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化分离技术核心知识点

生化分离技术核心知识点

生化分离技术核心知识点
生化分离技术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特点:1.发酵液或培养液是产物浓度很低的水溶液

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

3.生物产品的稳定性差

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的一般步骤:1.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2.初步纯化

3.高度纯化

4.成品加工

生物技术产品的类型:1.按分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分子质量

2.按产品所处位置:细胞内、细胞外

第二章

共价过程中导致的失活:1.集团本身的共价修饰,导致基团功能不起作用

2.蛋白质上任何基因的共价修饰,使三维结构受到破坏

对策:1.避免细菌污染

2.水分的除去

3.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会使蛋白质变性,应避免

4.高浓度的底物、多元醇和稳定盐利于稳定蛋白质

5.对许多蛋白质而言,为防止硫羟基的氧化和降低光氧化的危险,除去空气至关重要

第三章

悬浮液预处理方法:1.加热法

2.调节悬浮液pH值

3.絮凝和凝聚

4.使用惰性助滤剂

去除悬浮颗粒,依据物理、化学性质:颗粒密度、颗粒大小、颗粒表面性质

过滤方法:恒压过滤、恒速过滤、变速变压过滤

过滤器类型:1.真空过滤器:转鼓真空过滤器、圆盘真空过滤器、水平带式真空过滤器

2.压滤器:板框压滤器、加压叶滤器、带式压滤器、气压罐式连续压滤器

带式压滤器的工作必要条件:料液过滤前都要加絮凝剂进行预处理,使悬浮液成絮团错流过滤:如果料液给过滤介质表面一个平行的大流量的冲刷,则过滤介质表面积累的

滤饼会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则通过过滤介质的流速则减少。

第四章

细胞壁经酸水解,可以获得:肽聚糖、氨基酸、磷壁酸、糖、脂质

破碎率的评价:1.直接计数法

2.间接计数法

细胞的破碎按是否外加作用分为:机械法(高压匀浆法、珠磨、超声波法)、非机械法超声波法理论依据:超声波破碎细胞的机理可能与超声波引起的空穴现象有关

非机械法:1.酶法融胞

2.化学法:a.酸碱调节溶液pH值

b.有机溶剂常用甲苯

c.表面活性剂是两性化合物

3.物理法:a.渗透压冲击法

b.冻融法

c.干燥法

4.其他方法:a.多种破碎方法相结合

b.与下游过程相结合

c.与上游过程相结合

第五章

离心分离可分为:1.离线沉降

2.离心过滤

3.离心分离+超离心

离心分离因数Fr:粒子在离心机中产生的离心加速度与自有下降的加速度之比

离心设备的放大:1.等价时间Gt法

2.Σ因子法

超离心技术分类:1.制备性超离心:粒子差速离心、一般密度梯度离心法、等密度离心法

2.分析性超离心: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大分子纯度估计、检测大分子

中构的变化

3.超离心设备:分析用超离心机、制备用超离心机

第六章

膜分离分类:1.以静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2.以蒸汽分压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膜蒸馏、渗透蒸发

3.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渗析

4.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电渗析

膜的类型:1.有、无孔膜

2.膜对称性(各向同性膜、不对称膜、各向异性膜)

3.膜的孔道特性

4.膜材料

水通量:膜对纯水的通过量,是用在压力为0.1M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透过一定量纯水所需的时间来测定。

截留分子质量MWCO:相当于一定截留率(90%/95%)的相对分子质量。

膜组件:平板式、管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式

浓差极化:在超滤过程中,由于水透过膜,因而在膜表面的溶质浓度增高,形成梯度,在浓差梯度作用下,溶质与水以相反方向扩散,在达平衡状态时,膜表面形

成一溶质浓度分布边界层,对水的透过起阻碍作用。

膜的污染:1.膜的劣化:化学性劣化、物理性劣化、生物性劣化

2.水生物污垢:吸着层、堵塞

3.预防和控制膜污染:①预处理法

②开发新型抗污染的膜

③加大供给液的流速

4.污染膜的清洁:化学洗涤、物理洗涤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工作模式:超滤、再循环、逆洗

