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作文语段训练

高三作文语段训练

高三作文语段训练
高三作文语段训练

高三作文语段训练

高三写作的复习到了十月份以后,重点应该从审题、立意、结构,转到重点段落的训练。一篇八九百字的文章,以五段——九段为宜吧。开头一——两段,结尾一段。议论重点段落两——四段,衔接一——两段。今天,就主要说说语段的训练。

一、语段的特征

1、是前后连贯的一组句子。

2、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有一个中心句。

3、有一定的层次,每层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心,表达一个较丰富的内容。

二、我们学生的问题

1、缺少内容,无话可说。

2、写作手法匮乏,不会表达。

3、观点不够明确,中心内容不突出;没有条理,整个语段结构层次不清楚。

三、语段写作的意义

1、把积累的、有限的材料利用起来,落在实处,而不是说起来都知道个大概,写起来却全是模模糊糊。

学生的材料积累不够是个难题,可以在进入高三后就着手做这项工作,比如让学生准备材料本进行摘抄、评析、写心得,每周有一定的量。在课前进行口头交流,一人讲材料,大家谈感受、启发、立意等等。这样做,学生印象比较深刻,对材料讨论的也比较充分,为议论文中议论段落的例证做准备。如果是自己从高一带班就更可以早动手。除此,我们可以训练学生“一材多用”(后面会讲到)。比如像王大绩老师讲过的“一盆土(种不同的种子,开不同的花)”

2、学会一些写作手法,顺利完成800字。

在确立了要说什么,并且把架子搭起来之后,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手法(做法),强迫使用,形成习惯(学生写作的方法),最后能运用自如。在做这种片断的训练时,我们主要选择了设问、排比、假设、对比这几种修辞手法及引证、例证等论证方法,学生一开始畏难,后来认识到强迫使用(即要求)实际是一种提示,可以避免无话可说,改变了过去的凑字现象;避免语言寡淡如白开水,避免了平铺直叙。

3、使内容充实不空泛,论述有中心并且较深入,段落乃至全文的层次因此更加清晰、明朗。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论证的过程中拓宽了思路,能够围绕中心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分析,运用一些方法来论证观点。段落层次逐渐清晰,内容也会比之前丰富。四、基本思路

用几种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对比、假设、引用……),

用几种论证方法(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进行开头、结尾、主体段(重点段)的训练

五、具体内容

开头段的训练

(一)开头段的基本要求

观点要鲜明,主旨要突出

(二)开头段的方法

开头一般有开门见山法、故事导入法、释题入篇法、巧用修辞法。

修辞手法用于开头,建议使用引用、设问和排比。

(三)举例

例1

骨气是什么?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谈骨气》)

先设问,引起注意,再引用名人名句构成排比,从不同角度诠释“骨气”内涵。内容丰富,语言有文采。

例2

科学家的意气,让他们登上学术的高峰;工人的意气,让他们不畏艰苦的条件;学生的意气,让我们拥有勃发的精神。意气,当它代表人类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气概时,是亘古不变的美德,是永远经典的操守!(06年湖南卷《谈意气》)

开篇即用排比,突出“意气”内涵的丰富性,很有气势。

(四)学生仿写

以“谈责任”为话题,引用下列名言,论说“做人要有责任感”。

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③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示例

青年人要有责任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济天下苍生为已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表现出令人唏嘘不已的悲悯情怀与责任;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为拯救饱经沧桑的祖国,以天下为己任。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更要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神,胸怀祖国,以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为己任。

(五)作业

1、以“成功”为话题,引用下列名言,论说“成功道路千万条”。

①“条条大路通罗马。”

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③“人皆可为尧舜”

④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示例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中国人说:“条条道路通北京”,欧洲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文人说:“人皆可为尧舜”,常人则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意思都一样:成功的道路千万条。孟老夫子一下子举了六个例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见,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这不仅确有道理,而且确实给许多出身贫寒,身体残缺,遭遇坎坷的人以精神的力量,使他们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令人仰慕的成就。

2、请以“宽容”为话题,运用“引用名言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

示例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关于宽容的台词: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示宽容.”-----学会了宽容,你就学会了体悟人生,学会了为人处世,你就掌握了一门博深的学问,掌握了自己的生活,你将真正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结尾段的训练

(一)结尾段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的结尾需要收住前面的内容,对全文进行总结。

“编筐窝篓,贵在收口”。好的结尾,一是总括全文,二是回应话题,三是强调论点,四是注意文采,让读者回味。(前三点最基本,也最重要,这里略去,重点说第四点)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文章的结尾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更忌结尾浅露,空发议论,淡而无味。

好文章的结尾,追求“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人以各种美感。

(以往的作文训练有些忽略,事实上,阅卷时好的结尾给人的感受往往很深很多,最后的归类,它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举一例:

天公抖擞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百年多年前,龚自珍便以一首《已亥杂诗》劝谏帝王选择人才应“不拘一格”。

卢梭曾说过:“上帝创造了我们每一个人,然后把模子打碎。”这表明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统一的界限去划定一个框架,然后把人分为几等像摆放物品一样放上去。

你所需要就是最好的。邓小平关于“黑猫白猫”之说想必大家都是听过的,连领导人选择猫都是只要求能捉住老鼠就行,谁还会为了猫儿是否漂亮,血统是否纯正而介怀呢?

古往今来,多少被划在界外的人才含恨而终,空怀报国之心却无伯乐赏识。当然也有不少得人非议而可施展才华的“幸运儿”。

诗仙李白为人放荡不羁,性情孤傲自大,虽终日与酒为伴,但仍得到了玄宗的赏识,才会有“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佳句诞生。清宰相刘墉为朝中一品大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背负罗锅胸怀天下。这样一个曾被人讽刺为“六根不净实为大清国之耻辱”的宰相却为国家鞠躬尽瘁、操劳一生。

“不被人嫉是庸才。”大诗人苏轼一生坎坷屡次被流放异乡,以至于他的大作在其死后才得到人们的肯定。对此苏轼本人的见解在他写给孩子的诗中也可看出几分:“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为什么人们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去欣赏比自己优秀的人呢?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难道与苏轼同朝为官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吗?与之为友不好吗?有些事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是很好吗?

