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加坡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

新加坡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

新加坡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
新加坡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

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

□城市生态专题调研组

本文结合在新加坡实地学习、现场考察了解的情况,谈谈对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感受和体会。

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经验

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成就卓越,连续十年成为亚洲最适合人居城市,细究成功之道,关键在于其实行的预防、执法、监督、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模式,仔细剖析,主要特点体现在机构设置、法规体系、两规融合、产业转型、绿化行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执法和监测、教育和宣传、政企合作等方面。

(一)健全的法规体系、严格的环境标准

1?环境法律体系

新加坡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采取的方法是立法先行。从I 9 6 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标准,并不断提高和完善,其中环境及水源部负责执行4 9部法律和条例,主要包括环境公共卫生法、环境污染控制法、污水道和排水道法、有害废物(进出口及转移控制法、虫害与农药控制法、氰化氢(熏蒸)法、传染病法、食品销售法、冒烟(特定地区禁止)法等。比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从

19 8 0年开始,发电厂、炼油厂等主要空气污染源只准使用硫磺含量不超过2%的液态油发电。对在空气中散布污染物的工业,必须安装特别设备以确保散发出来的气体符合国家标准。在工业污水处置方面,规定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控制方法有两种:第一,制定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允许自行处理后达标排放;第二,监测排水口,防止污染,在生产废水排放处安装自动监测装置,超标排放时,闸门自动关闭,非环境部人员无法启动闸门。在公共卫生方面,注重提升街边小贩和食物供应商的卫生标准,从1 9 6 6年开始实施的新小贩准则,规定所有小贩必须领取执照,随后小贩逐步被责令迁至有适当污水处理和排水系统装置的小贩中心营业。四政府设立了一个虫害控制单位,专门负责监察和研究蚊子等害虫的滋生和控制。2?绿化管理规定

新加坡为了保护绿化资源,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1)法律上规定5%的国土要保持自然状态,绝不允许破坏;(2)颁布《公园和树木条例》、《公园和树林规则》等;

(3)责任分明。城市道路两旁绿地、树木由国家公园局建设、管理,新镇中小区公园、邻里公园、袖珍绿地等由开发商建设,社区理事会维护、管理,各单位负责自己用地内的绿地建设和管理,各学校负责周围公园、绿地的种植和养护;(4)奖惩严明。每年在城

市美化绿化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者,总统亲自授予勋章,以资鼓励。但对破坏树木者处以非常严厉的惩罚,如乱摘花草者罚款5 0 0?1 0 0 0新币,随意砍伐树木者坐牢,并处以较大数目的罚款等。

(二)两规的融合协调、完善的规划管制

1.基于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一是集中、高密度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中对每寸土地的使用性质、强度都进行了严格地限制。基本上建筑成片、集中、密集地建设,且向空中发展,留出地面空间进行美化绿化,保留足够的发展用地和自然保护区。二是大幅度提升绿化标准。新加坡现有绿地7 5 0 0公顷,人均2 5m2/人,名列世界城市绿化指标前矛。公园绿地由沿岸公园、自然公园、水库公园、城市公园、新镇公园、邻里绿地和组群绿地构成。三是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化系统。绿化系统以海岸线成片绿地和风景区、中央水源森林保护区为主,以市区公园、植物园、街头绿地和快速公路道路旁的绿带为辅,以楼前屋后的绿地及建筑的窗口、阳台、屋顶及人行天桥上的花卉为点缀,扩大水域空间,形成了良好的生

态环境。

2?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环境管制要素

市区重建局是新加坡的土地规划与发展管制机构,主要负责全国土地规划、拟定概念蓝图以及发展指导蓝图,并把环境管制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其中环境管制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

一是确保足够的土地来作为环保基础设施,如排水用途、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等。二是保护集水区。受保护的集水区占全国总面积的5%,保留为自然生态保护区,不允许任何开发;不受保护的集水区占全国面积的6 0%,土地的开发程度和用途受管制,只允许无污染工业与轻工业用途,所有发展项目都设有污水管道。三是确保土地用途的互容性。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缓冲区;在高污染工业或高危险工业厂房地带设置卫生安全缓冲区等。

3?各类工业项目的合理选址

一是制定明确的工业用地分类标准和保护距离要求。新加坡将工业用地分为四类:包括无

污染工业(包括软件开发、服装设计、装配及修理家用电器等)、轻工业(包括纸质品业、产品研究与发展、印刷业等)、一般工业(包括电镀厂、修车业、食品业、酿酒厂等)、另类工业(包括发电厂、化工业、炼油业、晶圆厂等)。各类工业与住宅之间设置足够的缓冲区,轻工业、一般工业、特殊工业与住宅区之间的缓冲距离分别为:

50m>100m> 500 — 1000m,缓冲带内允许布局非工业、非住宅类用地,女口绿地、停车场等。二是合理的工业用地布局。把无污染工业与轻工业用地设置于住宅用地的附近;把一般工业与特殊工业用地设置于远离住宅用地的裕廊工业区、大士工业区或裕廊岛上;下水道延伸到所有工业地段等。三是详细审核工业用地的申请。工厂只能在工业用地内;推行无污染科技,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品及产生废料;使用不危害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化学药品;确保所排放的废气与废水能符合标准;确保所产生的废弃物能安全处理等。

