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四个高1.6米、宽1.2米大字。左右两廊有清慕容正焕所书“整洁严峻”刻字石壁。讲堂屏风正向刊张村撰《岳麓书院记》。讲堂前中庭双侧有半学斋、讲授斋。半学斋之西为“湘水校经堂”。讲堂后建有御书楼,楼前有拟栏、汲泉两亭。书院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粪奏废书院,改成湖南高档学堂。民国元年废学堂,拟在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未成。1926年,复以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后被日军飞机两次轰炸,炸毁斋舍及御书楼。1945年后,柳士英等曾主持修复.1981至1986年大修后,已复旧不雅.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即紫阳书院:设在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之阳(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为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该院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一所书院。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哲学家与教育家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相继在该院讲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院规,对后人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博学、审问、愤思、明辨、笃行等,教育人要多请教、多研究、多思考、多实践。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山东峰,原为嵩阳寺。宋代著名书院之一。嵩阳书院环境幽美,为读书胜地。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一日游嵩阳书院时曾赋诗以赞。书院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清代前的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共有五进院落组成。首为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两侧配房原为“程朱祠”、书舍、学斋等。院内廊房墙壁上镶嵌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字留言,其内容书法各具特色,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嵩阳书

院历朝并置有学田,以充书院费用。“程门立雪”的典故源于嵩阳书院。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而留下“程门立雪”美谈的地方,正是位于河南省的嵩阳书院。

睢阳书院,即应天府书院。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原址在河南商丘县城。范仲淹曾在该院讲学。睢阳书院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学子不远千里而至”、“ 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建立后,实行开科取士。因这里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真宗帝大为嘉叹,正式赐额为“ 睢阳书院”。范仲淹来睢阳书院求学、后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户,并担任睢阳书院掌学主教。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睢阳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庆历三年(1043 年)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国子监同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武夷书院,即武夷精舍,初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全面复建于2001年,位于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明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鹅湖书院:宋代著名书院之一,地处江西铅山县北。南宋淳熙二年由著名学士吕祖谦邀集当代著名学者陆九渊和朱熹进行了一次学术研讨,原想调和二者的学术之争,不意二人会间各执一理,相争不下,并赋诗相互责难,形成一场真正的学术辩论会,这就是历史上的著名的“鹅湖之会”。

白鹭洲书院:在江西古郡吉安市区东部,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如中流砥石的绿洲,这就是著名的鹭洲。白鹭洲位于吉安市区城东的赣江之中,长一点五公里,宽零点五公里,为一梭形绿洲,由江水挟带泥沙沉积而成,形似白鹭,洲上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成为百鸟栖息之所。东南洲头的绿树丛中,有两座重檐杰阁、岿然耸立的古楼,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一

的风月楼和云章阁。白鸳洲书院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南宋吉州知州江万里所建。南宋名相文天祥曾就读于该院。

洙泗书院:在今山东泗水县。古代著名讲学之所。洙泗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公元1337年(元至元三年)于讲堂旧址重建殿、堂、门、庑等,改称洙泗书院,并设山长一人奉祀。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重修。

东林书院:在明代众多书院中,最著名的书院是东林书院。院址在江苏无锡城东门,原为北宋教育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后即在该地建书院。该院亦称”龟山书院“。东林书院是当时重要的一个文化学术中心,并形成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振。

石鼓书院,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故名。初,唐朝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的左侧。宪宗元和年间,州人李宽筑屋山巅,读书其中。宋太宗至道三(997年),州人李士真请求郡守在这里建立书院,招收生徒讲学。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文献通考》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仁宗时一度荒废,到南宋孝宗时,因旧址复院扩建,规模益增,迄宁末不废。朱熹曾为之作记。

泰山徂徕书院北宋初年山东境内最早、最著名的书院。山东徂徕书院,开启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序幕,代表了儒家的一种积极入世的文化,流动着儒家文化的风骨,它在齐鲁文化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有这些,不仅对于中国古代书院史的考察,而且对于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泰山徂徕书院也成为泰山文化史上富有理性光辉的篇章。徂徕书院的创始人孙复、石介二人以儒家理学精神为先导,培养了一批富有成就的人才,树立了一代严谨学风,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泰山学派”,一时,泰山徂徕

书院门生弟子云集,著名的有姜潜、刘牧、张洞、李蕴、祖择之、杜默、张续、李常、李堂、徐遁等人。金代的党怀英、清代的赵国麟都曾读书于此。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由处士侯遗创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地点位于今江苏句容的茅山,是北宋六大书院之一。现已无存。宋仁宗时处士侯遗所建,院址在江宁府三茅山后侧,故称茅山书院。侯氏在此教授生徒十余年。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经江宁知府王随奏请,朝廷赐给田亩,充书院经费。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迁至金坛县顾龙山之麓。

