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姓名

学号31011120315001

专业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

批次/层次2011年秋季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目录

引言 (3)

1家庭教育的意义 (4)

1.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

1.1.1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4)

1.1.2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 (4)

1.1.3孩子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 (5)

1.2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5)

1.3许多家庭只偏重分数 (6)

1.3.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6)

1.3.2重“金”投资 (6)

1.4忽视对家庭的道德培养 (6)

1.5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 (7)

2 小学生的成长 (7)

2.1小学生对认知存在偏差 (7)

2.2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 (8)

2.2.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8)

2.2.2要提高家长的自身素养,做到以身作则 (8)

2.2.3要端正家庭教养态度 (9)

2.2.4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9)

2.3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原则 (9)

2.3.1扬长避短的原则 (9)

2.3.2教育影响一致性的原则 (9)

2.4教育实验过程 (10)

2.4.1 归纳法 (10)

2.4.2研究步骤 (10)

2.4.3研究结果 (10)

2.5加强家庭的社会化教育 (11)

2.5.1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11)

2.5.2进行适度逆境教育 (11)

3正确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及学业成功的基础 (11)

3.1家长不能只重视学校教育 (12)

3.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12)

3.2.1家庭教育权威性 (12)

3.2.2 家庭教育传导性 (13)

3.2.3家庭教育及时性 (13)

3.3家庭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必要条件 (13)

3.4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14)

4 推论及建议 (15)

4.1推论 (15)

4.2建议 (15)

结束语 (15)

致谢 (16)

摘要

研究家庭教育,有助于探索家庭成长规律和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对丰富孩子培养和教育的理论,指导孩子培养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家庭很幸福,家庭教育的片面性也就显露出来,包围在他们身边的有鲜花,微笑,幸福和甜蜜,不少孩子也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活,因此也就造成了他们薄弱,竞争力不强,没有远大抱负和理想,动中表现出与多子女家庭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此,研究其成长规律,对丰富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基础理论,填补人力资本研究

的空白和指导孩子培养和实践活动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家庭教育,有助于增长父母科学育儿,科学教育子女等方面的知识,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对父母是无限崇敬和信赖的,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成长影响最为深刻。然而,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受过专门培训,养育孩子完全依靠感觉,缺乏科学指导。所以,研究家庭教育理论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极其有意义的科学探索与总结。有助于指导家庭克服心理障碍,改善人际关系,成就人生大业。现在家庭的发展状况很不乐观。现在家庭虽然很有自信,乐于助人,兴趣广泛等优点,但是同时在他们的身上也有一些不可忽略的缺点独立性差,依懒性强;任性,有很强的虚荣心等。

关键词:家庭孩子教育全面发展

引言

21世纪的今天,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高尚事业.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家庭教育也应当强调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爱护人,发展和提升人的精神贯穿于整个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

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原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道德培养是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整合。这些因素的整合引出的是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并且是可以通过培训等手段得以提高。作为家庭的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重要的。

理性地审阅家庭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的困

惑:孩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了,但是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多才又多艺,但是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也就更突出,家庭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说明了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现代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已逐渐引起社会、家庭的高度重视,现在的问题若不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家庭自身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

也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1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对其孩子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交活动。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1.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1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得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1.1.2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

父母是孩子的亲人,他们是孩子最亲密也是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家族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孩子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道德品质,生活方式,性格

特征等无不影响着孩子,尤其是对早期的孩子影响最深刻,在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具有持续性。父母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出生后,从小到大,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与父母朝夕相处,一直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父母自身修养直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个性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孩子对他们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和亲和性。孩子成长过程中在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以及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权威性。同时,家庭对子女不仅以血缘关系、情感关系为纽带,而且以经济关系为辅助,这就是使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这是社会、学校都无可相比的优势条件。因此,孩子比较容易相信父母的教育,对他们的教育感到亲切,父母的教育就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1.1.3孩子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

过去有些教育家把孩子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画什么画。这种比喻虽然不很确切,因为孩子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孩子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孩子上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就逐步让位给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在起作用,直到他自立为止。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的素质,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品和文化素养。家长的文化素养并不等于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家长的文化素养是指家长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人类精神财富的多少和所表现出的理论知识水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孩子的发展就会比较好。所以,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肯定是有好处。

