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利水电教学大纲

水利水电教学大纲

水利水电教学大纲
水利水电教学大纲

大坝监测

Safety Monitoring of Dam

课程代码:0341232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人:王军玺编写日期:2007年10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大坝监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工建筑物安全监的基本内容、方法以及水工建筑物的维修养护技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水利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监控、维修和养护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2.了解安全监控的工作内容。

3.初步掌握检查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4.初步掌握仪器量测的方法、测点布置、量测的内容。

5.初步掌握监控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

6.了解水工建筑物工作状态的综合评判。

7.掌握水工建筑物的维护、养护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概述 (4学时)

(1)介绍什么是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控

(2)讲述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3)介绍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的工作内容

2.检查观察 (4学时)

(1)介绍检查观察方法

(2)介绍检查观察的内容

3.仪器量测 (12学时)

(1)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观测、铅直位移观测、土坝固结观测、混凝土建筑物的伸缩缝观测、裂缝观测

(2)渗流观测,包括土工建筑物的渗流观测、混凝土建筑物的渗流观测

(3)应力与温度观测,包括混凝土坝的应力观测、混凝土坝的温度观测、土坝的应力观测、混凝土建筑物的接触压力观测

(4)水流观测,包括水流形态观测、高速水流观测

4.监控分析的数学模型 (4学时)

(1)介绍数理统计模型的建立

(2)介绍确定性模型的建立

(3)介绍混合模型的建立

5.水工建筑物工作状态的综合评判 (4学时)

(1)介绍常见的水工建筑物工作状态

(2)介绍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控流程

6.水工建筑物的维护 (4学时)

(1)土坝的维护

(2)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维护

(3)水工建筑物的养护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先修课程: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水工钢结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水文学,水利工程地质等专业基础课及认识实习,水利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等专业课

后修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水工建筑物》,左东启、王世夏、林益才,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水工建筑物》,林纪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4月

工程水文

Engineering Hydrology

课程代码:0340722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人:任建民,董玉云编写日期:2007年12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工程水文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是分析流域和城市区域的水文基本规律和实用计算方法,涉及水文数据采集、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计算等基本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严谨的思维、实事求是的思想,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掌握这方面的分析计算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水文学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初步掌握工程水文学基础知识和常用计算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水文学的有关概念、定义,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

2.掌握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河流和流域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掌握径流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度量方法;了解降雨的成因及分类;掌握降雨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了解蒸发的成因、分类及计算;了解下渗成因、下渗过程和下渗曲线;了解水文测验及资料的收集方法。

3.了解水文统计的概念;了解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事件之间的关系,事件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掌握频率的概念,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掌握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了解正态分布、皮尔逊III型分布及特点;掌握水文频率分布线型;掌握配线法估计水文分布参数的原理和步骤及统计参数的估算方法;了解抽样误差的概念;掌握相关分析的方法。

4.了解影响年径流量的因素,掌握年、月径流系列的推求,资料三性的审查,资料延长,设计年、月径流系列,设计代表年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了解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情况下设计年径流量及年内月分配计算。理解洪水概念,设计洪水,防洪设计标准,洪水资料展延。掌握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洪峰、洪量以及设计洪水过程的推求;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中的设计净雨计算以及由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方法。了解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河流泥沙运动。

5.实践性环节。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2学时) 工程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水文学的有关概念、定义,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及研究方法。

2.水循环机径流形成(8学时) 主要讲述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量平衡的原理;河流与流域;降水的成因、分类,流域平均雨量计算;蒸发的成因、分类及计算;下渗成因、下渗过程和下渗曲线;径流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度量单位;降水、蒸发、水位、流量的观测与整编。

3.水文统计的基础知识(8学时) 水文现象的必然性和随机性,水文统计的概念,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事件之间的关系,事件发生的概率,频率的概念,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随机变量的概念、分类,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分布参数,正态分布、皮尔逊III型分布及特点,样本与总体,统计参数的矩法估计,抽样误差的概念,重现期与频率的关系,经验频率曲线及配线法估计水文分布参数的原理和步骤,相关分析的方法。

4.年径流及设计洪水推求(10学时) 影响年径流量的因素,年、月径流系列的推求,设计年、月径流系列。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情况下设计年径流量及年内月分配计算;洪水概念,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计算,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河流泥沙运动。 5.实践性环节(4学时) 参观水文测验及气象实验室,通过演示实验了解水文气象测验仪器使用方法。观看录象了解径流形成基本过程。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水文气象学,水力学

后修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利水能规划

五、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工程水文学与桥渡设计》,任建民、季日臣,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工程水文学》,詹道江,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

《工程水文学》,王燕生,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2年 《水文水利计算》,叶守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2年

