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第一章:地球

地球运动的成因和规律

地球自转轨道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地球公转轨道 黄道平面

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 8、五带分布规律

第二章:大气

大气运动的成因: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高 低

———— ———

热 冷 低 高 ———〉水平运动(风)高 低 (热力环流)

(风) ————— 低 高

气候的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气温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降水

季风环流

地形——气温、降水

下垫面状况

海陆分布——降水 (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基本规律:

1、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

2、晨昏线的变化规律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极昼极夜范围的时空变化规律

6、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的随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7、某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随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气温变化 最冷月>15°C 最冷月0-15°C 最冷月<0°C 最热月<10°C 最热月<5°C 特点

全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全年严寒

(2)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方向 降水情况 水 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 多

平 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 少 运 由海洋吹向陆地 多

大气运动 动 由陆地吹向海洋 少

垂直 上升 多

运动 下沉 少

(3)以北半球为例在地表性质均一的情况下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 气温特点 +

降水特点 气候类型

(4) 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

西岸 内陆 东岸

极地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 少雨 全年多雨 冬雨夏干 全年少雨 夏季多雨 全年多雨

终年 寒冷 冬暖夏凉 冬冷夏热 终年 高温

西风带

副 热 带 高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低

气压带

受 季 风 影 响 地 区

10、世界

13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第三章:水

(1)水循环的成因和原理: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相变化,外因即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重力能

水汽输送

凝结 降 蒸

水 发

地表径流

陆地 地下径流 海洋 (2)洋流的成因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风海流 在盛行风吹拂下,表层海水随风漂动,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世界大洋盛行风 风海流名称

低纬信风 ①北赤道暖流②南赤道暖流

中纬西风 ①北太平洋暖流②北大西洋暖流③西风漂流 极地东风 ①千岛寒流②东格陵兰寒流③拉布拉多寒流 季风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2).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下左图是“世界洋流模式”及右图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两图展示了:

基本规律:

1、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3、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规律

4、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5、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6、1月7月份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7、季风环流的分布规律;

8、中国雨带的移动规律与天气特征 9、降水时空分布规律

4、洋流的分布规律

5、渔场的分布规律

第四章:陆地

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可用下列两图来表示,关键是利用转化过程理解好岩浆与岩浆岩的转化关系:

基本规律:

6、陆地环境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基本规律: 1、水循环规律

2、河流径流量变化规律(中国和世界)

3、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规律; 1、世界海陆分布的规律

2、世界高大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

3、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如褶皱山、断块山、风成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4、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5、陆地自然带地带性分布规律;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总结1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20l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20l1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常见误区提醒 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高中地理必修一总结2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集锦

厦门市翔安一中2013年高三总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

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自然日界线:零点所在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 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人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o:向东旧一天,向西新一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 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必纠41个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主要看这个物体是否单独存在于宇宙空间。 6、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数轴法),确定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过线减一日,向西过线加一天)。 7、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8、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9、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的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时)。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太阳方位与日影方向相反。 10、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1、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北球为冬季。 12、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与冬至日、远日点与夏至日的区别。 13、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p=pgh)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4、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原理图总结(娇)

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原理图1.画出天体系统示意图。 2.简要画出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小行星位置示意 图。 类型: 共同运动特征: 3.简要画出太阳大气层分层示意图,并标明各层 主要的太阳活动。 4.画出从赤道看的地球侧视图和从南北极看的俯 视图,并标明地球自转方向。(画出回归线、极 圈和经线)。 侧视图北极俯视图南极俯视图 5.画出太阳公转示意图,标出四个节气及日期、 公转方向、近日点和远日点。 6.画出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标明晨昏线、太阳 直射点、太阳光线、夜半球。 极俯视图 7、图示黄赤交角,标出黄道面、赤道面和黄赤 交角度数。 8、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标出2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上地 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及软流层和 岩石圈范围。 太阳内部 春秋分

9. 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表明节气和日期。 23°26′N 0° 23°26′S

.0 10、图表示地球四大圈层关系。 11. 12.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标明冷热、气压情况、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 13.画出海陆风示意图,标明白天或夜晚。 14.画出城市风(城郊环流)。 15. (南北)半球 16、下面为北半球等压线系统图,标出气压系统名称(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和A 、B 的风向。 18、画出三圈环流图,标明气压带、风带名称。 19.画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标出节气和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向。 地面 大气 上界 高空 热 冷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0° 30°S 60°S °S 30°N 60°N 90°N