跨越时空,回到二十一世纪。台湾作家三毛的数学从未及过格,而她的读者却遍布全球;钱钟书何尝不是被破格录取为象牙塔中的幸运之子呢?

人生来为了自由,正如鸟儿生来为了飞翔。如果我是梅,你忍心砍吾正枝,以待旁逸斜出吗?我欣赏韩寒,他走出了自己的路,走出同代人想而不敢的人生旅途。他说得对:“如果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了。”

上苍啊!如果我是骏马,请让我施展千里之才;如果我是启明星,请让我在黑夜里伴你

同行;如果我是攀登者,请让我翻越喜马拉雅;如果我是腊梅,请不要让我在夏季开花!)

是个“豹尾”,感觉文采飞扬

(仔细揣摩下面描写的情境:集体拍照时,没有一个人不关心自己的形象,可是在摄影师大喊:“一……二……三……”的时候,总有几个人睁大眼睛坚持了好一会儿,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了下眼皮,又是闭目状,留下的是遗憾,这几位大喊:“再来一张!”“再来一张”就一定解决问题吗?

从队伍中走出一位,他接过照相机:“大家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再一齐睁眼睛。”

冲出胶卷一看,第二张照片中,果然一个闭眼睛的都没有,全都神采奕奕。

同样喊“一、二、三”,结果却是这样不同。

①可从任意一个角度,分析这一生活现象,从中归结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联系生活实际或见闻,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②以这个情景为出发点,联系生活实际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或文学文体的文章,生动、形象、含蓄的表现自己对这一类现象的理解。

注意:选①②中一个写一篇作文;自拟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二)结尾段的方法

首尾呼应,凸显主旨;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引用佳句,多姿多彩;抒情议论,增强气势。

修辞手法用于结尾,建议使用排比、反问、引用。

(三)举例

评价下面4个语段的效果

例1(结尾段)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如同品味生活了吗?(《品味自然》)

短语排比,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例2(结尾段)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韵味悠长。

例3(开头段——结尾段)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这实属至理名言。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让我们拥有这片蓝天,拥有宽容吧!

原是开头段,但结尾的语气却像是一个收束,应做结尾段。

此段引用名言,语言简洁有力,含义丰厚,结结实实地拖住了论点,是很出色的结尾。

例4(结尾段——开头段)

“独”它听起来不陌生,想起来却很复杂。“独”既有它的利又有它的弊。

原是结尾段,但收束的句子没有收束的语气,倒像是开头段,领起下文的意思。注意学生开头段、结尾段的表述问题。

(西城区2008年一模作文试题: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堵住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又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除诗歌外问题不限。)

(四)学生练习

可以拿学生自己的作文进行结尾修改的练习,效果会比较好。

(五)作业

让学生回去找3——5篇的文章结尾进行评价,好、不好,写出理由,不好的进行修改。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主体段的训练

除了写好开头和结尾外,还应写好主体段。训练时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以把论证方法作为重点。

下面主要讲三种:引证、例证、对比论证。有其他诸如排比、设问、假设等修辞手法,穿插在里面。主体段一般为两段——四段。字数可控制在300字左右为宜。

一、引证

(一)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二)常见的引证方法:引用+解释、分析、阐述

1、学习范例

例1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面对朋友作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

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谈“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引用文言,意译,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例2

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

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奋斗下去的勇气。(谈“交友之道”)

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范仲淹有这样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短短的两句话,言

简意赅,蕴藏着多么深广的含义呀!“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这就是对无私精神、高尚品质最佳的诠释。人,谁没有七情六欲,谁不想极尽天伦之乐,但是这些常人看来是最自然不过的人生追求,在范公的“至理名言”面前,是何等的苍白无力、微不足道啊!(“舍己为公” 赞)

2、学生练习(学生写,交流,评析。)

①请以引文“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为论据,证明“不要盲目崇拜名人”的论点。示例

《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②请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论据,证明“防微杜渐”的论点。

示例

君不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的长堤,用千百个人力去修筑,也得费上几年,而小小的蚁穴却能使长堤毁于一旦,其原因就在于,倘若人们不注意,蚁穴就会从一个变成许多个,小洞也会变成大洞,久而久之,蚁穴成千上万,千里之堤也就难保了。对医家来讲,这样的道理也尤为常见:一个人患了点小病,倘若讳疾忌医,任其发展下去,小病也会变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同样的道理,人的思想发展也是如此。一开始做了点错事,未必会怎么样,但是,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犯点小错不在乎,一旦锒铛入狱就悔之晚矣。

(三)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1、学习范例

例1心灵的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引用+排比)

引用名人诗句构成排比,从不同角度诠释选择内涵。内容丰富,语言有文采。

例2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引用+设问+排

设问加上排比,嵌入名人名言,突出生命内涵,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很有气势。

2、学生练习(学生写,交流,评析。)

请用设问+引用排比的形式,围绕“幸福”的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即提示,开始难,掌握了会受益。)

示例1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引诗用典直接表现话题的多重内涵,展示话题丰富的文化信息,显示了作者广博的阅读层面和开阔的视野,展现了作者的才情。

示例2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让山区的孩子到北京看看。”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如是说。

“幸福就是农村的孩子都能上学,都能上大学。”一位农村教师如是说。

“幸福就是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一位年轻的教师如是说。

“幸福就是拥有学生真诚的爱。”一位退休教师如是说。

“幸福就是懂得教育的规律,掌握教育的艺术。”一位专家型教师如是说。

“幸福就是上帝恩赐每一个人趋于无限的爱。”哲学家如是说。……

引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的话对同一问题进行回答,多侧面地反映出对“幸福”的理解,揭示话题的丰富性。