节水灌溉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课程代码:0341532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人:李明顺编写日期:2007年12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结合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实际,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从思想上、技术上全面提高节水理念。改革落后的农田灌溉方法,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农业及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认识节水的重要性,从技术经济角度研究节水灌溉原理、方法、技术、设备,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专业生产实习和其它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从认识上、技术上、经济上、理论上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的观念。对节水灌溉原理、节水灌溉技术措施、节水灌溉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培养学生具有对灌区节水灌溉进行初步规划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

2.了解地面节水灌溉的基本方法。

3.掌握微灌、喷灌技术。

4.掌握管道灌溉工程技术。

5.了解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评价。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 (4学时) 节水灌溉的定义,农田水分状况,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作物需水量,农田水分的消耗途径,田间耗水量,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作物灌溉制度,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旱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设计典型年的选择,典型年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线,多年灌溉用水量的确定;灌水率。

2.地面节水灌溉原理与技术 (4学时) 地面节水灌溉原理,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地面灌水方法,主要讲述畦灌、沟灌技术

要素和节水原理,介绍波涌灌的基本原理。

3.渠道防渗技术 (2学时) 渠道防渗的作用与措施分类,渠道防渗工程措施,渠道防渗工程的防冻涨措施。

4.喷灌技术 (8学时) 喷灌的定义及优缺点,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水源、水泵、动力设备、管网、喷头、田间工程,固定式喷灌系统,移动式喷灌系统,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喷灌的主要技术要素,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喷灌的主要设备:喷头,管道及附件。喷灌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内容,喷灌工程技术设计,喷灌工程设计实例。

5.微灌技术 (8学时) 微灌的定义,微灌的特点、组成与分类,微灌的优缺点。微灌专用设备,微灌用灌水器及分类,滴头,滴灌带,微喷头,渗头,涌水器,管道与连接件,微灌用过滤设备,压差式施肥装置。微灌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微灌工程的规划,微灌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微灌系统的设计,机泵选型配套及工程结构设计,工程预算编制。微灌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工程施工,管网冲洗、系统试运行及管沟回填,工程验收,微灌工程的运行管理。微灌工程设计实例,示范建设的意义,示范区规划设计,工程投资概算,微灌工程效益预测。

6.管道灌溉工程技术 (6学时) 管道灌溉工程系统的组成与类型,管道灌溉工程的优点,管道灌溉工程技术的发展概况。管道灌溉工程常用管材及附件:管材,管道附件设施。管道灌溉工程规划与设计,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的基本资料,规划设计参数的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主要作物的需水量,主要作物高峰需水强度及灌水上、下限,土壤主要物理性能,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灌溉沟、畦长度的确定,设计流量,管道设计流速和出水口设计压力。管道系统布置,管道水力计算及结构设计,水泵选型及动力机配套。施工与安装,管槽开挖,管道系统安装,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组织管理,灌溉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管道灌溉工程设计实例。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水力学

后修课程: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罗金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节水灌溉技术》,李宗尧,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2月

《节水灌溉技术》,秦为耀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1月

《农田水利学》,郭元裕,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出版社,1986年12月《喷灌设备与喷灌系统规划设计》,施钧亮,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3月

科技英语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English

课程代码:0342112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学时数:32 学分数:1.5

执笔者:董玉云编写日期:2007年12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进行英文科技文献检索、阅读、翻译、写作能力的一门课程。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专业领域的词汇,能够阅读和翻译英文科技文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科技英语,掌握科技英语的基本特点。

2.了解英文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

3.掌握英文科技文献的翻译方法。

4.掌握常用土木工程专业的词汇。

5.掌握科技英文写作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概述 (3学时)

掌握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

2.英文科技文献的检索 (6学时)

(1)了解科技文献的分类

(2)了解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及检索方法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

(4)了解因特网的发展

3.英文科技文献的翻译 (6学时)

(1)了解英文科技文献翻译的标准及翻译的过程

(2)掌握英汉语言的对比:词汇的对比、句法的对比

(3)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转换、省略、增补

(4)掌握长句的翻译方法:顺译法、倒译法、拆译重组法、定语从句的处理

4.英文科技文献选读 (15学时)

掌握土木工程常用专业词汇及工程概况的英文介绍。

(1)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

(2)Civil Engineering

(3)Careers in Civil Engineering

(4)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5)Bridges

(6)Tunneling

(7)Modern Buildings and Structural Materials

(8)The Railroad Track

5.科技英文写作 (2学时)

(1)掌握英文摘要的写法

(2)了解英文履历、申请信、求职信与推荐信的写法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水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环境水利学等

后修课程:水利专业英语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科技英语》,陈权、王丽娟,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4月

《水利专业英语》),迟道才、周振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1月

《农业水土工程英语》,李庆章,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水泵与泵站

Pump and Pumping Station

课程代码:0203832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人:董玉云编写日期:2007年12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用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利工程中常用水泵的类型、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重点掌握离心泵和轴流泵的应用性能以及各种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对水泵机组的运行维护、节能途径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水泵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作用和地位,掌握水泵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叶片式水泵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基本性能。

