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复习笔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复习笔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复习笔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复习笔记

绪论

1,名词(含义,掌握)

思潮:特定时期的特定社会中的人们面对环境的刺激,形成的特定的群体性的看法、态度、价值取向与行为

选择,并不约而同地形成大体相同的思想倾向性与价值倾向性。

政治思潮:是反映社会中某一阶级、阶层、集团或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基于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

由一批思想家来表达、并为社会中一些人们所认同的政治理论、信念、观点和主张;它常和某个政党、政治组织或

政治运动相联系,是指导和解释它们政治行动的意识形态。它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潮的理论基础;基本价值观念(核心,也是各种政治思潮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对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有关理想的社会政治生活、制度、

原则或政策的主张;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与学

说,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2,当代政治思潮的基本特征(了解)

答:第一,研究重点的具体化、微观化。第二,流传范围的国际化。第三,研究方法的多学科性与综合性。第

四,发展态势的渗透性与融合性。

第一章自由主义

1,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特征(重点,掌握)

答:(1)新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相统一。(2)新自由主义反对传统自由

主义的消极国家、警察国家、最好的政府是管的最少的政府的原则,主张发挥国家的积极作用,扩大国家对经济和

社会生活的干预,监督和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3)新自由主义强调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4)新自由主义主张更

多的社会合作,奉行改良主义。

2,柏林的两种自由观(填空,选择)

答:柏林认为,自由的政治意义有两种: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积极的自由,它与这样的问题的解答有关:“在什么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可以或者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别人的干涉。”消极的自由,它与这样的问题的解答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

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

3,罗尔斯的正义思想(相关内容是重点)

《正义论》(填空):1971年一出版即被公认为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并被视

为与洛克的《政府论》和密尔的《论自由》齐名的“自由民主传统的经典著作”。1993年出版的《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

原初状态:是一种自由社会的代表模式。内容包括:a、人们选择正义原则是在“无知之幕”之后进行的。b、为选择正义的原则而参加订约的各方是平等的。c、参加订约的各方也是有理性的。

无知之幕(名词):无知之幕是罗尔斯在《万民法》中论及政治正义的国际化时提出的,无知之幕的特征是

在这种状态里每个人都不知道他在社会中的地位、阶级出身、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的限度,也不知道他的善的观念、

心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等。

正义原则:1.平等自由原则——支配社会中基本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原则。2.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

则的结合——支配社会和经济利益(主要包括权力、地位、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原则。

政治正义的三种理念(记住):1.交叠共识理念:政治正义的构成方式。2.权利优先性理念:政治正义

的根本要素,也称权利优先于善的原则。3.公共理性理念:一种理性之所以是公共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它是

作为自由平等公民的理性;它的主题是关系到根本的政治正义问题和公共善,即有关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的问题;

其本质与内容是公共的。

政治正义的国际化:

1 .前提条件——国际社会的无知之幕:

2.五种不同类型的社会:①自由社会②等级社会③不服从社会(组织良好的社会)④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⑤

仁慈专制主义社会(组织不良好的社会)

3.两阶段、两步骤说:第一阶段:理想的理论。第一步骤,政治正义扩展到其他的自由社会中去。第二步骤,政治正义扩展到等级社会中去。第二阶段:非理想的理论。第一步骤,不服从理论。第二步骤,关于不利状况的理论。

4 ,雅赛的政治思想(填空,选择)

雅赛:英国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他的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重申自由主义》一书中。另外的两

部政治著作:《国家》,对福利国家危机作了分析和比较;《社会契约,免费乘车》,主要研究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

相互作用。

有关选择的三个原则:个人主义原则,政治原则,无支配原则

有关社会共存的三个原则:契约原则,优先原则,排斥原则

第二章保守主义政治思潮

1 ,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特征

答:基本观点:(1)有机论。即认为人类社会像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2)精英论。强调精英人物的作用,反对大众对政治和管理事务的过分参与。(3)怀疑论。即认为人的理性是有局限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缺陷的,人

类无力涉及全面改造社会的计划。(4)传统主义。

特征:第一,战后西方社会的保守主义呈现形式多样、流派更为众多的特点。出现自由保守主义、传统保守主

义、新保守主义等流派。

第二,战后保守主义主要的反对对象是福利国家的政策和文化中的自由化政策。

第三,战后保守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精神——现代性普遍提出质疑。

第四,战后保守主义的主要东西是市场、宪政和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2 ,新自由主义与自由保守主义的区别

答:第一,新自由主义带有较多的理性主义特征,保守自由主义则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第二,新自由主义一般强调肯定性自由(积极自由),保守自由主义强调的则是否定性自由(消极自由)。第三,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加强政府干预,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第四,新自由主义一般主张扩大民主参与,保守自

由主义则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

3 ,诺齐克: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1974年发表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因与

罗尔斯论战并为最弱意义的国家和绝对的个人所有权辩护而与罗尔斯的《正义论》齐名。

最弱意义国家(名词):诺齐克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提出,最弱意义的国家简单说就是管事最少

的国家,这种国家除了保护性功能之外再没有其他功能。实际上就是古典自由主义所提倡的“守夜人”国家。

持有正义:所谓持有,诺齐克指的是人们对某物的拥有,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所有权或财产权。他认为,

一个社会总的持有状况是否正义,完全依赖于每个人的持有是否正义。持有正义的两个标准(掌握):获取的正义原则(即对无主物的占有是否合法)与转让的正义原则(即持有物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的过程是否合法)

4,哈耶克的自发秩序与人造秩序的区别(掌握)

答:(1)形成不同:一个是自发形成的,一个是人为设计的;(2)作用不同,一个有利于相互竞争的多种多样

的个人目标的实现,一个则服务于某个确定的目标;(3)形成和维护秩序的规则不同,一个是遵循一般性规则自动

运行的,一个是具体命令来指挥运行的。

5 ,亨廷顿的民主危机论:民主浪潮对政府的影响归结为政府活动的膨胀和政府权威的衰落两个方面

政府权威衰落的表现(选择):①建立在组织中的等级制度、专门知识和财富之上的现有权威,受到民主浪潮

和平等等运动全面挑战。②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赖衰落。这种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众对选举的兴趣明显下