二、对比

1、用一篇学生作文说明对比方法的运用。

小议“满足”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容易满足。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便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以致自己的学业、事业如日落般消亡殆尽了。

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不满足使人进步。

昔日战国时期烽烟四起,赵国一员将领名叫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与人谈论行军用兵之道能够侃侃而谈,被人誉为“廉颇的接班人”,但他并没有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相反的,它满足于现状,当秦兵来侵犯,国王派他去保家卫国时,缺乏实战经验的他惨败于白起手下,

死后落的个纸上谈兵的称号。(举赵括为例,前后对比)

三国时期,手持青龙刀,坐跨赤兔马的蜀国大将关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更是让魏、吴两国闻风丧胆。但关羽也成为了满足的牺

牲品。他发起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大获全胜。但却因此满足而对荆州疏于防范,于是便有了

关公走麦城的故事。最后关羽兵败被俘,最终被孙权杀害。(举关羽为例,前后对比)

赵括和关羽并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因为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过早的进入了满足状态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我国两弹之父邓稼先,在学术上从不满足,他开发研制成功原子弹后没有因此止步不前,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氢弹的制造,最终成功地引爆了“氢弹”。当那白色的巨大蘑菇云生上天空时,谁又能忘记这位不满足的伟大工程师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刚工作时只不过和朋友开了一间软件店,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最终成

功开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开了微软公司,成为世界首富。(举邓稼先、比尔盖茨为例,和前面的赵括、关羽形成正反对比)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邓稼先满足了,那我国“两弹”技术恐怕还达不到世界水平:如果彼尔盖茨满足了,那世界首富就不知道要花落谁家了!“满招损,谦受益”,“学而不厌”,活

到老学到老,这些名言俗语不也是在讲述这个道理吗?(做假设和实际情况对比)

我们要把这种不满足的精神带到学习当中,那么,成功离我们还会遥远吗?

2、在进行作文训练时,强制学生必须用到对比。

三、例证

议论文主体段的写作应是提出分论点并论证的过程,语段当中要有中心句,一般要求放在开头;要有论据并有分析阐释;要有结论。这种特点通过例证的方法最能够体现,因此,高考作文写议论文,特别要注重例证的训练。

学生在使用例证时,往往缺少对事例(材料)的分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多做些指导。

1、学习范例

例1

(有人问大师罗丹雕塑的秘诀,答曰:“减去多余部分。”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鸟的翅膀一旦系上了黄金,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人生亦然。学会人生的“减法”,已成我们的当务之急!)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作好人生的减法。(中心句——观点)适当的减去一些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我们才能有所建树。(阐释句——强调)东坡居士,屡遭贬谪,曾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但当他来到赤壁之上,望过滔滔江水,他释然了。他减去了对功名的奢望,吟出了《赤壁赋》这千古名篇。(事例句——概述一件事)正因为他减去了心灵的负担,才成就了他豪放的词风,成为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分析句——原因分析)试想,他若放不下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他若减不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负担,他又怎会一心用于诗文创作,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他又怎么会被后人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呢?(反面假设句——进一步分析)减去

心灵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走得从容淡定,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扣题句)

模式:

中心句(点明观点)+阐释句(这句话告诉我们……;……表明了……;)

事例句(转述重点内容;概述要点;)+分析句(分析原因;分析性质和本质;阐述意义、作用和影响)

进一步分析句(换角度分析,如反面假设:试想,假如……不是这样……;如果没有……,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

结尾句(扣题、总结:由此可见……;总而言之……;所以……)

特点:

是具体而微的全文的结构;步骤清晰,内容有着落。

例2

举大业者往往敢于低头。(中心句——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志存高远,目光远大的人,往往懂得忍辱负重,以酬壮志;那些胸怀霸业,顾全大局的人往往明白含垢忍辱以就功名。(阐释句——解释观点内容)①淮阴侯韩信曾经低头,承受胯下之辱;③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③太史公司马迁曾经低头,承受极刑之耻。(事例句——列举)宠辱谁能不动心?常人如此,举大业者亦如是。(过渡句——连接上下文)①对于韩信,低头意味着颜面尽失;②对于刘备,低头象征着汉室蒙羞;③对于太史公,低头代表着隐忍苟活。然而他们都选择了低头承受,因为他们坚定地相信,这一次低头后,伟大的事业将开始奠基。(分承:分析句——分析原因)①假使韩信一时冲动,挥剑杀死挑衅之人,自己必定免不了牢狱之灾历史也就不会有“暗渡陈仓”之智慧;②假使刘备顾忌自己“汉室之胄”的身份,卧龙将终于垅亩,三国亦将没有“火烧赤壁”之惊心动魄;③假使太史公含恨自刎,于己身败名裂,后世亦不闻“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承:反面假设句——推论)“故能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为此乎?”可见,烈丈夫多矢志不渝,矢志不渝者多举大业,举大业者往往敢于低头。(扣题句——引用、解释)

这个例子采用了“列举分承”的方法。这个方法适用于对待多个事例。特别要注意的是,最初列举的几件事,要在论证的时候分别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要按照前面事例的顺序。如前面例段的顺序是:“①淮阴侯——②刘备——③太史公司马迁”,后面论证的时候,也要承接这个顺序。这种方法可以使文段层次十分清晰,便于人们阅读、理解。

2、学生练习

(在以上模式中,对事例的两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失误也大都在此,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练习1(“细节决定成败”的话题)修改文段

原文: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会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可见,细节决定成败啊!(没有对材料的分析,直接得出结论,说服力不强)

修改示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是个很小的细节,阿基勃特坚持把这个细节做到了极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细节决定成败”的话题)修改文段

长。因而,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每一个细节上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成功才会不期而至。(围绕着中心论点,抓住材料中的重点,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练习2(“细节决定成败”的话题)修改文段

