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

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

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6、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每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消毒,刷净,干燥备用;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工作台面、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空气消毒。

7、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有条件应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8、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诊断、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六、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应每日定时消毒监测,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保证消毒效果并有记录。

七、从事内镜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有关规章制度。

八、医疗废物处置,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二、胃镜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1、分室明确,布局人物流向要合理。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活检钳要一人一用灭菌。

4、一次性活检钳严禁重复使用。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6、内窥镜可选用2%戊二醛侵泡消毒或灭菌,并每日监测其浓度。

7、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灭菌高校、中校等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配置时的有效浓度等。

8、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侵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三、消化内镜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标准:

1、诊疗操作按照相关消化内镜及时操作规范和流程执行。

2、检查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3、消毒灭菌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执行。

4、检查报告及时、描述准确、结论科学,有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者以病理报告为准。

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

1、操作医师必须了解相关病史,把握检查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检查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心理、胃肠道等等)。

2、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铣槽、冲洗槽、台面及地面进行清洗消毒。接污袋、口垫等用具应为一次性,一人一用。每天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记录。

3、对发现异常组织必须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4、对个别高危病员必须进行此检查,应在临床科室做好充分的现场抢救准备,征得病员及家属同意并报相关部门和领导后进行。

5、检查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

6、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四、消化内镜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是高风险科室之一,人人要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

二、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流程制度及洗消制度。

三、严格掌握各类内镜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四、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术中、术后处理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医护人员必须护送病房交至接诊医生后方可离开。

五、认真执行内镜检查及无痛内镜八防制度。

六、内镜下治疗及微创手术住院的患者,一定要执行查房制度及随访制度。

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定期检测,专人专管。

八、科室实行定期考核,奖罚分明。

九、严谨行业法规和劳动纪律,禁止在患者面前乱议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

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 . .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

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对 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护士工作制度 1.听从消化内镜中心的安排,认真学习和遵守中心的规章制度,不得迟到 早退,若遇特殊情况须请假。 2.精心爱护仪器设备,杜绝人为的仪器损坏(如不慎将消化内镜镜头、镜 身掉地上损坏,未加防水盖放入水中损坏仪器等)。 3.由护士长负责检查每日情况,内容包括工作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责任心、工作主动性、教学能力、协同合作和人际关系、服务态度、资源运用等。 4.按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每周不少于一次)、专题讲座, 提高理论水平。 5.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遇到技术难度大的治疗,共同讨论、共同学习, 不断提高操作能力。 6.择优选送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学习班及学术活动,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7.每年进行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各一次。 8.在工作时间,不允许接听手机,不在患者面前大声议论病情。 9.对患者态度和蔼,不生硬、粗暴。

消毒隔离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 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 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因条件限制确不能分室进 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且其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 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 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与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 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7.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8.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9.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 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10.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11.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 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内镜室工作规章标准制度全.doc

实用文档 内镜室工作制度 1、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 的协调与配合。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 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严格遵守医院及内镜中心工作制 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或旷工; 3、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礼貌待人,耐 心解释,避免与患者发生任何冲突; 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 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要查问病史,体查,审 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 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 项。 4、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 严防并发症。 5、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 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 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6、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 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 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 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 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 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 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 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 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 洗,最多 3—5 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消化内镜诊疗规范标准

消化镜诊疗技术管理规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消化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所称的消化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镜技术、胶囊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镜诊疗技术管理规》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镜诊疗技术

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镜诊疗工作需要的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消化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镜清洗消毒房间、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

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科和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4.开展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消化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与放射治疗科的诊疗科目。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内镜诊疗医师资质授权管理制度与流程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消化内镜诊疗医师资质及授权管理制度 (2015年5月)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质量安全控制管理,加强内镜诊疗人员资质准入及授权管理,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的要求,切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规定所称内镜诊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以明确诊断、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等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措施。本制度主要针对消化内科专业内镜诊疗技术。 二、消化内镜诊疗医师资质要求 1.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5年以上内镜诊疗工作经验,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目前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内镜诊疗不少于200例。 (3)经过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相关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6年,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副主任医师应在有资质的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不少于30例。累计独立完成消化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0例,其中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3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3、医院对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授权制,未取得医院授权的人员不得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工作。 三、培训 (一)拟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中从事按照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 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 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医院等级评审消化内镜室制度汇总

一、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

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务必彻底进行冲洗。 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内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二、内镜室工作制度 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4、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后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 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 症、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 对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内镜科各项制度(内容清晰)

内窥镜科制度目录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3.消化内镜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 4.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5.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6.内镜科仪器管理制度 7.消化内镜科工作制度 8.消化内镜科查对制度 9.清洗消毒间工作制度 10.消化内镜室预约窗口工作制度 11.内镜诊断报告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关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的有关规定,明确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的重要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定期讨论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作用,大力支持感染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4. 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规程,将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 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科、血液透析室、临床

内镜室工作制度

内镜室工作制度 1、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严格遵守医院及内镜中心工作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或旷工; 3、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礼貌待人,耐心解释,避免与患者发生任何冲突;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 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4、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5、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6、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洗,最多3—5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内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消化内镜诊疗质控措施 一、诊断性内镜质控 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程质量控制: 1、临床医生要规范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必须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 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病人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时,必须按"医护常规"要求审查该项目检查是否具有禁忌 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 4、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作局部或静脉麻醉时,麻醉前应询问有否药物过敏 史,静脉麻醉须由麻醉医师进行,且须在有监护设备情况下进行;术者在检查前 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它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 次询问病情;每一检查台必须配备一名护士,检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 好。 5、检查过程中的质控要点: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 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 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检 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病人情况的变化。 6、操作结束后注意事项:向病人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 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实行首检负责 制。