4.工业项目的建筑管制

一是建筑方案审查。在工业项目的开发计划得到批准后,开发商可以进行报审工作,将建筑蓝图提交到公共事业局的建筑控制署,以及环境和水资源部的技术部门如中央建筑规划部,中央建筑规划部从技术角度出发,对规划中的环境卫生、排水装置、污水处理,特别是对建筑设计中环保设施的使用做出审查。只有当所有的技术要求都得到满足,建筑控制署才会批准该项建筑规划。二是建筑工程验收。在建筑物完成后,环境和水源部和其他技术部门将对建筑物进行审查。审查开发商是否按规定要求执行,在处理完所有问题后再通知建筑控制署,给开发商颁发临时验收证或合法竣工证明。

(三)推动产业的转型,提升工业集约水平

为了减少工业“三废”的污染,使自然环境持续发展,新加坡政府积极引导,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投资商从事高附加值、无污染、占地少的现代高科技工业,而将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引向周边国家发展。为节约土地,政府严格控制用地的布置,提倡建多层厂房、共用式立体交通,要求建筑外观体现高科技、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并且强调用地内进行绿化,各种植物搭配得当,与周围环境协调。

(四)“美化家园”运动、周密的绿化方针

1 .开展“美好家园”运动

新加坡城市绿化运动起步于I 9 6 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认为改善城市环境是树立国家形象吸引投资的关键。1 9 7 3年成立了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由公园康乐局、环境卫生局、市区重建局等组成,每月开会一次,视环境美化之需要来制定新计划和方法,并由国家公园康乐局付诸实施。1 9 9 0年代初政府将每年11月第1周定为全国“清洁/绿化周”。

活动开始时,国家总理、部长等带头植树、清扫环境,国民积极参与。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美化家园的活动。“美化家园”运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尝试阶段(1 9 7 0年代),成长阶段(1 9 8 0年代),成熟阶段(1 9 9 0年代)。

2 .详细周密的绿化方针

新加坡在环境美化绿化方面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方针:(1)每一条巷道必须种植花草树木;

(2)人行道两旁种植灌木和乔木成为林荫步道,使行人和车辆完全隔离;(3)美化高

架桥和陆桥,桥上做花坛,并种爬藤类植物,使之成为绿桥;(4)选择开花的攀藤植物,

如九重葛、素馨藤等,来美化灯杆;(5)混凝土走道的宽度超过15米要种树,狭小的

走道有埋设水管或沟渠者则不可以种树;(6)停车场必须种植花草树木,甚至两行停车

位之间也必须种植树木遮荫,停车位上铺设特制空花石板作为树木根系通气之用;(7)绿化围墙和挡土墙;(8)路旁零星地要先整地,使地面平坦整齐再种草皮;(9)践踏

枯死的草皮要随时补植;(10)道路旁不雅观的建筑物,均应种植高大的绿篱及花木来遮丑;(11)新填土地在未开辟道路及盖房屋前,政府先用来培植树苗和草皮;

(12 )施肥以改善土质,施石灰以调整土壤的ph值;(13 )各街道的树木,均需作

根系通气处理;(14)种植果树,使新加坡成为一座热带果树园之城;(15 )绿化学

校大操场。此外,强调与道路、沟渠等相关工程的配合,使绿化、水电、沟渠、铺路等一次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植物栽种、景园设计方面,强调安全、美观、遮荫、降低噪声、改善局部小气候等,并对其作了详细地说明。如要求选择不易落叶及枝干较坚韧的树木,以免折枝垂吊,造成幻觉,易致车祸。在移植较大树木时,注意栽植的深度,以免偶遇大风时被连根拔起,发生意外。

(五)健全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污染治理

一是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新加坡把家庭和工业废水导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疏导废水至处理厂处理,直至符合国际标准才能流入海中。近年来,新加坡全国各地都已铺设污水处理系统,把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水系统分开,以便把废水和雨水分别输送到不同的处理厂进行处理。同时还实施了污水处理和新生水回用的工程。二是高效的固体废物管理系统。新加坡实施了严格的垃圾收集、分类系统,5 6%的垃圾被回收循环利用,41%的垃圾被4座正在运营的焚化厂焚化,焚化后产生的灰烬和其余垃圾集中填埋。

(六)珍惜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作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新加坡从依赖周边国家进口供应,到积极开辟新的水源渠道,有效保证了用水的安全和需要,作出了许多艰辛而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新的水源渠道包括:建设完善的集雨和蓄水系统,保护集水区,实现8 0%的雨水收集利用;建设5座新生水厂和完善的工业供水系统,实现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建设海水淡化厂,并将海水淡化处理作为重要的供水发展方向。

新加坡对衰败的新加坡河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功能更新、环境治理、景观塑造等,使其重新焕发了活力。为了蓄水并改造岛内联海水体的水质,新加坡还创造性地实施了沿海水闸工程,水闸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岛内防洪排涝的要求,而且有效储存了雨水、隔绝了海水,预计通过4-5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这些通海水体的水质淡化。

2?土地资源的开发建设

新加坡提出了紧凑型、高密度城市的理念,在充分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可建设用地进行最大化的利用。通过填海造地,不断开发新的土地资源(从1 9 5 0年填海造地已新增2 0%国土面积),保证了土地资源满足发展需求。

3.山体林地的保护

对岛内山体(最高的山体海拔16 3米)实施保护,禁止山体破坏和开米,而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均由国外进口。还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树木保存区,制定了绿化遗迹路保护计划和古树保护计划,将树围大于一米的已成长树木和绿化遗迹老路纳入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尽量保留。