原文:

有位年轻人乘火车去某地。火车行驶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山野之中,人们一个个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前面有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一座简陋的平房缓缓地进入他的视野。也就在这时,几乎所有的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起寂寞旅途中这道特别的风景,有的乘客开始窃窃议论起这房子来。

年轻人的心为之一动。返回时,他中途下了车,不辞辛苦地找到了那座房子。主人告诉他,每天火车都要从门前驶过,噪音实在使他们受不了了,很想以低价卖掉房屋,但很多年来一直没有人问津。

不久,年轻人用了3万元买下了那座平房,他觉得这座房子正好处在拐弯处,火车经过这里时都会减速,疲惫的来客一看到这座房子都会精神一振,用来做广告是再好不过的了。很快,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推荐房屋正面这道极好的“广告墙”。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看中了这个广告媒体,在3年租期内,支付给年轻人18万元租金……

(材料引述过长,重点不突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细节都隐藏着机遇,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紧紧抓住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成功就会在拐角处等着我们。

(基本上没有对材料的分析,直接说出观点,材料与观点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

修改示例:

一个年轻人在乘火车途中发现荒无人烟的山野中一个拐弯处的简陋平房很能吸引火车上疲惫乘客的眼球,于是他中途下车,仅以3万元的低价买下了这座因无法忍受火车噪音而急待出售,却多年无人问津的平房,然后向大公司推荐房屋正面这道极好的“广告墙”,最终赢得了可口可乐公司3年支付给他18万租金的巨额回报。

(对材料进行了提炼,保留了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内容)

正是这个年轻人关注到了拐弯处的简陋平房能吸引火车上疲惫乘客的眼球,并从这一细节中发现了潜藏的机遇,最终才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假如这个年轻人像其他人一样对这样一个细节视而不见,成功又怎会来到他身边?生活中,有许多细节都隐藏着机遇,只要我们像那位年轻人一样善于抓住那些不起眼的往往被人漠视的细节,成功就会在拐角处等着我们。

(对材料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分析,一是原因分析,二是假设,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四、综合范例

以上几种论证方法及一些修辞手法,在写作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好的议论文往往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文章才不会板滞,显得丰富多彩。

学生范文:

小议“谦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作为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学会谦让非常必要。(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巴尔扎克曾说过:“谦让是身体的良心。”谦让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满招损,谦得益”,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公认的一种道德准则。(引用+阐释)

谦让代表着一个人的宽广气度。身在京城做高官的清朝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书,说家人为了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挥笔赋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主动让了三尺地,邻居见状,也主动让了三尺,两家和好如初。这就是传颂至今的美谈——“六尺巷”的故事。(举例:概述事实)

由此看来,唯宽可以容人,唯让可以载物。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不仅会得到别人同样真诚的回报,而且人生境界也会更上一层楼。可以说,一个人学会了谦让,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阐释,得出结论)

谦让能使人不断进步。东汉大将冯异,为人谦逊礼让,走在路上和别的将领相遇,他总是先驾车让路。他指挥军队行进驻扎都有清楚的标记,军队中号令严明,军容整齐。每当驻扎的时候,将领们都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功劳,冯异却常常退到远处的树下独坐静思。于是军中都尊称他为“大树将军”。将士们都愿意跟随这位从不争功的“大树将军”。正是谦让的良好修养,使他不断赢得军心,不断取得战功。(再举例+简析)

谦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有时还具有免除灾祸的大功能。认识不到这一点,有时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2004年春节,密云县举办花灯会,许多游人慕名而来,为了能更好地欣赏花灯,人们蜂拥上桥,把原本狭小的桥堵挤得水泄不通,结果导致踩踏事故,致使多人死伤。如果当时的游人都懂得谦让,就不会见花灯而奋力争先,悲剧就不会发生!(举反面事例进行对比,补充证明观点)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之于人生,亦大矣!(再引,强调突出主旨)

当然,谦让也是有限度的,谦让绝不是畏缩不前的退让。一个你明明可以胜任的职务,只因为一时的谦让而白白放弃了;一件你朝思暮想的东西,只因为一时的谦让而“花落他家”了;一次你千载难逢的成功机遇,只因为一时的谦让而稍纵即逝了……所以,生活需要你做自荐的毛遂时,也要当仁不让。一味退让不是我们这里所提倡的谦让。(排比让步,使论证更严谨,增强说服力)

亲爱的朋友,请学会谦让吧!谦让是丝丝细雨,能滋润干涸的荒漠,唤醒友爱的绿茵;谦让是缕缕春风,能融化坚固的冰层,送来悦目的风景!懂得了谦让,学会了谦让,你就打开了一扇文明的窗口,看到一种美丽的风景,拥有一份珍贵的祝福。(比喻+排比。有文采,是一个漂亮的结尾)

几点体会

1、认真批改作文

2、特别重视讲评

3、全面加强面批(一对一,有针对性尤其是两头的学生)

北京市大成学校梁佳音

2010年10月27日

一材多用

弘一法师名人名言比尔盖茨不同角度的一材多用: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05年浙江、湖北、天津的高考话题分别是:一枝一叶一世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留给明天。06年山东潍坊的高考模拟试题话题是:平常心,敏感心。下面是学生以“李叔同”的材料写的四个片断。

材料:李叔同做了和尚(号弘一法师),学生丰子恺仍跟他有来往。每次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做客,就座时法师总是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才慢慢坐下去。丰子恺询问何故,法师答曰:“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动,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要先摇动一下,好让他们走避。”

片段一: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

一枝见佛性,一叶见禅心,一枝一叶足见丰富的内心世界。

弘一法师是大家,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足以显现其真性情。他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先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修佛真是到了至高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皆装着佛,皆装着大千世界,皆装着万千生灵。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中的大千世界。

片段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湖北)