超-微滤膜组件的工作模式:浓缩、透析、纯化

超-微滤系统的工厂布置:开路式操作、间歇式操作、进料和排放式操作、多次再循环操作

第七章

纳米过滤: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能截留有机小分子而使大部分无机盐通过,操作压力低

纳米过滤膜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小于1000,大于300

按纳滤膜的荷电情况可分为荷负电膜、荷正电膜、双极膜

第八章

膜亲和过滤法包括:亲和膜分离技术、亲和-错流膜过滤

配基及其选择:通用性配基、特异性配基、间隔臂及其配基

亲和载体有两个特性,拥有其一即可,或能溶于水溶液,或易于悬浮在水溶液

亲和载体的内核:水溶性大分子量聚合物、非水溶性的粒子

第九章

渗透蒸发:通过渗透蒸发膜,在膜两侧组分的蒸汽分压差作用下,使液体混合物部分蒸发,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膜分离法

渗透蒸发膜的分类:1.根据膜材料的化学性质和组成分类:亲水膜、亲油膜

2.根据结构不同分类:复合膜、离子交换膜

膜材料的选择:溶解度参数法

蒸汽渗透:当进料是某种混合蒸气,进行渗透蒸发时即为蒸气渗透

第十章

萃取溶剂的选择:1.利用溶解度参数理论指导溶剂选择

2.根据“相似物容易溶解在相似物中”的规律选择

乳化: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

乳状液可分为:水包油、油包水

乳状液的消除:过滤、离心分离、化学法、物理法、顶转法

萃取操作:混合→分离→溶剂回收

萃取因子:萃取平衡后,溶质在萃取相与萃余相中质量的比值

多级逆流萃取:若干萃取级,料液与溶剂分别从两端加入,萃取相与萃余相逆流流动,操作系连续进行

微分萃取:当轻相和重相连续不断地逆流通过萃取器时,就会产生微分萃取,在两相的接触中,溶质从一相转移至另一相中,但一般不可能达到平衡

萃取段:从含溶质的重溶剂中优先萃取或分离第一种溶质

洗涤段:从不含溶质的重溶剂则洗涤除去萃取物中不希望有的第二章溶质

第十一章

反胶束:表面活化剂分散于连续有机相中,一种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

形成条件:表面活化剂、临界胶束浓度

特性:极性头向内,活性尾向外

临界胶束浓度:胶束形成时所需表面活化剂的最低浓度

反胶束中水分为结合水、自由水

反胶束萃取体系:单一反胶束体系、混合反胶束体系、亲和反胶束体系

蛋白质增溶于反胶束溶液的方法:注入法、液-固萃取法、液-液萃取法

影响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因素:水相pH值、离子强度对萃取率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类

型的影响、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离子种类对萃取的

影响、反萃取及蛋白质的变性

浊点萃取:以表面活性剂胶束水溶液的溶解性和浊点现象为基础,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而引起相分离,从而将水溶性物质与亲油性物质分离

浊点现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成为澄清溶液,而当温度升高或降

低一定程度时,溶解度反而减小,会在水溶液中出现混浊、析出、分层现象第十二章

聚合物不相溶性:由于不同类型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同它们的亲水性有关的相互吸引力,因此聚合物发生分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相

双水相系统:1.聚合物/聚合物/水系统

2.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水系统

第十三章

利用超临界流体,即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纯化目的

液体在临界区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流体的密度大幅度地变化,而非挥

发性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大致上和流体的密度成正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性,形成了新的分离工艺。