跌。③政党体制的衰败。④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权力失衡。

6 贝尔论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注意:轴心原则)

答:贝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由技术—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特殊领域组成,每个领域都服从于不同的轴心原

则,并依次形成大相径庭的行为方式。正是这种领域间的冲突决定了社会的各种矛盾。①技术经济领域遵循的是效

率原则。轴心原则是功能理性,调节方式是节约。技术经济领域的轴心构造是职业科层系统,其自身已经发育为一

个等级严密、分工精细的自律体系。②政治领域奉行的是平等原则。政治活动的目的是维护个人的权利,政治领域

的轴心原则是平等和合法性。政治领域的轴心结构本来是代表选举制和参与制,但官僚体制的扩张使其调节方式不

可避免地带有技术官僚倾向。③文化(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狭义上的文化)领域的轴心原则是自我表达和自

我实现。文化领域的轴心结构是任意组合,不受时空的限制,文化活动者的行动没有边界,是一种异质合成。

贝尔重点分析了西方社会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矛盾,并对文化中的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文化与经济的矛盾根源于宗教的衰落和现代主义的兴起

7 ,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

答:麦金太尔认为,当代社会的道德危机主要是启蒙运动以来自由主义发展的结果,是自由主义的规则伦理代替了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代表的美德伦理传统所造成的

德性理论的内容:首先,他区分了实践的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并把美德看作是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的必须品质。其次,他把美德看作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质。最后,他认为,善的观念只有在一种继续存在的社

会传统的范围内才可得到阐释并才能拥有,离开传统既不能理解善,也不能理解美德。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

第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人有“偶然成为人”与“一旦认识到自身基本本性后可能成为人”之间的差别。

第二,亚里士多德认为,善不等于金钱、荣誉或享乐,善是一种思想品质,主张善即是幸福,就是人所过的全部最

好的生活,有美德的人就能获得善,获得幸福。

第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每个社群都有参与该社群的成员的共同利益即共同的善。法律和道

德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维系社群。

第四,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中,依据中庸这一概念给出了各种美德的总的特征。

第五,亚里士多德认为,核心的美德是智慧。

第三章社会民主主义

1,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特点(掌握)

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第二,倡导意识形态多元化。第三,西欧社会党人所代表的政治势

力在欧洲的政坛上,仍然属于相对进步的中左力量,仍然是一支与欧洲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势力相抗衡的不可缺少的

政治势力。

2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纲领

答:(1)《哥德斯堡纲领》1959年把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确定为“自由、公正和互助”,它们是社会民主党人判断政治现实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的尺度,同时也是每一个社会民主党人行动的指南。

(2)《柏林纲领》1989年12月特色:①思想来源,重提马克思主义②对三项基本价值补充说明论证③社

会主义目标问题上④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调控与自由市场的关系的问题上⑤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3,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重点)

一、何谓“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盛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思潮,是在西方政治哲学的“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之间,在追求效率与追求平等之间,在增长与协调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这条道路是通向现代社

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和成功之路,但它并不是左派和右派之间的简单妥协,它力图吸取反对派和中左派的基本价值,

把它们运用于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中,而这样做的目的是摆脱过时的意识形态。

二,代表人物:安东尼·吉登斯代表作《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其政治思想不仅极大影响了英国工党政府,对其他很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

也产生了巨大冲击。被誉为“布莱尔的精神导师”。

三,成因:

1.“第三条道路”发端于英国的内在动因(1)英国社会阶级基础的变化。(2)工党内部改革的需要。(3)新“共识政治”的重建。

2.“第三条道路”产生的外部背景(1)全球化发展的需要。(2)回应科技革命带来的问题。(3)苏东剧变的形势与社民党的崛起。

四,基本主张:

1.淡化意识形态,确立能够团结各种政治力量的新政治中心。

2.创造有活力的现代经济,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3.从政府管理型到治理型转变。这种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增进政府与市民社会之间互动合作关系。(2)改革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协调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关系。(4)改革福利制度,重新定位国家。

4.建立合作包容型的新社会关系,新的社会关系包括:(1)倡导在尊重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建立共同意识。(2)协调资本与劳工的关系,提倡双方建立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关系。(3)协调国内居民和外来移民之间的关系。

5.外交上致力于大国与地区合作,寻求解决全球问题。

五,理论价值:

第一,它涉及资本主义民主的基本理念。第二,它看到时代发展的一系列新问题。第三,它提出改革福利国家

的新思路。第四,它主张实行新的社会治理方式。

六,实质:

第一,“第三条道路”以改良资本主义现有制度为特征。主要体现为哲学思维的折中性、经济改革的整体性以及政

府与市场的协调性。

第二,“第三条道路”以寻求资本主义现存问题解决方案为基点。首先,它是适应缓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

矛盾需要而提出的。其次,它是以适应资产阶级社会民主党、工党的执政需要而倡导的。最后,它是以适应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谋取更大利益而推行的。

第三,“第三条道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首先,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没有变。其次,资本主义剥削的

本性没有变。最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

结论:(1)“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西方社会民主党等政党一贯奉行的改良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变种。(2)“第三条道路”的价值在于其思维方法和实施的政策比以前更完善、更先进了。

七,发展趋势:

(1)在英国,第三条道路的治国方针得到了选民的理解与支持。从国际范围上看,“第三条道路”也有积极响应者

和实践者。因此,“第三条道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由于“第三条道路”理论内涵的模糊、经济学理论空白、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批判精神的缺失、国际事务中

的新干涉主义等问题,使得它还需要接受历史的检验与民众的抉择。

第四章生态主义

1,绿色运动与环保运动的区别:

答:绿色运动虽然从环境保护运动中脱胎而出,并且与后者关系密切,双方却有本质区别。环保运动主要关注

自然生态,而且相信工业资本主义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绿色政治主要关注社会和政治生态、即自然生态的社会和

