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路

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路

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路

作者:金卉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民营企业既有其自身的优势,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旨在探求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民营企业走上依靠自主创新的良性发展轨道,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已经逐步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6%的专利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然而,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也面临动力不足、风险意识不强、人力资源有限和融资困难等问题。要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民营企业的“企业行为”,需要在利益补偿机制、风险分担机制、技术合作机制和融资体制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一、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1.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不想创新

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创新的投入产出方式导致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维持生存是企业的第一任务。不少民营企业受现实利益诱惑,经营追求"短平快",而创新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多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其次,资本实力、技术实力雄厚和创新能力很强的民营企业很少,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在创新中存在规模、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再次,民营企业靠机会、靠公关、靠利用廉价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利润,企业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2.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民营企业不敢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民营企业缺乏创新管理的基本经验,无力应对创新的巨大风险,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另外,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过于集中也不利于分散创新风险。合伙制和承担无限责任的民营企业,一旦创新失败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有时甚至倾家荡产。此外,我国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仍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佳,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反而成本低、效益好。

3.创新人才缺乏,研发能力有限,民营企业不会创新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仅靠自身的力量太过薄弱,而企业间及产学研的经常性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能通过在“干中学”的学习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得到提升。民营企业创新人才缺乏,研发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的连续性。创新人员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有心无力”,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

4.金融体制不配套,融资困难,民营企业不能创新

民营企业创新的两个最重要环节就是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高投入,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创新中都会遭遇融资瓶颈。当前,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资金投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很少投入企业,而投入民营企业的则更少。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也很难通过外源融资渠道获得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因此,民营企业创新只能严重依赖内源融资。此外,我国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很小,阻碍了企业的创新。

二、推进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思路

实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要通过利益补偿机制,解决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分担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重构金融体制和设立中小企业银行解决民营企业创新融资难问题。

1.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民营企业愿意创新

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科技开发及政府采购政策,注重其可操作性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自主创新进行利益补偿,让其有利可图。首先,加大各级财政对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强度;其次,研究现行税制中阻碍技术创新的问题,改革不利于创新的税收制度;再次,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对民营企业创新予以扶持。允许民营企业特别是有科技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按其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科技开发可能造成的损失;最后,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措施和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民营企业高技术产品倾斜。

2.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让民营企业敢于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