第二,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这种家庭下的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冷漠、厌世,变得消极、沉沦。还有些家长是太过溺爱孩子,对孩子,父母有说也说不完的牵挂和割舍不下的爱,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有的甚至还可能有任性、娇气、爱发脾气、唯我独尊等不良的人格品质,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心理特别重的毛病。

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

第三,家庭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举个例子来说,在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容易出现孤僻、冷漠得心理,出现冒险、野蛮的心理。而现代社会讨论最多的,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独生子女是“特殊孩子”,认为他们缺乏独立奋斗的能力、依赖心十足、缺乏社交能力、早熟、孤僻、娇气、任性等。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心理学家通过对40万名中学生的调查、对比,发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聪明、更富于创新、对事业更敏感。上述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独生”上,这是不科学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颜之推也说过:“人在年少,神情未定,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1.3许多家庭只偏重分数

1.3.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现在的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绩,有不少的家长以为孩子考个好的分数就

一定能成才。分数似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都几乎系于孩子

考试成绩和升学方面。家长为了促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根据孩子成绩的高低来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时的压岁钱也根据成绩的高低来给,他们用了金钱和物质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像这种不尊重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

1.3.2重“金”投资

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家庭的家长认为只要自己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不管多少钱都会买回家。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家长们就迫不及待的花钱投资选择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英语等爱好班,家长们也劳苦地去接送。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在心灵和身体上受到了伤害,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1.4忽视对家庭的道德培养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但还是有不少家长按照自己的经验,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情趣情感、志向、爱好不管不问。完全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的关心和帮助现代家庭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了,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的劳动也有家长包办。洗衣服、穿衣服、盛饭等都有家长代劳,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离不开家长了,养成了孩子的依靠性和懒惰性,

从而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

处理实际事务

的能力。

1.5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

中国的家庭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家庭的教育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是一个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从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家庭的心理特点;由此形成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家庭政策从 1979 年开始在我国实施,至今也有 35 年了,在这 35 年里,已经产生了好几代的家庭,他们的心理特点一直是教育学

界与心理学界研究的主题。

由于家庭特殊的生活条件和教养环境,我们分析家庭心理缺陷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相比较非家庭,家庭自身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良素质。如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注重自我形象。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特点。

独立性差,依懒性强。对父母、家庭的过度依赖,是家庭现在具有的通病,这主要也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

2.孤僻性。家庭家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经常感到孤单,当今的家庭同伴交往主要是同班同学和邻居伙伴,能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而且也不能来解决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种孤独也只有从父母的关爱来补偿,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得不到的满足。有很多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童年都是跟随老人们成长起来的。就这样形成了孩子内向、不敢与人交流的特点,在这个社会中竞争太激烈,使得父母纷纷都忙于事业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与教育。这样会使家庭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成长,也弥补父母过去的缺失,父母们满足孩子的一切需不管是合理或不合理的统统满足,这让孩子感觉要什么东西都很容易,他们就会变更加任性。有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就会哭闹不止、满地打滚、令人无奈。自尊心强,不易接收他人的负面评价。

2 小学生的成长

2.1小学生对认知存在偏差

小学生喜欢自己发现知识而不喜欢课本内的东西,是反映了学生追求独立、自我意识膨涨和思维幼稚相矛盾的特点,这是造成该生不重视课本知识学习,影响学习成绩的一大原因。所以家庭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没进校园前就培养的。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知识,而学习习惯是长期培养的过程。就像孩子的良好的用餐习惯是家庭培养的,不会是饭店培养孩子的用餐习惯。学生对负面评价“我比较懒、比较笨”是造成学生学习动力

不足,容易产生学习偏差的一大原因,而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往往来自于其生活周围的成人和家长的负向指责,正是这种成人给的帽子,让学生的潜意识中留下了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因而可能总是在学生不想学习的时候这种潜意识就跳出来给该生一个正当理由。这也是影响该生学习能动的一大原因。