政治根源,而且相信必须推翻工业资本主义才能解决问题。绿色政治不限于讨论环境保护、和平等任何个别问题,

而是希望根本改造工业资本主义的现行政治,以全面解决环境保护、和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了解)

答:首先,生态主义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其次,生态主义崇尚一种新激进主义,或者“新乌托邦主义”。再次,生态主义在思想方法上赞同整体论,反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分析归纳方法,特别是机械的线性思维方式和单子论

观点。最后,在哲学立场方面,绿色分子信奉一种后物质主义。

3,生态主义中激进派与温和派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1)激进派表达绿色政治的理想或者终极目标;温和派则根据限制条件将理想广泛传播并付诸实行。(2)激进派强调绿色政治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与其它政治思潮的区别,认为必须抛弃工业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才能

实现世界的绿化;温和派则强调绿色政治兼容并包的一面和由此产生的拨弄勃勃生机,他们相信工业资本主义经过

调整和改革后,就能扭转换环境恶化的趋势。

联系:两者都接受绿色运动的意识形态多元化原则。两者彼此需要,激进派是绿色运动的精神源泉,温和派是绿色

运动的传播媒介和外部形象。

4,生态主义的政治观、经济观、社会观(论述题掌握主要观点,联系实际生活)

答:政治观:(1)生态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坚持生物中心论的观点。(2)生态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仅受政

治生态法则的支配,而且其内部也有一个生态政治法则,不能为所欲为。(3)生态主义强烈要求建立一种符合政治

生态要求的可以持续的社会。

经济观:(1)在发展模式上,绿色分子强烈批评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和物质收入的模式,提出“校正的国民

产值”。(2)在政策层面上,绿色分子倾向与实行零增长,极力反对“恐龙式”的现代生产体系。(3)在科学技术方面,绿色经济反对硬技术,提出用“软技术”代替硬技术。(4)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上,绿色分子坚决反对

流行于西方社会的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俭朴节约,注重精神生活和人际关系,追求生活的意义和质量以

及享受更多的闲暇。(5)在经济决策方面,绿色分子反对经济决策的集中化和官僚化,主张经济决策的分散化和民

主化。

社会观:(1)绿色分子强调社会公正、主张保护所有遭到排斥的弱者,包括妇女、老人、移民、同性恋者、少

数民族等。(2)出于对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回归自然的信念,生态主义和女权主义、社会主义等否定西方现

实的社会运动的关系比较接近。(3)倡导绿色职业道德,批评商业广告。

5,生态殖民主义(了解大体意思):上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公众生态觉悟及环境意识觉醒,许多产品和生产项目在其国内逐渐失去市场。但出于“经济增长”的需要,他们仍

然生产高污染产品,并源源不断地倾销到人民生态觉悟较低、环境控制能力不强的发展中国家。或者以投资、经济

援助的名义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的工业项目如石化、冶金、电子、化工等迁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

当地廉价劳动力、丰富自然资源和不完善或无力认真执行环境法规等情况进行生态殖民主义行为,污染那里的环境,将那里的人民推到生态灾难第一线去承担其经济发展的外部影响,而在本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文化帝国主义(了解大体意思):文化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新形式,一种特定的帝国主义侵略。不同在

于它常常戴有“文明”的面纱,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它是“西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文化生活的系统的渗透和控制,

以达到重塑被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使之服从帝国主义阶级的利益的目的”。文化帝国主义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经济的,另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

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文化帝国主义并不是只在第三世界和破穷的国家才有,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也绵延的相当

的厉害。

第五章女权主义

1,女权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三次浪潮

答:第一阶段: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浪潮发生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争取妇女的公民选举权、政治与法律上的平等是其主要斗争目标。自由女权主义是这一时期的弄潮儿。

第二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也是女权运动发展的停滞期。

第三阶段: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间爆发了女权主义的第二次浪潮,又称“妇女解放运动”。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权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则产生在20世纪70~80年代。

2,自由女权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一)人性与平等(1)坚持理性至上的信念,认为两性都有理性。(2)提出“中性人”的概念。(3)在心理文化上方面鼓吹坚定两性某些特征上的新特征。(4)渴望在各方面享受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待遇和机会,在同

样的市场规则下进行公平的、公开的竞争,以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国家职能(1)早期反对国家保护妇女权利,主张妇女同男人一样平等竞争。(2)20世纪60年代以来,主张国家保护妇女。

(三)性别正义(1)罗尔斯的逻辑起点——“无知之幕”不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性别现实。(2)妇女、儿童的社会群体必须包括在罗尔斯“最少受惠者”的范围之内。

3,社会女权主义的基本观点(掌握双重体系与一统体系两个概念)

答:(一)阶级斗争与性别斗争。社会女权运动一方面强烈追随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抗整个社会的

性别歧视、另一方面又与社会主义内部歧视妇女的“男同志”作痛苦的斗争。

(二)双重体系。是社会女权主义创作的一种二元化理论,米切尔与哈特曼分别是其主要代表。他们从不同的视

角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过于看重阶级斗争而轻视性别斗争,主张阶级关系和男权制应该具有同等重要性和各自独

立的地位,因而应该成为女权运动的两个主要的反对目标。

(三)一统体系。是社会女权主义所创作的一种理论。尤恩和贾格尔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主张阶级关系和男

权制应该具有同等重要性,两者密不可分。因而应该成为女权运动的一个统一的反对目标。她们认为,阶级关系

和男权制(或者性别关系)都有自己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两者之间互为依存、缺一

不可,而不是并行或者互补的关系。

4,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好好看一下)

答:(一)男权制

K·米利特是最早将男权制这一概念引人女权主义理论的人。男权制包含两个侧面:第一,它指男性统治女性;第二,它指男性长辈统治晚辈。丈夫支配妻子,长者支配幼小。从60年代开始,这一概念被定义为男尊女卑的系统

化机制。两者相互关联。男权制构成所有社会的共同基础,可以脱离阶级或者种族因素而独立存在。男权制的维系主要靠“内心的殖民化”,既家庭的社会化灌输,以及社会在教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价值传播。此外依仗经

