%的天然沼泽湿地,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0余种、鱼类减少了约50种,七大水系(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有2/3的河段水质污染问题突出。目前,在一些天然湿地相对集中的地区,因围垦、污染及过度开发利用,所造成的湿地破坏仍在加剧。更需要注意的是,原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污染现已沿河扩展,将威胁到更多的天然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

2、在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湿地生态问题有哪些?湿地是如何被破坏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湿地?

滨海滩涂、湖泊、天然沼泽湿地消亡;水生动植物减少;水污染。

对滩涂、湖泊围垦;对水生动植物过度捕捞;任意排放污染物。

退耕还湖;有计划地实行休渔;禁止捕杀珍稀动物;合理利用水生植物;控制环境污染。

9、教师小结:通过对洞庭湖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探讨了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模式: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

引进物种干扰、过度捕捞

城镇建设、水利工程不当

环境污染、泥沙淤积

合理的利用方式:保护湿地植被

禁止滥捕滥猎

保持湿地生物的多样性

保证湿地的数量和质量

确保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一.湿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过度的滩涂围垦2、捕捞严重3、放牧牛群4、偷猎鸟类5、外来物种侵袭6..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7. 湿地污染加剧8. 泥沙淤积日益严重9. 海岸侵蚀不断扩展)

二.湿地破坏的危害(湿地价值的降低或丧失)

三.治理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沿海地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湿地是诗

?湿地是海绵。她吸进去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

?湿地是诗。我们的祖先是以充满诗意的眼光看湿地的。最古老的诗集《诗经》的头条写的是湿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激赏,称之为“最得风人之致”的《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是写湿地的。

候鸟是湿地的主人。候鸟的迁徙一直是一个谜。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周期性伸展和退缩的冰期。但我觉得候鸟迁徙的奥秘也许是因为地球上分布着湿地。夏天北方的湿地芳草萋萋、鱼翔浅底,是鸟类的天堂,此时南方的湿地则汪洋恣肆、洪水滔滔;当冬天来临时,冰封雪飘的北方湿地已经没有了鸟类的生存的空间,但上帝是如此地伟大,她已经令南方的湿地水面收缩,大地显露,万物滋生,为远方的宾客准备了盛宴。可以说上帝创造了这样一种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是随着季节转移的,夏天这种空间在南方消失了,在北方却出现了,冬季则相反。这就是湿地。换一种说法,湿地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在生态学中,称之为生态位。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这样一个生态位,必然会有一种生物来适应。这种生物就是候鸟。她们用史诗般的飞翔来追逐这种生存空间,南来北往是她们的宿命。

例题: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自然原因:湖泊的沼泽化,其本身就是泥沙淤积的自然消亡过程。

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

(2)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

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

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

2、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到北

大荒”,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命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C )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2~4题。

2.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3.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C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4.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1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5~8题。

5.根据表1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B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6.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D )

A、春季融雪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7.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 )

A、中上游地区工业农业用水量增加

B、臭气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酸雨的危害

8.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C )

①全球气温升高②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泉眼被沙尘堵塞④过量抽取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分析完成9~10题。

9.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 C )

A、黑龙江、松花江、嫩江

B、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

C、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D、松花江、嫩江、牡丹江

10.我国政府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D )

A、沼泽地的土壤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偏低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1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解析解答该题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依据经纬度位置确定乙地为三江平原,然后从纬度、气候、地形等角度分析湿地成因;(2)充分理解湿地“地球之肾”的含义,分析湿地的生态意义;(3)依据经纬度确定丙地的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推断其自然景观。

答案(1)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2)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

12、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A字母代表的地区是指平原,这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2)近年来,图中A平原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试分析其主要原因及危害。

(3)在A平原上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濒危水禽是。(4)图中B即为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请分析其水位骤降的原因及危害。

13.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最大的淡水湖是。

(2)乙图中A平原的名称是,B平原的名称是。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14、读长江流域及相关资料回答。

①②

(1)填出①②两个重要湿地的名称:①,

②。

(2)图中长江水系的特点是

,这样的特点对长江水文有何好处

(3)一般年份,每年月份,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到本区,出现天气,大致一个月后,本区出现天气。

