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球人才管理与开发:大湾区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会议议程 - 澳门城市大学

全球人才管理与开发:大湾区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会议议程 - 澳门城市大学

全球人才管理與開發:大灣區人才發展高峰論壇

會議議程

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年人才管理开发科暨人才交流中心 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上半年,人才管理开发科和人才交流中心根据全市人事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在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人事人才的政策法规,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有关人才政策,以大力引进人才和为人才提供多层次、多方位服务为重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开发引进和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政策学习,强化管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又要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此,我们多次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并针对一些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专程走访了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规范了毕业生报到、转正定级、人事代理、档案接收与转移等操作。 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中心整体运作的情况,从今年开始,我们试行月报制度,以部门为单位每月*号各自将上月工作进度和主

要问题、建议在网站的社区园地登载。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毕业 生接收、人事调动情况报送局长和分管局长备案。 二、认真做好干部人事调动、毕业生接收、人事代理等日常 工作 (一)干部人事调动 除了进一步了完善网上调动查询专栏外,还及时通过电话告 知办理情况、审批结果。此外,还与市劳动局商定,由我们按照 现行企业工资新旧标准对照表对从市外调入企业的干部档案工资 进行核定,每月底列表汇总交劳动局备案,改变了过去一直沿由 我中心将市外调入干部档案逐个送到劳动局重新核定档案工资的 做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人事档案的安全。 截至*月**日止,今年共受理干部调动***人(详见下表),审理档案***册。从数据统计分析,调入我市企业(含医院)的仍以 本科和中级职称人才为主,占总调入人员的**%以上,引进的人才 主要是医药、管理、财经、机械专业,医药类尤显突出,而文史、艺术、政法、化工则偏小各占*%左右。由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组建、公用集团、火炬集团的重组,使市内干部流动增多。调出人员有**%流向深圳及广州,随着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 提高,另有**%的人员选择继续深造(读研、读博),其余人员流 向全国各大城市。 ****年*—*月全市企业(含医院)干部流动一览表 项目小计按职称分类按学历(学位)分类

探讨企业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

:员工工作满意度,不仅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效率、顾客感知和利润水平,而且还能有效地反映组织绩效和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进行自我诊断。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S 企业为例, 探讨企业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结合实际提出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建议。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才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为了吸引、稳住人才,各企业家都将目光重点投向自己的员工,更加关注员工的需要和感受。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提高5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达到80%的公司,平均利润率增长要比同行业其它公司高出20%左右。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可以明确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予以解决和改进,比如监控企业绩效管理的成效,及时预知企业人员的流动意向。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最早由霍波克(Hoppock)在其著作《Job Satisfaction 》中提出, 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即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一种主观反应。回顾以往的研究,工作满意度的含义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综合性定义;第二类,与期望差距的定义;第三类,参考架构性定义。本研究将结合综合性定义来测量整体工作满意度,即员工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工作本身及工作相关各个方面的一种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企业、工作本身、工作回报、管理者、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Porter 和Steers 提出离职倾向是当员工经历了不满意以后的一个退缩行为。离职倾向 是预测离职行为的重要方法。相关研究发现,员工满意感对员工的缺勤、怠工、离职以及绩效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和预测作用。了解员工的离职倾向,针对高离职倾向的员工,加强沟通与辅导,改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员工离职,减少组织的损失。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1、问卷设计问卷的第一部分是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工龄、年龄、学历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员工工作满意度问卷,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3],结合我国和S公司实际情况,提出调查 的七个维度,分别是:①对企业的满意,包括对公司发展前景、管理制度等的满意度;②对领导的满意度,包括对不同层面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等;③对工作回报的满意度,包括对绩效管理、报酬、福利、培训与晋升等的满意度;④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包括人际沟通等的满意度;⑤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包括工作胜任感、成就感等;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气氛等;⑦对生活的满意度,包括生活娱乐设施等的满意度。第三部分,离职倾向。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 2、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S制药企业,是国家“ 863”计划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公司设备先进,崇尚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确保问卷调查的可靠性,问卷由经过培训的第三方——心理学研究生,统一发放,当场填写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220 份,收回196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82.7%,其中男90人,女92 人;生产部门120人,管理部门62人;29岁及以下104人,30岁至39岁51人,40 岁及以上27人;学历:初中18人,高中或中专82人,大专及以上82人;工龄在5年以下有31 人,6至10年95人,11年及以上56人。 3、方法 本研究选用的统计方法有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首先,对自编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其次,了解S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水平,讨论员工满意度各维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最后,比较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员工满意度差异。数据分析使用SPSS11.5软件。 二、数据分析 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 Cronbach‘ s alpha )进行信度检验,工作满意度问卷各分问卷内部一致性a系数均在0.64-0.90,问卷总体a系数为0.95,离职倾向问卷内部一致性为0.68 ,