万事万物只有“入乎其内”深入探究,弄懂其中蕴含的哲理,才能“出乎其外”,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弘一法师每次到丰子恺家做客,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大师之所以有这种“出乎其外”的表现,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全在于它“入乎其内”,参悟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至理。用心灵感知生命,才能用行动尊重生命。大师“出乎其外”的举动,正是源于他“入乎其内”的不懈参悟。

片段三:留给明天(天津)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什么?他本是出家之人,应该与尘世隔绝,但他心中却藏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藏了一个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当他到学生丰子恺家中做客时,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躲避,然后才安然落座。这一细节显现了他的佛心与禅意。其事小,小如一点一滴;其境高,搞过苍天洪宇。

弘一法师留给明天的是善心与禅意,弘一法师留给后人的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善的境界。

片段四:平常心,敏感心(潍坊)

平常者,平静也;敏感者,机敏也。

人生难得有一颗平常心,弘一法师作为方外之人,自然更有一颗平常心。平日的他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外云卷云舒,生活上保持着“淡有淡的滋味,咸有咸的味道”,可谓宠辱不惊,恬淡闲适,但他的心又是敏感的。每次到学生丰子恺家做客,他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平常心外更有一颗敏感的心,敏感来自何处?来自对天地万物的尊重,来自对万物生灵的怜悯。

法师的心可谓平常也,但法师的敏感之心足以光照青史,惠泽万世。

材料:名人名言(给出名言名句,让学生分析理解名言内容,从不同角度确立重点并简析)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法)巴斯德《科学家成功的奥秘》

1、法国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在《科学家成功的奥秘》中说,概括人类活动主要有三大要素:立志、工作、成功。他不仅向我们揭示出了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还给我们阐述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总结了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这一点对人类来说非常的重要。不管是谁,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得立志,立了志就得干,干好了就能成功,成功了人们就会向你庆祝

2、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如果不立定志向,连事业的大门都不能进入,又何谈成功!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为学如此,科研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人一时兴起立下“大志”,但并没有为之奋斗、更没有为之下地狱的准备,于是“大志”就变得毫无意义。正像巴斯德所说:立志只是“事业的大门”,而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没有这艰苦工作的“旅程”,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结果。

如果在高二,可以做“历史人物”的练习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高考作文专项训练1

高考作文专项训练(一) ——把握高考作文要求 一、对高考作文的认识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在听、说、读、写中,写作能力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高考试题。《考纲》的要求是: 1.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的文章。实用类包括书信、日记、消息、通知、总结、报告等;实用类包括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 2.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虽然高考试题中一般都是“文体自选”,但考生不违反题意,写其他除外的文学体裁,例如诗歌、戏剧等。 3.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社会意义;高考作文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对策 应仔细研究高考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高考作文的两个等级的要求,努力向“两个等级”的要求靠拢。 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误差。同时还给在写作上有个性、爱好、特长的考生以用武之地。总的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与特长。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表达应用层级 三、对基础等级(E)的研究 ①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要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符合题意。 应试作文第一步就是审题。高考作文试题往往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部分。但不是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部分,命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你自拟题目,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提倡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是“限制”越来越少,“自主”越来越多。一般由考生自选择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样要求是比较容易达到符合题意的。 符合题意病例《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 ②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的文章。具体到每一年的试题,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 符合文体要求,更重要的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是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能写成四不像。

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

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一) 掀起新材料作文的盖头来 一、训练要求: 1、了解信息:07年高考极有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2、熟悉新材料作文的题型样式,明确写作基本要求。 3、确定一个策略:新材料作文能写好,话题作文自然不在话下! 二、高考样题及其解读: (注意材料对写作的限制)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1)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卷2)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动作描写片段作文训练资料讲解

动作描写片段作文训 练

动作描写片段作文训练 【题型示例】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请根据材料,发挥你的想像,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注意:①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以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答案示例: 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向远方,看不到尽头。小新背着瘫痪的小牧在这条路上也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身体瘦弱的小新背着小牧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去。雨后的小路更为泥泞,小新的白球鞋已经被泥水重新染了一层色。一不小心,小新陷入一个泥坑,险些跌倒,他停了停,两腿硬是支撑着站住,汗水从他脸颊滑落,他全然不顾。小新用双手托了托小牧,转头冲着小牧笑了笑,又继续前进。离学校越来越近,而小新却越来越吃力,但他仍微笑着,望着远方,望着学校的国旗,充满希望。 解析: 开头一句话表现场景,简洁、形象。第二句话交待了材料中两个重要的事实:小牧瘫痪,小新背他上学“在这条路上也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暗示“六年”。主干部分行动描写具体,详细,特别是其中“笑”的动作,反映了人物的精神状态。结尾部分尤其精彩,“国旗”的出现一下子升华了主题,同时也巧妙地暗示烘托了小新的思想境界。 【解题攻略】 一.什么是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行动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精编版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 高三作文训练材料集锦(二) 杰达 杰达按语: 多维联想,多角度思维是高考作文创新的重要思维方法,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能否打破思维定势,进行灵活的多角度求异思维,思维是否有独到之处是否创新是这道作为题的灵魂和精髓。下面是杰达与此相关的散漫联想,为了避免烦琐的讲述,很多地方都是用材料代替阐述了.仅供参考. 没有作文应试压力的其他朋友,相信看后也会有点人生的感悟,问题是你不要只把它当作枯燥的作文材料。 1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人的个性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为教育者,为家长者,为什么总习惯用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社会、家庭、教育者应学会尊重和保护学生健康的个性而不是扼杀个性。为什么不许留长发?为什么不许……?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职业是丰富多彩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才之路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必要只炒作高考状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极比单极好;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具有不同认识和看法是正常的,可以求同存异,各走各的道。 2 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认识;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体验;换个角度,你会有新的机会;换个角度,你对生活的难题会有新的解法,你的天地可能更广阔;换个角度,你就走出了小小的自我,你不在是井底之蛙,你不在夜郎自大,你会发现,生活并不绝望;换个角度,你会发现更适合自己的路;换个角度,你会第一次发现自己有那么多可爱的优点和潜能;换个角度,你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3 生活是什么?小时候,生活是块糖;长大后,生活是一枚橄榄,先苦后甜;老年后,生活是一杯茶,需要慢慢的品味。说生活是一首歌,正确;说生活是一杯酒,也对。生活是解不不开的疙瘩,这时候,标准和角度就是人生的经历人的处境人的认识。 4 创新就意味着用新的角度看问题。 有个脑筋急转弯问题:老师问:一个美国人到印度后给他原在美国的妻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a回答说是美国话,老师表扬了他;b回答说是电话,老师先是惊讶,接着特别表扬了b。 有道小学语文题是,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说变成了水是对的,说变成水蒸气的也是对的,可回答都比较一般。有一个学生说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本来是富有创意和诗意的,可容易被我们有些老师扼杀。而执意认定只有“春天”才是标准答案的,也是扼杀。 苏东坡前赤壁赋里,身处贬谪之地的苏轼看待人生的角度就值得借鉴:从变和不变的角度,想的很达观和超脱。他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高考英语作文专项训练任务型写作(11)