丽泽书院,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吕祖谦(1137-1181,金华人)讲学会友之所,设于宋乾道初(约1165-1166)。“其地在光孝观侧(清金华县学后,今市内一览亭东北),四方学者皆受业于此”(宋·楼钥《东莱吕太史祠堂记》)。因屋前临二湖,故取堂名为“丽泽”,人称“丽泽书堂”。吕祖谦这一讲学会友之所,系其曾祖父东莱郡侯吕好问于建炎年间宋室南迁时携全家自开封迁居金华时所借之官屋。后吕祖谦将此屋归还官府,另置新居于城之北隅,而讲学会友之所丽泽堂也随之北移。宋孝宗乾道、淳熙时期,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被称为“东南三贤”。吕祖谦是金华学派的奠基人,并开南宋浙东学派之先声。他除自己在丽泽书堂教授生徒、著书立说外,还先后邀请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张栻、陆九渊、陆九龄、薛季宜、叶适、陈亮等前来讲学,以探讨学术、交流思想。吕祖谦为丽泽书堂制订了学规,并以“孝悌、忠信、明理、躬行”为基本准则,学生中如有“亲在别居、亲没不葬、因丧婚聚、宗俟讼财、侵犯公财、喧噪场屋、游荡不检”等行为者,即令其退学。他还为书堂编著了《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近思录》(十四卷)等教材。书院以“讲求经旨,明理躬行”为本。教学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与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切磋、研讨之风甚盛。书院每月授课2-3次,一年举行一次考试。吕祖谦的嫡传弟子即有吕祖俭、叶邽、楼昉、乔行简、王瀚、戚如琥、王深源、李大有等89人。至淳熙八年(1181)8月,吕祖谦谢世,丽泽书堂便由其弟吕祖俭主持。

漳南书院:清代著名书院之一。原址在河北肥乡县。清朝康熙十九年于成龙为直隶巡抚时在此建义学,稍后郝文灿扩建,改称漳南书院。当时该院名噪华北,

极受冀人景仰。

万松书院: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就在此读书相逢,书院也因此家喻户晓。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四大书院,是北宋四所著名书院的统称。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说法。

四大书院的说法,始于南宋。范成大在《骖鸾录》中首举徂徕、金山、岳麓、石鼓为宋初四大书院。

吕祖谦作《白鹿洞书院记》,称嵩阳、岳麓、睢阳、白鹿洞为“天下所谓四大书院也”。王应麟《玉海》采用吕祖谦的说法,并附列石鼓、茅山二书院。

宋元之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职官考》中,采用吕祖谦说,但在同一本书的《学校考》中则取石鼓而去嵩阳。

据清人全祖望考证,认为王应麟《玉海》中的说法是对的,同时另列白鹿洞、岳麓、丽泽、象山作为“南宋四大书院”(《答张石痴征士问四书院帖子》)。

近人盛朗西、陈东原等列石鼓、白鹿洞、嵩阳、岳麓、睢阳、茅山为“北宋六大书院”(《中国书院制度》、《中国教育史》)。陈登源则加列龙门、徂徕,合称“八大书院”(《国史旧闻》)。

以上各说中,以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较为确切。这几所书院有较早的办学渊源,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赐予,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历史性影响,全祖望曾称:“自庆历修举学校,而书院之盛日出未已。大略北方所置,则仿嵩阳、睢阳;南方则仿白鹿、岳麓”(《答张石痴征士问四书院帖子》)。1998年,中国邮政发行《古代书院》邮票,全套四枚,所列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即睢阳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10个名字,惊艳!

中国历史上最美的10个名字,惊艳! 10仓央嘉措 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他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在人的世界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在艺术的世界里,他是一位奇才,写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09卓文君 你若无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卓文君原名文后,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文君”二字没有过多的艳丽,没有过多的矫情,当它踱步而来,水墨丹青中,就映出那个文采斐然的卓然君子,就映出那个决绝女子的才情和不输男儿的智慧果断。08魏无忌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号信陵君,魏昭王少子,战国四君子之首。无忌,不猜忌,不忌惮,不避忌,这不是恣行无忌,发而无忌,而是我心从容,所以无忌。长孙无忌魏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07柳如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秦淮八艳之

一,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06南怀瑾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南怀瑾,出身于书香世家,怀瑾是他的本名。名字涵义为“怀瑾握瑜”,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南老说过:“譬如说我姓南,生下来叫什么名字,读书的时候叫什么名字,有小名、乳名(吃奶的时候的名字),有学名,像我,现在叫南怀瑾,一辈子三个字,行不更名,坐不改姓。”05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04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名字出自《诗经·大雅》: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赞美周文王及其母亲妻子的颂歌,“徽音”意为美誉,她祖父先是为她取名林徽音,在她身上载了许多希望。早年间,有一个名叫“林徽音”的男子常发表诗歌,林徽音(女)便改名为“林徽因”,以示区别