员工工作满意度提升方案

员工工作满意度提升方案 目录 一.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1.综合性的定义 2.差距性的定义 3.参考架构性的定义 二.为什么要关注员工工作满意度 1.员工满意度管理可以及时诊断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员工满意度是促进公司业绩的动力源 3.员工满意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员工满意度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呢. 1.公司管理层在设计工资体系及相关福利制度和晋升制度时一 定要考虑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 2.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并重,营造企业良好氛围。 3.为了避免员工产生不公平感,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公平激励手 段,在企业中造成公平合理的气氛,使员工产生一种主观的公平感。

4.提供员工自我发展的机会,包括培训员工 5.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防患于未然 6.注重对价值观的考察,塑造健康的企业文化。 7.建立尊重人、发展人的人本文化,要关注员工的多样化需求。 8.建立充满人情味的“感激”文化 9.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员工工作满意度提升方案 一.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挑战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因为感觉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可以满足或者有助于满足自己的工作价值观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受。 众多学者根据研究意图的不同,对工作满意度下了不同的定义,可归纳成下列三种 1.综合性的定义:对工作满意度作一股性的解释,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是对工作本身及有关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或看法,是对其工作角色的整体情感反应,不涉及工作满意度的面向、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2.差距性的定义:指工作满意的程度视个人实得报酬与其认为应得报酬之差距而定。也就是“他们所得到”与“他们期望得到”之间的差距。差距愈小,满意的程度愈大,因此这种定义又被称为“需求缺陷性定义”。 3.参考架构性的定义:支持此定义的学者认为影响人的态度及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们对于这些客观特征的主观知觉及解释,这种知觉与解释则受个人自我参考架构的影响。因此,此类定义可以说是特殊构面的满意,其特征是工作者对特殊构面的情感反应。

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发布机构:吴泾镇龚悦琦时间:2008-6-5 11:36:51 【字体:大中小】 近年来,我镇组织人事科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我镇实现各项工作目标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新形势、新任务,对我镇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镇当前干部的整体素质同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一、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镇党委根据精简和效能的原则,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多次调整。我镇现有公务员63名,平均年龄48岁,50岁以上34人,占54% ,35岁以下3 人,占4.8 %。大专以上学历53人,高中、中专、初中学历10人。事业单位(包括镇直属公司、内设机构)共268人,平均年龄44岁,50岁以上87 人,占32.5 % ,35岁以下61人,占22.8%。大专以上学历85人,占32%,高中、中专、初中学历183 人,占68 %。村两委班子共有干部52人,平均年龄47.4 岁,大专学历6人,占 2 %。居委干部62人,平均年龄45.6 岁,大专以上学历11 人,占18%。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将我镇的干部队伍情况简要概括为:男多女少、党员多群众少、中年多青年少、低学历多高学历少。 二、我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强了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和指导,大多数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求真务实,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的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我们也明显地感到,在好的形势后面,也隐藏着不少的问题,村级经济增收步伐不快,地区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城镇环境整治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基层组织还存在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还存在与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艰巨任务不相适应的差距,分析我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1、年龄老化,队伍缺乏活力。年轻段的干部紧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公务员中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7.7 岁,二年内将有12名同志退休;事业单位科级干部43人,平均年龄48岁,50岁以上有20 人;村主要领导平均年龄48岁,居委主要领导平均年龄47岁。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后备干部缺乏,已是放在我们眼前一个不争的事实。 2、总量不足,分布不够合理。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缺编现象比较突出,干部缺口相对较大,现有人员编制复杂,层次不一。目前我镇95名副科级干部中交叉任职21人,干部交叉任职现象比较突出。 3、门类不全,复合型人才较少。法律、规划、财经、文秘等专业的干部偏少,很多同志都是凭经验办事。从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来看,大专以上文化的比例偏低。从干部的知识结构上看,年轻干部个体知识单一,经历单一;而有的干部十几年都在一个岗位上从事一项工作,有思维钝化、能力弱化的倾向,复合型人才相对比较少。 (二)干部队伍作风有待改善 1、基层班子不够坚强。当前部分基层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形不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缺少主动到群众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存在“等、拖、推”的官僚作风。有的怕失去选票,怕得罪人,争做“老好人”。在工作中关亲顾友,削弱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加剧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工作中对困难存在畏难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影响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⑴思想观念陈旧。一些干部长期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学习抓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自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山西霍州力拓煤业有限公司新班子组建以来,在山西普大煤业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建平董事长为核心的新班子带领下,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同心合力,艰苦奋斗,克服了生活、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公司整体工作推进神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各级管理组织机构框架基本搭建,基础队伍建设进展良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面对接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关键岗位人才严重匮乏的困难局面,通过在电视台和网上发布人才招聘广告,派人参加霍州市、临汾市及省里的各种人才招聘交流活动,以及班子成员高端急需人才招聘责任到人等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招聘方式,初步解决了公司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问题,目前,矿级领导机构(六长),七大科室、安管员、特种作业人员、三大监控人员、火工品管理作业人员按要求基本配备齐全。 二、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月的时间里,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141人进行了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其中,特殊工种52人,全员培训89人,岗前培训89人。科队级以上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全部参加了一轮培训,新招工人及后勤人员的聘用,严格按照用工招聘流程,通过初试、资格审查、面试、培训、试用及试用期满考核等层层筛选,严把准入关,用制度确保了用人(工)的质量。 我们公司目前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人力资源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公司安全生产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在集团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从以