3.掌握各种离心泵装置的工况分析和求解。

4.掌握城市给水泵站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5.掌握城市排水泵站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 (2学时) 水泵定义及分类、水泵与水泵站的作用和地位及水泵技术的发展。

2.叶片式水泵 (10学时) 主要讲述水泵的工作原理与构造、基本性能参数、基本方程、性能曲线、运行工况及工况调节、安装高度与气蚀、轴流泵与混流泵。

3.其它水泵和风机 (4学时) 射流泵、气升泵、往复泵、螺旋泵、风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

4.给水泵站 (10学时) 泵站分类与特点、水泵选择、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水锤

及其防护、泵站辅助设施、给水泵站工艺设计。

5.排水泵站 (6学时) 排水泵站的组成及其分类、污水泵站工艺设计、雨水泵站工艺设计、合流泵站工艺设计。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水文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等

后修课程:水电站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水泵及水泵站》,姜乃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6月

《水泵及水泵站》,田家山,上海交大出版社,1989年4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泵与风机》,杨惠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水电站

Hydroelectric Plant

课程代码:0340831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学时数:56 学分数:3.5

执笔者:孙文,林梦凯编写日期:2007年10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水电站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第六学期开设,共3.5学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水电站建筑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方法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电站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水轮机的主要类型及构造,水轮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水轮机的蜗壳型式及其主要参数选择;尾水管的作用、型式及其主要尺寸确定;水轮机的空蚀及空蚀系数。

3.了解水电站引水建筑物与高压管道的类型。

4.掌握在有压系统非恒定流中,水击、水击电算和调压室的计算。

5.水电站厂房中地面厂房和地下厂房。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概论 (2学时) 了解水力发电的发展、建设及作用,掌握水电站的类型及组成建筑物。

2.水轮机的类型、构造及工作原理 (6学时) 了解水轮机的类型、工作参数、基本构造以及型号,掌握水轮机的效率及最优工况。

3.水轮机的蜗壳、尾水管及气蚀 (4学时) 掌握尾水管的作用、型式,水轮机的气蚀及气蚀系数,水轮机的吸出高及安装高程。

4.进水口及引水建筑物 (4学时) 掌握进水口、沉沙池、引水道、压力前池等引水建筑物的布置设计和作用。

5.压力管道总论及明钢管 (6学时) 掌握压力管道的功能、类型、供水方式、水力计算,了解压力钢管的材料、强度、

设施和构造,明管的线路选择和布置及结构分析,镇墩和支墩结构分析,明钢管的伸缩节、进水孔及排水孔。

6.分岔管 (2学时) 分岔管的功用、特点和要求,岔管的布置形式,岔管的结构类型,了解三梁岔管和内加强月牙肋岔管的典型布置。

7.地下埋管 (2学时) 了解地下埋管的特点、构造、承受内压分析、抗外压稳定及改进途径。

8.混凝土坝体压力管道 (4学时) 掌握混凝土坝体压力管道的特点与类型,坝内埋管的布置和结构分析,设软垫层的坝内钢管,混凝土坝上下游面管道。

9.有压引水系统非恒定流的物理现象及基本方程 (4学时) 水轮机调节特点,进行水锤及调节保证计算的目的,调节保证计算标准和计算条件,了解有压引水系统过度过程分析和非恒定流的物理现象及基本方程。

10.水锤及调节保证计算的数值分析方法 (4学时) 了解水锤基本方程的特征线解法,掌握边界条件分析方法。

11.水锤及调节保证计算的解析方法 (4学时) 直接水锤和间接水锤,掌握简单管的水锤计算和复杂管道的水锤计算解析分析,了解减小水锤压力的措施。;

12.调压室布置及水力计算原理 (4学时) 掌握调压室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调压室的设置条件及位置选择,调压室的布置方式及类型,了解调压室水位波动的稳定问题,掌握调压室水力计算条件。

13.厂房总论 (2学时) 掌握厂房的任务、组成、类型并了解主要机电设备和辅助设备。

14.厂房的布置设计 (6学时) 掌握主厂房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掌握主厂房的平面、剖面和立面设计,掌握厂房辅助设备布置和电气设备布置,了解厂房的通风、空调、采暖与采光,副厂房的布置。

15.其他类型的厂房 (2学分) 了解坝后式、溢流式、坝内式、河床式、地下式等厂房。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水力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力学,土力学

同时开课:水工建筑物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水电站》,刘启钊,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6年8月

《水电站建筑物》,马善定、汪如泽,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81年6月《水力机械》,金钟元,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9月