20.画出季风形成原理图。 21.画出水循环示意图,标出各环节名称。 22.画出实际洋流模式图,标明洋流性质。 23、画出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4、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虚线M 、N 为锋面,判断中心气压状况(高压或低压)、M 、N 的锋面类型、画出锋面移动方向、画出阴雨区域。 25、画出冷暖锋示意图,标明气团移动方向、锋面移动方向、雨区。 26.画出褶皱示意图,标出向斜、背斜及岩层新老关系;标出断层两侧岩层移动方向。 27、写出6大板块名称,标出地震带。 28、画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标出三大类岩石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0° 40°N 40°S 低 低 高 高 气旋 反 气旋 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气流 N 冷锋 暖锋 移动方向 板块消亡边界 板块生长边界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总结【考纲】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 2.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 因。 3.学会分析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相关性。 【知识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 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 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 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 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 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 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

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 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区时换算公式:所求区时=起时区区时±时区差. 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 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 昼夜

高中地理必修一原理图总结(娇)

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原理图 1.画出天体系统示意图。 2.简要画出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小行星位置示意 图。 共同运动特征: 3.简要画出太阳大气层分层示意图,并标明各层 主要的太阳活动。 4.画出从赤道看的地球侧视图和从南北极看的俯 视图,并标明地球自转方向。(画出回归线、极 圈和经线)。 侧视图北极俯视图 南极俯视图 5.画出太阳公转示意图,标出四个节气及日期、 公转方向、近日点和远日点。 6.画出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标明晨昏线、太阳 直射点、太阳光线、夜半球。 侧视图北极俯视图南极俯视图 7、图示黄赤交角,标出黄道面、赤道面和黄赤 交角度数。 8、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标出2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上地 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及软流层和 岩石圈范围。 太阳内部 春秋分

;. .0 .5 9. 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表明节气和日期。 10、图表示地球四大圈层关系。 11. 12.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标明冷热、气压情况、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 13.画出海陆风示意图,标明白天或夜晚。 14.画出城市风(城郊环流)。 15.画出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标明各种力。 (南北)半球 16、下面为北半球等压线系统图,标出气压系统名称(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和A 、B 的风向。 17.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标明纬度。 18、画出三圈环流图,标明气压带、风带名称。 23°26′N 23°26′S 0° 地面 大气 上界 高空 热 冷 D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0° 30°S 60°S 90°S 30°N 60°N 90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对地理现象的反映,它体现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概念的建立和原理的理解需要一种感知,不是一种简单的背诵式的记忆。这一感知过程也就是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是对众多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因此,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提出地理概念原理的教学对策是让学生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地理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讨几种感悟教学的切入点。 :地理概念、原理本质特征教学策略信息感悟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特征体现着基本地理思维 1.地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地理信息的一种抽象。 现行高考考试大纲中改变了能力目标的表述,侧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在四个考核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所谓地理信息,就是用文字、图象、数字等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地理概念和原理。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2.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和时空的条件性。认识概念、原理的过程,是一种信息有序化的过程;所以,概念、原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原理的把握是一种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 3.地理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 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例如,应用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有“热力环流”。 二、地理概念教学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准确性和关联性。准确性要求学会归纳、判断;关联性要求学会联想、发散。他们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1.从“准确”的相对性中去感悟概念 概念要求准确,所以概念中的限定词通常是作为把握概念的关键。但从表达这一层面来说,所下的定义永远是一个相对的准确;从反映概念的某一事物的现象和特征来说,通常又不能涵盖概念的全部。这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比如,热力环流:体现在许多环节上;空间上有地面和高空,温度上有冷和热,空气运动有垂直和水平运动。“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也就不能达到概念本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活页作业(十九)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到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但无论结果如何,建设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生产性特征B.平衡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 2.材料中所说的是哪一要素的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B.土壤 C.水文D.生物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其他要素的变化。三峡库区地理环境的演化就是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如下图所示: 答案:1.D 2.C 3.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各要素相互独立、相互分离 D.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 解析:该图显示了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

4.能使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 A.植树种草B.修建水库 C.围海造陆D.围湖造田 解析: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而且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答案:D 地球表面四大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下图,完成5~7题。 5.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由坚硬岩石组成 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的主要环节是() A.降水B.水汽输送 C.蒸发D.地表径流 7.④圈层中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 A.搬运、沉积过程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D.变质、沉积过程 解析:由图分析,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水圈中的水进入大气圈要通过蒸发环节。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到水圈中,要通过侵蚀、搬运等过程。 答案:5.A 6.C7.B 8.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如今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高达4 0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阅读并分析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基础差应该怎么学