(4)1998年,长江洪水未达到历史上最大流量,却创下了多次洪涝灾害的历史记录。结合图中提供的资料,试从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方面分析其原因。

12、(1)三江(春)小麦

(2)为了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该平原上的湿地,部分已开垦的耕地退还给了湿地。

(3)丹顶鹤、天鹅

(4)水位骤降的原因:自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湖水蒸发较过去强烈,但更主要的是认为原因,入湖河流流域及湖区周围工农业生产用水过多、入湖河流上游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导致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危害: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将直接影响到草原和森林的生长,引起草原退化、畜牧业和林业受损,还可能会引起沙尘天气增多,生态环境恶化。

13、(1)青海湖鄱阳湖

(2)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3)洞庭湖面积急剧减少围湖造田

保护湿地作文讲课教案

保护湿地作文

精品资料 保护湿地作文 保护湿地作文(一):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保护湿地 实验小学邓嘉祺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去湿地公园玩。 到了公园一下车,顿时感觉到天空明亮透彻,一点儿也没城市里灰蒙蒙的雾霾;空气中弥漫着甜润的青草气味,我猛地喜乐一口气,一丝丝清香沁人如脾,心中的郁闷一下子荡然无存,舒服极了。放眼四望,一片片翠绿映入眼帘:只见到处绿树成荫,青青的草丛铺满了地面,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四周的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见水底的水草和水中游动的小鱼。在湖中的鸟岛上,栖息着数不清的鸟儿。导游姐姐说这儿有10万多只鸟,分200多种鸟类,占全国鸟类种数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鸟岛',其中以白鹭,池鹭等鹭科鸟类为主。许多游客都在欣赏鸟,有的还在拍照。鸟儿们有的停留在树枝上休憩,悠闲地梳理着漂亮的羽毛;有的在草地中追逐嬉戏;有的在岛的上空展翅盘旋。他们各自展示着美丽动人的姿态,发出如月笛般清脆动听的声音,婉转美妙。 看着眼前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情不自禁的感叹:'太漂亮了!真是人间仙境啊!我要住在这儿。'导游姐姐被我这俏皮模样逗乐了,她微笑着说:'这就是我们耒阳美丽的湿地公园。'我疑惑地问道:'什么是湿地公园呀?它有什么作用?'导游姐姐向我介绍说:'湿地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地肾。它可以吸收水分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其次湿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湿地因为自然生态优良,食物充足,成为了鸟类等许多动物生存繁衍的天堂。现在因为湿地的环境优美、空气清鲜已经是人们首选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可是,由于人类过度砍伐,乱丢垃圾和废旧电池,乱排污水来污染水源,使我们的湿地资源正在飞快地消失。' 我咬了咬嘴唇,激动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要当一名保护湿地的志愿者。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湿地,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时,爸爸朝我竖起大拇指,笑哈哈地说:'好!仔仔,爸爸全力支持你。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我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认真地说:'嗯,我有了一个计划,我们一家人来分工。现在我虽然年纪小,但是我也义不容辞地负责主要工作,我要向老师和同学们宣传湿地的重要性,而且我还打算放学和放假后上街做好宣传,呼吁发动更多的人来一起保护我们的湿地。我一定要当好这个宣传员,爸爸妈妈你们两个就当个巡查员吧。''巡查员?是什么官?'妈妈捂着嘴忍着笑问我。我严肃地对他们说:'巡查员虽然官不大,但是责任可重大哦。我安排你们俩下班后到耒河沿岸去检查,发现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马上报告市政府,绝对不允许污染我们的母亲河。'导游姐姐也过来拍掌鼓励我:'不错啊,小朋友!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树立保护环境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湿地资源,我相信,我们耒阳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保护湿地作文(二):保护湿地留住绿色 湿地是'地球之肾',他有着绿色的外衣,有着博大的胸怀,湿地是水的源泉更是生命的源泉,湿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为美丽的地球留住一片蓝天,为人类的生存空间守护着一片净土,湿地用他那宽广的心胸,无私的接纳了人类,使人类文明生生不息而得以延续。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学案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学习目标: 1.结合三江平原等地区区域特征分析湿地的形成条件。(区域认知) 2.通过图片资料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利用洞庭湖、咸海面积的变化探究湿地减少的原因。(综合思维) 3.针对湿地破坏的原因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人地协调) 学习过程: 板块一:湿地的概念及类型 1.读图,你知道什么是湿地吗? 课堂检测1: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⑤ 板块二: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读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描述我国湿地分布的特点? 3.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沼泽湿地形成的自然因素?(合作探究) 三江平原沼泽: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 青藏高原湿地: 课堂检测2: (2014新课标2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 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 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