《水电站建筑物》,王树人、董毓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

Hydraulic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课程代码:0317521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学时数:64 学分数:4

执笔者:孙文编写日期:2007年10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结合实际工程结构的受力特点,研究各种配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计算原理及方法的一门学科。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工程实际问题合理选择各种构件的截面形式及尺寸,建立整体结构设计的概念,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结构进行分析、设计、计算的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和毕业设计打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掌握各种受力条件下钢筋和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并能用于分析配筋混凝土构件。

2.理解公式的来源和适用条件,掌握钢筋混凝土各种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原理和方法。

3.了解混凝土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的理论并掌握其方法。

4.要求学生能运用规范,掌握构造要求等基本知识。

5.要求讲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后完成受弯构件大作业。

6.要求讲完各种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后,完成受压构件大作业。

7.掌握梁格布置及选取计算简图的原则。

8.掌握单向板肋形结构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方法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9.掌握连续梁、板的配筋计算、绘制配筋图的方法。逐步掌握有关构造要求。

10.了解双向板肋形结构的设计方法。

11.掌握钢筋混凝土刚架结构、牛腿、柱下基础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12.理解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了解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张拉机具。了解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及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的应力分析、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通过自学了解其抗裂验算、

裂缝宽度验算及挠度验算的方法和一般构造要求。

13.要求讲完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之后,布置课程设计。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 (2学时)

2.钢筋砼结构的材料 (4学时)

(1)了解钢筋的品种和力学性能

(2)了解砼的物理力学性能、钢筋与砼的粘结

3.钢筋砼结构设计计算原理 (4学时)

(1)了解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2)掌握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实用设计表达式

4.钢筋砼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学时)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研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则

(2)了解单筋矩形截面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说明

(3)掌握双筋矩形截面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掌握T形截面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钢筋砼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0学时)

(1)了解斜裂缝的形式、无腹筋梁斜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及破坏形态

(2)掌握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掌握钢筋砼梁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

(4)掌握钢筋骨架的构造、钢筋砼构件施工图

(5)钢筋砼伸臂梁设计例题

6.钢筋砼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8学时)

(1)掌握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掌握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理解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承载能力N与M的关系

(4)理解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钢筋砼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2学时)

(1)了解大小偏心受拉界限、小偏心受拉构件计算、大偏心受拉构件计算

(2)了解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8.钢筋砼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4学时)

(1)了解钢筋砼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开裂扭矩、钢筋砼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2)了解钢筋砼构件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承载力计算

9.钢筋砼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6学时)

(1)了解概述、抗裂验算

(2)了解裂缝开展宽度验算

(3)理解变形验算

10.钢筋砼肋形结构及钢架结构 (12学时)

(1)了解概述、整体式单向板肋形结构(梁格布置、计算简图、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2)了解整体式单向板肋形结构(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单向板肋形结构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3)单向板肋形结构设计例题

(4)理解整体式双向板肋形结构

(5)掌握钢筋砼钢架结构、钢筋砼牛腿设计

(6)理解钢筋砼柱下基础

11.预应力砼结构 (4学时)

(1)概述、预应力混凝土材料与锚具、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及预应力损失

(2)了解预应力混凝土受拉构件、受弯构件应力分析、承载力计算概述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

后修课程: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工结构设计等。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合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6月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年5月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华东水利学院等合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8月《混凝土结构设计》,程文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

水工建筑物

Building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339731

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学时数:72 学分数:4.5

执笔人:王军玺编写日期:2007年10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见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各种水利枢纽中的布置原则以及运行管理技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水利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配合其它有关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混凝土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水工隧洞及岸边溢洪道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条件,了解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和工作原理等。

2.理解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出发,根据任务和具体条件选择水工建筑物的型式和基本尺寸,初步掌握这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3.理解水工建筑物的工作原理和具体条件,拟定其主要细部构造。

4.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选择合理的设计条件,进行各种水工建筑的一般水力计算,稳定计算,强度校核等。

5.了解进行水工建筑物设计时所需的原始资料以及水利工程的一般设计阶段、程序及其内容。

6.了解水利枢纽中各种水工建筑物在布置上的要求,以及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施工、运用等条件对水利枢纽布置的影响,初步掌握进行水利枢纽布置的方法与步骤。

7.对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管理和监测有所了解。

8.能绘制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图纸。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 (4学时)

(1)介绍水利事业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介绍解放后我国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

(2)介绍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水利枢纽的概念

(3)讲述水利工程的特点,水利工程分等和水工建筑物分级,以及分等、分级的意义

2.岩基上的重力坝 (14学时)