高中地理基础差应该怎么学 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 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 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 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 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 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 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 调的文字) 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 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 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 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 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 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 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仅 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

高中地理 原理规律大归纳

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大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高考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1) 一、天体及太阳系 (1) 二、地球的普通性 (2)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四、航天基地的选址 (8) 五、地球的圈层结构 (9) 六、地球运动 (11) 时间计算专题 (15) 晨昏线专题 (21) 一、晨昏线重点 (22) 二、晨昏线——三种投影、应用 (23) 三、晨昏线应用 (24) 四、日照图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28) 地球公转专题 (30) 一、地球公转特征、太阳方位问题 (30)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 (33) 三、昼长问题 (34) 四、日出、日落问题、地理现象题 (36) 大气专题 (38) 一、大气垂直分层、逆温现象、大气的升温现象 (38) 二、日较差以及年较差 (42) 三、温室效应、热力环流 (43) 气候专题 (47) 一、单圈环流 (47) 二、三圈环流、北半球气压中心 (47) 三、季风环流 (51) 四、全球气候 (54) 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54) 六、气候判别及热带气候判别 (56) 七、气候判别(2)亚热带气候 (58) 八、气候判别(3)温带寒带气候 (60) 九、气候的描述和比较 (62) 天气系统专题 (63) 一、天气系统专题(1)锋面系统及气旋与反气旋 (63) 二、天气系统专题(2)伏旱与锋面气旋 (69) 全球气候变暖专题 (75) 水的专题 (77) 一、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冰川融水 (77) 二、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80) 三、水循环、盐湖的形成、水循环的意义 (83) 四、河流的特征、水资源短缺及对应 (86) 五、地下潜水、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88) 洋流专题 (91)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第一章:地球 地球运动的成因和规律 地球自转轨道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地球公转轨道 黄道平面 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 8、五带分布规律 第二章:大气 大气运动的成因: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高 低 ———— ——— 热 冷 低 高 ———〉水平运动(风)高 低 (热力环流) (风) ————— 低 高 气候的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气温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降水 季风环流 地形——气温、降水 下垫面状况 海陆分布——降水 (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基本规律: 1、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 2、晨昏线的变化规律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极昼极夜范围的时空变化规律 6、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的随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7、某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随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气温变化 最冷月>15°C 最冷月0-15°C 最冷月<0°C 最热月<10°C 最热月<5°C 特点 全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全年严寒 (2)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方向 降水情况 水 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 多 平 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 少 运 由海洋吹向陆地 多 大气运动 动 由陆地吹向海洋 少 垂直 上升 多 运动 下沉 少 (3)以北半球为例在地表性质均一的情况下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 气温特点 + 降水特点 气候类型 (4) 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 西岸 内陆 东岸 极地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 少雨 全年多雨 冬雨夏干 全年少雨 夏季多雨 全年多雨 终年 寒冷 冬暖夏凉 冬冷夏热 终年 高温 西风带 副 热 带 高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低 气压带 受 季 风 影 响 地 区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一、明白学习地理有何意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主要涉及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同时,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二、明确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那为什么考不出高分呢?这就是没有搞清楚高中地理学什么的问题。那么,高中地理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高中地理具有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部分地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部分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 其实,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宜。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所以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只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考前必看专题:地理规律和原理

专题复习:地理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 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 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2、地方时计算规律

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日界线 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 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 据此回答以下1-2题 1.甲地时间为: A.9时B.12时C.21时D.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1月7日4时 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

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 A.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在晨昏线西侧 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 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 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 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如右图A为00:00,B为12:00。 ③判断节气或季节

(精心整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 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公转自西向 东 北逆南 逆 一个恒星 年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高考专题复习――自然地理主要规律和原理

20XX年高考专题复习――自然地理主要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 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 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 恒星年:3656时9分10秒2、地方时计算规律

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 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回答以下1-2题 1.甲地时间为: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 A .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在晨昏线西侧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 .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 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 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如右图A 为00:00,B 为12:00。 ③判断节气或季节 北极圈出现极昼(或者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者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圈和经线圈重合则为3月21日(春分日)或9月23日(秋分日)。 ④判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和方向) 昼长=昼弧弧度/15o;夜长=夜弧弧度/15o。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和木之间。类型: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特点: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和耀斑,耀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2 对地球的影响:◆ ⑴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⑵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⑶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 ⑷高纬地区产生极光。 1.3 地球的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