超临界流体性质:1.溶解度

2.传递性质

3.选择性

4.选定

5.夹带剂的使用

提高选择性原则:1.操作温度应和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相接近

2.超临界流体的化学性质应和待分离溶质的化学性质相接近

作为萃取剂的临界流体应具:1.化学稳定性

2.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

3.温度应低于被萃取溶质的分解温度或变质温度

4.临界压力不可太高

5.选择性要好

6.溶解度要高

7.要易获取,价格便宜

CO2是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和精制的理想和最常用溶剂

夹带剂:在纯流体中加入少量与被萃取物亲和力强的组分,以提高其对被萃取组分的选择性和溶解度,添加的这类物质称为夹带剂

SC-CO2萃取工艺流程:等温变压工艺、等压变温工艺、恒温恒压工艺

第十四章

液膜由膜溶剂、表面活性剂、流体载体组成

液膜分离技术按其构型和操作方式不同分为,乳状液膜、支撑液膜

无流动载体液膜分离机理:选择性渗透、化学反应、萃取、吸附

有流动载体液膜分离机理:主要决定于载体的性质,有离子型、非离子型,其渗透机理

分为逆向迁移、同向迁移

流动载体应具条件:溶解性、配位性、载体应不与膜相表面活性剂反应

液膜分离操作过程:制备液膜→液膜萃取→澄清分离→破乳

影响液膜分离效果因素:液膜体系组成、液膜分离工艺条件

液膜分离过程的关键:1.液膜溶胀:外水相透过膜进入液体内相,从而使液膜体系增大

2.液膜的破损:搅拌速度影响,接触时间影响,料液浓度、酸度

影响,乳水比影响,膜内比影响,操作温度影响乳水比:液膜乳化体积和料液体积之比

膜内比:膜相体积和内相体积之比

第十六章

蛋白质表面大部分亲水,其内部大部分疏水

表面分为荷电区、亲水区、疏水区

小分子蛋白质比起在化学上类似的大分子蛋白质更易溶剂

蛋白质沉淀加入沉淀剂不同:加入中性盐盐析、将pH值调节至等电点、加入可溶性有

机溶剂、加入非离子型亲水性聚合物、加入聚电

解质絮凝、加入多价金属离子

蛋白质沉淀法:1.中性盐盐析法:①Ks分级盐析法:在一定pH值及温度下,改变盐的

浓度,达到沉淀目的

②β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离子强度下,改变溶液pH

值及温度,达到沉淀目的

2.等电点沉淀法:基于不同蛋白质离子具不同等电点这一特性,用依次

改变溶液pH值的办法,将杂蛋白沉淀除去,获目标

产物

3.有机溶剂沉淀法(乙醇是工业最常用的):破坏蛋白质的某些键和氢

键,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致使一些原

来包在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在表面,并与有机溶剂的

疏水基团结合形成疏水层,从而使蛋白质沉淀,当蛋

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形超过一定程度时,便会导致完

全变形

4.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5.聚电解质沉淀法

6.金属离子沉淀法

亲和沉淀:将生物亲和作用和沉淀分离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蛋白质纯化方法,其实质是

配基-产品复合物的沉淀,即利用蛋白质与特定生物或合成的分子间高度专

一的相互作用而设计出的一种特殊选择性分离技术,其沉淀原理不是依据蛋

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而是依据吸附有特殊蛋白质的聚合物的溶解度的大小,

亲和过程提高了一个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提取单一产品的方法

第十七章

吸附类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交换吸附

穿透:操作开始时,大部分溶质被吸附,故流出液中溶质的浓度较低,随吸附过程继续,流出液中溶质的浓度逐渐升高,开始较慢,后来加速,在某一时刻浓度突

然急剧增大

膨胀床吸附步骤:床层的稳定膨胀和介质的平衡→进料吸附→洗涤→洗脱→再生、清洗离子交换剂类型:含合成树脂骨架的多孔弹性颗粒、多糖类骨架的粒子交换树脂(强离子交换材料)(弱离子交换材料)

离子交换剂预处理:1.用强酸或强碱液洗涤

2.按在离子交换操作时对pH的要求

3.在实验初始阶段,用水或稀盐液洗涤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性:1.离子交换剂及其上面的离子的强弱和展开剂中离子的强弱