(1)本章主要研究对象是混凝土重力坝。着重讲述重力坝的荷载、稳定、应力分析、剖面设计、材料分区、细部构造和坝基处理

(2)在讲述荷载时,应使学生了解不同荷载组合的适用条件

(3)稳定分析应介绍常用的几个计算公式和相应采用的安全系数,并加以分析比较,指出存在问题

(4)在讲述应力分析时以材料力学法为主,其它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扼要讲述。应向学生交代影响坝体应力分布的各种因素,着重讲述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使学生有比较明确的物理概念

(5)着重讲解重力坝面尺寸拟定的原则,拟定的方法及控制数据(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应力等)的选用。简介剖面优化设计原理

(6)可靠度设计仅介绍设计原则,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7)泄水重力坝着重讲述坝体设计、下游消能型式,下泄水流的衔接等。在坝体设计中,应讲述泄水重力坝的工作特点及泄水方式,单宽流量的选择、溢流长度以及泄水重力坝剖面尺寸的拟定原则,以及孔口布置和孔口尺寸的确定等;在下游消能中,着重介绍底流式消能、挑流式消能和消力戽消能。对于挑流式消能,着重分析其作用原理及挑坎设计。对于底流式消能,着重讲授促成淹没水跃的措施及闸门的开启程序。注意联系而不重复水力学中已讲过的内容

(8)在讲解重力坝构造时,应着重讲述其构造原理及要求。对细部构造的各种形式,只作重点阐述,不必一一列举。溢流坝的构造特点,可与非岩基面上的水闸及溢流坝配合讲授,注意前后联系,避免重复脱节

(9)在重力坝的地基处理中,应着重讲述灌浆孔及排水孔的布置及要求,并扼要介绍工程实践中对坝基软弱破碎带的一般处理及加固方法

(10)碾压混凝土坝只介绍材料特点、构造特点

(11)在讲授宽缝重力坝时,可只讲述它的构造,计算特点

(12)浆砌石重力坝只讲述其构造特点;空腹重力坝、支墩坝只讲述其结构特点

3.拱坝 (12学时)

(1)本章重点内容是拱坝的工作特点,布置,常用的坝体应力分析方法、坝肩岩体稳定分析方法,坝身泄水方式选择以及细部构造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7310060 学分: 6 学时:90 (其中:讲课学时:78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贾志宏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第1版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牟林、胡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2版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的方法、金属板料成形技术、焊接电弧及焊接方法等三大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液态成型、板料成形、焊接工艺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热加工工艺知识基础;了解热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液态成型工艺 绪论 1 基本内容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发展历史,液态成型工艺流程。 2 教学要求 了解铸造产业的发展概况;了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种类。 3 重难点 液态成型工艺的基本类型、流程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1 基本内容 (1) 常用铸造方法的选择; (2) 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3) 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熟悉铸造方法选用的依据; (2)掌握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熟悉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 重难点 铸造工艺性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1 基本内容 (1)工艺设计内容及流程; (2)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确定的基本原理; 2 教学要求 (1)熟悉铸造工艺设计的依据、内容及流程; (2)掌握砂型铸造工艺方案制定的原理及方法。 3 重难点 (1)生产纲领、生产条件对工艺方案制定的影响; (2)分型面及浇注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1 基本内容 (1) 浇注系统概述; (2) 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 浇注系统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2 教学要求 (1) 了解浇注系统对液态成型过程的影响; (2) 熟悉浇注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3) 掌握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 理解浇注位置选择的原则; (4) 理解浇注系统设计的原理,掌握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5) 理解铸铁、铸钢、非铁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 3 重难点 阻流截面的计算原理及公式。 第四章冒口及其设计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网络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后续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能够对一维数组进行遍历,能够定义并使用简单函数,掌握主程序中使用函数建立功能模块的方法,能用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算法,能够根据流程图和算法,编制出相应的C语言程序。 后续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 2. 能够对一维数组进行遍历; 3. 能够定义并使用简单函数,掌握主程序中使用函数建立功能模块的方法; 4. 能用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算法; 5. 能够根据流程图和算法,编制出相应的C语言程序。 三、教学条件 机房上课,每个学生有一台电脑,机房安装软件Turbo C 或 Borland C,要求具有投影仪。 教学仪器:计算机。 训练场所:机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掌握程序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2、难点在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一维数组、自定义函数的使用。 3、课堂教学中采用实例引导,加大学生的实践训练。 4、教学过程中注意构成形成性成绩的各项过程分数的记录。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二部分组成,分数比例为: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学习表现、作业与实训项目二部分组成。二种成绩的分数比例为:学习表现成绩(40%)+作业与实训项目成绩(60%)。 具体评分方法参见《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说明。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程序设计基础》,石光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张强华、吕新平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8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教学大纲