(七)严格的执法力度,健全的监测机制

新加坡政府的执法严格程度举世闻名。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到处可以看到“乱扔垃圾罚款1 0 0 0新元”的告示。乱扔烟蒂、随地吐痰、攀花折木、破坏草坪、驾驶冒黑烟的车辆等违规者必会收到罚单,如果不按时交纳罚款,就会受到法院的传讯。对破坏公共环境者,其法律规定让他们穿上印有“垃圾虫”字样的黄色夹克去扫马路,使受罚者产生畏惧心理,杜绝了重犯的可能性。

定期、主动的监测机制也是新加坡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包括定期检测地面空气素质以及内陆河道和近岸海域的水质、检测空气素质以及水质的趋势、监控道路上排放黑烟车辆的数量、评估管制措施的效率、定期与工业界磋商,以期修改现行政策与排放标准等。

(八)普及环保教育,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一是从娃娃抓起,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争取做到每个国民都有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环

保教育被列入了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政府鼓励每所学校至少成立一个环境保护俱乐部,并鼓励在学校培养环境保护大使。二是在社会生活方面,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人参与环境保护。自1 9 9 0年以来,新加坡每年都开展“清洁绿化周”活动。最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把新生水厂、垃圾无害化填埋人工岛等环境

工程作为环保教育基地,并要求各机构组织员工、学校组织学生等进行参观,现场接受环保教育。

对南京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启示

新加坡的经验和作法为我们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看待生态环境、如何取得生态环境的和谐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

(一)始终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新加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长远的观点,并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

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新加坡认为确保提供并维持高素质的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活、社会环境,保护自然

环境,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推动力。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新加坡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制

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集中了各方的力量,统一了各方的行动,通过持续的投入,达到了

生态建设的高水平和生态环境的高质量。

目前南京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环境保护与建设并重,必

须要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必然方向;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的有效途径;把构建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体系作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

1?理顺管理体制

新加坡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职能同时置于环境及水源部,是新加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成功的基础。南京可以在国家制度框架下,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职能的整合为目标,进行机构调整,将环保、城建、城管、水利等部门的职能进行优化整合,减少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环节,减少协调成本,真正做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协同。

2?完善法规体系,强化执法力度

研究制定较为具体的工作标准,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严格执法,是新加坡

在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中最为成功的经验。在立法方面,南京市人大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在国家相

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力争使本地的生态环保法规更详尽、更具备可操作性。要把构建完善科学的政策法

规体系作为解决南京环境问题的重要保障。措施是:第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制度;第二,推进清洁生产

政策;第三,调整招商引资政策,政府在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要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突出可持续

发展的目标; 第四,调整产业优惠限制政策,包括制定回收利用激励政策,完善再生资源价格体系,调整

财税优惠政策,对未经加工或废弃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提供可利用废物的企业不得向利用废物的企业收

取费用;第五,倡导绿色消费政策,包括落实经营者的绿色营销责任,扩大消费税课征范围,利用可再生

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减征或免征消费税,通过制定绿色采购政策,影响消费者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

向。在执法方面,切实贯彻“执法必严” 的精神,真正地在政府层面上,把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贯穿于政

府行为的每个环节。

(三)强化四规融合的协调机制

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产业规划是引导城市发展的龙头,如何做好四者之间的协调,是做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是要强化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融合。有限的土地资源需要满足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需

求,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必须有统一的规划管制作为基础。新加坡由市区重建局统一负责全国的土地规划。在规划制定阶段,就贯彻了生态环境建设理念,将环境管制纳入土地规划,同时,新加坡从规划管制

入手,在工业项目的合理选址、发展与建筑等方面实行管制,确保环境保护规划得以落实。

二是要强化产业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的融合。南京产业结构偏重,所以我们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解决南

京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环节。明确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是以产业结构

高度优化为主的调整,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产业结构比例合理化为主的适应性调整。

(四)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南京战略

“美好家园"行动是推动新加坡成为花园城市的重要举措。南京一直以来以绿化而闻名于全国,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为了推动南京城市绿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南京市推行了“绿色南京”战略,老城添绿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举措。对比新加坡和南京绿化标准,基本上接近, 但人的直观感受却是南京绿化水平与新加坡尚有较大差距,这关键与在于何处绿化、何种方式绿化,没有章法,往往事倍功半。我们现在操作模式是绿化指标众人挑,自上而下的分解,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绿化而绿化,绿化行动的理性思考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提高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是鼓励节约集约用地。而南京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但这一时期建设用地年均供应量仅为十五、十一五期间的5 0% —6 0%,为此,必须加强低效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开发,控制各类产业用地低水平分散建设, 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二是超前谋划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南京水资源较为丰富,但从未来水安全保障角度出发,南京仍然要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在土地规划和开发中重视对集水区的保护。更加重视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同时要十分重视中水回用、再生水的利用工作,变废为宝。

(六)建设高水准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

城市生态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新加坡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如污水回用,供水可直接饮用,水体淡化,推进垃圾回收和焚烧等。高水准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使得新加坡保持了优良的生态环境,而且也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其国际化战略向国外输出的重要资源。

参照新加坡经验,南京要把综合整治环境污染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内容,包括治理重化企业污染源,强化机动车尾气监管和扬尘控制,治理餐饮娱乐业油烟噪声污染,以建立雨污分流体制为重点整治城市水环境。