下几方面努力。 1、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要求,制定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着手建立与公司发展战略相结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考核体系,为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撑平台。 2、根据公司短期、中期、长期各阶段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人才招聘的工作力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公司各个发展时期的人力需求,推动公司经营绩效进一步提高。 3、积极组织好公司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全面开展以“人本安全,教育培训,素质提升”为核心内容的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人才管理中激励机制

高校人才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研究 摘要:激励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因素。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已成为高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改革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现状,提出高校教师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高校;人才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一、激励的含义 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不同学科对激励有不同的解释。作为管理用语,激励是指调动和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作为心理学术语,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过程。作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员工努力工作、爱岗敬业、提升个人绩效、实现自我价值的潜能,并最终促进组织发展和绩效提升的过程。总之,激励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人的动机不断得到激发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目标而维持在一种兴奋状态中产生内在驱动力。激励的一般过程包括刺激(诱因目标和反馈均可引起刺激,产生动机)、个体需要、行为、目标和反馈等基本要素,从需要未得到满足开始,到目标最终实现为止。 激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之义;广义的激励则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 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师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应运用激励手段来达到优化高校人力资源配置,形成合理的教师资源配置结构,形成“优才优用、优劳优酬”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在适应时代需要,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激励为主导,改进高校教师激励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实现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摆在高校管理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高校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高校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优化高校教师资源,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保证高校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转;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科发展的水平。 二、目前高校教师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需要分析不到位 对激励对象进行需要分析是采取激励措施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学校只有认清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以及同一教师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激励策略和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潜能。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忽略了这一环节,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激励。一些管理者主观地认为所有教师都想得到同样的东西,忽视了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岗位和职称的教师需

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方法策略

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方法策略 绩效对组织而言,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情况的评价。绩效完成的好与坏,取决于每一个工作人员,不论是普通的劳动者,还是领导者。心理契约属于心理学范畴,大量实践证明,不考虑心理学观点,只用经济方法和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绩效,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心理契约成为提高企业绩效的手段和方法。 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心理契约的形成分析,不难看出,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领导人的心理和员工的满意度。 1、领导人的心理。领导者是具有法定地位和影响作用的个人,能够推动企业和企业成员目标的实现,拥有某种权力,承担某种责任,应尽某种义务。领导者作为培养人,就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没有研究过心理学原理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好的领导的,因为他若不了解人的情感、思想、情绪和愿望,不尊重别人,不善于同别人建立工作上的相互联系,就很难立足于人群之中。显而易见,在选拔领导人时,要注意他同下级建立相互关系的本领,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领导对被选拔人的认知过程。领导认知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活动,是由动机驱使和支配的心理过程。而动机的端正与否、动机的强弱决定认知的动力,动机和动力的强弱同认知的深浅呈正比例的变化。工作绩效是领导认知的心理指向,保证领导认知方向和方法的正确性。所以,对认知动机的激发是领导认知的首要问题。 2、员工的满意度。在动机行为的各个方面,情绪反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情绪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工作绩效。在需要理论中,需要的满足对行为会产生影响;在公平理论中,期望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会造成不满意感;在手段理论中,满意感可以增加激励的效能,而不满意感则会降低激励的效能;在自我功效理论中,个体的满意感来自对自己的行为与某种标准比较的结果。可见,满意感代表了一种情感的变量,作为“愉快——不愉快”连续体上的一点,在工作行为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极大地影响着工业社会。他对员工的看法非常简单,认为员工工作只为了钱。并认为,当劳动强度降低、工资增加时,员工的满意感就能提高。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除报酬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本身。工作中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一是工作的多样化。与报酬一样,工作本身的内容在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许多人都喜欢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而不愿意日复一日重复简单而乏味的工作。二是工作方法与工作的自主权。如有的单位领导事无巨细,大权独揽,束缚了下属的手脚,使下属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了不满情绪。