附件一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大纲

C语言程序设计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层次、总课时 1.适用专业:计算机类 2.层次:大专 3.总课时:64学时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学会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要特别强调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上机条件。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与目标 根据市场对高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技能得到全面发展,既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又培养良好的态度,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课程内容以“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编写技能。学会利用常见的C程序开发工具的使用,掌握开发环境的配置,掌握常见菜单命令的使用以及整个窗口的布局设置。掌握结构化或模块化程序设计技能,学会数组、函数、三大控制结构、结构体和共用体以及指针的使用。为软件后期维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能力目标: 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开设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习惯,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行事风格,尤其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质,注重培养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具有踏实工作作风,良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强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工作任务进行有效分析和寻求解决方案;加强自身的程序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从事软件研发的职业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与

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任务1、了解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建筑装饰材料的名称,理解其性能特征、掌握其规格尺寸; 2、在进行设计实践中能根据使用场合、部位准确熟练地选择; 3、根据国家有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深化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 知识目标1、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名称、分类; 2、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规格、性能; 3、理解建筑装饰工程材料结合的基本原理; 4、掌握不同构造形式的装配程序和工艺; 教学内容项 目 一 一、绪论;(略讲) (1)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地位;(2)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作用; (3)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4)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5)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 (6)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以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为目的,以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应用及其施工工艺为目标,学生要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经常到装饰材料市场和装饰工程施工现场(可观看施工现场各类视频)参观学习,认识和了解装饰材料的性能、应用及材料发展状况,为掌握建筑装饰各分部工程装饰材料的选用及施工工艺打下基础。 二、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略讲) 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装饰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辅助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 建筑装饰材料的理化性能(教学辅助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 建筑装饰材料的装饰性(教学辅助工具:施工现场图片及效果图讲解) 项 目 二 三、建筑装饰工程基本材料(详讲) 建筑装饰工程基本材料:建筑装饰工程基础材料、墙体材料及建筑绝热材料 1、建筑装饰工程基础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 (1)无机胶凝材料: 水泥;(课堂辅助教学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重点:检测方法; 石灰;(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石膏;(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重点:了解石膏制品; (2)水泥混凝土: 集料;砂、卵石、碎石、煤渣; 水泥混凝土;重点:养护时间、特点; (3)建筑砂浆: 砌筑砂浆、抹面砂浆,装饰砂浆(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2、墙体材料 烧结砖;(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非烧结砖;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砌块;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复合板材料;重点:工装重点使用材料;(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3、建筑绝热材料 无机绝热材料; 有机绝热材料;(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憎水型岩棉保温板、气凝胶绝热毡等;装修重点应用位置;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Language 课程编号:2115000601-07 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 适用专业: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4 实验学时: 36 实验学分:1 执笔人:杨艳丽 制定时间:2011.06.10 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以C++语言为依托介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本课程在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等6个知识点分别设置实验项目,其中函数是综合型实验,其它为验证型实验。通过上机实验,加深学生对基本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其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其编程和调试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仪器设备:任何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VC++6.0或Turbo 3.0

*说明:实验一主要是熟悉上机操作,以教师机房指导和现场考核(或考查)为主,一般不要求提交文字实验报告。 四、教材、实验教材(指导书): 1. 教材 [1] 钱能著,《C++程序设计教程》(修改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实验指导书 [1] 钱能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上机指导与习题解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自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机操作指南(电子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实验成绩等,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总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六、大纲审核人:张席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总学时: 68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 34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系统学习 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语法,较好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编程思路和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利用 C 语言编写软件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有较强软件开发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熟练掌握 C 语言中的基本知识、各种语句及程序控制结构,熟练掌握 C 语言的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链表等数据结构的基本算法;并能熟练地运用 C 语言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具有较强的程序修改调试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教学重点:掌握C语言变量类型及不同类型常量的表示;标准的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运算符及常用数学函数的使用;控制流程、数组和指针的使用;结构体、链表的构造使用;函数结构、函数参数传递及递归等方面的知识;基本的文件操作。难点:指针的使用、结