(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力度

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民的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把环保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利用各种活动,在社会上掀起关注环境保护的热潮,加强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我们要把提高公众参与水平作为提高中国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渠道,措施是: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制化、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环保知识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环境保护、绿色消费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让全民理解、支持和积极投入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列。

南京与新加坡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强政府、发展速度快、土地短缺、人口密度大、亚洲文化等等,由于这些共同点,使得新加坡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南京与新加坡相比,也有许多差异之处,如区位、气候、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因此,对新加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而需要建立南京自身的模式。本文只是一个粗浅的尝试,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弨罗海明执笔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 中国高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的借鉴典 13281150 泽英运输1305 摘要:透过新加坡城市规划成果,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思路与模式,探析城市规划新理念及新思路,寻求值得借鉴的城市规划经验,为我国高人口密度城市的规划探寻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高人口密度城市、借鉴 新加坡作为著名的热带花园城市,成功平衡了城市发展与人居生活环境改善关系的规划要素。新加坡的规划者和城市经营者们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最优化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两大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高人口密度城市所面临的亟待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新加坡1965年建国初期,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国情与欧美不同,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及人口密度方面,大高于欧美各国。新加坡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提高,成为一个典型的、怡人的现代化热带花园城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 1.制度设计合理

(1)建立统筹空间规划的专门部门。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统一协调规划编制.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负责与空间利用有关的规划和管理。所有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发展管制、市区设计及旧屋保留等都由市区重建局完成.与土地局、建屋发展局等公共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不存在权力交叉和重叠。 (2)健全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协调的体制机制。新加坡从体制上将专业规划编制的权力赋予市区重建局.专业部、]不再单独编制专业规划。通过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来反映和落实各专业部门的用地需求,从而从体制上解决了规划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规划不协调的问题。(3)通过成立多部门委员会制度来协调各专业的规划编制。其委员会制度包括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发展管制委员会。概念规划需要所有的与规划编制及其实施相关的部门参与,并且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由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总体规划委员会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发展管制委员会的职责是针对私人发展方案提出审定意见,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2. 规划理念先进 (1)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利用综合的规划理论,即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勒·柯普西埃的“现代城市”两种理论的有机融合。结合新加坡的实际,将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值得借鉴的创新理念广泛吸纳、整合。其核心思想仍然是功能完善的社会性城市,同时结合了技术的进步,以现代交通系统与高层建筑相结合的新

新加坡为什么投资环境好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城市规划-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精品

从新加坡城市规划中所得到的启示 ——反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高尚 摘要:新加坡是赤道附近一个极小的岛国,在刚建国时被人戏称为一个仅拥有阳光和空气的地方,然而依据坚持将近40年的严谨而又全面的城市规划,新加坡一下发展成为亚洲最美丽的城市,有着“花园城市”的美称。而今中国也在经历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矛盾问题也逐渐凸显,新加坡的总体规划的成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借鉴。虽然身为大学在校学习的建筑系学生,但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思想很值得我去学习与思考,对我未来的建筑设计以及职业发展会有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总体规划,概念规划 一、新加坡城市规划及发展基本情况 新加坡作为一个成功在战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它的城市规划经验是我国城市发展可借鉴的良好范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来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由于自然资源的约束,新加坡需要在狭小的641.4平方公里的国土内完成诸如过滤水的提供、污水处理、焚化工厂、发电厂、军事设施、机场以及住宅、工业、商业和娱乐设施等的建设。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对于其国家的生存尤显重要。 新加坡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有化,

使有限的土地满足所有的需求;第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由于有很多发展限制,规划者必须很好地协调土地的各种利用,以创造一个有特色的、绿色而美丽的多功能城市。要达到一个平衡非常困难。尽管如此,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30 年内得到了飞跃提高。它的自然环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一个典型的热带花园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矛盾突出时期 上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新加坡的城市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到处拥挤,满是贫民窟。1 / 4 的居民挤在岛上1 % 的地区里。生活条件更令人震惊,常常是50 多个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间内。为解决问题,合理进行土地的利用,新加坡于1985年出台第一个总体规划。所有的城市土地逐步分区,划出了绿色地带和新城镇区。并把提高生活质量和解决拥挤问题列为议程上首需解决的问题。 2.城市初步形成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住房计划迅速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共完成了5.4 万套公寓,这比由新加坡殖民当局建造的2.3 万个单位超过了一倍还多。新加坡的有效土地重新利用政策以及使新加坡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政策推动了建筑的快速进展。6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恢复工程因为活跃开展。期间为指导长期的城市开发推出了概念规划。这项规划设计用于指导基础设施的开发,其针对的目标依次是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的基本社会需要,通过一项周密的分散政策,将市中心的居民人口和工业人口逐渐转移。与此同时,市中心通过城市复兴逐渐成为了国际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3.特色发展期 随着城市建造的不断发展,新加坡逐渐解决了市中心的拥挤问题,并于80年代开始将城市建设的中心转向城市形象的塑造。更多的重点转向了生活质量,其中重点包括环境品质。重心在于建造一个现代金融中心,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热带城市。对品质和特色的格外重视甚至波及到公共住宅领域。住宅开发部试图改变延续至今的房屋设计标准,以实现每个城镇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 4.城市发展新时期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加坡进行了社会经济的改革,同时,新加坡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加坡政府面临的已不仅是人口过剩,其政策也相应地转变为通过各种发明和有选择的移民来鼓励人口增长。在经济方面,政府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经济增长更加适度。政府预留了充足的土地给商业、贸易和工业。港口、道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平衡和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新加坡将目标瞄准为独特的、怡人的热带城市。