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导读:本文人才管理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年人才管理开发科暨人才交流中心 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上半年,人才管理开发科和人才交流中心根据全市人事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在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人事人才的政策法规,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有关人才政策,以大力引进人才和为人才提供多层次、多方位服务为重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开发引进和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政策学习,强化管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又要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此,我们多次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并针对一些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专程走访了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规范了毕业生报到、转正定级、人事代理、档案接收与转移等操作。 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中心整体运作的情况,从今年开始,我们试行月报制度,以部门为单位每月*号各自将上月工作进度和主要问

题、建议在网站的社区园地登载。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毕业生接收、人事调动情况报送局长和分管局长备案。 为配合局加强财务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人事代理和职称考试的收费、缴款,并按有关规定规范了现金的收缴管理。 二、认真做好干部人事调动、毕业生接收、人事代理等日常工作 (一)干部人事调动 除了进一步了完善网上调动查询专栏外,还及时通过电话告知办理情况、审批结果。此外,还与市劳动局商定,由我们按照现行>对从市外调入企业的干部档案工资进行核定,每月底列表汇总交劳动局备案,改变了过去一直沿由我中心将市外调入干部档案逐个送到劳动局重新核定档案工资的做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人事档案的安全。 截至*月**日止,今年共受理干部调动***人(详见下表),审理档案***册。从数据统计分析,调入我市企业(含医院)的仍以本科和中级职称人才为主,占总调入人员的**%以上,引进的人才主要是医药、管理、财经、机械专业,医药类尤显突出,而文史、艺术、政法、化工则偏小各占*%左右。由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公用集团、火炬集团的重组,使市内干部流动增多。调出人员有**%流向深圳及广州,随着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另有**%的人员选择继续深造(读研、读博),其余人员流向全国各大城市。 ****年*—*月全市企业(含医院)干部流动一览表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11-23T14:08:16.237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9期作者:陈玲[导读] 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高校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优势,高校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决定着高校的活力和发展水平。因此,加强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是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依然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应该称之为人事管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策略的实践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推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重视程度不高。一些高校管理者只重视传统的人事工作,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新理论的了解,认为资金投入是决定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唯有资金短缺才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没有意识到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才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真正瓶颈,没有充分意识到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重要性。 2.管理者层次偏低。人力资源管理干部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只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由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并忽略了管理人员的作用,而只注重于培养和培训教学科研人员,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了解,不能够根据高校的具体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思想方法和工具,常常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陷入“模板化”。 3.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未能充分实现其自身价值,也没有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足够重视,造成制定的激励措施不得力。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在坚持做好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础上,推行适当的待遇留人更加合情合理,因此,实施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非常有必要。 4环境因素的制约。高校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面,高校校园及周边自然环境的脏乱嘈杂严重干扰了教师的静思和研究;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自身的人文环境难如人意。 5.人力资源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从高校人力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一方面,热门专业人才的极度缺乏,专业教学人员的流动性大,造成教师缺编的现象;另一方面,非教学科研人员岗位的过度设置,造成高校内部一事重复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现象。这些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都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不尽合理,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调整其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 1.确定合理的师生比。师生比是反映学校办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高校评估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师生比应该在1:14―1:18之间,全国普通高校平均师生比总的来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各个学校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学校可能低于或高于这个标准。因此,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不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比例。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而且还要提高学校科研水平,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培养的人才中许多将成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像这类高校的师生比可以低于国家标准。主要以本科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的师生比可遵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一些专科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师生比可以适当的高一些。 2.严格控制教学后勤人员数量,提高办公效率。从前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学后勤人员数量在高校职工中所占比例较大,效率不高。因此,各个高校应把高校后勤改革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简化高校行政管理和教辅后勤等机构,精简后勤人员,减少行政人员,增加办事人员,把更多的编制让给专任教师或科研人员。在后勤进人制度上应该尽量引进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年轻大学生,避免“近亲繁殖”的现象,建立公平、公正、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定期的、分批的选送后勤人员出去学习。 3.提高教师选聘的起点。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教师中,本校毕业在本校任教的占27.4%,从企业、科研单位和外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从国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只占0.7%。而发达国家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在美国大学的教师,除了部分专业较强的学院和艺术学院考虑硕士学位以外,其他大学的教师一般都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在大学教师招聘方面,美国大学教师的招聘具有开放性,面向全世界的博士和各行各业的精英,原则上不招聘本校刚毕业的博士生。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必须提高高校教师选聘的起点,针对我国目前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现状,应该对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要求。对于“211”大学的教师要求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一般本科院校教师也要求至少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尽量不留本校刚毕业的博士生,想留在本校任教的博士生需到其他学校或其他行业工作几年。对于一些博士点比较少的学校可以留少量的本校博士生,同时到其他学校或企事业单位招聘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以便促进学术的交流。 4.建立、健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目前高层次师资大部分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像西部这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非常缺少。国家应该制定高层次人才流动的保障机制,对到西部高校任教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提高工资待遇,解决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关于国家课题的申请对西部高校应该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同时,学校本身也应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倡教师走出去继续深造,招聘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激活教师队伍,提高西部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参考文献】 [1] 钟志达: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8). [2] 李旺达:试论学校人力资本经营[J].人力资源开发,2018(2). 作者简介:陈玲(1987——)女,四川成都,助教,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人力资源工作