宋代四大书院

宋代四大书院 一、岳麓书院 在岳麓山东面山下,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冠。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采纳刘*的建议,由官府捐资兴建。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宋室南迁后,书院于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安抚史刘珙重建。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张栻二人主持讲学期间,是岳麓书院全盛时期,学生达1000人。当时有民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并且称书院为“潇湘洙泗”,将它与孔子在家讲学的地方并称。恭帝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将阿里海牙兵毁书院,元世祖运载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郡人学正刘必大才又重建。此后,数经兵灾,屡经修复,到清康熙(公元1662-1720)年间,书院又有大的复兴。康熙以“学达性天”赐给书院,乾隆(公元1736--1795)亦赐书“道南正脉”匾额。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后又改为高等师范,1918年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迁此。1926年,工专、商专与政法专校合并,改为湖南大学。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1981-1987年按原貌分期修复。书院前厅左右两壁石刻“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为朱熹所写。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它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称。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明文公布,岳麓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它始于晚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有7000余所。但因时久境迁,世事沧桑,保留至今的书院极少,象岳麓书院一样保留和修复得如此完好的书院,更是屈指可数。古代书院为名流或当地开明士绅、百姓捐资而建,一般有学田养护,当然也有得到官府资助的。书院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层次较低的书院授受蒙童,承担启蒙教育的任务;层次中等的书院可出秀才之类的文人。岳麓书院系高层次的书院,其讲学者中多有全国名流大师;入院生徒对经史有一定了解,赋诗作文已有一定基础,甚至还要通过一定的考试或推荐,才能选拨入学。“潭州三学”就反映了岳麓书院录取生徒的情况。据明代《岳麓志》载:“宋潭士目居学读书为重,岳麓书院外,于湘江西岸复建湘西书院,州学生月积分高等,升湘西书院;又积分高等,升岳麓书院。潭人号称‘三学生’”(明《岳麓志》卷三)。岳麓书院由于师生水平较高,加之多代著名山长的努力,建院有章,治学有方,故此,在历史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经世济民之才,成为湘楚人才脱颖而出的摇篮。人才之盛带来学术研讨之盛。从著名的朱(熹)张()会讲到成为湖湘学派的重要基地;从宋代的理学到明代的王学;从朱熹、张、吴猎、王守仁、王夫之、罗典、王文清等巨儒的各种著述到毛泽东的老师、知名教育家、伦理学家杨昌济(岳麓书院著名学子之一)的真知灼见,可以清晰地看到岳麓书院学术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其对湖南文化乃至其它方面发展的深刻影响。所以,古代岳麓书院既是江南一带的教育中心,又是一个学术中心。它在历史上的几度辉煌,颇受学人青睐,尤受皇室重视。宋真宗、理宗及清康熙、乾隆帝先后为之题名赐额或赠书,使岳麓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资料汇编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资料汇编 《三国演义》之人物介绍 刘备,字玄德,涿郡人,中山靖王的后裔。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有远大的志向。他身高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他虽然以织席贩鞋为业,但胸怀大志。他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虽屡受挫折,但坚忍不拔。刘备三顾茅庐之后,采纳了军师诸葛亮的建议,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他联合孙权,大破曹兵,占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和汉中。公园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蜀,次年,在彝陵之战中大败,不久病死在白帝城。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知人善任的明君形象,是“仁”的化身。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谯县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大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献帝于许都。从此开始”挟天子,令诸侯”,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大败于赤壁。曹操在世时,被封为魏王。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尊为武帝。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刻画为一个阴险狡诈又胸有大志的奸雄形象,是“奸”的化身。 孙权,字仲谋,吴郡人。“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一副混血儿模样。他十九岁继承其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年少有为。当时的曹操和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都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彝陵之战后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人。隐居隆中,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禅即位后,被封为武乡侯。六出祁山伐魏,病死于五丈原。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忠臣的代表,又是“智”的化身。 关羽,字云长。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他忠诚仁义,建安五年,刘备为曹操所败,关羽暂居曹操帐下,极受优待,被封为“汉寿亭侯”,但他毫不为之心动,后来打听到刘备的消息,过五关,斩六将,重归于刘备帐下。后来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死后屡屡显灵,被人们尊为“伏魔大帝”和“关圣帝君”,在《三国演义》中,他是“忠义”的化身。 张飞,字翼德。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睡时睁眼。他性格耿直,勇猛善战,但性情暴躁鲁莽,而且酗酒如命。由于急于为关羽报仇,而鞭打部下,被部将暗杀。在《三国演义》中,他是“勇”的化身。 “智绝”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隆中决策;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 智算华容;三气周瑜;取西川;智取汉中;巧布八阵图;安居平五路;