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板块三:湿地的重要价值 4.结合图片资料,说出湿地的主要作用,并归类。 课堂检测3:(2018新课标2)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芦苇.分布广泛.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板块四:湿地减少的原因和保护措施(合作探究) 材料1 洞庭湖的萎缩 洞庭湖原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但长江中上游的滥砍滥伐、毁林开荒使得长江含沙量大增而导致湖泊的淤积;另一方面,湖区围垦严重,1896年至1980年面积减小了57%,储水量减少了46%。湖泊形态支离破碎,现已分割为几部分,被人戏称为“洞庭河”。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加重了近年来长江中游“小水大灾”现象。如1998年大洪水,其最大洪峰流量较1954年小,水位也低,但洪水泛滥程度却远大于1954年。 2000-2006洞庭湖共监测到鱼类111种,其组成结构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大大减少,洄游性鱼类已极为罕见;平均渔获量为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湖区内造纸厂、化工厂污水大量排放,渔业污染事故频发,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洞庭湖水质。 材料2 咸海变“死海” 咸海,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4大湖,主要由中亚两大内流河锡尔河注入。历史上咸海海拔53米,南北最长435公里,东西290公里,面积68,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6米,在西海岸外最深处达69米。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 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 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了解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效益。 2.理解湿地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思维导图]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 ?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 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4.2012年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2年世界森林日主题是“保护地球之肺”。下列能体现 保护森林的是(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④重视森林土著人 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2·浙江会考)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 (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 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据此完成5、6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7.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A.东北三江平原 B. 海南岛红树林 C.青海湖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8.关于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库、稻田是湿地 B.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C.高山上没有湿地 D.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9.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是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 C.美化环境 D.净化水污染10.下列不属于洞庭湖湿地作用的是 A.调蓄洪水 B.发电 C.提供丰富农产品 D.航运11.(2005.天津)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红笔更正:2.2答案 BCD ACC DCBBB 红笔更正:2.3答案 BCCCB

湿地保护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湿地概述 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类,概况、湿地名录及面积、湿地分布及主要的生态特征 和科学价值。 2、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了解参与湿地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湿地,体会湿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教学难点: 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请观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湿地”二字,让我们一起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湿地!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见过吗? 1、学生自由表达。 2、过渡:湿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湿地,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吗?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湿地。共同了解学习他的神奇之处。 第一课中国湿地概况和特征 一、中国湿地定义与分类 1、湿地的定义。 过渡:你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了湿地的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际湿地公约》给了湿地一个怎样的定义。 湿地——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1)学生朗读湿地的定义。 过渡:看了定义,湿地的概念是不是还是很模糊? 没关系,老师这里有秘密武器。师:简单的说,湿地就是指有水、有土、有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地方。大家看下图就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老师这里还有10张不同类型环境图片,你能判断出哪儿些属于湿地吗? (2)检验:游戏《找一找》老师出示10种不同类型环境图片,学生判断哪儿些环境类型可以称为湿地?

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以洞庭湖区为例 【基本说明】 1、所属模块:必修3 2、年级:高二 3、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5、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能明白湿地的概念及了解主要类型 ②.让学生能分析世界和我国湿地的分布及特点 ③.让学生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④.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练习掌握湿地的概念 ②.通过读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③.阅读材料总结湿地的价值并通过连线练习巩固 ④.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种湿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对症下药提出相对的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②.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环保及防灾、减灾意识 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内容分析 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探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这一节主要是洞庭湖为例,着重介绍湿地的利用与保护。湿地的利用不当使湿地的价值减弱甚至丧失,湿地的治理措施又要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对症下药,各知识点连续性很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⑵.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3、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课堂导学】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点一、湿地概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湿地? ⑴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⑵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 湿地有哪些种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形成原因分类 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3. 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4. 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⑴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⑵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探究点二、湿地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归纳湿地的作用: 1、湿地的作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43,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归纳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⑴生态价值: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等。 ⑵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航运、旅游观光、提供水资源等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简析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调用相关地理的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思维方法,提出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措施。希望学生通过相关区域的学习,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世界其他相似区域的发展提出预见性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就本节内容而言,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三江平原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即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生态环境建设”所设计的研究主题。绝大部分学生对北大荒的认识是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但教材提出的“停止开发北大荒”可能使学生变得一头雾水。这也正是问题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提出学生陌生的研究主题。如此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也给学生探究、合作