2009年高考英语作文专项训练:任务型写作(11) 1.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Doctors say anger can be an extremely harmful emotion, unless you learn how to deal with it. They warn that angry feelings can lead to heart disease, stomach problems, headaches, emotional problems and possibly cancer. Anger is a normal emotion that we all feel from time to time. Some people express anger openly in a calm, reasonable way. Others burst with anger, losing control of themselves. But still other people control their anger. They cannot or will not express it. Recently some doctors have found that people who express anger too often and violently become, in fact, more and not less angry. This can cause medical problems. Some doctors say that both controlling and expressing anger can be dangerous.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express anger strongly may b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heart disease, and they believe that those who deep their anger inside may face a greater danger of high blood pressure. Doctors say the solution is learning how to deal with anger. They say the first step is to admit that you are angry and to recognize the real cause of the anger, then decide if the cause is serious enough to get angry about. If it is, they say, “Do not express your anger while angry. Wait until your anger has cooled down and you are able to express yourself calmly and reasonably. ” [写作内容] 1)概括短文的内容要点,该部分的字数大约30词左右; 2)就“要不要生气”这个主题发表你的看法,至少包含以下的内容要点,该部分字数大约120词左右; a)发脾气不但不利于健康,而且对人际关系有影响; b)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生气; c)理性的对待别人的错误。 [写作要求] 你可以使用实例或其它论述方法支持你的论点,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但不要抄袭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精]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

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 一、专题表述: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高考作文不能含蓄到让阅卷人不知所云的程度,应尽量显豁些,让阅卷人找到你的作文与题意的密切联系。而点题能使高考作文显得醒目、明朗,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不管何类作文题目,皆有一些关键词句。若行文中没有让关键词句反复出现,而是出现别的话题词或者让关键词句偶尔出现,蜻蜓点水,都会有离题之嫌。因此不管你的作文程度如何,都要极力在题目、篇首、篇中、篇末等处扣题点题,给人贴题之感。要一路扣题一路歌。 可以说,扣题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获取作文高分的妙招,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 二、扣题方法: 1、词句重复点题法。 不断出现文题词语或句子(命题作文紧扣标题、话题作文紧扣话题、材料作文紧扣主题),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

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标题本身自然是,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是议论文的,在事例论证后也别忘了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 这样全面的形式上的扣题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随时调整思路和写法,更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也更容易把握文章中心,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有时,为了弥补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者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点题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这种浓墨重彩点题法也不失为一种考场救急法。此类贴标签的方法最笨的人都可以学会。 (1)标题扣题。 组例一:1. 让装饰跟着本色走2. 莫让“装饰”淹“本色”3. 让爱好装饰生活4. 装饰诚可贵,本色价更高5. 学会装饰,尽显本色6. “装”要适“本” 组例二:1. 尽显个性,上演精彩人生2. 让个性引领角色前行3. 个性:物色角色的标准4. 人生角色:个性张扬的标尺5. 个性是榫,角色是卯6. 让个性与角色共舞(联姻、接轨)7。个性与角色的对话8. 成功=个性=角色9. 让个性在角色里张扬10. 用个性演绎自己的角色 (2)小标题扣题。 话题:脸。题目:脸,生命的诠释。小标题一:忧郁之脸,生命的无常。小标题二:淡泊之脸,生命的静谧。小标题三:沧桑之脸,生命的沉重。

省冈中2007届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

省冈中20XX届高三新材料作文系列训练(一) 掀起新材料作文的盖头来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吴建刚 一、训练要求: 1、了解信息:07年高考极有可能考新材料作文。 2、熟悉新材料作文的题型样式,明确写作基本要求。 3、确定一个策略:新材料作文能写好,话题作文自然不在话下! 二、高考样题及其解读: (注意材料对写作的限制)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XX年全国卷1)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寓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XX年全国卷2)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XX年为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张广祥作于2003年4月13日 一、【考纲说明】要求: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④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③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二、复习指导思想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特点是文体宽泛,题材宽泛,考生有话可说,而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得到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肯定。 那么,以后是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能肯定。我们只能根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上策。 1 关于小作文是否需要练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无需多加练习,理由有三: 一)、1999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2000年只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查。估计高考命题组

认为“单项能力”主要还是考的语言表达,可以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查,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往往导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而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接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要考生的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只要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时不多练习小作文,同样能拿高分。 2、关于要不要进行各种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有人认为近年来淡化文体,因此高三复习时不要进行分类训练,也不要进行文体模式训练。我们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理由有二:一)、淡化文体,并不是说没有文体。考题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说可以让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长于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长于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创新形式,很有必要。 二)。学生进人高三时,写作能力差异很大,说有的学生的作文已达高考优秀作文水平,而有的只相当于、甚至于低于高一新生水平,绝非危言耸听。比如给学生一个话题,要他展开分析,把道理讲得透彻一点,如果议论文基本模式不掌握,恐怕很难写好这篇议论文。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模式训练。 3、关于复习训练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考纲要求几种主要文体都考,而且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上学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基本套路与审题训练,力图通过训练让学生作文达到基础等级。下学期是不限文体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没有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 三、具体实施方案