构体链表的构造和使用及函数的参数传递。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故采用讲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C语言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 编程历史的回顾、程序设计介绍(过程式,面向对象,函数式,逻辑式); (2) C语言的历史背景、特点; (3) C语言源程序的格式和程序结构; (4) C程序的上机步骤。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掌握简单的 C程序格式,包括main()函数、数据说明、函数开始和结束标志等; (2)难点:编程入门以及对语言的理解。 第二章算法(3学时) 1.教学内容 (1) 算法的概念及特性;评价算法优劣的方法(时间和空间); (2) 简单算法举例; (3) 算法的表示(自然语言、流程图、N-S流程图); (4)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步骤。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算法流程图三种基本结构(以后各章学习中利用流程图强化对程序的理解);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 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②掌握制定机械加工路线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理划分加工阶段;合理安排加工顺序;正确制定加工工序集中与分散的问题。 ③掌握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方法。④理解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方法;了解降低加工成本的措施。 ⑤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规范。 5.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①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掌握尺寸链图的作法及其尺寸链的计算。②掌握工艺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其计算技巧。 ③了解装配尺寸链的特点及其简单的计算。 6.装配工艺基础①了解装配尺寸链的基础知识。②了解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英文名称:C Language Programming 课程编码:161002 学分:分 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2学时;上机学时:20学时。 适用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执笔人: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为全校所有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及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并掌握几种典型的算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C语言编写各种应用程序,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3学时) 本章重点:一、算法及特性;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难点:算法设计及其表示。 第一节程序和程序设计 一、程序;二、程序设计。 第二节算法 第三节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第四节 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5学时) 本章重点:一、标识符的正确使用;二、各种基本数据类型的使用;三、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四、表达式计算中的类型转换。难点:一、各种类型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形式;二、自增自减运算。 第一节 C语言的数据类型 第二节常量与变量 第三节整型数据 第四节实型数据 第五节字符型数据 第六节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第七节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一、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二、复合的赋值表达式;三、自加、自减运算符; 四、赋值运算中的类型转换。 第八节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 第三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4学时) 本章重点:一、printf函数;二、scanf函数。难点:输入与输出时的格式控制。 第一节 C语句概述 第二节赋值语句 第三节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一、printf函数;二、putchar函数;三、scanf函数;四、getchar函数 第四节顺序结构程序举例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语言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 适用层次:高技 总 学 时:320学时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高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必修的课程,本课程采用的语言是Javascript,简单、实用,能使互联网前端和后端有机的结合;利用第三方库、模块,学生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互联网产品,同时为专业知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课程与互联网密不可分,通过掌握互联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力。 2、教学基本任务和要求 熟练使用Javascript编写程序;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制作前端网页,熟悉jQuery、Bootstrap等框架的使用;掌握利用Node.js和Express.js构建服务器后台程序,并与前端进行数据交互;了解产品的用户体验,识得UI制作;掌握利用UML建模工具绘制用例图、功能图、流程图等;知道WebSocket原理,并学会使用WebSocket构建实时通讯系统;通过Node.js第三方模块,学会动态地构建应用程序的多样主题;了解Ghost开源系统,识得利用Ghost构建多样主题的博客网站;

掌握国外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能看懂、理解搜索结果的英文内容。 3、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理论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性要求学生多动手。因此课程的重点放在项目实践上,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项目协作能力。理论知识以精讲为主,讲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巧,为学生提高动手技能打好基础;多利用国外搜索引擎,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 号章节内容总学 时 讲授 学时 训练 学时备注 1第一章 课程介绍22 2第二章 基本语法1266§2.1 变量与数据类型 §2.2 程序结构控制 §2.3 自定义函数 §2.4 字符串函数 §2.5 Math函数 2 1 1 1 1 2 1 1 1 1 3第三章 闭包与回调函数1266§3.1 剖析函数定义 §3.2 闭包 §3.3 回调函数 2 2 2 2 2 2 4第四章 对象1266§4.1 对象的使用 §4.2 this、apply、call §4.3 原型继承 2 2 2 2 2 2期中考试

《印刷工艺》 教学大纲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内容 1 印刷技术发展简史 2 印刷基础综论 3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4 制版 5印刷 6印后加工 7印刷技术的应用 8印刷设计工具软件应用 9印刷应用设计

二、实践教学内容 10实训一:收集名片10张,收集16KDM设计210*285mm10份。 并实际设计。 11实训二:收集DM二折页,三折页设计10份,收集商业文本封面设计210*285mm8份。并实际设计。 12实训三:收集CD封设计3个,收集封套设计10个。并实际设计。 13实训四:收集样本10种。并实际设计。 14实训五:收集书籍封面设计若干。并实际设计。 15实训六:收集海报广告设计5。并实际设计。 16实训七:收集手提袋10个。并实际设计。 17实训八:收集印刷包装设计5个。并实际设计。 18实训九:收集3件你以为最有创意的印刷品上交并说明并实际设计。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20学时,实践教学为20学时。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述印刷工艺的基本知识。掌握印前,印刷,印后基本知识。重点掌握电脑印前完稿技术。 《印刷工艺》是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印刷工艺的基本知识,熟悉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印后加工装订以及印刷技术在各种媒介上的应用,从而能够全面地掌握设计的流程,提高设计水平。 二、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只把眼光停留在对设计的一般应用和操作上,而是能全面了解、熟悉设计好的作品如何通过印刷成为成品,在设计时就应把印刷工艺因素考虑进去。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简单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状况,熟悉印刷工艺对设计的要求,掌握应对印刷时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 为了适应印刷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知识体系与实训相结合,强调以印刷设计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设计实践为中心,在课程的各个阶段有机地编排相应的支撑知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课题,使学生在这些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创新能力得以激发,综合的设计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规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 在基础设计学习阶段坚持规范化教学,每个章节教学都强调教师的教案设计、课堂讨论、设计实践、设计作业评判等基本环节,实行单人设计题目与小组(一般为3~5人)设计题目相结合。分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讲解,接着由教师引导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 2.采取多种形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互动性 在基础设计学习的基础上,安排有难易不同、方法有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综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概况 注:(1)平时实5金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完成每个实验项目的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的综合考核; (2)笔试或门试主要是对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知识的考核。