2.离子交换剂对各反离子的亲核性

3.离子浓度

其他吸附;1.疏水作用吸附:利用溶质和吸附剂表面间弱的疏水性相互作用而被吸附的过程

2.盐析吸附:由疏水吸附和盐析沉淀组合而成,将硫酸铵沉淀的蛋白质悬浮

液,加到一用硫酸铵预平衡的吸附柱中,再用递减的盐浓度展开,达分离

目的

3.亲和吸附:借助于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特定的生物结合力实现的

4.染料配位吸附:当亲和吸附中的配基是活性染料时,由于其中有一些染料

能对蛋白质有识别作用产生专一性,可逆结合

免疫吸附:利用抗原-抗体的亲和反应进行分离纯化

固定金属亲和吸附:包含了金属离子经螯合被固定在吸附剂基质上并与蛋白质上氨基酸中电子供体形成金属配合物

羟基磷石灰晶体有两个不同的吸附面,即存在两种不同的吸附点,起阴离子交换剂作用

的为C点,带正电荷;起阳离子交换剂作用的为P点,带负电荷

第十八章

所有层析系统分为:固定组、移动组、需离析的样品

色层分离过程:加试样→展开→分部收集

色谱展开是关键,方法:洗脱分析法、前流分析法、顶替分析法

阻滞因素:溶质的迁移速率和一个理想标准物质的迁移速率之比

溶出体积:溶质的最大浓度区从柱中流出时已流出的流动相体积

容量因子:衡量色谱柱对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意味着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中溶质数量的比例大小

吸附色层分离法利用吸附剂对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用了填充柱的物质包括无机吸附剂、有机吸附剂

疏水作用色层分离法原理:靠疏水基团的疏水力分离生物大分子在的液相色谱法。利用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表面暴露的疏水部位和疏水介质上的

疏水配基的疏水作用来表达分离目的

共价作用色层分离法:利用溶质分子与层析剂凝胶间的共价吸附作用将目标产物与其他

溶质分子分离开

聚焦色层分离法原理: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

连续的、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色层分离法原理:通过带点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

而达分离目的

凝聚过滤色层分离法是以多孔性凝胶作为介质利用分子筛原理将生物物质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纯化方法

原理:含不同组分的溶液,过网状的凝胶粒子,小分子物质自由扩散于凝胶颗粒隙缝中进入凝胶相,大分子被排阻在外,加入洗脱剂后溶液向下推移,重复上述扩散、排阻。最先洗出的洗脱液中含大量大分子,最后出的含大量小分子,分段收集可获各种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区段

凝胶过滤介质:葡萄糖凝胶、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

第十九章

Zeta电位是动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静止流体和流动流体间剪切面上的动电电位

动电现象:固-液或液-液界面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场现象

质点的电泳迁移率,在电位梯度作用下,单位时间内质点所移动距离

影响质点电泳迁移率的因素:颗粒性质、电场强度、溶液性质(pH值、离子强度、黏度)、其他(焦耳效应、电渗、吸附、分子筛分离、扩散、缓冲液性质)

电泳类型:自由界面电泳、自由相中的区带电泳、不同支持物上的区带电泳、有机溶剂中的凝胶电泳、亲和电泳、等速电泳、等电聚焦、免疫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以聚丙烯酰胺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是目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最好方法。其分离是以它们的物理差别、分子大小和净电荷为基础,即分离除了利用物质所带电位的差别外,还具分子筛的特殊作用,这种性质为分开电泳率很相近的大分子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加有阴离子去污剂-SDS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于分离蛋白质和测定他的相对分子质量。

原理:SDS以一定比例和蛋白质结合并使它带大量负电荷,大大超过其原来所带电荷,从而使各天然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下降乃消除,同时蛋白质结构变松散,形状变一致,排除电泳中电荷影响。

等电聚焦原理:利用电场和pH梯度的复合作用来实现两性物质分离二维电泳最高分辨率,第一维度使用等点聚焦,第二维度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免疫电泳:将琼脂电泳与琼脂扩散结合起来的一种免疫化学技术,使具有相同电泳迁移率的物质通过抗原与同源抗体间的特异沉淀反应来检测所形成的沉淀数目,相当于不同抗原存在的数目

毛细管电泳:以内径为20~200μm的柔性毛细管柱作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

驱动力,对各小分子、大分子及细胞等进行高效分离、检测或微量制备的总径

第二十章

重组蛋白更易或包含体形成原因:表达量过高、重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重组蛋白所处环境、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在细菌表达蛋白质过程中,蛋白质间的离子键,疏水键,共价键等化学作用导致了包含体形成

包含体:基因工程菌表达的外源蛋白质由于来不及加工而堆积在一起形成致密的颗粒从包含体中回收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包含体并洗涤→对洗涤后的包