(完整版)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

.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思路草案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一目的 二关键职位识别与关键人才管理策略 三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与管理工具 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步骤 五关键人才的评估维度 六评估结果的运用 第二部分人才池 七人才地图 八继任者地图 九三类人才池 第三部分关键素质模型 十设计素质模型的作用 十一素质模型设计思路 第四部分素质评估与素质测评 十二能力评估目的 十三分层分类评估 十四360°评估报告模板 十五组织气氛调查 十六内部满意度调查模板 第五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十七职业发展规划与继任者计划联系 十八职业发展通道 十九明确每个职业阶梯对时间上的原则要求 第六部分人才培养 二十培养对象 二十一能力发展需求分析矩阵 二十二培养计划 二十三能力发展轨迹 第一部分总体思路

一 目的 业务拓展和战略升级,需要核心能力的驱动和支撑。而公司核心能力的载体是关键职位上的人才,对关键人才的识别、保有和提升,就是对公司核心能力的保有和提升。 如何系统地管理关键人才,如何有计划的提升关键人才的能力,如何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如何进行继任者培养以减少关键职位人才流失或缺位而带来的影响等,是我们面临的课题。通过构建、落实和持续完善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以达到如下目的: a) 锻造一支高素质、高境界、高领导力的干部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b) 明确和落实关键人才责任机制,促进关键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 关键职位识别与关键人才管理策略 1.2. 这些职位较为适合从内部培养和选拔,而非外部招聘; 3. 这些职位在组织内部属于中高层级; 4.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组织架构的变动,关键职位可能发生变化。 三 关键人才管理体系与管理工具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个人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个人 建议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个人建议 以下是我个人在做人事工作中累积的工作经验及在考取人力资源管师二级证书的过程中在培训机构学习的总结,以示参考。 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对于公司稳步良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做的不到位,会造成人员流动率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差,对薪酬不满,对工作没有热情,工作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造成公司企业文化沉闷,死板,各扫门前雪的局面,从而阻碍公司发展,甚至造成经营亏损及倒闭。 人力资源规划流程步骤及要点:1,确定企业的战略及经营目标, 并对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分析,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状况。 2,提供企业内部基本人力资源信息,可从年龄,学历,人员分布 状况各方面。 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结合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未来发展状况, 从业务发展,过去几年内人员流动情况,机构设置等方面预测为 实现企业目标和满足企业更好发展所需要的人员数量,类型及要 求。 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即搞清楚企业内部现在的人力资源情况, 对现在有人员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还要考虑企业内部人 员未来的调整状况做预测分析,岗位调整或取消,调配或晋升 等,要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继任规划等, 这样使企业人员有持续性。