中国四大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中国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 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 中。白鹿洞最初是唐代贞元时,李渤、李涉兄弟隐居 读书的地方。 据传李渤在此隐居时,曾养一白鹿自娱,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此地四山回合,由山麓小路进去也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所以称为白鹿洞。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由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置田聚徒,成为讲学和藏书之所。“四方之士受业而归,出为用世,名绩彰显者甚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赐九经。宋仁宗皇祐五年,孙琛在故址建学馆十间,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应天府、嵩阳并为“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虽为宋初所建,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南宋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军。朱烹到任时,白鹿洞书院已经毁于兵燹,栋宇消落,林园荒芜,触目皆是尘封书海,网结门廊。经过朱熹的一再请求,宋孝宗终于同意重建白鹿洞书院。修葺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共有殿宇书堂三百六十余间,其中包括御书阁、明伦堂、宗儒词、先贤祠、忠节祠等。圣礼殿是用于学生拜谒孔子的殿堂,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师表”的字样。在文会堂有朱熹亲书“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峰泉交映,知仁独得之天”的对联。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还广邀国内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学术空气相当活跃。宋淳熙二年,朱烹与陆九渊二人由于学术观点不同,曾在地处江西铅山县境内的鹅湖发生过激烈的论辩。但是朱熹并不因此而持有门户之见,邀请陆九渊前来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讲的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深受白鹿洞书院师生们的欢迎,有些学生甚至被陆九渊精湛、透辟的说讲感动得落泪。为此,朱烹特意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门。这不仅首开书院“讲会”制度的先河,为不同学派同在一个书院讲学树立了范例,在中国儒学史上也一直被传为佳话。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一直到明代的正统元年才修复,以后又有所扩修。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才女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才女 这四位才女,虽没有生的国色天香,倾城倾国,可是她们的才学徳识确实是女中翘首,红颜魁星。不仅如此,她们的才智也让须眉俯首,丈夫汗颜。她们分别是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 {蔡文姬} 汉朝末年,各诸侯拥兵自重,最后被董卓控制了朝政。 后来,曹操假借汉献帝之口,伪造了密诏,杀了董卓,并将他的尸体扔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让过路的老百姓羞辱唾弃。 蔡邕是当时的名士,以前和曹操及董卓的关系很好。如今,他见董卓人已经死了,而且亲离朋散,想到旧日的交情,不免难过。他不顾曹操的禁令,一个人趴在董卓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这一举动吓得周围看热闹的人四散奔逃。 曹操得知以后,不由勃然大怒。心想,蔡邕呀蔡邕,你真是不长眼神,我刚刚夺过大权,还没稳定,你竟敢当众和我唱对台戏。于是,他下令赐蔡邕一死,并且命人到他家里把人都抓起来,发配到边远荒凉的地方。 蔡邕有个女儿,叫蔡文姬,名琰,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而且精通音乐。当时她的丈夫刚刚去世,而她又没为夫家生下一儿半子,正在娘家修养。她父亲出事的时候,蔡文姬正在家里弹琴。听到下人来通报,说父亲去哀悼董卓之后,她不由得仰天长叹了一声,心想,大难就要来临了。 果然,曹操的大兵飞奔而来,将蔡府团团围住。全府上下,不分男女,不论老幼,全被捆了起来,被推到了前院,稍有怠慢,就被乱棍打得皮开肉绽。 当时,汉朝北方边境极不太平,胡人经常兴兵前来侵犯。他们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将里面的老百姓残杀殆尽,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一队队胡兵的马背边上悬挂着一串串男人的脑袋,而马后面驮着他们抢来的女人。 蔡文姬在被发配到北方的路上,遇到了胡兵,被抓住成了俘虏。在和其她被俘的女人一起被押向北方的时候,一路上,她们看到到处都是尸横遍野,恶臭熏天。 到了匈奴以后,因为蔡文姬能文善琴,被南匈奴王看中,当了他老婆,在那里一住就是十二年,生下了两个男孩。蔡文姬人在匈奴的时候,日夜思念着远在中原的亲人,整天以泪洗面,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凄惨哀绝的《胡笳十八拍》。该曲广为流传,最后流入了中原,其忧怨哀伤的曲调让曹操听了以后也深受感动。曹操回想起自己当年对蔡家的绝情,不由得羞愧难当。他派人来到了匈奴,想用金璧把蔡文姬赎回来。 南匈奴王一方面希望与曹操保持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贪恋那些金璧,考虑再三,

中国古书院介绍

第一部分书院介绍 书院定义 中文名称:书院 英文名称:ancient college 定义: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臵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基本介绍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於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修书院。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後,在北宋盛极一时。这时

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後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①、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③、也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1. 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臵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 宋至清: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清光绪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宋〃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宋〃洪迈《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古代书院的发展