2.2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

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大于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以高压控制和题海战术迫使该生“沉溺学习”的做法直接导致了该生对学习的厌恶和作题的逆反心理,生产了痛苦的学习经历,使大脑经常处于一种抑制的状态,即使看似坐在那里学习,其实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早已降低,更何况强迫孩子一味学习的做法早已产生了该生的逆反,太多的时间其实该生坐在书桌前,却并未投入学习,学习成绩不好可想而知。喜欢思考不喜欢作题的学习方法也不利于该生提高学习成绩。家庭教育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成长的环境为家庭提供的便利不仅在物质上,也表现在精神上。父母认为自孩子是最出色的,最优秀的,即使孩子在某件事情做错了,家长也不会批评,百般掩护,千般宠爱。对孩子的表扬也多于批评,常常的也会给孩子戴高帽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只喜欢称赞和表扬的话语,不喜欢批评,虚荣心强。很多家庭只要听到人的负面评价,就要暴跳如雷,所以孩子经常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在成长过程中不容易接受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对家长来说,仍然很迷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

2.2.1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兼顾,要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体育锻炼,防止营养过剩,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利环境抵抗能力;在品德教育方面,社会对孩子青少年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和孩子青少年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做到适时适势;在智育方面,主要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助以及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做到适时而教,遁序渐进;在美育方面,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创造美的意识;在劳动教育方面,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等。总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2.2要提高家长的自身素养,做到以身作则

榜样示范的提高家长的自身素养,包括要有知识,比如孩子青少年生理学知识、孩子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要有能力,例如要有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威信,要有义务感等等。总之,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做到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由于身教重于言传,往往产生于潜移默化中,可谓是力量之大。

2.2.3要端正家庭教养态度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能由于孩子一两次表现的不好,就对孩子失去信心,放弃管教。作为子女的教育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还有就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要理智施爱,爱而不娇,要有长远的眼光,使爱子女的动机与效果达到统一。对子女的期望也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掌握好分寸。

2.2.4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对子女进行健康的熏陶渍染。首先就家庭结构来说给子女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教育要有针对性。根据各个家庭的不同特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避错原理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在家庭经济生活方面,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理支配家庭经济;再次,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我们争取创立一个亲密无间、协调和睦、相互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在家庭生活方式方面,家长要注意从饮食营养习惯、生活起居习惯、消费方式、闲暇利用方式、家庭人际交往方面等入手,建立一个良好的“家风”。不管是从主观来说,还是从客观来说,家庭教育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时代的特征。所以,家庭教育也必须要开放,融入社会生活中。做好家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广大家庭的长期努力。相信努力了,将来的国家栋梁就有可能是您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加油!家庭群体将会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在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我提出了对家庭的教育对策的一些基本原则,而且对家庭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相应的对策。

2.3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原则

2.3.1扬长避短的原则

家庭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的心理特征,但其成长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应该充分肯定家庭心理特征中的良好因素,正确引导父母、老师对家庭实施适当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心理因素,自觉主动地克服心理上的不良特征,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2.3.2教育影响一致性的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必须一致,既不能父亲严格而母亲纵容,,或是父母严格而老人护着。第二,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与要求应尽量一致。促进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引导家庭中孩子的发展。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言行举止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

注重自身的形象和修养,以自己良好心理特征和品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其次,要把关心热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即做到即要爱护、关心孩子的成长:又要严格要求,绝不溺爱、迁就。不应总把家庭当做小孩子看待,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困难,绝不应包办代替社会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对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施以正面积极的。首先,国家教育部门要切实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把德育、智育、“心育”和体育等都纳入对人才的考核范围。其次,社会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因素与表现,要充分揭露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再次,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违法。总之,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对家庭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就一定能健康成长,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2.4教育实验过程

为确保本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学校的支持下,随着实验进程的深入和需要,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为实验人员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竞争环境,把整个实验过程纳入科学、规范的管理轨道。

2.4.1 归纳法

研究组成员要定时商讨,要对研究的实验方案、各阶段的实验计划,论文选题和撰写,检测题的拟定及测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方面加以总结交流群策群力,推进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4.2研究步骤

调查前,向家长及孩子详细解释调查目的及调查表的填写方法,占用家长及孩子们 20—30 分钟的时间,要求家长及孩子如实填写,当场统计学分析方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应用 SPSS10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根据理论的内容对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2.4.3研究结果

家长应该明确自己在孩子们心底的地位,应该先强化自己的素质。家长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并能够根据家庭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育;家庭的家长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成为孩子的楷模;要成为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使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尊重、关心、团结、体谅他人;进行多方面良好个性的形成,