2019届高三作文训练【3】【教师版】

把握议论布局,学会辨证比较分析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议论文结构布局与分析技巧; 2.进一步强化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3.学会写作辨证比较分析的段落。 活动一:作文思维训练 1.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而村,并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走了一辈子路,到头来还是没找到那柳暗花明处的村。人人都能找到那个村子,悲哀则无 A.唯有开辟新路,才能于无路处寻觅到精神的家园。 B.只有迈开双脚,奋力前行,才能走到柳暗花明处。 C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无路可走,而在于无村可依。 D.柳暗花明处的村,常常隐藏在山重水复的困顿处 【解析】C(A文段与“寻觅到精神的家园”无关。B文段不是强调人要奋斗。D文段不是说明柳暗花明处的村的隐藏地) 2.对下面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了远方 静静地欣赏蝴蝶, 蝴蝶落在你的肩上 A得也是失,失也是得,有失必定会有得。B机遇产生于静静等待中,可遇不可求。 C.要力戒贪婪,与其占有美,不如欣赏美。 D.尊重对手,化敌为友,共建和谐的社会。【解析】D(解析:文段捕捉蝴蝶,蝴蝶飞向远方,欣赏蝴蝶,蝴蝶亲近你。体现的是人与蝴蝶之间的关系。由敌对到友善和谐。) 3.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年度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 答:生活不必强求千篇一律,更不必强求完美无缺。 4.请简要概括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答:用感觉(感性)感受生活,以思考(理性)感悟人生。 活动二:学习比较分析的段落的一般写法。 示例: 有修养不是懦弱,不是无原则的忍让,而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放手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什么都不坚持,而是民主、自由。……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2

高考作文特训:表述观点与文段写作专题训练 一 一、训练重点:1、领会规范文段的写法。 2、学会正确表述观点。 二、训练过程: 1、典范文段的学习: 曾有多少燃烧着渴望卓越之火的灵魂在年少时意气奋发,慷慨激昂;但却被生活的惊涛骇浪溅湿了理想的柴薪,窒息了进取的火焰。只有那些勇于追求、全力以赴的人才可以架起不沉的方舟扬帆前进,到达更广阔的天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2009届高三学生刘天相,被三个国家的三所国际知名高校同时录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的申请材料中讲述到的一次实验。一次他做化学实验时被硫酸灼伤,但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就回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这件事为何会被名校看重呢?我想,这件事将刘天相身上的那种全力以赴的做事投入的精神体现非常充分。因为全力以赴,做事投入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才甚而顶尖人才的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秉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专注,就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2、表述观点的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按要求练习。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写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中国有世间著名的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美国的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总理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这份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尽管他们的国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教师版)

高三作文整体训练 一篇好作文的标准: 思路清晰、思想深刻、语言精彩 《说文》曰:?耻,为恥的俗字。?? 恥 ,辱也,从心,耳声。?《集韵》曰:? 恥 ,从辱。?《孟子》曰:?人不可以无恥?。《广韵》曰:? 恥 ,惭也。?《六书总要》曰:? 恥 ,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可见, 耻的含义与?心?、?耳?、?闻?、?惭?等有关。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实践证明,人们如果能知道?羞耻?、?耻辱? ,知道?错误?、?惭愧? ,人们就能够发奋、勇猛、精进。 “ 耻” 这个问题, 还和时代发展、经济水平、社会风气、民族文化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以“… 耻?的感悟” 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 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耻的感悟 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灿若星河。知进,知退, 知难,知易,知聚,知散……在众多文化的积淀中, 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条就是——知耻。 耻,辱也,过也。而知耻,不仅早已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一言一行中,还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推动中华文明的不竭动力。 可以说,知耻,才有了中华文明智慧而坚忍的精神内核。 知耻,是日常行为的准则。早在《孟子》中, 就有?人不可以无耻?之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荣,人人景仰。?诲淫诲盗?是耻,人人唾弃。试想,一个人若是做了耻辱之事,家人白眼、朋友冷遇、邻人鄙夷, 每一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知耻?的秤,那

么即使这个人再心如铁石,恐怕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做一番检省。慢慢地,何可为何不可为,何该为何不该为,一颗知耻的心自会判断,而?知耻?两个字,也会渐渐体现在日常行为的一点一滴之中,也才有了?温柔敦厚?的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 由个人而国家,知耻则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名将岳飞以靖康之难山河沦丧为耻,将一腔热血抛洒疆场,三十功名,全部写进慷慨悲歌的爱国传奇。反观秦桧,不但不以偏安半壁江山为耻,反而厚颜无耻地苟安求和,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结果如何?历史自有公断:?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西湖边岳坟墓边的字迹历历如新。知耻的岳飞唱响了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最强音, 而恬不知耻的秦桧,则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情随境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知耻?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也引导着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古以冒进为耻,今以墨守为耻;古以异端邪说为耻,今以抱残守缺为耻;古以不守成规为耻,今以不思进取为耻。光阴荏苒,耻的含义不再囿于忠、节、孝、义,而是拓展到诚信、助人、环保、革新等方方面面, 情随境迁,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知耻?也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 也引导着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古以冒进为耻,今以墨守为耻;古以异端邪说为耻,今以抱残守缺为耻;古以不守成规为耻,今以不思进取为耻。光阴荏苒,耻的含义不再囿于忠、节、孝、义,而是拓展到诚信、助人、环保、革新等方方面面, ?知耻?也相应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知耻则奋发,知耻则后勇, 知耻则节约,知耻则有勇气有力量在面对他人无耻的行为时大声喊出?不! ?因为知耻,中华文明才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更有准则,或者换个说法,更?文明?。 耳听而知,既知而止。?耻?字本身既已充分说明了它的意义。伟大的中华文明创造了?耻?字, 而?耻?字又教导炎黄子孙懂得了?知耻? ,知耻而仁,知耻而勇,知耻而义,知耻而不为人之所能为,知耻而为人之不敢为。 知耻,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知耻,孕育了中华文明不屈的精神内核;知耻,让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繁衍发扬之后,依然熠熠生辉。 因此,当我门再论起璀璨的中华文明,请别忘了在那些令人目眩的辉煌背后隐隐写着的两个大字——知耻。