7、内镜及附件按规范2004版清洗消毒。 二、治疗性内镜质控 1、通过内镜作止血、息肉摘除或安放支架等手术称为治疗性内镜,又称内镜下介入治疗。 2、治疗性内镜要实行术前讨论:除急诊内镜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均须按外科手术要求,由科主任(或负责人)组织术前讨论。讨论前要详询病史、体查、诊疗目的及要求、有关化验检查或影像检查资料,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主要内容为: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介入治疗方式、风险及疗效估计、手术人员的组成等。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 3、治疗内镜术前告知制度: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要特别告知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治疗的方案、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医务人员为防止发生并发症所采取的措施等。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与疑虑应耐心解释,直至完全同意并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内镜介入治疗手术。 4、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一)必要时备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二)检查治疗器械、设备是否俱全,性能是否良好。 (三)新开展的项目需按有关规定报批后方可开展。 5、术中质量控制 (一)明确主要手术者与助手(1~2名)的分工与职责,互相配合,各尽其职。

消化内镜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概述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硬化剂注射针、生理盐水、各种规格的空针、超声清洗机等。 ③消毒液2%戊二醛、75%乙醇或离子水,必须使用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液。 ④急救药品与用品可集中于1台急救药品车内,便于流动抢救,包括氧气、吸氧面罩、简易球囊呼吸器、复苏药物以及局部止血用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凝血酶等)。对重危患者进行检查应有监护设备。 2.内镜室的建立与审批 (1)按国家卫生部规定,二、三级医院可成立内镜室。一级医院原则上不单独成立内镜室。 (2)医院成立内镜室,应先向所在地区卫生局申请备案(已成立的内镜室应补办申请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内镜用房平面图; ②内镜及相关器械清单; ③内镜室医师、护士(技术员)学历证书、技术档案、从事内镜的经历与培训情况; ④开展工作的项目与预计每周最大的工作量; ⑤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与性能。 (3)所在地区卫生局组织核实各医院的申请报告,符合条件的,发给内镜检查许可证。 (4)医院增设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内镜室,均应向卫生主管部门报批;撤销内镜室

内镜室工作制度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洗,最多3—5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内镜柜(悬挂、稳妥),

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内镜室工作制度 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4、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5、归档保管好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内镜护士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职责 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协助医生作好检查、内镜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清洗消毒、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登记等工作。 二、要求

内镜室工作规章制度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内镜室基本设施的要求 1、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如胃镜、肠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也可分时间段进行。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等的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做到一患一灭菌。 7、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4-5槽(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加盖、冲洗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等。 二、内镜室的基本管理要求 1、负责内镜清洗的工作人应严格按照卫生部2004年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储存及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3、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要增强防护意识,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操作。 4、建立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齐全:并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储存方法进行监督管理。 6、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按《内镜规范》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待备用。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胃肠镜等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流程表 水 洗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规定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 规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制度(1)内镜室工作制度。 (2)疑难病会诊制度。 (3)内镜中心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4)仪器管理制度 1)仪器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 2)各种仪器出人、维修及报废必须做好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型号、维修原因及签名等。 3)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后,必须及时向技师及上级汇报,不得隐瞒。 4)内镜中心计算机网络为储存内镜资料专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下载内镜资料。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病毒感染。 5)所有仪器登记,使用后认真保养,未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查保养。(5)内镜中心急诊值班制度 1)负责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患者内镜检查及护理,白天术中、床边内镜。2)听从协理医生或主诊医生安排,接到通知后及时赶到内镜中心。 3)急诊值班一周一轮,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 4)急诊值班期间如有事不能到位须提前告知并找人替换。 5)每天下班前准备好急诊所需物品、器械。 6)严格做好查对制度,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7)患者资料正确输入电脑,收取费用。 8)使用后内镜及附件及时清洗、消毒。

(6)参观管理制度 1)参观内镜中心经院或部门领导批示后,由中心负责人安排。 2)参观人员听从安排,不得干扰内镜中心正常诊疗工作,不得大声喧哗。按照中心陪同人员安排的顺序进行,不得随意走动。 3)在检查室内有患者检查时,不得拍照。 4)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动用仪器设备。 5)陪同参观者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详细介绍内镜中心情况。 (7)消毒隔离制度要符合2004 年卫生部内镜清洗与消毒规范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持通风良好。 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因条件限制的确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且其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手套、帽子等。 6)内镜与附件的数目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患者安全。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标准[详]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消化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包括胃镜技术、结肠镜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胶囊内镜技术、腹腔镜技术、子母镜技术、胆道镜技术等诊疗技术。 消化科涉及腹腔镜与胆道镜等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参照《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与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三级医院设有消化内科或者普通外科。 (2)其她医疗机构应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或协作转诊机制。

2、消化内镜诊疗室。 (1)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与术后观察室。 (2)有满足消化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与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与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与急救药品。 (三)有经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与其她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单独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同时具有消化内科与普通外科或具备与从事消化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科室,近5年累计完成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0例,其中,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500例或累计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消化内镜诊疗技术(附件2)病例不少于1000例,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