含体进行溶解(尿素、盐酸胍)→对变性蛋白进行体外重折叠恢复活性→对复性蛋白进行纯化获高纯度蛋白

包含体复性方法:透析法、稀释法、超滤法、色谱法、其他复性法

第二十一章

结晶:过饱和液形成→晶核形成→晶体生长

初级成核无任何晶体或有这样的晶体存在,影响小或无

二次成核有晶体存在,很大影响

二次成核:物质的一个或几个晶体存在他们的过饱和溶液中,会引起新晶体生长,其中成核作用,不会按其他方式发生

结晶方法:一次结晶、重结晶、分级结晶

重结晶:结晶的一种重复过程

杂质夹带原因:1.某些杂质与产物溶解度相近,产生共结晶

2.有些杂质会被结合到产物结晶晶格中

3.因洗涤失效不除去结晶中所有母液,使晶体沾染杂质

重结晶方法:简单重结晶、分级重结晶

第二十二章

微生物生产过程,原始湿物料呈毛细-多孔状胶体,性质取决于含水率,物料中毛细管壁有弹性,并与水相互作用会膨胀

按水分原始聚集态,干燥可分为从液态开始干燥和绕过液相从固态直接蒸发-升华

喷雾干燥时,被干燥的溶液或悬浮体用特殊装置来雾化,在干燥室中或细小分散状与气体干燥介质结合

升华干燥原理:湿物料从冻结态下除去水分,即水分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或气态而脱水的干燥过程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知识点.doc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八大理论板块:传播科学论、传播过程论、传播主体论、传播客体论、传播载体论、传播对象论、传播方法论、传播环境论。 Laswell 5 W模式衍生:传播者研究、传播内容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研究以及效杲研究.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根本原因:1、传播媒介发展迅速,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2、经济层面:企业为推销产品、树立形彖而做的大量广告与传媒相互依赖。 3、政治层面:政党利用媒介作为斗争的工具,如政党报纸。 4、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是战争的影响 5、这一时期,与传播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 化人类学等充分发展,为英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直接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2、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纳粹迫害流亡到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A欧洲源流 塔尔德“模仿理论”和齐美尔“传播网络理论” B美国源流 杜威:实用主义(目的)、实证主义(方法) 库利:“镜屮我”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评估自我。 帕克:芝加哥学派领袖“社会互动理论” 米德: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李普曼:“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拉斯韦尔:模式、3项基本功能 2、卢因:提出“把关人”的概念 3、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 4、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影响最大) 5、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创立(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问题,而且为传播学勾画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使Z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1)香农:提出“噪音”和“冗余信息”等问题 (2)威纳:控制论与传播。《控制论》,使控制论成为与信息论具有同等重要影响的20世纪新兴科学。 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根木分歧在于社会观与传播观的差异。 批判学派:(1)法兰克福学派一一批判学派的大本营 (2)英国文化研究派 (3)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英尼斯 麦克卢汉奠定其媒介思想的三本著作:《古登堡群英》(1962年)、《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9年)。 (4)政治经济学派 定量研究:是目前各国传播学界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假设不能更改,只能证实或证伪。 定性研究:假设可以变化,随时可以修改。 内容分析法(定量研究)定义: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十大步骤:1.选择主题:深入一点、再深入一点 2.决定样本或普查 3.定义要计算的概念

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2017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大纲必修】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点解读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部分)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传播学教程核心知识点

沉默的螺旋理论 1、提出 2、观点 3、评价 1、提出 该理论是德国传播学者诺利—纽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的,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她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的方面有强大的效果,她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称为"沉默的螺旋" 2、观点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者既而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3)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制约影响舆论,大众传媒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 a. 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 b. 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 c. 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到孤立形成印象 对人们确定多数人的意见是什么,大众传媒起重要的作用。 3、评价 意义: 1)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认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强调社会心理机制在舆论形成种的作用,是一个突破。 3)强调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来自传媒营造的"意见环境" 局限: 1)其理论前提"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者有时意见的趋同行为,仍有待于推敲。 2)对社会孤立恐惧,对优势意见趋同行为的动机不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3) "多数意见"的压力强弱受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对于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多数意见压力不同。 4)过于强调"多数"或者"优势"意见的压力,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何少数派的作用。实际上,少数派的"中坚分子"往往可以对多数派产生影响。 知识沟假说 1、背景 2、提出