济剥削和暴力压制,包括家庭暴力和性暴力,

(二)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制度:首先,激进女权派认为国家是男权制的一种展示,国家的结构和制度完全是男性的意图设计的。其次,在斗争策略上,激进女权分子的见解大体上可分为两类。部分人主张弃绝西方政治的常规,而以卧室为战场直

接清算两性关系;其他人对男性的国家也不抱幻想,但相信参加了常规政治活动

2、经济制度:首先,经济制度有社会和家庭两个不同侧面。其次,家庭经济制度同样剥削女性,而且远为残酷。(三)主张“生物学革命”

激进女权主义认为妇女解放需要一场生物学革命,控制养育手段,以推翻性阶级制度,瓦解传统生物学家庭。

(四)文化上,激进女权分子认为男性文化是堕落的技艺型文化,女性文化是天然审美性的文化。主张形成综合女

性审美型与男性技艺型文化的一种新型中性文化。

5,心理分析女权主义的基本观点(填空)

答:(一)社会决定论。心理分析女权主义认为弗洛伊德主义是错误的生物决定论和性别行为决定论,妇女低

下的社会地位与生理无关,人生目的不是性而是自我实现。

(二)女性伦理:“关爱的伦理”。(1)男性伦理是正义伦理,女性伦理是关爱的伦理。(2)女性伦理的发展就是从自我中心走向利他和自我牺牲的过程,最终达到一种利益交融的人己合一境界。

(三)双亲抚养。男权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妇女包办子女的养育,形成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反抗母亲,支配女性的个

人价值观。

6,人物与著作:

1792年,传奇式的英国妇女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著作《女权辩护》,被称为第一部女权著作。她批判了卢梭的女性观,是早期自由女权主义的代表。

自由女权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密尔。他的名著《妇女的屈从地位》在1869年出版,这部著作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美国夏绿蒂·柏金斯·吉尔曼代表作《黄色壁纸》和《妇女与经济》自由女权主义代表

早期自由女权主义在美国的代表人物是斯坦顿,她当时提出的主要要求是,将自由共和主义的原则适用于女

性。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上世纪50年代唯一代表女性主义的声音。她的《第二性》被称为西方女权运动的“圣经”,成为新女权运动的出发点。

贝蒂·弗里丹,美国著名的女作家,20世纪女权运动最重要的领袖之一。代表作《女性的奥秘》。她号召女性不要再手握贤妻良母的空头支票,忍受不完整的无名痛苦,而应勇于抛下吸尘器,离开丈夫和孩子,去求得自我实

现。

社会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朱丽叶·米切尔的《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舒拉米斯·费尔斯通的《性的

辩证法》哈特曼的《资本主义、父权制和性别分工》和《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不幸的婚姻》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潮

1,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涵(了解)

答:(一)后现代思想家侧重于从文化的角度对政治的微观方面进行分析。

1.后现代思想家重视文化精神领域的分析,并主要集中在现代性方面。

2.后现代思想家指出了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在文化倾向上的不同。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主要

文化倾向:把握自然规律,认识外在于人的规则并按照这样一种规则组织人类社会,进而实现对物的控制和利益的

获得。后工业社会的文化主流:关注以人际交往为主要内容的生活世界,倡导多元化。

(二)后现代政治思想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统治的微观机制并对其进行了解构。

2,利奥塔的差异政治论(元叙事、共识政治)

元叙事(重要):

1.元叙事:叙事就是讲故事,它是人类开蒙、发明语言之后出现的一种超越历史、超越文明的古老现象。元

叙事是观念体系的最终根源,是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精神基础。在利奥塔看来,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元叙

事,即崇高的理想或终极价值的统治。

2.“叙事知识”和“科学知识”:叙事知识是指由原始口述方式演化而来的传统知识体系;科学知识动叙事

知识所派生,它仅涉及有关真理的限定和选择。

3.元叙事的功能:首先,元叙事是一切知识、价值观念的最高标准。其次,元叙事确立了政治和社会发展的

合法性。再次,元叙事获得了政治权威的支持。最后,元叙事的主体是大学。

4.元叙事的内容:一是指以启蒙思想动基础,倡导人类自由平等的法国政治式的叙述。一是指以综合性见长

的德国思辨式的叙述。

5.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科学的发展,科学对元叙事的打击使元叙事的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共识理论:国家既不是建立在神的基础上,也不是男性家长权的扩张,而是经过人的“同意”,在“共识”

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共识”是现代国家得以成立的合法性原则。共识理论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反封建分享政治

权力的要求。共识原则的两种形式:一种共识是指人们的共识赞同。另一种共识是通过制度达到的3,福柯的微观权力论(最重要!)

答:米歇尔·福柯,是法国具有世界声誉的思想家,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西方人将他称之动“20世纪法兰西的尼采”。主要作品有:《精神病与人格》《诊所的诞生——医学考古学》、《知识考古学》、《话语的秩序》、《规训与惩罚》、四卷本《性史》以及在他死后出版的四卷本文集《说与写》等。

(一)微观权力——无所不在的权力

1.微观权力是存在于国家权力之外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关系,它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的实质就是各种

微观权力的复合。

2.作为国家赖以存在的微观权力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则:首先,它是散漫的、非中心的。其次,它是流动着

的网络。再次,权力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3.西方社会在走向民主和自由的过程中,全面监控的权力网络到处展开。“圆型监狱”

(二)规训权力——权力对人的全面监控

1.规训权力——纪律和规范化权力以及各种各样征服肉体的技术的采用,是微观权力的集中体现。

2.规训权力的特点是相对性。

3.规训权力的内容:①规训权力强调训练是其重要内容。②规训权力把肉体的生产作为其调控的对象。③规训权力强调占有人的灵魂是对个体控制的关键。④规训权力和话语、科学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反抗权力

福柯将反抗权力的方式分为两种:短暂的和长期的。短暂的反抗权力的方式主要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福柯对