新加坡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

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 □城市生态专题调研组 本文结合在新加坡实地学习、现场考察了解的情况,谈谈对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感受和体会。 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经验 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成就卓越,连续十年成为亚洲最适合人居城市,细究成功之道,关键在于其实行的预防、执法、监督、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模式,仔细剖析,主要特点体现在机构设置、法规体系、两规融合、产业转型、绿化行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执法和监测、教育和宣传、政企合作等方面。 (一)健全的法规体系、严格的环境标准 1?环境法律体系 新加坡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采取的方法是立法先行。从I 9 6 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标准,并不断提高和完善,其中环境及水源部负责执行4 9部法律和条例,主要包括环境公共卫生法、环境污染控制法、污水道和排水道法、有害废物(进出口及转移控制法、虫害与农药控制法、氰化氢(熏蒸)法、传染病法、食品销售法、冒烟(特定地区禁止)法等。比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从 19 8 0年开始,发电厂、炼油厂等主要空气污染源只准使用硫磺含量不超过2%的液态油发电。对在空气中散布污染物的工业,必须安装特别设备以确保散发出来的气体符合国家标准。在工业污水处置方面,规定对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控制方法有两种:第一,制定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允许自行处理后达标排放;第二,监测排水口,防止污染,在生产废水排放处安装自动监测装置,超标排放时,闸门自动关闭,非环境部人员无法启动闸门。在公共卫生方面,注重提升街边小贩和食物供应商的卫生标准,从1 9 6 6年开始实施的新小贩准则,规定所有小贩必须领取执照,随后小贩逐步被责令迁至有适当污水处理和排水系统装置的小贩中心营业。四政府设立了一个虫害控制单位,专门负责监察和研究蚊子等害虫的滋生和控制。2?绿化管理规定 新加坡为了保护绿化资源,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1)法律上规定5%的国土要保持自然状态,绝不允许破坏;(2)颁布《公园和树木条例》、《公园和树林规则》等; (3)责任分明。城市道路两旁绿地、树木由国家公园局建设、管理,新镇中小区公园、邻里公园、袖珍绿地等由开发商建设,社区理事会维护、管理,各单位负责自己用地内的绿地建设和管理,各学校负责周围公园、绿地的种植和养护;(4)奖惩严明。每年在城 市美化绿化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者,总统亲自授予勋章,以资鼓励。但对破坏树木者处以非常严厉的惩罚,如乱摘花草者罚款5 0 0?1 0 0 0新币,随意砍伐树木者坐牢,并处以较大数目的罚款等。 (二)两规的融合协调、完善的规划管制 1.基于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一是集中、高密度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中对每寸土地的使用性质、强度都进行了严格地限制。基本上建筑成片、集中、密集地建设,且向空中发展,留出地面空间进行美化绿化,保留足够的发展用地和自然保护区。二是大幅度提升绿化标准。新加坡现有绿地7 5 0 0公顷,人均2 5m2/人,名列世界城市绿化指标前矛。公园绿地由沿岸公园、自然公园、水库公园、城市公园、新镇公园、邻里绿地和组群绿地构成。三是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化系统。绿化系统以海岸线成片绿地和风景区、中央水源森林保护区为主,以市区公园、植物园、街头绿地和快速公路道路旁的绿带为辅,以楼前屋后的绿地及建筑的窗口、阳台、屋顶及人行天桥上的花卉为点缀,扩大水域空间,形成了良好的生 态环境。 2?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环境管制要素 市区重建局是新加坡的土地规划与发展管制机构,主要负责全国土地规划、拟定概念蓝图以及发展指导蓝图,并把环境管制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其中环境管制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 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 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 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 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 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 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 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

新加坡营销环境

中国丝绸服装销往新加坡营销环境分析 08级市场营销(1)班黄勤01 邵丹红04 黄芳芳16 丝绸是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长丝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也特指桑蚕丝所织造的纺织品。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丝绸服装属于中高档消费物品,深受国内外喜爱。本文就丝绸服装在新加坡进行营销的环境进行概要分析。 一、新加坡的地理环境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达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地理位置为丝绸服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更有利于丝绸贸易的顺畅发展。 2、投资和金融中心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为丝绸服装贸易广阔长远的发展提供资金力量与夯实的空间。 3、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丝绸服装贸易的发展开辟了特色市场。 二、国际政治环境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在四十余年内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是中国友好邻邦,中新两国地缘、文化相近,共同利益广泛。2010年是中新两国建交20周年。2009年1月1日,《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以来,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影响远大,2009年中国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占东盟贸易总额的11.6%。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中新贸易额快速回升。中新的相关协定及贸易关系的建立为中国丝绸服装产品进入新加坡市场开设了保障的平台。 新加坡设立吸引外资制度,如立法为引资战略服务,专设投资促进机构统筹管理,重视投资环境改善,投资限制逐步取消市场更加开放,强化投资者利益保护减少投资风险。此外,新加坡对外资市场准入的规定中有优惠政策框架等都为丝绸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经济环境 新加坡是我国服装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我国服装类产品在新加坡服装进口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出现较大上升趋势,消费市场广。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12月,中国和新加坡进出口商品总值达570.57亿美元,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 (2)