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初一英语基础知识点 一、48个国际音标及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 要熟练掌握元音和辅音,5个元音字母(a, e, i, o, u),字母的正确占格及单词间距。 二、be动词的用法 be动词有三种变形,分别是:am, is, are。记忆口诀: “我”用am, “你”用are, is用于“他、她、它”;单数全都用is,复数全部都用are。 三、人称及人称代词的不同形式(主格和宾格)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I, we),第二人称(you, you),第三人称(he, she, it, Maria)。 2、人称代词的主格,即人称代词位于句子主语位置时的形态:I, We, You, You, He, She, It, Maria。 3、人称代词的宾格,即人称代词位于句子宾语位置时的形态:me, us, you, you, him, her, it。我爱(I)吃蜜(me),you不变; he打招呼:“Hi,m”! she去s,后加r; It,it主宾同。 we宾好记勿忧思(us); they把y变成m。 4、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our, your, your, his, her, its, their。 5、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ours, yours, yours, his, hers, its, theirs。 名词性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 Eg:--Whose pen is this?=Whose is this pen? --It’s mine.=It’s my pen. 6、反身代词:myself, ourselves, yourself, yourselves, himself, herself, itself, themselves。 四、基数词(表示数量多少的词,大致相当于代数里的自然数)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五、陈述句便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和特殊疑问句 1.陈述句:主语+谓语动词(系动词、实意动词等)+其他 系动词:be、感官动词(look、sound、smell、taste、feel) Eg:He is cool. She feels better. I read science books.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 一、海洋环境 1.掌握三大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1)关于海水温度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季度变化:夏季获热多,温度高;冬季获热少,温度低。深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热量集中表层,千米以下变化小,但常处于低温状态。 ———引起海水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太阳辐射。同纬度情况下海水温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有关。 ———分析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借鉴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分析过程。 (2)关于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引起海水盐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同纬度海水盐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江河径流量注入多少、冰雪融化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3)关于洋流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①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②北中高纬,逆时针向。③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说明】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 关于寒、暖流的区分:①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②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③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 【说明】掌握规律的同时,将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洋流具体落实于其中(以洋流定空间,以空间布洋流),并结合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渔业资源、海洋污染、航运等)加深印象。 2.把握渔场成因,落实渔场分布 (1)四大著名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秘 鲁)、舟山渔场。 (2)渔场形成的一般条件: 生存空间———大陆架海域(光照、营养、泥沙)、温带海区(季节) 饵料———寒,暖流交汇 3.关注海洋环保,明确海洋权益

【重点】传播学教程笔记(背诵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4、社会传播的类型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6、双重偶然性 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能是否正常。 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在是必然的。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c.贸易不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手段; 摄影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4、《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 D.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三大阶段。 A.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必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5、二战后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50—80年代中期):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高度普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②高度信息化阶段(80年代末—今):大众传媒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成为个人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发展,使不同媒介出现融合的新趋势。 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2、象征符的特性 通过传统、学习继承;④可自由创造,与指代对象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意义的定义 4、符号意义的分类 ;③指示性和区别性。 5、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符号本身之外) 使得不同的受众对同一种符号构成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定义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平行线及其判定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 2 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相交线与平行线判定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判定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性质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 性质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相等 相等 角互补 的两直线平行命题、定理 平移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 1 所示,与互为邻补角,与互为邻补角。+=180°;+ =180° ; + =180°;+ =180°。321 4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图 1反 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

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 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 2 所示,当= 90°时,⊥b。 a 垂线的性质:2 1 3 4 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图 2 性质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 3:如图 2 所示,当 a⊥ b 时,==== 90°。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c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21 3 46 a 75 8 ①在两条直线 ( 被截线 ) 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 ( 截线 ) 的同一侧,这样 b 同位角。图 3 中,共有图 3 的两个角叫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 ( 被截线 )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 ( 截线 ) 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 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 ( 被截线 ) 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 ( 截线 ) 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 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 平行。c 2 3 1 4 6 5 平行线的性质:a78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 4 所示,如果 a∥ b,图4 b 则 =; =; =; =。