此种方式表示反对。福柯比较赞赏以长期的、分散的形式反抗权力,如西方的新社会运动。

4,哈贝马斯的交往政治思想

答:(一)晚期资本主义的两种倾向:国家干预和技术的统治(二)晚期资本主义的系统及其危机(三)交往

行为理论与程序民主的建立

晚期资本主义的三个系统及其特点:(1)经济系统:出现了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划分。(2)行政(政治)系统:国家机器用总体计划来调节整个经济循环过程,并积极地创造和利用剩余资本的条件。(3)合法性(社会文化)系统:公平交换这一意识形态崩溃。

晚期资本主义的三大危机:(1)经济系统的经济危机——利润率的不断下降(产出危机)(2)政治系统的合理性危机(产出危机)和合法性危机(投入危机、认同危机)(3)社会文化系统的动力危机(产出危机)交往行为理论(重点):是指两个以上的行动者通过语言理解的共识力量来协调相互间关系的互动行动。实

际上指自由平等人之间以语言为媒介,以合作为目的的互动,因而,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动。交往的类型:(类型)(对应)(交往中应遵守的原则)

目的性行为——客观世界——表述的真实性

规范性行为——社会世界——遵守规范的正确性、合法性

剧作性行为——主观世界——表述的真诚性、可领会性

沟通行为——三个世界的统一——以上三种语言表述要求的统一

第七章新政治经济学

1,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基本出发点(好好看)

答:(一)经济人假设。假定每一个活动于经济过程中的个人都以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为动机,面临选择时总

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的机会,每一个参与者都依据自己的偏好,用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活动。其中

经济人有两个基本特点:自利和理性。

(二)交换政治学。政治是个体、团体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也是交易行为,

是利益的互换。

(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坚持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从个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被看作一种个人追求其自

身利益的总量效果,政治和国家被当作个人得以通过它寻求自身利益的一种结构。集体行动不过是个体利益得以实

现的工具。

2,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行为分析(填空,选择)

答: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存在的理由是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政府的类型:(1)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分为两种类型:保护性政府和生产性政府。前者是确保契约性协议的执行

和实施,后者的职责是提供公共物品。

(2)从效率的角度分为三类模式:仁慈的专制者模式;“拥有独立利益的巨物”模式和西方的民主政府模式。

政府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即政府失灵

3,奥尔森的集团行为理论(选择简答)

答:(一)对正统政治团体论的批评

奥尔森把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中有关集团的观点和政治学中团体论当作是正统的集团理论,并对此进行批评:⑴正统的团体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错误,即认为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或企业的集团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为集体利益出力,如果属于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个人之间的共同利益足够大,同时他们又都意识到了这一事实,则该集团或阶级在某种程度上按照其共同利益采取行动。⑵正统团体论仅停留在国家和团体具有同等地位上,并没有进一步去寻找团体在个人和国家之间是如何起缓冲和传递作用。

(二)集团行为的逻辑

1.按照消费某一集体物品的人员数目的增减是如何影响享用这一集体物品的一个集团成员的利益这一标准,可以

把集团分为排外性集团和相容性集团。

2.根据集团规模以及各集团提供集体物品的动力的不同,可将集团分为大规模、中等规模和小规模三种类型。

(三)集团行为的分利化倾向

1.集团“分利”行为:

集团把本可以用于增加社会总收入的成本用于为自己集团争更大的份额;自己集团的收入确实增加了,社会总收入却因此而减少了。

2.集团分利行为的影响

⑴不仅会引起生产水平下降,而且还会造成社会冲突。

⑵控制集团的规模。集团具有分利性质以后,也倾向于控制集团的规模,以减少或不增加参与分利的成员,确保现

有成员的既得利益。

⑶分利集团的游说活动增加了立法的复杂性,扩大了政府活动的范围。

⑷分利活动频繁会造成一种错误的行为导向,使人们把精力集中到院外活动上面,增加生产的动力减退了,企图多

占有一些产品的动力则增加了。

(四)国家兴衰的集团原因

答:兴:特殊集团为广泛性组织,有考虑社会利益的动机,不是通过分利,而是通过增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来为

自己的集团谋利。

衰:利益集团只代表特殊阶级,缺乏广泛性,只注重分利,没有考虑社会整体利益的动机,排他性强,反对社

会变革,僵化的集团结构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

4,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

答:制度变迁不是泛指制度的任何一种变化,而是特指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有的制度。其中包括了新制度的生产、新旧制度的转换和替代等过程。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制度不均衡的出现。制度变迁的种类(填空选择):诱使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名词):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就好像进入一

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路径依赖有不同的方向:良性的和恶性的

诺斯悖论(名词):国家的基本目标有两个:界定产权,制定社会基本规则,使统治者的收益最大化;降低

交易费用,使社会的产出最大化,以增加国家的收入。国家的这两个目标是冲突的,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与使统治者

利益最大化两者往往不可兼得。诺斯悖论涉及的是国家的自主性问题

第八章政治社会学的政治思想

1,李普塞特的政治思想

答:李普赛特1960年出版的《政治人》一书对政治社会学学科的建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李普赛特认为,民主制度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新行为主义?