5.确定招聘需要,并实施招聘规划,需求预测的全部人数减去内部可提供的人力资源数量,就等于需要向外部招聘的人数。 6与其它规划相协调,如财务规划,业务规划等。 7,制度建设完善,人本成本预算。 8,招聘风险评估,实施修正,评估及再应用。 对于在公司服务期满一年的优秀员工要给其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以留住人才。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流程:1,自我评价:员工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及职业发展做出分析和评价. 2,组织评价:组织对员工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评估,有助于员工正确认自己并了解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 3, 提供信息:对组织内部可以提供的晋升机会,要公平的提供给每一位员工. 4,提供辅导:提供职业咨询辅导,双方要沟通协商,提供有利于员工发展的建议. 5,建立目标: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协商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只有确定目标,员工才有发展方向. 6制定行动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不断的进行修正和评估。 招聘工作流程及要点: 1对需招聘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和部门主管沟通并确定其工作内容,目的,职责,职能要求,确定岗位说明书。

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

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留住员工、减少离职是现代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调查,实证研究了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职业成长负向影响员工的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在职业成长和员工离职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根据研究成果,对企业如何减少离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成长;员工满意度;离职意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才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预防人才流失、留住员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离职意愿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过去人们对于离职意愿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个体因素、工作因素和环境因素上等。很少有人探讨员工在组织的职业成长与其离职意愿的关系,直到2010年翁清雄等几位学者提出这一模型,分析了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并用职业承诺和感知机会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分析。在以往的研究中。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被普遍认为是员工离职的两个最重要的中介因素。西方学者认为,组织承诺比员工满意度更能预测员工离职,但在中国情境下,工作满意度对于员工离职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因此,本文选择员工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探求在国有企业中职业成长和离职意愿间的关系。这对于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离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职业成长与离职意愿 Graen f19971等将职业成长定义为“个人沿着对自己更有价值的工作系列流动的速度”。袁庆宏(2009)等将职业成长分为结构性成长和内容性成长。前者是指随着职位的上升而连带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后者指员工在现有的职位上因长期工作经验而产生的能力和动机。 翁清雄(2010)等认为这些概念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忽略了员工在没有发生工作转换时的职业成长问题,二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翁清雄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职业成长这一概念的可操作化界定。他们认为。职业成长包括组织内职业成长与组织间职业成长。 “人往高处走”,人们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中员工也是需要追求职业成长的。如果员工在组织内部得不到好的发展时,更倾向于选择离职;相反,如果

创业型企业人才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论文

创业型企业人才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论文 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管理的理论指出,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内部人才的引进。吸纳优秀人才,人尽其用,充分的发挥出每位人才的能力和才智,并以此为其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真正为企业的实践管理指出明确的奋斗方向。通常而言,创业型企业发展的主要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迅速、稳定以及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不断的创新发展当前的人才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管理完善性。 1.人才机制不健全。结合当前多数创业型企业人才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其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性具体表现在相应的管理制度方面。普遍存在人才流动机制匮乏、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而对于企业本身在对人才的考核及评价方面,仍然缺乏相应的考核标准,这些都直接导致企业很难吸引相应的人才。而且,在企业内部人才培训的制度方面由于缺乏保障机制的缘故,很多员工们本身的知识水平难以符合其工作的真实要求,导致其工作效率严重低下。这些都是企业人才管理机制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将很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缺乏科学的人才管理理念。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之下,多数企业都开始引入先进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并由此推行相应体制改革措施。不过,因为受到长期体制发展的影响,而大多数创业型

企业对于人才的管理仍然缺乏相应完善的管理机制,这就很容易致使企业管理者在人才管理的实践当中严重缺乏相应的人才管理观念,甚至直接导致一些人才的考核、评价以及选拔等多个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最终致使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 3.人才结构存在缺陷。通常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很容易发现一些常见的'现象,有些创业型企业当中并不缺乏人才,甚至里面的优秀人才有很多,其不管是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完全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但是,这些企业都难以将这些丰富人才的资源转换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也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本身在人才结构方面不够合理所致。这些不同的人才都很难在其各自岗位当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因而直接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流失情况,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1.构建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招纳到更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就要求企业方面必须对自身的人才选拔机制加以改善,不断的创新优化相应的人才引进策略。从创业型企业的发展角度而言,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具体可划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招聘两个方面,内部管理主要是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员工们本身的利益,激励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外部招聘则主要需要完善人才选拔的机制,需要推出相应制度,能够对员工