新加坡城市绿地特点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战略性规划、总体规划、协调各机构间土地利用、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从多个角度分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点,如可持续交通策略、城市发展形态、住房、经济发展、绿化、保护文化遗产等 1 城市规划特点 1.1 可持续交通策略。 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推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 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 1.2 紧凑型城市。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1.3 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 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见图3。在全岛各地提供活动中心,不但能避免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也在全岛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减少对交通系统的需求,节能减排,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4新镇与政府组屋。 新加坡约80%的人居住在全岛23 个新镇内的政府组屋。这些新镇经过全面性的规划,为居民创造自给自足的居住环境。新镇内除了高质量、可负担的住房,还就近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公园、诊所、民众俱乐部、图书馆、体育设施、商场等,见图4。新镇周边也规划低污染的工业区,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由于日常所需的基本设施都近在咫尺并有便利的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可以减少居民出行的需求。另外,新镇设计也考虑了街道景观、步行系统连通性等,以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对新加坡投资环境的等级评分 1. 资本抽回:对资本有限制抽回——6分 新加坡税收体系简单低廉,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中国的一半,无资本税,且实行区域征税(即海外收益汇回新加坡免税),资本可在主要金融中心自由流动。利于投资企业享受新加坡低税率(6%-18%),还可实现国际合法避税(适合用于操作离岸业务),实现资产转移(国际化)和保障。使得企业业务转型,内贸变外贸,获更多税务减免。 新加坡没有外汇及资金流动管制,发行新股及出售旧股所募集的资金可自由流入或流出新加坡。新加坡拥有最先进的资讯科技,新交所已开始应用开放式交易平台,可让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在不同的地方实施买卖新交所得股票,将来客户还可将自己的结算及风险分析系统与新加坡中央托收公司直接相连,从而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2. 外商股权:准许全部外资股权但不欢迎——10分 (1)关于外资投资比例的限制,除商业企业要求外资不超过40%以外,其他企业则规定得比较宽松。高科技或资本密集型出口企业,外资可全资;一般产业虽然鼓励合营,但对外资股份比例并未加以限制,除新闻业不得超30%、广播业不得超过49%的出资比例,以及公共事业属禁止投资产业外,外国投资人均可拥100%的股权。 (2)新加坡并不明确规定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或行业部门。但总的来说,新加坡不大鼓励外商投资装配型工业部门,而是欢迎能引进“新技术”的投资,除对国家安全构成影响的敏感型部门外。 (3)国外的经济实体可以自由地在新加坡建立自己的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在所有权方面,对外商无特别要求,外商可自由地获取必要的生产要素和进行融资活动,并自由地支配所生产产品的销售市场,其对东南亚各国条件最为宽松。 3.对外商的歧视和管制程度:对外商略有限制但无管制——10分 (一)投资准入制度 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动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二)限制性规定 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对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三)限制性产业 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员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于保护这些行业的民族工业,促使新加坡经济的健康发展。 4. 货币稳定性:完全自由兑换——20分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自由兑换货币的国家,其中就包含新加坡元。新加坡已经成为继伦敦、纽约、东京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从1991年起,新加坡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20年,该汇率制度维持了新元名义有效率的基本稳定,为新加坡实现低通胀和经济增长目标提供了稳定的货币环境,为新加坡的经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唐子来 城市规划 一、国家发展部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主管形态发展和规划,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城市重建局(URA-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地区政府(town councils)不具有规划职能。规划法授权国家发展部部长行使与规划有关的各种职责,包括制定规划法的实施条例和细则、任命规划机构的主管官员、审批总体规划、受理规划上诉、并可直接审批开发申请。 二、城市重建局 从1989年11月1日开始,原来的规划局并入城市重建局,形成统一负责发展规划、开发控制、旧区改造和历史保护的规划机构。城市重建局的最高行政主管是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除了各个职能部门以外,还设置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总体规划委员会(MPC-Master Plan Committee)和开发控制委员会(DCC-Development Control Committee),由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部长任命(见下图)。

规划当局的机构框架 MPC的成员包括主要公共建设部门的代表,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政府部门的公共建设项目,提交部长决策。MPC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DCC的成员包括有关专业组织(新加坡的规划协会和建筑师协会)和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局和环境部)的代表,同样每隔两周召开例会,讨论非公共部门的重大开发项目。DCC可以修改URA的开发控制建议,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三、其它相关的政府机构 与形态发展规划有关的其它政府部门包括住房发展部(HDB)、裕廊工业区管理局(JTC)和公用事业局(PWB),分别负责居住新镇、工业园区和公共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因而与UBA的形态发展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MPC就是为了协调和落实这些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需求。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国际投资学报告澳大利亚(Australia)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国土面积比整个西欧大一半。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该国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以及迅速发展的后天条件,造就了澳大利亚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从以下几个因素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一自然地理因素 首先在地理位置方面, 它的陆地总面积为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为36,73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块。南北长约3,700公里,东西宽约4,000公里。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陆,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管辖整个洲和它的外围岛屿的国家。并且,澳洲与欧洲国家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澳与其近邻--新西兰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澳新之间的紧密经济关系日趋稳固,相互间的经济开放度很高,正向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澳长期“从美”,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南锚”,澳美关系目前被置于澳对外关系的首位。近年来,澳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澳10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6个。日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与新加坡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澳新(西兰)与东盟正在着手建立新型紧密经济关系。澳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她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澳大利亚的交通运输业便捷