2,达伦多夫的社会契约思想

答:达伦多夫借助“社会契约”概念描述社会冲突力量之间的妥协和协调。达伦多夫的“社会契约”概念不是

政治哲学意义上的,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

3,新合作主义

答:新合作主义,又称社团主义、法团主义、合作主义,它作为一种利益代表系统,是一个特指的观念、模式

或制度安排类型,它的作用是将公民社会中的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在这个利益代表系统由一些组织化的

功能单位构成,它们被组合进一个由明确责任(义务)的、数量有限的、非竞争性的、有层级秩序的、功能分化的

结构安排中。它得到国家的认可(如果不是国家建立的)、并被授予本领域内的绝对代表地位。作为交换,它们在

需要表达、领袖选择、组织支持等方面受到国家的相对控制。

合作主义者关注的焦点是社会秩序的统一和和谐。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 导论: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但是其中只有自由公民可以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奴隶和妇女外邦人都无法享受民主权利,表明了小国寡民下民主权利的狭隘性。通知城邦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是城邦主权实体的多元化,即城邦政治格局林立。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雅典民主是非常狭隘的的民主,具有局限性,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努力,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但是其对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 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思想:个人只有融合与整体,是国家的工具,只有为其献身才能体现其价值。(2)、理性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圣才出品】

第15章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勃兴 15.1复习笔记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一)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1.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 (1)在教育领域,20世纪20、30年代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受到抨击和冷落,代之而起的是复归于“教师为中心”的要素主义教育等新传统教育。 (2)20世纪50年代,这种教育价值又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对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压制而遭到抨击。 (3)现代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系统地阐明了他们的教育观点,从而形成了一股新的教育思潮。 2.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 (1)哲学基础 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以人性论、认识论为主要内容,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②现代人文主义者把存在主义者追求人的存在这一观念作为核心内容,认为教育和培养儿童的目标就是促使人的潜能的实现。 ③现代人文主义者把丰富人的情感生活看作是发展整体的人不可或缺的因素,并认为情感发展主要始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在方法论上,它经由存在主义接受了现象学的方法,认为理解人的最好方法是不抱任

何先入之见,把一切先入之见搁到一边,进入他的世界观,以他的观点来看他的周围世界。 (2)心理学基础 ①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意识经验,认为人具有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不仅应从知觉角度去把握整体性,要致力于在教育中恢复整体的人的观念。 ②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遗传、体质以及各种存在本身的条件,但我们在反映及运用这些存在的条件时,仍有自由。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实现。 ③人文主义心理学还接受了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这一概念,但指出人的内在本质是善良的,至于各种本能需要的满足只会有利于生长;在教育上,应该让儿童体验到兴奋与喜悦,教育者只能引导而不能压制儿童的成长。 (二)现代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自我实现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是:(1)整体性,即个体不仅存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感觉诸方面达到内部的有机整体性,而且在协调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也达到了和谐一致。 (2)创造性。创造性并非为少数天才所独有,而是每个人生来就存在的特质或潜能,因此应该从人的内部去寻找创造性的源泉。创造性的个体具有创造性的态度与倾向,表现出享受新事物和变革乐趣的性格,以及灵活恰当地应付突变情境的能力。 2.课程设置——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倡“软课程”模式,主张: ①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重视学习者的需要,包括情感发展、认知满足、个人价值等内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纲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A015027] 课程中文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0 )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及特色 本门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程。是对《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概论》的拓展和延伸,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它主要研究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政治舞台上各种政治思潮的观点冲突和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以及各种政治思潮的发展变化与西方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联系。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采取研究型教学法,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方法。在讲授时,在讲清各种思潮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各种知识、各种思潮的理论观点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上,以深化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学习与研究。 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内容上注意了立足中国,放眼西方,既介绍又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在使学生能够对精华和糟粕进行辨析,能够对疑难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对错误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同时紧扣现实作对比研究,以求正确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共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思潮,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点:什么是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中流行的几个主要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研究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潮的区别联系,掌握当代西方政治中的主要思潮和特点,了解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历史演变,理解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第二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共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 知识要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17---18世纪),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考试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复习题 1.阐述精神三变(尼采)理论的哲理。 答:尼采“精神三变”讲了三个关于骆驼、狮子、婴儿的故事。 (1)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他认为,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具有忍辱负重、意志强健有力、忍耐考验的特点;狮子,具有反抗的特征,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有着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特点。 (2)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在起步的人生过渡阶段,一定要有坚韧、朴实,像骆驼那样忍辱负重的精神;当人生步入到具有一定权力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辨证的运动,就应该转向婴儿的精神,创造一个完美的境界。 (3)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怎么对待毕业后的就业?要点:不易跳槽;把握“精神三变”的精神特点。(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2.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 答:(1)尼采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他说,人生就是一个过渡,像钟摆来回摆动;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因此人的一生中,苦难、痛苦是必然的。 (2)以为痛苦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3.何为“酒神精神”,请叙述“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异同。 答:(1)“酒神精神”出自古希腊神话。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人们无节制地狂欢乱饮的描写,通过融化个体生命,使生命的“小我”陶醉于宇宙的“大我”的境界之中。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潮复习资料 绪论 1.政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或公共事务的名义或形式下,通过公共权力的争取、分配和运用,在协调和服务社会的同时,谋求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的过程。 2.政治思想:就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立场上,对政治的本质与过程、政治形势的可能性、政治实践或行动的目的、实现目的的手段以及政治宗旨所赋予的义务等问题提出的看法。 3.政治理论或学说:是人们以合乎逻辑的方法提出的关于政治的系统理论陈述,它历史影响久远,相对稳定持久,可能一时不为更广泛的民众所知。 4. 政治思潮:政治思潮是对特定社会政治现象的反映,是一定阶级、阶层理论化的政治倾向。 5.政治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潮流,它具有(历史性)、(流变性)、(多样性)和(延续性)。 6.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与学说,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产生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7.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 (1)国家主权(2)公民社会(3)治理。(4)善治(5)全球治理(6)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7)远程民主与协商民主(8)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9)政治评价。 8.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思潮、法西斯主义、多元主义、精英主义、社团主义以及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思潮等 9.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特点 (1)、研究的重点由一般性的政治理论问题(如国家、政体、主权、公民等)转向了对现实的、具体的、微观的权力运用的政治过程和政策的研究。 (2)、研究主题和基本价值观的深化:自由、平等、正义、民主、主权等观念,在延续传统基础上有了新含义。 (3)、流派纷呈,具体问题上的具体主张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西方政治思想期末大作业及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及答案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次作业(0—3章) 一、填空题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和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 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有我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作为独立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埃的们德蒙、柏克。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能源危机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题是(B ) A.危机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繁荣与发展 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 )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BCD)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 ) 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 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三种政治观的演进 ◇西方政治观 ◇中国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当前学术界的观点 关系说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过程说 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活动说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组织、巩固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制度说 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现象说 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总和说 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的要素 ◆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 ◆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 ◆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政治的界定 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 ?如何理解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绪论: 何为政治___xx哲人的政治理解 1是进步还是回归. 2何为政治 3哲学与政治 第一章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自由主义属于某个时代的大背景 在我看来,自近代以来,没有比自由主义更丰富的概念了,自由主义的历史就是整个西方的近代史.它与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美国立宪与建国等西方的标志性事件都有着本质性的关联,甚至中国的近现代革命史都与自由主义脱不了干系.所以要理解自由主义的精神就首先要理解人类自身的世界及其历史.因为在我看来,人类的标志性事件不可简单的划归为自由主义的结果,也许存在着某种所谓的命运的到来___人类的历史也许是由人类的开端景象(整体)所决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体现了自由主义之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这些人类的基本事件到底体现了那种意义上的自由及随之而来的自由主义?我之所以回头看,就是因为我们只有以这种回看的思想姿态才能剥离出自由的核心和自由主义之精神(哪个属于我们人类本质的伟大精神: 它一方面属于我们的杰作_卓越性,另外一方面属于某种命运般的恩赐____该命运会让自由成为自由的那个东西_界限_出现\或者说让有限性本身成为可能,因为毫无疑问,一种没有界限的自由绝对不属于人类本身.),从而剔除并厘清思想史上那些众多的对自由主义的理解.本人只是一种努力的尝试,基本内容还是以别人的教材为主,因为那里面有很多结论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大家记住,这样让你们初学者对自由主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上的把握. 1自由主义理论渊源(基石)