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习思路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2、应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简析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发展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归纳、总结北大荒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停止开发“北大荒”,并为北大荒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4、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建构湿地发展的一般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难点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点一湿地的主要功能 知识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知识点三湿地的治理措施 拓展: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保护(1) 森林资源的作用和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 森林的保护措施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二)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三)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 (五)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六)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拓展.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乱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拓展.3.生物多样性保护

(1)物种灭绝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所以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森林破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环境污染等,加速了物种灭绝速度,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2)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②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保护遗传资源。 ④国家颁布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范文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第43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基础梳理】 一.湿地的含义及生态功能 二.湿地资源问题和保护 【疑难突破】 一.湿地的内涵及关联图法解析湿地资源的功能——深化探究 二.表格归纳法解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深化探究

迟早会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 人为原因 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环境压力; ②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③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使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干涸; ④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沼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乃至消失; ⑤使湖沼、沿海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沼、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⑦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⑧环境污染; ⑨引入外来物种的干扰; ⑩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名题例析】 例1.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1)~(3)题。 (1)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 ) A.黄河上游泥沙 B.黄土高原泥沙 C.地上河河床 D.渤海海底泥沙 (2)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 ) A.耕地面积减少 B.地下水位下降 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 D.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 (3)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解析】第(1)题: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第(2)题: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小,而是湿地增长幅度比原来减小;地下水位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下降,而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第(3)题:黄河三角洲新增土地增幅减小不是因渤海风浪增强造成的,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防护林也起了一定作用。 【答案】(1)B (2)C (3)D 例2.(改编题)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湖泊A为;湖泊B为。 (2)A地是我国重要的 ( ) A.商品粮基地 B.商品棉 基地 C.甘蔗生产基地 D.热带经 济作物基地 (3)AB两片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教案 湘教版必修3 ——以洞庭湖区为例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取“平湖地区的湿地”图片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 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 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3. 通过课堂上对平湖乡土地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导入新课] 以“世界湿地日”为主题导入。 师:你们知道2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 师:这一天是世界湿地日。那大家又知道什么是湿地吗?其实在我们江南地区有着很多很多的湿地。 (展示“江南水乡”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简单的了解“世界湿地日”的由来和历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进入主题] 一、湿地含义及价值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教学设计讲课稿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 教学设计 许昌市襄城高中陈伟娟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三江平原为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简析 高中地理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典 型区域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调用相关地理的基 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运用地理思维方法,提出该区域持续发 展的措施。希望学生通过相关区域的学习,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世界其他相似区域的发展提出预见 性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就本节内容 而言,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 自身的知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三江平原的案例,从个别到 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即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是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生态环境建设”所设计的研究主题。绝大部分学生对北大荒的认识是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但教材提出的“停止开发北大荒”可能使学生变得一头雾水。这也正是问题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以学生熟悉的地理素材为背景,提出学生陌生的研究主题。如此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研究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也给学

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学生通过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学习,学生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习思路更加深刻认识: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2. 应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简析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及发展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归纳、总结北大荒的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停止开发“北大荒”,并为北大荒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4、应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建构湿地发展的一般模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教学 案新人教版选修6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湿地的概念和功能———————情景导入先思考———————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 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hu——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真的很感人。年轻的生命为了美丽 的丹顶鹤,悄悄地离去…… 思考探究:丹顶鹤栖息的环境属于哪一种生态系统?它的生态功 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丹顶鹤栖息的环境——沼泽地属于湿地,它是地球上具有 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气候、调蓄 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