为以后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加强家庭的社会化教育

由于家庭没有兄弟姐妹,自幼没有伙伴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成人之间,无法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因此几乎所有的的有关研究和专家都认

为家庭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社会性。缺乏与周围的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参与社

会的能力;缺乏在社会环境中应变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家庭的社会化教育,善家庭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独立的环境中容易形成弱点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措施。

2.5.1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家长不要刻意的去保护或照顾孩子,凡是能自己完成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干不要代替。独立能力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应该给家庭一些锻炼的机会,使他

们能从中激发其刻苦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5.2进行适度逆境教育

为了克服家庭的弱点,应对家庭进行适度逆境教育。勇于实践、经受挫折、克服困难、摆脱依赖和培养独立自主精神的教育和锻炼,使孩子能逐步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正确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及学业成功的基础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更注重人的完整性,全面性发展,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国民教育理念。在微观上表现为: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专业性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和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家长不仅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应该重视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让孩子的学习涉猎面更广。家长该多读一些科技方面的书籍,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知识的内涵来影响孩子。同时家长要求家庭全面发展,自己也就在努力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习来了解艺术方面的知识,观看一些综艺和娱乐节目。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交流、沟通。孩子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能培养艺术素家长也就更容易地诱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1家长不能只重视学校教育

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这种重视大都是学校教育,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们还没有把家庭作为教育的场所,也没有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能使小学生顺利、健康的成长。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家庭孩子少。父母、亲人把所有的关爱全部倾注在这个所谓“皇帝、公主”身上,都觉得还不够,百依百顺,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因此有的孩子可以为一件不顺心的事痛哭一天,甚至不去到校上课,还去辱骂、打骂父母,冷漠自私、爱心与奉献在他们身上逐渐消失,更不去说责任、创新了。同时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小学生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小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卢梭从反面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现在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仅仅有智力和学习好还是很不够的。家庭教育在大目标上,除开发孩子智力外,还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孩子生活在家庭,父母的无意识教育,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孩子实施很好的影响。现代儿童教育专家研究认为,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都是婴幼儿时期起步的。父母担负着育人的特殊职能,要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进行全面教育。父母们不要等待,有的可能想等孩子长大了自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这是不正确的观点;有的可能想等到学校去教育吧,父母管养,不管教育,这同样也是不正确的。无数事实证明,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是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3.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出生后在不断接受着家庭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其一生。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同时家风又反映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

3.2.1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同时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父母的教育

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大有益处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这样。小学生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3.2.2 家庭教育传导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3.2.3家庭教育及时性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把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家家庭教育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3.3家庭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必要条件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人才的重任。家长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打下坚实的

基础,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3.4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幼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家庭外的人群、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家长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教育的理念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而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和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

家庭教育问题是学术界的重点,众多学者认为:家庭问题本质上就是教育问题,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源于一个字“独”字,因为独生子女的问题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恰恰是后天特殊的家庭和成长环境造成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当然家庭对家庭的人格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家庭从小生长在“保护特区”中,普遍缺乏逆境教育,加之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倾向。导致家庭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综合一下让我们认识到了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家庭个人的发展,更是关系整个民族素质的大事,做好家庭的教育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工作要以促进家庭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对家庭群体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研究者要进入家庭群体中深入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优势、劣势,只有清醒的认识到家庭群体存在的问题,。才能辩证施治。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家庭的大部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特殊家庭环境所造成的。因此必须改善家庭教育模式,家长应该自觉加强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为孩子营造积极、民主、快乐的氛围。家庭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这也就决定家庭教育也将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开发和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为一体的家庭素质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4 推论及建议

4.1推论

根据家庭家庭教育的原因、问题、现状分析,得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应该赶快去补回来,不然会影响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良好的个

性发展。

4.2建议

根据以上的研究,家庭的问题还有待于研究,迫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动

多方力量,对家庭问题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多学科的深入研究。要把子女的特点和影响他们成长与发展的客观的、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更全面,内容上更深入,开展纵向的跟踪研究,探索家庭的成长和教育的内在规律,能够分析和预测独子女群体发展的趋势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我国家庭问题在整体上提升到高的水平,全面提升家庭的综合素质,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结束语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革,家庭教育的改革己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不能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否认它,同样,我们也不能对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置之不理,要想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家庭教育真正的、顺利的实施。为我国总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