首先,应该明确,自由(freedom)不同于自由主义(liberty liberism),自由和真理\善\正义\理性等概念一样,属于我们的自然(本性).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自由,可问题是,那种意义上的自由才是对我们本性的体现.或者说,与自由相关的决断问题(比如在笛卡尔我思中的意志)和行动问题凭什么可以作为人相对于上帝\自然等卓越性的体现呢?或者干脆说,我们凭什么才能够自由?难道我们不害怕对自身自由相信会把我们人类自身带向一个深渊或什么危险的境地吗?或者说,难道自由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幸福,而不是灾难吗?(为什么这样追问,这是因为人类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幸福和美好世界,这一点我前面已经说过.比如亚里士多德将个人的目的是幸福与城邦的目的相等同,并以此作为<政治学>的基本原则,还有苏格拉底的目的论\Spinoza\洛克\康德\马克思等) 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的哲学家很多(比如传统自由主义以人性论和个人主义为基础),但最具说服力的是康德.即理性与自由的结合.我们所谓的自由就是理性自由.我们之所以具有追求自我的权利和能力,是因为我们具有理性.真正的理性自由是自律的,而自由之为自由就在于自律的,即自己给出自己的法则.只有在这种自由中,人才自在,即在自己的位置上获得人自身的格位,从而获得人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幸福).如果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那么自由就是他律的.这是自由与理性的结合.其实,从康德以来,自由和理性从未分离.自由的基本含义就是理性自由.悖论的是,真正理解自由本质的思想家从来不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比如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而是一个界限的划定者和世界边界的勘察者(或者说世界图景的描绘者).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属于我们自身世界之可能性的逻辑前提. 自由主义是一个政治思想观念,是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理解(我们的先天\后天,我们的目的和幸福,我们的经验和理性,我们的社会与个人等)而形成的对历史\政治\国家\社会\经济\个人\集体等事实的看法.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所说的自由是一种个人相对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是个体自由的延伸和外在化,以此类推,一种属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自由的商品经济).所以,这里的自由不只是个人之自由,还包括属于政治\经济\社会\国家等本身的自由.自由主义的思想基石就表现在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之上.总起来说,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石主要有: 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契约论\道德多元主义\.举例来说,自由理性主义的观点如下: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教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2014年2月26月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课号课序号:08032106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 18 周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课程教师:华翔 4.适用对象:大三本科 5、预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应奇主编:《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美]乔治·萨拜因(George Holland Sabine)著,[美]托马斯·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修订:《政治学说史》(上&下),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加]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Frederich Watkins):《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

填空题 柏拉图---《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政制》、《家政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辞学》波利比阿----《历史》 西塞罗-------《论国家》(又译作《论共和国》)、《论法律》、《论官吏》 阿奎那-----《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 布丹---《国家论六卷》 格老秀斯-----《论海上自由》《基督教的实质》《战争与和平法》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霍布斯---《利维坦》《自然法与政治体原理》、《论公民》 洛克---《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 潘恩----《常识》、《人权论》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英属美洲权利概观》、《弗吉尼亚笔记》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名词解释 1、自然政治观: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秩序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自然法思想。即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 第三,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俗权。 3、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 (1)十七、十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 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们认为,人们应该在理性(也 就是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也就是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 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即国家)。人权的基本内容:生 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 (2)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 一方面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实然)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3)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的阶段。 一方面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 另一方面,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并提出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

透过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看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实质 摘要:本文从剖析社会思潮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源泉,西方资产阶级主要价值观及其优长、缺点,当代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三个方面,洞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西方主要思潮的影响透视其本质。 关键字:社会主义思潮;资产阶级价值观;当代西方思潮;人本主义 1.引言 在肯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步性、现实性的同时,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对待、大胆借鉴,同时又要进行彻底批判、坚决斗争、实践超越,透过对其特点深入剖析揭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在阶级性质上的虚伪性、反动性和话语上的霸权主义。 在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实质进行探索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或者说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向着成熟的学术理论发展,向着普遍的社会心理发展,渗透和沉淀,影响力不断扩大。 社会思潮具有6大特点 (1)历史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2)区域性。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 (3)群体性。表现为社会思潮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 (4)功利性。表现为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 (5)变异性。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时效,并非一成不变。当现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一致时,其思潮就能保持、维护、控制在稳定的状态;反之,就会刺激社会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整,迫使意识形态升级换代,以新的面目出现。 (6)症候性。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 综上所述,社会思潮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社会现实基础、有群众基础、有广泛的影响力。 2. 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对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及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家利益论★★★ 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见表6-1) 表6-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见表6-2) 表6-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 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见表6-3) 表6-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