作文片段训练题

作文片段训练 作文片段训练之动作描写 1.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他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他面前。他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答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着挣扎,被他尽气力捺(nà)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他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他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2.“嘭”,又是一声枪响,瞬间,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飞射出去,眨眼间他已经抬起腿跨过第一个栏,接着跨过第二个,第三个……他很快就把其他人远远地甩落在后面了。其他的运动员再怎样努力,也不可能超过领先好几米的他。他知道冠军已经属于他了,接近终点线的时候,他飞起来——向前冲刺……胜利了!霎时间全场华人起立欢呼,兴奋不已。 一、抓住典型性的动作,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读者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做事时的思想感情。我们在作文时,要想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就必须学会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学会描写动作,就是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就可以避免内容的空洞,就可以把内容写具体了。 二、那么,什么是动作描写呢?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三、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 (听着老师的表扬)她红彤彤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一双手不停地抚弄着衣角,头低得简直快要埋进衣领里了……——《我的同桌》 四、动作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1、例如:妈妈从挎包里拿了一瓶桔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又把一滴桔汁水滴到手背上,试了试凉热,接着,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酸中带甜的水,感到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我的妈妈》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的老师》 五、如何进行进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一: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 例如:《放学回家》 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b.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 牛刀小试:试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甲:苹果甜吗? 乙:甜的很,不甜不要钱! 甲:真的? 乙:真的。 甲:那来两斤不甜的!

高三高考作文专题训练学案

半亩方塘一鉴开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 上课时间:年月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分辨常考材料作文的类型;学会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重点难点:运用三种方法审题立意 课前·预习 [学案内容] 一、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义,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态度。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其要求是: 1.要正确、鲜明。 2.要深刻、新颖。 3.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 二、高考常考材料作文主要可分哪几类?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新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哲理类材料作文三大类。 1.叙事类材料作文 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时事、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其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2.寓意类材料作文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点: 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 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 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3.哲理类材料作文 该类作文的材料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课堂·学案 [新知学习]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目,完成后面的问题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狐狸就在这个空隙又跑远了。 “算了,反正现在早已经脱离了主人的视线,主人又看不到。”猎狗跑着跑着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更加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摆脱了猎狗的追捕,猎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4.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一、材料作文【审题点拨】 1.本次作文命题极力模仿2006年全国卷,命题形式按照2006年全国卷试题分析的话来讲,应称为“材料范围作文”。从材料来看,我们可选择多角度、多侧面来审题立意。 从狐狸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生命竞赛,为了生存,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懈怠,于是用尽所有的力气进行抗争,发挥出

高三作文 [片段训练]

[片段训练] 1.“慢”似乎与现代生活极不合拍,但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请以“慢”为抒情对象,写一段文字,注意多角度使用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 答: 答案:(参考)慢,好比是人生的等待,有时像岩石,是一种顽强;有时像轻竹,是一种坚定;有时像古藤,是一种柔韧;但更像是孕育万物的土地,是一种成熟。慢,好比一个储蓄罐,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才能看到金光闪闪;慢,好比是秋季枝头上树叶对故乡的思念;慢,好比那以柔克刚的太极,缓缓之中凝聚无尽的力量。慢,好比是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流淌在山林之中,草原之上。它没有大江大河的澎湃,也没有瀑布山川的一泻千里。但是它有隐者追求的静美,有诗人追求的幽深,更有画家追求的仙境。 慢,行走在城市的过道上,它就是一种另类,悠闲的节奏让城里人讶然;慢,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它就是一种放松,路边的美景让乡里人陶醉;慢,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它就是一种哲学,从容的睿智让人生淡然。 慢,是二十一世纪等待灵魂的一种抽动;慢,是抽动心灵后惯性的一种感动;慢,是感动后对未来的一种幻想;慢,是超脱幻想、坦荡人生的一种境界。品析慢的艺术,回归慢的情趣,生活自有别样风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有一回,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傅,您的鞋带松了。”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门生走到舞台入口处时,他却又蹲下,把鞋带又弄松了。显然,他是想以松垮的鞋带表达一个长途旅行者的疲惫。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问勘弥:“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勘弥答道:“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得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之心去接受别人的亲切关怀,并给予回报。” 勘弥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感佩不已。请根据上面的材料,以“回报”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力求有文采,不少于200字。 答: 答案:(参考)自然万物互相依存着:草色变得翠绿,是对根须最好的回报;百花争奇斗艳,是对绿叶最好的回报……回报是索取之后的付出,回报是受恩之后的感谢,回报是亲情的反哺。“黄香温席”“陈情表涕”,对自己的父母尽孝更是人之常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回报是友情的见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朋友之间,最难得的是以心相交,友情的阳光才会温暖内心的每一个角落。播种的是爱,回报的就是爱。子期仙逝,伯牙断琴。不是伯牙太过执着,只是俞、钟之间的那份情谊开始于彼此的交心,他们从相识的那一刻起便不再是两个人,他们的心是相交在一起的。回报是心灵的窗扉,回报是人格的写照。 [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秋的颜色 秋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 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被秋风染红的。” 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银装素裹呢?” 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

相关主题