书院是古代的学校。中国古代的学校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类,官办的叫“学宫”,民办的叫“书院”。书院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等级的,启蒙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小学和中学。另一类是高等级的,研究性的,类似于今天的大学和研究院。书院的建筑一般有讲学的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等。书院建筑在各方面体现出儒家所理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 建造书院非常讲究选址,岳麓书院选址在湖南长沙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下,这里森林茂密,漫山红枫,层林尽染;白鹿洞书院建在天下名山江西庐山五老峰下,这里林壑幽深,溪流潺潺。中国古人理想的读书场所就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的山林之间,这里远离尘世,心灵安静。 选址与环境建造:书院不仅讲究选址,而且还要着力经营周边环境。例如长沙岳 麓书院,不仅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岳麓山下,还在书院周边开挖沟渠池塘,引山泉入园中,种植树木花草,形成四季奇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书院八景”——“桃坞烘霞”、“柳塘烟晓”、“风荷晚香”、“竹林冬翠”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在书院内建园林,引岳麓山上的泉水流入园中,号称“百泉轩”。另外,书院后面山谷中有爱晚亭;书院前面有自卑亭;直到湘江边上有牌楼。所有这些都构成书院的环境,都是书院的组成部分。 书院建筑的选址和环境经营,都是源自于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儒家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美育,即通过艺术和审美陶冶人的情操,使之成为有文明教养的高尚的人。在书院教育中,课堂讲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在平时,书院的师生三三两两在山间溪流茂林修竹之间闲游,或谈人生,或谈学问,或谈时务,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更重要的教育。 江西白鹿洞书院选址是在(庐山)脚下。近代历史上在岳麓书院接受教育的人物有(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一般等级越高的书院,会选址在风景优美的深山之中。 自由的讲学: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是灵活自由的,特别是那种高等级的书院, 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大学或者研究院。在那里教学方式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人数。一般书院都只有一个讲堂,处在书院的最中心位置。讲堂前面两旁排列着成排的斋舍,是学生们住宿自修的地方。平时学生们主要的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老师不定期地给学生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的座位,老师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围坐在旁边听讲。讲课的内容也比较自由,并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讲授,相互提问论辩。若遇请来名师大家讲授,则远近学子云集听讲,讲堂壅塞不能容下。因此很多书院的讲堂建筑做成一面全开敞的轩廊形式,当听讲人多容不下的时候,就自然向庭院中延伸。 岳麓书院宋代最盛时期,著名学者张栻主持书院,远道请来大哲学家朱熹讲课。朱张二人虽然同属理学正宗,但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学术思想仍有差异,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起讲授论辩,成为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史书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学者云集岳麓听讲者逾千人。书院前面有一口供学子们的马匹喝水的池塘,叫“饮马池”,朱张会讲时前来听讲者之多“饮马池水立涸”,来的马匹把一池塘水都喝干了,可见当时之盛况。今天岳麓书院讲堂上仍然摆放着两把椅子,便是对当年朱张会讲的一个纪念。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万历年间著名学者顾宪成等人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喻户晓,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的创办者是(顾宪成)。中国古代“东南三贤”朱熹,张栻,吕祖谦。岳麓书院”四个字是宋朝(真宗皇帝)题写的。 祭祀文化中国古代的祭祀其含义是感恩和纪念,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祭祀本身就是 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通过祭祀某位人物来教育后人。所以教育场所—

古代四大名著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常识90题测试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常识90题测试 诗词天地 水浒传部分 1、《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________为首的名好汉在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 2、《水浒传》共有_________将,天罡共_________人,地煞星共_________人。 3、《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________位,分别是谁。 4、《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_______当街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_______所杀;一是的开酒铺_________被武松所杀。 5、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谁。 6、“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诗中“好人”是指_________,被人称为及时雨。 7、《水浒传》梁山好汉中以《三国演义》关云长面目为模子,所写的是他的后人_________。 8、《水浒传》中“位列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灵心,多见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的梁山好汉是_________。 9、《水浒传》中唯一以农家子弟身份入伙的好汉是_________。 10、《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 11、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 这段话描述的情节是《水浒传》中的_________。 12、补全回目: _________,鲁提辖拳打镇关西_________,汴京城杨志卖刀。 13、《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人是谁_________;大闹忠义堂的人是谁_________;大闹飞云浦的人是谁_________。 14、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_________。 15、《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二人,分别是谁。 16、《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这个人是谁。 17、《水浒传》中对林冲恩将仇报的人是_________,恩将恩报的人是_________。 18、我国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_________,一个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军师_________。 19、《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_________的平生绝学。 20、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_________;全书的低潮部分是_________。