并且比较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手段,澳大利亚所处的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澳大利亚是是世界重要的产矿国和矿产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已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蕴藏量:铝矾土约31亿吨,铁矿砂153 亿吨,烟煤5110亿吨,褐煤4110亿吨,铅1720万吨,镍900 万吨,银40600吨,钽18000吨,锌3400万吨,铀61万吨,黄金4404吨。澳原油储量2400亿公升,天然气储量1360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1740亿公升。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三分之二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澳大利亚的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 二经济环境因素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 一、发展规划 新加坡的发展规划采取二级体系(tow-tier system),分别是战略性的概念规划(Concept Plan)和实施性的开发指导规划(Development Guide Plan,简称DGP)或原来的总体规划(Master Plan)。 1、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pubilc sector development)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规划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详细的土地利用区划,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活动,因而不是法定规划。 在1967-1971年期间,新加坡编制了第一个概念规划(见下图)。这是一个环状发展方案(Ring Plan),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活动;城市中心在南海岸的中部,将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着快速交通走廊(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和高速公路),形成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new towns),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将疏散到这些新镇;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国际机场位于本岛的东端。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1971) 在1991年,新加坡重新制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并对概念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编,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框架。新一轮概念规划的重点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中心,并形成四个地区中心,完善快速交通体系,在交通节点和地区中心周围发展由科学园区(science parks)和商务园区(business parks)构成的“高科技走廊”(technolohy corridors),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提供更多的低层和多层住宅,并将更多的绿地和水体融入城市空间体系。值得指出的是,概念规划的远景只是一个发展目标(指新加坡的人口达到400万),并没有具体的实现期限(year X)。 2、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曾经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statutory plan),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由于总体规划的法定地位,其编制、修改和审批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这就是1962年的总体规划条例。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包括用途区划和开发强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其它公共建设的预留用地。 对于具有重要和特殊意义的地区(如景观走廊和历史保护地区),以及开发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还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非法定的地区规划,包括局部地段区划(microzoning plans)、城市设计指导规划(urban design guide plans)和项目规划(scheme plans),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开发控制和引导(如有关建筑物和基地布置的规定)。

学习新加坡城市建设理念

学习新加坡城市建设理念 秦淮区副区长高洪 秦淮区老城南地区作为南京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团,如何定好位、布好局、着好色,是我们城建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这次到新加坡的学习和培训,我谈点个人粗浅体会认识。 几点收获 (一)高起点修编规划,高标准执行规划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之初,就通过立法,坚持把建设“花园城市”这一愿景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先后颁发了规划法令、土地法令和土地租金限制法,这三部法令强有力地保证了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在规划和建设上,强调整体布局,同步运作,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综合考虑。这种通盘谋划、全面推进的做法,有效地避免了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浪费,确保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能够保持高水准,为新加坡实现环球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水平建设城市,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高起点的城市规划,为新加坡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新加坡的总体规划与交通发展规划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土地开发与交通建设一体化实施。在道路交通建设中,新加坡处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地铁站出口均设置在大的商业中心和人群密集区,方便购物和出行;校园区内的人行道斑马线建成拱型,只要行人一踏上人行道,各种车辆就给人让道,保证了出行的安全。花园城市是新加坡城市建设的显著特征。通过40年的不懈努力,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美名享誉全球,“花园城市”的建设也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居者有其屋,国民安居乐业得到保障 新加坡独立后,政府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的住房和生活环境,成立了建屋发展局,要使全国人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建屋发展局按照“统一规划、自成体系、科学管理”的原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90多万间的政府组屋,为87%的居民提供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对于特困居民,建屋局还为他们提供了政府补贴的租赁组屋,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四)高压管理城市,城市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新加坡的城市干净、整洁、美丽如画,是因为它采用了极为严格的城市管理办法。除了对严重违法人,追究其法律责任外,对轻微违法行为,新加坡大量采用的罚款处罚措施,其特点是罚款范围广、名目繁多,罚款程序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罚款数额大,足以使受罚者心痛,足以使受罚者不敢再犯。严管重罚使新加坡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创造出了文明和谐的环境。 几点思考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我们城市建设与管理上存在的矛盾及差距,认清了目前我们城市建设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学习考察一路走来,我想得更多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比较分析、辩证思考,找出我们与新加坡的异同处、碰撞中的“闪光点”。 客观地看,新加坡也是一个存有较多弊端的国家,别的不说,他们虽然强调“民本”理念,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并不高,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日益加重,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上“受制因素”较多,面临的挑战更严峻,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压力更大。比较他人,审视自我,我们既要看到我们的差距,更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既要看到我们的挑战,更要看到我们的机遇。随着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启动、2014年“青奥会”在南京的举办,秦淮区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更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对此,我个人认为目前我区城市建设与管理上存在的矛盾及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2012-02-10 内容摘要: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美丽的花园城市,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符合新加坡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目前正在向更高阶段的宜居城市发展。新加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精心规划和努力。本报告结合新加坡城市发展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城市建设,经验,启示,新加坡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第二届(2009年度)中国-新加坡中高级领导者能力建设项目(连瀛洲纪念奖学金)”中方访问学者的有关活动,多次赴新加坡参观访问,前后共计3个多月。通过考察,笔者认为,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经验 (一)符合新加坡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从花园城市到宜居城市 新加坡是举世公认的美丽的花园城市,目前正在向更高阶段的宜居城市迈进。新加坡面积仅有71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五环以内的市区面积),人口499万,密度高达7028人/平方公里(北京6个中心城区约为5200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高达100%。然而,在新加坡,人们并没有一般大城市那种人口、建筑和交通十分拥挤的感觉,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走出了一条符合其自身国情的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化道路。这个道路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城市建设的空间结构上,采取的是多中心组团式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将人口和城市建筑有机地(城市功能分散组团)分散到中心城区和各新镇之中,既有区域功能分工,又有适度的综合发展;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避免了各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过度问题,避免了人口和城市建筑过度集中于主城区,有效地防止了“大城市病”的产生。二是在居住和产业空间布局上,采取高层高密度的组屋居住小区开发模式和集约式的产业园