样性等,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湿地的概念 1.位置 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在6 m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 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 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功能。 三、中国湿地的特点 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湿地的功能和价值 价值美称作用 经济价值资源宝库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净化水体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 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参考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视频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和对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的归纳,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 [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二、三)这些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它们所展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怎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况 【阅读分析】阅读41页第一段,了解湿地的定义及类型。 【学生回答】1、湿地的定义 2、湿地的类型 【读图思考】读“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思考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点拨】1.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

原都有湿地的分布。2.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二、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 【观看视频】观看视频“湿地的作用”,总结湿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天堂。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点拨】洞庭湖区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分布着多种湿地植被类型,多种鸟类和水生动物,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三、湿地资源的利用 观看“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视频 思考:建国以后,洞庭湖区为什么洪灾频繁发生? 【分组讨论】阅读43页“萎缩的洞庭湖”讨论: 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 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洞庭湖面积减小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3、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洞庭湖继续萎缩? 【点拨】1、洞庭湖面积减小的自然原因有:全球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变大;和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有:围湖造田,和流域内的乱砍乱伐,造成长江及支流含沙量增大,加速湖泊泥沙淤积。 2、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加剧,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有利: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 不利: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3、针对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的现象,我们怎么样来保护洞庭湖。

《神奇的湿地》教案

神奇的湿地 刘利美 活动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类,及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2、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了解参与湿地保护的方法和途径,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湿地,体会湿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 教学难点:感受湿地的美,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教师导入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屏幕显示“湿地”二字,让我们一起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湿地!湿地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见过吗? 1、学生自由表达。 2、过渡:湿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湿地,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吗?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湿地。 活动一:观看视频走进湿地 1 、播放视频《走进湿地》。 师:你看到了什么?

2、湿地的定义。 过渡:你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了湿地的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际湿地公约》给了湿地一个怎样的定义。 湿地——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1)学生朗读湿地的定义。 过渡:看了定义,湿地的概念是不是还是很模糊?没关系,刘老师这里有秘密武器。 师:简单的说,湿地就是指有水、有土、有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地方。大家看下图就是典型的河流湿地,老师这里还有10张不同类型环境图片,你能判断出哪儿些属于湿地吗? (2)检验:游戏《找一找》 老师出示10种不同类型环境图片,学生判断哪儿些环境类型可以称为湿地? 3、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 人工湿地:水库、池塘、稻田、人工河等 4、了解湿地的功能和价值。 师: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 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 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取图片大致了解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 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湿地价值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 在分析当前不合理利用湿地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观。 3. 通过课堂上对平湖乡土地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 1.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导入新课] 以“世界湿地日”为主题导入。 师:你们知道2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 师:这一天是世界湿地日。那大家又知道什么是湿地吗?其实在我们江南地区有着很多很多的湿地。

(浏览地图册图/其他湿地地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简单的了解“世界湿地日”的由来和历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一、湿地含义及价值 (展示各种平湖地区的湿地,以乡土地理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平湖地区的湿地,大家在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能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湿地? 2. 湿地有哪些种类? 3. 湿地的特点? (进行一定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应该可以回答) 1、湿地的定义 (1)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 根据湿地的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 形成原因分类 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承转)湿地的种类有这么多,那它的分布也是相当的广泛。 4、湿地的分布 (展示世界主要湿地分布示意图) 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承转)我国的湿地分布也是相当的广泛。 (展示我国湿地分布示意图) 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5、我国的湿地资源 中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前列。 中国湿地类型: (1)沼泽湿地 (2)湖泊湿地 (3)河流湿地 (4)浅海、滩涂湿地 (5)人工湿地 (展示我国类湿地分布的示意图) (承转)我国湿地分布这么广泛,那湿地到底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作用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说课稿 单位:沁阳市第一中学 姓名:屈全胜 时间: 2015.10 联系方式: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三贯穿始终的主体和目标,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区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节以洞庭湖的开发与保护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湿地开发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不仅对我国各大湿地问题的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解读课标:因为各个区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保护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不同,因此,课标要求的重点并不是某区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保护治理的具体措施,而在于研究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湿地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学生对区域湿地条件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比较陌生,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感性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湿地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分布和重要价值; 认识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湿地在治理保护中采取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分析、表达、交流、迁移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湿地资源的价值、利用与保护 难点:探究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四、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主张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因而结合本课内容,我遵照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选择了案例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学法:根据学生情况,贯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原则,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既达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又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河流、湖泊、沼泽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