16首沁园春描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十二大才女

16首沁园春描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十二大才女《沁园春·西施浣纱》 头戴山花,臂挽轻纱,脚踏溪流。 任清波迭翠,洗涤污垢;绿藤生雾,缠绕闲愁。 鸟入松萝,鱼沉荷叶,国色天姿不可求。 苎萝里,是山钟细嫩,水育娇羞。 吴宫宴舞堪忧。最可喜烟熄兵甲收。 乐水天一线,红莲垂钓;夫妻双棹,绿苇归舟。 月色长歌,星光酣醉,携手夕阳四海游。 常回忆,那山溪碧浪,少女歌喉。 《沁园春·昭君出塞》 风卷旌旗,雪打貂裘,冰冻琵琶。 正愁云拂面,出墙红杏;悲风吹眼,带雨梨花。 枯草嘶鸣,胡杨兀立,荒岭残阳噪暮鸦。 朝前走,惧茫茫雪域,滚滚黄沙。 朝夕思念爹妈。最遗憾嫦娥落汉家。 怅蟾宫月殿,蹉跎岁月;秋风春水,流逝年华。 贿赂无银,离别有泪,共舞豺狼饮苦茶。 回头望,恨秦关日远,桑梓天涯。 《沁园春·貂蝉拜月》 一个传说,一段奇闻,一处疑团。 望梧桐树下,香烟井架;芭蕉池畔,烛火花坛。 娇语声声,银钗点点,遥祭星空对玉盘。 一席话,教司徒顿悟,妙计连环。 中原战乱多年。问周鼎贼臣又擅权。 叹草随风动,狐扬虎后;龙遭虾戏,犬吠人前。 各路英豪,诸侯兵马,溃败潼关顷刻间。 安天下,靠巾帼上阵,女子除奸。 《沁园春·贵妃醉酒》 花美临风,霞美飞空,人美醉中。

恰吴姬把盏,娥眉达意;霓裳起舞,凤目含情。 仙乐风飘,丝竹月润,沐浴华清百媚生。 隆基喜,已春游专夜,帐暖芙蓉。 朝夕宴乐无穷。酣梦里开元醉太平。 猛渔阳鼓响,遍燃烽火;胡儿虎啸,四处刀兵。 巴蜀龙潜,马嵬兵变,花落黄埃魂太空。 惊心魄,教一生富贵,化作轻风。 01、《沁园春·文君卖酒》 鬓卡荆钗,脚踩芒鞋,腰系麻裙。 看汗流浃背,洗涤酒器;春风满面,接待佳宾。 携犬郎君,射鹰子弟,车马盈门扰四邻。 青帘卷,正前临闹市,后傍荒村。 当垆自有原因。是一曲求凰惹祸根。 恰瑶琴入耳,春心萌动,秋波传送,月夜私奔。 一介寒儒,家徒四壁,求助娘家大树荫。 终如愿,为夫君借力,送上青云。 注: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02、《沁园春·班昭续汉书》 腹内龙蛇,眼里山川,笔底风云。 更史河掠影,书山觅迹,硕儒走访,故地搜寻。 凉酒重温,烛光常伴,冷月清风着妙文。 常惊悸,恐模糊墨迹,不辨伪真。 骊歌独唱黄昏。且容我偷闲拭泪痕。 叹父兄罹难,簪缨褪色;高槐委地,逃散猢狲。 倾厦独支,雌鸡晨唱,女子挥毫羞翰林。 三十载,竟续成汉史,万古芳芬。 注…:科名片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析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探析 摘要:书院是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到清末终止,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对中国封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书院在其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许多独特的办学经验,一直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本文分析了它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求明晰对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并试图厘清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书院形成与发展 书院作为中国士人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传递了中国文化和学术思想创立了极具特色的学风,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本文对中国古代书院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做以简要分析,并试图从中归纳出些许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书院史始于唐初民间书院的初建,而终于清末的书院改制,其中历时一千多年。因书院在个朝代的发展历程各有兴衰,故本文将以书院发展的朝代为序,逐一对古代书院发展历程做以简要梳理。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产生:唐代书院 传统观点把唐玄宗开元六年设的丽正修书院后改称集贤殿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书院,源自于清人袁枚的《随园笔记》记载:“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其实不然,唐玄宗时期的一些文献证明在丽正、集贤以前民间早有书院存在。根据地方志记载,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今湖南攸县的光石山书院,而且最初的书院是士人的读书治学之所。同时期的还有陕西蓝田的瀛洲书院、山东临朐的李公书院、河北满城的张说书院。因此,书院应是产生于唐初。 唐代中期,中央官府开始注意到民间兴起的这种新生的文化组织,于是创立官方的书院。但在当时仅是官方藏书和修书的地方,还不是教学机构。在受到官方承认以后,更多的士人渐渐接受书院,并根据自身的文化素质、需要和当地条件,不断赋予书院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书院也大量兴起于民间。至此,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这两大源头的书院形成了民办和官办的传统。民办书院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之所;官办书院藏书修书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志于学的成年士子。其主持人称山长或堂长,由书院办院人聘请或自任,此人须是名重一时的学者。书院采取问难论辩式,师生各抒己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术研究和教育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三十一年,下诏设丽正书院,到宋代书院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主要有河南嵩阳书院、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书院坐落于历史名城长沙市湖南大学校园,该院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式。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成高档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直到现在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在南宋时,闻名理学巨匠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处所并称。该院从南宋到清代,名人辈出,陶澍、贺长龄、郭嵩焘、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陈天华、程潜等更是岳麓高徒。在岳麓进入学堂时期,又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家,蔡和森、郑中下、谢觉哉、甘泗淇、周小舟等毕业于该校。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问学于恩师杨昌济。现有布局,系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书院大门横匾“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匾,左右壁有刻字石壁“忠、孝、廉、节”