传播学教程知识点概括

传播学定稿1.0 1.0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拉斯韦尔:从政治角度研究传播;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功能;“内容分析法”卢因:群体传播研究; “把关人”概念 霍夫兰:说服效果研究;“控制实验法”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证据。 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人民的选择》;实地调查法 施拉姆:集大成者“传播学之父”整合前人成果,培育传播研究和实践人才,创建传播学科。他曾亲自建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一些学者认为,他“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报偿的保证 ────── =选择的或然率 费力的程度 2.人类传播发展的主要四个阶段: (原始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不管传播工具发展到哪一步,在此以前所运用的各种工具在任何时候都是并存的,不能互相代替。 3、传播面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制作和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大。 4、出现媒介融合趋势,即各种媒介趋向多功能一体化。 3.二分法、五分法: 二分,依据传播的技术、手段可分为: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动作为辅助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五分,依据传播的范围、规模可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2人);群体传播(3人以上);组织传播(有分工、等级、内部规范,较严密的社会组织);大众传播 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应注意语言表达能力、词汇量、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两个人要达到有效传播,他们的经验范围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

2017届《哲学》核心考点分析

《生活与哲学》必背必记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的优点及局限性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5.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的特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哲学的基本派别的两大阵营和两个对子分别是什么? 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各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这两大哲学体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及物质的唯一的特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3.物质与运动关系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春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春》一文作者用诗的笔调,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多角度(视、听、嗅、味)、多层次地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字音:朗润喉咙hóu lóng 应和yìng ha抖擞sǒu 窠kē巢黄晕yùn 卖弄(字义)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文首:“盼望着,盼望着”——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期待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 在词语、修辞运用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 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偷偷地”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情态。“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侧面烘托春草的生机勃勃。 写景层次:由点到面由物到人正侧结合 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修辞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野花数量多,色彩明丽,闪闪发光的特点。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春风图:(第5自然段)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 吹面不寒杨柳风……从触觉方面,引用加比喻,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春风的温暖柔和。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侧面写,表现了春风的和悦。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卖弄:原意是炫耀的意思,文中是尽情的表现,形象地写出了鸟鸣叫的声音多,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雨细细、密、亮、绵

传播学教程备考整理知识点

+编码与译码(Encoding & Decoding):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 +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创始人:20世纪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H. 米德 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象征行为的研究对揭示人的本质、理解现实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一)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1、群体暗示(group suggestion) ?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 眠,集合行为的参与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 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 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2、群体感染(group contagion)?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 ? ?(二)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无意识模仿、有意识模仿。 ?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本能的、条件反射的模仿。 2.“匿名性”(Anonymity)?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 自我控制能力。 ? ? ?(三)集合行为的“信息流”: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 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 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 ?(四)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1.环境监视(surveillance)——向受众提供新闻。? 2.社会协调(correlation)——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 ? 3.社会遗产传承(transimitters of culture)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资料分析核心知识点汇总

1 基础知识 设基期量A,现期量B,增长率r%,增长量△m。 50.00 33.33 66.37 25.00 75.00 20.00 40.00 60.00 80.00 16.67 分数 83.33 14.29 28.57 42.86 57.14 71.43 12.50 37.50 62.50 87.50 分数 11.11 22.22 44.44 55.56 77.78 88.89 9.0909 18.1818 27.2727 8.3333 分数 8.3333 9.0909 11.11 12.50 14.29 16.67 18.1818 20.00 22.22 27.2727 分数 25.00 28.57 33.33 37.50 40.00 42.86 44.44 50.00 55.56 57.14 分数 60.00 62.50 66.37 71.43 75.00 77.78 80.00 83.33 87.50 88.89 分数