考点二:权力论★★★ 1.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见表6-4) 表6-4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

2.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见表6-5) 表6-5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 3.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见表6-6) 表6-6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

4.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权力的运用必须和国家利益相吻合。只有明确国家利益、正确判断国家利益,权力的运用才会而不会对国家利益有益。 (2)外交因素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外交的权力发挥不好会影响到国家的权力。 (3)国家的权力受到声誉和道德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名誉。 (4)权力的运用还受到国际和国内的社会条件所限制的。当一个国家在对其他的国家进行侵略和干涉的时候,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压力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权力。

考点三:冲突论★★ 1.冲突的概念 关于冲突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角度开始的,其基本含义包括: (1)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人或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认的人或群体,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人与自然的斗争。冲突的表现最初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的关系。 (3)冲突的形式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和不可解决的。 (4)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无论国际体系如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冲突都是存在的。人们不能指望消灭冲突,同时也不能没有冲突。 2.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见表6-7) 表6-7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笔记

第一章自由主义 1、什么是自由,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哪些? 答:自由是指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负责,自我实现,不受强制。 ①自由至上,权利神圣:自由和权利容易受到他人、本国政府和他国侵犯。因此应受到自我保护、政府保护和法律保护。 ②有限政府原则:为防止政府超越保护人权的职能,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 ③法治原则:限制政府权力的主要方法,就是政府必须以正式公布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进行统治,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进行统治。 ④代议制原则:法律的制定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的议会来承担。 ⑤分权原则:为了实现法治,保障人权,防止权力滥用,国家权力应该分开,由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 ⑥人民同意原则:政治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政府的建立和变更都应该得到人民的同意。 ⑦人权原则⑧政教分离原则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2、古典自由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 3、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兴起的,其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主要有哪些? 答:兴起:19世纪末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发展,古典自由主义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最终催生了新自由主义。 理论基础:格林的积极自由理论;韦尔的新个人主义;杜威的积极自由主张。 政策主张: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干预。 ②扩大政府权力③建设福利国家④进行财富再分配 ⑤扩大直接民主⑥提倡社会公平 4、保守主义是如何兴起的,有什么特点? 答:兴起: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政治动荡,出现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和对政府的其他抗议活动,70年代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严峻的现实引起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怀疑和批评,形成新保守主义。 特点:①保守主义带有较多的经验主义色彩,对崇拜理性和滥用理性的现象进行批评。他们既强调理性的限度和经验知识的重要,又重视历史传统的作用和社会的自发演化性质。 ②保守自由主义者强调校级自由,批评积极自由观会导致强制,最终破坏自由,认为真正的自由应该是消极自由,即摆脱他人干涉的自由或不受制于他人专断意志的自由。 ③保守自由主义则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经济上,保守主义者揭示政府的失灵和政府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政治上,他们集中批判政府干预导致的政府超载、官僚主义、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对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哲学上,他们主要批判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哲学基础同时为自由市场秩序提供了新的哲学论证。 ④保守主义更强调民主的间接性质。主张恢复间接民主,提倡能人统治或专辑治国论。 5、旧个人主义与新个人主义有何区别? 答:旧个人主义: ①个人是单一的、最封闭的存在,是原子个人。 ②所有权理论:个人是他自己身体和能力的所有者,他所创造的价值被视为身体所有权的延伸。 ③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不存在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社会利益。 ④只有个人才能对自己负责,不存在集体的或社会制度的责任。 新个人主义:

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关于自然法思想。早在希腊古代自然哲学时,就提出“逻各斯”思想,要探索事物的规律。这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到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形成了系统的自然法思想。就是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这种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延续到后世。 人们把西方古代政治观归结为伦理政治观、整体政治观、自然政治观等,我们也曾这样提法。我认为这也反映了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特色,都是可以的。但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专业知识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和思想演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the West since the 1970s. It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societ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society and political life.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二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通过了解当代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争论,掌握其核心的争议焦点,熟悉其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最重要价值的诠释,从而准确的认识西方价值的本质。课程内容包括六部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公民资格理论、文化多元主义。部分与部分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批判,共同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核心讨论议题。 - 1 -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对一些基础课程的深入,学生应初步具备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益: 1.了解并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家对功利、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社群、共同善、公民美德、公民资格等价值的认识,熟知每一种价值的核心内涵及内涵的演变与差异性,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 2.明确不同理论与价值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认识各理论及主要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形成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生活核心价值的构思。 3.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阶级本质与局限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三、学习要求 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须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及额外的参考文献,了解授课内容,为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上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随堂思考题;课后需小组合作选择任意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研讨,为课上的小组汇报做准备。 四、教学进度 - 1 -

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笔记

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等出于政治目的,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评价:1.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哲学家,是对希腊民主制度的否定。2.体现了文化专制主义精神。3.忽视了法律的作用 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合身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着作。坚持基督教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以阐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他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基督教神学具有重大影响,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他认为,上帝之城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双城理论是古罗马时期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 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作。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和从人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和研究现实的政治和国家问题,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还从权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 自然状态:在古希腊,“自然”概念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自然”概念中又衍生出“自然状态”、“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等概念。近代,霍布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然法、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状态是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已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们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因此,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洛克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世纪向欧洲传播,16世纪达到高潮。在欧洲历史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进一步摆脱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用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要求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以求自身利益得到保障。 洛克: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初期的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着有《政府论》上下篇等着作。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社会契约论: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观点。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社会契约的理论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近现代的西方政治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边沁:英国18、19世纪时的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着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由此提出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边沁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 功利主义:由边沁阐述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看做一切人类行为的动因,吧“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根本道德原则的哲学论理学说。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1.是政治学的开创者。通过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总结和升华,留下了丰厚的理论遗产,对后世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2.是西方较为开放、进步、理性主义的政治传统的先驱。 3.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