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流变

浅析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流变 文传A1121班汉语言文学何星星12号 【正文】书院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院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进步,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书院官学化倾向的日益严重,极盛一时的书院最终退出了历史发展的舞台。 【关键字】中国古代书院、兴盛、衰落 中国的古代书院历千年,为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逾越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无数个杰出的人才,理应成为中国历史上屹立不倒的丰碑。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兴盛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萌芽于汉代,产生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延续于元朝,在明清时普及。据《后汉书·包咸传》记载,包咸“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后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后汉书·儒林传论》载:“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这里说的“精舍”、“精庐”,意即聚集生徒、私家讲学的场所。不过,限于汉代的出版印刷水平,当时的“精舍”、“精庐”讲学方式皆是口耳相传,尚不具备藏书条件,将它们当作书院的前身未尝不可,但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书院。由此可见早在汉朝就有了书院的雏形,而这一场所主要起着作为书院最为重要的功能--讲学的作用。 “书院”一词起源于唐代,袁牧在《随园随笔》卷十四中也言:“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集贤书院、丽正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肆业之所也。”因此很多人认为在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名称的开始。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唐朝贞观年间就有了书院,那时除了官方建立的书院外,还有不少民间私人创建的书院。《嘉庆四川通志》第79卷记载“张九宗书院”于“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建。” 宋朝书院发展迅速,无论是书院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书院制度也完全确立起来。理学大师朱熹就以白鹿洞书院为起点,使其所影响的范围甚广。这一时期的书院办学制度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主办学,讲会制度盛行,学生以自学为主,注重讨论和论辩等。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将书院作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书院再度辉煌,成为鼎盛时期,数量上,超过了以往书院的总和。他们以书院为讲坛,抨击时政,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思想,发出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呼声。他们在朱熹《白鹿洞规条》的基础上,提出了“饬四要,破二惑,学五益,屏九损”的《东林会约》。这是对书院制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清朝的书院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清代书院形成了以县级为主体,以府、州级为骨干,以省级为鳌头,以乡镇级为辅助的一个极为庞大的教育体系。在数量上,据商衍鎏著《清代科举制度述录》估计全国书院接近“二三千之数”。 综上所述,汉代已经形成书院的雏形,书院一词起源于唐朝,也就是说书院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到宋朝得以兴盛,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据此分析中国古代书院之所以兴盛德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古代文化的“四大”

中国古代文化的“四大” 中国古代的四民: 士、农、工、商 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中国京剧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中国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汉宫秋》、KCB齿轮泵 关汉卿《窦娥怨》、 白2CY系列齿轮泵 朴《墙上马头》、郑光祖《倩女离魂》 中国古代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汉)、卓文君(西汉)、KCB不锈钢齿轮泵 李清照(宋)、班昭(宋)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西施(秦汉)、落雁王昭君()、 闭月貂禅(三国)、羞花杨贵妃(唐)LYB系列立式液下齿轮泵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嫫母(远古)、钟离春(战国)、

孟光(东汉)、阮女(东晋)KCB-T铜齿轮泵 中国古代四大名妓: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专诸(春秋吴国)、要离(春秋吴国)、 聂政(战国魏国)、荆柯(战国卫国)GZYB高精度齿轮泵 中国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稽康、周瑜、杨华、阑陵王高长恭 KCB系列大流量齿轮泵 中国古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KCB齿轮泵安装尺寸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 中国古代有四大工程,即长城、都江堰、灵渠和大运河。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1、四川都江堰2、新疆坎儿井3、京杭大运河4、兴安灵渠2CY齿轮泵安装尺寸

四大神话小说: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清代李汝珍著的《镜花缘》、清代郭小亭著的《济公传》、高压齿轮泵清代无垢道人著的《八仙传》。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 蔡琰(约177年-约249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朝的时候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她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书法,兼长辩才与音律,据称能用听力迅速判断古琴的第几根琴弦断掉。《三字经》中提到蔡琰时说:“蔡文姬,能辨琴”。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琰初嫁于名门之子卫仲道,后来丈夫过世,也没有生育子女,就回到了娘家。董卓乱京时,蔡琰流落至匈奴,嫁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为妾室。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先后生育了两个儿子。《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建安十二年(207年),和蔡琰的父亲蔡邕有很深交情的曹操,对蔡邕无子嗣感到很难过,同情蔡琰的遭遇,于是派遣使节到南匈奴,以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她其再嫁给董祀。《后汉书?列女传》:“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董祀。”“文姬归汉”亦成为中国有名的故事。 后来董祀做到了屯田都尉的官职,犯了当斩的死罪,蔡琰亲自到曹操府上为丈夫求情。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曹操正在府里大宴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后汉书?列女传》载:“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曹操最后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之后有一次闲谈,曹操说到很羡慕蔡邕家中藏书量之丰。《后汉书?列女传》:“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蔡文姬凭超强的记忆默写出四百篇典籍,文无遗误。