2.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3.教学要求

4.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 5.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 1、《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学习辅导.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专业个性化需求补充说明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进一步说明(见下页)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进一步说明 1.重新审定实验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除保留必做的经典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外,应尽量开设综合性、设计研究类实验项目。做到各专业有综合性、设计研究类实验项目的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门数的80%以上;力争各专业综合性、设计研究类实验项目数占总实验项目数的30%以上。 2.实验教学大纲中设置的实验项目数应适当多于课程实际必须开设的实验项目数;要求设置选修实验项目,以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教学需求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 3.实验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内容提要):从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方法和要求等方面简要阐述。 4.实验项目学时:每个实验项目有明确的实验学时数。因为设置有选做实验项目,各实验项目学时数之和应大于实验课程总学时数。 5.实验项目类型:分为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研究、其它等。 (1)演示性实验项目:由教师操作,学生仔细观察,验证理论、说明原理和介绍方法。 (2)验证性实验项目:按照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由学生操作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3)综合性实验项目:可以是学科内一门或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按照要求(或自拟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项目内容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视为综合性实验项目: %1涵盖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 %1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 %1本课程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 (4)设计研究类实验项目: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学科内容,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从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步骤(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选择仪器设备(或自行设计、制作)并实际操作运行,以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学生独立完成或教师指导下完成。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撰写科研报告和有关论证报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资料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西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制定的时间:二〇一二年五月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资料 主讲教师:曹永春、蔡正琦、顿毅杰 主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陈维兴、林小茶编著,第2版,2009 辅助教材: 1.《C++编程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美Bruce Eckel,Chuck Alliso著,刘宗田,袁兆山,潘秋菱等译; 第1版,2011年 2. 《C++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美H.M.Deitel P.J.deitel 薛万鹏等译,2000年 3.《C++程序设计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美Bjarne Stroustrup 著,裘宗燕译,2005年 4.《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习题解析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陈维兴主编,第2版,2009年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同上 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学分:4分 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上机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结构: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课内实验、课后作业 评价方案:(考核依据、评分的办法、权重的分布) ?平时成绩:10% 课堂表现(课堂提问、考勤、作业等) ?实验成绩:20%(实验报告、实验考试)

?期中成绩:20%(闭卷考试) .期末成绩:50%(闭卷考试) 参考书目: 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C++编程思想》刘宗田,袁兆山,潘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秋菱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C++程序设计教程》H.M.Deitel, P.J.deitel 著,薛万鹏等译 《C++程序设计语言》Bjarne Stroustrup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著,裘宗燕译 陈维兴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习题解析与上机指导》 推荐刊物: 1、《计算机学报》 2.《软件学报》 3.《程序员杂志》 4.《码农周刊》 5.《快乐码农》 相关网站: 1. 中国计算机学会https://www.sodocs.net/doc/251087102.html,/sites/ccf/ 2. 计算机爱好者协会https://www.sodocs.net/doc/251087102.html,/forum.php 3.C语言中文网https://www.sodocs.net/doc/251087102.html,/cpp 5.中国悠悠期刊网https://www.sodocs.net/doc/251087102.html,/ 6. 中国知网https://www.sodocs.net/doc/251087102.html,/ 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化工工艺Ⅱ》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Ⅱ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学分:3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是以聚合物的生产工艺为研究对象、以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化工等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的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工作当中所遇专业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向专业工程师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高分子合成的主要合成工艺和重要品种的生产方法、结构、性能,并对本学科的发展和前沿有一定的了解。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重点:要让学生通过了解高分子的发展与现状,认识到高分子工业对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事业心。 难点:根据我国的高分子工业现状和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 重点:1.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2.五种重要单体的合成路线 难点:石油裂解制烯烃中丁二烯的萃取精馏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自由基聚合的主要实施方法; 难点: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机理、链转移作用的应用 第四章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反应机理和生产工艺 难点:离子型聚合与配位聚合的原理和机理 第五章缩合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缩合聚合原理、熔融缩聚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实施工艺。 难点:1. 线型缩聚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平衡缩聚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均聚合度及小分子物浓度三者之间关系;第六章逐步加成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逐步加成聚合反应机理;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难点: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第七章高聚物改性工艺 重点:共聚物合成工艺;互穿网络聚合物合成工艺;高聚物的化学改性 难点:共聚物合成工艺 五、实践环节 0学时。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