2 比较增长量 基数A、B均既可同时表示现期量又可同时表示基期量,a、b表示增长率,表示增长量 确定型(放缩型)不确定型(估算型) 现象描述 已知 则 已知 则 推导过程 当基数A、B均表示基期量时: ∵ ∴ ∴ 当基数A、B均表示现期量时: ∵ ∴ ∴ 当基数A、B均表示基期量时: ①若? ?? ? ②若? ?? ? 当基数A、B均表示现期量时: ①若? ?? ? ②若? ?? ? 计算方式直接计算(带约算)基数---相对,增长率---相对。 识记结论名师出高徒 基数差异大,则基数大者大; 基数差异小,则基数小者大。

3 比较基期量/下期量 基数A 、B 均表示现期量,、 表示基期量, 、 表示下期量 现象描述 已知 则(1) 与 大小待计算(“基期待定”) (2) 已知 则(1) (2) (“下期待 定”) 通俗语言 表述 我长了那么多才比你高,说不定以前我还没你高。 我现在本身就比你高,加之我又比你长得快,所以后我肯定比你更高。 我只长了一点点后就比你高,说明我之前肯定也比你高。 我现在虽比你高,但我长得比你慢,说不定以后我还没你高。 推导过程 ①若A’>B’ ? ? ? ? ②若A’ B a > b ∴ 又∵ ∴ ∵ A > B a < b ∴ 又∵ ∴ ①若A’’>B’’ ? ) ? ? ? ②若A’’>B’’,则 ) ? ?

七年级上数学 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 数学 知识点整理 代数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数学规范):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 11应写成2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 整数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 >0 ? a 是正数;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传播学教程核心知识点汇总

核心知识点: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社会传播的特点精神交往理论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符号 /意义象征性互动理论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 (消费文化人内传播 5W 模式传播总过程研究人际传播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及趋同心理、集合行为霍桑实验企业识别系统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李普曼 /拟态环境极权主义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 /民主参及理论大众传媒的特点“把关人” 麦克卢汉“电视人” 及“容器人” 理论受众大众社会理论“拷贝支配” 理论传播权 /知晓权 /媒介接近权子弹论传播流研究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 /两级传播《个人影响》 /《创新及普及》 :多级传播“有限效果” 理论“说服性传播” 研究 (耶鲁研究“休眠效果” /“ 一面提示” 及“两面提示” /“ 免疫效果” /“ 警钟效果” 自信心假说“使用及满足” 研究“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分析” “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传播学的形成及诞生杜威 /库利 /帕克 /米德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卢因 /霍夫兰施拉姆香农 /维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 第一章 ★及传播学的相关学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重点要搞清楚传播学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三个学科的关系。 1、新闻学:新闻媒体的实践原则和标准、新闻学的主流理论(如第八章的那几个媒介规范理论都给了传播学很大启示,特别是早期传播学就诞生在新闻学院之中,还可以注意一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卡方人” (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者和“绿眼罩” (带有偏见的新闻从业人员及研究人员之争。这些都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2、社会学:社会学的大量社会理论极大了催生和促进了传播学的发展。早期的传播学研究者和传播学奠基人大多来自社会学界,如欧洲社会学家塔尔德及西美尔、深受西美尔理论影响的芝加哥学派(帕克和米德、库利、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等人在理论、方法(调查研究、文本分析等、实践等诸多方面推动了传播的诞生和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第三部分世界地理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1.陆地(29%) (1)大陆、大洲、半岛、岛屿(2)七大洲:名称与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非洲:以高原为主欧洲:以平原、山地为主,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极洲:冰岛大陆,世界海拔最高大洲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二)海洋(占71%) 1.洋、海、海峡 2.四大洋名称分布: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三)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陡;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丘陵: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盆地:周高中低 2.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大陆坡、海沟、海岭、洋盆 3.地形的变化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结果(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表现形式:风、流水、冰川、海浪等,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人种(1)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2)黄种人主要分布亚洲东部(3)黑种人: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国 2.世界语言和宗教(1)世界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2)世界的宗教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二)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布 1.世界的国家(1)世界18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2)面积不等,前6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3)人口不等最多中国,其次是印度(4)政治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2.国界和领土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3.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3个地区 4.重要国际组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分区 一、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成因:海陆热力差异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册)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3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2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3”乘,不用“2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3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32 11 应写成2 3 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 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 b-a . 3. 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 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 -a 2 -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 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