中国古代“四大”

中国古代“四大” 1.中国古代四民——士、农、工、商 2.中国京剧四大名旦——(北京汉族)梅兰芳、(北京满族)程砚秋、(河北邢台汉族)尚小云、(河北东光汉族)荀慧生 3.中国京剧四大须生——前四大须生:(湖北罗田县汉族)余叔岩、(北京蒙古族)言菊朋、(北京汉族)高庆奎、(北京回族)马连良;后四大须生:(北京回族)马连良、(北京汉族)谭富英、(北京汉族)杨宝森、(北京满族)奚啸伯 4.中国元曲四大悲剧——马致远《汉宫秋》、关汉卿《窦娥怨》、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 5.中国古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jiǒng)、卢照邻、骆宾王 6.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汉)、卓文君(西汉)、李清照(宋)、班昭(宋) 7.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秦汉)、王昭君(汉)、貂蝉(三国)、杨贵妃(唐) 8.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嫫(mó)母(远古)、钟离春(战国)、孟光(东汉)、阮女(东晋) 9.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三国魏)苏小小[钱塘诗妓]、(宋)李师师[宋徽宗]、(宋)梁红玉[击鼓抗金]、(清)陈圆圆[昆山歌妓]

10.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专诸(春秋吴国)、要离(春秋吴国)、聂 政(战国魏国)、荆柯(战国卫国) 11.中国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12.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13.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应天书院、(湖 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河南郑州登封嵩山)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 14.中国古代四大工程——长城、(四川都江堰市)都江堰、(广西壮 族自治区兴安县)灵渠、京杭大运河。 15.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安徽安丰塘、新疆坎儿井、四川都江堰、京杭大运河 16.四大神话小说——(明)许仲琳《封神演义》、(清)李汝珍《镜 花缘》、(清)郭小亭《济公传》、(清)无垢道人《八仙传》。 17.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羿日除害、嫦娥奔月18中国古代四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 山伯与祝英台》、《白蛇许仙》 1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发明]、指南针[战国司南— 三国魏时指南车—北宋后期用于航海—南宋使用针盘导航]、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炼丹—唐已发明—五代末北宋初造出火药兵器—后经宋、元、

蜀中四大才女分别指谁 她们的代表诗作是什么

蜀中四大才女分别指谁她们的代表诗作是什么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蜀中四大才女: 1、卓文君 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卓文君《白头吟》诗文全文: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2、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后人将薛涛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传至今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薛涛诗的特点: 薛涛的诗,有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池上双鸟》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薛涛《春望词》诗文全文: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3、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女诗人、后蜀后主孟昶妃子,姓徐(一说姓费),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得幸于蜀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 幼能文,尤长于宫词,代表作《述国亡诗》。

中国古代书院起源与发展

中國古代書院起源與發展 一、研究動機 中國古代書院始名於唐,經唐末五代,至宋初,逐步發展成以私人創建為主,聚書研修,講學授徒的獨特教育組織形式。不同學術流派相互爭鳴,各展所長,同場講授,書院師生自願聽講,獨立思考,遂成為書院最典型的獨特學風,也是書院最有代表性的優良傳統。因此,或許能夠藉由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書院的起源與發展,來反觀現今大學林立,以致大學教學品質低落等現象做一番探討。 二、研究資料 研究資料 (1)主要資料:《中國古代書院》,王炳照著,商務印書館,1998年11 月第1版 (2)參考資料:《元代書院研究》,徐梓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年1月第1版 三、形式分析 表1:兩書基本介紹 表2:書籍章節介紹

表3:各省(區)歷代書院統計表1 1摘錄自《中國古代書院》,王炳照著,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第1版之附錄,第202頁至

四、內容分析 表4:宋初的著名書院2 宋初書院大多是由私人隱居讀書講學發展而起的,也有一部份由世家大族的家塾發展而成的。宋初書院發展的直接動因是“補官學之不足”,因此多得到朝廷和官府的支持、褒獎和資助,在宋初教育發展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宋初的書院一般說來規模都不大,組織機構也很簡單,尚無完善的制度和規程,活動內容也比較單一,穩定性也較差,但在教育發展史上卻表現了極強的生命力。 此外,北宋為了貫徹“興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國策,在文教建設上重點實施兩項方針和措施:一是強化科舉考試制度;二是鼓勵和支持民間或私人辦學。 (1)強化科舉考試制度:提倡“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 高”的思想;此外,宋真宗亦有一首“勸學詩3”很有代表性。 2事實上,宋初的書院還不限於上述數所,只是根據過去人們大體公認,近代學人新的研究所得,選擇了較有代表性的書院略做介紹,以其展示宋初書院發展的盛況和基本特點(引述自第53頁) (表格整理by江政融) 3〈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粱,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出門莫愁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