新加坡投资环境

分析新加坡投资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关于新加坡投资的有利因素,将主要从地理位置、本国优势来分析。 1.地理位置: 新加坡为马来半岛南段的海岛型热带城市国家,其东临中国海,与加里曼丹岛对峙;南隔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与苏门答腊相望;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相邻,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有长达1.2千米的长堤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相连接,由新加坡到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 新加坡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亚、澳、欧、非四洲的海上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国土面积699.4平方公里。 新加坡不单是东南亚地区的海运、空运、贸易、加工制造、金融服务中心和最大的修船造船基地与石油输出港,而且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商港、第五大金融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同时还是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 2.本国优势: (1)政治稳定、法律健全、办事高效、经商自由度高、政府廉洁,为科技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提供适宜环境。 (2)新的工业园区硬件、软件建设专业水准高。 (3)新加坡一系列减免税费政策,吸引了国内外资金的投资,同时对起步公司还提供起步基金。 (4)新加坡奉行开放的贸易政策,希望建立自由和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并积极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新加坡是世界上签署双边贸易最多的国家,目前已与世界上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贸易对象实现了多变化,因此新加坡具有相当强的国际商业辐射能力。 (5)新加坡具有良好的融资环境,而且新加坡股票市场规范。 (6)新加坡具备一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 (7)新加坡积极发展国际银行业,成功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成为仅次于东京

关于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1.1新加坡市场的国内背景分析 1.1.1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新加坡虽然国小人少,但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经济高度发达的花园式国家。它的政治稳定,社会治安好,犯罪率低,信誉卓著,是发达国家中投资环境最安全的国家。 1. 资本抽回:对资本有限制抽回 新加坡税收体系简单低廉,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中国的一半,无资本税,且实行区域征税(即海外收益汇回新加坡免税),资本可在主要金融中心自由流动。利于投资企业享受新加坡低税率(6%-18%),还可实现国际合法避税(适合用于操作离岸业务),实现资产转移(国际化)和保障。 新加坡没有外汇及资金流动管制,发行新股及出售旧股所募集的资金可自由流入或流出新加坡。新加坡拥有最先进的资讯科技,新交所已开始应用开放式交易平台,可让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在不同的地方实施买卖新交所得股票,将来客户还可将自己的结算及风险分析系统与新加坡中央托收公司直接相连,从而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2. 外商股权:准许全部外资股权但不欢迎 (1)关于外资投资比例的限制,除商业企业要求外资不超过40%以外,其他企业则规定得比较宽松。高科技或资本密集型出口企业,外资可全资;一般产业虽然鼓励合营,但对外资股份比例并未加以限制,除新闻业不得超30%、广播业不得超过49%的出资比例,以及公共事业属禁止投资产业外,外国投资人均可拥10 0%的股权。

(2)新加坡并不明确规定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或行业部门。但总的来说,新加坡不大鼓励外商投资装配型工业部门,而是欢迎能引进“新技术”的投资,除对国家安全构成影响的敏感型部门外。 (3)国外的经济实体可以自由地在新加坡建立自己的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在所有权方面,对外商无特别要求,外商可自由地获取必要的生产要素和进行融资活动,并自由地支配所生产产品的销售市场,其对东南亚各国条件最为宽松。 3.对外商的歧视和管制程度:对外商略有限制但无管制 (1) 投资准入制度 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动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2) 限制性规定 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对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3) 限制性产业 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员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于保护这些行业的民族工业,促使新加坡经济的健康发展。 4. 货币稳定性:完全自由兑换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自由兑换货币的国家,其中就包含新加坡元。新加坡已经成为继伦敦、纽约、东京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从1991年起,新加坡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20年,该汇率制度维持了新元名义有效率的基本稳定,为新加坡实现低通胀和经济增长目标提供了稳定的货币环境,为新加坡的经济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加坡汇率稳定。自1981年以来,新元名义有效汇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首先,新元名义有效率波动性(汇率变动的标准差来衡量)明显减弱。1981— 2000年,新元名义有效率的标准差为1.48%,远低于美元的3.52%和日元的4.16%。新元对主要国际货币的双边汇率波动性也在减弱。同期,新元对美元汇率的月度标准差为1.58%,对日元和德国马克的月度标准差分别为3.01%和2.92%。其次,由于新加坡经济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和储蓄率大幅提高,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从1980年底到2000年上半年,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74%,使新元汇率基本保持在均衡水平上。 5. 政治稳定性:长期稳定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