【最新】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最新】人才管理工作总结 _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_年人才管理开发科暨人才交流中心 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上半年,人才管理开发科和人才交流中心根据全市人事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在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人事人才的政策法规,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有关人才政策,以大力引进人才和为人才提供多层次.多方位服务为重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开发引进和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政策学习,强化管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另一方面又要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此,我们多次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并针对一些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专程走访了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规范了毕业生报到.转正定级.人事代理.档案接收与转移等操作. 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中心整体运作的情况,从今年开始,我们试行月报制度,以部门为单位每月5号各自将上月工作进度和主要问题.建议在网站的社区园地登载.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毕业生接收.人事调动情况报送局长和分管局长备案. 为配合局加强财务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人事代理和职称考试的收费.缴款,并按有关规定规范了现金的收缴管理. 二.认真做好干部人事调动.毕业生接收.人事代理等日常工作 (一)干部人事调动 除了进一步了完善网上调动查询专栏外,还及时通过电话告知办理情况.审批结果.此外,还与市劳动局商定,由我们按照现行企业工资新旧标准对照表对从市外调入企业的干部档案工资进行核定,每月底列表汇总交劳动局备案,改变了过去一直沿由我中心将市外调入干部档案逐个送到劳动局重新核定档案工资的做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人事档案的安全. 截至6月_日止,今年共受理干部调动43____(详见下表),审理档案2_册.从数据统计分析,调入我市企业(含医院)的仍以本科和中级职称人才为主,占总

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

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 李洁吕康银熊顺朝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留住员工、减少离职是现代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调查,实证研究了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职业成长负向影响员工的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在职业成长和员工离职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根据研究成果,对企业如何减少离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成长;员工满意度;离职意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的不断发展,企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才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预防人才流失、留住员工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离职意愿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过去人们对于离职意愿的研究,多是集中在个体因素、工作因素和环境因素上等。很少有人探讨员工在组织的职业成长与其离职意愿的关系,直到2010年翁清雄等几位学者提出这一模型,分析了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并用职业承诺和感知机会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分析。在以往的研究中,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被普遍认为是员工离职的两个最重要的中介因素。西方学者认为,组织承诺比员工满意度更能预测员工离职,但在中国情境下,工作满意度对于员工离职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因此,本文选择员工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探求在国有企业中职业成长和离职意愿间的关系。这对于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离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职业成长与离职意愿 Graen (1997)等将职业成长定义为“个人沿着对自己更有价值的工作系列流动的速度”。袁庆宏(2009)等将职业成长分为结构性成长和内容性成长[1]。前者是指随着职位的上升而连带的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后者指员工在现有的职位上因长期工作经验而产生的能力和动机。 翁清雄(2010)等认为这些概念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忽略了员工在没有发生工作转换时的职业成长问题,二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2]。翁清雄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职业成长这一概念的可操作化界定。他们认为,职业成长包括组织内职业成长与组织间职业成长[3]。 “人往高处走”,人们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中员工也是需要追求职业成长的。如果员工在组织内部得不到好的发展时,更倾向于选择离职;相反,如 * 本研究受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0801351)资助。 作者简介:吕康银(1969—),女,黑龙江人,教授,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与社会保障;李洁(1990—),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熊顺朝(1987—),男,陕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

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高层次人才是高校最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高层次人才的使用与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高层次人才的特征、现状及管理等方面对高校高层次人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高校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会议上强调,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①高校高层次人才决定着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大小。“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只有大师云集,才能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只有拥有一大批站在国际科研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技进步的高层次人才,高校才能跟得上世界高等教育的步伐,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因此,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与管理是高校人才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头等大事。 一、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定位 所谓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术造诣,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能把握学科前沿与发展方向的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创造性,高层次人才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方面统一。根据我国人才队伍实际状况和人才统计口径,从学历上讲,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即可称为高层次人才;从职称上讲,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即属高层次人才;从类型上讲,高层次人才包括中高级领导人才、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的高级专家。 二、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的现状 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组成是两院院士、特聘教授、贡献突出及特殊专家、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国家科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各级“人才工程”的入选者、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当前,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与管理的现状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